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5 16:32: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

篇(1)

大家都知道,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增强,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能得到改善、提高。一般人的心容积为7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为10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心脏呈工作性肥大,就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血输出量增加。一般人每分钟心跳(心率)约为70次左右,运动员约为6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约为40次左右。这样的心脏不容易疲劳,又有较大储备功能,这当然是很好的。经常科学地从事体育运动,可使心脏在结构机能方面发生良好的改善。

据心血管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体力劳动者心脏病的发病率较低,坚持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多益处。这些益处主要表现在:

一、运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心肌供血及心功能

据康复机构的经验表明,锻炼一段时间后,心脏指数、搏出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压力或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

二、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

运动锻炼后,心脏病患者的心率、血压比锻炼前降低,加之体育锻炼可改善骨骼肌代谢,减少运动时的热能需求,从而可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冠状动脉贮备增加。

三、运动锻炼可控制许多心脏病的患病因素

从控制许多心脏病的患病因素,从而达到防治心脏病的目的。如,运动可以改善病人的脂质代谢,降低血三酰甘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而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减肥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之一,而且还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则是心脏病的重要患病因素。

四、体育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体育锻炼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并提高纤维溶解活性,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等长期卧床性并发症。

五、体育锻炼可放松情绪

体育锻炼可放松情绪,可增加心脏病患者的生活乐趣,也可增强心脏病患者防治疾病的信心,改善外周循环,提高外周组织对氧的利用率等,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六、体育锻炼可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长期锻炼可通过减少神经体液过度反应和增加对应激的负荷能力,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篇(2)

关键词:缬沙坦;氢氯噻嗪;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是由长期高血压加重左心室负担,导致左心室因代偿作用扩张,从而造成器质性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心悸、心力衰竭、肺部水肿等。随着生活水平提升、饮食结构改变,近年来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实践表明,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1]。本研究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采用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5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85±3.72)岁;收缩压145~190 mmHg,舒张压90~115 mmHg;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31例,Ⅲ级17例;对照组男43例,女33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1.25±3.66)岁;收缩压150~190 mmHg,舒张压90~115 mmHg;心功能:Ⅰ级26例,Ⅱ级30例,Ⅲ级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②知晓本研究详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合并恶性肿瘤、肝肾疾病;③合并精神性疾病或意识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生产厂家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治疗,口服,80 mg/d,若无效增至16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生产厂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66)治疗,缬沙坦,口服,80 mg/d;氢氯噻嗪,口服,25 mg/d,若无效增至50 mg/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连续治疗16 w。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超声心电图LVH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有效率评定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心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3]进行评定,显效:治疗16 w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等级恢复≥2级;有效:治疗16 w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等级恢复≥1级;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心脏功能恢复状况无变化或恶化。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LVMI、LVPWT及EF指标等计量资料均使用(x±s)描述,借助t检验,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计数资料均借助率(%)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对比两组患者超声心电图LVH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LVMI、LVPWT及EF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MI、LVPWT及EF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高血压心脏病若不采取及时正确治疗措施,可诱发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通过控制血压可降低其致残、致死率,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降压治疗可减小高血压对靶器官造成损害,有效保护靶器官功能[4]。高血压是多重机制导致的疾病,而降压药物多为单机制降压,很多患者使用单药物治疗难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因此需联合治疗以取得更好效果。

缬沙坦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减小外周血管阻力,强力抑制反射感激活,增强水钠排泄,减小醛固酮分泌量,且药效持续长,从而起到良好降压效果;氢氯噻嗪为噻嗪类利尿剂,可通过排钠利尿,有效控制血容量,从而保证降压效果[5]。但氢氯噻嗪可激活肾素系统与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使用,缬沙坦能够有效阻滞AT1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二者联用,可充分发挥各自功效,起到更好降压效果,同时保护脏器功能免受损害,并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VMI、LVPWT及EF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可提高高血压心脏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LVH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与凌红日[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海鑫.应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4(10):135-13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 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3]李江,王建明.心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5-16.

[4]姚.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4):56-57.

