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措施
时间:2023-07-24 16:15: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全球化的应对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应对措施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通常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资料等活动的全球化,使全世界经济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也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正因为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所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是众多国家需要面临的经济难题,中国也不例外。基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历程,目前已走在改革的深水区,经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因此探讨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和深度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艰难历程中,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对外开放的道路,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许多发展活力,但是其作用和影响力相对较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经济加快了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引进外资、发展简单加工制造业,而是在资金、投资、生产资料等多方面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与世界经济日益接轨,同时也加强了与各国经济往来沟通的联系,成为全球生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国家。搭乘经济全球化的顺风车,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力,是中国经济发展在新世纪迈出重要步伐的表现。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中国经济的鼎力支持,中国经济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是当前世界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有利于中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基础基于全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由此要求经济的发展更多是有市场经济自身发挥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的深度和广度。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中国经济发展要更多的注重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从外部环境方面要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避免出现改革进程缓慢,政府在经济中管理过宽。加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竞争,有利于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去,避免陷入改革陷阱,同时也是顺应时展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要措施。
三、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威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中倡导积极竞争,讲究优胜劣汰,给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扩大开放的中国吸引了许多外商投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技术、新思想等新鲜事物,给中国本土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竞争激烈,使得中国本身已有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此可能会引起收入差距过大、人民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对于年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需要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广泛关注,并积极采取相应举措调整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给我国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更大挑战
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尚不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大挑战。在西方国家日益成熟的创新发展模式下,中国微观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足,难以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同台竞争,会进一步挫败中国企业竞争力,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经济转移,中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低端、无附加值简单加工的劳动密集型聚集区,威胁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全球化虽然带来了资金、技术的交流,但同时也加剧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限制。
四、中国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一)政府政策方面
应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各项挑战,政府政策制定方面需要诸多努力。首先,应当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从顶层设计方面,限制政府活动,避免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继续推出经济开放区的开放优惠政策,吸引外国资本注入的同时,为我国企业发展走出去提供广泛平台,扩大开放领域和深度。最后,加快完善我国贸易政策法规,规范国内市场准入原则,促进良性竞争,同时积累外贸摩擦处理经验,为应对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做好准备,减少我国企业商品走出去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损失。发挥政府政策的规范性作用,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竞争中,有利于提高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国际地位。
(二)微观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应该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姿态。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的发展契机。一方面,企业应该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参与经济竞争的实力,这样才能更有自信的站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比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服务态度、专注产品质量等方面,为跻身于世界知名企业而努力。另一方面,企业在积极引进外资、学习利用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找准自身定位,汲取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之处,为企业发展走出去积累经验。微观企业的主观努力发展,是决定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恿Γ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文化觉醒方面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生活方面的冲击,也给中国国人以强烈的经济文化冲击。外来文化给本土文化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与本土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适应的过程,是中国迈入世界经济大门的重要表现。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影响,是继续坚持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西化”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给中国经济发展严重冲击,在此关头,中国人民需要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影响,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觉醒,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扰。
