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时间:2023-07-24 16:15: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家校互动 和谐教育 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47-01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在教育日趋追求生态化、和谐化、信息化的今天,学校教育与社区、家庭及教育机构形成合力,走家校、社区、教育一体化之路。以家校互动策略为突破口,以校园网络建设为平台,促进了家校工作,在共建的家园中创造了一个开放、平等、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的大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家校良性互动和谐教育共同体。近年来,笔者在学校管理中探索、尝试家校互动教育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教学和管理分流,不但工作轻松了,而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立家校共育管理体系,促进家校互动,营造家校合作氛围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校成立了“七个一”的家校管理体系。
1、一会:各班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学校每期召开一次家长大会。
2、一册,即家校联系手册:做到每个学生一本,每月家校互相反馈意见。
3、一栏,即家校联系栏:每月更换一次资料。
4、一校,即家长学校,一月举办一次家长培训班。
5、一日,即家长开放日:每月各班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自目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中体会和学习一些正确的方法。
6、一访,即家访: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基本情况和一些家庭情况,使老师做到在教育帮助孩子时能有的放矢。尤其是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老师将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健康成长。
7、一台,即校讯通平台,学校利用校讯通平台将教学、教育方面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家长再将意见反馈回来。通过以上窗口与家长沟通、交流,在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家长素质普遍提高了,行为规范了,家校合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2 探索“六大”策略,有效实现家校互动
策略一:“通”——沟通、交流,增进了解
如何做好沟通,学校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二是密切双向沟通了解,建立良好的尊重与信任。
策略二:“引”——传播、引导,达成共识
一是通过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引领家长走进学校课程,了解学校教学教育目标,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获得科学方法;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教室环境的创设都结合了潜在的对家长的指导教育因素,让教室墙壁说话。
策略三:“馈”——反馈、调整,增强实效
通过发放家长问卷,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利用校讯通平台等方式及时反馈信息,研究改进学校工作。
策略四:“享”——分享、体验,获得满足
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孩子学习成果展,家校共育表彰大会、开学典礼、大型庆祝活动,让家长与师生分享快乐,分享成功。
策略五:“转”——转变角色,发挥家长学校的引领作用
在家校工作中,我校十分注重引导家长转变角色,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不是学校教育的观察者、旁听者,而是组织者、设计者、协作者,我校设立了分层次的家委会,即全校的家委会和各班的家委会,各级家委会职责明确,互相配合,使之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引领作用。
策略六:“挖”---挖掘家长的优势资源,促进家校互动合作
一是挖掘家长的职业资源。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会不同,我们充分发挥高素质家长的带头作用,通过他们去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寻求家长的支持,从而带动其他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二是挖掘家长的兴趣特长资源。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校让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体验活动过程,并为学校献计献策,促进家校互动合作。
3 家校联动,以“三让”为切入点
3.1 让家长进入学校
首先,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新课程通识培训”,为家长提供较为完整的有关新课程的说明材料,并与他们一起讨论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改革的目标,宣传新课程创导和基本理念及教学形式。其次,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高实效,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家长介绍新课改的有关情况,提高他们对新课改的认识;也可以请家长到学校或在网上发贴子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与学校沟通的体验,发挥主流家长的引领作用等。再次,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课堂,观摩参与新课程教学课堂,和孩子们一起直接感受新课程教学活动。第三,举办三方座谈会,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座谈活动,面对面交流、商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坦诚交流,不拘细节,只求实在、实效。
3.2 让教师进入学生家庭
教师到学生家庭,体验学生的家庭生活。时间或一天、半日,也可数日,一则可以发现家教中存在的问题,便于针对情况进行教育;二则感受学生家庭生活,融洽沟通三方面的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一些“问题学生”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则可以现场指导家教,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交流家教意见,提出改进办法;四则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3 让沟通多样化
下班路上,同事接到一个家长电话,还没有说几句就吵了起来,双方在电话两头互不相让,家长认为教师没有好好对待他的孩子,而教师却认为家长并没有尽到家长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据了解,这位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减轻课业负担,在班级采取了“兵教兵”的策略:将全班的成绩优秀的孩子任命为“师傅”,将成绩较差,较为调皮的孩子命名为“徒弟”。“师傅”每天的任务是抽查“徒弟”的古诗文默写、背诵,给徒弟讲解徒弟的疑难问题,检查“徒弟”的作业,而“徒弟”每天的任务就是接受“师傅”的考察和教导。若没有完成任务,师徒二人将一起被扣除学分,放学留下等“处罚”措施。 这不,这些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孩子家长不满意了,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弊大于利。比如耽误自己孩子学习的时间,比如会受到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的影响,比如会耽误孩子回家的时间等等。开始不久,家长对老师就有意见了。
