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管类专业论文

经管类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0 01:22: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管类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经管类专业论文

篇(1)

(一)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ERP课程,必须让学生提前熟悉掌握各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专业知识有效整合到一起,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集中运用到ERP管理系统中,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与理解。

(二)熟悉企业的整体流程

ERP为综合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仿真模拟平台。这个平台模拟现代企业内部的整个运作流程,并且将企业运行中所涉及的各项业务以板块的形式展示出来,给经管类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让他们不仅通过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运作情况,而是可以很直观的深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内部运作行为的模拟企业行为环境。其中,ERP沙盘的演练,更是将企业浓缩到一个版面内,极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与链接,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ERP课程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差异性在于:它不是“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更不是按部就班的遵照老师的步骤进行机械化实训操作。ERP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要求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参与到ERP课程中去,通过分组分版块,逐一进行练习与操作。在模拟企业业务流程的背景下,让学生扮演其中各个部门的主要行为操作人,通过相互协作,真实再现实际营运管理流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ERP综合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实践性教学作为现代高校教学系统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被广大院校重视起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关的ERP课程,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作为一项综合性质的实践教学,ERP课程对知识的整合性要求非常高,ERP管理系统里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知识,都必须让学生提前掌握。而高校教学存在侧重性,针对各专业展开课程教学,无法兼顾到所涉及知识的其他专业内容,各个学科之间交叉知识点很少。另外,采用ERP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有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并没有开设,这样就给ERP实践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教学师资相对短缺

ERP课程不是专只哪一类课程,而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整体素质必须高,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熟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然而,高校老师一般并不熟悉企业内部运作,更不可能拥有经营管理的实战经验,也就无从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相关的演示与指导。

三、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过程

鉴于ERP软件市场的多元化和各大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总结一些学校在ERP平台下开展实验课程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现拟构建出符合我院经管类专业未来发展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大纲与计划

我院要求经管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ERP软件进行业务操作,注重培养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处理各项复杂的问题。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首先,应该明确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有效把握学生对ERP软件整体认知情况。其次,在ERP实验教学大纲中着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设计实验项目、创造实验项目以及解决实验项目,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任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最后,规划教学进程,以实验模块为单位分开授课,并根据计划内教学目标有重点的突出重要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加深理解。

(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极大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成败,特别是有关实验性课程必须要借助这个“东风”才能够完成高校最终的实践性教学目标。ERP教学任务需整合一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融入一个ERP教学体系中,这就需要单独成立一个ERP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ERP教学团队中应该分设理论教学、实验指导、软件操作、实习督导、技术维护等不同岗位,分别在不同阶段、不同模块中扮演重要角色,极大提高了教学整体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更好与企业进行双向沟通与合作,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岗位学习与考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体验ERP实施的真实效果。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中具有ERP实战经验的人员以他们切身体验给学生进行交流与示范,让学生从中加深对ERP软件的理解。

(三)细化ERP教学内容,分阶段开展实验课程

ERP平台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为了更加有效地完成这一项重大实践课题,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由于ERP软件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应该分阶段开展教学任务,才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到ERP管理平台的实用效果。

1.理论知识储备

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安排在大一学期期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理论授课和多媒体软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关于ERP软件的发展演变,熟悉ERP的基本结构,掌握ERP软件理论操作,以及通过ERP实现对整个企业运营流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同时,ERP课程里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同步展开教学,并在ERP理论课上进行有效的串讲与归纳,为了有效开展后续的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ERP沙盘模拟

在完成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在大二学期期间内进行ERP沙盘模拟训练。ERP沙盘模拟公司内部的整体结构和运营情况,并将它们完全浓缩展示到模拟沙盘上来,可以清楚反映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直观地展现出企业实际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加深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不仅如此,ERP沙盘能够让学生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分组、分角色进行实际演练操作,模拟营销、管理、财务、生产、信息、物流等多个重要角色,并采取有效机制、制定决策和战略合作等办法与其他小组共同模拟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活动。采用这种体验式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各种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实施决策的全过程。

