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7-25 16:32: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镇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乡镇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前言
农村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的大体社会背景,需要高度重视农业领域发展现状,旨在更好更优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证农村生活环境的优良特质,使得人口素质得到综合提升,就需要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农村各项设施建设力度与改革力度。与此同时,乡镇建设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乡镇自身的发展。因此,针对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乡镇合理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乡镇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城区,数量多、分布广,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城乡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当前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自乡镇,其居住于乡镇,这也即是说乡镇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乡镇规划建设的效果和成绩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并引申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深化乡镇规划的建设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必须在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来展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乡镇规划的发展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求必须系统化、规范化的提高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并根据各地的乡镇发展实情做出具体的乡镇建设的规划。在当前经济建设的环境下,尤其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乡镇规划建设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对城乡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推进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意识滞后
新农村人民建设意识增强至关重要,因为其是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基础与先决条件,现下新农村乡镇规划环节内,部分农村大众群体并未深入了解乡镇规划内涵,无法认识到乡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关键点所在,其本体思想意识较为淡薄。此类问题对规划建设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仍沿用传统方法,其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对于建设规划的宣传力度也严重不足,大部分群众并没有认识到乡镇规划建设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现有工作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部分。在群众主观思想中仍然认为建设规划任务是政府部门的任务,个人不需要参与,其监管权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缺乏群众的积极参与政府在开展建设任务时积极性不足,项目建成后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后期运营维护投人的资金明显不足。
2.2管理力度不足
因为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必要性内容和新农村乡镇规划重要性内容均未了解透彻,所以乡镇规划思想意识与观念等便相对薄弱,加之乡镇规划经费欠缺要素介入,具体乡镇规划管理阶段,组织管理机构与部门设立数量较少,有的农村乡镇内部根本就不存在规划组织部门一说。虽然部分乡镇已经进行了规划方案设计与整改,但因为实施主体不存在使得现有规划失去原有效用,实际操作环节阶段,不能彰显乡镇规划效用。
2.3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普遍存在整体落后问题,乡镇通讯设施和乡镇电力设施以及乡镇道路设施等均未进行标准化完善与整改,基础性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滥用、挪用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正常的运作,导致城镇形成“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四不像”局面。
3、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新农村人民建设意识增强至关重要,因为其是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基础与先决条件,现下新农村乡镇规划环节内,部分农村大众群体并未深入了解乡镇规划内涵,无法认识到乡镇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关键点所在。若想合理集中群众力量,务必要加大新农村乡镇规划宣传力度,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理解,才能让乡镇规划工作走得更高更远,此环节内,作为政府,要逐步加强乡镇规划宣传力度,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从不同形式宣传活动中去了解乡镇规划的真正含义。通过讲座活动组织以及宣传单发放以及知识问答活动组织等进行规划工作的深度认知,以至有效提升农民群众对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的共识。从思想根源上进行农民群众乡镇规划参与积极性提升,在此基础上为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有力促进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2 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乡镇的科学合理布局
通过对乡镇的整体建设的设计与规划安排,来对乡镇现有的发展问题、短期发展的目标设计以及未来乡镇发展的蓝图的科学发展的整合管理。在现代化乡镇规划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和保障乡镇建设有更好的发展目标和前景,必须根据各乡镇所存在的客观条件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并按照规划要求和秩序来进行规范建设发展,并严格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乡镇制定的规划控制指标来执行,并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做到乡镇规划建设中,结构、规模以及功能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从而促进最终乡镇在功能使用中能发挥经济、美观且实用为一体的作用建设效果。要认真落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群众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乡镇百姓平等而和谐的参与到乡镇规划建设中来。
与此同时,为了体现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还可通过实施监督体制来实现公众在这个规划中的参与权,并建立具有公平、平等、公开的方式例如公众听证、规划方案公式以及规划意见箱来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将规划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向公众公开,接受监督。这样的科学发展观的规划建设的过程,才能体现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并真正从公众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并建立监督机制管理和监督规划乡镇的专家主观性利益的主导,使编制的规划成果真正体现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3.3 加大管理力度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因为其是整体新农村乡镇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并能够进行规划工作效果指标准确恒定。在基础性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需要给予大力人力支持,随之成立正规规划部门,履行相关协调职能,使得规划要素融入各个环节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物质资源统一规划与科学调度,注重管理细节,加强管理人员群体培训力度。上岗要求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手中规划安排工作务必认真完成,除此之外也应参与到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之中,不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新农村乡镇规划的深度认知,从而有效提升基本管理效果,负责对基层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规划工作宣传,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去告之群众乡镇规划知识,以此种方式来促进新农村乡镇规划工作的正常合理开展。
