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4 16:15: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村旅游发展阶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村旅游发展阶段

篇(1)

在旅游学研究中,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热点问题,应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去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了解旅游地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限制因素,能够为旅游地的开发规划提供合理指引,有助于旅游地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帮助更好地促进旅游地的良性且长远发展。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

(一)巴特勒生命周期模型理论

巴特勒(Butler)于1980年提出旅游地演化包括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且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而在旅游地发展的6个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见表1):

(二)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

综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其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的效应:社会效应,如客源市场的改变、需求反应、当地居民支持度等;经济效应,如政府与旅游经营者的作用、过度商业化、外部投资、旅游发展速度等;环境效应,如环境质量与容量、交通条件、旅游设施等。

二、北仍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及营销策略研究

(一)北仍村的“旅游地”蜕变

北仍村是琼海市打造的“官塘乡村旅游休闲区”,即琼海十大乡村旅游景区的第三个景区,是依靠官塘大旅游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的典型示范区。它距离市区8公里,共有48户农家158人,村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地理位置良好,毗邻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官塘温泉休闲度假区和白石岭风景区等景点。

2013年,北仍村在“三不一就”(即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原则指引下,在保护绿色生态环境和保持原汁原味特色村庄的同时,成功建成了骑行绿道、乡愁味道农家乐、草寮咖啡屋等一批景点。也因此,在短短的时间里,从普通的一个村庄到一个文明生态村,再升级为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最终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二)北仍村的生命周期阶段界定

阶段界定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关键问题,正确判定北仍村的旅游生命周期阶段,是提出合理针对性策略的基础。

1、据调查统计,自2014年9月美丽乡村打造好以来,至今年5月,北仍村已接待游客7万多人次,逐渐成为海南省旅游新宠,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次。2015年,北仍村人均年收入1.2万元,较启动景点建设前增加了2000元。由此看来,游客量规模虽较小,但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

2、北仍村现已开始了部分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总体来讲,北仍村的打造、投资痕迹还很少,旅游设施简单,基本以自然风光观赏、乡村采风、摄影为主;客源市场形成,当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简便农家客栈和农家餐饮,制作广告宣传旅游地;地方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综此,根据北仍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动态变化特征和接待游客数量及其增长率等为依据,界定琼海市北仍村旅游发展正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参与阶段。

(三)北仍村旅游地参与阶段营销策略研究

旅游地营销需要一系列策略支撑,通过有效运用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组织开展各方面营销活动,使得旅游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从而延长其生命周期。

对正处于参与阶段生命周期的北仍村而言,其旅游营销的重点是:通过创新营销策略,进一步扩大北仍村旅游地知名度,建立北仍村特色旅游形象。由于旅游活动涉及众多方面因素,单一的营销手段较难取得很好且长远的营销效果,要使旅游营销活动充分发挥作用,则需要优化营销组合。基于此,本研究运用营销理论中的产品策略、品牌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对北仍村旅游地的营销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建议。

1、产品策略

北仍村作为乡村旅游地,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应迎合时代变化和不同目标游客需求。无论是在观光型旅游产品、体验型旅游产品、娱乐型旅游产品设计上,都应紧扣突出北仍村的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内涵。在观光型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注重优化提升现有的资源,如现有北仍村的槟榔、椰树、园林小品和田园绿野,后面可挖掘更多乡村的原始自然景观,如村落历史博物馆、水果种植园等;在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不断开发个性鲜明、定位明确的乡土体验旅游产品,如利用北仍村传统民居,开展品茶(或咖啡)、听戏、赏花等较为传统的休闲体验项目;现有漫步村道或自行车骑行观光体验,今后可开展唱歌、垂钓等较为现代的休闲体验项目;与此同时,可开展播种、耕地、除草、采摘、推磨等农事休闲体验项目等;在娱乐型旅游产品设计方面,设计多种休闲娱乐项目,如童年游戏回忆娱乐场、宠物乐园等放松性娱乐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游客越来越追求旅游中的体验感知,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基于旅游体验开展营销活动成了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产品策略方面,北仍村应侧重推出具有旅游地特色的多样化体验性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从而创造双赢局面。