3.ERP软件实战操作

不同于ERP沙盘模拟的身临其境与直观明了,ERP软件模拟系统通过电子技术将许多烦琐的中间步骤以及监控过程都放到后台由系统自动完成。这种情况下,通过大二学期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能够让学生熟悉、明白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接下来大三学期的ERP软件实战演练是十分必要的。ERP软件实战模拟训练主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数据,模拟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运作情况。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ERP沙盘模拟下各管理环节的亲身感受,真正学习有关ERP软件的操作与执行。ERP软件平台可以设计不同的企业环境、岗位职能以及业务流程,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模拟的条件去经营一家企业,并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战略统筹规划的能力和寻求企业稳定经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ERP软件的应用,强化了学生对ERP管理理念的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岗位实习锻炼

到了大四第二学期,是时候检验一下实践教学成果。通过之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模拟实战经验,学生去企业岗位进行实习锻炼可以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宝贵的工作经验,真正体会到ERP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可以提供大四学生进行上岗、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劳动资源,解决了招聘困难的尴尬境遇。

(四)强调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经管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根据院校类型和专业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应用,经管类专业强调实务操作。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在经济与管理岗位中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了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和组织管理模式;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能将上述目标具体化,并将之体现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我们要实现上述目标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修订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计划往往以理论课程为主,理论课程的设置,从名称、学分到开课依据、时间等都有详细说明,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相对来说简单得多,往往一张表格半页纸就能包括全部内容。我们必须修订和完善原有的教学计划,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利用实验室,增加课程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

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大多数的专业课程都有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通过该环节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充分消化和吸收,所以该环节应该从属于理论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中。可是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得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理论课上完后,在学期结束或开始时再上实践课,导致学生对空洞的说教缺乏感性认识,无法对理论知识充分理解,不利于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都已建成专业模拟实验室,教师有条件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教学,利用实验室进行辅助教学。这里,课程实践教学通过上机实验实现,实验的任务是辅助理论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和技能。

3.利用软件进行专业实践教学,重视校内仿真实训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课程实践教学,它一般是针对某课程或某专业,结合经济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专业实践教学大多在模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和软件进行仿真实训。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环节,因为它是按照经济管理环境、职能岗位、业务流程和内容全仿真的原则,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事务搬进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模拟仿真的实训环境中进行操作,开公司、做生意、打理业务,这样既能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又能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效果和经营管理能力,为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扎实基础。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大增,这使得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保证。

4.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即与院校有合作关系的各个企业。学生通过企业跟社会直接接触,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让学生通过实习发现不足,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融入社会。

但是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大多是托关系、找熟人才确立合作关系的,合作关系松散,企业数量少、质量不高、规范化不强。我们要尽快发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质量。

校外实习的形式很多,有教师安排到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有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学生可以在课外参加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等;也可以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小分队;或者到公司、企业、商场等能够提供短期岗位的地方从事基层服务工作;或者进行自主就业和创业实践。

5.控制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实践教学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实习岗位紧缺,就业压力大,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毕业实习,更没心思和时间写论文,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所以实习和论文(设计)前要认真地进行动员,实习过程和论文写作中要加强控制,实习和论文撰写结束后,要对照考核标准严格评分。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分两种,第一是校内实习,如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教师随机选取部分知识点让学生单独操作,根据操作要求进行评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而且有的学生会抱有侥幸和投机心理,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第二是校外实习,如专业认识实习,主要由教师依据实习手册上规定的项目,包括实习日记、实习小结、单位鉴定、调查报告等书面报告进行评分,是对结果的评价,缺少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考核体系必须能够正确、有效地检查评价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也不例外,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校内实习可以借助其他各种形式进行考核。