依据本国国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发现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从政府政策、微观企业、文化觉醒三方面积极措施积极协作,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施咏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J].国际经济观察.2006,(1)
摘 要 在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企业的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文章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讨如何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把国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机遇和挑战 发展趋势
一、引言
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1.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层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它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概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3.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的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可以说,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一种“双赢”游戏,战略联盟正式中国企业发展的未来之路。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战略联盟的形式也在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会将他们的伙伴关系发展成为“超级联盟”。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1.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专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从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金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作者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成功的经济全球化需要国家具备相当成功的增长模式。可以说,“二战”后的30年是全球化的黄金岁月。
全球化在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仍滚滚向前,但其增长模式已经改变。尽管GDP增长依然强劲,但受经济全球化所隐含的劳动套利以及破坏性数字技术的推动,发达经济体的中产阶级制造业岗位纷纷消失,中位收入停滞不前,职业和收入极化加剧。这一新模式贯穿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21世纪后更是不断加速,导致不平等性急剧升高,破坏了全球化的基础。
各国对此的反应各不相同。一些国家采取措施降低不平等性,如通过税收制度实现的再分配、社会保障和教育制度、各种社会保险,以及支持有效的再培训等。
在抑制性力量较弱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收入、财富和机会不平等最为严重。由于缺乏高效的政策应对措施,加之经济议价力量得到提升的群体对此漠不关心,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愤怒不已。
除了分配问题,部分欧洲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增长萎靡和失业率高企。在欧洲,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制度设计缺少“安全阀”和调整机制。
持久的非包容性增长最近正在改变经济。在这样的状态下,能打破循环的是政治因素,并且场面通常十分戏剧性。在发达民主国家以外,包容性的长期缺失,总是会破坏长期增长和发展,并常常导致暴力和内乱。
在正常运转的民主国家中,这出政治大戏通常仍局限于选举和公投范畴,比如英国投票脱离欧盟以及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不满的选民拒绝接受带来倒退的制度,这是正常的反应。
现在再去说服选民不要拒绝当前的制度可能为时已晚,但仍有时间构建有效的替代方案。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感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巨大,但好消息是,我们其实面对的是一张白纸。随着此前的假定、偏见和禁忌被一扫而空,我们有可能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以美国为例。新的增长模式和政策可能是多向的,包括拒绝多边主义、支持双边主义或保护主义、移民政策改变、扩大公共投资和财政刺激、监管变化、税收改革,以及教育、培训和医疗的供给侧措施。所有这些领域都有风险和潜在的收益,结果将取决于整个政策组合。
当前阶段,可能的组合仍不清楚,但有些东西是明确的。首先,在投Y、消费支出和就业增长方面,预期和信心很重要。特朗普政府暗示将做出更稳健、更平衡的政策响应,会带来相当大的积极效应,尽管可能只是暂时有效。而预期的上调将体现在金融市场中。
其次,尽管政策组合情况尚不清楚,但美国的名义增长很可能上升,这会影响到美联储的反应,进而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资产价格。
美国新增长模式的第三个特征,也许是大公司面临更大的压力维持自身在美国的名声。特朗普曾试图影响企业对制造工厂的选址,包括威胁要对在墨西哥制造的产品征收进口关税。尽管特朗普成功地将一些岗位留在了美国,但他更有力的策略是威胁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我看来,特朗普似乎正在释放有关企业决策的更深层信号。尽管特朗普过去在商界的表现不佳,但现在他有可能在试图改变维护资本、企业和股东利益,而视劳动力为可有可无的商业和投资文化。
经济全球化的若干表现
(一)以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手段,缩短了时空距离。
首先,因特网的全球延伸,缩短了时空,到1999年,网上用户为1亿1千万,互联网遍布世界,从总统选举,到世界小姐选美,从股票、证券的买卖,到远程教学,远程疾病治疗。信息技术革命使“天涯若比邻变成现实。”
其次,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体系形成,例如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是由1600多家其它国家公司生产,日本本国轿车25%的零部件是海外生产,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程度越来越高。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直接投资的大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促进了资本的双向流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以经济为纽带的世界经济网络已经形成。
首先,全球53000家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对外投资的90%,其中,前5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控制了对外投资的50%。跨国公司的发展强化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纽带。少数大的跨国公司不仅控制和影响着它国的经济,而且对它国的政权格局、文化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其次,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构造了国际分工的新格局,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进行生产:在科技力量强的地区进行科研和产品开发,在税收低的地区进行注册,在购买力最强的地区进行销售。跨国公司构造了全球分工新格局,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量建立和发展,为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交易与合作提供了制度框架。
