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4 16:15: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丽生态前景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丽生态前景分析

篇(1)

本文从青海省门源县的自然环境实际现状出发,围绕门源县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及当地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参果经济作物,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单位,阐述了门源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潜力、优势以及开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且提出相应措施,以此实现门源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生态;发展前景

1.自然环境与产业发展现状

门源县境内地势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高差悬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是低地,构成了气候湿润、水分充沛的门源盆地。门源盆地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典型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寒温湿润性气候特征。春季多风雪,夏季多雨,秋季时间短而温和,冬季寒冷漫长。由于冬半年受来自西伯利亚干冷气候影响,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而夏半年受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则显得凉爽湿润。

并且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有雪豹、麝、猞猁等受到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还有水獭、天鹅、雪鸡、兰马鸡等珍贵动物,另外还有虫草、大黄、雪莲等六十多种珍贵的野生植物。而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工业,农业也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反面地利用好农业资源从而达到预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铁路、公路等交通的逐渐便利,信息传输能力的加强,尤其是互联网的盛行,保障了门源县发展特色农业的可行性。门源县由于地处相对比较偏远,农业形式较为单一,发展特色农业将会有利于改善其较为单一的农业结构,也有利于门源县对外形象的改善。门源县的主要农业形式是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除此之外还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参果经济作物。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将会为门源县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

2.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当地的整体资源优势为特点,依据独特的农业资源,为追求区域内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市场的需求来突出地域特色,并且还将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加以配备。以当地的特色农业资源为建设目标,做成一条符合市场和逻辑的产业链,有合适的规模,良好的效益,高配置的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2.1油菜花观光农业门源县的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其中小油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几十万亩,盛开的花海在国际上也是负有盛名的,极具观赏性的美丽花田也被网络媒体评选为“全球十大花海之一”。县政府也观测到其中的巨大潜力,于几年前便开始办起了“油菜花节”。本县的油菜花节于每年的7月18日—25日举办,可以想象,在辽阔的原野上青草繁茂,底下牛羊成群,在景色秀丽的古城台举办男女老少齐聚城台,共观美景。这样的景观有利于旅游农业的发展,本身门源的油菜花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名气,另外需要做好周边产品的完善和基础建设的完善,比如便利的交通工具、可得到的居住环境和较安全完善的制度。当然,这些建设都需要能保障长期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的可能。而建设完成走上正轨的油菜花田将会给门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特色的生态果蔬园、蔬菜大棚发展特色的生态蔬果园和蔬菜大棚也是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选择。以门源县的“青鲁缘”高原冷凉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为例子,这是一个以山东援建为主的项目,省、州、县配套建设的门源县“菜篮子”工程,是集惠民和公益于一体的民生工程,总投资达近三千万元。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门源县政府部门根据客观条件加以创新,将室外种植和室内种植相结合,进行有机种植。依托于门源县所特有的大面积钙含量丰富的黑土,发挥其本地高原冰冷的气候特点,还有优质的水资源等等环境优势,采取合作社与基地、个体户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大产业的投资生产,最终做大了这个品牌特色。并且结合了旅游观光形成了蔬菜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体化产业链的现代高原冷凉蔬菜农业生态基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自然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收入,增加了经济创收,同时也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效益。这个项目的成功,也为之后的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2.3人参果致富路“人参果”是一种存在于神话故事里的作物。而在门源,当地人把“鹅绒委陵菜”称蕨麻,也叫人参果。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作物,口感清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补血、改善营养不良等,人参果算是门源的一大特色,很多家庭都会在春耕时节人参果采挖的季节前去田地间开采人参果,现挖现卖,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门源的水土适合人参果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产物的种植生产,私人承包种植人参果就成为了发展门源特色农业的一大商机,通过技术的改良,塑料大棚的种植等等提高种植的效益,不同于野生生长的人参果,提高其亩产、产量,增大其种植效益,可以将人参果作为有价值的有特色的农业产品销往周边地区甚至全国范围。也能为门源发展色农业提供良好的启发。

3.特色农业新建设

特色农业的发展和门源县的新建设,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推进互相影响。最终的问题都是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门源县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为当地农民和政府带来经济上的创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生态发展的可能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生态、人文环境的完整性,需要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起来,创新管理体系,合理化规模,维护好生态环境,做好正确的规划和设计。以建设特色农业为依托,以点带线、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方式,通过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来确保特色农业的合理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实现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门源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协和。

参考文献院

[1]吴晓燕,吴记峰.成都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前景探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52-58.

