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5: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教育的价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通过在行业内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目前装饰施工安全生产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如下问题:整个施工现场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包括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工地中的施工人员绝大部分还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低,对工地施工中所需要的基本安全常识十分匮乏,对施工用电和施工机具的安全使用要求也只是略知一二,对所处施工环境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施工操作过程当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更是知之甚少。还有一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既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也不熟悉正确的自救及逃生办法。这些现状无疑给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和规范操作意识还有待提高。在施工中只考虑到自己的安全,没有兼顾到所处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电焊工在交叉作业中没有严格执行动火制度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各种安全规范规程条例不过是写在标书上或贴在墙上的纸,仅仅是挂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施工班组,加上施工班组人员对操作规范规程学习少,从而没有顾及到自身安全。对新工人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三级教育的效果,项目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将表格打印出来找来工班头或本人代签个名就大功告成,对于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条文在工人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没有起到教育促进作用。
考虑到以上原因,项目部开工进场时就应将安全工作怎样契合实际的实施放在首位。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有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安全管理的基石同时也是助推器。安全教育一方面能让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常识和操作规程,懂得突发事件下的应急救灾措施和逃生技能等,另一方面可以在了解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项目部不仅要重视现场安全防范措施工作,加大对施工班组的进场教育及安全交底,还可以通过印发《项目施工安全手册》等方式,强化丰富工人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式方法。项目部应结合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确保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并达到目的。通过以往本公司项目印发《内装修安全手册》的经验得到一些启示。
安全教育应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内容和施工特点进行。安全教育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施工工种、施工内容、施工工艺、施工条件、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施工阶段,安全教育的内容都应具备针对性和适合性。通过对施工项目的“人、机、料、法、环”综合考虑,切实找准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的潜在风险和隐患,以此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项目部要结合内部装修施工的特点,通过积累总结以前内装修工程在安全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印发的安全手册中将施工五大伤害中在内装修工程较容易发生的伤害着重进行了分析讲解。使施工人员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掌握相关知识。
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刚柔并济”。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安全管理工作所做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交底、隐患整改等条文性文件属于刚性指标,是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遵照执行的内容。如果只做这类工作,执行后的反馈信息往往达不到预期要求。而安全教育工作就应充当柔性工作,与交底等工作相辅相成的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人灌输安全意识,提升工人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知度,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下去。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严重缺失,该文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为落脚点,阐释学校体育和生命安全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比较国内外体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的现状,提出在学校应在体育教育中嵌入生命安全教育,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生命回归。激励学生通过体育行为学会和拥有自我生命意义的感知体验,能调节与控制生命、珍惜与掌握生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人”。
关键词:
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学校体育
1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
生命安全教育,即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国内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即全人教育理念,囊括学生认识、欣赏、敬重且爱惜生命,掌握生存技能和提高生命质量,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涵盖交通、人身伤害、饮食、公共设施、教学行为和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分析,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血脉相连但却各有千秋。安全教育侧重生存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关注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完整;生命教育却注重精神生命的觉醒和巩固,重视生命意识的培养。生命安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倡导强调生命的完整性、自主性、独立性,鼓舞学生主动完善生命价值,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并不断增强生命的品质,促进生命自由全面发展。
2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关系