校内实习包括课程实践教学、专业模拟实习(训),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能考核全部的内容,这时可以借助于其他形式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课程实践教学可借助于专业资格证书来考核,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结束后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如报关证、会计证、策划师、物流师等。学生凭资格证书申请给本课程加分或作为技能拓展成果获得奖励学分。它有效地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考证相结合,既能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又能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从而能提高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实训可以借助于教学软件进行考核。现在经管类专业教学软件发展日趋成熟,考核体系堪称完美,学生在实验室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实训的同时,软件也对他们的实训全程进行了记录。教师可以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进行考核,而不是以前根据实习手册最终给分。另外,在这些专业教学软件中,实训结果,如公司盈亏额,往往就是评价指标或重要参考。这种注重过程和实际业务结果的考核方式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对学生形成激励。

2.校外实习可以采用校内与校外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学生如果是到企业实习,可以采用校内指导教师联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考核的方法。校内指导教师主要对实习手册上的各个项目进行评价,即对结果进行评价。企业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即对过程进行评价。两者的评价在实习成绩中的比例可以根据实习的性质来确定,如认识实习,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可占较大比重;而业务综合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则应占较大比重。

学生如果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根据校内外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如学生依托实践项目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考取了专业资格证书,发表了本专业论文等。对学生取得的这些成果,除了将它们作为校外实习考核的依据,还要进行学分奖励,以激励学生参加更多的校外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模式需不断完善。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实践教学学习效果的最后环节,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前所述,毕业实习属于校外实习,所以对毕业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可以采用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价的方法。

对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论文质量和现场答辩情况,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都有非常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完善这些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以确保这一环节考核的实效性和可靠性。如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对学生的评价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调整等。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尽快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雪岭,王峻岭.工商管理类专业:加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今日南国,2008,(2):210-211.

[2]郝建平,王成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3).

[3]赵良庆,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79-80.

[4]李章.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4):59-62.

篇(3)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成了中国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尴尬的要属经管类毕业生。目前我国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特别是高职层次的初、中级人才的需求是广泛的、普遍的、海量的。一方面,企业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事而苦恼,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又为找不到理想岗位而发愁。经管类专业人才供求错位的问题非常严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了足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不突出

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二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虽有所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三是课程教学大纲仍沿袭学科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大纲中没有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大纲,仅有的是理论教学部分的大纲要求。

2.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虽然经管类专业开展了到企业参观考察、实验教学、实习、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90%的课堂,案例教学法一直是各类专业教师采用的主要实践教学手段。

3.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学校经费欠缺等原因,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目前制约商学院实践教学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无法购买。有的软件即使购买了,但由于缺乏资金维护或更新换代,也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4.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作存在困难

为解决实践资源缺乏的问题,高校也加强了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由于部分用人单位不太配合学生的实习活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际运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洛阳师范学院在校外挂牌成立了30多家实习基地,但利用率非常低,校企之间的联系很少,学生实习主要是分散实习。

5.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不足

许多高校教师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优势,但是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成长起来的,完全没有参与过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无法胜任实践教学需要。虽然学校也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中去锻炼,但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对教师的考核和收入分配仍然以课时量为主要杠杆,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实践能力无法提升。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二平台三能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的原则

要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要构建以“二平台三能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平台”分别是指理论教学平台与实践教学平台,它们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服务。“三能力”分别是指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的竞争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进行,同时还应及时关注社会对经管类人才需求的变化,形成动态的实践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要坚持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考核者的作用。学生要充当策划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全面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培养相应的技能。

3.长期性原则

实践教学应当贯穿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也应当同理论课程的教学计划一样详尽和完整,以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洛阳、面向河南,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学生通过掌握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操作方法和组织管理模式,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借鉴国内外高校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实际情况,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对校内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以实验课程体系为主干,以专业核心课程大作业(小论文)和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体系为重点,并辅以校外实习。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包括两类:一是设置于各门专业课程之内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如案例分析、企业实地参观、小组设计策划等。这是洛阳师范学院教师经常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在课程设计规划等方面做的比较完善;二是在学习完一门课程后,集中完成一些实践任务。如:工商管理专业可设置会计实务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模拟;国际贸易专业可以设置商务谈判模拟、国际结算模拟等。