篇(3)

1.让自己和配偶彻底戒烟

研究发现,如果夫妻中有一人吸烟,不吸烟的一方患心脏病的几率就会增加92%。这是因为,吸入二手烟会使人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减少,从而增加患心脏病和血管栓塞的几率。

2.每周做4次“30分钟运动”

研究发现,中年男性若每周进行4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其患心脏病的几率就可比不运动的人降低60%。

3.减轻10~20磅的体重

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试验发现,在众多的心脏病患者中,体重超标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发生心脏病的年龄可提前8.2年。

4.每天喝5杯水

研究发现,与每天喝两杯水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水(1杯水约合227克)的男性患严重心脏病的几率可降低54%左右。专家解释说,人们若能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分可稀释其血液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血栓性疾病和心脏病的几率。

5.常饮茶

研究发现,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3杯茶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可减少一半。专家表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强效抗氧化剂“类黄酮”,这种物质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

6.每周吃1次鲑鱼和金枪鱼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人们若每周吃两次以上的鱼,其患心脏病的几率可降低30%左右。这是因为,鱼肉中富含可保护心脏的营养成分--欧米伽-3脂肪酸。

7.服用维生素E和阿司匹林

研究发现,男性若遵照医嘱同时服用维生素E和阿司匹林,其发生动脉栓塞的几率可减少80%以上。

8.在早餐时吃1杯玉米糊

研究发现,人们若每天摄取675微克的叶酸,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就可降低13%。玉米中的叶酸含量在谷类食物中名列前茅。因此,人们在早晨吃1杯玉米糊等玉米制品,可为机体补充丰富的叶酸,从而取得预防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9.在生气时从10数到1

研究发现,以愤怒来应对压力的男性与心态平和的男性相比,其患心脏病的几率可高3倍左右。因此,人们在生气或情绪紧张时,不妨像在拳击比赛中裁判读秒一样从10数到1,这样可使情绪尽快平静下来。

篇(4)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心脏病 诊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1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子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215例,合并心脏病26例,占同期妊高征的12%。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0.5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8例。孕周小于32周6例,32~36周12例,大于37周8例。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既往无慢性高血压和心脏病史,本次妊娠并发子痫前期或者孕中期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体检心脏叩诊有不同程度心脏扩大,在安静时心率均大于110次/分,有奔马律,心尖部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提示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ST段抬高,或者仅表现为心动过速,妊娠晚期、分娩期或产后数日内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心慌、气短者7例,8例出现干咳,常以夜间明显,5例早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夜间胸闷不能平卧。本组16例发病急剧,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呼吸困难、气促、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体检心脏叩诊14例有不同程度心脏扩大,26例在安静时心率均大于110次/分,10例出现奔马律,20例心尖部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15例心电图表现为低电压、T波低平或倒置、ST段抬高,9例心电图仅表现为心动过速。22例X线检查见心影扩大。

结 果

治疗经过:在治疗子痫前期的基础上,用酚妥拉明20mg加入5%的葡萄糖250ml中静滴,并根据血压调整滴注速度。速尿20mg静脉推注,4~6小时重复应用。强心剂用西地兰0.4mg加入25%的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4~6小时后重复给药0.2~0.4mg,24小时不超过1.2mg。低流量氧气吸入,取半坐卧位。分娩方式:经控制心衰后24小时或以上,及时终止妊娠,26例中剖宫产分娩21例,占80.77%,阴道自然分娩5例,阴道手术助产3例。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对母亲的影响: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26例中,产妇死亡1例,占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的3.8%,发生产后出血2例。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对新生儿的影响:新生儿26例发生早产9例,占34.6%;胎儿宫内生长迟缓4例,占15.38%;胎儿窘迫13例,占50%;新生儿窒息10例,占38.46%。围生儿死亡3例,围生儿病死率11.53%。

讨 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是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心力衰竭症候群,严重威胁着母婴安全与健康。

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对母亲及围生儿的影响:5年间我站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死亡1例,占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的首位。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婴儿的影响很大,如果出现并发症则影响更大。本文2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脏病对围生儿的主要损害有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围生儿死亡。子痫前期时的胎盘血管痉挛,胎盘床存在着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影响母体血流对胎儿的供血,影响胎盘功能,致使胎儿缺氧和生长迟缓。这主要是因为胎盘能量的能力减弱,而影响胎儿发育。因此,妊娠高血压疾病在孕期保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防止胎儿发育不良和早产,同时又要防止胎儿窘迫或胎死宫内,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病死率。