的确,经常听到一些青年教师反映家长不好沟通,或者不理解教师的工作。从教学方法和效果角度来看,“兵教兵”的教学策略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何能有效的与家长沟通,让他们理解并且支持老师的这一教学措施,有效的双向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在思想层面要高屋建瓴。由于家长、教师所处的环境和看问题的方式或角度不一样,所以家校的鸿沟基本上源自于思想上的隔阂。虽有鸿沟但是双方都有共同的目标:希望孩子成才。故要做孩子的工作首先得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比如从科学依据上给家长讲解学习金字塔理论(如图)。学生通过听讲,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学生通过阅读,能记住学习内容的10%;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音像资料,能记住学习内容的20%;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30%;学生通过讨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50%;学生通过实践,能记住学习内容的75%;学生通过教授给其他人,能记住学习内容的90%。所以,让孩子融会贯通的有效方法就是当“师傅”去教会别人。“师傅”通过为“徒弟”讲解、分析的过程,自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岂不是受益者?“兵教兵”是“双赢”的举措。同时,也可以鼓励家长让孩子讲给自己,既能让孩子再次温习知识,又能提高孩子听说读写等相关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在制度方面要家校共商。
好的教学策略离不开制度保障,而完善的制度更离不开民主的探讨。以相互尊重、平等协作为原则,家长、教师、学生在一起制定规章制度,在细节方面让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操作。比如,就“师徒”学习内容来看,不同的徒弟有不一样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内容上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细化,让徒弟感觉学起来不困难,很轻松,目标容易达到。再比如,在师徒结合方面,家长和教师需要考虑到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扬长避短,相互补充,配合默契才能发挥出兵教兵策略最大的效果。
第二,在行动方面要同心协力。
孩子的行为习惯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故在“兵教兵”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家校同心协力的原则。一般来讲,“师傅”在教师和家长心目中是十足的乖孩子,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而“徒弟”则在学习方面兴趣不大或者习惯较差,或者将主要精力运用到游戏、体育运动等其他方面,久而久之学习则落下了。所以,激发“师傅”教学兴趣和端正“徒弟”学习态度、规范“徒弟”学习行为、时间等则离不开家长、教师的外部作用。比如,要保证师徒交流的时间,教师、家长要提供合适的场地,合适的时间,以及安全的外部环境。若“徒弟”因学习习惯不好,教师、家长应及时运用相关方法予以纠正。在行动方面家校协力,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变好,学习成绩也会有较大进步。
第三,在评价方面要多元正面。
关键词:家校沟通 问题 对策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09
如今在社会变迁、进城务工人员流动加剧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变得日益严峻与紧迫,家校联系也开始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家长都一直认为既然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好教育工作。
一、家校沟通的主要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教育中存在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形式。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将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校合作是当今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联系,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与家长沟通不到位,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就会产生偏差,如果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倍功半,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校沟通的基本方式
许多事实证明,家庭和睦与否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教育除了要靠教师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讲究艺术,追求变化。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家校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一)传统方式
传统方式包括家访、校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书信联系等,这些沟通方式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的。在传统方式的沟通中,不仅仅是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和家长沟通,并不是为了告状,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他们,更好地教育他们。
(二)现代方式
现代方式包括电话互访、短信、QQ、微信等网络联系。针对大多数家长事务繁忙,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机会少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经常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或告知家长可以随时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以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校沟通的常见问题
(一)认为“学校教育应负全部责任”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家长仍然缺乏参与学校教育及与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意识。据调查研究,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全部教育交由学校负责,教育出了问题与父母无关。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有语为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校沟通思想上不重视
家长与教师在沟通中从思想上不重视,双方交流的机会很少,造成信息交流反馈不畅,不能得到有效的教育动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没能很好地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总是孤军奋战,身心俱疲,教育效果不佳。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往往知之甚少,并认为自己的文化不高,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受到了阻碍。