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为代表的世界经济贸易创新和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规则创新,为贸易和金融自由化提供了制度框架,此外,还有大量的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以及大量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诞生。现在的世界市场体系已日趋完善。
(四)全球范围内的体制改革,使得经济制度对抗得到缓和,市场经济成为涵盖全世界的共同体制。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两大平行经济体制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经济体制。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宽的过程,是经济规则的全球化。
然而。市场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市场经济规则的内容主体也是发达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完善而形成的国内游戏规则。所以,经济全球化就必然和各独立国家的经济制度、贸易规则相冲突,最终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可见,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是两个
紧密相联的问题,在国家和民族大利益存在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和侵害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可能危及的领域
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所面临的经济不安全,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即产业不安全、贸易与资源不安全、金融不安全、环境不安全、信息不安全。
第一,经济全球化与产业不安全。产业不安全是指一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不能按本国政府的意志,遵循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本国民族资本为主实施和控制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跨国公司和外资的无国界的行为。例如:兼并、收购、使东道国的产业被外国资本所垄断。东道国经济的支配权和产业政策受到冲击,无法对本国经济发展实施有效控制;产业结构夕阳化,支柱产业受到外国资本意志的左右。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化国家纷纷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量的传统工业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始终掌握着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中国家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产业利益大量流失。跨国公司通过交易内部化,高价进口机器设备、低价出售产成品,使东道国的产业利益大量流失,有限资源被外国资本控制或被毁灭性开发,外国资本在东道国服务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投入,引起东道国的人才资源大量流向外资企业。
第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源贸易不安全。表现是:进口国在大宗进口产品中,受到出口国的低价倾销:大宗出口商品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并施以高额关税,贸易利益在反倾销败诉中大量流失:歧视性的贸易法案和条款,对国际贸易的不平等限制,造成国家贸易受阻,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有利地位,阻挠发展中国家获得平
等贸易的地位;恶性欺诈、走私、骗汇、逃汇、套汇,使受害国利益损失巨大。
第三,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不安全。所谓金融不安全是指一国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体系不能正常运转,而对各种金融危机失去抵抗能力。其表现是:一国的金融体系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阻击,它往往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经常项目长期发生逆差,外汇储备减少,而且呈下降趋势;巨额的外债,而且债务结构不合理: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增多,大量的呆账、死账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金融体系管理混乱,经常有巨额金融资产流失和亏损。
第四,经济全球化与环境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包括:全球环境不安全,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沙漠化、热带雨林的破坏,危及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区域环境不安全。如跨国界河流污染、海洋污染、核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给邻国带来的生态灾难和危险、污染产业的转移、有毒有害物质的转移等。使邻国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潜在的危机:局部环境不安全,如产业垃圾、汽车废气、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等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第五,经济全球化与信息不安全。经济全球化一个最典型特征是信息全球化,信息不安全是指信息技术的控制权掌握在别国政府手中,重要的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不能抗卸系统内外的入侵、破坏的状态。其表现是:信息技术落后,造成信息依赖、技术依赖、经济依赖,引致国家经济利益的大量流失:计算机黑客对经济目标的攻击、入侵和破坏,造成网络瘫痪、系统毁坏、经济系统无法正常运转:落后的软件开发技术无法保护重要的经济系统,网络的透明度造成重要的经济数据流失,电子犯罪是信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例如,重要网络的节点受到他人或他国邮件的攻击,从而消耗大量服务器资源:盗用他人账号上因特网;攻击股票证券的电脑系统,非法盗卖他人股票。
防范经济不安全的应对举措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因此而受到经济不安全的威
胁。所以必须积极地制定应对措施以防范经济不安全。
(一)树立积极正确的安全观
1.动态、发展的安全观。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没有发展,既谈不上有效维护国内社会的稳定,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居一席之地。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是双向互动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国的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又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寓经济安全于经济发展之中,才是真正确保一国经济安全的有效途径。
2.综合的经济安全观。经济安全战略不能仅仅从经济方面考虑,还要考虑经济安全对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实现经济安全的作用。
3.积极进取的经济安全观。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争取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才能改变自己所处的劣势地位。当然,积极进取并不是盲从冒进,要把握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时序性,审时度势地参与全球化。
(二)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缓解制度上的不均衡,要有序地革除和旧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游戏规则,尽快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贸易规则和管理系统。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通过加强全球经济合作,建立多边和双边的经济协作与协调机制,来缓解经济不安全性。
(三)构筑经济不安全防御体系
1.构造制度防御体系。要针对国内现状,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保护行业安全的网络体系。包括:金融安全保护网络;产业安全保护网络;贸易安全保护网络;环境安全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网络。
关键词:所得课税 国际税收 风险 经济全球化 管理途径
随着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纳税人收入的国际化,促使税收分配关系超越了一国的疆界而进入了国际范围。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很可能同时有多个国家对其行使税收课税,从而使它同时成为多个国家的纳税义务人。