从表象看,两者是矛盾的,体育活动时可能发生意外伤害。因为存在所谓的安全隐患,有学校将学校体育的传统运动项目尘封甚至停止学校体育活动。从内在看,两者辩证统一,有学者提出学校体育是生命安全的保障,生命安全是学校体育的前提,而学校体育又是生命安全的根基和途径。因此,两者不对立,更不矛盾,相反高度统一。两者主要的相同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均为人。体育教学以生命安全为前提,围绕学校体育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只有当拥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拥有依附之上的一切;只有在完整生命之上,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旦生命安全这一前提丧失,教育的任何价值都将不复存在。两者目标高度一致。生命安全教育是让学生掌握意外伤害时的防范技能,并学会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生命安全是抽象目标,学校体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保障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并和家庭、社会互相配合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完成安全教育的使命。两者教学内容高度一致,学校体育包含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生命安全教育亦渗透于学校体育之中。如,游泳是一项运动技能,在溺水时它更是一种求生技能。学校体育过程中整合零散的安全教育和被动的防范教育使之为成系统的生命安全教育,不断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高效稳健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两者的教育价值高度统一。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少了体育与健康教育,也就缺失了生命安全教育的根,生命教育的内涵也就无法体现。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互相嵌入并同时体现,它们并不矛盾。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对接,为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实现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其理想是以身体为基础但又超越其本身的体魄教育和体育精神的养成。
3生命安全教育渗透于学校体育的迫切性
3.1现状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一种新教育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实践发展也有了新的高度。国外很多国家对紧急救护和逃生技能特别重视,尤其日本美国在小学阶段就有系统的教学。我国在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认知水准和实践均存在较大差异,还在探索初期。尽管在大灾大难后总结了应急避险的内容和解决办法,但实践理论都不成系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虽涉及安全教育,但却零散不成体系,逃生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都存在很大缺失。王华倬教授曾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不仅表现在自然生命更表现在精神生命。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安全与健康是国泰民安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以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中刻不容缓。
3.2理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加强逃生技能的教育;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写入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具体为自救、互救的技能,灵敏的反应和应对能力,能战险情的体力,遇事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了解并学会常用的救生方法、人工呼吸以及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为在体育课程实施中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3.3现实基础
自然环境:我国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生频繁区域性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表现突出。社会环境:随着社会发展,新产品广泛应用,学校扩招,民办学校兴起,我国人口众多、居住集中,新形态对安全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公民应对灾害的能力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为加强自救的训练和安全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逃生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对紧急救护和逃生技能能很快地掌握,学生流动性强,一旦学会便能很快地传授给更多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公民的紧急救护和逃生技能,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自救和互救意识。
3.4现实意义
体育课教学形式和地点特有的特点在逃生技能教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际上有这样一个共识:在学校体育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传授逃生技能,很多国家都是在体育课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学校进行逃生技能知识教育是普及逃生技能的重要手段,而学校体育又是锻炼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课程,安全逃生技能需要一定的体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巧。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校体育更具适用性。
3.5学校体育的生命教育功能
从生命安全教育层面看,学校体育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提升并维持健康,推动学生生命健全成长,引导学生自主健康地发展生命,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生命的品质有质的发展,使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好地凸显。
3.6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相融性
两者在理念和教学内容上相互交融,学校体育理念和实践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与生命安全教育相结合,主动承担生命安全教育的职责。学校体育有充分的资源和载体对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急救逃生技能的展开和学习,而生命安全教育也需要实践操作,两者有很好的迁移性。在“上安全的课,安全地上课”的生命教育理念下,从生命完整、生命健康、生命情感和生命意义和价值等不同视阈建构体育生命课堂,在传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注入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最终构建有生命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4结语
经过对生命安全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分析,得知生命教育与学校体育密不可分。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表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课程目标,选取贴近社会生活的课程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构建体育生命课堂,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在生命安全教育视阈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动态的生命教育,要保全学生的自然生命、关注关爱其精神生命、提升价值生命、开启智慧生命,所以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学校体育之中刻不容缓。
作者:贺丽 苏军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娄底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侍崇艳.学校体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7.
[2]马成军.中学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及重构[J].青海教育,2015(7):61.
