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SWOT分析;宿迁;中小商业银行;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3—02
引言
随着宿迁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这里指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发展所形成的“鲶鱼效应”为整个银行业带来了竞争,也注入了活力。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包括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在内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同样,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推动宿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何立足国情,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地方实际的发展思路,健康、稳定地发展,越来越对宿迁市地方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通过对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苏州银行等宿迁市地区代表性中小商业银行的调研,本文将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逐一阐述。
(一)优势:Strengths
1.资金质量高
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宿迁市以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金融市场份额占宿迁市市场的整体份额较小,但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人均利润率等盈利性指标大多优于国有商业银行,比大银行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而可为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业务创新提供更有利的资金保障,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宿迁中小企业的认可,当下也有不少的宿迁市地方企业愿意选择中小银行作为其经营发展的有利资金平台。
2.体制较新
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是宿迁市银行业的主体,受产权制度的限制,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必然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经营与决策受到限制,而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组织,具备了较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作为经营目标,努力开拓包括宿迁市中小企业在内的资本借贷市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的资本增值。其次,与宿迁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需要负担的公共责任较低,因而在对宿迁市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发放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与大银行相比,由于组织机构体系简单,决策效率高且决策的自由空间大,能够更好地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宿迁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3.金融创新意识较强
当前,宿迁市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基本上还是由省行或国家认命,笼罩着较为浓烈的行政色彩,银行内和银行间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会受到来自于制度层面上的很大制约。而近年来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实行股份制体制,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公平的管理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地方和省内知名高等院校乃至省外院校的优秀高等人才,员工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员工结构也比国有大型银行具有一定优势,这使得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在对宿迁市中小企业贷款的技术研发能力方面明显超过大银行。
本文认为,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以及金融创新保障机制,使其在同业资金业务领域的优势明显,通过对银行资金的灵活和合理调配,大大优化了其行内资金的资产负债结构,银银平台、柜面通等特色业务已经被宿迁市民和企业广泛认可,规模效应和经营效益已经大大显现。
(二)劣势:Weakness
1.资金规模劣势
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主要考核银行资产的抵御风险能力,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这个比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权数资产的比率不应低于4%,该比例越大,说明银行资产安全性越好。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的发展需要有雄厚的资本规模作为支撑,强大的资本实力是银行取得客户信任、吸纳客户资本,开展信贷业务的基础,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前提。在这一点上,由于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受到起步晚、规模小等众多历史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拥有的资本规模与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营业网点少
中小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宿迁市地区还没有形成覆盖广阔的营业网点(包括ATM自助设备)。本文调查发现,在宿迁市地区(含三县在内)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仅拥有营业网点约60多个,其中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和苏州银行等在全宿迁都仅有一个营业网店,这相对于宿迁市现有的约471.56万常住人口(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而言,人均可享受到的服务微乎其微。而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拥有网点约154个,其中单单是中国工商银行就拥有网点86个,此外,虽然交通银行刚刚进驻宿迁市不久,但已经在主城区发展了多个ATM自助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持卡客户的交易需求。宿迁市大银行如此庞大的网络覆盖面是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无法匹及的,也构成了其自身在未来实现较快发展的巨大屏障和重要制约。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日益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并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三农”的发展具有深化和推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类重要的涉农金融机构,近年来,其发展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和传统金融理论,首先分析了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于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针对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现状;改革;三农经济
引言
小型商业银行的概念,主要是指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的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近年来,由于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逐渐占据商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小型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至今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但它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支持所在农村经济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治理机制、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问题,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现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些发展问题,才能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准确的思路。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两大焦点问题,而解决现代农村(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农村金融问题,同时,农村金融的改革也可以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在新形势下整体改革的一个切入口。
农村商业银行是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而产生的。2001年11月29日,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式成立。此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在我国逐渐扩展开来,但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如下:
(一)不良贷款率较高
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沉重的负担,贷款无法收回等问题日渐成为影响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业绩和效益的阻碍因素。笔者认为,“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当地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等因素引起的。
(二)金融创新不足
创新产品的开发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外国商业银行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凭借某些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展开竞争,如汽车等产品的消费信贷领域,而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商业银行,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创新机制尚不完善,面临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更新慢等弱点。
