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在教育的应用

计算机在教育的应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4 16:15: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在教育的应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在教育的应用

篇(1)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新技术 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A Tong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digital interactive classroom," university resources "open sourc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and new technology to "learn" a few perspectives on the impa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based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he resulting; In order to promote computer-based "new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elp.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ies; education; application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特别是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亦不例外,无论从教育管理、学校教学与学习以及对外信息交流和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都离不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借助于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开展教学与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变革,更涉及到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体制的转变,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1 数字化互动教室――未来课堂教学的方向

传统课堂教学过于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已经不能满足新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重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数字互动教室即是未来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以“数字化互动教室――交互式电子书包”为代表,正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数字化互动教室”正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人才模式已经严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地区教育资源“贫富分化”程度不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争夺日趋激烈,及传统教育下的平均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背景下诞生,其意义就在于将学校教育推进到了信息化课堂教学这一核心阶段;数字互动教室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设备更新,其着眼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提升、改善,着眼于教材、知识呈现形式的转变。

数字化互动教室,更为学校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支撑平台,其可以充分发挥“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包括名师、优质课件、优质教案在内的诸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数字化互动教室环境下的电子书包,则可以实现教材资源内容的多本合一,结束传统“分科”对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总之,数字化互动教室是一个可以实现学校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系统性的、有效的改革方案,实现与教育相关的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内容的协同作战,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 开源――高校教育资源建设的未来出路

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一直是困扰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与应用者们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国家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始终是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资源的“开源”共建与共享,被诸多专家认为是解决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以及解决资源建设过程中资金、人员、技术瓶颈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著名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曾经系统论述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开源”建设的可能,并从他作为一个学校领导,特别是一个分馆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角度,以及作为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开源”建设的看法。他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层面系统地论述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放”特性。首先是学生层面,“开源”能够放大教育教学资源数量及其时空效应,学生可以接触更多数量的、知识面更为宽泛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资源“超市”,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选择机会。其次是教师层面,“开源”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免去教师的优质资源困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开源也为教师之间的专业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教师在使用的同时也不忘贡献学术成果。第三是学校层面,“开源”可以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开源打破了传统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上的分割状态,其更有利于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避免了(下转第76页)(上接第54页)资源建设过程中人员、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第四是社会层面,从社会贡献角度来说,开源更有利于减轻高校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大国的负担,以及将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总之,“开源”对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所面临的诸多的问题的解决,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3 新学习――新技术引发的教育信息化变革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增添了活力,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新技术条件下的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界已经公认的一种看法,就是要想有效地学习就必须适应新技术,其核心问题就是转变学习方式,但前提是研究基于新技术的学习认知和环境可变性问题。基于新技术的学习认知和环境可变性研究,重要研究与了解学习和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以及解释不同环境影响下的学习动态变化。“生态教育”理念认为,教与学环境其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反映了新技术环境与学习之间的本质联系;新技术条件下,技术作为学习伙伴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学习过程中传统的认知方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其使知识、技能实验变成了真正可以证实的实验,更为确切地说,是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可以进行学习、证伪、试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刚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特征,我们一直以来都比较传统,说办法不比五六十年代进步多少是有点过于偏激,但目前的教育改革的确令人怀疑,其严重缺少新技术的应用。丁刚教授还指出,在未来五年之内,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将会广泛应用于教、学及创新。

信息时代,无所不在的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必将更为深入地渗透到整个社会,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更深处,并且“新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一定是最先通过教育影响人们,特别影响人们的学习,人们可以通过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获取信息、掌握知识、锻炼技能,使人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和互动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技术”,必将使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一场剧烈变革。

参考文献

[1] 任璐璐.计算机技术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

[2] 葛玉英.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2014(1).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互动教学;联网模拟;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92-01

随着计算机计算的新型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职教育教学方式与内容在计算机方式介入之后,更加丰富教学环境,变化多样的教学手段,情景再现的场景教学,实践现场模拟的体验学习,让高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方式与体验,改变学习原有刻板、枯燥的学习过程。通过制定特殊专有的教学程序,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锻炼模式,使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效果更好。