4、结语
乡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根据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优势资源,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所以,正确认识和把握乡镇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乡镇的思路,正确分析和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对乡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强,孙淑芳,边昕.浅析新型城镇化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3
关键词:乡镇统计;共性问题;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其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调查数据的情况,进而直接影响领导者的决策。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正视其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
一、乡镇统计工作中的共性问题
就目前我国乡镇统计工作来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乡镇统计工作效率。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少事情多
近年来,随着乡镇的不断发展,它对乡镇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任务量也随之加大,比如各项普查、调查工作非常多,而且乡镇基层报表中,指标设计大多都比较繁多且细化。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乡镇统计机构只有一到两名工作人员,所以统计人员觉得力不从心,造成统计队伍的不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效率。
(二)统计建设乏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乡镇统计建设不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组织机构建设乏力,由于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统计工作,出现统计组织机构不完整,人员配备不充分等情况。第二,乡镇统计经费没有保障。统计经费是确保乡镇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统计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乡镇统计工作的经费情况,导致其处于经费紧张的状态。第三,统计人员素质不高,比如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和技能等。
(三)统计方法落后
随着乡镇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提高统计方法。但是,很多乡镇统计方法处于一成不变的局面。比如农业统计方面,其变化因素比较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产、市场原因造成农民改变农业种植情况等,但是县镇报表却没有随之做出变更,没有真实反映出乡镇经济的发展状况。此外,乡镇统计数据处理方法也比较落后,将主要精力放在简单的报表收集,然后进行初级数据的汇总,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质量。
二、解决乡镇统计工作共性问题的具体措施
针对乡镇统计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
针对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事情多,且存在兼职、队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大力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解决统计工作人员的问题。
1、适当壮大乡镇统计队伍
根据乡镇统计工作的具体需要,适当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乡镇统计工作的任务量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提高统计质量,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乡镇统计人员编制,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同时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创造性的统计工作,进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2、稳定乡镇统计队伍
稳定的乡镇统计队伍,才能有效避免统计工作不衔接、统计资料遗漏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要重视乡镇统计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统计岗位,根据每个岗位的具体要求,明确分工,做到专岗专责,同时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且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确保乡镇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加强乡镇统计建设
当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加强乡镇统计建设,将其当成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对待。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在乡镇组织机构建设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设立相关的乡镇统计站(所),同时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一个专门的办公场所,为乡镇统计人员解决困难,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2、加强统计经费建设
乡镇统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其工作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却对乡镇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财政部门要在财力上予以倾斜,综合考虑乡镇统计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将乡镇统计工作划入政府财政预算中。此外,为了使乡镇统计经费落到实处,还需要进行足额核定,确保经费支出同统计工作相符合,同时不断加强监督,确保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不断改进乡镇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直接影响统计工作效率。因此,要想提高乡镇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就需要不断改进乡镇统计方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1、完善报表制度
在制定相应报表时,以乡镇实际情况出发,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表,不断完善报表制度。比如对于一些餐饮行业、劳动工资等方面,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保证报表调查指标少而精。再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作出不一样的报表等,从而不断改进统计方法。
2、提高乡镇统计数据处理方法
乡镇统计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汇总,而是要善于分析这些数据,然后撰写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文章,然后再提交给上级部门,为乡镇党委、政府等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统计工作在统计工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地方政府一定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加强乡镇统计建设、不断改进乡镇统计方法这三个方面入手,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效率,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鲁再美.论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164+166.