(三)资本充足率很低
资本充足率,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很低,距《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相差很大,这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同时也给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增加了风险。
(四)发展过程存在严重分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分化现象”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要引起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仅发展速度较快,而且资产质量也比较高;而另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效率低下,而且不良贷款率很高,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绩的发展。不同区域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间极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能否合理地运用当地优势进行自我发展也是影响其业绩的关键因素。
(五)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风险控制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授权分责以局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风险控制执行还不严;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具体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和交易风险管理监控手段还比较缺乏;有关风险管理的制度和评估方法也不完善。贷款发放、资金交易、债券买卖还未实行风险度管理,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对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和考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和标准。
(六)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
“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定期存款业务的比例明显偏高,中长期业务的开展降低了资本流动性,增加了风险;(2)关联贷款问题比较严重,农村商业银行一般会优先满足对政府重点项目和当地的重点企业的贷款,而对与之相关联的大股东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宽松,由此引发“关联贷款问题”。
(七)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
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事关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其发展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目前国内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以下情况: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效率低。当前的员工培训机制没有考虑到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形成专门的档案管理。
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属性、发展阶段的限制,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障碍,对于新形势下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根据以上现状分析以及经典金融理论提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现有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要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并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要从深化改革入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完善治理机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规划”两个方面。
1、完善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好的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高效率运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完善治理机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解决制衡机制,首先,要依法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充分尊重股东大会的最高决定权。同时要提高公司业务透明度,使股东大会按照银行的真实状况作出决定。其次,要逐步健全董事会、银行管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机制,当前首先要认真解决在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2)逐步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要正确划分银行各级机构的权限。建立起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人才流动机制。这样才能够使银行始终保持充分的活力。(3)尽快完善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股东和相关利益人能够对银行加强监督,使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其利益。
2、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对自身实力进行准确的衡量和定位,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在实现发展之前,必须先立足本地,这是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好自身的各种问题之后,对经营范围所在区域进行认真调研和详尽分析,研究发展的可行性,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这是十分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循序渐进,通过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将可持续发展向纵深推进。
(二)适当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
在提高现有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地适量地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是十分必要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从现实情况看,要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发展乡镇企业所需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来解决。目前这一任务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承担的。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太弱,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事实证明难以很好地承担这一任务。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商业银行可以立足于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贷款业务,通过自身业务与三农发展的有效融合,实现双赢。
三、结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地方财政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便把“立足本地,服务中小”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转移投向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企业大集团的时候,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担负起发展地方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任,为稳定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金融市场的强势发展、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挑战在于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货币政策频调加大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难度和客户需求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系列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在于客户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劣势在于新型产品和业务收入低、营销观念薄弱、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取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在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在本省其他市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跨区域经营,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在经济条件发达地方的农村商业银行考虑引入国内外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启动上市申报程序,力争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和业务方面进行定位,并从科技技术管理系统、渠道发展、会计结算服务平台、企业组织文化等方面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婷.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1.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3.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4.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5.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1.