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嵌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模式,转变至现代多维、快捷、多样的教学环境。高职教育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可以提供课堂实景模拟,教学软件同步使用,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手、脑、心整体参与,不仅增加课堂氛围的多样型,更是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对高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应用都有更深刻的认识的帮助。

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资源的广阔度与使用效率。计算机拥有强大的存储空间、运算能力,可以使教师的课件、教学资源、模拟软件实现快速共享、查阅与调用。同时也方便学生学习过程的重复锻炼与使用,为学生的提供足够的创意、学习空间与舞台。教学环境也远远超越地域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双方的知识传递更加有效、快捷。

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方应用

(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互动性作用

计算机通过独特的计算功能、存储功能、网络功能从而实现强大的人机互动性。高职教育的变化,正是从传统的板书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现场互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程序模式教学的引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全程一家之言的课堂模式。老师可以为课题设置专门的教学课件、教学程序、实践程序等,学生学习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为教育双方的互动性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与便利。

其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现,不仅拓展学生学习资源的素材量,增加教学资源内网与因特网资源的互动,从而获取更多的网络世界的资源。学生学习材料的模板、实践结合度等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同时,通过网络远程教育教授与学生的互动,减少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不再受具体的教学地点的约束,通过教学两端的视频设置,即可视线教学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尤其是科技型新兴科技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学生设定工作任务、布置实践课题。学生即可以通过网络对网站运行代码、网站平面设计、网站客户数据、货源数据等进行远程操作锻炼。远程教学模式即使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将教学课件、教学资实时传送给课堂中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修改学生提交的课件作业,直接对学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素材实时管理与查阅。保证学生享有教学资源的公平性。

(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辅助与展示。为提高高职教育对于课堂内容的讲授效率,教师提前对课件通过多媒体方式、教学程序模式、教学软件进行提前设定,将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课件内容的运行机制通过计算多媒体、计算机模拟运算展示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深度与广度。例如计算机无盘站的建立,对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提供相同的平台,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课件任务,在计算机平台上,进行模拟实践,运算。

另一方面是提供大量教学数据及信息辅助管理。教师的课题内容如果设计大量的物理演示、数据运算、化学分析、平面展示等综合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对提高教学信息的管理与调用,提供巨大的便利。教师在教授过程的教学数据、课件演示、各类教学信息的调用、学生现场实践的方式与时间控制,都提供足够效率支持。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普遍使用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是目前普遍的应用方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老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接收途径。

(三)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足够广阔的实践锻炼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学生需要良好的现场自学平台。高职教育对于学生重要的培养方向就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计算机虚拟技术则为锻炼平台提供足够的支持。

教师通过提前对课件程序、学习程序的设定,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模式。计算机已逐步渗透到工作中的个个方面,学生在计算上可以模拟诸多工作情形:会计专业的数据统计,老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会计学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计算机专业网络编程与程序编写、电脑平面设计更是离不开计算机使用、甚至音乐系歌曲的电脑编排等均可使用计算机完成,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则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供足够的实战平台。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引入与使用,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体验,让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内。它不仅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更是为学生提供足够宽阔的动手锻炼平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内容、方法也将受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印象。但是也需要注意其中的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整计算机教学模式、合理使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对课件的主观思考和能动性,保持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点拨地位。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教学方式的理解与操作规范性,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润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多方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29-130.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思维能力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育内容陈旧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时代下,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也使社会急需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过,就目前来看,我国各个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其教育内容和教材设置的适应性不高,无法紧随时展形势,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这也使高校很难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进而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过于薄弱,无法满足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在结构设置上,在课程结构中的理论知识要占据很大部分,而实践内容的占比却非常小,这也使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往往过于侧重理论灌输,却忽视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践,虽然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但学生却非常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难以培养其计算机应用思维,并且学生在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中,会逐渐丧失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进而给计算机教学成效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除了要严格遵循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原则之外,还要围绕其知识应用性来对课程结构进行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应用特点得以突显出来。

(三)教学设置与专业未进行紧密结合

高校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教学设置时,由于并未充分考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用特点,这也使计算机教学难以与专业内容相贴合,虽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岗位工作中,从而制约了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必须要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用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并结合专业来进行教学设置,以此确保教学设置能够和专业之间进行紧密结合,凸显出计算机各个专业的教学特色。

