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的基本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5 16:32: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的基本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 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55-01

1 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1.1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学生必须建立在已习得的化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学习活动,才能去更好的把握新的化学知识。可是,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往往表现出很多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不足和不能切实把握化学知识的实际困难,以此这就阻碍了学生顺利地学习新的化学知识。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知道学生们已经习得那些化学知识、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已经具备了的学习化学的能力,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从而创设科学的,适当的、引人入胜的化学学习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1.2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

教育学的概括原理揭示:任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迁移内容都是由这两种学习活动中的相同一致的成分,这些成分的共同的构成原理造成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虽然是化学的基本知识但是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适用范围较广的,同时这些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还反映着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规律和内在的本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更好把握,因为,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才能够较好的解决相似或相同的学习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及方法的正迁移。在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把握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在实施化学教学时,首先针对学生学情给学生设计恰当的合理的学习内容或化学练习题,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内容。而后,教师在学生已经充分把握这些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以后,再给学生设计一些要求学生应用已学的概念和原理去解决的化学应用问题,绝不能顺序颠倒,那样会让学生造成知识的杂乱无序,而造成负迁移的结果。如果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如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有关化学规律、学习化学的方法,这将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迁移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综合能力。

1.3注重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化学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内容,对于中学的化学教材,在学生学习的化学内容中的化学知识结构没有直接给出系统的完整的知识链条,设置的每一单都是独立的,但是化学新课改的标准中,从整体的视觉审视化学内容,会发现整个中学化学各单元之间的知识内容有着许多结构化的化学知识体系。所以,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关注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重视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些方法,如:化学知识点的比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等方法的把握,让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点由相对的分散到构建化学知识点的系统化、整体网络化。

2 创设科学合理的化学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就是用已习得的化学知识、学习化学的方法来解决化学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境中的问题当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置身于一个新的学习情境时,常常因为化学知识所呈现的新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以前获得该化学知识、化学方法时的学习情境不太一致,学生经常是不知怎办,手足无措。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推理能力以及化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面对新的化学情境中的问题时,不知手足无措,能正确及时的把已知的基本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选择与应用情境匹配的化学学习的知识内容,并对新情境中的基本化学知识点进行适时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学习化学新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将已习得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从而更好地解决化学新情境中的问题。现在由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化学考试卷中试题内容都注重综合试题的考察,这些试题内容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生产、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化学的具体知识为载体,全方位的检测学生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当然,要培养好学生的化学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变式训练。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把握很多在内在本质和原理一样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仅仅围绕所学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然后用不同的视角去重新构建化学问题,从而实现在新的化学问题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3 有效促进正迁移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产生化学知识迁移的定势,这种化学的知识的迁移的定势是指在学习化学时,学生随时将已学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经验迁移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的心理准备状态。有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看似情境相同的化学现象,它的蕴含的本质去相去甚远,但大量的实践证明,处于这种情境之中时,学生们大多会产生负迁移,此时,化学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多种方法来解除因定势的影响而造成的学生知识认知状态的负迁移,真正促进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4 利用学生自身特征,激发迁移动机

化学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初中阶段的中学化学学习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具体地说是学生将自己所习得的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方法等充分恰当的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能够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化学问题。那么为达到这个目标,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面对,不应该消极,要积极地启发利用学生的潜藏的化学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将这种化学学习的动机因势利导地迁移到学生新的化学学习活动中来。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真正喜欢那门课程,他们对学习该学科课程就充满着强烈的兴趣,当学生对该课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探求心理时,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当学生不喜爱这门学科时,在学习中往往会产生负迁移。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应在教学前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便在学生处于迁徙状态时给予及时的引导,并且化学教师还应通过多特设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应急状态,能够使学生顺利实现化学学习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一、关于教学目的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执行新大纲,要以全民族素质教育为准则,牢牢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方向。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以这四个方面为红线,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新大纲确定的初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考虑升学需要,更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新大纲指出:初中化学教学要“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只有搞好全体公民的素质教育,使全体公民都有知识、有文化、受过良好训练,有一定的能力和创造性,德才兼备的尖子人才的出现才有牢固的社会基础,才能大量涌现。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众多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二、关于教学内容