[2]杨立勋.中国乡镇统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全国13个市、县(区)乡镇统计建设调研报告[J].统计研究,2010(06):110-112.
关键词:乡镇政府;公信力;提升;对策建议
提升公信力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部门,其公信力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基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在公信力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公信力建设的认识不足、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不足、干部群体的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体系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对其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产生了重要的阻碍作用,不仅不利于我国基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对我国整个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都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其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全面提升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建设,促进乡镇政府的健康长期发展。
一、我国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公信力建设的认识不足
公信力是乡镇政府有效发挥职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分布地域较广,各地区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乡镇政府的行政职能发挥情况各异。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公信力建设的认识不足。很多乡镇政府认为公信力具有一定的虚幻性,对各项工作的影响较小,甚至是一种形式化的工作。因此其在日常的行政职能发挥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其高度的重视,相关领导缺乏对公信力建设的解读与重视,在乡镇政府部门没有充分营造出公信力建设与践行的氛围。很多公务人员对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存在认识误区,难以从自身的实际工作出发提升公信力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乡镇政府的公信力,使其在行政职能发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项问题。
(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不足
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的发挥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在公信力建设方面,我国乡镇政府自身的能力相对有限,而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不足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能力。对乡镇政府而言,其日常的工作较为繁琐,行政职能的发挥相对有限,而上级领导部门主要着眼于宏观方面的政治经济建设工作,忽视了对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上级领导部门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对乡镇政府如何有效进行公信力建设进行有效的引导,在相关方法、措施、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使得大部分乡镇政府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公信力建设。
(三)干部群体的整体素质较低
公信力的建设是乡镇政府科学有效的践行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基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而目前大部分乡镇政府的干部群w整体素质较低,其在学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待改进之处。同时,很多乡镇政府没有对主要干部进行公信力建设等方面专门的培训,使其难以充分认识到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对公信力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充分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步伐。另外,各项公信力建设措施的执行存在较大的难度,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公信力建设,长期来看将会对乡镇政府各项行政职能的发挥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
(四)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体系
在乡镇政府进行公信力建设方面,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监督体系的缺失使得乡镇政府在公信力建设方面显得动力不足。一方面,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制定和实施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具体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各项公信力建设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外部监督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渠道,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难以对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评估,广大群众的监督意识不强,使得乡镇政府没有充分的动力和积极性进行全方位的公信力建设。
二、提升我国乡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乡镇政府对公信力建设的重视度
在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提升其对公信力建设的重视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基础,在广大乡镇地区进行公信力建设的宣传,使得乡镇政府能够主动意识到公信力建设对自身行政职能发挥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主动进行公信力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升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另一方面,要使得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根据日常的工作情况对公信力建设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解读,根据各地区的情况促使其在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服务于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并形成动态化的完善机制,全面提升对公信力建设的认识度,以此强化乡镇政府在广大地区的公信力。
(二)加强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上级部门的有效支持和引导是乡镇政府进行公信力建设与提升的关键举措。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上级政府部门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支持和引导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出台专门的政策规定,对乡镇政府在日常工作中的公信力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其各项公信力建设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使其能够加快实施各项公信力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当前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进行有效的引导,为其提供各项帮助,配备专门的人员对相关的工作进行指导,使得乡镇政府在公信力建设方面能够少走弯路,提升公信力建设的步伐。
(三)提升乡镇政府干部群体的综合素质
乡镇政府干部群体的整体素质对其公信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乡镇政府提升公信力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提升各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升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和引导,使其掌握必须要的履职方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于律己,不断强化乡镇政府对各项为民服务政策的落实程度,增提升其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对各干部进行公信力建设方面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落实,以此逐步强化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建设,促使其各项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完善内外两方面的监督体系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乡镇政府强化公信力建设的必要措施。一方面,要全面加强内部监督,上级部门要通过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对各项工作的准备和落实情况进行审查,并督促乡镇政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公信力建设,尽快实现乡镇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监督渠道、简化监督程序等工作,引入外部监督,使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能够有效的对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广泛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乡镇政府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公信力建O工作,提升其在群众心中的地位,为其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三、总结
提升乡镇政府的公信力是优化和加强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的必要措施,是提升其领导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步骤。当前,我国乡镇政府在公信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应该从提升乡镇政府对公信力建设的重视度、加强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提升乡镇政府干部群体的综合素质、完善内外两方面的监督体系等方面出发,全面提升乡镇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充分有效的发挥其行政职能,全面促进广大基层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元善,周定财.我国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3(04).