二、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要想使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就必须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培养予以高度重视,以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立足点,以此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创新,使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此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能力要求。在对计算机人才进行培养时,要想确保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需要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基础教育时,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思维,是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前提所在。就目前来看,我国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使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对于只能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无法创新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在市场中却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只有确保其能够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应用,才能使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对计算机应用开进人才进行培养时,不仅要侧重于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确保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结合科学思维,以此创新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育成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将科学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进行有机结合,使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其综合能力与信息素养。以技术角度来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将学生应用能力作为教育中的立足点,而从教育角度来主,除了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实践技能进行培养以外,还要培养其信息素养与科学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三、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一)将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融入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中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需要将科学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提高计算机各个专业的教学成效,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培养得到可靠保障。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上的培养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将计算机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科学思维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将计算思维概括成科学思维,突破思想认知的片面性,在科学思维中,除了计算思维以外,还有创造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和了解科学思维的概念及定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学思维,使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必将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的解决,提高了其计算机运用能力,使计算机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校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高校在对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基础教育时,要想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长期以来,高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始终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占据主体地位的,这也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出来,进而导致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积极性大幅降低,严重阻碍了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需要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计算机应用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与应用中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教学改革中需要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的创造与学习,教师可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此改变以往的板书式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来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和创新,以此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对于教师而言,其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协作者,其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干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应用与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积极开拓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与思维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高校应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可使以往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进而使计算机教学更具特色,使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得以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采用第二课堂,可使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科学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教师则可利用第二课堂来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激发,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第二课堂中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实现对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可以通过软件编写活动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进行软件编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方向或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进行软件编写,对于软件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共同讨论,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解决思路,进而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解决。由此可见,软件编写活动便相当于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设,不仅可使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备更宽的知识面,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并对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解决,使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结语

篇(4)

1.1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特点

在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通常情况下,其开设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初步应用等.

1.2民族预科教育中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

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了解认识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熟练掌握、熟悉了解、完全陌生等三个不同层次.其中,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生,多在入学前接受过计算机的相关教学与培训,这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相对较高,对于预科教学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学习应用不太熟悉;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入学前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接触,其就读的中学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比较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完全陌生阶段的学生,多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相关内容知识,在对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了解情况调查中,处于熟悉了解和完全陌生阶段学生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大,处于熟练掌握阶段的学生比例较小.

1.3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应用方法分析

根据上述对于民族预科教育中学生计算机掌握情况的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实现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结合现阶段民族预科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结构层次,首先,是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所应用的原理性教学方式,即理论联系实际,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原理、理论知识.第二个教学阶段通常被称为是技术性教学阶段,是在上述的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与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以实现操作性的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进行指导.常用的教学法有谈话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计算机教学的第三个教学层次,为操作性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的特征所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教学方法,如计算机上机实践操作教学法.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形成的教学活动结构与程序,比如,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地位能够充分的发挥实现,在教学组织与评价监控上具有很大的便利;而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则能够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两种教学模式之间不同的特征优势,进行综合利用以实现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阶段的民族预科教育中,不管是计算机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对于讲授法以及问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相对较多.结合上述对于教学模式的分类总结,目前民族预科教育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多属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地位和作用强调比较明显,但在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与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明显不足,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学生上机操作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实践教学为主,同时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2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教育策略分析

在进行民族预科计算机教学中,考虑到上述教学情况与方法特征,加上预科生多处于思想逐渐成熟的年龄阶段,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为主,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与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实现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养.首先,在进行民族预科计算机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水平.其次,在教学内容与知识的设计上,应注意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学习能力,克服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再次,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应注意结合上述教学方式的不同层次,以技术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主,在计算机教学中注意将理论与上机实践的教学进行分开设置,在教学中以演示法与实验法为主,注意将两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应用,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代教育;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样在不断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中得到推广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现代教育的改革,有利于丰富现代教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在现代教育中加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探究,促使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在现代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点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逐渐在现代教育中得到推广使用,并且优化了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1.突破了课堂教学限制。计算机具有存储功能,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将所需要教授的知识,提前将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随时调用将教学内容。此外,利用计算机存储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下次的教学活动中再次使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同时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2.摆脱了教育空间的限制。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促使教育空间得到有效的增加。人们在接受教育时,不必要在课堂中接受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学习,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登陆教育专业网站,从而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下载相关学习文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如此看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摆脱了教育空间的限制。3.便于教学中的交流。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交互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优点,同时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有效的交流,能够促使师生之间教育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此外,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促使教学方式得到有效的优化,教学内容将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分析