2、品牌策略

在品牌化的今天,顾客所关注、追求和购买的是品牌,品牌意味着高知晓度、高忠诚度和高信誉度,是乡村旅游地的无形资源。若要维持长期良性的发展,依据自身旅游地的特色,打造自身独特品牌是必然的。对北仍村而言,如可以挖掘本村镇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展示乡村的原生态民俗风情和底蕴文化,设计本村镇原生态、绿色、休闲等极具识别力的品牌符号,进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高品位的旅游需求,也能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提升旅游地的社会影响力、认知度和知名度。

3、价格策略

对于北仍村旅游地来说,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是有效实施营销战略的必要条件。北仍村旅游营销可采取以下价格策略:一是刺激定价策略。采取目前普遍流行的团购、会员打折等刺激性定价策略,让游客因感受到满意价格而刺激消费冲动;二是捆绑定价策略。可精心搭配周边的精品旅游景区(如周边附近的官塘温泉度假中心和白石岭,高速路口附近的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和周士弟纪念馆)进行捆绑销售,既满足了游客多样且优惠需求也利于北仍村旅游地的知名度和旅游产品推广;三是差别定价策略。根据旅游季节性、旅游者的购买数量、旅游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北仍村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实施差别定价,分别给予不同的优惠,以促使其旅途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赢得稳定的市场。

4、促销策略

延长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宣传促销是重要的手段和环节,不仅能有效扩大旅游地知名度,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进旅游开发。建议北仍村旅游促销可综合选择网络促销、传统媒体促销、公共关系促销、节庆促销等四种促销手段。网络促销方面,建立功能、内容完善的信息服务的乡村旅游网站,一方面在网站上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站作为枢纽做好客户关系的联络和管理工作,吸引新游客的访问,从而有效提高北仍村旅游的重游率和认知率;传统媒体促销方面,可通过海南旅游卫视频道、琼海电视台以旅游栏目或者专题片的方式进行报道,或者借势影视进行植入式营销,融入电影、电视剧场景情节,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留下对北仍村旅游地的印象,达到营销目的,还可以通过车载交通广播、户外广告以及报刊杂志进行媒体促销宣传;公共关系促销方面,可通过举办乡村生物教学课程、野外写生教学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相关学术会议等推进北仍村的知名度;节庆促销方面,善于结合北仍村旅游地当地民俗一些节庆文化和时代特点,积极创办新型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节前通过媒体报道,节庆后继续对游客进行展示,全方位吸引游客,开拓北仍村旅游地客源市场。

(四)北仍村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策略重点

目前北仍村正处于参与阶段,将优化营销组合,扩大北仍村旅游地知名度作为该阶段的旅游营销重点,其目的是为了让北仍村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到了发展阶段,北仍村的旅游营销策略重点应及时转向为不断强化旅游经营品牌,形成自身的旅游品牌特色,不断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到了成熟阶段,其营销策略重点应维持现有市场占有率,要在产品质量、品种方面下工夫,根据游客需求和品位的变化进行旅游产品的重组,尤其是要加强旅游需求和旅游效应的研究,以谋求旅游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结语

针对北仍村目前的旅游发展阶段、自身实际和旅游市场具体情况,本研究基于产品策略、品牌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的营销策略组合对北仍村旅游地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建议,以期为北仍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然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如果旅游地资源较为丰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强,给旅游者留下了积极的印象,则其生命周期会较长;而如果旅游地任何不成熟的发展方式所产生的消极印象,都会使其生命周期缩短,直至衰退。

篇(2)

乡村旅游最早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乡村旅游的基础是乡村性[1]。然而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凶猛推进以及乡村旅游商业化、“飞地化”[2]现象的加剧、村落的空间的衰退、“乡愁”记忆的丧失,使得乡村旅游赖以生存的乡村性逐渐被稀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毋容置疑,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以及乡村性保护应成为现今研究的重要议题。

1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内涵认知研究

“Rurality”是作为rural的派生词于18世纪产生,意思是说“之所以成为乡村的条件”。乡村地理学者很早就开始关注乡村性的研究,他们用乡村性来定义乡村并将乡村区别于城市,认为每个区域都可以看成是城市性与乡村性的统一体,乡村性强的地区就是乡村地域,城市性强的地区就是城市地域,两者之间不存在断裂带,城乡之间是连续的。