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2.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3.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2.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3.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4.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5.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脱媒;中间业务;理财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02-01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以及对理财需求日益迫切。金融脱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逐渐转型,由传统的靠利差收入转化收入多元化,就大量发展中间业务。目前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一大主要利润来源,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中间业务一项重点发展方向,既满足客户的需求,又给银行带来了收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速,目前有100家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理财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理财业务的收入在中间业务比重快速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销售自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代销保险、基金产品、信托等产品,收取佣金和管理费,然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推荐自有的理财产品以及在银行的代销的基金。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自有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截止到2012年22日,中国商业银行在2011年期间共发行了1.7万款理财产品,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02%。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保险、基金、信托产品理财产品也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重要的部分,也能带来极大的收益。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2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暴露许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引起银监会和银行的重视,并逐步走向规范。
2.1 违规误导客户
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为了完成银行规定的任务,在做理财产品的销售时,为了让客户放心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却只强调理财的收益,却忽视对风险的解释,或者解释夸大该产品没有风险。当客户问及该款产品不是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时候,客户经理却给客户相应的承诺,说出如出现风险由他(她)赔偿语言。这违反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销售规定,且导致客户对这家银行的不信任。
2.2 缺乏职业道德
由于理财客户经理收入主要是来自销售产品的提成,然而每一种理财产品的佣金比例是不一样的,没有对客户情况进行的分析,却给客户推荐收益相同,风险较高的产品。收益相同,风险较高的产品获取的佣金提成比例是不一样的。另外理财客户经理对客户信息了解十分清楚,却把客户信息资料卖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以获得不正当利益。如:据腾讯网2012年3月15日报道,招商银行多名工作人员兜售客户信息。
2.3 综合专业能力不够
对于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一般具有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财规划师应该在保险、基金、股票等基本的投资工具有深入的了解。然而关于银行理财师推荐的保险理财产品让客户不满意,总是觉的银行理财规划师忽悠他们,因为客户所想的保险与实际买的不是一回事,现在的保单或者是保险产品的宣传彩页使客户产生歧义,而客户经理对保单或者宣传彩页也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导致客户购买以后,到保险公司一问却不是这样。
2.4 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十分严重,每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类似。商业银行普遍以债券类理财产品为主,以及还有结构性产品。中资银行缺少投资海外的理财产品,国内海外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以外资银行提供为主。理财业务的服务方式都类似,没有个性化、特殊化,特别在做客户营销都是以礼品的方式吸引客户,结果每家银行都在拼礼品,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3 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建议
3.1 提高理财经理合规意识
理财经理销售产品的时候首先要是考虑合规性,如果为了销售产品而获得利益,不考虑合规性,将对银行的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首先要对理财经理进行合规性培训,避免在具体销售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2 重视理财经理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个行业的基本要求。一名合格的理财师首先应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或者推荐满足客户目标的理财产品,而不能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职业道德还要求理财经理对客户的信息要进行保密。因此商业银行应当重视理财经理的职业道德培养。
3.3 加强综合性的人才建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综合性的人才,主要是因为理财这个行业需要具有综合性能力的人才,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理财客户经理销售的产品不仅仅是本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只有具备综合性的素质的人才能更好的完成。因此加强综合性的人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3.4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是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重要武器。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提供差异产品和服务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正处在转型期,拓展金融资产服务是一条逼走的道路。本文选取了两家国外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与加拿大皇家银行进行讨论,希望能为国内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业务模式
一、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体系:国际案例
(一)美国纽约梅隆银行专业化经营模式下的金融资产服务
1.纽约梅隆银行金融资产服务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1年6月,梅隆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3万亿美元,而代管与托管资产达到了26.3万亿美元。梅隆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资产服务、财富管理、资金服务等,为全球36个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主要收益为中间收益。如下图所示:
2.纽约梅隆银行金融资产概述
(1)资产与财富管理
主要包括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面向的顾客为机构型,财富管理面向的顾客为个人型或社会福利型。见下表:
(2)机构服务板块业务
梅隆银行还是一家著名的证券服务商,其中托管和代管金融资产又包括了基金资产、托管资产、公司资产等,下表是梅隆银行该业务的规模。
(二)加拿大皇家银行综合化经营框架下的金融资产服务
加拿大最大的银行就是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是一所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集团。该银行的主要收益来自非利息类业务。
1.加拿大皇家银行业务综述
主要包括:国内银行银行、财富管理、保险、国际银行、资本市场等,这些业务的年收益如下图所示:
2.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是加拿大皇家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服务对象为全球富裕及高净值客户,提供的业务有:资产管理、遗产、信托等。
二、国内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提供的业务也相对简单,主要服务有: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基金、理财等,受我国法律限制,在私募资金、融资等方面还没有相关业务;而风险管理等服务也不太具有竞争力;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没有给一行带来过多利润;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业务推销困难;针对高净值客户的遗产规划、税务规划等服务还没有开发。另外,我国的银行多为本土经营,无法服务于国际化的公司、客户的需求,国外开展的业务也无法满足国外客户投资中国的需求。
我国的金融行业现在的局面正是“供不应求”,客户需求大,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却有限。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金融资产,例如:债券、基金、理财产品等,这也带动了资金持有者对这些业务的需求。调查显示,我国有31.21%的客户希望银行开通多种投资渠道;42.97的客户希望银行能帮助其规避投资风险;25.82%的客户希望银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但是目前只有27.35%的企业对银行的金融资产服务有所了解,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外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
以我国X银行为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
相比较为完善,主要包括结算、资产托管、养老金、理财、投行等;针对个体主要有个人理财与私人银行服务。
