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5: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流通经济与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理论来源于实践,流通经济学理论同样也要归属于市场经济活动的实践。因此,无论当前界内关于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多么匿乏,流通经济学都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从我国流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误区中就可以看出,当下我国在流通经济学的探索与发展领域已经进入到了相对困惑的时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的主流经济研究学者们都普遍否认了流通经济学的存在,这种普遍否定的观点也有其相关的依据,那就是他们都认为流通经济学研究内容已经包含在制度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中。但是,仍有少数的流通经济学研究者从2005年开始至今,经过十多年的辛苦研究历程,一直在苦苦地坚守着对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并希望通过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进一步整合来印证流通经济学的观点与认知,以此来探索市场经济以及商务活动过程中流通经济的发展规律。由此可见,我国应加快重塑流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从社会实践角度思考流通经济学重塑的必要性
我国新常态阶段的市场环境中,商品流通领域所涉及的空间范围日益广泛。例如,商贸流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相关生产企业的购销商务活动等都在扩大,而且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是相互之间逐步形成了一种体系框架,其中最具规模性代表的就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在进入21世纪以来,商务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带领下,电子商务更是以一种崭新全面的发展状态进入到商务发展之中,并持续发展壮大。从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才进一步促使商品流通中的信息流功能发生并实现了“质”的飞跃,最终造就了一次流通领域的生产革命。而且,在我国的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包括国内各市场区域的空间划分、城乡商贸流通中的各类问题以及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等,所呈现出的也都是一种社会商业活动,而这些大量存在着的社会商业活动都亚需流通理论对其做出合理解释,即流通经济学理论。
与此同时,我们再从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无论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区域市场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如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如何,都应当是区域商务活动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地区商业发展规划的需求。从各个国家的政府实际执政角度来看,政府同企业一样,同样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这种需求最终由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来执行,其中许多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也都需要用流通理论来支撑。再从商业发展规划的实践角度来看,其关键点就是如何界定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流通产业的业态分布和规模发展程度,而且还应重点研究考虑区域市场内流通产业空间布局等相关内容。例如,在研究与处理零供关系以及区域内流通体系如何构建等问题时,问题的表述与分析几乎都需要运用流通理论来对其进行解读。从企业的有效供给角度来看,企业在进行扩充发展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企业的商业选址、物流体系搭建、商业集聚以及流通渠道、售后服务等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还会针对上述商务活动现象进行市场调研与影响因素指标分析,其目的就是根据这些商务经济活动内容,在其中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做出更为科学的目标决策,而且这些研究工作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更愿意运用流通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和分析。
(二)从经济理论角度思考流通经济学重塑的必要性
在商业经济发展领域,流通经济学与大多数产业经济学理论一样,都拥有着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与探索方向。例如,在区域市场经济的商业活动中,区域内关于流通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阶段和过程。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种经济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从微观经济理论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区域内商业活动中企业产品的流通渠道及其相应的服务框架构建过程。而从宏观经济理论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就是整个流通产业在社会商业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扮演与起到的角色功能。例如,同样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共性问题,虽然在界内有很多研究学者也都认识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商务活动关系,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还是比较惯性地将中间环节里最为关键的流通过程给省略掉,因此在这种感性思维和惯性思考的影响下,对流通经济学理论的认识也就较快地偏离了商业实践。所以,我国对流通经济学理论缺乏一套较为全面的理解与定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市场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
因为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其所涉及与参照的大多为西方经济学,其与国际贸易如出一辙,本身就缺乏对国内商务、商贸、流通的专门研究,而且宏观经济学理论遵循的研究视角几乎一致性地倾向于生产者,并没有从消费者本身这一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换句话说,只考虑了企业如何扩大有效供给,没有考虑市场如何满足有效需求,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其探讨出来的流通渠道也就缺失了内部的便利性与合理性,或者说缺乏一种经济界的“人文关怀”。
由此可见,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匿乏正是因为这种视角的狭窄性。当然,这也说明了我国在流通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严重不足与研究缺陷,因为流通经济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并没有被全盘否定,例如,1901年德国J·格伦采所著的((商业政策体系》、1913年J·F·谢尔所论著的《通俗商业经济学》与《商业管理学》等经济文献中,都大篇幅地对当时社会流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赵 娴主编定价:30.00元16开2008年5月出版
本书的内容共有十章,涉及流通的内涵、流通的运行过程及调控、流通的功能、流通的先导作用、流通渠道与环节、流通经济效益评价、流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开放经济中的流通运行等方面,力求呈现流通经济运行过程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规律。本书既可以作为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参考,也可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使用。
2.《网上零售理论与实务》
(英)丹尼斯等著 姚歆等译定价:36.00元16开 2008年5月出版
本书旨在说明网上零售实现效率和达到效果的成功要素,并对读者、网上零售商和研究人员在理解和学习网上零售和相关的营销过程中有所帮助。全书共十二章:网上零售世界,实践中的网上零售,组织中的网上零售整合,理解并与网上购物者沟通,网络信息搜索,网上商店设计:导航性、互动性和网页氛围,网上服务,创建网络品牌,网上购物中心,网上零售模式,移动购物,多渠道的成功和网上零售业的未来。
3.《物流管理流程模拟试验》
谢如鹤、黄向荣主编定价:24.00元16开2008年3月出版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简单介绍了与物流管理流程模拟试验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针对各种物流管理活动的业务流程进行模拟试验的指导,包括运输管理流程模拟、仓储管理流程模拟、码头管理流程模拟、货代管理流程模拟、第三方物流管理流程模拟等五个综合性试验项目。