2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描述与评价研究

由于有最早期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概念的认知,国内外一些知名旅游学者开始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进行特征描述,这些都可以提炼出乡村性作为乡村旅游的本质所在。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描述之外,能够简化、落实成模型从而为需要更精确测量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是很有必要的。国外学者通过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构建来做评价研究很少。而在国内,随着乡村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探索。

近几年学者们开始不断关注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评价。不同学者研究角度不同、观测的尺度和对象不同、侧重点不同,导致构建的乡村性指标的差异,但很多都存在相通之处。基本提到了乡村地域、乡村环境、乡村文化、乡村经济、乡村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基础指标。

3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保护研究述评

乡村性日趋退化的现状,使得乡村旅游处于一种自我矛盾的发展中,这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如何让乡村旅游重回它的本质,即如何维护中国传统乡村的乡村性,这不仅仅是乡村旅游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国乡村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自乡村性提出以来,在乡村旅游发展领域一直受到认同。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内容从最初的概念内涵、特征描述、到后来的评价和保护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视角和切入点都不断深入和细化。开始有从行为学、心理学、地理学、景观学视角的考察研究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切入点开始到考虑到乡村旅游地本身、旅游者、甚至是村集体。从研究方法来看,体现从起初阶段的定性描述方法为主,到近些年发展阶段定性方法和定量研究并重,不断以定量方法,构建合理、精确模型研究。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的研究总体来说仍然不是很充分的。

4 乡村旅游乡村性研究的展望

我国为什么要强调和挖掘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这和国家的悠久的农业历史有关以及和传统的审美观有关。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看似是认知概念性的,操作性不是很强。但乡村旅游发展到蓬勃阶段的现今,更离不开乡村旅游乡村性的研究,因此还需进一步拓展。

4.1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的社会化的转向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美丽乡村”、“乡村记忆”、“乡愁”等正从政策层面渗透到学术研究,乡村的社会化研究趋势也带来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的社会化研究进一步加强。乡村意象、乡村感知等应该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不仅要从游客视角、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本身视角考量,也要从当地的乡村居民来考量,甚至是整个村集体角度来考虑。

4.2 进一步加强理论深度的挖掘

旅游研究的理论来源丰富,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其中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的研究地理学地位特别重要。这些领域的一些相关理论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的理论依据。

篇(3)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摘要】以安顺市罗仙村为例,探讨了旅游开发初级阶段农村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因子分析发现,居民感知表现为旅游开发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三个方面以及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两个维度。总体上,在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感知强于消极影响,表明旅游业对当地负面影响还未充分显现。在三个变量中,对于经济影响的积极感知较强,对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负面感知也比较显著。

关键词 初级阶段;农村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安顺

旅游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包括居民和旅游者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旅游活动可以理解为是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之间交往的过程,是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碰撞的过程[1],因此在旅游活动的研究中,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重要因素。关于地方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社会影响,减少旅游者与居民之间的冲突,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2]。

为了加深对居民感知和态度的认识,本研究选取了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的贵州省安顺市罗仙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采访的形式,收集一手数据,利用软件spss17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的地区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为旅游规划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的社区旅游政策制订和旅游开发强度和方向的把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及态度调查已做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总的来说,对旅游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显示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且居民感知最强烈的是经济影响,因为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3]。其次是社会影响,研究发现,旅游活动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因为旅游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有益于社区的稳定发展[4]。针对环境影响,Besculides等研究表明旅游活动的发展可以促进社区基础设施的改善[5]。同时,许多学者也注意到了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而产生的物价上涨、个人犯罪增多、影响居民间友谊、环境遭破坏、垃圾增多、交通堵塞等负面影响[6,7]。

国内的研究相对集中于开发程度较好,旅游模式较成熟的城市或乡村中,在对乡村的研究中,尤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古村落、历史古城古街道的居多。研究方面也主要是居民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同时也包括对感知及态度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熊剑平等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得出结论,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受自身的性别、居住年限、受教育水平、收入来源的影响不显著、但受居民年龄的影响较为显著[8];张文等通过对国内23个景点的调研得出结论,现阶段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面感知普遍占主导地位,个人内在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是导致感知差异的最主要因素[9];李亚以河南省南坪、郭亮、水磨三个村落为例,研究发现旅游活动的参与程度与旅游影响的感知成正相关,参与程度越强感知越强烈[10]。