篇(3)

摘要:探索化学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思路,以及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关键词:讲授思路;编写思路;解答思路;研究思路

化学教学思路是化学学科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和化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教学思路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正确去引导学生们学习化学的正确思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在上化学课程的时候教师得把自己的思路转化为学生们听取课程时的思路。这样,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潜心钻研就必不可少了,要发现和挖掘出新知识和老知识之间产生的联系,然后制定出一套知识体系,最后设计出一套精细的教学课程。把每一堂课的主线都突显出来,这样去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思路来展开。譬如:《CO2实验室制法》这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按照反应物质的状态及反应原理选择试验仪器。根据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再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H2的实验室制法》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又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实验室抽取气体的规律,一节课的结束就让大多数的学生有一种相当自然的感觉。

二、阅读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了解自己从中应该学习到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好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指的就是教材上编写思路。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掌握到基本知识不是唯一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得让他们在阅读期间和阅读结束后的收获。这种收获应该是新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平时课程的思路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是要把一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整理和一点一点的列出来。接下来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去自学和自行讨论。这样让他们从自己的意识当中去体会到教材的思路。如学习《溶解度》一节课,我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两个基本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气体的溶解度),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个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二个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条件,(温度压强)。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否不同。然后提出“教材中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阅读,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固体和气体物质溶解度受影响条件不同和改变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方法:1、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定义,教材是这样:同种物质在100g水中,不同温度时,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的质量不同,然后把得到的数据用一条曲线在坐标上表示,进而非常直观地揭示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影响的条件和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教材是这样:通过打开汽水瓶塞的现象和煮开水的过程中的现象,这二个日常生活中直观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经过阅读的完成让学生也相当自然的领悟到本堂课的教学思路的编写从平时的实验和日常的生活当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然后上升到一定的理论上来分析,这样来加强他们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一个学习化学的一个好方法。

三、解题时,帮助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

化学的习题多如牛毛。教师在为学生们挑选习题的时候应该有突出、有针对的为学生挑选和讲解。分析题目当中的因果关系,如此市为了让学生们更明确的明白和掌握题目要求和条件,我的具体做法是:

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2、一题多解,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思路。

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四、试验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平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做好平时的教学和试验指导。用实验观察的经验来推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性的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察情况,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解决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思路。譬如“CL离子的检验,在试验前我首先提出往HCL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和往BaCl 2溶液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稀HNO3溶液,反应现象的不同地方具体体现在哪里?”做一做这个试验,再寻找理论上的揭示。问题一出现就激发了学生自习观察的思维,在整个试验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在恰当时机里巧妙给学生理清这个实验的方法和思路。第一,实验现象有哪些不同?第二,涉及到了哪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不时在过程中一一提出问题来让学生们实验的同时加以。此时教师还应讲清研究这些现象的关键知识上反应生成的沉淀分别是AgCl和BaCO 3,他们在水中的溶解性都是难溶,但是在稀HNO 3溶液中AgCl 3溶液中AgCl沉淀是不溶的而BaCO 3沉淀是易溶的。这样就可以得到检验CL离子应用AgNO 3溶液和稀HNO 3溶液进行检验,然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便形成了“从试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到结论”。一条研究化学试验的思路。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慧珠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03

篇(4)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33-02

物理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在应用化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制药工程、林产化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物理学与化学最早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被称为“化学的灵魂”。该课程不仅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掌握科学方法论。然而众所周知,物理化学是化学课程中基础的基础,较抽象,教学有一定难度。农林院校的学生对这门课更是望而生畏,因此,我们应让基本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展现其活力,以此提高创新能力。因此,近年来,我们结合农林院校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的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始终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提出了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教学内容比制作PPT课件更重要,不应让“死”的公式和概念充斥课堂,而应让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展现其活力,培育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做到“传统物理化学”与“应用物理化学”的有机统一。在对各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将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实际、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查阅大量物理化学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实例,如将热化学、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相平衡、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等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增加反映学科前沿与研究热点的专题内容,并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专题辅导。如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物理化学是一门专业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多,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应该是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但其专业特色又偏重于“应用”二字,所以在做好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介绍传统物理化学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结合所派生出的一些交叉学科及其应用,如生物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化学、土壤物理化学等;同时举一些“闪光点”说明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现代技术中