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
[关键词]安徽省;流通业;先导性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67-03
流通业是安徽省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相对落后,总量偏小,速度不快等,严重束缚了安徽省流通产业的发展。
一、安徽省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
1.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0—2008年,安徽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054.3亿元增长到2965.5亿元,增长2.8倍,与经济社会同步增长。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增长迅速,有了较大的增幅。据不完全统计,安徽省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网点300多个,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近130个,总交易额超过1100亿元,创建了20多个国家级、110多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商务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收入、带动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商务经济对安徽省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30%;商务领域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超过20%,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带动就业占安徽省从业人员25%左右。
2.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的发展较快,先进流通经营方式与管理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安徽省现有各类连锁企业近200家,拥有连锁门店2000多个,合肥百大、安徽商之都、阜阳华联等名列全国连锁企业百强,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流通业中最具活力的组织形式。省烟草、煤炭、有色、叉车、汽车等行业已在有效运行B2B电子商务,农业、旅游、医药、商贸等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正在开展B2C电子商务,徽商集团设立了全国首家钢材网上交易市场。同时,合肥、芜湖、蚌埠、阜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也在蓬勃发展中。
3.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安徽省拥有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1000多家,零售额328.1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6%,其中徽商集团已跻身于全国企业500强,进入商务部重点培育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行列。与此同时,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安徽省商贸系统1000余家国有、集体流通企业中已有近90%完成了以“双退出”为核心的改革,有1家上市企业。大批的国有中小内贸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售卖等方式,基本实现了开放搞活。
4.商业领域对外开放取得进展。国际、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纷纷登陆安徽省。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商业企业已进驻合肥、芜湖、蚌埠等地。上海百联、北京华联、南京苏果等国内大型流通企业纷纷在安徽省设立连锁企业。外来商业资本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经营理念,推动了安徽省商业格局的变革。
5.城乡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消费环境日益优化。作为全国惟一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已累计建设连锁农家店超过170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290个,覆盖所有乡镇和3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了5个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个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改造了50个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了44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培育了30个省级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全省最大的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建立了包括农资、日用品、农产品销售以及市场运行监控等方面的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
二、安徽省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安徽省流通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即使与中部地区的省份相比也还处于相对落后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相对落后,总量偏小,速度较慢。2008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65.5亿元,较2000年增长2.8倍,但与全国增长水平及中部地区增长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总量与6省平均值的差距还在拉大。自2005年以来连续数年位次徘徊不前。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最终消费及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全国水平。
2.组织化程度低,骨干企业少,带动力弱。全省中小流通企业约占流通企业总数的99%,实现销售额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左右。尽管有徽商集团、合肥百大、安徽商之都、阜阳华联等比较大的企业集团,但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大企业相比,在企业规模、经济总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合肥百货大楼集团公司和商之都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额之和仅为国内最大的连锁商业企业上海百联集团销售额的15%。特别是随着零售市场全面放开,在各种外来资本蜂拥而入的竞争面前,本土企业的劣势愈发明显。
3.现代流通方式起步早,推进慢。虽然安徽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流通业态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百货店、食品杂货店等传统业态。批发业尤其是重点批发企业还处于结构调整、机制转换阶段,组织形式、管理水平、制度创新等严重滞后。大型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如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发展缓慢,制约着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4.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水平较低。安徽省大多数流通企业目前还在实行“公司—商场—部组”三级管理、“公司—商场”两级核算、商场、部组承包经营的传统管理方式,把统一的经营主体裂变为一个个小团体和利益单位,降低了公司整体的、直接的竞争力,分散了公司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管理手段上,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内部电子网络、网上销售、电子订货等管理技术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5.流通秩序不规范,外部环境亟待改善。商品流通市场有序发展、规范管理、依法保护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假冒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商业道德和商业信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封锁、地区分割、地方保护现象依然存在,流通业规划管理滞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业态、布局不尽合理,造成了资源浪费。
孙君:安徽省流通产业发展再思考
三、安徽省流通业发展对策