篇(5)

日前,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因心脏病突发辞世,社会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他生前的传奇事迹,由于他死于心脏病突发,在缅怀这位伟人的同时,我们就以叶利钦总统的疾病为例,重点谈谈心脏病,因为心脏病是目前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心脏病是全球性疾病,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一直享有最优秀的医疗条件,身旁有专门的医生、厨师为他服务,并享受全天候的医疗监护,在退休后一直致力于保养身体,还经常前往其他国家接受治疗,进行健康之旅,但即使是这样的优越条件也没有避免灾难的发生。他的突然去世给我们留下很多启示。可以他说是一个冠心病的典型范例,几乎具备了所有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抽烟喝酒、情绪激动、重度肥胖,并且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所以心脏病一直是威胁叶利钦生命的主要疾病。在担任总统期间他经历了5次心脏病发作,以至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地步,3支冠脉血管弥漫性严重病变,已经不适合内科的支架植入术,只能采取外科的冠脉搭桥手术,当时手术进行了7个多小时,搭了4根血管桥。叶利钦总统的心脏疾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即对心脏病而言预防更为重要,而一旦病变形成,经常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再优越的医疗条件也可能束手无策。结合叶利钦总统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性格特点等,给我们在如何预防冠心病方面留下了不少启示――

冠心病饮食

俄罗斯饮食为叶利钦的冠心病埋下了病变的祸根。俄罗斯食品算得上是典型“冠心病饮食”,黄油、香肠、面包这些都是俄罗斯百姓日常的饮食,也是典型的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叶利钦就是经常食用这样的“三高”食品,为冠心病埋下了饮食的祸根,这也许正是他糖尿病的诱因。晚年的叶利钦更是醉心于吃喝,对美味的追求非常狂热,曾因半夜吃喝不慎摔倒导致骨折。

重度肥胖

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不言而喻,叶利钦身高1米92,体态魁梧,是一个大胖子。在肥胖的人群中,最危险的又是腹部肥胖,也就是被称为苹果形身材的人。这部分人的脂肪细胞堆积在腹腔内主要器官周围,影响血糖代谢,容易引起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而大腹便便的叶利钦不幸又具备了这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

暴躁的情绪与巨大心理压力

叶利钦是一个典型的A型性格的人,这类人的性格特点是,脾气暴躁、好胜、快节奏、高效率,有远大的抱负、支配欲强、好竞争,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人体在情绪激动和重压之下,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身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作用于血管,就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叶利钦的政治生涯经常是一波三折,经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叶利钦的心脏埋下了一颗炸弹,深深影响着叶利钦的身体健康,暴躁的脾气随时是这颗炸弹的导火线。

抽烟

叶利钦还是一个酷爱吸烟的人,抽烟与冠心病的关系相当明显,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40岁以下甚至更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天抽烟量很大。香烟中的煤焦油和尼古丁等有害成分对血管的损害极大,很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使斑块形成或加重原有病变,也可造成血管痉挛,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目前流行的冠心病的支架治疗和搭桥手术,这些治疗往往是姑息的,且代价高昂,正确的对策应该是正本清源,标本兼治,从发病的“上游”构筑新防线,尤其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节,而一旦病情发展到像叶利钦这样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发生危及生命的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已经很高,任何诱因,比如一次感冒、情绪激动、稍微的劳累都会成为猝死的导火线。甚至可以说,叶利钦的病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发生猝死并非出乎意料,即使在相当优越的现代化的医疗条件也是束手无策,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所以抓好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尤为重要,而且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始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所以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

目前,比较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重度肥胖(超重≥30%)等,其中除性别与家族史及基因遗传因素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以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治疗或预防的,所以对冠心病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已有大量研究显示,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减少胆固醇摄入、减重和规律体育运动)能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预防重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冠心病的形成与饮食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注重合理营养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上应努力做到:

限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尤其是各种动物的脑、肝、肾,虾,蟹黄,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