篇(2)

关键词:园林企业;现状;发展思路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房地产业兴起及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行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入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环保理念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为园林绿化行业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园林企业的概念

园林企业是指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园林商业生产、经营、设计、施工和管护,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园林企业经营是以园林商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

二、园林企业发展前景及现状分析

(一)园林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国家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将极大地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这一政策为我国园林行业的稳步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南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存在不同的绿化需求。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中城市已经逐步完成森林城市建设,今后需要在做好增补和养护工作外,通过优化植物配置结构来进一步实现彩化,提升园林景观的水平,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其绿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可着眼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园林理念由东部向西部不断蔓延,部分经济发展的动能势必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绿化建设也必然加速。所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整个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

(二)园林企业的现状分析

园林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园林景观设计与咨询、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园林苗木生产与销售、园林技术与材料的研发等。从承担产业链的各环节不同业务的企业情况来分析:

1、苗木生产企业情况

从产业发展看,苗木种植面积大、范围广。根据市场调研和同行交流,苗木产业近两年变化很大,苗圃扩张很快。据国家农林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花卉苗木生产面积已达96.91万公顷,比2011年增长12.4%,年产值1265亿元。花木企业 6.6万个,其中大中型企业1.3万个,花农 16.5万户,从业人员 4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9.5万人。苗木生产者大部分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及个体小苗圃,其特点是:生产分散、规格小、品质低、同质化严重、管理粗放,不考虑市场需求和创建品牌。还有部分园林工程公司的苗圃,产品主要为自己承接的工程储存用苗。真正具备公司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商业园林苗圃乃是凤毛麟角。

2、园林工程、设计企业情况

据中国风景园林网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区园林市场竞争并不平衡,绝大多数一级资质企业均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工程方面现有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一级资质企业729家,其中沿海发达城市占到全国总数的46%。设计方面现有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企业188家,其中沿海发达城市占到全国总数的43%。呈现出“大企业相对集中,区域发展不均匀”的特点。

三、园林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园林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开始发展,并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发展壮大。过快的发展速度势必导致其行业发展存在很多薄弱之处。1、盲目投资导致行业无序竞争,出现种植面积过大,产销信息不畅,种植品种与需求不匹配等等情况。2、各产业链间企业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战斗力,难以形成整体的合力。3、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景观设计、又懂工程施工、对苗圃管理技术和园林植物也很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制约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提升发展。

四、园林企业的发展思路

从园林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

1、发展规模化园林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

园林绿化行业的产业链包括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所有环节。上游企业包括苗木生产商和园建材料供应商,分别为工程承包商提供苗木和园建材料;中游企业包括景观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后期养护,景观设计单位为园林项目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施工企业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项目完成后移交园林养护单位进行养护或者移交发包方。当前园林企业正朝着业务覆盖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即一个园林企业同时具备苗木生产、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及养护的能力。(详见图1:园林企业一体化战略示意图)

由图可知,苗木生产可以为设计业务提供素材信息,让设计师从现实的苗木资源中取材,有利于设计思路的最终实现以及苗木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返工、浪费现象。苗木生产可以为工程提供施工苗木。通过苗木销售园林企业可以增加盈利能力。设计、工程、销售环节反馈的市场需求信息为苗木生产提供苗木种植指导,使得种植的苗木不会过多偏离与实际市场需求。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让企业有能力承揽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有利于工程项目进度安排的统筹调度和协同指挥。把资源最佳地组合到园林绿化项目上来,减少管理链与管理环节,集中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采用先进的管理科学方法,真正体现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规模化经营苗圃

由于人工、土地租金、管理费用上涨,一些中型苗圃发展壮大后纷纷以承接绿化工程为目标,以此提高经济收入。与此同时,为了减少运费、降低投入成本,有资金实力、规模比较大的园林绿化公司则纷纷建立自己的苗圃储备苗木,而这些并不能解决根本。苗木资源将成为园林企业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里我通过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苗圃建设战略发展思路来展开阐述。

以滕头园林的经营发展为例,公司整合资源和优势,创建了苗木营销、工程施工、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其核心和基础就是苗圃建设。公司按照全国市场分布进行战略布局,现已建成长三角、中部、北方和西北四大苗木基地,面积达到四万多亩。公司按照现代园林苗圃建设标准和市场需求精心规划布局,苗木存圃量361万株,苗木品种160多个。商品苗年产销能力达到近20万株,产值超亿元。坚持“规模化、大规格化、标准化、精品化”的苗木生产战略,使得滕头园林形成了大规模、大规格、大批量和高品质的特点和优势,在大规格苗木的产销和批量供应上形成绝对优势。