对于旅游发展阶段,按照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在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在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根据Doxey的旅游地发展理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是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而经历五个阶段,即融洽阶段、冷漠阶段、愤怒阶段、对抗阶段和最后阶段。所以,处在旅游开发初级阶段的旅游地应表现为明显的特征,比如旅游者的人数较少,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度低,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旅游活动强度低,负面影响还未充分显现,所以总体上,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比较积极,与旅游者的关系比较融洽。

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笔者试图以贵州省安顺市罗仙村为例来探讨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该研究选取的目的地是旅游开发尚未成熟的地区,旅游类型属于乡村旅游,因此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有可能有别于开发成熟的地区。通过案例研究,试图发现处在旅游开发初级阶段旅游地的居民旅游感知的特征,同时验证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否符合当前旅游发展阶段理论。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界定

罗仙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关办事处东南隅,距安顺城区6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落,198户,总人口1114,其中布依族人口1022人,占总人口数的91.7%,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农业经济为主,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辖区内风景如画,保存了独特的布依风情。2006年,罗仙村邀请有关专家制定了旅游规划,开始发展旅游业。目前,罗仙村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业为村民增加收入达40多万元。但该地区交通相对闭塞,旅游者人数仅5万人次,旅游业对于当地经济的贡献有限,从本研究的调研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非常有限(50%以上的居民没有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有60.9%的被调查居民与旅游者有一定的接触,而经常性接触的居民只占4.7%),是相对比较典型的还处在旅游开发初级阶段的旅游地。

(二)问卷设计及样本背景

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居民背景调查,包含性别、年龄、居住时间等共8个问题。第二部分是旅游影响调查,分为整体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和环境影响共22个题项,采用Likert的5分量表法,对被调查者的主观判断作赋值处理(极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不同意也不反对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探测性因子分析发现,问卷整体Cronbach系数为0.746,可靠性可以接受,且各因素层变量的Alpha(α)均高于0.6,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信度。调查方式主要采用随机采访,结合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回收率91%)。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男女各占样本总数的53.1%和46.9%。年龄层次较多集中在40-50岁的阶段,占总样本的45.3%。受试者教育水平较低,集中在没受过教育和小学到初中(含初中)的层面上,分别占到样本总量的43.8%和21.9%。职业结构中,有54.8%的被调查者为农民,个体户占23.4%,工人和村支部、管理干部的比例共同达到7.8%,教师及医生的人数比例较少,只占到了总量的3.1%。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占主导(82%),副业收入(包括旅游收入)占26.5%。当地居民的旅游从业状况方面,50%的被调查者回答自己并且亲戚中没有人从事旅游业,有1-3个亲戚从事旅游业的占29.6%,多于10个亲戚从事旅游业的只有一名。在与游客的接触频度方面,有12.5%的被调查居民从不接触旅游者,60.9%的被调查居民有一般性的接触,而有经常性接触的居民只占4.7%。

三、数据分析及结果

通过探测性因子分析共提取经济、社会、环境影响三个因子及每个因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维度。

(一)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

如表1所示,在经济影响感知方面,统计量KMO=0.723,且Barlett’s球形检验P值为0.000(显著性水平P=0.005,下同),证明各原始变量间存在较强内在联系,因子分析效果较好。第一个因子为居民感知的积极的经济影响,体现在e4(吸引更多外部投资)、e2(居民投资机会增多)、e5(政府给予更多投资)、e3(居民就业机会增多)的四个题项,方差贡献率达33.164%;第二个因子是居民感知的消极的经济影响,包括e8(房租上涨)、e7(物价上涨)、e6(生活费上涨)四个方面,方差贡献率为26.163%,与积极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相比较少,且在积极影响的各题项上的荷载明显高于消极影响上的荷载,体现了居民对旅游活动在经济方面造成的影响感知很积极,有比较肯定的评价。