限制食盐的摄入。盐可以增加血容量,加重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时,更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通常情况下,每日进食的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粗粮富含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特别是维生素C对脂类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它能加快胆固醇转变成胆酸的速度,增强对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富含维生毒C的食物主要是绿叶蔬菜、柑橘、猕猴桃、草莓等。食物纤维可防止便秘,并可促使胆酸从粪便中排出,以降低血胆固醇含量,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多吃海鱼,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影响人体脂质代谢,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另外,平时可多食用有利于降血脂和改善冠心病症状的食物。

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积极药物干预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治冠心病是十分重要的。大量研究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胆固醇理想水平,血压和血糖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目的,必要时药物积极干预,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和阿斯匹林的应用对冠心病的防治效果相当肯定。

3.控制吸烟,宣传戒烟,向无烟社会迈进。吸烟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研究显示报告,在35~54岁死于冠心病的人群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多4~5倍,吸烟量多者危险性更大,可高达4~5倍,戒烟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而且戒烟时间越长效果越大,这足以说明吸烟的危险性和戒烟的重要性。

4.减肥,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热量,但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篇(6)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高达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并发心血管疾病。从心血管医学的角度更恰当的说,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什么是糖尿病心脏病呢?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特点:发病率高且发病时间早,女性的保护作用消失,常见不典型症状。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后果严重,会增加死亡的风险和死亡率。

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蛛丝马迹

1.静息时心动过速。糖尿病心脏受累者,早期可表现为,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常每分钟大于90次甚至可高达130次。

2.性低血压。性低血压的表现: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会因为血压突然减低而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意识丧失等。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20mmHg。

3.非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常不明显,甚至有些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所以危害性更大。

“糖心病”用药原则

一个中心:控制血糖。通常应达到HbA1c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降糖效力最强的药物;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藏到最后,应尽早使用基础胰岛素。一般情况下,基础胰岛素是口服药物失效时,实施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首选用药;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能覆盖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基础胰岛素为权威指南所推荐,现在有预填充式注射笔,其优点:携带方便,操作简洁,不必更换笔芯,降低感染风险。

两个基本点:①控制血压:合并糖尿病者血压1g/d)者,血压

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早防早治,事半功倍。首先要加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筛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体重、腰围、血压、A1C、血脂和心电图。其次,要做到综合防治,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三位一体。其中生活方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3-5-7饮食原则。3高:高纤维、高新鲜度、高植物蛋白质(有肾病的除外);5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酒精;7分饱。

2. 3-5-7运动原则。每天步行3公里(或5000步),30分钟以上;1周内最少步行5次;步行适度,达到运动后每分钟心率+年龄=170。

3. 控制体重。肥胖的判断方法: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BMI≥28为肥胖;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篇(7)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5%,多见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心律失常34例(85%);心脏扩大者14例(35%);心衰12例(30%)。房颤占甲亢性心脏病人的65%。结论: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尽快控制甲亢。

【关键词】甲亢;心脏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23-02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特殊表现之一,它不仅可以加重或恶化原有心脏病,而且可以单独引起心房纤颤,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不典型者极易误诊。所以充分认识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并及时防治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预后非常重要。正确认识甲亢性心脏病,提高其诊断率,予以妥善处理,是甲亢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甲亢性心脏病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甲元性心脏病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岁;

1.2 诊断标准:

40例患者均符合甲亢的诊断。合并下列一项或多项者为甲亢性心脏病诊断标准:①心脏增大;②心律失常;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⑤甲亢控制后上述情况好转或明显改善。诊断时需要排除同时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改变[1]。

1.3临床表现: 本组33例(76.7%)有不同程度的甲亢的高代谢表现,如多汗、多食、手抖、消瘦、易激动、心悸等。弥漫性甲状腺肿大者29例(67.4%),结节性甲状腺肿大者5例(11.6%),

突眼征6例(13.9%)。40例均有心血管系统改变:心律失常34例(85%);心脏扩大者14例(35%);心衰12例(30%),其中8例为全心衰,5例为右心衰;心绞痛4例(9.3%);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2例(4.6%)。