(三)家校沟通不注重技巧、方法
许多教师在平时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往往只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想到与家长进行沟通。殊不知这样的沟通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其,久而久之会让家长觉得孩子一定在学校犯了错,见面时家长先担心的就是挨一顿批评。存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学校与家庭无法形成教育合力,教育合作效果差。
四、家校沟通的应对策略
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家校沟通的基础,只有家校紧密合作的教育才是健全的教育。
(一)尊重――铺设出一条沟通的平坦路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连,家长、学校、教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者比比皆是,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家长,经常主动和家长打个电话,汇报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聆听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多报喜、巧批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的方法,并鼓励家长要“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做孩子的榜样。”此外,还可以让家长在全体家长面前介绍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性。孩子进步了,家长也高兴地笑了。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交流,才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二)真诚――架设起一座沟通的心灵桥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 家校联动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56-02
当前青少年教育最为关键的内容即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量初级中学都开始使用家校联动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向外界传递正能量,进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同时学生还必须在实践生活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校联动能架起一座互联互通、互爱互助的沟通桥梁,提高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学校应该花更多心思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加快家校联动工作的实施,为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农村初中家校联动现状分析
1.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变化
社会转型给家庭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下面三个内容:第一即为人口聚集在城市内部,消费水平急速上升,各种通信工具逐渐普及到每家每户。第二即是大多数父母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多,其对孩子的教育时间越来越少。第三即是由于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孩子的劳动时间慢慢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学习时间,这样就失去了学习生活技能的大量机会,学生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成长起来。
2.社会转型对农村初中家校联动产生的影响
当前在农村,由于缺少家庭教育使得学生在学校的五天学习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被每周休息的两天所带来的影响给磨灭。要想真正改变农村教学状况,最有用的方法即为学校与家庭结合在一起,仅仅只靠学校或仅仅只靠家庭都没有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校联动实施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第一,大量人员不断流动,使家校联动活动开展较为困难。为了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大量农村家长选择到城市参加工作,其孩子只能在农村做留守儿童或者托给其他亲戚代为照顾,致使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第二,父母在社会工作中的时间相对较多,使家校联动不能实施。由于当前生活与工作的步伐越来越快,许多父母都选择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工作,这让他们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家校联动工作不能顺利展开。很多父母为了生活而不断努力劳动,不能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他们也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慢慢累积,就会产生“只养不顾”的现象。
第三,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大,给家校联动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量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也使孩子不愿意承担家务劳动。父母对孩子的普遍要求即为健健康康与好好学习,这使大量学生在生活能力与思想道德上不能得到更多的提升。
第四,农村学生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给家校联动带来了大量困难。在这里以旧屋基乡作为例子,旧屋基乡是一个单纯的山区,在整个山区之中只有一所初中,有的学生为了上学需要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学生的家庭位置分布相对较散。若学校还是使用较为传统的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将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会给老师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
第五,农村学生相较于城市学生普遍缺少家庭教育,这让家校联动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从农村的角度来说,许多家长由于本身学历的限制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家长缺少专业教育知识,采用的教育方法相对较为简单粗暴。只有极少数家长发现自身对孩子必须负担的责任,同时做好这个工作。接近四成的家长喜欢使用暴力的方式来教育他们的儿女,或是在众人面前不顾孩子的自尊,该行为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进而逐渐减少了学校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
二 农村初中教育中的家校联动策略