[2]李炯标.乡镇政府公信力问题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关键词:滑县;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滑县基本简介
河南省是我国仅次于黑龙江省的产粮大省,净耕地面积达到688万公顷,年产粮量高达到1128亿斤,其中滑县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全县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53万亩,总人口14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5万人。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的重点区域,在河南省粮食产量名列第一,连续十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被称为“豫北粮仓”。滑县气候湿润,雨水丰沛,年均气温137度,年均降水6344毫米,日照23656小时,无霜期203天,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金银花,大豆、花生、棉花、红薯等。近年来,滑县工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形成食品加工、纺织印染、医药化工、电线电缆、电子产品、塑料制品、木材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
滑县在大面积进行农村生产建设的同时,不可避免要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滑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蔬菜业存在的问题
滑县村民为提高土地粮食产量,普遍滥用或多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地盐碱化。而多施用的化肥、农药又使地表氮、磷元素增加,使之进入地下,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污染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二)畜禽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滑县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力,多数农村居民家中都有因年龄原因而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都是靠家庭养殖业赚钱。散养户将粪便、冲圈水乱排乱放,养殖粪便直接堆积在院中或路上。
(三)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河南省乡镇企业90%以上分布在农村,而滑县乡镇企业已达500多家。一方面,这些企业中大多数是高污染、高能耗、资源依赖型的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多数是水泥、造纸、纺织等高污染企业。另一方面,大多数乡镇企业领导干部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布局混乱分散,缺乏污染防治设施,且企业生产区、排污口与耕地、村民聚集区在一起,更有可能造成直接污染,而且带来污染范围广泛、污染类型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治理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的后果。
(四)农村建房中存在的问题
在滑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往往是住宅、商业、服务业,老百姓经济富足了,主要用于房屋改造、房屋翻新、重建建房。乡镇发展需要进行道路修建、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造;农村土地的出让,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机器厂房。村内道路、排水系统未进行建设。人和禽畜共居一院,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村内道路狭窄,道路堵塞严重,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低下。
三、滑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一)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
滑县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目光长远,结合具体实际,积极修建沼气池、沉淀池、化类池等设施的措施以治理畜禽养殖场污染,推广稻秆综合利用,从饲料、燃料和工业原材料等为出发点,研究秸秆气化技术,综合利用和开发秸秆,使其变废为宝。实现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建立污水处理厂,建立畜禽养殖排污处理厂,以改善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禁止污染物在公路、铁路、机场、风景区和人口集中地区转播。
(二)加强农村无公害示范区建设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控制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农药,化肥,地膜,兽药等使用。减少化学农药的应用,大力发展生物控制技术,减少无机肥料的使用比例,采用可降解的地膜,防止塑料地膜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建立省市级无公害绿色农业示范园区,主要研究无公害畜禽养殖技术、无公害饲料、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和替代抗生素的中草药、微生物复合添加剂、疫苗兽药的推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商标认证申报,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基地组建。面向河南省乃至全国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大力宣传、推广无公害农业技术,传播绿色环保的畜禽养殖方式。全方位、积极、有效、广泛地将无公害技术产品推广到每一个基层村民。
(三)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城乡环境建设一体化机制
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显著地降低了企业效益,增加了污染危害。因此,政府部门对乡镇企业发展要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合理布局。要严格按照国家“双重标准”控制企业,限期责令企业整顿,促进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对于大型能源消耗、污染严重和低效率企业应坚决关闭。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既不能禁止乡镇企业发展,也不能放任自流。积极的方法是加强领导、计划乡镇企业发展,让乡镇企业发展符合法律监督机制,符合生态规律,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关键词:乡镇农机管理;农业机械化;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24
