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16: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隐患风险辨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隐患定级;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资产全寿命周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8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90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繁荣了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了众多的潜在危险。就电力系统而言,电力网络不断扩展,网络构成及网络控制更加复杂,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输电使电网稳定问题愈加突出。现代化的工业和人民生活对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力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内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已逐渐拥有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式。但是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隐患排查时或是根据主观经验判断或是依照范例进行对比,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隐患的严重程度量化。本文主要是借鉴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以定量方法确定安全隐患分级,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安全隐患的严重情况。
1 安全隐患概述
1.1 安全隐患定义与分级
安全隐患具体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I场所、设备设施、电网运行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根据可能造成事故后果的影响程度,目前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为Ⅰ级重大事故隐患、Ⅱ级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和安全事件隐患四个等级。其中,Ⅰ级重大事故隐患和Ⅱ级重大事故隐患合称为重大事故隐患。
1.2 安全隐患定级方法
1.2.1 主观判断法。主观判断法是指工作人员在汇总现场情况后,征询有关专家(一般是基层骨干)的意见,对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反馈和调整后,对安全隐患进行定级的方法。主观判断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易行,定级较快。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隐患标准”,基层工作人员在隐患判断、认定、分级等具体工作中,往往只能依据自身专业知识进行主观判断,宽严程度随人、随单位而变,造成安全隐患定性不准、分级不当、判定标准不一致、隐患信息不翔实等问题。
1.2.2 范例辨识法。范例辨识法是指工作人员参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范例,依据其中编制在列已确定的安全隐患,对比实例、分类样本、描述、文字说明等形式的表述,在实际工作中排查认定安全隐患。
这种方法有效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排查发现安全隐患、给隐患分级分类的准确性,切实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范例辨识法本质上仍属于一种定性方法。
1.3 借鉴资产全寿命风险管理思路辅助定级
上述定性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力企业基层人员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认知程度有限、生产系统已有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和隐患排查治理流程之间存在差别,所以无论是主观判断法还是范例辨识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我们可以借鉴资产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思路,采用一种定量方法来辅助安全隐患定级。安全隐患具有安全风险程度较高的特征,因此就可以采用量化风险的基本思路,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为安全隐患定级。风险评估法较上述方法,主要在于合理考虑事件发生可能性,同时扩展事件影响程度的维度。
2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方法
2.1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估方法
按照风险评估标准,采取既定的评估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风险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定风险值和风险等级:
风险(Risk)=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影响程度(F)
式中:R为风险值;P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F为风险影响程度。
2.2 定量计算风险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各专业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对风险评估标准进行适当调整,选择不同的维度或者增加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识别和评估,但不同评估标准对风险等级的划分应保持一致。本文将以全面风险评价为主要模型工具。
2.2.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低、低、中等、高、极高。对应业务发生频率为:可能每5年以上发生该类风险(概率极低);可能每1~5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低);可能每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中等);可能每半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高);可能每月发生该类风险(概率极高)。以上依次对应1~5分。