关键词:校园;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29-01
一、对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解
(一)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在中国兴起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背景下,什么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存是生命之本,那么怎么样才能生存的有意义,这就需要生存的教育。从孩提开始,学校、家庭、社会就要让受教育者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掌握生存的技能,提高生存适应能力。生命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存观、掌握生活的技能,体验生活的过程,在自身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下,再去追求幸福生活。
(二)生命的教育是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尊重和珍爱生命,促进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生命意识,从而去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积极的生命意识,才能去开创有价值的未来。现在中国式的教育已经是畸形的教育,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只有两个字:“成绩”,这从根本上忽略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在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中,云南省的“三生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这才是真正把握到了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值得我们其他省市学习的地方,这样的教育才会使千千万万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益。
二、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生命安全教育是学校中除了学科知识以外,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甚至应该重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我国的教育往往是侧重于学科知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学校教育要多进行积极的生命教育,这才是重点。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建立了关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制度,还专门设定一天为生命安全教育日。可见,国家一直在强调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宣传力度还是不够的,还是有很多安全事故发生。
三、让生命安全教育走进校园
自生命安全教育被提出以来,各省市都作出了相应的教育工作。作为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也拟定在中小学校开设“生命与安全”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分段,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生命与安全教育可以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一)加强宣传教育
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平时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作为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多多开展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才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竞赛,这样的教育模式既不死板,又可以让学生牢牢记住生命安全相关的东西,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
长春市教育局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信息,每周安排0.5个课时作为生命教育的课时,要求把生命教育提上课程表,并安排编写中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教材。这样的做法是很好的。其实,现在的学校教育需要的并不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教育的存在,而是要让学生在生命教育的课程学会些什么,要让他们在每一个科目的学习中,慢慢体会到生命教育的无处不在,开始让他们慢慢重视生命教育,提高生命价值。
(二)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得以顺利的实施,最重要的是教育者本身要有生命教育意识,这样他们才会在学科教学中很好的运用生命教育。现在学校的教师,很少从学生的生命看问题,他们的教育方式大都是与生命教育背道而驰的,对学生的不公正态度是普遍的现象,对于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的,这些都属于反生命的教育,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全民教育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一知名学者就对生命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会生存的技能,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关心人拥有一个完整生命的成长,注重加强人的精神信仰和个性的培养,使人的人格更加完美,从而促进人获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理想、感受生命的意蕴,使人的生命得以超越自我、向辉煌和永恒的生命发展和延伸。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生命教育集中关注精神层面上生命的提升以及形成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识。生命安全教育主要关注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漠视而无法摆脱内在或外在的困惑和压力,避免意外或危险等造成对个体生命的伤害。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以个体的安全存在为前提条件,旨在培养个体生命安全意识、生存能力以及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的一种素质教育过程。
二、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中职学生处于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又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道德的缺失、有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等,会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当前,意外伤害、自杀等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因素,因此学校要运用多渠道、多方法,落实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生存技能、自救自护的能力、自控自理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寻求帮助的能力等。下面笔者就课题的实施,谈谈中职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梳理学校安全管理网络,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是做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学校通过对前几年安全教育工作的反思,认真梳理,重新打造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及管理网络,构建了纵向:校长科室、学部教师学生,横向:家长、实习企业学校社区、街道和各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的安全工作管理、教育网络体系。完成了与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相匹配的制度建设,使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依据、有力度、有保障,确保了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层面、学部层面、学生层面得以顺利、有效开展。
2.借力施力,充分发挥专业力量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需要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落实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明显跟不上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校依托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网络,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时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力量。社会专业力量协助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对全校师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不仅真正落实了生命安全教育,而且培养了一批生命安全教育活动的师资力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禁毒教育工作中,依托市禁毒办和市禁毒支队,仅2012年,在学校举行专题讲座10次以上,带领学生到禁毒教育基地参观达23批次,参与学生累计达到三千余人。学生们在听了讲座和现场参观后,感触良多,纷纷写下感想和心得,很多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了社区的禁毒教育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我校通过外引专家,进行专业指导,让生命安全教育正规化、专业化、普及化,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全社会齐心协力,全方位推进”。