发挥的巨大作用,如物理化学在合成化学和新材料的制备、现代分离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现代技术中的作用;同样,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物理化学原理也无处不在,如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的大面积冻雨灾害的冻雨形成的原理,人体肾功能即反渗透功能,人工降雨、洗涤、矿物浮选、纺织品印染的渗透、油田的二次采油等原理,结合这些“小问题”可以使书本上的理论变得生动而容易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视角。对于生物类和制药学等专业,在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应用为教学重点,如现代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学科交叉与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在21世纪已经成为热门研究内容的生物热力学、生物电化学,药物及材料分子设计方法简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微乳液的应用等。对农业资源环境专业,以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化学为教学侧重点,着眼于让学生了解如何解决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如讲授相平衡知识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超临界流体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问题、土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问题等的应用及进展;吸附剂和絮凝剂的研究进展;电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电有机合成、纳米电化学、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等。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专业,介绍食品科学中的物理化学方法,如热分析在测定食品热值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在食品保鲜保质期测定方面的应用,胶体化学原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等。

二、与专业结合的绿色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程三段式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具体验证与应用。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又分三个教学层次来进行,即实验技术讲座、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和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三部分。在实验技术讲座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时不同,安排8个或10个涉及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各方面理论知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同时注重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如凝固点降低实验中的苯和萘更换为水和尿素,双液系中的苯更换为环己烷,溶胶性质中的三硫化二砷负胶更换为粘土。在验证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条件、不同专业、不同实验学时数,选取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研究性、应用性实验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及查阅文献资料获得的知识,自行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如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结合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了与生产相关的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果醋总酸度的测定、果胶酶对果汁黏度的影响、维生素C氧化速率的测定和大孔树脂对色素吸附速率测定;对于资源环境科学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主要结合环境问题,提出了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和活性炭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测定实验项目。另外对于同一实验,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不同实验材料,如电导滴定实验,对葡萄酒专业,让学生测定葡萄酒的总酸度;而对食品类专业,测定食醋的总酸度;对于资源环境专业,测定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及不同水体的电导率,这些实验内容同样体现了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实验内容也趣味化。

三、教学方法中突显物理化学在各专业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改革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本质上理解化学变化,从理论上解释化学现象,在实践中利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三段式”教学方法为基础,围绕创新教育的战略,研究“问题教学+参与式教学”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创新教育。

(一)课堂教学

以问题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和推理策略,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领域广,很多学生在课后感慨物理化学非常重要,但不知道怎么用。为此,我们采用“问题教学法”,围绕物理化学的知识模块,在引导学生发现各种问题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使物理化学知识围绕实际问题而展开,使问题不仅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成为学生期盼、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打破物理化学枯燥、沉闷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尝试开放式教学内容,对一些易懂的章节让学生自己提前预习写教案,学生从“台下观众”转变为“场上主力”;同时开展论文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教学、项目训练和指导性设计等多种参与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讨论

胡英院士指出“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要做大改革。要以自学为主,讲课首先介绍框架结构,重点讲授难点和进展,并开展课堂讨论”。因此,在农林院校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增加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机会,加强习题课和讨论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于不同专业,在教学进程表中提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对于环境科学专业,提出“吸附作用原理及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等专题讨论题目;对于生物类专业,提出“熵与生命”等专题讨论题目,让学生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比较与分析,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把问题加以筛选,从中发现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把理论搞清楚。最后再给学生作出总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学生讨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践效果

通过近几年对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不同专业的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010申请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SDS淋洗溶液前处理方法研究”,2012年申请到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微电极阵列表面的羧基功能化及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2013年申请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不锈钢微电极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及“利用废弃木料制备大孔容活性炭”。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模式实施过程中,始终以实际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去学习,然后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农林科学的研究中;有利于学生认识、阐明和解决某些物理化学相关的专业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这一新模式在高等农林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有效策略