1.建立更加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笔者认为当前解决众多农村中学家校联动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即为积极创建和谐的家校沟通关系。家校联动的主要含义即为家长与学校从许多不同的方面开展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学习知识与美德。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可以看作建立新的关系,各个参与者都能够自主活动,但又必须互相团结,支持对方的工作,分享得到的教育经验。家长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同,家长要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家长解决其儿女的教育问题,使用在学校中存在的教育优点,帮助家长更好工作,吸取经验。家校联动中最为基本的前提即为家长与学校两者之间真诚的沟通。家长与学校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媒介展开沟通,让信息能够快速传递,进而增加整个教育效果。
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优化家校互动成效,提升教育质量
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校园、家庭生活,促进家校间的沟通协作,帮助家校进行良好的互动,全方位地对具体化的学习成果进行提升,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校报。以当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基础可以了解到,不同学校以自己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前提,定期或半月或一个月印发一期校报。一般来讲,校报中主要设计的栏目就是学校在这一个月或半个月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重要会议、学习方法探讨、生活实践、心理辅导等,经过印刷后发放到学生手里,规定学生要将其带回家与父母一起阅读。采取此种方式,家长不必亲自到校,也可以对学校近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方便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运用互联网络等社交媒体进行具体化的互动行为。由上述可知,校报就是将学校在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展示,要真正实现家校间良好的互动,就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力度。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通信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逐渐建立了包括电脑、电话、手机通信等一系列沟通的平台,学校通过上述设施可以建立多样化的信息途径。教师可以采取这些方式与家长建立起沟通渠道,充分交流学校具体的教学情况与教学方式。
第三,设立“家长开放日”,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从一般意义上讲,为了使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学校教育情况、学校各项教学设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掌握,仅仅通过校报、通信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当家长亲自到学校对相关内容进行参观与了解之后,对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深入的感受,亲身体会良好的育人氛围;在进行课堂听课时,了解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听取汇报并掌握学校具体的运作情况;面对面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并和孩子一起进行有趣的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办学风格与办学特点,才能对学校整体的运作情况和孩子的成长情况充分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到家长给学校反馈的建议与意见。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学校已经将“家长开放日”实施,这是一种良好的家校合作互动形式,也获得了家长方面的一致好评。但在组织过程中会对具体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不宜频繁进行。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两者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一种协作关系。从根本上来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相互依存,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缺少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成功。
参考文献
[1]韩晓雨.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关键词〕小学生;网瘾倾向;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6-0012-0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网络被社会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同时,“网瘾”问题也如同影子般笼罩着青少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身体与心理的健康都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2008年,我们以鄞州区实验小学为样本进行了小学生“网瘾倾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阶段“网瘾倾向”呈现上升态势;同时“网瘾倾向”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以此为基础,我们精心筛选和借鉴了一些现有的“网瘾”干预研究的经验,结合本区域小学生“网瘾倾向”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教育的有利环境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研究,形成了“五步四法”的干预模式。
一、小学生“网瘾倾向”的“五步”干预方法
针对“网瘾倾向”学生,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建立了“疏-控-引-动-学”的五项干预方法,按照“疏导为主,家校合力,促进发展”的原则来实施“网瘾倾向”干预。
1. 疏:谈心交流,疏导“网瘾倾向”心理
首先,与“网瘾倾向”者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谈话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网瘾倾向”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学生的心理作疏导,让其初步认识到网瘾倾向的危害。只有在干预者和预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之后的干预行为才能有效进行。
其次,与“网瘾倾向”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上网情况以及孩子“网瘾倾向”的家庭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家长对孩子的“网瘾倾向”进行正确的认识,建立家校一致的干预理念。
2. 控:家校共管,控制“网瘾倾向”行为
在孩子还没有完全能抵制“网瘾倾向”的诱惑之前,需要对他(她)的上网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合作管理。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上网情况登记卡》(见下图)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自我检查,同时家长和学校进行严格监督,及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网瘾倾向”行为进行控制,从而阻止“网瘾倾向”行为的继续加深。
注:(1)平时上网时间, 表示1小时之内, 表示1~2小时内, 表示2~3小时内, 表示3小时以上;周末上网时间各表情在原有时间基础上增加2小时,如 表示3小时之内。(2)上网内容和上网地点有多项的,可以多选。