具体来看,获得最高因子载荷量的为e 4(0.838),说明居民十分关心旅游的开发是否能吸引到更多的外部投资,从而达到刺激村落经济发展,使村民脱贫致富的目的。e2(居民投资机会增多)因子载荷也达到0.8,体现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发,农民看到了能带动自身经济发展的机会。这一点也在笔者的田间随机访问中得到证实,许多被访问到的村民都在不同程度地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活动。比较传统的是开办农家乐,吸引旅游者前来休闲娱乐,但随着竞争日益加大,单纯地靠农家乐吸引游客已经不够,于是村民投资种植果园及草莓大棚,开始经营以“采摘乐”为主题的乡村休闲项目,也都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在消极影响方面,居民对e7(物价上涨)最为敏感,在实际访谈中大多数居民肯定了物价的上涨,但也有不少居民意识到物价的上涨并不是旅游开发带来的必然的影响,物价的上涨与否与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密不可分。

(二)居民对社会影响的感知

由表2,居民对社会影响的感知方面,量表KMO=0.755,在0.005的水平上显著,因子分析效果可以接受。在积极影响因子中,题项s6(居民参与性增强)、s7(对景区管理感到满意)和s1(思想观念变得开放)在分析中都获得了大于0.8的高因子载荷量,表明居民在这三个方面感知最强。在积极影响中,比起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居民更关注的是自身是否参与到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中去。研究发现,居民对旅游负面的社会影响感知比较弱,消极因素普遍平均分值偏低。数据表明,由于罗仙村的旅游发展尚处在初期,居民对积极的影响感知强烈,对于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等充满了期待,比较容易忽略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

环境影响感知方面,居民基本持肯定的态度。en4(基础设施得到增强)荷载最高,表明居民已感受到旅游开发带来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积极改善,这一点在随机采访也得到了证实。绝大部分村民表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全村村民有目共睹的,例如通往外部公路的开通和扩宽,河道的逐渐疏通,最明显的在于环境卫生的改善,并且为了接待游客,村里还开通了自来水。村民反映,为了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他们都开始自觉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同社会影响一样,居民对旅游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感知不强,对于旅游活动增强后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潜在危险还没有直观的感觉,居民更认同旅游开发带来的直接的生活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积极方面。

四、结束语

篇(4)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吸引旅游者前往度假、观光、游览、休闲、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参与性、差异性、城镇居民为目标市场、费用低以及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

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 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务信息, 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营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二)农业与农业电子商务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农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以农业活动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的电子化的商务(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目前,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二、两者的融合点分析

旅游有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排列的,乡村旅游同样具备了这六要素。笔者以乡村旅游网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浏览了一些较为知名的专业性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如搜易搜乡村旅游、中国乡村旅游网、湖北乡村旅游网、南京乡村旅游网、齐鲁乡村网、52农家乐乡村旅游网等相关网站,通过比较和分析,总结出了这些网站的共同点:

首先网站的成立时间都较为晚,多数为2000年以后上线运营,达到规模化的多为2010年之后;其次,乡村旅游网站的地域性较强,除了像中国乡村旅游这样的全国性的网站外,其它都为地方性的,如各省的乡村旅游网站;再次,在网站的组合模块方面相似,大概都包含了旅游的六要素,在加上一些主题线路、社区交流、在线支付等;另外,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尚未开始建设手机APP、微信等移动平台。

农业电子商务发面,农业电子商务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但是主要为信息型和产品销售型的网站。笔者以农业电子商务网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浏览了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如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电子商务、中农易迅、农商天下网、农业网、金光农业网、惠农178网,并对其共同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首先,虽为综合性的大型网站,但是侧重点还是在信息和农产品的销售上,整个企业流程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较少;其次,在网站的组合模块方面大致可以按照产业链分为产、供、销三个主要方面,辅之以在线支付、社区交流等模块;再次,跟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一样,移动平台建设滞后。

从以上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块有相互融合的地方:

乡村旅游的食、住、游、娱与农业的生产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品尝特色美食和土特产品,住农家特色院落,参观和参与农业生产、体验独具特色的农业活动和节日等,这都发生在农业的生产环节。农业电子商务的生产环节包含内容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农业环境信息、农业作物分布信息、农业活动及会展信息等。