(2)仿真实训

由于经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专业实践大多在模拟实验室利用计算机和软件进行仿真实训。这一环节必须重视,因为在校外实习基地无法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更要以仿真实训为主导。目前,商学院已经建立了ERP沙盘实验室、购买了市场营销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国贸实务软件。相对于整个课程体系来说,还远远不够,而且由于教师没有接受相应的培训,利用率也不高。因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和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软件平台。

(3)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让学生以竞赛、游戏、活动等方式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及业务流程,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目前,商学院比较有特色的活动有金牌营销员、营销实践节、挑战杯等。但这些活动近年来已陷入瓶颈,参与人数逐年减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高质量的作品也不多。学院可借助全国市场营销大赛、ERP沙盘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扩大赛事的举办规模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开展证券交易模拟大赛、电子商务模拟竞赛等。同时,可结合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设立几个有特色的协会(如成立经营管理类协会、创业协会),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主要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

(4)校外实习

无论是课堂内的实践教学还是以试验、第二课堂为主的仿真实践教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要真正地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到企业去实习。

此外,还可创造条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校外实习,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小分队,或者到公司、企业、商场等进行短期定岗实习,或者进行自主就业和创业实践。

(5)毕业论文

目前,洛阳师范学院对毕业生的考核仍以毕业论文为主。学生通常是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然后归纳总结,创新不够,缺少实际应用价值。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应该以策划、设计为主,要求学生以某一实际背景为基础,完成一个项目策划方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综合所学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1)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考评,可通过领导和督导考评、同行互评、学生助评的全方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来进行,并根据考评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办法,进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敬业度。

(2)学生成绩评价考核体系。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激励和约束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可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的要求,合理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

4.实践教学监管体系

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的必要手段。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1)教务处及其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2)建立以专职教学督导专家为主,教学管理干部为辅,有关教师参加的教学质量督导队伍,负责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调研(如实验教学计划及执行情况的评价、校外实习组织情况评价、第二课堂计划及开展情况评价等)。

5.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个重要条件。所以,对于商学院而言,(1)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2)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各种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引进与专业实习相关的模拟试验系统;(3)要实行开放式办学,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联系合作,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张迎春,吕宏芬.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

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85-188.

[2] 杨淑萍.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

思考[J].教育职业,2009,(12),140-142.

篇(4)

[关键词]经管专业 实践教学 就业导向

燕赵都市网于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68%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缺乏专业经验和实际技能。由此可知,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是缺乏实践能力。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经管类的大学生要求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实际中,能够解决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所以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联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经管类的大学生更应注重实践教学体系。

一、高校应明确经管类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尤其是经管类大学生的能力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这一情况,经管类专业在教学中应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强化实践教学,摸索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提到一定高度。

二、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影响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首先应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在课堂上就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据课程性质和需要,采取 “角色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就业力大有好处。实践教学活动体系主要由“实验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两个模块和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构成。

1.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经管类专业所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多交叉的内容,所以,经管类的很多实验可以共享。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如下:

(1)课程单项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经管类相关的软件的使用、经管类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进行训练,为以后的更综合的实验打下基础。(2)课程综合实验。据课程的需要,将各个独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组织与安排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又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3)专业综合实验。据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完成对本专业的一些主要理论的验证,并进行一些相关的设计,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综合实验包含了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实验教学模块可依据各专业特色、目标和任务,知识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设置,建立辅助理论教学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逐渐加深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让学生通过实验有一定的收获,提高其实践技能。以上三种实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可以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开设学科综合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实训教学模块