2.2.2 风险影响程度F。风险影响程度从电网安全、人员伤亡、社会形象、直接经济损失四个维度分析确定,选取四个因素的最高值作为损失度。每个维度的风险影响程度分为五个级别,并依次对应1~5分。该五个级别的取值参照《资产全寿命风险评估模型》所定义的取值范围,结合公司对人身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承受能力调整后确定。
即:
F=Fmax=Max(F1,F2,F3,F4)
电网和设备安全。将电网安全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具体内容执行国家相关标准法规所定级别划分标准,对应影响程度分别为《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定义的七级至一级电网和设备事件;人员伤亡。将人员伤亡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人员从轻伤至一至四级人身伤亡事故。
社会影响。将社会形象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在县域至国际范围不等;直接经济损失。将直接经济损失风险损失度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较小、一般、较大、重大、严重。对应影响程度为1000万元至数亿元不等。
2.3 确定风险等级
2.3.1 一般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或风险发生后对公司的综合损失度较小的风险(1≤风险值≤4)。
2.3.2 中等风险。介于一般风险与重大风险之间的风险(4
2.3.3 重大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高,且发生后对公司的综合损失度较大的风险(9
Y轴:P(可能性)
X轴:F(影响程度)
图1 风险评估矩阵
例如:上图中A点风险值为2,属于一般风险;B和C点风险值都为12,属于重大风险。
2.4 安全隐患与风险分级对应
3 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
以下实例选自某电力企业安全隐患管理平台,将对采用风险评估法定级的结果与传统定级方法的结果做出比较。
3.1 实例简介
某电力公司2014年7月15日检修公司500kV XXXX5322线#45-#47杆塔(15米)100MW光伏项目施工隐患。500kV XXXX5322线#45-#47杆塔(15米)100MW光伏项目施工中,大型作业机具距离带电导线较近,现场作业人员较多,且该隐患可能一定时期内较长时间存在,易造成安全距离不够导致线路故障跳闸和人员群体伤亡事故发生。
3.2 传统评估分级
可能导致后果: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2.2.7.1条,35千伏以上输变电设备异常运行或被迫停运,并造成减供负荷者,构成七级电网事件。如果造成人员伤亡依据不同的人数构成不同等级的人身事故。
采用范例辨识法,查询“输电专业”“违章施工”相关条目,条目描述“线路保护区内起重作业,不能保证安全距离:220kV ××线#36~#37,110kV ××线#29~#30塔间通过××钢材市场,导线最低点离地仅15米,钢材市场起吊作业频繁,易造成线路跳闸和人员触电事故”,属于“一般隐患”。
3.3 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分级
计算风险值:
P取值4――公司可能每半年发生该类风险(概率低)
F1取值1――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的七级及以下级电网事件(风险损失度较小)
F2取值4――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风险损失度较大)
F3取值2――在地市范围内受到影响,但该影响需要一定时间、付出一定代价消除(风险损失度一般)
F4取值1――100万元以下(风险损失度较小)
F=Fmax=Max(F1,F2,F3,F4)=Max(1,4,2,1)=4
R=P*F=4*4=16
确定风险等级和隐患分级:风险值为16,介于(9,25),根据附表的划分等级属于重大风险。
3.4 比较和结论
风险评估得出的安全隐患分级和原系统录入时评估的等级不一致,原因是本次事件评估人员未充分考虑事件发生可能性较高、长期存在且现场人员多等因素。同时,本事件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须引起充分重视,评估人员低估了其影响程度。
4 结语
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级工作,是[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安全隐患分级工作,目前普遍采用的主观判断法和范例辨识法,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已经可以较大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的风险评估法,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定性结合定量能更有效核证,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将能重点应用于需要特别关注的、可能成为工作焦点的一些隐患的管理,可以更加准确、科学地对隐患进行定义和定级。
采用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虽然能通过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安全隐患辅助定级,但仍需注意其局限性:(1)虽然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适用面较广,但由于风险评估所采用的取值范围的局限性和通用性,其评估结果有时不能准确反映出管理者期待的个性化结果,宏观的变量取值可能难以反映微观的事件本质,即客观性和主观性不能完全统一,有时应根据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和实际情况对理论取值进行调整;(2)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量较大,无法完全替代现有定级方法,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应筛选出有上述特定隐患或存在争议的实例加以运用。
相信在今后电力企业安全隐患分级工作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法会得到进一步完善,更能确切的指导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11]2024号)[S].2011.
[2]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范例(一)(国家电网安监[2010]68号)[S].2010.