乡村旅游的食、购与农业的销售环节有着密切联系。品尝并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品和纪念品是每一个乡村旅游游客的特点,所以农业的销售方面主要涉及了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农业会展信息等。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融合点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电子商务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旅游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整治景区环境卫生,规范旅游服务市场,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逐步打造管理规范、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标准化景区。

三、景区范围(略)。

四、主要任务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曾庙、武氏祠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星级厕所;改造、提升停车场;完善旅游标识系统。

严禁违章建筑,对景区范围内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等特色建筑加以保护。

实施封山育林,搞好景区绿化,强化山林防护,积极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

根据县政府第次常务会议要求,整治景区环境卫生,将景区周边村、沿途路域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景区增加保洁、保安人员数量,曾庙景区、武氏祠景区增加保洁人员。增加景区讲解人员。

加强景区商业店铺、摊点、停车场管理。进一步完善景区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围绕景区周边村庄,整合各部门有关政策、资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打造,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五、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及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阶段

认真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实施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并按照责任分工,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设提升阶段

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新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并完善相关设施,扩建、改造、提升景区停车场,提高旅游景区软硬件水平,加强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推进发展阶段

精心编制景区专题招商方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大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进行景区开发建设,推进景区大发展。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直接关系到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的一项重要工程,各有关单位、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县景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统一研究、安排、调度、督查全县景区建设管理工作。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旅游文物局。为切实加强景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专门设置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由镇党委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以镇为主,从镇、县旅游文物局及其它职能部门相关专业人员中抽调8—10人,具体运作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和帮助,共同推进景区的开发、建设。

篇(6)

广州市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在距离市中心1.5h的旅游圈内存在着一两百个生态良好乡村旅游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随着近年来广州市市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们更多追求一种回归自然,感悟生态,体验民俗的旅游方式。努力发展广州市的乡村旅游,对广州市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与提升、“三农”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广州市现有的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尚难形成大型的集聚效应。如何大力发展广州市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通过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将自身产品推销出去,是每个乡村旅游企业都应关注的内容。

1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界定

在国际上沿用最广的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是由世界旅游组织在其出版物《E-BusinessforTourism》中指出的:“旅游电子商务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旅游机构内部和对外的连通性[1]”。这侧重的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

国内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定义以杨路明、巫宁的概念为代表,指出:“旅游电子商务是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包括通过网络、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务信息,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营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2]”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乡村的因素,是旅游电子商务在乡村旅游活动各环节的具体应用。

2广州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情况

2.1广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提

2007年,广州市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约为1.0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798.15亿元;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837.71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217.56亿元;接待过夜游旅游者合计3528.74万余人次,其中入境游客612.48万余人次,国内游客2916.26万余人次;全市的旅游宾馆(酒店)住宿设施达1402个,其中床位数达20.76万余个,客房出租率达59%;广州市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165万余人次,其中109万余人次出游到香港和澳门[3]。广州市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广州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据全市农村居民收入抽样调查初步统计,2009年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67元,比上年增加1239元,同比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673元,比上年增加1231元,同比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42元,比上年增加905元,同比增长13.2%[4]。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目前,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形成大大小小的景点有100多个,但由于发展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初级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元化之间矛盾凸显。广州市有必要建立起相应的乡村旅游景区(点)电子商务网站,以促进本市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2广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情况

本文根据广州市已建成的多个乡村旅游点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情况,选取其中知名度较高的24处乡村旅游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统计(如表1),统计结果是通过百度、Google两大搜索引擎和广东省乡村旅游信息网、中国广州旅游网所提供的信息做对比分析整理而得。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4个广州市乡村旅游点中,只有8个景点是有自己单独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其余各点都是挂在其他网站下面的一个静态的网页,设置简易,只是对景点做简单介绍,根本不具备网上交付等电子商务功能。可见,广州市绝大多数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仍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距离成熟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业务,还有众多地方需要完善。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评价指标的众多因素中,网站的内容是驱使访问者登陆的关键因素[4]。旅游者登陆电子商务网站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对景点内容的了解。要推动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必须加强对其内容建设的完善。为更清晰了解广州乡村旅游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在“内容建设”方面的情况,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照分析了广州百万葵园、蔬菜公园、广州花卉博览园、原野庄园等几处建设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网站与国内几处著名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情况。国内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乡村旅游网、北京乡村旅游网、广东乡村旅游网、携程网等著名网站的研究[5]。本文借鉴吴思、凌宏鸿基于瑞奇曼和布奇南对国内三个著名旅行网站的内容交付性的研究[6]方法,探讨广州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内容交付性,即为广州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能否有效便捷地把相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选取25个旅游网站的评估指标做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通过表2,可以看出广州乡村旅游点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2.2.1网站建设水平落后,内容单一广州市乡村旅游景点网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针对相关景点内容的简单介绍和宽泛的旅游产品的描绘上,缺乏产品详尽的信息介绍。服务对象基本上针对的都是旅游者,缺少政府、企业、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等对象交流的平台,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各利益相关者均可以参与其中这一目的有所违背。