为促进安徽省流通业的发展,安徽省流通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必须围绕坚持流通业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城乡市场流通改革与创新并举、繁荣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同步进行。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要求,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立健全市场监测调控体系,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创建公平和谐的市场环境,促进安徽省流通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以商业网点规划为依据,促进城市商业流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商业网点规划,是优化商业结构,引导商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管理,对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及专业特色街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多层次的城市商业格局, 解决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发展不合理的问题。在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在扩大消费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培育皖江经济带;在商业业态发展上,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积极发展家电、食品、建材等专业连锁超市以及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大型综合超市,力争使其成为城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力业态;鼓励大型百货企业的改造与整合。通过合理规划,不断增强和完善城市商业功能,促进城市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2.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力培育骨干流通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是促进安徽省流通业加快发展,应对流通业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挑战的必由之路。应以一大批重点项目为支撑,迅速扩张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首先确定将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安徽辉隆农资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华联超市有限公司、安徽华夏集团、安徽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亿工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庐江安德利贸易中心有限公司、安庆金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企业列为省重点培育的骨干流通企业。其中,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同时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对象。
其次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其他政策包括:(1)直营连锁经营企业办理经营资格审批和各类证照手续,由总部向所在地主管机关统一办理、统一年审,各分店持总部的批准文件或证照到所在地办理备案手续,纳入当地管理。(2)推动各级各部门联合检查,严禁重复检查、重复处理。(3)列入省重点支持的流通企业建设的配套支持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都是现代流通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而这三种流通方式都对信息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安徽省应以现有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现代流通方式的快速发展。
首先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在安徽省的生活消费品流通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流通方式。要在继续规范和完善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展和延伸,以品牌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发展直营店和加盟店,减少经营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确立连锁经营方式在流通业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是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关键是要建设多功能的现代化配送中心。要按照“政府营造环境,企业自主运作”的原则,加快建设合肥、芜湖物流园区以及其他若干个物流基地,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业,为企业提供周到的一揽子服务。
最后要积极推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工程”,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积极开展网上交易活动,建立各种不同门类的电子商务中心和信息中心;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用建设,完善网上交易管理办法和支付体系,扩大交易品种,促进B2B、B2C、C2C等主要交易模式的健康发展。
4.以建立健全监测与调控体系为抓手,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加大投入,加快市场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茧丝绸企业为重点的《安徽省城乡市场运行监测信息直报系统》,进一步扩大市场监测范围,扩充和完善其功能,逐步建成安徽省的市场监测体系和覆盖全行业的便捷、高效的市场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市场供求信息。切实加强监测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设备的现代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网上直报信息,提高市场运行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5.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保障,创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强整规工作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根据国家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安徽省的具体实施办法,全面清理相关的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坚决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地区封锁,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形成。
6.提高思想认识为关键,加强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流通工作发展的速度、规模、效果。加快安徽省流通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对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思想认识。要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统一社会各阶层对流通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链接、增值、引领、组合和渗透、推进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加强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把流通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评价体系,建立流通工作责任制。
[参考文献]
[1]金永生.流通产业组织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丁俊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流通经济,2007(2).
[3]陆江.加快发展现代流通[J].中国流通经济,2007(4).
[4]王冬芳,周物明.中观维度的流通费用与流通经济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9).
[5]杜丹清.中国本土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提升与政府行为研究[J].江苏商论,2006(2).
[6]代兵.中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2009(8).
[7]王曼莹.区域流通企业连锁经营市场营销模式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5).
[8]沈文,赵萍.论流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财贸经济, 2007(2).