关键词:安全管理;城市燃气;安全制度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安全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面对接踵而来的用气安全事故,燃气企业和用气单位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燃气企业对安全的认识、安全的工作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谓燃气安全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办法和手段,维持企业的安全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甚至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促进燃气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1 安全管理范畴的新定位
谈到“安全管理”,人们不得不考虑什么是“安全工作”。每个从事安全工作的工作者对“安全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的解读,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安全宣传、培训、检查、事故调查等等之类的安全工作。
2 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
2.1 安全制度体系是管理的法宝
安全制度体系的建设是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的保障性工程。制度是管理的根本手段,做好安全工作需要靠制度。在燃气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建立了独立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体系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文件及其表格,体系全面系统地关注各个工作环节的安全工作,它的推行使我们的安全工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在推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正体系文件以适应工作实际的需要,充分利用制度这种手段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化解物的不安全因数。日常工作中,应当把多次重复使用验证可靠的安全临时举措上升为制度层面。
2.2 安全管理应以团队取胜
安全管理工作范畴较广,要做好这一工作,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一支安全管理团队。企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是由以安全生产委员会为主导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设置在安全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设置安全员,协助部门负责人监督或处理安全事务,部门主管、专管、班组长逐级管理。
团队结构组成及成员素养对安全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班组长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对安全隐患的发现和整改落实是关键的,对防止操作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发现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最直接的。在燃气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是团队的组成,人的行为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个企业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2.3安全管理讲求责任分解
设立了组织架构而不讲求职权分配是不科学的,每个组织、每个个体都应该设置与其位置作用相当的职权,这是落实安全责任制的重要体现。很多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会与燃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承诺书,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并开展安全工作。主要负责人根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要求,与部门负责人签订年度职责承诺书,部门负责人进一步将责任切割分解,与安全员、专管、班组长逐级签订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责任承诺书,基层员工的责任与承诺主要体现在职位说明书。总之,根据每年每人的工作内容,拟定差异化的责任书,每年逐级签订并存档备案。一旦工作内容有重大变化也应当重新签订。对于部门负责人,安全职责承诺书的签订可以与目标责任书一同签署,消防责任属于安全责任归属其中。
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3.1合规性原则
政府市场经济干预日益淡化,行政监督管理职能日益增强,燃气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安全,不受行政处罚,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标准等的相关要求。很多企业只关心与其主要活动相关的若干规定,对于具体条款要求普遍认识不清,很容易把习以为常的做法当成标准,殊不知与行业要求不相符,且在主管部门的细致检查中发现多种问题。这种现象根源于没有做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评价。评价的前提是辨识出与企业全部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然后依据条款比对目前制度要求及实际做法,如有偏差立即修订制度,改变错误做法。安全工作者应当及时获取新条款及做评价工作。
3.2危险源根源原则
安全工作根本在于控制风险,合规性风险的防治在合规性原则已有陈述,剩下的就是作业风险。作业风险的有效防治在于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一切根源于危险源的认知而展开。燃气企业组织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情形逐一描述记录,越细致越具体越全面越好,然后逐一评价风险,分级对待不同风险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最终形成文件制度加以控制。对于燃气泄漏爆炸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风险往往直接制定为安全目标或应急控制,一般的风险则通过各种操作规程、工作文件来指引员工消除、降低隐患,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监视确保风险得到控制。危险源的全面辨识是前提,如果对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那就很可能放过了某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会演变成为事故事件。这种辨识危险源的方式需要经验做支持。因此,安全工作者应当及时将事故事件背后潜在的风险挖掘出来评估,补全危险源项目。另外,辨识的细致程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应当定期重新评价已辨识的危险源,进一步细化辨识工作以挖掘出更多被遗漏的风险。
3.3抓关键原则
安全工作范畴广泛,管理事项繁多,不同级别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注视不同级别的风险。生产部门关注好部门内部的安全风险,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着重优先处理部门内较大的安全风险,同时指导监督以下管理人员开展落实安全工作;安全职能部门除了引导监督生产部门关注部门风险外,还应当特别关注获悉的重大安全风险,首当其中地辨识、评估风险并采取措施,把消除当前重大安全隐患当作第一要务来抓。
3.4责任与承重相当原则
安全隐患衍生的事故事件可大可小,相应的责任企业不一定都能承受。当事故发生后,其后果为企业不能承受时,企业面对重大安全隐患应该学会借力分担,如按照《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既寻求有力资源有利于解决困难,又分摊责任降低企业风险。
3.5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原则
如果危险源辨识完全,控制措施得当,员工执行到位,安全隐患基本不存在;然而这是很难做到的,安全隐患经常在各类检查中发现。正确对待安全隐患的做法是安排合适的人、设置合理的期限、运甩合理的方法来消除,最终有整改验证人及证据采集。安全隐患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设置期限,务必在期限前关闭隐患。
3.6重视奖惩原则
