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5 16:32: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教材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

篇(1)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呈现出众多新的特点。本文旨在梳理新课改以来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文献,在此基础上,考察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研究的薄弱点,寻找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一、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超星读秀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以“小学语文教材”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相关文献600篇左右(截止至2015年3月),其中期刊文献530篇,硕士论文70篇,博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10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先梳理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文献量,以期整体把握教材研究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可以看出新课改以来对语文教材的研究明显增多,笔者认为其原因是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实施,使研究者及一线教师加大了对语文教材的研究。

(二)文献内容分析

教材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为了对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做更近一步地把握,笔者在对文献初步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两个方面分析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

1. 研究的内容

(1) 价值取向的研究。时下,公众对语文教材批判的声音越来越多,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也遭到非议,究其原因,即是当下语文教材编写价值取向的问题。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三大缺失:一是经典的缺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选文要求:“必须典范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以典范性为主。”然而根据统计,80%以上的经典作品都多少被改动过。二是儿童本位的缺失。近年来,随着民国教材的升温,一些研究者先后从儿童文学的视角来观照教材的选文,提出建设儿童文学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以期选文能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真实性的缺失。对于教材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一是对是否与事实相符合的争议。二是现行教材是否涉及剽窃和篡改的问题。

(2) 性别角色研究。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语文教材承载着将儿童培养成健全个体的任务,其中包含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平等的性别意识,以使其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新课改以来,广大研究者开始了对语文教材中性别角色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教材编写者应当改变观念,不仅考虑到对于社会与时代的真实描述,同时也应当表现出一个相对丰富的、平等和多元化的性别文化。

(3)范文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新课改以来对于范文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文学作品方面。已有研究涉及教学儿童文学选文与编选儿童文学选文两个方面,指出在编选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慎重,应选取贴近孩子们的心理,能引起他们共鸣的作品,要均衡不同体裁儿童文学选文在小学各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分布,提高儿童文学选文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4)知识系统的研究。语文教材如何选择和编排知识对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知识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课改以来,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研究集中在语言文字这一块,尤其是“识字写字”这一部分,很多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教材中汉字的量、序、法等问题,而对其他方面鲜少涉及。

(5)助读系统的研究。助读系统主要包括导语、注释、插图、练习等内容,通过整理分析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对助读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薄弱,主要集中于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研究,其他几个方面鲜有提及。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研究而言,研究者们从插图的功能、分类、内容以及插图在教学中的使用等方面做了探讨,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主体欠妥等。

2. 研究的方法

对科学研究而言,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法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去审视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现状。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

(1) 比较研究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提高。比较研究法是极具代表性的方法,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国内各版本教材比较。就目前国内各版本教材的比较来看,比较的对象以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主。第二,同一个出版社课改前后的教材比较。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依据新课标编制的教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研究者通过对同一个出版社课改前后两套教材的比较,分析新版教材的得与失。第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通过中外教材编写理念、选材内容、编排结构、练习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发现我国教材编写的优点及不足,为我国后续教材的编写提供经验。

(2) 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是文章写作的基础,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整理分析,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研究现状,找出研究不足之处。

三、 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语文教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通过对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层面的关注。文献量方面,新课改以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不断增多,文献类型完备,其中硕博论文和会议论文数量的日趋增多,表明了该领域的研究受到专业群体的重视。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已经涉及价值功能、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结构以及对语文教材的使用等多方面,由此可见对语文教材的研究较为全面。

(二)研究不足

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呈现出不均衡性。一方面,研究内容差异明显,受文选型教材的影响,有关选文的研究最为丰富,尤其是对儿童文学选文的研究;与此相对,性别角色、口语交际等方面的研究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旧相对匮乏。助读系统中插图研究较多,而对练习、导语等研究较少。另一方面,语文教材的知识系统、训练价值等内容受到研究者的冷落。第三,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论研究薄弱,这需我们今后加大研究力度。第四,对语文教材使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宁冬梅.小学语文教材演进态势说要[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陈聪.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文学选文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 古诗文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优点及与语文教材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对儿童进行教育和训导的文学”,这一18世纪就提出的观点生动地强调了儿童文学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但是很可惜,我国现阶段的儿童文学并没有很好地和小学语文连接起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就是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现方式。这是因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岁以下未成年的少年儿童。所以儿童文文学和语文教学同样肩负着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体验中华汉字的艺术之美,并且让他们接下弘扬传统文化接力棒的重要责任。