3.现场体验,感同身受,从做中学。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它最早源自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通过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体验式教育迅速发展,在各领域都得以迅速普及。我校开展的“体验式”生命安全教育是依据生命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所搭建的各类生命安全教育基地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学生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行为,最终掌握生命安全基本技能。我校师生通过走进真实法庭、消防实践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等,切身感受。这种体验所带来的知识的取得比任何说教的效果都要好。
4.活动辅助,使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
我校生命安全教育在充分依托外部专业力量,采取体验式教育外,也侧重于校内活动的开展,通过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让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的程度和想学的技能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定本学期的周行事历,确定周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主题,确定活动承担者(一般以学部为单位,优秀班级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独立承担活动,如11商务助理班就独立承担过校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和安全演讲活动),确定活动方案。通过每周主题鲜明的安全活动,让全校师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
5.隐性课程辅助,让生命安全教育无处不在。
隐性课程是学校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我校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和学校教学环境的渗透两方面,来实现隐性课程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对比,我们发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生活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频率。而学校的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校在近两年内,加大了对校园环境的改造力度,仅绿化改造就投入了近40万元,清理美化了曾一度被废弃的荷花池,继续打造一年四季有花、处处有景的绿化整体景观。校园内增加了休闲长廊,心灵家园进行了温馨化装修,实施了安全和美观并重的校园亮灯工程,实施了校园有声有色文化工程。通过发挥这些隐性教育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加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三、生命安全教育的成果和反思
1.生命安全教育的成果。
两年中,我们通过重构网络、专家引领、基地体验、活动辅助、学科教学辅助等,认真开展中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课题实施起,我校无任何师生安全事故,并被评为市教育局的优秀综合治理学校。同时,我校正式出版了《中职学生安全知识读本》,该读本包括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疏散线路、必要的安全知识等,并将该读本作为学校生命教育的辅助教材,正式进入课堂。
2.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年时间的实施,我校生命安全教育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反思过去,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与家庭、社会做到有效衔接,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太到位。怎样发挥已经取得的经验,从而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美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要去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1.1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涵义
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并珍爱生命。国内倾向于学生的心理建设,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国外更重视学生远离、枪支和暴力等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安全教育。学生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有:车祸、地震、火灾、运动损伤等,对学生实施日常安全教育,有益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远离威胁,保障自身的健康发展。生命安全教育近来在体育教育中频繁被提及,将生命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学生养成尊重生命意识和掌握必要生存技能的前提条件。
1.2学校体育活动中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推行生命安全教育,首先,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由于学生阅历较浅,经历挫折较少,很多学生认识不到生命的可贵性和存在意义,生活中忽视潜在的危险,遇到挫折时也很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推行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自我认识,重视身体健康。年轻生命的一大优势在于当你对身体造成伤害时,身体可以很快恢复健康,使你不受病痛的长期折磨。很多学生意识不到健康的重要性,透支自己的身体去完成既定目标或者过度享受而不考虑后果。
2学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2.1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紧急避险能力薄弱
当前学校教育将教育重心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纯理论教学中,忽视了学校体育教育,造成了学生体能素质的下降。在学校的有意识引导下,体育课成为学生课业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部分,有的学校将课程改为两周一节,体育课也多为自由活动时间,很多学生还是会待在室内。学生长时间待在教室内,一天之内的活动量过少,教室内空气也不够通畅,造成了学生体质的逐渐下降。学生长期缺乏锻炼,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又没有向学生传授与生命安全有关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危险的警惕性,这就为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埋下了隐患。2002年6月9日,云南省昆明市一所小学发生火灾,大火将该校同一宿舍内的8名男同学烧死,烧毁学生宿舍7间。学生一方面缺乏消防意识,宿舍楼层的灭火器只能作为摆饰存在;另一方面,火灾发生后,学生又缺乏紧急避险能力,面对灾难反应过慢,多是惊慌失措采取无作为状态,有的学生在争先恐后向外奔逃时,缺乏秩序,还容易发生踩踏事件,最终造成伤亡惨重。学校人员集中,逃生通道数量相对较少,如果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忽视对学生进行逃生、避险等训练,一旦灾难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2.2学生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
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本应该具备较高的心理抗压能力。但是近来高校内自杀、投毒事件频发,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学体育作为大学的基础性课程,其教学主旨着重放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方面,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统一协调。健康的体魄与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尊重生命,重视安全。我国忽视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在体育活动中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中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判断自身能力的唯一标准。大学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分数中心论”评判标准的取消,在人际交往和团体活动中频频受挫,容易走上极端。从震惊社会的“马家爵”事件和北大投毒案,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普遍心理脆弱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经受不起舆论压力和生活挫折,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3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