奖惩是激励手段的一种,奖惩设置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表现。在绩效考核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的,因此全国上下对安全事故慎重又慎重;在企业中,特别是重要的安全岗位,其绩效项目应更偏向于安全工作效果的体现。当然,重视奖惩并不仅仅是重视绩效项目的设置与公平裁判,因为奖惩有很多其它手段,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应该重视奖惩工作本身,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工作,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3.7安全资料及时采集与保存原则
一、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包括没有正确穿戴劳动保护、操作速度过快、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技能不熟练甚至故意违章等。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漠视、炫耀、疏忽、紧张和逆反心理等。以下几方面措施有助于杜绝不安全行为。
第一,规范现场操作标准。基层站队的现场操作可简单划分为常规操作和非常规操作,常规操作指基层站队业务范围内的、有时间规律性的操作项目,非常规操作指临时出现的、几乎是一次性的操作项目。
对于常规操作,编写相应的操作规程来规范人的行为,操作规程可以根据操作步骤、工艺流程、设备使用和岗位分工来编写,内容包括“操作的项目、内容、方法及要求”、“存在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和“辅助工具”等。操作规程要尽可能详细、全面并具有量化的标准和指标,必要时,可辅以图片进行说明;对非常规操作,编写《作业计划书》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从内容上来看,操作规程等同于另一份重要的安全文件,即《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和《现场检查表》被称为“两书一表”,是基层站队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工作指南,由此可见,规范操作标准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员工培训工作。规范了现场操作的标准以后,下步需要开展的就是标准的推行与实施工作,其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使员工能够领悟并掌握操作要领,认识到违章操作带来的危害。培训方式可以是集中讲授,也可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内容应尽量贴近基层站队的生产实际。通过不断地强调与提醒,来确保员工能够理解、记忆,达到培训的目的。
第三,开展安全观察与沟通。安全观察与沟通结合了现场指导和反“三违”考核两方面工作,源自美国杜邦公司的STOP工作流程。与反“三违”考核不同的是,安全观察与沟通强调非处罚性原则,更易于被基层员工接受和欢迎。
第四,做好职业健康管理。相对于安全事故,职业危害因素很容易被人忽视,因为短时间的接触不会给岗位员工带来伤害。因此,对于职业危害因素的辨别和评估,就成为基层站队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该项工作也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的组成部分,需要基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熟悉岗位操作流程,并配合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达到目的。
在了解了各岗位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之后,基层站队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落实控制措施,包括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改进工作流程、发放劳动保护、减少工作时间和降低劳动强度等。并定期组织相关岗位员工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然后根据体检结果,安排医治、康复和调离原岗位等事宜。
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指工作环境中的设备、工具、工件和建筑设施等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包括故障、损坏、设计缺陷、功能缺失和存放的位置不正确等。产生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包括检查不到位、维修不及时、对隐患的严重程度不重视等,主要原因还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以下几方面工作有助于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第一,做好危害因素的管理工作。前面曾经提到过危害因素的辨识工作,除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以外,该项工作还包括安全生产危害因素和有害环境影响因素的辨识。开展危害因素的辨识工作最重要的是全员参与,基层站队管理人员可以要求岗位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利用简单的方法(如经验法)对风险进行评估,然后由管理人员进行整理、汇总,再按照更加科学的方法(如矩阵法)进行风险评估,最后落实控制措施并将整理、汇总的结果下发给班组,让每名员工都能清楚的了解全队的危害因素情况。
第二,规范现场检查。《现场检查表》是做好基层站队现场检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即前面提到的“两书一表”),其内容主要来源于危害因素辨识工作。由于操作规程主要对人的行为进行了约束,现场检查表应主要侧重于对物的检查,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工具、工件以及建筑物等。可以按照不同的岗位、设备来确定检查点和检查内容,检查点应当全面覆盖整个工作区域,检查内容应当具体,并配合以量化的检查标准。
关键词:隧道施工;风险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unit is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afe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risk preven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mpl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risk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gh iron tunnel construction is the necessity of the study on the risk, the risk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隧道施工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隧道与其他工程项目相比,由于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突出的特点,风险大,无论是设计、施工、决策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尤其是在城市繁华地段或周围环境复杂的地带,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营要涉及到过多的拆迁、对周围环境及管线的影响,如果决策考虑不周,在其规划、设汁施工和运营中均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必要的重大的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负面影响。
例如:2007年3月28号早晨,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工程发生塌方事故,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2008年1月17号下午,广州地铁5号线在施工中突然涌水,发生塌方,导致珠江大桥引桥下的双桥路旁地面突然下陷,出现一个面积大约100平方米的大窟窿,深约5米,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8年4月1号,深圳龙岗区的地铁3号线工地进行桥墩浇铸混凝土施工时,母板突然发生坍塌,混凝土倾泄而下,5人被埋,最终三死两伤。多发的隧道施工事故使施工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要借助风险评估和决策理论。风险评估可以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将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转化为定量的指标,并通过计算风险效益来选择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各种工程风险.以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建设目标风险。