2.2.2旅游信息以展示为主,内容交互能力差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设置不完善,缺乏特定的旅游电子商务功能,旅游者与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网站处于发展的最初级阶段,丧失很多在线交易机会。

2.2.3网站建设雷同,缺乏个性化服务

网站的建设基本上都是简单对景点的介绍,联系人也主要是针对的是网站建设者的联系。网站的表达形式主要是一些文字、图片的展示,缺少大多数旅游者较为关心的相关现场的旅游视频,网站规划也缺乏特定的目的性,只为存在而存在,缺乏应为实现旅游企业的盈利这一特定目的而存在的真实意义。

总之,广州市乡村旅游点的电子商务网站尚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与国际电子商务网站具有的支付、交流信息、共享资源等建设水平距离尚远。

3广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发展对策分析针对广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广州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强化。

3.1建设一个权威的广州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较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较好的地区,均可发现相关的综合性地方乡村旅游网站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如北京乡村旅游网、成都农家乐信息网等)。广州市乡村旅游的飞速发展,使得建设一个较为权威的广州市乡村旅游地方性综合网站成为必要。而这一网站的建设也必将为广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较为齐全的乡村旅游信息的提供有利平台,从而为实现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极大促进广州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可能。

3.2建立健全各个乡村旅游点的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与旅游业具有天生的适应性,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企业习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旅游信息,即便是百度、搜狗等功能再强大,如果乡村旅游点没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也很难实现旅游者对相关旅游信息的搜集。因此,广州市每个乡村旅游点都有必要建立自己单独的电子商务网站或网页。

3.3优化网站的电子商务功能

很多的乡村旅游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之初就缺乏对整个网站建设的规划,对建设网站的目的不明确,从而对电子商务网站应有的功能不明晰。广州市乡村旅游点在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时,均应对网站建设的每个环节、每个模块进行相关的功能设计,为实现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最大化而努力。

3.4开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形式的多元化

篇(7)

关键词:洋家乐 乡村旅游 日照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得到大的发展,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也不断成熟。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为背景,在日照市“旅游富市”战略指导下,日照市旅游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乡村旅游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

一、“洋家乐”概况

洋家乐多数是由外籍人士在中国农村投资经营,其前期规模和形式如同我国乡村旅游中普遍开展的“农家乐”,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洋家乐”[1-2]。但目前“洋家乐”只是这一类业态的代名词,并非仅仅是高级农家乐,其实质是在华跨国移民直接投资经营的,具有低碳环保理念,兼具中外文化内涵的用于满足休闲度假需求的新型乡村文化旅游业态[3]。

洋家乐发端于北京“小园”,在北京其他乡村、广西阳朔、浙江德清等地乡村迅速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并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呈进一步扩张态势。洋家乐遵循反城市自然低碳理念,保持泥坯房的自然,就地取材裸装修,DIY生活用品等,从农房改造、房间设计、家具布置、居住建议等各方面践行低碳理念;注重其细节和文化内涵体现,民宿分别进行个性化设计,独特的文化元素选择,精细的内部装饰,实现百房百态;提倡高品位生活,民宿的高品味家装和高品质家纺,让游客放心并享受出行;坚持其高品质服务,进行管家式服务,并深入当地发展,保证游客进行身心完全放松的深度体验。