3.1改革体育教学理念,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学校内的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而且是一种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体育教学不应该局限在单纯的体育技能教授中,而应该将生命安全纳入到体育活动的常态教学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安全的生活空间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意识。这就要求,新时期体育教学应改革体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将运动健康和生命安全融合在一起,改变以技能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而向“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转变。
3.2体育教师充当生命安全教育的引导者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长期以来处于不受重视的位置,这也造成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观散漫、敷衍了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充当学校体育活动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紧急避险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首先,体育教师应加强对生命安全的重视。这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课题,体育教师应进行自我学习,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和重要价值,并利用当前网络技术的发达,学习国外成熟的教学经验,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具有担当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义务和权利。其次,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要求,不断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对技能的掌握,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对生命安全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驾驭体育课堂,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将大量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传达给学生。
3.3创设教学情境,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多年来体育课的重心都是在户外教学中,由教师进行技能示范,学生进行技能学习。体育知识的重复性和对体能的大量消耗,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更不利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活动中的渗透融合。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传达生命安全理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安全技能,增加对生命的敬畏。首先,体育教学应适当增加室内理论教学课程。教师可以借鉴其他课程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生命的珍贵和存在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洪水、地震等记录影片,可以看到,灾难中的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们在等待救援过程中不会消极等待,而是采取主动姿态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生存几率。影片完结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引导和总结向学生传授基本生存技能。其次,在户外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习,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安全事故发生时躲避危险的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这样,学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就可以从容应对,更加有秩序,还可以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4结语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自我防范及保护意识的教育,学生在成长中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是其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学生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需及时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
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可以促进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教育,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在实际的互动活动中,班主任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清晰地掌握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进行语文等其他学科教学时可以帮助教师针对性、系统性地辅助教学。例如学生心态开朗、性格好动,那班主任可以利用其心态和性格采取激励式教学,鼓励其努力学习。同样,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践互动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还能为学生和班主任创建良好的互动沟通平台,进一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1]。
2.德育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风貌。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较宽泛,其不仅要求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同时还要求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素养,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关于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有必要,也必须在学生的成长学习中逐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班主任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社会意识。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细节,深度剖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心理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辅助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态,建立学习的信心。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涯中通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可以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树立自我正确的人生三观,逐步提高自我个人的综合素养;同时,在不断的德育学习中,对于我国的道德法律意识逐步得到提升,自我的责任义务感也会得到强化,从而在日后的社会学习中为自己做好知识积累。
3.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小学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危险意识不高,所以,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国家明确提出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第一安全负责人,班主任有义务对学生展开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观念。通过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和实践演练,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情况会有自我的判定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危险或意外情况发生时,学生可以快速地进行防范或采取相关措施,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自强自爱的保护观,树立学生正确的自治意识。学生在漫长的学习成长中,只有自强自爱,才能做到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因此,小学生必须在不断的安全学习中培养自立自爱的保护观,保护自我,健康成长,为家长和教师减轻不必要的担忧。