风险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工程建设领导层的决策提供依据,从领导层的角度来说,其价值可以体现在领导层决策时信心的增强、对工程进展情况的掌控以及对资金流向的有效控制上。而工程风险研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工程精算”,即所有的风险子项均可由费用损失来表示。因此,对领导层来说,风险评估能够把决策变得简单化、准确化以及专业化,进而对风险实行有效地化解、转移或规避。如何对工程风险进行控制,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也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风险效益进行评估。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
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决策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六个阶段。同时,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管理的过程,根据风险管理效果重新回到风险识别,开始新的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高铁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塌方危险
隧道施工最常发生的事故是塌方,每次塌方,轻则造成财产缺失,重则导致数人甚至数十人死亡,并伴随巨大财产损失,尤其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是隧道施工的重大危险源。
(二)涌水危险
隧道施工的另一大危险源是涌水,特别是水底隧道和岩溶隧道,事故可以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缺失,有的还会对所在地区的生态造成破坏,属于重大危险源。
(三)爆破风险
多数隧道需要实施爆破作业,洞内施工场地狭小,作业面分散,人员、车辆多,极易发生爆破伤害事故,属于较大危险源。
(四)施工临时用电
高压供电进洞,隧道内作业面有水,电动机械、设备、机具多,容易发生触电和火灾伤害事故,属于较大危险源。
(五)属地自然灾害
有的隧道所在地区有泥石流,有的有山体滑坡,有的地区有台风,如果防范不力,这些自然灾害也会给隧道施工造成较大缺失,属于较大危险源。
四、施工中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一)组建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范准备。
为了确保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铁路建设部门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确立风险管理目标,以“安全施工”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好铁路隧道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具体落实工程管理部门安全管理的主体职责,实行具体有效的实施方案。如,施工部门可以以条文的形式列出风险防范的多种办法,并定期检查执行状况,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施工部门是隧道施工安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实施各种风险防范方案,是施工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施工部门要加强对险风险源头的控制,注重隐性调查,加大隐患处理力度,同时对呈现出来的安全隐患要立刻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防止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较难施工的地质、岩土等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必须开展专项风险评估计划,选择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组建风险防范及突发安全事故应对措施,并督促实施。
加大安全投入。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大安全投入,淘汰危及安全的设施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产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抵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专款专用。对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危险源的辨识。
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是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辨识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大安全事故防范的首要任务即是危险源的辨认。按照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相关规定,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施工过程中诸如施工工艺、工序、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相互关联的因素入手,逐项观察、分析并研究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并适时掌握不同隐患导致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最终得到施工现场安全等级及危害程度识别重大危险源。
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估。
在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并确认之后,需要对各危险源可能招致的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并系统性的收集相关资料及信息。一般来讲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风险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风险因素及其存在原因分析、风险因素导致的危险事故概率分析、安全事故的影响范围分析、事故风险的综合评价分析。在这一阶段需要对事故风险评价的结果及安全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判断当前危险源的风险值是否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内,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控制风险水平。
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控制。
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是在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基础上进行的。按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的基本内容,结合工程的实际,制定现场施工安全的危险源管理标准,并构筑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制度及应急反应制度。针对不同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针对不同项目所涉及的地域、施工条件的差别,施工单位应该首先确定施工过程的重大危险源及事故安全隐患,并对施工安全隐患的性质、关联性、后果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最终提出切实有效地安全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结束语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施工企业应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组建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范准备,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要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加强隐患的排查,特别要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估,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整改,有效防范、遏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08).
[2] 俞富桥.工程风险及应对策略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05(01).
[3] 刘登新,张先员.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J].山西建筑,2008(33).
[4] 陈言来.浅谈安全生产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25).
[5] 路美丽,刘维宁,罗富荣,等.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6(4).