实训教学模块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需在实训环境中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可直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对接。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通过营造出仿真的环境,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使学生提高其职业技能。在实训室,让学生在仿真的实践环境中,既学到了理论,又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商业意识和职业素养。(2)社会实践或校外实习。通过不同类型企业的参观、走访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对企业运作的了解。学校要建立校企协作机制,建立稳定的、多行业的实习基地。学生利用实习基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再有学校要探索 “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的实习模式。这样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3)竞赛项目。学校应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或技能比赛,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为学生创造了实践平台,同时也为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创造了交流机会。此外,对崇尚守正出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大有帮助。(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最后的教学环节,为突出其实践性,可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由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专业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选题。

总而言之,加强实训教学,首先,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上也有着重要意义。其次,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制订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方案,并编制实践大纲和实践指导书。

3.实践教学管理平台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还必须要构建实践教学活动管理平台。

(1)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科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个实践环节中去。明确各实践环节的目标,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合作小组,规范运行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2)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需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实践基地需要投入;实践活动的运行需要资金的支撑;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需要大量经费支持;实践教学研究等方面都需在人、物和财等方面予以支持。所以,经费保证是实践教学成功的基础。(3)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学校要为老师创造更多的到国内外企业交流、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知识不断地更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聘请丰富经验的企业骨干兼职指导。总之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雷发斌.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

篇(5)

[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 培养机制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11-03

经管类研究生是我国经管类科研队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管类科研队伍的科研质量。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虽然一直将科研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但是,通过多年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观察发现,我国现行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并未实现科研能力的核心目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理念,从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发探讨科研能力培养和以其为核心的培养制度构建的研究较为匮乏。本文拟对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核心化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努力弥补上述不足,以提升经管类科研队伍水平。

一、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环节概述

目前,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包括完善知识结构和培养科研能力两个环节,其培养时间的分配比一般为1∶1。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即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来完善知识结构;通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并辅以社会实践来培养科研能力。

培养单位对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有着明确的时间安排,即分列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而学术论文的发表及社会实践则在这两个阶段中自由安排。

(二)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问题

1.教学与科研相脱节

伯顿・克拉克教授在《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一书中曾指出,国际上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四个共同趋势,即大众化高等教育运动趋势、劳动力市场对各行专家需求的增长趋势、前沿知识和可教知识之间不断增长的断裂趋势、政府赞助和监督的增长趋势。克拉克教授同时指出,这四个趋势常常使得“科研从教学的环境中漂离,教学活动从科研场所拉开”。

克拉克教授所指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中十分突出,这使得国家对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培养,不仅仅在时间上有明确的划分,而且在培养的实质内容上、培养效果上也存有明显的非衔接性。

2.学术论文要求重量不重质

我国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方面虽有弱化的趋势,但是仍有多数高校存在硬性要求。①从相关规定来看,各高校仅是将“是或否”发表学术论文与“是或否”准予毕业相挂钩,而对发表学术论文的途径、创新性、专业性等方面不予考量。于是,以功利性为目的发表学术论文不可避免。结果,虽然研究生按照规定发表了学术论文,但其科研能力是否真的获得了提高呢?姚利民等(2008)通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认为与科研能力相关。这表明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学术的制度性要求脱离了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质。

(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缺乏科研能力内涵

目前,较多高校对经管类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安排,仅仅是套用本科阶段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做法来组织,即把社会实践停留在参观访问走过场的形式上,而缺乏深入具体的科研实践活动。这种安排,不能够实现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和提高科研能力的目标。

(四)未形成以培养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

通过对经管类研究生各培养环节中有关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缺乏把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的整体意识,并没有形成以培养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系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具有系统观、全局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致研究生培养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社会实践环节甚至流于形式;学术过于指标化;教学、社会实践环节相对于本科生的教育而言,体现不出是针对科研工作者的培养而设计的培养模式。就整个培养环节来看,仅仅是形成了单纯以学位论文为科研能力培养方式的培养模式。