4.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班主任践行新课改理念的积极配合。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新课改教育目标的亲身践行和积极配合,作为小学生的第一负责人和教育者,我们需及时转变自我的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全力支持并配合国家的教育政策改革,以身作则,为全国的教师和小学班主任做好榜样,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以培育出德、智、体、美全方位优秀的青少年为教育目标,为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做好培育工作。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现状
1.德育教育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德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班主任在具体的教学中却过于追求形式化,以培育学生的理想为主,缺乏关于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意识引导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注更是微乎其微,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德智学习。同样,很多班主任在教学中因追求学习效率和成绩,所以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自我情感较丰富,加上家长的过分保护,所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小学班主任应在进行主要学科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家长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安全教育缺乏社会实践性,内容固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应予以创新和完善,很多班主任在学生的安全教育中经常遵循传统的知识教学和说教,而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性,所以学生在面对危险或意外情况时,其自我保护的意识相对并不高,究其原因与班主任的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小学生因为社会阅历浅,所以社会安全意识较低,但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生活,结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同样,班主任对于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进行创新和完善,贴合社会去创新,以满足学生的生活实用性为基础[2]。
3.教学渠道单一、班主任的教学理念和素养有待加强。班主任是学生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执行者,在教学的渠道上应联合家长、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观、配合学校组织相关的校外活动等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德育学习和安全知识学习的认知观。很多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专业领域和水准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理念及技能,才能确保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小学班主任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相关措施
1.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专业水准。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守护人,除了对所教学科要进行学习教育之外,对于学生的生活表现以及心理状态、思想等都要及时地掌握和了解,一方面便于和家长共同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另一方面方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具体教学中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技能、知识的增长和丰富,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做到结合生活,联系社会,促进教育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德育和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定期参加教师探讨会、二次进修学习等[3]。
[关键词]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比较;启示
一、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由各个国家自身的教育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制度决定,各国自身的基本国情影响着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其实施内容和预期目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实施安全教育的预期目标上看,中外各个国家的青少年安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工程,它属于国家任务。美国通常面向本土公民积极提倡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通过各种文化传播的途径表达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大程度上发挥自有的资源去培养优秀的人才,并要求他们应当时刻为美国骄傲,忠诚服务于美国的社会制度,做到遵纪守法,熟练运用先进的科技设备,牢记安全教育基本原则,最终满足美国在全世界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人才需求;英国的青少年教育内容是以复兴英国的民主制度为核心,致力于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公民社会,让英国公民产生一种国家归属感,最终共同建设出一个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和谐社会;法国因其自身的历史文化多样,所以其青少年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培养成拥有统一性和正确性的民族观念,并保证青少年能够形成21世纪新时代的基本普世价值理念,最终建设一个拥有统一明确的文化思想的美好社会。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注重凸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重点提倡青少年的集体主义思想,顺应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培养青少年形成公平公正的价值观,提倡人人应该和谐发展,共同走向繁荣。因此,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青少年,培养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国家荣誉感。从安全教育的实施内容上看,国外一些国家提倡分段性教育模式去推进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发展,譬如,意大利中学生教育模式中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作为一名公民应当承受的责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法律常识,提倡学生应当忠诚于国家政府的指令,强化其政治知识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各个阶段的培养课程和重点方向,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提高其社会责任感;欧洲大部分国家在实施青少年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理解来自于本土的不同民族、种族或者不同信仰的文化,强调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集体荣誉感,同时倡导21世纪新型竞争理念、自强自主理念、科学技术创新意识的全面教育,强调青少年优质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俄罗斯青少年安全教育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学前班到高中部,其中主要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国家安全责任和意识,强调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以及公民责任,同时将国防安全教育、基本法规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等统一有序地融合在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教育中,并做到每个公民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时,获得的安全教育也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实现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层层递进、高效发展;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同样采取分段式教育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阶段,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历史革命知识;高中阶段,学校的安全教育便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帮助学生领悟人生价值的意义,完善学生的安全法律知识;大学阶段,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则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国家安全观。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不足,教育理念过于单一,教育内容不够充分,内部元素倾向独立,缺乏连贯性,以致于青少年在真正处理自身的困境时几乎很难应用其他领域的知识或者从专业角度去解决难题。