由此看出儿童文学所包含的价值本身就与小学语文教育十分相似。时至今日,我们不仅要分析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还要注意到其在儿童认知、审美、寓教于乐等方面的作用。儿童通过欣赏儿童文学可以对人生、社会有一个初步的窥探,还会激发求知欲,萌发出学习的欲望。以上种种同样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本质要求。另外,此处还另引入“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即“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的要素和条件”,而儿童文学恰好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类课程资源。

小学生的阅历、理解能力、识字量都存在不足,然而儿童文学有着语言质朴易懂、表达准确、充满童趣等一系列适合小学阶段儿童阅读的特点,所以选择儿童文学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能更容易吸引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学习和理解。

在儿童文学中,童话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题材,是一种丰富儿童想象力的很好形式。童话中多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故事,这使儿童更加有代入感,这样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2.苏教版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入选情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自2011年在全国发行以来广受好评。那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递减,体裁也多为故事和散文。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的成长学习规律,很好地为他们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选择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在语文教材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而采用生活化、简洁化并且贴近儿童用语、儿童视角的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儿童接受,使他们产生兴趣。应这一点的要求故事、科普类的文章正呈现随年级递增的趋势。

综上,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利用儿童文学这一资源上有着较好的成果。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

1.苏教版小学生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的现状

(1)选编古诗文的意义

传统古诗文是我国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中国自古丰富多彩的文明几乎都在古诗文中孕育而生。而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外来文明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忽视了这一宝贵财富。因此,在教育领域更应该从小学就开始让学生更多更早地接触古诗文。

(2)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仍存在一些不成熟,诸如:非出自名家的古诗词不具典型意义;部分古诗词题材离生活较远;古诗文的课下注释不够全面,学生预习理解困难等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希望能够引起教材编写者的高度重视。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观点

(1)从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出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先前提到,古诗文是一种承载了千年深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捍卫华夏民族的尊严,并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智慧。

(2)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

学生对于古诗文意境的体会和理解是古诗文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加强教师对于美学的讲授和点拨,就能够切实地让学生将美学理论融入到古典诗词的学习中去。

(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

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既有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另找一种更加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呢?这的确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研究方向。

3.古诗文教育中现有的不足及未来发展

(1)缺乏系统的研究方向

就现状来看,苏教版小学古诗文中的教学理念、过程和方法的研究都是零碎而不成体系的。尽管一些论文只是站在某一个角度并且不是全面地论述这些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中一些具有真正建设意见的观点。所以现阶段更应该总结出一套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案,让教师群体对于古诗文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2)“以诗释诗”的创新方法

篇(3)

(一)应用现状

儿童文学的主要受众是低学龄段的学生,它通过浅显易懂的词汇将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描述得非常的优美,不仅可以极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受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并未意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充分发挥出儿童文学的优势。即使部分语文教师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受个人能力的限制也无法将儿童文学与当前的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这些也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家长们也是各执一词,虽然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这些矛盾有所缓和,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沿用之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没有充分重视其地位,从而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上分析,大部分的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提及到了儿童文学内容。它通过改编或者是创新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的语文教育。同时,在部分语文阅读材料中,儿童文学也占据了较大的篇幅。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有计划地通过儿童文学渗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尽可能地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活跃语文教学氛围,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然后使其在此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如果单纯依靠教材来进行引导,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在当前各种技术的全面发展下,部分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趣味性的教学改进,充分的尊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则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

(一)儿童文学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儿童文学能够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也是十分有利的。在儿童文学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很好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自身也要有计划性地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儿童文学的研究与学习中实现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

(二)儿童文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部分内容学生在当前的生活中是无法感受到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却是非常珍贵的信息,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儿童文学中的图片及文字描述可以很好地陶冶学生的审美。同时,文字内容上更多的是反映世界的真善美,这些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儿童文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人生真谛,并且在这些意识的指导下去帮助周边需要帮助的人群,尊老爱幼、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良好的习惯都可以很好的传承下去,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逐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相较于语文教材而言,儿童文学在措辞与意境的塑造上更加的优美。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文学的地位,适当地引用和借鉴部分内容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趣味性的引导下缓解学习压力,从而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儿童文学对于语文教材的重要影响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人格特质;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8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55