二、科研能力核心化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设计

(一)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与科研并重是19世纪初德国大学改革中威廉・洪堡提出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一直是各国研究生教育追求的目标。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来说,也应秉承这一理念。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科研锻炼则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开展科研实践是合理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是经过了大学本科教育或者说是经过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测试的。这样,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就应以“专业知识深化、专业知识运用”为理念来进行,将研究生尽早纳入课题研究阶段,让课程学习作为课题研究的同步理论学习,这样就可以将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环节中,实现以科研为核心的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因此,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与课程学习的安排应该同步进行,并且力争实现课程设置可围绕课题研究进行弹性选择。首先,在研究生入学伊始,导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学识背景和专业,与学生共同探讨后,确定出大致的研究方向。其次,学院需要根据研究生的专业提供较为宽泛的课程选择;导师在明确学生研究方向以后,协助学生完成以研究方向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安排。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由入学起就可以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综合起来;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所从事的研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向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且可以提出专业知识应用性方面的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问题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二)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柔性学术机制设计

发表学术论文制度设计的本意是通过撰写论文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但是,单纯的数量追求是无法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由于高质量的期刊相对于投稿者的数量而言是九牛一毛,同时由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尚处于培养提高阶段,因此,通过规范发表期刊来要求研究生,以达到提高科研能力的目的是行不通的。这也是截至目前,一些高校对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弱化的原因。而发表学术论文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因此构建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术制度势在必行。

1.柔性学术机制设计

一是学校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应该有“数量”要求,目的是通过外力强制约束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锻炼”。二是通过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提高其科研能力。“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术制度”的设计如下(见表1):将研究生依研究方向设立研究团队;允许和鼓励以研究团队为单位发表学术论文;针对学术论文设立专门的发表途径;设定针对研究生的评审环节;对已发表的论学术探讨和交流;对的激励以进步最大为原则。针对研究生论文评审的基本原则可以设定为:存有学术不端态度问题的不予发表;积极发表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至于这类论文在方法上、结论上的合理与否可以再度探讨。

2.柔性学术机制预期实现目标

通过柔性的学术制度设计可以实现以下五方面的目标:(1)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合作进行专业知识的迅速补充;(2)通过特设的发表途径,使研究生的努力成果都能有所展现;(3)基本评审原则设计的目的是:端正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态度、鼓励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创新精神;(4)对已发表的论文设定学术探讨和交流环节,可以使研究生在所钻研的领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5)的激励原则是使所有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不断获得进步,而不是单纯谋求论文的发表数量。

(三)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社会实践环节的机制设计

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应不同于本科,应该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进行设计。经管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应该依照经管类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指导性特征,采取“参与课题”的方式来进行。我国大部分研究生导师会组织自己的学生参与到其课题中来,但这种实践活动的参与仅是导师自发性的,是局部学生的参与,还未形成制度化。

国外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科研组织,这些组织由社会、科研机构、 企业、 学校等多方组建,目的是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机会并推动相应的科研成果转化。在这些组织中,研究生不仅可以参与课题的研究,而且还可以申请独立承担课题。

以上方式为加强我国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即组织专门的研究生科研机构,该机构以高校的科研力量为支撑、以高校教师为指导团队、以研究生为业务骨干,按照市场的运行机制,承揽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研究课题,目的是让研究生通过参与完成实际的科研课题,真正在实践中使科研能力获得培养和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尚处于培养阶段,科研团队的组织设计应该仍以团队为基本的工作和考核单位,以科研进步最大化为主要的激励原则来进行。

三、结论及建议

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应以教学围绕科研进行安排、以量为约束以质为目标、社会实践以“参与科研项目”为根本内容,从而形成“提高科研能力”贯穿始终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机制。

在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下,培养院校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提供宽泛的课程选择,对每一门课程设置教学团队,从而为研究生课程提供即选即开的条件。二是根据研究生的科研方向,设置科研团队,团队中配置相应方向的指导教师。三是为研究生提供专门的途径、设定专门的论文评审专家团队,包括匿名评审专家团。四是为研究生科研团队设定专门的科研奖励基金和科研奖励机制。五是制定鼓励各学院承担各级课题、通过课题参与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激励机制。六是制订旨在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业务能力和指导动力方面的激励机制。

[注释]

① 通过各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到:姚利民等(2008)对重庆、湖南高校学生问卷调查显示,93.4%的学生指出学校要求;56.6%的学生指出学校要求在核心期刊。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秀珍,符得团. 再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1).