一、所得课税
所得课税即指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的总称。在多挣多征的计量方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的方法,征收的所得税作为国家的所得包括对跨国所得税的征收以及利用所得课税对国际间的直接与间接投资,从国际角度看,它一定程度上将对整个国际税收产生影响。
二、目前所得课税国际税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税制结构因素的影响
目前,各国对居民身份的确认还没有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受不同税制结构的影响,跨国公司运营管理中,产生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避税,国际逃税,滥用国际税收协定等问题越发突出。例如,国际避税在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中也猖獗起来,避税虽然没有法律的强制制约,但是它却足以侵害了其他没有避税国家的经济利益,并且使不正当的资本流入本国,虽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不正常的资金流动也危害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税收的平衡也没有帮助,并且对纳税者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产生不对称的引导作用。
(二)政治风险与经济因素
由于跨国公司往往在各种政治制度(体制)之内或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的要承受政治风险。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面临的政治风险不仅在种类上而且在程度上也有增无减。货币控制、征用、税法变更、当地附加要求等都是更为有形的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然而,这些风险的共同特征却相同:即皆因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而难以辨认。
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以及不良的国际竞争与资本弱化,对国际税收的影响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危机到来之时,全球各国的普遍做法就是注重通过减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拉动储蓄与投资,对本国经济产生良性的影响。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以及资本弱化的共同影响下,税收收入的减弱不仅表现在所得课税的减少还表现在财产课税的降低,各国迫切需要更加有竞争力的环境鼓励外资投入,国际上也需要各国提供的国际税收以完成其所要解决的国际方面的问题。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增多加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使所得课税变得相对复杂起来。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国际间的交流甚少,市场只是在一个国家中,不涉及各国的竞争与合作。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国的经济将会对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由一国带来的经济流动与经济收益对国际间的资本配置与资源合理运用的程度越来越大,并且带来了国际税收征管的难题,税收的管辖权和税收政策因经济全球化变得模糊起来,国家的税收政策已经远远不是单独的国家可以自己决定的,还要充分考虑其他国家以及更深层次的因素。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推出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各种转让行为,使得不同的交易形式对一国的税收征收也变得更加困难。
(四)各种新型交易方式层出不穷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贸易悄然兴起,已成为现代社会贸易活动的重要贸易形式之一。网络贸易的兴起对传统的商业形态、流通体系和营销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技术对于税收管理的挑战和对传统的社会行为规范发出挑战,一方面是收入来源地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即使是异国的交易在网络上面呈现出的不同的虚拟交易,这更加使得国际间逃税避税问题日趋严重。在跨国电子商务中,必定需要一个有效的来源地税收管辖方来确保国际税收公平公正的保障。
三、加强所得课税对国际税收影响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税法
各国税务当局既要深入研究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又要研究国际避税和国际逃税措施。应积极采用各种应对措施,例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按照制定的规定来,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且严加监督,对于其他国家的不正当的行为给予警告,并且要积极与国际贸易组织等一系列的国际公平公正的组织建立联系,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国家与他国的正当利益。各国的相关税务部门应当及时掌握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成本等各种有效信息,增加税务机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外语能力,从而在国际税收争端上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二)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在刺激国内需求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寻求国际其他国家的帮助,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及对外政策,对主要税种即增值税进行改革与完善,将生产型增值税逐渐向消费性增值税转型。并且在出口退税问题上与征税的多少保持一致,从而在根本上减缓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终以增值课税以及其他税收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最终增加国际税收的持续增长,使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加强对产生所得课税国际税收新课题的研究
要扩大区域性的国际税收协调,逐步到区域经济全球化,并加强对产生所得课税国际税收新课题的研究。各国政府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积极探索,与其他国家开展深层次的合作,面对经济的不稳定性要协调发展,对国际税务的征收要听取不同的意见,达到大多数国家的共赢。根据国际税法的要求,要承认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地位,这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税收征管规则不会混乱。对于跨国电子商务中的逃税避税现象,加强网络监管,密切关注各种大额现金流的国际间流动,建立健全跨国电子商务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传伦.国际税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商务环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91-01
1 中国企业面临的总体国际商务环境
(1)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推进,既给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带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抓住全球化机遇,不断融入世界、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进程。
(2)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导致世界经济的重新分工和利益再分配,对现有的国家经济利益格局形成一定的冲击,引起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的关注。
(3)许多发展经济国际经济民族主义呈上升趋势。经济民族主义思潮主要集中在跨国并购领域,实质是搞贸易保护主义,借保护国内市场迎合民族主义情绪。目前这股思潮在一些国家政府、劳工和舆论界联手推动下,呈现逐步蔓延之势。欧美“经济民族主义”出现向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扩散势头,并刺激印度、土耳其、拉关和东欧国家效仿,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全球贸易环境,加大了跨国投资的风险和成本,损害了正常的国际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来自21个国家(地区)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60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0起、保障措施10起、特保案件2起。美国对我出口产品发起11起337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7.5亿美元。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限制措施、滥用贸易救济调查等各类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加深,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不容乐观。