1 乡镇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认识到农机管理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农机的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管理不到位,管理意识不够强等情况。具体的问题有:农机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系统、科学的管理意识和观念为指В缺乏农机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个人技能,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较为落后,没有将农机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农机管理的水平不高,在农机的使用中不注重保养和维护,导致农机的使用率低,报废率高。
1.2 农机维修网点紧缺
当前农机管理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农机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由于缺少专业的维修技术和人才,因此农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较为滞后,缺乏先进技术人才的引进,在开展管理工作上不能够一一到位;另外一个显著问题是农机的维修网点设置,布局不均匀,目前大多数的乡镇农机维修都是民众自发组织建立的,因此缺乏专业的指导,如果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那么维修会比较困难。
1.3 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这个问题与政府体制无关,并且是真正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而我国的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再加上我国的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没有经过系统和专业的培训,因此农机管理的工作中,大多是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不能够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农机管理,不利于乡镇农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乡镇农机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
基本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农机管理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做好农机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农机管理工作中,务必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让管理人员意识到乡镇农机管理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为农业机械化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宣传,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1]。
2.2 完善维修网点建设
农机的长期使用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损坏,因此为了提高农机的利用率,要及时进行农机的保养和维修。要完善维修网点的建设,将维修网点专业化和规范化,在各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为农机维修提供保障[2];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政府的资金投入,完善网点建设,使其规范化和专业化,进而打造良好的维修网点。同时,加强对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引进专业的维修人才,确保维修人员的合法利益,从而提高农机维修水平和效率,推动农机管理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
2.3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农机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工作较为繁多且复杂,因此农机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熟悉和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有效的将农机管理工作规范化,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就引进的新型设备和技术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农机管理人员对设备和技术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为农机管理服务,为实现高水平的农机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乡镇农机管理站是为民众服务,关系到民众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围绕民众的需求,以“服务为人民,人民促服务”为原则,将农机管理的自身职能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机的服务机构,为了让农机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建立完善的咨询服务机构,便于使用者了解农机的使用和维护,推动乡镇农机管理的科学、合理、规范[3]。
3 结语
乡镇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在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机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乡镇农机中的管理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努力改善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环境。除此之外,要督促乡镇农机的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监督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乡镇农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晓芳.乡镇农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农机,2015,42(7):10,12.