在上述分析中,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一系列优点。现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运用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在预习环节的应用。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之前,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加以任何的指导,促使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不明显。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远程向学生说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促使预习效果更为明显。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学生的预习效果加以展示,从中及时发现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促使在教学效果更为明显。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促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丰富,同时有利于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促使课堂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计算机的应用,促使教师脱离了传统的板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此外,教师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制作了一系列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形式多样并且内容新颖,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利用计算机设置一些开放性教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在构建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的提高。构建多媒体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计算机、音频设备、控制软件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在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教学内容,同时配以声音、视频等,促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例如,教师在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利用计算机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针对性讲解。此外,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有效进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以及试卷分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6)

随着全球发展一体化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事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改革,为社会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优秀专业人才。近年来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引入,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中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二、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计算机远程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远程教育是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也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计算机远程教育在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优势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即是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使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形式多样化以及在改革工作中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1、是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改革的物质基础

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空间和实践的开放性。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寻找更多的实习机会来进行自我充电。这样既能在实践能力上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又能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共做准备。因此,学生往往在完成课程任务和寻找实习单位进行锻炼之间进退两难,无法取舍。通过对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够帮助学生将时间和空间协调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缓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所以,这就需要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来帮助学生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和实习锻炼,让学生在学到课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经过以上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相关概念的介绍和解释不难发现,在计算机和网络上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时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认为舒适并且合适的时间和环境,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计算机远程教育带来的便利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优势。计算机远程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多样性

计算机远程教育为高校教学教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还实现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开放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多也比较重要的形式包括课堂上学生的自由讨论、师生互换课堂教学角色等等。在现代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计算机远程教学,可以将传统开放式教学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多样化。

第一,学生上课的环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环境可以辅助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情景模拟的运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里面准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感知和理解,进而消化吸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利大于弊,达到了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的场景中,学生还能通过计算机远程教育来接收教师的指导。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实习也是开方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跟进,方便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能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量加倍的同时教学负担也成倍增加,既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不利于教师开展其他的相关教学工作。但是通过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运用,教师就可以一方面可以摆脱实习场地的束缚,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总而言之,就是计算机远程教育实现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多样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形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3、对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进行监督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对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有效监督。随着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的启用,学生选择教室作为学习场地的几率会越来越小,可能会根据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室范围以外的场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转变对学生自制能力的要求大幅度提升。离开而教室与教师的直接监督,学生也许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强烈的自制能力,时刻要求自己在教室以外的场地百分之百的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学生很容易放松学习或者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等。因此,计算机远程教育就可以高效率的将自身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功能发挥出来。教师通过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且还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达到全面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地过程中,计算机远程教育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记录保留下来,教师可以对保留下来的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观察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各方面细节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进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进一步监督。

三、计算机远程教育加强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控制上存许多不足之处。虽然计算机远程教育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巨大,但是由于一些高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等,造成这些学校根本无法使用计算机远程教学。而有一些学校又太过于依赖计算机远程教育,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不加限制的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针对这些问题,计算机远程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有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1、壮大计算机远程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研究成果,计算机远程教育在应用的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专业技术知识。如果教师不能够对这些知识准确掌握,就无法充分应用计算机远程教育来辅助教学,另外还浪费了计算机远程教育这样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保证计算机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和不断扩大,是进行高校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注意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远程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通常情况下,大学教师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教育知识、教育能力以及教学水平。但是,对于现代科技教师们不一定都了解和精通,因此,学校有必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远程教育教学培训。经过适当的学习,掌握了一些技术之后,教师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应用就可以达到一定的辅助教学效果。随着培训的不断深入,教师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后,就可以实现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灵活应用。计算机远程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教师队伍技术掌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高校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的目的。因此,学校应注意对现有教师的计算机远程教育技术知识进行相关的培训。