3. 引:分类引导,降低“网瘾倾向”程度
这是干预步骤最为关键的环节,依据不同的“网瘾倾向”类型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兴趣转移”“生活补偿”“特长引导”和“信息任务”等方法,来降低学生的“网瘾倾向”程度,直至消除“网瘾倾向”的影响(具体引导方法见“四法”引导策略部分)。
4. 动:活动推进,转移“网瘾倾向”行为
在学生的“网瘾倾向”程度初步下降,网络兴趣开始发生转移的同时,辅助以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如阅读趣味性强的书籍,组织和参加娱乐性强的文体游戏活动等,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抵制网络诱惑的内在动力,转移对网络的单一依赖,巩固干预成果。
5. 学:学习指导,掌握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
单纯的转移行为还不能长久地解决学生的“网瘾倾向”,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干预。因此,我们还需要及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有益健康的网络学习指导活动,如搜集学习问题答案、撰写网络研究报告、进行网络旅游活动等,使学生逐步消除对网络游戏的单一依赖,逐步积累良好的网络学习素养。
二、小学生“网瘾倾向”的“四法”引导策略
通过调查,在区分学生“网瘾倾向”类别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四种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1. 网络游戏型“网瘾倾向”干预——兴趣转移法
主要特征:热衷于玩网络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不能自己控制好游戏的时间,停止游戏有轻度的不。这也是“网瘾倾向”学生中干预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
主要干预对策:利用益智类的游戏先进行过渡替换,消除学生对角色类游戏的过度依恋,进而逐步建立对网络其他功能的使用兴趣。
具体干预说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的益智类小游戏,让学生的网络游戏行为从容易沉迷的角色类游戏过渡到不容易沉迷的益智类游戏,也可以推荐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其他网络应用,如网络歌曲欣赏、视频动画观赏等,当然在内容选择上也要注意对学生的适宜性,以此来有效降低学生的游戏型“网瘾倾向”程度。
2. 聊天交友型“网瘾倾向”干预——生活补偿法
主要特征:喜欢利用QQ、论坛、贴吧等交流工具聊天和交友,不能很好地控制聊天时间,初步表现出对现实交往的不适。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1-02
一、分类要求,重点培养
1.农村小学师资水平现状:良莠不齐。师范类优秀的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希望可以在城市学校工作,而很多毕业生不愿在农村学校任教,现在在农村小学任教的很多都是非师范类的毕业生。同时,因为很多原因,在农村小学中比较有经验的,也就是说年龄偏大的教师很多都是民办教师。民办教师的学历不高,原来的教育基础也不好,再加之他们没有接触新环境和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迅速发展;然而,即使有些教师有着正规的师范教育背景,但因岗位的学习或后续培训不够,所以离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要求越来越远。
2.改进策略:分类要求,重点培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在思想上,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了解而且明确农村小学教师师资构成不平衡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层管理。对那些比较年老的教师所提出的管理要求比较放松,以便很大限度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是严格而不是苛刻,是关心而不是放任。而对于那些年轻有干劲的优秀教师,一方面,加强培养优秀年轻教师,让他们在学校内变得更强,做一个领头羊,带领其他老师一起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和其他学校相比,他们都毫不逊色。另一方面,他们在学校中的“强势效应”还应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给他们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带动全体教师一起进步。
二、刚性规章,柔性管理
1.农村小学教师生活现状:比较特殊的生存状态——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就生活在村子里,所以教师交往的圈子不大,而且也很固定,他们交往的感情基础是亲情和乡情。因此,在教师之间存在着不简单的社会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例如,老师们在学校里可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或者是同事关系,而在村子里、家庭里则可能变成父子、亲戚的关系。所以,这种很复杂的关系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除了存在复杂的关系之外,某些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有时候还需要亲自去完成自己家里的农活。大家都知道,农村的风俗习惯、日常事务非常多,这样使得这些教师有时候会迟到早退,无法严格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也是农村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因为这些农活、亲情往来、婚丧嫁娶,肯定会对学校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学校不能强求教师遵守,因为教师虽然在学校必须完成教育任务,但同时他们又必然会面临很多社会关系,不能抛弃。因此,作为管理者,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权衡两者,妥善处理好。
2.解决策略:刚性规章,柔性管理。学校里面都有管理的规章制度,而在这个层面上看来,管理只是一种制度的要求,强调的是平等,任何人都需要遵守。然而,如果认为管理就是硬邦邦的,是无情的,这是不理解管理的表现。规章制度是刚性的,但是我们,特别在管理农村学校的时候,要做到柔性管理。农村教师关系中,乡情和亲情都显得比较隐蔽,但这些关系是很重要的,无处不在。管理农村中心小学,若忽视了这种亲情和乡情的话,将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为如果学校只是简单地按制度、规范的要求来严格要求教师们,农村教师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特殊情况一概都纳入考虑的范围,“合理”与“合情”之间是失衡的,那么可能让我们农村中心小学的管理陷入僵局。如果重视之,在学校管理中,可以使其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校进行管理。
三、家校之间沟通,提高管理实效
1.农村家校之间沟通的现状:家长不重视教育,新的“读书无用论”充斥农村社会。首先,目前农村家长对教育态度已经不同往日,可能人们对农村学校的学生们印象依然停留在:认真、勤奋、刻苦。然而,事情已经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导致农村家长和学生读书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觉得,生活不一定靠读书才有出头日,靠农产品、靠出去打工,一样能行。
其次,这几年来大学持续扩大的招生,再加上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加:许多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到的工作收入也不如意,有时候甚至工资还比不读书低,再算一下之前投资在教育的金额在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巨大的,巨大的教育投资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在农村读书的积极性再也不像以前那么高了。他们觉得,孩子读书并不重要。无形之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和家长心里都降低了不少。