关键词:;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后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45-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后发达地区许多地方结合农村商贸流通工作的实际,开展了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双建工程”,即“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依托国家“三下乡政策”,构建工业品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加快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繁荣农村经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收入将会逐年提高,消费能力将会逐步增强。农村不断增强的购买力与农村相对落后的流通服务体系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因而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二、后发达地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作用
1.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可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业,提高农村三产的比重,将极大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3.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通过建立双向物流平台,不断提升农村流通网络,构建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能够促进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收节支。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发达了,不仅能使农民群众买到价廉物美和安全放心的消费品,使农民群众得到便利和多种类的生活、生产服务,而且能把大农村与大市场连结起来,促进农产品销售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配送的现代流通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层层加价,使农民能买到价格便宜的商品。农业生产资料龙头企业通过现代流通体系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市场化的手段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减少农民群众的生产性支出。
4.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有利于农民安全消费。零售环节是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最后一道防线。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网络不健全,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的主要为害地。因过期食品、药品以及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造成的恶性案件多数发生在农村。据国家商务部的抽样问卷调查:46.2%的农民对本地购物不放心,48.9%的农民购买日用品最看重商品质量,74.8%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农民能不能买到放心的食品,用到质量有保障的药品和农资,仅靠一次次打假是不够的,根本的办法是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改善农村流通网络,在农民消费之前的最后一道环节――零售环节,把关口卡住,才能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发达了,在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在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的都是大型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比较规范,可以成为农村市场防假防劣的生力军。
5.加快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是流通部门自身发展壮大的最佳选择。流通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能部门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部门。流通各部门特别是供销部门发挥自身在网络、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在为群众提供优良产品、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不断加快在金融危机环境下自身的发展。
三、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难点
1.后发达地区农村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商业网点的改造升级已经跟上了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需求,甚至存在投资过剩的问题。但是,农村市场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几乎没有基础设施的投入,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农村流通领域停止了投入,加上投资者追求高回报,对投资农村市场没有兴趣。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流通市场的环境改善缓慢、交易手段落后、信息不灵,影响了农村流通网络的深入发展。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农副产品不能调节季节性销售,加上加工能力不足,影响了产业化形成和农副产品的升值,导致农民增收缓慢。
2.后发达地区缺乏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发展的融资渠道。据行业管理部门调查,在农村市场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资金的困扰。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商业银行网络在收缩,现在工商、建设银行在农村没有网点,农业银行也逐步从农村收缩撤出;农村信用社布点少,资金不足,放贷办理时间长,不能适应农村流通业发展的需求。由于资金市场缺位,大部分流通经纪人在急需资金时得不到支持,流通经纪人便压低收购价,打压农民利益,以保证他们自身的利润空间,这也是造成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3.后发达地区农村流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管理欠规范。当前,农村流通经纪人队伍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虽然已得到了一些发展,但与市场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由于信息引导不够,农副产品资源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部分农副产品仍不能顺畅卖掉,形成积压和价格损失;流通经纪人、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对市场发展壮大推动不足;部分经纪人和经济合作组织不能够守法经营,甚至存在着向农村倾销过期食品、劣质价高商品等坑农害农行为。
4.后发达地区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软硬件档次低、管理水平差。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大部分起点低,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也大部分停留在卖摊位、出租摊位和收费的水平上,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还基本处于自发的阶段上,特别是管理水平差,已经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5.后发达地区农村消费市场的薄弱环节表现在各项配套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市场的竞争以简单的价格战为主,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空间,而城市连锁超市等由于下乡成本过高,没有竞争优势,导致消费环境不能得到彻底改善,农民也只好知假而买假。
四、后发达地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对策
构建后发达地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应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手段,以连锁经营企业为载体,按照标准和要求新建或改造商业网点,形成以区县(自治县)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连锁经营超市为骨干、村社便民放心商店为基础的农村新型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净化农村消费品市场,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促进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后发达地区要围绕农民的实际需求,以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为依托,按照统一规划、先行试点、由点到面、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构筑集科技文化、公益事业、中介服务于一体,覆盖县、乡(街道)、村的三级综合服务网络,最终形成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双向流通格局,成为农民感受最方便、最便宜、最安全、最愿意去的场所。