关键词:十七届四中全会;乡镇党委书记;民主集中制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4-0041-0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为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课题调研。调研显示,近年来,惠州市高度重视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坚持抓好思想建设、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政绩考核、监督管理等重点环节,使队伍的整体结构有新优化,执政为民的理念有新加强,综合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建功立业的劲头有新进展。但是,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紧解决。
一、惠州市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些乡镇党委书记在思想作风上仍然存在“自我中心”现象,团结合作的“带头人”作用难以体现
1.个别乡镇党委书记存在“土皇帝”思想,大小决策“一言堂”。有的乡镇党委书记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抢先发表倾向性意见,对其他班子成员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投“跟风票”;或对涉及干部人事和权力配置工作、规模较大的工程、土地项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搞“临时动议”;或以“会下定调”代替“正式会议”,以书记作结的办法来代替表决。
2.个别乡镇党委书记存在“山寨王”作风,事无巨细“一把抓”。有些乡镇党委书记自身职责定位不清,集中精力抓全面、抓大局、抓发展的作用发挥不佳,其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党管一切”的框框里,将所在乡镇当作自己的领地,事无巨细“一把抓”,过多直接插手或者干预政府的具体行政工作,如经济开支、乡镇工程建设等,该由政府负责的事项也揽起来,极大地影响了班子其他成员的工作主动性,影响了班子战斗力的发挥。
3.个别乡镇党委书记存在“家天下”心态,以党代政“一霸手”。有些乡镇党委书记“权力欲”太强,在工作中独断专行,“用人时一句话,花钱时一只笔”,把以党委为核心变成以书记个人为核心,以“家长制”代替行政主官负责制,班子其他成员变成了乡镇党委书记个人的“附庸”。调研中发现,有些乡镇长形象地把“书记和镇长”的关系比喻成“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或“皇帝和宰相”的关系,反映乡镇党委书记在乡镇一级政权机构中处于主导和“绝对权威”地位,而乡镇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则处于从属和“被动执行”的地位。
(二)有些乡镇党委书记在处理问题时仍然存在“能力恐慌”现象,引领乡镇科学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
1.个别乡镇党委书记在综治维稳方面办法不多,手足无措。目前基层乡镇处于陕速发展期,各种社会矛盾也呈现出尖锐、多发的态势,这就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必须随时随地成为“救生员”、“消防员”,具备预防并解决种种社会矛盾的能力。但有些乡镇党委书记面对种种社会矛盾,心理上、经验上和工作方法上的准备不足,在综治维稳方面难于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往往应对失据。
2.个别乡镇党委书记在发展经济方面措施不多,一筹莫展。有些乡镇党委书记面临经济发展中新的难题,或局限于老套路老办法,不善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或开拓进取的勇气不足,不敢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或艰苦创业精神不够,不能带领群众找准发展的路子,脱贫致富。
1.有责无权,权力逐级消减。乡镇党委书记“官小事多、权小责大”的职位特点,使乡镇党委书记面临异常繁杂的日常事务。比如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税收征管、环境保护等方面,乡镇党委书记都是第一责任人,承担着“无限责任”。而另一方面,现行行政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国土、公安、税务等“七站八所”的“垂直”管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镇党委书记管理社会的权限,导致乡镇书记“无权办事”。
2.“一票否决”,压力层层紧逼。据了解,目前有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维稳、党风廉政建设等11项工作对乡镇党委书记实行“一票否决”,他们的心理始终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给其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高压的心理下,乡镇党委书记疲于奔命,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很难静下心来谋划经济社会的发展。
3.个别乡镇党委书记服务民生方面的态度不明,有心无力。有些乡镇书记在做好群众工作、服务民生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方面没有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是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根本途径,在工作中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精神。另一方面面临捉襟见肘的行政财政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债务,没有充裕的财力来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
(三)有些乡镇党委书记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情绪焦虑”现象,从容施政的愿望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乡镇党委书记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压力很大,情绪处于焦虑的状态(见图表1)。
3.前景难料,出路不畅。乡镇党委书记任期5年,既要谋求经济的发展,又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压力大、责任大,工作艰辛。但在现实中,由于县副处级干部职数有限,绝大多数乡镇党委书记在乡镇工作多年,尽管工作出色,但进入县(区)四套班子成为副处级干部的机会很少。乡镇党委书记政治前途不明,出口不畅,这使有些乡镇党委书记既在现实中感到失落,又对未来的出路感到迷茫,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仔细研究分析上述“现象”,既有个别乡镇党委书记能力偏弱、素质偏低等主观因素,也暴露出现行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的监督约束机制欠健全,客观上赋予乡镇党委书记“无限权力”
现行的监督约束机制在主体意识、方式方法、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关键词:乡镇政府工程审计;工程审计;审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乡镇政府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3日