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健全人格的建立,教育的本质诉求在于人格的塑造和对人性的探索。而教材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可以展开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认识。同时,教材对于学生价值观、处事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基础教育中,语文是一门主要的科目,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价值观念,对学生成长有着强烈的影响。在对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词和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对人格特征进行归纳,对人格教育观和人格价值观进行更多的揭示,可以找出培养健全人格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所具备的特点

在人的稳定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构成中,人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所表现出的任何一个特点都可以与一个词相对应,和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关系越紧密的特点,对它的表述就会越详实。所以,越看重的人格特点,描述它的词在各种媒介中出现的次数就越多。经过了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人格教育观和人格价值取向与语文教材的人格特质词、人物性格等内容是紧密相连的。

1.人格特质词可以对人或者动物等的身上所具备的特征进行描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出现的人物特质词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是人格特点术语和表情情绪术语,且它们的属性基本上是肯定的。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和人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2.民族文化深刻的蕴含于语文教材中,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在语文教材中所描述出的人格特质,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特性。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中西方人的人格结构也是非常不同的。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精明干练、严谨自制、外向活泼、淡泊诚信、温顺随和、善良友好、热情豪爽;而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了五个方面,分别是外向性、愉悦性、公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那么,在中国人的认识中,什么样的人格才是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呢?德行和才能是中国人认为的理想人格特质中所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内容。德行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人格特质,在语文教材中对于这方面的描述非常多,突出了个人的优秀品质。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对于个人创造性及思路开阔的程度也进行了展现。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开始突出创新、探索的重要性。

3.在语文教材中,男性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出女性,在教材的描写中,男性人物大多是真实的,女性基本上是虚构的,家庭妇女在描述的女性中占了大多数,可以看出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在男女职业的描述中,男性的职业类型要比女性的职业丰富很多。男性的人物形象和人格特征是更加丰富的。

二、价值取向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人的思想情感状态。在语文教材中,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通过语言来展现人格,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影响力实现人格的塑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人物的描写,将人性直接展现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影响力,利用语言来展现人物的人格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1.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现代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非常重要,这对于现代化人格的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将这样的目标在语文教材中进行充分的展现,在人格词汇的运用中融入更多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在现代化人格的建立过程中,不要忽视优秀传统人格的继承。

在男女平等观念的树立上投入更大的力度。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的性别观念正处在建立的初级,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这个时期就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小学生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观点总是保持充分相信的态度,因为他们批判和辨别的意识和能力还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通过教材将男女平等的观念传达给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2.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一个内容,建立道德、理性、审美全面发展的人格结构是当下非常迫切的一个课题,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在对道德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对理性和审美进行了肯定。具体来说,健全人格包括了道德、理性和审美多方面的内容。

培养小学生柔性和刚性结合的人格特征。柔性说的是增强小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过其中存在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软弱个性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将柔性和刚性结合起来,做到充分的互补,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自我,朝着这个人格发展的方向前进。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中,教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将相关的内容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给学生。

除此之外,健全人格的建立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理念与人格建立的理念有很多互通的部分。比如,民族文化中讲究山水自然,山的品格和水的智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近山水,领悟其中的奥秘。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性,在学生价值取向和健全人格的建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词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语文教材对于理想人格建立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并将其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完善,使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现代化人格的要求和传统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推动小学生价值观和人格结构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吴正英.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塑造[J].才智,2014(35).

篇(5)

一、新形势下小学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自古代朴素教育观点发展至当今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育人为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思想家和践行者的共同追求。百年树人的教育思想早已成为重要宗旨,尊重人的价值及尊严,倡导人文关怀,提升人文素养,以期能更好地改造物质客观世界,这便是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人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形势之下,传统的二维考察目标(知识和能力)已向多维考察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转变。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愈加重视。在当前新形势下,在学校系统中重视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阶段,低龄少年儿童正处于心理层面逐渐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成长时期。在此期间,小学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模仿需求较为旺盛。重视人文教育能为学生构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知礼义,晓廉耻,在教育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立足于语文教材,利用课内教材和课外延伸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知识面,于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培养良好的人文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总共十二册教材中每册教材在开篇便会设置“习惯篇”,从识字姿势、读写要求及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基于正确方向增强语文学习的热忱和兴趣。