1.后发达地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农村流通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各乡、村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同步规划、一体实施的原则,结合地方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好网点的规划设置,确保既切合实际,又量力而行。新农村试点村一般经济实力较强、消费水平较高,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最佳切入点和优势所在。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和“新网工程”,以农资超市建设为中心,逐步拓展服务范围,争取在日用品超市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农村流通现代化推动后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后发达地区要加大现有流通资源整合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力度,确保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在加大现有流通资源整合力度上,必须注重处理好建设新体系与整合老设施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肓目新建、重复建设现象发生。要抓住目前乡、村流通服务业竞争相对薄弱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旧校舍、旧厂房及粮食、物资、供销系统的网点设施,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整合改造;要打破部门、所有制和区域界限,引导和支持各类资本、各种实体参与建设,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使其成为现代流通方式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载体,成为帮农解困、助农增收的坚实平台。在加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这一中坚力量,发挥其在限制恶性竞争、保护农民利益和帮助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大户领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吸收农民加入,与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关系。
3.后发达地区要积极健全五大流通服务体系:一是日用品连锁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延伸经营触角,扩大网点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后发达地区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按照“借势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网络、设施等优势,采取合资兴办、加盟连锁、挂靠联办等多种优势,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能扩张。积极探索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整合传统商业网点为主的有效形式,推动传统经营店铺的改造升级,把更多的超市、连锁店、农家店开到农村,真正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贤内助”。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在后发达地区县市一级建设一处大型商品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结构完整的日用品连锁经营服务体系。二是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体系。要继续发挥县级农资公司在农资配送、供应上的作用,借助自身完善的经营网络,不断提高配送能力,增加供应品种,丰富服务内涵,满足农民生产需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趋势,采取农资供应和农技推广相结合,借助国内相关农科院所和农技推广单位的技术优势,为种植大户提供商品、技术、信息等“套餐化服务”,尽快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农资供应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把优质农资和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家家户户、田间地头。三是农副产品购销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仅要解决“买”难的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更要解决“卖”难的问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要按照“产业化富民”的思路,立足后发达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培植壮大地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直接带动农民从事农副产品产业化经营,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借助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网络优势,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生鲜食品进超市活动,努力打造日用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平台。四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目前,后发达地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粗放经营、无序竞争、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对此,后发达地区政府要确定相关部门对再生资源和散户收购队伍进行整合整编,在相关乡镇、街道和中心村设立收购站,搞好废品的综合回收和加工利用,充分挖掘废品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化、环保化、专业化。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失,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瓶颈。要抓住健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这一有利契机,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坚持“行政引导、多方参与、市场动作”的原则,在原有经营服务项目上,进一步整合社会优势资源,按照“形象新、环境美、设施全、功能多、服务优、管理好”的要求,增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成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对接、农民消费与学习娱乐对接,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
4.后发达地区要切实办好区县级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有多种形式,常规超市代配送中心、单一配送中心、仓储商店代配送中心、网上配送中心等,不管什么形式,连锁经营企业要在乡镇和村社开店,必须要有区县一级的配送中心或区域配送中心,这是搞好“双建工程”的前提条件,否则难以达到给乡镇、村社两级配送的目的。区县级配送中心也是采购中心,要与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社(协会)连接,形成纵横交错、多种流向的载体,以充分发挥县域或区域的带动作用,达到完善业态结构、配备服务功能、保证商品质量、满足城乡市场各种需求的目的。
>> 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综述 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选择的理论诠释 基于交易模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 法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技术的演化:基于激励相容视阀的研究 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效率提升问题的思考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研究 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便捷交易放心的菜篮子市场 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交易情况周报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模式 北京10大农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怎么建?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简介 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何建? 走进新裕农产品批发市场 经济边缘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拓展与建设 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功能特点的思考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功能特点的思考 关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律地位的思考 商务部关于加强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通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2003年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项目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08-01-18)[2015-11-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04(10).
[5]马增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30年回顾及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5(5).
[6]张维.借鉴国外经验发展中国农产品物流[J].世界农业,2015(8).
[7]依绍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8]陶君成.湖北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综述[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3).
[9]胡天石.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需求与三维发展模式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9).
[10]赵琛.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国际比较[J].流通经济,2012(6).
[11]孟令伟.澳大利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的经验及启示[EB/OL].(2011-02-26)[2015-11-06].http:///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61994.
[12]S.Yilmaz,I.Yilmaz.Evaluation of the wholesale market system for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Turkey:A case studyfrom Antalya Metropolitan Municipality[J].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2010(2).