一、乡镇政府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工程建设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规范现象
第一,工程项目招投标不规范。存在部分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以邀请招标或议标的方式来代替;有的擅自将招标范围限定于主体建筑工程,而依法应招标的一些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进行议标发包;部分标底编制比较粗糙,项目内容不完整,存在虚高、多算现象;有的招标时对一些关键数据不敲死,暂定价项目较多,留有活口;有些建设单位签订违背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施工合同。
第二,工程监理履行职责不到位。多数建设项目在工程监理机构的确定上,并没有通过招标的方式。工程监理中,有的监理不负责任,默认施工单位随意变更工程;有的工程变更联系单签证不规范、签证内容不全,无法计量,甚至弄虚作假,违规签证,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高估冒算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只对工程量进行签证,不提供计量依据,且未对价格进行确认;普遍存在签证不及时,没有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变更联系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造成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不了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
此外,许多工程存在合同的签订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对工程的进展及质量造成损失。
(二)工程审计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基层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现象比较突出。传统的审计人员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比较内行,所以造成除相关的基建科室能进行工程审计外,其他科室在财政财务收支或者经济责任审计抽查工程时,更多的是关注工程程序的合法性,对于工程质量等方面则无从下手,工程专业技术力量存在严重不足,特别是具有工程专业背景如工程质量管理专业的人员相当缺乏。由于审计力量不足,一个审计人员往往是一个项目的主审同时也是另外项目的组员,能现场开展或跟踪工程质量审计工作时间非常有限。
(三)审计手段和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由于新情况新事物不断涌现,审计人员知识更新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接触面狭窄、扩散性性思维不够,宏观思维欠强及工程审计专业知识缺乏,目前,绝大部分审计机关都未配备工程质量检测应当具备的仪器装备,如混凝土强度回弹仪、超声波探测仪等,对审计机关开展工程质量审计的技术手段有一定限制。审计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审计效率不高。
(四)审计结果不能综合利用。在乡镇工程审计对程序合法性关注高,对工程实质性方面侧重不够,审计方法过于简单,不能起到综合考核乡镇政府工作的效果。
二、完善乡镇政府工程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对象不断的复杂化,要求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审计环境。同时,审计的质量也决定于审计干部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人、法、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提高。为此应做好:对审计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保证其基本素质,对审计岗位的资格和审计干部交流制度进行完善,不断地对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与技术提高,特别工程审计时,应积极加大审前调查和审前培训的力度;最后还可引入复合型人才,针对审计干部的引入可以适度提高待遇吸引社会人才投身审计工作中,积极为审计服务。同时,在培训中还应进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并利用激励机制来鼓励人员参与学习与细致工作,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的责任感。
(二)开展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跟踪审计。对于一些较大的乡镇工程建设项目,要改事后监督为事、事中监督,做到适时跟踪,防患于未然。通过这种过程,除了预防工程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还能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工程制投资效益。
(三)工程审计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审计手段,做到突出审计重点。传统的审计手段是手工计算工程量,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精确度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进行测量,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审计人员少的问题,还大大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另外,审计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进行重点审计。
(四)重视对乡镇工程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乡镇的工程审计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重视其结果的综合应用也是重要的审计措施。首先,应监督审计问题的整改,即在审计中发现问题不能仅仅的做记录和汇报,还应针对其提出整改意见,并对其结果进行跟踪,落实整改,直至看到成效。其次,在审计中必须严肃纪律性,对一些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审查出的问题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批评与指导相接,且保证措施得当,即可指出问题解决问题,又不伤害基层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审计工作自身也要接受监督,审计工作不能脱离群众的监督,即对乡镇工程审计的结果应以适当的方式向公众进行公开,让群众明确乡镇工程开展的全过程,一方面保证工作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让群众看到工作的透明化。
三、结束语
乡镇工程审计是国家规范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加强乡镇工程管理的重要措施与手段,其不仅仅是乡镇工程开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监督和指导农村工作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通过全面的监督与制度机制的健全来完善乡镇工程审计,保证工程资金的合理利用,杜绝违纪行为的出现,降低乡镇工程的潜在风险,保障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