二、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多层面剖析

(一)基于国学经典的传统文化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更是当今普及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及诗词因其优雅韵律而成了国学经典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及诗词数量较多,包括诗词,散文,历史故事,古代神话寓言,成语、习语及古代名人名言等多种类型内容。这些国学经典的选材往往集中于国家、求学及成人这三个层面,例如“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以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经典诵读素材,都基于经典国学而传递了朴素的人文教育理念,弘扬了爱国情操、立志、信实、存真以及勤学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基于国学经典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语文课本教材及延伸阅读材料,以文载道,将经典国学中的优秀思想及品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为人处事之道,从而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极其旺盛,对于生命的感知意识也较为敏感,人文教育中应注重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生命类型特点。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生命多样化类型的课文有很多,比如《小动物过冬》以及《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万物的生长及生存规律,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在实现了生命教育的基础性教学之后,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及延伸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价值,进而敬畏生命,无论是自然生命体抑或是人类生命都报以敬畏之心,从而珍爱生命。处于小学阶段的低龄少年儿童还处于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成长阶段,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未建立完善且正确的体系,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丰富了人文教育的内容,从侧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面对艰难险阻之时,懂得生命的坚韧,敬畏和珍爱生命,微笑面对人生挫折,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天空。《轮椅上的霍金》、《微笑着承受一切》等这些经典的语文教材内容,都能成为重要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以学生为本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还需要授业传道,培育学生的优秀的内在素质。因此在小学阶段,以学生为本,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渗透和加强情感教育有其重要的应用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从倾听、表达、诵读、读写等多个层面出发,引导学生将书面的人文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关于情感教育的教材选文涉及多个层面,例如传达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钱学森》;热爱家乡的《静夜思》;感恩父母情怀的《探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趵突泉》以及弘扬优秀道德品质的《掌声》等内容题材。基于这些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情感意识,通过认字、阅读和作文等学习方法来直观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积极性,以此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阶段开展人文教育立足于新课改教学目标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基于课本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包括国学经典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多层面内容在内的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渗透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文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身心成长的健康发展。

作者:吴云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羊山学校

参考文献:

[1]钱慧凝.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美育要素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功用;写作;语文积累

笔者发现好多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总是费尽心机去寻找各种好素材来推荐给学生,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一些文学素养比较好的老师花费很大的力气从各种散文期刊杂志上搜寻好的素材让孩子们来学习,训练孩子们进行写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好素材因适合的对象不同,对素材的甄选就成为教师备课中的一大麻烦。而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的老师,很容易悟出小学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的用途。

我们来看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一)由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教材的设计通常都会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表及毕、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化的原则,以便不同年龄段学生接受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二)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艺术性是教本素材的一大特点,文章多选取名家作品,从语一言到思想再到艺术形式和创念都有我们训练孩子们写作时借鉴的成分(三)采用故事体“文字生动、语言儿童化、图文并茂、趣味横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本素材即使在外部形态上也为学生所喜爱!

这些特点表明教本中的作文素材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除了利用教材进行识字、阅读教学以外,还应挖掘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接近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老师的课文讲读分析,“不再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在场性分析,不再是写作特点的分析,更不再是政治学的分析和社会学的分析,而是不在场的思维学的分析,是写作借鉴性的阅读与分析。”教师在领着孩子学习课本的时候,已经引导孩子们领悟了选文的语言、思想内容和好的词句,以及独特的写作思路,语文教学如果就此打住。那我们语言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语言学习仅仅停留在认知的阶段,尚不能运用。就像练习书法,只进行了第一步“读帖”阶段是一个道理。荀子在《荀子・劝学》中,曾经有这样的话“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在理解欣赏课文之后,趁热打铁,从写作的角度进行借鉴:或从语言表现形式上、或从写作思路上或从表现生活内容方面进行借鉴与模仿。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因此我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进行深思、融会贯通,要学会把这些知识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写作时可信手拈来!这些知识也是写作的源头之水,是鼓励和推动学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对于中低段的孩子来说写作文也可以按照这个路子进行训练。通过仿写能得到较好的写作效果!仿写也是他们提高写作兴趣的一种有利的手段。例如学习《绿色的和灰色的》这首儿童诗时,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的叙事性强,充满童趣。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把诗歌改编成故事―《绿色草地里的灰狐狸》,只要加上对草地的描写和角色的语言与心理活动,小故事就改成了。低年级组的孩子们讲述起来不困难,又有兴趣。既巩固了课文,又训练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又如《肖伯纳和小姑娘》中,关于苏联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很生动,孩子们几乎可以背诵。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进行描写和表述。也可以看着自己班的同学直接进行描述。孩子们一定很积极很感兴趣。写作能力的训练包括诸多的要素,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语文教本中选找到这些写作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得到多方位的写作训练,那么我想这个训练肯定是具有持久性、丰富性的。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孩子们就能够形成学习借鉴语言经验的习惯,自觉地进行积累、练笔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引起学生心灵震撼的作品。例如:优秀习作、优秀儿童文学名著和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是写作的先导,要学好写作,应该先指导学生进行以写作为目的的借鉴性和评论性阅读,随机进行仿写训练。“因为给出榜样便是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参考样本,他们就容易得到一个写作样式,从而解除或减轻学生写作时举止失措或写作无能的焦虑感”在模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进行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强调学生吸收大量的语言词汇和文体体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觉和文体感觉,获取语用上的经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会融会贯通,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和写作知识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写作时可以左右逢源,使它成为自己的知识。