1.4 实验室检查: 本组病例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升高40例、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升高35例、促甲状腺激素( TSH)下降40例。心电图检查:正常者4例;心房纤颤28例;心房扑动1例;室性早搏2例;房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超声心动图:其中左房和左室大者3例;右室大者2例;左右心室均大2例;左室肥大者8例。

1.5 误诊情况: 入院时本组误诊共6例( 15%):误诊为冠心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心肌炎1例,肺心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5例在50岁以上,5例无高代谢表现,病程4个月-8年。

1.6 治疔与转归:

全部病例均采用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治疗。随着甲亢症状的控制,心脏症状、体征也随着消失或好转,13例心衰患者同时予洋地黄,利尿剂、营养心肌等治疗。治疗后,均痊愈。

2 讨论

甲亢性心脏病多见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以及年龄较大的甲亢病人,本组≥40岁32例,占74.4%。甲亢性心脏病与甲亢病情长期控制不佳有关。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常会导致心脏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的进展,对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得以更深入:甲状腺激素的过多可使心肌内三磷酸腺苷和肌酸磷酸含量减少,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强,提高心肌儿茶酚胺作用和敏感性,可抑制心脏单胺氧化酶活性增加心脏细胞钙的储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电兴奋增高;大量甲状腺激素还可引起心肌灶性坏死,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增生,以上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心动过速, 心排血量增加,持续起负荷导致心脏扩大;甲亢时,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心肌细胞膜β受体数目增加,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加,导致心动过速,加重心脏负担,心脏耗氧量增加,产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同时甲亢时心肌代谢氧化磷酸化的分离,心肌对缺氧敏感性增高,易致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造成甲亢心绞痛[2]。上述病理改变如不及时纠正,最终导致甲亢性心脏病。

由于甲亢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本文病例中除有高代谢表现外.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也较明显,如心悸、胸闷、气促等,心电图表现异常,因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故易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

总结本组资料教训,为尽量减少甲亢性心脏病的误诊,须注意以下几点:本文病例中的病人并非缺乏甲亢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大部分病人甲状腺功能检查FT3、FT4升高、TSH下降。只是因为片面强调某些症状和体征,未将本病纳入思考的范围内,没有仔细问诊及体格检查而误诊,本组误诊共6例(15%)。因此对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原因不明的房颤、房扑,且心室率不易控制;以右心衰为主或首发的右心衰者,但无心脏瓣膜病、肺心病、先心病史,体征及心脏彩超依据,且对利尿剂效果欠佳;无原因可解释的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增大或心电图异常等。出现上述情况必须经各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尤其是阵发性、持续性房颤,要考虑甲亢性心脏病的可能,它在甲亢性心脏病中发生率可高达70%[3]。本组有26例出现房颤,占65%,与报道的相近。发生房颤的机制可能是:甲亢时静脉回流增多,对静脉入口处心房肌长期过度的刺激,形成一个兴奋灶而产生房颤;甲状腺素对心房作用较心室作用敏感;心房肌较心室有较高的β肾上腺受体密度[4];甲亢时心肌细胞Na+- K+ ATP酶活性增强,促进Na+外流K+内流而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老年患者,尤其是淡漠型或隐蔽型甲亢者,发病隐蔽,可能无怕热、多汗、多食、手抖等症状,也可能缺乏典型体征,这些病人如果有胸闷、并心前区不适等感觉,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或各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持续或阵发性房颤等)也应考虑甲亢性心脏病的可能。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往往因为心血管系统症状到心内科就诊,当医生发现其心电图异常、心脏扩大、血压升高等表现,加上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受专业限制,接诊医生常常考虑本专科、本年龄组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也是造成甲亢性心脏病的误诊的原因。

甲亢性心脏病的治疗关键是针对甲亢的治疗,可用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放射治疗和手术等,甲亢未控制,其他治疗均难奏效,无心衰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使心率减慢,同时可控制快速心律失常,经以上处理,甲亢性心脏病所至的房颤大多可自行复律或药物复律。心衰者可用利尿剂、血管活动性药物及洋地黄剂等治疗。

总之,提高对甲亢性心脏病的整体认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以及正确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去除各种加重甲亢的诱发因素,是防治甲亢性心脏病的良好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15.

[2] 唐其柱,张永,刘昌慧,主编,临床老年心脏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12 -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