[2][3](美)伯顿・克拉克,王承绪,译. 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4] 李娟. 研究生科研管理的制度设计[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

篇(6)

[关键词]Excel;经管类课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07-01

Excel表格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急需大量掌握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社会的需求对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对经管类课程进行适度调整,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1经管类学生掌握Excel数据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管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其是否符合现代管理人才标准的重要标志。所以,高校应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设置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使用能力和水平。高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还应结合经管类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开设Excel数据处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经管类课程同信息技术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经管类的学科问题。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非常强大,且使用方便。目前,中国管理信息化杂志已经发表了90多篇关于应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模型的论文,占到了该杂志论文总量的5%。如果将这些研究成果在教学上进行总结和推广,就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1.2使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不需要了解程序设计和数学处理原理的相关知识。只要掌握了Excel数据处理的方法,理解了数据处理的结论,就可以利用Excel来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1.3目前,国外财务管理工作者已经公认Excel表格是最有效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软件。使用Excel软件和VBA编程方法,能够对企业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类与汇总,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提高经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现实中的经济管理问题通常错综复杂,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参照现有的管理模型。而对于这些通过建模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Excel进行动态地模拟分析,解决复杂的具有不确定因素的问题。

1.4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Excel来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往往会找到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学习Excel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弥补了经管类课程理论强但实践性弱的特点。

2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过于强调数学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使得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无法学好Excel课程。

2.2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情况。由于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经管类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

2.3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长期重复相同的案例内容,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缺乏学习自主性。

3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分析、解释数据的方法论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现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实质性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手段。不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公司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经营都开始依赖于统计。统计学作为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关系复杂、难计算等特点。因此,我们除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大力推行Excel软件的学习。通过对Excel软件的应用,来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

学习的根本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在学习统计学相关理论的同时,还应该辅助以计算机进行教学,从而实现统计工具和计算工具的完美结合。《统计学》是门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学生的所必修的一门方法论课程,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关经济分析和研究,是每一个经管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虽然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学习SAS、SPSS等专业统计软件的难度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应用Excel来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同时,还可以根据统计整理、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来完成大纲的教学目标。

Excel具有的统计功能虽然无法和专业的统计软件相比,但是它具有简单易学、易操作的优点。而对于《统计学》课程来讲,利用Excel所提供的分析工具和统计函数,结合其表格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统计方面的需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将Excel作为统计学的辅助工具,不仅简化了统计分析中繁琐的数学计算,并且大幅度提高了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Excel在经管类的《会计学》、《管理中的定量方法》、《应用统计分析》、《运筹学》等课程的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语: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辅助使用Excel软件是吸收借鉴了国外管理科学中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该方法的运用,能够促进经管类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伟民,忻瑞婵,张明.Excel财经数据处理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

一、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选修课的特点

独立学院基于生源质量特点、大众文化人才培养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初衷亦主要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因此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迎合社会需求,经管类专业成为各高校独立学院的热门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该类专业选修课具有以下特点:

1.就教学对象而言: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经管类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知识不太扎实、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学习目的不太明确、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上欠缺持之以恒的精神,此外对专业选修课普遍不够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但是他们思维较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因此需要教师对他们加强激励和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就课程性质而言:作为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的专业选修课,其既包括一些理论原理及其应用,又与相应的岗位或职业对接,要求掌握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和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但与理工科类专业课相比,其理论性较强,大部分专业知识很抽象,教材大都有繁杂的文字叙述和规定。即便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仍存在“软化”特征,往往实践环境是非真实的、实践项目是虚拟性的、实践过程是弱可控的、考核评价标准是非企业性[1]。