关键词:变电站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应用
变电站土建工程传统的管理方法都是以经验为依托对项目进行管理,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应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构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项目管理者从整体上控制项目的安全性,保障电力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
1 安全系统工程分析
所谓安全系统工程,就是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整个系统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设备的生产流程或管理模式,有效地管控工程建设进度,降低电力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防止相关事故发生,使电力工程建设达到最优化。安全系统工程由系统安全性分析、系统安全性评价、安全措施制定和安全性价值分析等四个方面构成,可将其看作是由人(Men)、技术(Technology)和环境(Environment)这三种元素构成的复合系统。
事故致因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其认为安全事故是由多个互相关联的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将这些事件分为两部分,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当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各自时空发展轨道中交叉时,就会发生重大的伤亡事故。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事故致因分析如图 1 所示。
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相互影响的,人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物的不安全因素也可能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实际分析中两者将呈现出非常复杂的交互关系。
2 安全控制分析
从管理学的角度可将影响建设工程安全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即控制者、被控对象、控制手段和工具及控制成果。
安全控制的主要内容就行确定合适的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事故的控制对象,合理选择各项措施对事故进行预防,建立长效的安全防控机制和科学的规章制度,确保风险源的识别、评估和有效预防。
通过控制原理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管控,主要实施以下三个基本步骤:一是对确定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二是评估这些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三是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消除工程建设中的隐患。
3 安全管理体系应用
3.1 工程基本概况
该工程位于某市郊区,由省电力公司投资,市电力设计院设计,土建部分由地方建筑企业承建。该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并于 2014 年 3月开始送电,工程总规模为100MVA,由开关室、主体架构、场区,电缆沟及控制室等多个模块组成。
3.2 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由于该施工企业多次承建变电站土建工程,对电力系统相关要求知根知底,建设时采用科学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人员配置上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管理领导小组,在各生产部门抽调安全技术骨干组成了安全专业小组,开展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培训管理等活动,编写了针对该工程的安全防范手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小组为各个专业配置了一名安全负责人,负责本专业的安全管理及监督工作,该变电站土建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如图 2所示。
图 2 变电站土建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该变电站土建工程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小组人员针对该工程的实际特点,结合专业的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多次讨论,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程序与奖惩措施。所制定的安全管理程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即:安全任务确定阶段、危险辨识分析阶段、安全因素评价阶段、安全措施制定阶段及安全管理控制阶段,各个阶段的内容分别如下:
1)安全任务确定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各专业安全负责人对各项工作计划进行明确,以便结合本专业提前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点和隐患,确保工程建设施工时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危险辨识分析阶段主要是进行危险辨识工作,促使个专业安全负责人对本专业的作业活动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具体的作业活动内容进行危险性活动分析,确定各项作业流程并找到流程中所存在风险,编制安全作业检查表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
3)安全因素评价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危险辨识分析阶段所查找到的各项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判别各项安全因素对工程整体的影响。
4)安全措施制定阶段主要是通过前期的分析与判断,由安全管理小组拟定相应的风险管控计划,上报安全领导小组并得到批准后由各专业安全负责人组织实施。
5)安全管理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根据制定的风险管控政策,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严格的管控,在各项安全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小组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实时跟踪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必要时对安全措施进行了修正,从制度和人员上保障了该变电站工程的顺利实施。
3.3 危险辨识程序
该 110kV 变电站土建工程采取以下程序对危险源进行了有效的辨识:划分辨识对象的范围确定各个范围内的危险源分析各个危险源的存在条件确定触发危险源因素评估危险源的破坏程度评估危险源的等级。
4 结论
本文对安全系统工程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安全控制措施,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安全管理体系在变电站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中的潜在危险,促进变电站工程建设的稳步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巍,孟炜,杨建民.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电力安全技术, 2004(8): 1-3.
[2] 周传和.以人为本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管理[J].湖南电力, 2005(5): 25-28.