(三)改进人才管理机制,提升企业员工素质

篇(3)

关键词: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72-2

0 前言

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快速上升[1]。北海市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海洋资源,但海洋经济仍处于低度发展阶段[2]。研究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北海市及北部湾其它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和参考意义。

1 北海市海洋资源现状

1.1 海岸线和滩涂

北海海岸线东起与广东连江县交界的英罗港,西至与钦州市交界的大风江,海岸线全长500.13km,其中大陆海岸线468.2km,海岛海岸线31.93km。海岸线上港湾、河口众多,海岸线资源较为优越。

北海市沿岸滩涂面积超过500km2,10m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约1510km2,滩涂和浅海面积总和约2100km2。滩涂类型包括岩滩、沙滩、砂砾滩、淤泥滩、红树林滩和珊瑚滩等,类型多样。广阔的滩涂和浅海成为珍珠、文蛤、牡蛎、对虾、海参、鲍鱼等重要海洋生物的良好养殖场所。

1.2 海洋水产资源

北海市濒临的北部湾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是北海市渔船最主要的传统作业场所。该海湾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记录到的生物有7390种,其中鱼类500余种,虾类200余种,蟹类190余种,还有种类众多的头足类、贝类、藻类和其它种类的海洋生物。据估算,北部湾渔业资源蕴藏量约180万吨,其中虾类资源超过4万吨。北部湾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72.45g/m2,栖息密度为263个/m2,明显高于毗邻的湛江港和雷州湾[3]。

此外,北海还拥有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礁这三大典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为多种海洋生物和经济生物提供优异的环境和庇护所。在北海近岸海域,还孕育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珍珠―“南珠”,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各种经济生物的快速生长和繁殖,为北海市的水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

1.3 港口资源

北海市海岸线上的港湾、河口众多,还有离大陆20多海里的涠洲岛和斜阳岛,可开发利用的港口资源潜力很大。北海港划分为铁山港区、石步岭港区、涠洲港区、大风江港区、地角港区、侨港港区、榄根港区、沙田港区等8个港区以及数个大小渔港。其中铁山港湾三面环陆,自然屏障避风条件很好,港区航道水深6-18m,目前规划为港口开发的西岸线长达25km,可建1-15万吨级泊位100个以上。涠洲岛周围水深15-20m,距岸1km以上水深即超过22m,是广西沿海具有建设大型、超大型港口码头的理想港区。北海港处于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交汇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港口区位优势优越。

1.4 能源和矿产资源

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沿海已发现的六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潜在石油资源23亿吨[4]。北部湾含油盆地位于北海涠洲岛西南30-60海里,面积约3.5万km2,已圈定的储油构造22个。据2000年的评价结果,北部湾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16.7亿吨,可开采量2亿吨,天然气(伴生气)资源量1457亿m3。北海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风能充足,是光热及风能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此外,北海沿海的玻璃石英砂、石膏、钛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1.5 滨海旅游资源

北海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闻名国内外的北海银滩及涠洲岛,同时拥有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美人鱼和南珠等众多旅游资源和名片,海洋旅游资源综合优势突出。海水、海滩、海岛、海鲜、海洋珍品、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洋文化、海滩海洋运动、海上航行,构成了一个北海“十全十美”的海洋旅游体系和美丽的亚热带海滨风光。

2 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1 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发展势头加快

从2006年开始,北海海洋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多数海洋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一批海洋水产品加工企业群正在形成,海洋生物医药也形成一批企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层次不断提升,海洋船舶工业正蓄势待发,海洋经济逐渐快速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上升。据北海市统计资料,2008年北海市海洋经济产值约119亿元,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约占38%。涉海规模以上企业数42家,2008年增加值14.07亿元,比2007年增长51.16%,产值46.29亿元,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18.27%。