业务拓展重心方面,梅隆银行与RBC的服务重心在于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X银行的服务重心则在于研发与推销产品。梅隆银行与RBC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服务重心在于根据客户的特征、需求等提供个性化服务,除了对客户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以外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便捷化服务,有些服务没有涉及到客户的资产,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培养长期客户,同时挖掘客源;而X银行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重心在于研发与推销产品,例如国债、保险、基金等,单纯地为了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其他业务设置不多,即使有,也是一些实质性不强的业务,例如VIP尊贵身份等。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点差异:(1)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拓展模式与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拓展模式的差异;(2)个性化服务程度的差异;(3)本土服务与全球服务业务运动模式的差异。
三、国内商业银行拓展金融资产服务的对策与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政策的改变,一些限制逐渐被放开,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得以进入金融市场中,在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一些行业例如基金、保险等都在与银行争夺客户资源,另外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如诺亚财富等也加入到了竞争中。国外的金融机构也都发现了中国的市场前景,汇丰、花期等纷纷进入市场,拓展业务,梅隆银行也正在构思把独特的金融商业模式带进我国。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金融资产服务的市场潜力势必会被充分的挖掘。而我国极大商业银行由于具有广大的客户源,在竞争中也会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占据先机,尽快发展自身的金融资产服务,在竞争开始前奠定优势。总结起来有三点:一上改变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拓展模式;二上借鉴国外银行的经验,改变针对中高端客户的服务模式,增加个性化服务;三是继续加大国际化业务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姜浩.现阶段商业银行投融资业务风险研究[J].海南金融.2014(08)24
[2]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詹向阳,樊志刚,姜烨,李卢霞.国际银行盈利结构与管理架构考察及启示[J].金融论坛,2012(07)1113
[3]闫峻,张毅,宁先明,陈瑾,袁媚,吴小安,钟莉萍,郑东.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服务业务发展方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3(10)78
关键词:商业银行;创新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04-02
面对银行业在国内和国际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力,如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成了不可回避而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坚强而勇敢地持续经营下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国有商业银行唯有奋起直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最后独善其身。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日益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商业银行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现状
中国银行业的创新从整体上看仍处于较低水平:
1.创新层次较低,大部分创新还是模仿国外的创新,自主创新性思想不够强。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发育程度低,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市场主体尚不完善,市场信用基础薄弱,各经济主体尚未形成稳定的关系,导致金融工具的适用性不强。
2.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效仿,不存在核心的创新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水平支撑不足,影响了金融创新产品的进度和技术含量。银行业的数据集中应用程度不够,虽然主要的业务操作都实现了电子化,但各项业务系统大部分还处于分离状态,不同种类的业务使用不同的系统,兼容性不够。
3.创新效率不高,不仅创新品种少、规模也小、收益也低。同时内地与沿海相比来说,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业务创新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市场调研,论证工作也经常流于形式,创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创新业务的营销也相对滞后,重视推出创新业务,而对于其营销则不太重视,这就导致了创新业务的低收益。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根据资金的运用和来源,可以将商业银行业务划分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三大业务。而面对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混业经营化、电子化等趋势,这三类业务的创新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商业银行开展的还有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也将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益。
1.负债业务的创新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从增强负债业务能力、强化差别定价能力和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等出发,不断加强负债产品品种和功能的创新。
首先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传统的负债业务进行创新,各家银行在大力改革经营机制、风险控制、薪酬体制的同时,逐步将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引入传统业务,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2.资产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的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集中体现在贷款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创新上,如住宅权益贷款、金融期货和期权等。贷款业务的创新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投资业务的创新提高了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
一是增加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创新贷款方式,针对企业发展现状,推出新的贷款方式,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应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品种,根据贷款消费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贷款和偿还方式,而不能将某一类型的贷款拘泥于一种方式;三是积极创新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新型贷款形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分析和要求充足的贷款抵押担保来加强风险的控制。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主要是指证券投资业务,即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随着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趋势的不断增加,投资证券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成为仅次于贷款的资产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不仅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了商业银行规避经营风险的能力。
3.中间业务的创新
以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改变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使中间业务成为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业务,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战略,确立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战略,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要针对于中间业务的隐蔽性、层次性、风险程度难以准确计量等特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中间业务的创新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贷款承诺、贷款出售、银行保函、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信托业务创新和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等众多内容。
4.资产证券化的创新
资产证券化是拥有资产的经济主体,直接以现存的资产为基础,按照特有的融资结构,通过信用变形(将原始资产变形为证券资产)进行融资的多环节交易过程。它与传统的证券融资相比,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低成本、结构性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和增加企业价值的融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手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整个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从而有人把危机的根源归结于金融创新,并因此而放弃创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此否定了资产证券化,不能因噎废食,只有权衡好资产证券化中的效益和风险,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是非常有利的,面对资产证券化,数据挖掘的处理结果就成了商业银行管理层做决定的重要依据。
[1]苏昌蕾.关于重建我国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1/03.