[3] 杨旭中,张政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M].2 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7): 36-45.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范围比较广,自然环境会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情况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会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保护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和施工单位重视的主要内容之一。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安全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一般情况比较复杂,并且施工设计方面比较多,规模较大,设计的施工以及监理单位较多,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同的工序以及工种之间的交接情况比较复杂,这些不同的因素都会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根据国家水利安全监督网统计的数据信息显示,在2013 年 7 月份之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就发生事故总共多达46起,造成28人死亡,其中因为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9人。这就说明目前很多水利水电施工项目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也说明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的重点关注,能够及时地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安全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失。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安全管理能够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本质的安全性,安全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对于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采用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的方法以及原理,查找和总结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方案,实现施工现场本质上的安全施工,从而保证施工现场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
(2)安全管理能够对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实现安全控制,能够动态的控制施工过程,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可以避免使用危险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或者在必须使用时,能够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方案和措施,消除或降低危险,能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
(3)安全管理能够对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决策者找出最优方案,为决策提出依据安全评价可以系统地辨识出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从而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做出预测,进而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法。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一,人的行为所带来安全隐患。现阶段,大部分工程都要使用机械生产施工,职工操作不当的不安全系数巨大,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伤亡比重很大。加之管理人员缺乏对机械的管理、技工管理,经常有乱用机械设备的情况发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工程现场操作人员知识匮乏,不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不占少数。同时,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职工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使事故达到不能控制的局面也是认为因素的重点。
第二,设备材料本身所带的安全隐患。水利水电工程属于特种作业,工作强度大、工序多、劳动量大,很多情况下需要将几个工序同时施工,交叉作业严重。这就会给施工现场带来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多台吊车同时作业,彼此之间难免会占用臂长空间,如果管理、控制失误就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现阶段,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法商家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购买质量低劣的材料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使用。同时,现场的员工把关存在问题,不能仔细对材料进行现场检验,一环接一环的失职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第三,外界环境所带有的安全隐患。因为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巨大的空间与水资源,所以该工程所处位置就会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会设置在土地利用率低、人口稀疏的地方。这样环境的危险系数也会增加,滑坡、山洪、泥石流时有发生,随之带来的物体打击、人员吞没、高处坠落、触电等危害几率增大。
第四,管理不合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管理作为调解整个施工现场的主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每个工序的工人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完成制定工作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科学。管理人员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合理的管理和协调施工现场人员作业,并对现场施工情况做合理分析,提前确定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隐患。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组建功能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不仅要安排施工项目负责人,还要明确其职责;组建班组,严抓安全生产管理。对每个项目组实行分层次管理,上级管下级,项目负责掌握下属员工的工作,了解其工作权限,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安全作业。定期开展安全管理培训的方式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知道自己的职责,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提高解决安全隐患的能力。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要重视技术交底流程,认真、彻底的完成技术交底。明确交代上衣工序的技术要领,安全隐患以及发生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每隔一段时间要开展安全座谈会,号召全体员工参加,对过去时间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详细探讨,给出解决方案的不足,并罗列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供员工借鉴。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如果发生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施工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
(3)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估。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评估首先要进行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辨识的范围。通常情况下,进行了解以及调查水利水电施工的主要任务以及作业环境的状态,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施工人员状况、生产施工作业环境状况、施工以及劳动过程状况、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状况。进行识别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因素。例如识别施工人员工作持证上岗的情况,水利水电现场作业管理制度制定以及运行情况的识别,施工现场各个不同工序以及工种之间合作交付情况的识别,施工现场安全应急机制以及应急队伍建立情况的识别等。在进行施工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作业环境以及劳动作业过程等方面的危险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价以及辨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以及《危险源辩识与评价程序》制定的制度的规定。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评估以及分析时指对于项目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严重性,一般情况下按照风险度的大小情况风险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一般安全隐患、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以及特大风险。对于风险进行结果的分析工作,科学合理的进行风险的评估,随时观察风险的变化情况,实现动态的监视,并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工作。
(4)控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严格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文明施工的,提高施工质量,以高标准要求施工方作业,将内施工内、外文化建设提上日程。制定施工现场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将项目负责、职工责任制、技术安全交底、用电安全注意事项、设备管理制度;逐渐增加局部检查、全面检查力度,逐渐增加抽检次数、频率,核实技术交底的彻底性,检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实施,工程安全防护措施是否齐全情况,彻底杜绝跨行作业情况,对安全隐患有敏感性,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定期整治、整改,提高水利水电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加班的工程,应该做好施工前准备、施工后清理现场以及施工后的交接工作,使每个员工有敏锐的安全意识,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
5、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和施工难度也逐渐增大,施工周期逐步加长,参与施工人员数目越来越多,施工现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施工现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就越来越多。因此,这就要求必须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经验教训,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开展安全施工,保证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翠芝,邝霞.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16) .
[2] 张军,陈其美. 浅述挡潮闸除险加固中的安全管理[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0(03) .
[3] 黄宝德. 南水北调北易水倒虹吸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 人民长江. 2009(06) .
[4] 贺意飞,李生伟,刘兴斌. 大源渡水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举措[J]. 电力安全技术. 2008(02) .