2.2 海洋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北海市的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在全市海洋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8年,北海市海洋渔业产值70亿元,占海洋经济产值的一半以上。海洋捕捞是北海市的传统产业之一,在北部湾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北海市登记注册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5897艘,总功率59万千瓦,渔船总数占广西总数的71%,总功率占广西的76%,大功率渔船占广西的86%,不论是渔船装备和技术水平以及开发外海和远洋渔业能力,均处在广西北部湾地区领先地位。近几年北海市海洋渔业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合理利用外海资源,积极开发远洋资源。北海市渔船作业海区分别在北部湾、东沙群岛北部、海南岛东部、珠江口以东和南沙等渔场,还有少部分在远洋作业[5]。据农业部门统计,2008年北海市捕捞量44.4万吨,占广西总捕捞量的62%,年捕捞产值36.4亿元,在海洋渔业中仍占据较大比重。

近年来北海市海洋渔业的结构不断调整,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得到发展。到2008年,北海市养殖产量达42.2万吨,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48.7%。海水养殖的品种丰富,并逐渐建成一批养殖示范基地。据2008年统计北海市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其中符合出口资格的厂家20多家。全市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年,加工增加附加值约10亿元。2008年北海市水产品加工行业产值26亿元,占广西一半以上比重,同时占北海渔业产值的37%,海洋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

2.3 海洋第二产业开始呈现发展状态

随着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也开始呈现开始发展状态。北海市海洋油气开采量逐年加大,配套产业开始发展。在涠洲岛附近已有6个油田投入生产,在涠洲岛西部建设3个油气码头和1个油气终端处理厂。北海的海洋生物医药也步入发展阶段,建成多个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海洋电力、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洋船舶也开始进一步发展。如2009年建成2.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海水冷却在北海燃煤电厂等企业中开始逐步应用,促使海水综合利用也的发展;近年北海开始建成万吨级以上船舶修造厂,具备了修造五万吨级以上船坞、造船台规模的能力。这些工业的发展,将促进北海第二产业的加快发展。

2.4 海洋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近年来,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北海市加大了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海洋第三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北海市现状的港口码头共有43个泊位,其中北海港区19个泊位、铁山港区9个泊位和涠洲港区6个泊位,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2008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32.2万吨。至2008年末,北海市水上运输企业16家,营运船舶141艘,其中货船65艘,客船76艘。

《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后,北海市的发展重点为以观光、度假、疗养等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北海市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规模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北海市国内旅游收入27.5万元,占GDP比重的11%,接待国内旅客同比增长25%,旅游创汇同比增长50.9%,在海洋经济产业中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

3 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海洋经济总产值低,海洋经济仍有待发展

长期以来,广西的海洋经济总产值低,与全国沿海省份相比处在落后状态[6]。虽然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总体而言海洋经济仍处于低度发展,经济总产值较低。此外,北海市海洋经济也仍处于粗放型开发的阶段,海洋经济的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产业门类基本齐全但仍以低技术传统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低,传统的海洋渔业占据了海洋经济总值超过一半的比重,海洋经济的发展仍有待不断开发海洋生产力,并在开发中不断合理调整结构。

3.2 海洋渔业结构不合理,海水养殖业发展滞后

捕捞业是北海市的传统行业,捕捞业占据了海洋渔业的一半以上比重,海洋渔业结构和其它一些沿海城市比较,捕捞业比重过高而养殖业发展滞后。而长期以来,北部湾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但广西的捕捞区过度集中于北海市海域,加上广西近海捕捞强度过大,而外海、深海和远洋捕捞相当欠缺[7],同时捕捞作业结构较多采用单一底拖网渔船(约80%),很容易造成了北海市渔业资源衰退和枯竭。

在北海市海洋渔业结构中,海水养殖的比重较低。近年来虽然海水养殖较快发展,但海水养殖相对于其它沿海城市总产值低下,海水养殖发展相对滞后。而北海市的海水养殖多处于粗放型的水产养殖,超密度和某一海域单一品种养殖,养殖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破坏。

3.3 海洋工业技术水平较差,发展状态落后

北海市海洋经济第二产业发展状态落后,海洋电力、生物医药等海洋工业均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差,经济效益不佳,使得原来的一些滨海采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等部分企业倒闭。即使海洋电力、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以及船舶工业等正在发展的行业,其规模也较小,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产业链较短,使得海洋第二产业难以较快发展。

3.4 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欠完善,竞争力不强

目前由于北海市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旅游大环境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北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缺乏深度和内涵开发,区域资源提升不够,竞争力不强,滨海旅游业对高端客源的吸引力不强。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对北海的滨海旅游形成了强大的竞争。

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少油轮码头及大型码头等,远洋运输能力不强。而且周边地区如钦州港、防城港等深水码头的建设,对北海市海上运输的压力增大。

3.5 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开始显现,局部环境恶化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相对较轻,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环境绝大部分处于清洁和较清洁水平,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备受珍视。随着经济开发热潮的展开,海洋油气等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与投产,同时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污染日益严重,局部水域如港口呈现污染和严重污染的现象,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开始尖锐。2008年涠洲岛海域发生一起小规模赤潮和两次溢油事件,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逐渐加大。

可以预见,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北海市海洋经济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要切实重视这些存在问题,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艾万铸,陈瑛,杨娜.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分析[J].海洋经济,2007,2:7-9.