二、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考核功能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纵观各高校独立学院,不少任课教师、教务工作者和学生对课程考核的重要性认识远远不够,更鉴于选修课程的次要性,学院对选修课的管理较宽松,激励不够。很多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较随意,完全没有有效地发挥课程考核的检查评价、教育激励、诊断反馈以及价值导向等功能。

2.考核方式单一。目前,绝大部分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采取单一的试卷式或论文式;少部分课程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原理,根据实际管理案例整理编写的典型场景或提供的数据设计方案或报告,并按一定的标准对设计成果给予评价考核;像口试、小组作业、答辩、策划书等方式更是少用;而结合以上几种方式综合考核的课程更是寥寥无几。由于各种考核方式各有优缺点,单独采用一种并不能准确、全面地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重视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现有考核大都在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进行,平时成绩占的比重较小,约占30%~40%,有的甚至根本不考虑平时表现,这就不能很好测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而且将考核过程与学习过程隔离,削弱了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和引导作用。

4.注重知识性考核,忽视对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现有考核绝大部分都局限在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上,而且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将来从事职业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完全分离。像按试卷得分或论文质量高低评判学生成绩,这种方式虽简单易行、省时经济,但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

5.强调单一的教师主体考核,忽视多元主体考核。目前绝大部分专业课的考核主体是老师,学生都是作为被考核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老师并不一定能观察得到,特别是需要学生以小组集体形式完成的教学任务,老师很难做到全面考核。

三、改革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的思考

1.树立符合独立学院定位的专业选修课程考核观念。课程考核不仅具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诊断教育教学问题的低层次功能,而且还具有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的高层次功能。因此,为适应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应在教师和学生间树立起符合独立学院定位的专业选修课程考核观念,推行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积极引导教师与学生在对知识积累和识记基础上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2]。

2.采用多样化的考核组合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3]。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取以闭卷考试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采取开卷考试和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策划类的专业课程以考试和策划书相结合的方式,语言类的专业课程以考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性的专业课程以考试和分组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写作性的专业课程以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方式。

3.加强过程性考核的比重,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旨在考察学生平时的行为纪律、活动参与情况、个性能力发挥、学习态度等状况。可以采取建立学生课程考核档案的形式,将包括出勤、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堂测试、读书笔记、课程小论文、课外作业等方面的信息加以记录与评价。适当提高过程性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可以占到总成绩的50%~60%。

4.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核,与知识性考核相结合。不管是过程性考核还是结果性考核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给学生较大发挥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过程性考核要以更多课堂外的拓展性阅读、发散性思维训练来积极引导学生从以单一性、被动性为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向以多样性、主动性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结果性考核考核内容应改变以往重知识点识记而轻思维锻炼的刻板模式,加大联系实际进行阐述、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有思维发挥空间的题型,以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5.增加学生自我考核环节,与教师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到对自己表现的考核中来,学生通过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如提出问题的次数、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操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等,能感受考核评价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能提高对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力度。

6.加强对专业选修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改革后的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考核方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耗费比传统考核方式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平时的过程性考核环节加大,在读书笔记书目布置和笔记评阅方面,在课堂讨论题目设计和讨论组织方面,在课程小论文撰写方向辅导和评阅方面,在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质疑和解答方面,以及在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建议的回应方面等,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考试中自由发挥类题型的增加,评卷自主性愈发提高,这既加大教师评卷的难度,也对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学院和教师两个层面加强对专业选修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教师在课程开始应与学生就该门课程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具体评价指标达成共识,学院在课程考核补贴、师德建设方面加大物质和精神的投入力度[2]。

参考文献:

[1]陈莹.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26(3):94-96.

[2]曾芳芳,郭文峰,温暖,等.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基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实证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5):8-10.

[3]韦海鸣.经济管理类专业多样化考核体系构建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