二、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
为了有效推进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发展,西方众多国家早已经开始采用三维立体平台的教育模式,即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辅助。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欧洲许多国家的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安全意义的教育。譬如,英国的大部分家庭喜欢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庆祝仪式,使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英国的历史文化,学习本土礼仪,防止青少年受到不良的外来文化影响;德国很多家长倾向于向孩子普及本土的特色资源,提前让孩子们了解德国优秀的先进技术,提高青少年的国家荣誉感,做到自我严格管理,将来能够在技术创新上取得重要成就。同时德国父母也会向孩子普及本土的战争历史,让孩子了解真正的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军事常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西方很多国家将学校的日常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在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时还可以学习安全教育课程,其中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和公民责任与义务教育课程。此外,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或者校内模拟军事演习,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国家的安全防范优势以及存在的隐患,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譬如俄罗斯的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大量的军事课外实践,这些课程的开设以及实践活动的举办都与国家安全知识息息相关,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此外,俄罗斯国家的部分高校甚至在日常课程系统中加入了核知识,让高校学生紧跟目前核时代的快速发展;英国目前开始推行绿色网络安全准则的政策,实施重点主要是青少年人群,目的则是有效增强青少年及抵抗外界不良文化入侵的能力。英国高校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夏令营,带领他们参观军队,学习军队的安全知识,积极调动青少年的参军热情。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分析,国外众多国家推行全公民齐抓共管的政策方针,积极调动社会中各阶层人士参与到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譬如,瑞士成立各种类型的公民安全教育协会,并免费向这些公益性协会发放《民防手册》,努力做到社会中每位合法公民人手一本,全面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美国则是强调公民的周边环境作用,以此美国政党经常组织活动宣传个人英雄主义,提高公民的防患意识。就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安全教育发展现状而言,教育方法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展开实施,通过学校举办各种大小型活动和比赛的方式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同时政府部门也会举办一些以历史人物为背景的纪念活动,以此来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然而这些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并没有制度化,甚至在一些落后地区无法持续进行。因此,相对比而言,我国的安全教育方式结构简单,组织活动没有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这也体现我国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学校以及社会教育没有明显的联系,处于脱轨状态。
三、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实施方法的启示
(一)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只有将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实施纳入国家的法制轨道,才能让更多人重视自身的安全意识,并确保其实施能够得到普及。因此,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建设力度,加快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法规,并全面监督各市县级政府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实施措施,构造一个具备完整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学校机构也应当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向学生提供正确的法律讲解,使学生深刻领悟国家制定的安全教育法规内涵。
(二)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首先,必须彻底摆脱传统方法以及理念的束缚,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现状,做出创新。其次,应强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的重点也要放在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教育中。最后,可以采取国外的分段式安全教育模式,通过将不同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进行整合,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内容的制定和安排,避免出现内容重复现象,这样的模式能够顺应处于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心智发展,又能满足国家的安全教育标准。
(三)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实施方法的多样性和高效性
通过中西方青少年安全教育实施方法的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国外很多国家倾向于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努力不让教育实施方法过于单一或者走向形式化,中国的安全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平台对青少年进行安全知识普及,积极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强调隐形教育的作用。首先,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做好榜样,并时常向孩子传递爱国主义、防患意识、公民义务等信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安全教育。其次,学校教育中引导者要对安全教育的教学安排制定合理的计划,要确保德智教育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让青少年熟知国家的公民义务以及责任,同时还应当将安全意识教育恰当地融入到学生的各专业教育中。最后,社会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应当主动利用一切有利机会,为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力量支持,增强公民的道德觉悟和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徐锋,余一凡.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西方国家公民教育差异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90-93.
[2]郝篆香,蔡敏.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实施及其启示———以南卡罗来纳州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1(1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