[2]王发红,朱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问题研究[J].济南金融.2001/08.
[3]马蔚华.战略调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0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个人金融业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在商业银行的整体业务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个人金融市场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深入分析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是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专业性银行还是全能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个人金融业务。
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概念
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按客户划分市场,向自然人或家庭提供储蓄、信用卡、融资、委托理财和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一条龙”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个人融资理财需要的一种银行业务。根据个人金融业务是否涉及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可以把个人金融业务分为个人金融市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迅速,给各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个人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个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迫切认识和解决。
(一)经营理念不适应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定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明显的趋向是,无论什么业务都想抓,盲目求全,盲目跟进他行的业务和市场,而不论其对全局是否有利,分散了全行的人力、物力、财力,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二)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尚未建立科学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低劣的信用关系、断裂的信用链条,已形成深化改革的两大制约瓶颈。在这种大环境下,银行开展个人业务时面临的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更是突出。另外,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造成银行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过程中难以对借款人信用的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大大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三)个人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新客户和新市场开发能力低,创新能力弱,品种单一、规模有限。客户结构和业务体系结构调整速度跟不上经济结构、市场结构的发展速度,管理中过分强调全国一盘棋,政策刚性过强,无法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应对。
(四)市场定位和客户关系管理跟不上竞争需要,技术手段落后
市场形势千变万化,竞争日益加剧,要求银行不断提高客户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了客户信息系统,但缺乏客户信息搜集机制,没有高效的客户分析工具;客户信息部门化,缺乏共享机制,造成客户选择策略滞后,优质客户被无形排挤。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建议
(一)优化外部环境推动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第一,制定与完善政策法规。适时修改金融法规,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与创新提供法律依据;尽快完善个人信贷政策法规,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尽快完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第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以改善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经营环境。个人信用的缺失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有很大的制约,要发展个人金融业务,改善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环境,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创建良好的个人信用环境。
(二)优化个人金融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
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创新要立足于满足客户需求,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的原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储蓄产品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因此,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的创新。一方面,对现有的产品要进行整合和细化评估,通过组合包装现有金融品种,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开创新产品,占领新市场。新产品的推出要适应国民经济、社会财富分配及融资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有针对性地推出具有市场需求与客户基础的新业务。
(三)强化风险管理,逐步完善个人客户资信评估体系
在积极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过程中,必须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前提,防范风险,规范发展。首先必须严把准入关,严格执行信贷新规则。其次,要逐步完善我国个人客户资信评估体系。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健全法律体系,加快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尽快充善信用评估、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制度,发展独立的评估机构和坏帐处理公司。
(四)强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提升服务品质
第一,树立现代金融服务理念以建立优质客户服务体系。完善的优质客户服务体系是维护优质客户关系,吸引新客户,挖掘潜在优质客户的体系保障,也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第二,整合渠道以加强市场营销。首先,细分市场,实行差别化服务。其次,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打造产品知名度。再次,主攻社区金融服务。最后,提高服务品质,完善售后服务。第三,强化质量管理以控制业务风险。
(五)加快培养和引进个人金融业务专业人才
个人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个人金融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如证券人才、会计师人才等。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将来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拓宽渠道,为创新个人金融业务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多层次海外个人金融业务人才,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提升电子化、网络化的服务水平,节约经营成本
相对于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对象是数以万、亿计的个人和家庭。由于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对象众多且分散,如果广泛设立网点,则会使成本增高,利润减少。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系列新兴的服务方式如电话银行、ATM机和网上银行应运而生。这些新兴的服务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单笔业务的交易成本。因此,广泛使用新兴服务方式成为了各商业银行下一步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将使未来个人金融业务的成本更低,收益更高。
参考文献:
[1]赖永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浅析[J].青海金融,2009(2)
[2]沈霁蕾.我国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6(7)
[3]王鹏.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