所谓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是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独立实验操作,对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反应和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而得出实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教学能够对化学物质的性质有充分了解,并能够充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体现和发挥。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与开展家庭式的实验等教学策略,使初中生能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思考发现。学生在展开广泛积极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科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使化学教学的成效得到有效提升。

一、掌握实验基本知识,提升探究学习效果

基本理论知识是指导和验证实践操作的依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和实验更是如此,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和学习的必要前提。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实验操作,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相应的探索与研究。初中学生接触化学学习的时间较晚,如若不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化学原理和知识,即便对化学学习与探究实验活动充满兴趣和求知欲,也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实际实验操作中。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之前如果没有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实验知识和注意事项,就贸然进行探究和讨论,则会使学生不知所云,甚至打击其对于化学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教师务必在确定学生掌握了实验基本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够对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扩展研究,研究化学现象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等。

例如,苏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前应当让学生明白:燃烧灭火的原理以及物质能够进行燃烧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燃烧的要求是什么。学生只有对这些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研究。

二、鼓励学生亲历探究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方法

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亲身参加与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初中生经过了亲身的实验经历,能够获得对探究性实验的体验,从而才能掌握并记住进行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掌握并明确进行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先根据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大胆提出假设的时间,在进行实验结果及现象预测之后,根据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此后,再将各组的设计及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后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实施,按照设计的合理方案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结论后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认识到进行探究性实验所需的科学严谨态度,更能够在获得实验知识的同时明确假设探究对探究性实验的必要性,了解探究性实验是化学实验研究获得证据和准确数据的重要手段及方式。

例如,苏教版初中化学第七章有关酸碱性物质的教学时,在进行酸碱中和等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可以将实验的操作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明确酸碱物质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的必要条件,并在实验完成之后进行独立探究,总结出反应规律及反应现象,正确掌握进行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三、进行家庭式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家庭式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是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及技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加愿意参加化学实验与活动。在各式各样的化学实验活动中,学生能够得到很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其正确积极的科学态度以及价值观都能够得到促进和发展。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家庭状况,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家庭性的小实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思维的发散,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和探索实验中遇到的创新性问题。家庭式实验的要求和特点则是简单方便,能够让学生通过简易的操作得到正确的化学现象,使之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独立的家庭式实验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

例如,苏教版初中化学中有关澄清石灰水的制取实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实验安排给学生,让学生独自进行家庭式的探究实验。通过使用干燥剂进行澄清石灰水的制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

总而言之,探究性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创造与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下养成独立思考和发现的良好习惯,对新的知识和探索性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能够使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综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创新能力和思维的进步,提升归纳和推理能力。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能够使化学教学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洪敏.试论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理科考

试研究,2014(2).

[2]杨友浩.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3]杨远志.浅议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J].中学生导报,2013

篇(6)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 问题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21-01

当今,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化学课程。高职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化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 高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我国高职教育工作者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已经趋向成熟。但纵观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过程,不难发现,高职化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内容不全面、实用性较差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多年来使用同一本化学教材,教材内容陈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教材中案例较少,很多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如何应用,教材实用性较差。另外,化学教材内容非常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知识功底薄弱,对化学的兴趣、接受能力也大有不同。而某些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随之丧失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这使得高职化学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3.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保证教学进度,维护课堂纪律。但会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压制,学习效率较低。

4.化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课程

而在高职化学的实验课上,教师总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主要是验证课本上的原理,而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较少。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当前我国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利于提高高职化学的教学效率,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化学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加快高职化学教学改革。

1.更新高职化学教材内容

高职化学教材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首先,教材内容要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比例平衡。教材中的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教材中的案例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教材才更具有实用性。其次,教材内容应充满趣味性。化学课程是一门理科课程,很多化学原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使课程内容更生动形象。

2.要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效率较低。有些学生对化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较高;而一些学生对化学的接受能力有限,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那些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关注和辅导。另外,教师要对那些在化学学习上有困难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找回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