[2] 黄焕光.广西海洋资源及发展海洋经济的构想[J].南方国土资源,2006,4:34-37.

[3] 龙竹,龙虎.湛江海洋经济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渔业经济,2001,6:20-21.

[4] 韦忠,杨菲.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 2003,8:14-18.

[5] 李祥秀.南沙渔业发展状况及思考――以广西北海海洋渔业总公司为例[J]. 中国渔业经济,2007,3:54-57.

[6] 刘明.海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诊断――以广西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7,29(6):58-60.

篇(4)

[关键词] 2008奥运会 体育旅游 影响

随着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人们也将对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然而,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越来越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将体育和旅游融为一体的体育旅游,让人们在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同时又能亲身参与或观看自己热衷的体育活动,在游山玩水之余领略体育健身的无穷魅力,这当然是体育和旅游爱好者们梦寐以求的乐事。

一、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体育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奥运与体育旅游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每一届奥运会都会引发汹涌的旅游热潮,一般来说,在筹办奥运会的7年中,因为奥运因素能吸引到150万额外的国外游客和1000万左右的国内游客,在奥运会后的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奥运会的后效应仍不会消退。

在我国,体育旅游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正在快速发展中。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契机。据保守估测,在筹备奥运会的7年中,来北京的游客每年将增加20%,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可增加40余万外国游客,加上港澳台游客,将可能突破60万人次。这将使中国的GDP在7年间的增长率提高0.3%~0.5%。外国游客的巨幅增加,不仅扩大了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国内旅游者的体育参与意识。纵观近20年来的历届奥运会,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外国旅游者的人数是参赛人数的25倍到40倍。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景将更加广阔。因为届时奥运会更加成熟,这都是旅游业兴旺的要素。同时举办奥运会还会带动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外商到举办国投资。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吸引海外投资达到87亿美元,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的改善、促进城市环境建设和城市化品位的提高。

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业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旅游业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带动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1.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实践证明,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报告,1997年我国旅游创汇额110多亿美元,占GDP的4.16%,其中体育娱乐、休闲旅游所占的比例为三分之一。体育旅游作为无形产品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大了财政收入。许多发达国家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大力扶持和发展,以“足球工业”为主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180亿美元,跻身于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目前已达500亿美元。

2.增加外汇收入

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盛的重要表现。体育旅游业创汇成本低,且不受一般贸易保护的限制。据世界旅游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显示,被誉为旅游王国的西班牙,人口只有3840万左右,商品交易在世界属逆差国家。90年代以来,每年来该国的游客高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者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占西班牙国民生产总值的9.6%。据世界旅游组织2002年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已经分别跃居世界第6位和第7位。因此,中国旅游市场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3.增加就业机会提供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奥运会期间将有大量的游客涌入,使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体育旅游要吸收多方面的劳动力就业。开发旅游产品、增设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等,不仅要吸收服务人员,还要培养和吸纳体育旅游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酒店餐饮业、建筑业、器械、服装、食品业、金融、电信业等。按照国际旅游组织推算,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就业人员就能为社会间接提供5个就业机会。汉城奥运会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悉尼奥运会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据估计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1000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计算,北京奥运会将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这无疑为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吸纳下岗人员提供了机会,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4.加速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

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规模的投资效应,使旅游产业规模壮大,不仅提高了体育旅游的软件水平,还极大地改善了体育旅游硬件设施。创建一流的体育旅游场地(馆)、设施和一流的旅游饭店,开发一批大众化、多样化、趣味性和挑战性强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的发展可重新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一些大的公司和企业的优势,对旅游企业资产进行重组,淘汰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商品,形成一批凝聚力大、开发实力强的旅游企业集团。通过奥运会巨大的聚焦效应,提升一批体育旅游品牌形象及产品质量,优化旅游要素结构,使旅游资源进一步深度开发,使一批为竞赛服务的民营企业转化为具有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理念的新型企业。