(4)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当前世界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许多国家的、国家和政权体制还面临来自外部的种种威胁和挑战。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全球范围内明显上升。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活跃,环境污染、非法移民、自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此外,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飓风、地震、禽流感等灾病频发,给收灾国家和地区造成严重损失,其影响远远超出受灾国国界。高致病传染性疾病如禽流感,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隐忧。
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国际商务环境
自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各国市场需求大幅萎靡,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巨创,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国际贸易需求减少,对外投资风险增大。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危机的背后也蕴藏着机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大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优质资产价值被低估,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国政府为复苏经济、促进就业,也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国外投资。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受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的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增速逐月放缓。同时,各国出台的保护措施有所增加,一些国家政府和行业组织日益频繁对我国出口产品和企业设置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目前,在中国出口的产品屡遭不平等待遇的问题公诸于世,我国的行业商业协会比较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处于有组织,有纪律无约束的松散状态,难以与国际上成熟的行业组织抗衡。导致中国企业面对国际上以行业协会名义提出的调查,处在孤军奋战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增速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3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达到20%。2008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升至60%,远超世界平均的41%;我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出口占全球总额的比重达8.86%,贸易顺差则超越德国,位列第一。与此同时,我国所面临的贸易矛盾越发激化,WTO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我国。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三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
综上所述,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经济利益的重新调整,国际贸易摩擦增加趋势已成一种常态;随之而来的金融、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痛苦指数,各国保护自身利益需求更加迫切,国际贸易摩擦急剧增加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各国经济利益调整中,我国经济利益大幅增长刺激和冲击了其他各国的经济利益,在调整过程中贸易摩擦集中于我国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一切正常揭示了我国贸易摩擦增加、贸易环境恶化是一个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趋势,各种应对措施也难以改变这个趋势。但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转变外贸发展的观念,加快优化贸易结构,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及制定应对涉外经济摩擦的对策措施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9[J].中国经贸,2009,(9).
我们所处的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第一种因素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 第二种因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 第三种因素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对外发展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种因素: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
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二、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 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首先,在投资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投资于厂房、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转到大量投资于人才培训、激励创新方面,生产和分配要向知识产品及服务倾斜; 其次,在竞争战略上,要注意拿起保护知识产权这一武器,把蕴含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再次,在成长战略上,要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经济谋求企业发展,调整到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即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
第二种因素: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减少,中层和基层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增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过去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企业间的经济活动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趋势。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上享有优势,网络化又使知识之获取如此便捷低廉,企业间的合作对双方有利。西方企业推出的“战略联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体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权和非股权形式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
第三种因素: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
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已从物转向人,再转向知识,知识管理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由于其收益递增的使用特征,知识资本比实物资本具有更强的收益性和灵活性。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形成基于创新和共享的知识型文化,是提高现代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前网络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个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