3.改革高职化学教学方法

高职化学教师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化学学习过程中。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每节课上都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找到答案后,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而后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4.合理安排化学实验

化学课本质上是一门实验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充分理解课本知识。所以,验证性实验是高职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三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高职院校的化学课程已经日臻成熟。但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课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降低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必须加快高职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篇(7)

中学化学由两个大的板快组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对于无机化学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容易一些,而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一直以来许多同学的难点,首先分子式复杂记不住,其次是有机的思维模式不容易建立起来,最后就是心理上惧怕有机化学。针对此状,我想谈一些有机化学的复习构想和建议。以减少我们在复习中的盲目性和无针对性。

1.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在进入有机化学复习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师生谈话,问卷调查,或者考试摸底等方式,得到第一手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他们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差?哪些地方是他们认为的难点。这样方便我们制定有效合理的复习方案。我通过这三种途径收集到了学生在复习之初的有机化学的认知水平:其一:学生对有机化学许多的基本概念理解模糊。其二:对各类有机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以及各类有机反应的含义似是而非。其三:对于许多有代表性的有机物结构不清,性质不熟。造成做题时的艰难。其四:这也是有机化学中的高层次要求了,使得其对这类题的解答一筹莫展,这从而暴露了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还十分欠缺。

2.对考纲的分析和对考试情况的分析

有机化学的复习不能复习太浅,也不能复习得太深,得有一个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我们的教材和我们的考试说明任何超越这个基础上的复习都是没有意议,费力不讨好的。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理科综合考试在有机化学这方面的考核不论是考查的内容还是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分值基本趋于稳定,大多数是以选择题,推断题的形出现:但不管怎么考都是围绕着 基本知识展开。对于有机推断就常以醇,醛,羧酸,以及酯展开。

3.有机化学的复习建议

对于高三化学的复习,不能再像以前上新课那样的上法。不能每个知识点都讲得细讲得慢,这样做一来时间不够三来都是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学生会听得没劲,老师虽然花了许多时间但学生的收效却很小。所以高三这一年的时间要把三年的内容复习完,如果没有计划,没有方法那么是很难达到有效的复习的。加之高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检测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这就为高三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将学生以往的零散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我们复习中必须思考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有机化学也是一样,我们可以把有机化学看作一个独立的部分,将其知识编制成一个网络。其实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比无机化学规律性强,有机化学知识间的牵连大而广,如果从烃出发能够得到卤代烷可以通过一些反应得到醇类,醇类在氧化就能引出醛和酮,在氧化就能引出羧酸,在由羧酸和醇能得到酯(油脂),这其中还能引出许多有机反应类型。各个知识之间交连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将看似复杂的有机化学形成知识网络,才能真正将书本中的知识装入自己的头脑中化为己有。其实学生常常感到有机化学不难,可就是学不好,考不好。他们普遍感到知识琐碎,零乱,规律多而杂,因而不得要领。

3.1有机化学的系统复习要有“点”有“实”

有机化学系统复习的点就是知识点,能力点,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社会实际)在系统的复习中要将这三点融入其中。对于考点,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能够抓住。通过许多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比如对于易错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教师可以设计成一个一个专题帮助学生突破,比如有机合成是个难点我们就可以将其设为一个专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团结互助相互之间帮助掌握知识点,再此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点运用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本身就和工农业生产以及环保等社会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引导同学们留心身边的化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里的“实”指得是落到实处。

3.2有机化学的系统复习要“有效”

在这里的效是指高效而且成绩显著,争取在短时间内,复习更多的东西。有机化学包括三个大的内容:烃类、烃的衍生物、以及糖类,油脂,蛋白质。这些内容 占了高二的大部分,如果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担心学生的知识点什么都遗忘完了,而采取按照教材的体系新课式的复习,这样内容多,可能复习不完,而且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累,学生也不苦不堪言,更关键的是效果甚微。所以教师就应该有目的的、有重要点的复习,找出有机化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盲点,有计划有步步骤的帮助学生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