关键词: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防范 控制 氨泄漏
0 引言
制冷冻结在施工中使用最主要的一种危险化学物品是液氨,今年以来发生两起非常严重的液氨事故:吉林省德惠市“6.3”液氨泄漏引发爆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20人死亡,70余人受伤;上海市宝山区“8.31”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虽然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同,但是却同时暴露出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确认存在的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1 制冷冻结施工过程。现场勘察基础施工设备进场、卸车、就位冻结站安装(设备安装、管路安装、刷漆保温、环形沟槽施工、供电系统安装、冻结站验收)充氨、化盐冻结站运转冻结站拆除冻结孔回填竣工验收。
1.2 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制冷冻结施工中用的制冷剂是氨,氨泄漏易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冻结站管路、设备安装、拆除等易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用电设备、设施供电系统的过载、过流以及电缆老化、操作不当易造成电气及触电和火灾等事故。冻结站氨使用量一般在10吨以上,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一但发生氨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安装拆除和机电设备事故有可能会造成个别人员伤害;所以制冷冻结安全风险防范重点是氨泄漏、高处坠落、机电设备事故,而防氨泄漏事故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1.3 氨的危害性。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氨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性,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飞溅到人体皮肤会引起肿胀以致烫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人呼吸后会窒息、昏迷以至死亡,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就会爆炸。
1.4 氨泄漏易发生部位。发生氨泄露事故的部位主要有:冻结站内氨管路、中冷器、蒸发器;冻结站外贮液筒、冷凝器及氨管路。发生原因主要有:阀芯松动、焊缝开裂、安全阀动作、检修设备、管路锈蚀老化。
2 氨泄漏防范措施
2.1 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切实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2.2 定期对氨循环系统及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和检验,加强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灵敏可靠。
2.3 岗位操作人员应加强氨循环系统各种工作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保证其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防止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2.4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对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2.5 加强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应熟悉危险源的危害特性,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
2.6 安全检查人员应跟班巡回检查,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等必须进行日常监控。
2.7 严格执行氨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氨气监测管理,落实氨气泄漏各项措施。
2.8 冷冻设备的基础必须坚固、平整,安装好后的各种设备必须水平、稳固,氨管路必须有牢固的支撑点,氨管路支撑点距离一般不大于6m。
2.9 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10 氨管路的焊接焊缝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打压试验,达到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不滴、不渗、不漏。
2.11 各种设备、管路安装好后,进行打压试漏。整体打压试漏的压降必须符合规定数值。
2.12 充液氨时,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运输车辆停到合适位置,卸液氨时20m以外设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
2.13 冻结站内的大型设备启动柜必须设在配电室内,冻结站内不得安装使用可能产生电火花的开关。
2.14 严禁带烟火进入冻结站内,严禁动用明火。若站房必须动火时,必须编制专项措施。
2.15 冻结站内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手套、口罩、毛巾、柠檬酸等防护用品,配备消防水带、消防水龙头、消防水池等各种消防器材,消防、防护用品应置于明显位置。
2.16 冷冻设备开启前,应先启动局扇进行通风来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氨气危害。
2.17 正常运转的冻结站内,按每班四次检测冻结站内空气中的氨含量,氨气标准浓度为≤40ppm。
2.18 工程施工结束后,首先应将设备中的液氨全部回收,残余氨气排放到专用水池内。排放前应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排放场所周围应设警戒线。下风头应设专人监管,排放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
2.19 拆除管路时,首先将各种阀门打开,让有害物质得到充分散发,然后再用氧气切割。
2.20 冻结站建立有氨监测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定期检修各种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并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可靠运行。
3 氨泄漏安全风险控制
3.1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防止氨泄漏事故。对冻结站液氨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监控之下,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防范事故发生。
3.2 坚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以安全风险预警预控为手段,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班组危险预知,及时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分级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3.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围绕防范重点编制安全隐患排查表,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控制。
3.4 隐患闭环管理。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整改人、复查人共同签字留档,每次检查先查上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若整改不彻底或反复出现,必须严格问责。
3.5 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工作,发生突发事件,能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使事态在初期或影响不大时及时消除,有效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
4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考
4.1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控制安全风险要点。
4.2 作业行为标准化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要求。
4.3 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AQ 1083-201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S].
[2]MT/T 1124-2011,煤矿冻结法开凿立井工程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