另外,学校还要注意招聘一些校外获持有计算机远程教育证书的专业教师以及加大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资金投入。要实现计算机运程教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除了对现有教师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外,还有必要聘请校外持有计算机远程教育证书的专业教师。因此,学校在聘请教师的时候,应注意对教师的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考虑,同时保证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教师多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资金投入上,学校应该注意合理增加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投入。计算机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特点为技术含量高,因此需要较多的现代技术支持以及大量的资金保障。同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和更新也是保证计算机远程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以实现计算机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高效促进作用。

2、合理适度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

虽然计算机远程教育在高校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中作用巨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限制的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时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教师应保证相关教学内容的运程教学实际应用的效果。比如,在有些课程中,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吸收消化课程内容,那么就应该在此类环节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远程教育的作用。其次,教师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贪图方便而随意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虽然计算机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明显,但是教师应该定期与学生有解除,培养感情,而不能一直使用计算机远程教学,疏远了学生,这样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技术体系;操作基础;使用基础;基础应用;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Computer Applications Basis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Li Yuquan

(Liaoning Fengche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Fengcheng118100,China)

Abstract:The basic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s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How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ystem,and a good grasp of how the teaching system of computer technology,computer applications to teach a good basis for the key.In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ystem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a good grasp of basic operations;around the basic application,select the right entry point;to operate the core technology for teaching,and implement"task driven"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Technology system;Operating basis;Use basis;Basis

applications;Task-driven

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意义与导向,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所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很快的课程。但是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如何把握“计算机知识体系”的问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呢?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就非常关键。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不同于计算机理论的,是“操作技术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基础,以计算机运用为目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其独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我们可以称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一、充分认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特点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操作基础:主机开关、鼠标、键盘、扫描仪、打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使用基础: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与使用(Windows系列)、窗口软件的基本操作等。基础应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PowerPoint、网络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绘图、多媒体的简单应用等。在这种层次划分的基础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状结构主要体现在“使用基础”和“基础应用”两个层次上。

(二)基础应用技术有广泛的迁移性。由于大量的应用软件是以Windows为平台制作的,所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中,基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在针对某一“载体(或称任务)”教学时,应该将其中包含的技术层次剥离开,区分出“操作基础”、“使用基础”与“基础应用”,逐项讲授基础应用的各个技术点,同时规避不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点,作到层次分明、技术点明确、重点突出。这样就能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教学。

二、如何在教学中把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

(一)按照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把握基本操作。从上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三个层次可以看出,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操作基础”和“使用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安排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认识计算机”、“Windows基本操作”入手,突破“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障碍。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应用”打下基础。

(二)围绕基础应用,选好切入点。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网状结构,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一个适宜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切入点的选取原则是:包含所需的技术技能,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技术障碍,符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按照这样的标准,我选取了“访问因特网”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因特网”作为信息时代高科技的产物,知识含量极高,原理和技术复杂,但“网络浏览”的操作技术含量并不高,其主要内容是“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摈弃计算机理论知识体系,依照应用技术体系,“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是基础应用内容,因此我选取“访问因特网”作为应用技术知识的切入点,教授网络浏览知识的同时,完成“窗口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技术点的教学。

最主要看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针对的对象层次如何,其实在内容上大家都差不多,最主要是能针对目标不同的不同人群,而在相应的设置上所做的调整,将对象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目标结合,对相关的知识有序的排列、组合,使各章节的内容既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这就需要教师对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对计算机相关知识也有所实践。

(三)以操作技术为教学核心,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核心是操作技术,通过操作技术的教学,达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服务。我目前正在探索一种适应于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计算机应用》的教学方法:即以应用为驱动,在应用中学习。我们打算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如上网、游戏)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学会文字输入、文档编辑、文件存储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操作技术的教学要求:可操作性强、步骤明确、指示到位、结果稳定。鉴于这样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大量采用图示、多媒体教学。对操作步骤采用“步骤图示法”,这种连环画式的图示方法,明确的指示操作过程,使教学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这样针对任务的具体操作,切实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是“技术体系”,“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是回避难点的权宜之计,而是科学的、符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体系教学方法。遵循这一系统,就可以把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双基”和教学脉络,达到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郭艳玲.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

[2]魏慧彩.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法初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