5.提高城市品位和影响力 改善投资环境

奥运会既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一个文化盛会和旅游大节。聚焦和辐射效应使得游客都会被一些有着灿烂文化、辉煌历史、浓厚民俗礼仪、美丽自然风光的地区吸引。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建设一流的旅游环境,围绕经济、生态、保健、社交等多功能进行综合开发,树立旅游新形象,构建城市旅游业的空间格局、品位结构和总体特色。加快道路、交通、水电、通讯、餐饮和娱乐设施等的基础建设,为外商来华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

6.改善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旅游的发展,使山川增色,城市改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很多地方采用封山育林、人工绿化、加强基础建设等措施,美化了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体育旅游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 实施奥运战略促进体育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中长期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005年北京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362.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接待外国人3l1.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6.2%;香港 同胞31.4万人 ,比上年同期增长13.1%;澳门同胞1.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3%;台湾同胞18.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4%。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7年当中,我国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20%。因此,我国不仅要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散发长久的旅游魅力。要对会前、会中、会后的体育旅游业做出综合的规划,并最终获得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宣传 扩大知名度

加强宣传,运用各种媒体和现代化传播工具,包括建立“2008年北京奥运体育旅游网站”,将我国的体育旅游资源全面详实地介绍给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吸引大量的游客到我国进行体育旅游,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3.突出特色创建品牌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国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应当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条件,站在战略的高度研究和思考中国旅游品牌问题,找寻中国旅游品牌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点开发和设计体育旅游项目,创建中国特色的旅游品牌。

4.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业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殊旅游,它需要各种设施、场地(馆)、器材等。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属于政府行为,需要政府支持,同时又可以吸纳社会力量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用行政手段来引导、监督、管理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营。政府应鼓励外资及大中型商贸企业的投资,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外商要采取成功的宣传策略,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业,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为期16天,有28个项目的奥运会,且是一种长远投资,更多收益会在奥运会后显现出来。要建立健全市场促销体系、产品开发体系、旅游接待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促使国内旅游与国际接轨,从整体上提高产业水平。产业发展从重点解决“观光旅游为主”,调整到发展“休闲度假体育旅游为主”上来,发展舒适性、休闲性、享受性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经济附加值和旅游总收入。旅游资源开发更趋向于区域化和网络化,旅游接待由过去的中心城市接待为主,向旅游线路接待为主的方向转化。

5.以人为本,培养体育旅游专门人才

体育旅游的开发和发展需要有科学知识和训练有素的专门人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出台专门的培训标准,对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如一些参与性体育旅游,需要专业人员运用科学的运动方法去指导参与者,如何健身、康复,如何掌握运动方法并减少伤害事故。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强化人文历史和民族体育知识培训,使之完全具备行业业务操作能力及管理能力。因此,加强对体育旅游知识的培训是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条件。办好各级旅游院校,特别是职业旅游院校,有计划地定向培训各类高级人才。

6.加强体育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

体育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的发展思路是:“突出特色 ,加强引导,产销随市”。一方面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对体育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扩大产销渠道,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产销体系;另一方面加快规模化发展,鼓励集团投入,实现旅工贸种结合。产供销一体化;另外,加快体育旅游商品研制。抓好体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做好体育旅游商品的展示销售工作,力争各中心城市建立体育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和相应的展示中心。通过奥运会让全世界都了解中国的体育旅游商品,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7.绿色旅游规划长远的体育旅游前景

筹办奥运会的7年及奥运会结束后的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奥运后旅游效应还会再延续。所以合理的、长期的、慎重的、可持续性地规划体育旅游项目及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以“绿色奥运、绿色旅游”为原则,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通盘考虑体育旅游战略,加快本地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完善体育旅游设施建设,提高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形成可持续的绿色体育旅游体系。

四、结语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要国际化和产业化,促使国内旅游与国际接轨,从整体上提高产业水平。

总之,2008北京奥运会将给我国的体育旅游业带来深远的影响。申奥的成功不仅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的体育旅游,而且让国民开始关注世界体育,这个盛会带给体育旅游的市场和机遇是巨大的。因此,必须抓住这个商机,使体育旅游真正成为当今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吸引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子朴:体育经济学讲义[M].2006,5

[2]陈文英:探析我国体育旅游[J].湖北体育科技,2003(3):298~299

[3]韩鲁安崔继安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44

[4]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