还要指导学生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领悟写作技巧,提高构思能力,改变语言面貌。如果能把背诵与仿写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圈点勾画法,摘抄积累法,列提纲整体认知法,心得笔记法等,既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给学生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的方法,可以对所读优秀诗文进行以上小型的练笔,把读与写紧密结合了起来。在读读写写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把课堂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积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借鉴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感觉和经验。写作技巧的生成离不开练,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练笔的量,常言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阅读中则强调“笔不离手”,教会学生自主地寻找练笔点,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坚持,“习惯终有成时,爱好终有生时”,争取做到天天读、天天写。把积累写作素材当成一项基本功来做,养成永不知足的积累素材的愿望。那么读就成了写的直接动力。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即生活”,学生身边的每一件事对他们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对他们的成长起着独特的作用,也给了他们创作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江春巧.构建写作的基石――浅谈小学生写作的语言积累[J]. 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2] 沈玲蓉;;对小学语文教材汉语拼音编排的两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07期

[3] 陈焰;;关于小学语文教材性别印象的调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17期

篇(7)

一、究其“因”

1.教材未贯通

教材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技能的凭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进行。现今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直是实行“两纲两本”的政策,即中学、小学各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小学根据各自的《语文教学大纲》编写语文教材。就拿苏教版张庆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和苏教版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张氏教材突出“新、实、科、简、美”,洪氏教材则以“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独树一帜,两者风格迥然不同。并且在内容方面,无论是体例、形式,还是知识能力链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能力的,初中还得从头开始;而有些小学语文反复强化的习惯到中学却消失了。这些都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过渡、衔接。

2.教法未贯通

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教法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中小学衔接的困难。相对内容而言,小学教师上课更注重形式,存在信息量不大的问题。而中学课时紧张,面临中考的升学压力,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由于信息量膨胀,导致“消化不良”,原先走得好好的,现在步子就慢了渐渐掉队了,有些甚至根本不会走了。

3.评价未贯通

现行语文课程评价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断裂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考试无论是考试的题型、题类,还是具体的考试内容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解题思路与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如,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要求:5、6年级要求:“听他人说话耐心认真,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初中语文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中考的答题规范,则要求学生:“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尽管这是由语文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性特点所决定的。但在小初之间,考试的跳跃已经远远超过了学生的知识增长速度。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是一种启蒙教育,其考试应该是调查性的,而中学语文教育是典型的基础教育,其考试应是诊断性的。所以,由于小学、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评价的差异,出现学生到初中后语文教学成绩与小学的成绩相比出现“陡降”的现象便不难解释了。

二、寻其“法”

针对中小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现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教材教法的链接与贯通

尽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制定过程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是相承的,但无论是体例、形式,还是知识能力链上都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而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有意识地向小学教材延伸。预先准备一些较为简短浅显的同体文章或语段作为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在感性认识之后,理性分析文章,这样使中小学语文的内容得以贯通。

2.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毋庸质疑,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沟通,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联系与沟通也极为重要。无论中学语文教师还是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阅读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图书、报纸,不要中学的不看小学的,小学的不看中学的,生生地将中小学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人为制造鸿沟。除此之外,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有专题地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互相熟悉对方的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内容、方式等,这样全方位的交流沟通定会减少中小学语文在衔接上存在的教法问题,必定会使中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接力棒”接得更好。

3.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过渡和融通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除了在教材上衔接贯通、教学上联系沟通外,关键还是要落到学生学习的融通上。一进入初中,就要把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教给他们自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为最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目标增加后劲。

虽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但究其因、寻其法之后,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直面现实,拿出切实的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能将中小语文教学衔接的这个“接力棒”传好、接好,真正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薛永娟.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科教文汇,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