二、日照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日照市乡村旅游发展一直以渔家乐为主导,多是较为传统的渔村,提供海鲜餐饮和普通的渔家住宿,近些年渔家乐发展变化不大;同时日照市周边乡村也逐步开始出现以蔬果采摘等为特色的农家乐,数量较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渔民的经济条件,但大部分仍处于旅游发展初级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一是监管不严,诟病较多。在全国乡村旅游大发展背景下,日照乡村旅游越来越多,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前仍存在私自经营接待的情况,服务质量无保障,乡村旅游投诉较多,影响日照乡村旅游整体形象,不利于其良性发展。

二是旅游产品单一,层次不高。乡村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多数仅限于农家餐饮和简单住宿接待,缺乏深度体验活动,产品类型单一;大众化发展,产品缺乏设计,层次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城市人口对精品化旅游产品的需求。

三是服务意识不足,旅游体验差。村民多是利益导向,普遍缺乏服务意识,精细化服务的缺失直接影响乡村旅游产品服务质量和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游客满意程度不理想,不利于发展回头客和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

四是经验管理居多,专业性不够。日照市很多渔村和乡村借助其特殊地理区位开展旅游,自发性强,大多是经验管理和服务,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村民因个人素质差异,经营管理质量不稳定,且普遍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经营理念。

三、日照市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剖析

(一)海洋文化浓厚,太阳文化源头

日照位于山东省东部,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被称赞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一座快速发展中的港口城市,海洋文化发展较为旺盛。日照海岸线长达100多公里,其中包含64公里的优质沙滩,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美誉。

日照是太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太阳文化是其最典型最独特的文化符号,利于日照乡村旅游独特品牌塑造。

(二)“茶花林果”丰富,可多元化发展

近些年日照茶花林果日益丰富,休闲旅游多样发展。日照盛产绿茶,利用在南茶北引时期留下的茶树,拥有“江北第一茶”品牌,众多茶村开展了赏茶、采茶、品茶等活动丰富游客茶家乐体验;花仙子景区利用花丛的浪漫,以花为媒,打造了江北最富浪漫色彩的婚庆旅游品牌;五莲县围绕五莲山风景区,通过潮白河景观河打造和各乡村绿道设计,形成了山水环绕、村村相连、上山下河、游山玩水、绿道漫游、尝鲜摘果”的立体化旅游格局;周边乡村借助樱桃、草莓、蓝莓等时令蔬果开展蔬果采摘等休闲活动。

四、日照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一)“茶花林果”与渔家乐协调发展

利用日照海洋资源,深挖日照海洋文化,坚持渔家乐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同时鼓励日照市及周边地区拥有其他特色农业资源的乡村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乡村旅游,在渔家乐基础上,形成茶乡人家、锦绣花乡、隐世山居等以日照特色茶花林果为主导的特色农家乐。实现渔家乐和茶花林果协调共同发展。

(二)产品创新性设计

丰富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内容,丰富乡村旅游活动。渔家乐要摆脱现有游客洗海澡、吃海鲜的平价大众旅游模式,可开展“做一天渔民”的深度体验活动;茶园应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挖掘茶文化,个性化设计茶乡小院,重点进行茶园观光休闲、茶事活动体验和茶系列产品开发;山林农家则应充分利用其山林特色,扩大乡村休闲活动空间,丰富山居休闲项目。

(三)引入高品质服务

借鉴洋家乐贴身管家式服务,日照乡村旅游可引入向导服务,如渔家乐可提供渔夫向导,既可带领游客出海捕鱼,又能给游客提供海鲜盛宴以及旅游途中其他细致贴心服务。要求向导进行专业化培训,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四)低碳环保,创建最自然乡村

在进行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中践行低碳简约自然理念,从民房改造、室内装修、小品设计等方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自行DIY各种设计自然、实用性强的个性生活用品。在游客消费过程中也倡导低碳理念,并以此连接游客和经营者,创建最自然乡村。

(五)强化度假功能

开展旅游活动的各乡村应因地制宜,改善乡村景观条件和居住环境,并进行景观和小范围小品景致的打造,打造美丽特色乡村,丰富旅游活动,增强游客体验,自然强化其度假功能,最长时间留住游客。

参考文献:

[1]王小梦. 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来自“洋家乐”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14(33):265―266.

[2]罗斌. 乡村旅游创新产品――“洋家乐”发展概况[J]. 商业经济,2013(2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