2.改进策略:家校之间加强沟通,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增强他们之间的沟通。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想要健康成长,除了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之外,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学生越大,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并且这种影响是非常深刻,不可忽视的。同时,如果家长不配合,即使教师多么的优秀,学校设备多么先进,那么学生的教育效果还是很有限的。所以,通过利用家校联系及时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使双方都能为孩子的教育齐心协力的话,相信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同时学校的管理也会更加顺畅。
其次,要采用很多的方法来转变农村家长的观念,一般认为家庭教育主要内容就是在家辅导孩子学好功课,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关心的重点。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不高,无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但是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激发出他们认真学习的动力是家长的主要任务。学校帮助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配合好老师的工作,与老师的关系越来越和谐,有助于学校整体上的管理,营造和谐校园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杨金平.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学校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2]沈银坤.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管理[J].校管理,2002,(1).
校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28―01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在中国,近60%左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孩子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出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及时地解决,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缺乏沟通。本文就谈谈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农村地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许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生计,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重养育,轻教育,把对孩子的教育视为学校的天职,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解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孩子精神需求及道德教育。
2.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当前的家庭教育,把关爱孩子当作教育孩子的全部,爱变成了一种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父母觉察不到孩子的不足和弱点,不能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惟我独尊、为所欲为的性格缺陷。
3.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教育观念错误,有些农村家长不会选择与孩子交流的时机,更缺乏与孩子有效交流和沟通的技巧,更有部分家长与孩子“交流方式”简单粗暴,非打即骂,缺少耐心说服和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上应有的关怀、交流和沟通。
4.家庭教育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由于受农村居住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有时是爷爷与奶奶,有时是父母,由于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缺乏一致性,从而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也不同,使孩子无所适从。
5.家长不良言行的影响。部分家长对自己要求低,对孩子要求高。个别家长自己得过且过,却要求孩子做事认真,奋发上进。这种做法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产生了怀疑,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6.家庭学习环境差。笔者在家访的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农村学生没有专门的学习房间,学习环境和学习设施普遍较差,有的学生边看电视边写字。这样的学习环境,容易造成学生视力下降、脊柱弯曲、身体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规范等问题。
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改进策略
1.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家长在注重对孩子智力投资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去了解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校联系,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均衡发展。学校和老师要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听课日、电话交流等活动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
3.建立农村家教组织网络。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长假期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要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的经验,树立典型。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农村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常识,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4.扩大宣传,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推进家庭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倡导各类报纸、电视台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家长课堂等家庭教育专题、专栏节目,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以及“以德育人”、“科学育人”的理念,使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家教方法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