关键词:质量工程;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两大严重问题:第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许多高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闭门造车,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导致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方面浪费了国家稀缺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广大考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第二,许多高校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同类专业缺乏区分性特征,特色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声誉,长此以往,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教育部于2008年10月7日颁布了“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意见》的规定,“十一五”期间,将遴选3000个左右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2008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了《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08〕21号],批准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等691个专业点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编号TS10638)。这是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目前唯一一项国家级的专业建设项目,也是该校专业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目标明确之后,我们便按照“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的要求对经济学特色专业开始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特色专业建设是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最终确定了较为科学的经济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由于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在08级培养方案中将运输经济学由原先的专业选修课调整为必选的专业方向课,添加了必选方向课流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这些课程设置方面的变化都进一步突出了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的流通特色。
其次,加大了实践环节的课时和学分。实践环节的教学由原来的20学分增加为27学分,而且在大二、大三两个学年中,每一个学期都专门拿出2个星期作为教学实践周,由班主任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根据社会对经济学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吸收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先后和多家单位确立了联合办学的方针,定期请校外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上课,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联合办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正在和相关企业探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具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专门为该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单位上班。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通过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课(必修)、学科基础课(必修)、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方向课(选修)]、拓展课[又划分为专业拓展课(选修)和素质拓展课(选修)两种]、实践环节课(必修)等五大模块,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如对大四学生专门开设了一门《经济学前沿》的课程,该门课程主要采取讲座的形式,由教授和新进博士就经济学方面的某一前沿问题进行讲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此外,我们还努力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对于课程间存在着交叉重复的部分,经过讨论后明确规定在哪一门课程中讲授,而其他课程则不需要对此再做重复,这样既节省了重复的授课时间,也避免了相会依赖最终谁都不讲的空白缺陷。
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明确规定每位授课教师必须首选教育部推荐的高质量的优秀教材,教研室必须组织编写与教材相对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如已经编写使用的《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等,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都必须挂在经济学院的网页上,供大家相互学习使用,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建成网上教学平台、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反馈系统。
此外,我们还特别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比如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们采取的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经过对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要想实行因材施教,必须把教师、学生、教材及其他所有教学资源等等这些“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进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区别授予不同的课程侧重点,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以培养“术有专攻,博采众长”的各类高级人才。具体的操作办法是:针对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开设要求不同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也就是实行分层教学。
(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我们组建了“经济学实验教学与数据处理中心”,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门计量软件的使用。在实践环节方面,主要包括读书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实践周和毕业实习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读书活动的实践要求经济学专业学生修读的必读书目5本,选读书目5本。考核方式通过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方式来进行,具体考核方式由导师确定。读书活动总计3学分,安排在第一、三、五学期完成。社会调查与实践要求学生通过暑期社会调查与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经济分析、社会调查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暑期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或政策分析报告。由导师根据其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社会调查与实践总计3学分,安排在第1、2、3学年的暑期进行。实践周一般安排在第二、三、五学期。学生在第二学期,主要是运用《政治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学的经济理论和原理对社会进行认知和体验实习,实习结束后,写出社会实习报告,合格者获得1学分;在第三学期,学生结合所学的《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本实验课程由会计系教师承担,合格者获得2学分;在第五学期,学生结合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实验,合格者获得2学分。毕业实习则在第七学期末由实习指导老师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第八学期第六周前完成毕业实习。实习时间为8周,4学分。实习完毕提交实习报告、实习鉴定等。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根据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在流通领域的定位,建设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到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等在流通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校进行进修的方式,不断优化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的目的。此外,我们还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科研方向,突出流通经济这一研究特色。通过交流考察调研等方式,扩大教师的对外交流,使教师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以及流通经济方面的学术前沿,同时整合科研力量,争取取得一批在国内外流通经济研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优秀成果。
(五)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为了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优秀教师为学生上课,不同教师上课的薪酬也有所区别。在部署毕业论文的时候,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如果连续两年指导教师没有指导毕业论文,则该教师不能参加职称评定。
为了有效衡量教师的授课效果,我们还组织全校学生进行网上评教活动,对评教结果排名靠后的老师,统一由教务处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实行“一帮一”的服务,如果连续两年评教结果排名在全校后十位,则该老师自动失去职称晋升的机会。
此外,为了倡导以本科学生为研究主体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我们按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鼓励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特色专业的建设与领导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特色专业建设点也由学校按照“质量工程”的有关要求,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和评估,按年度对建设工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经济学院专门建立了特色专业建设责任制,组成了以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任专业建设的负责人、校内外学术专家和行业专家构成的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研究和解决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在流通领域方面的优势,不断突出流通领域的研究特色,培养流通领域的理论研究人才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专门人才。我们力争经过四年的建设,把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建设成为方向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Z].教高司函〔2008〕208号.
2、北京物资学院.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Z].2008.
3、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08级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Z].
新一轮菜贱伤农事件来袭。近日,海南、福建、山东、河北、河南等多地出现蔬菜滞销现象,菠菜、芹菜、莴笋等价格持续走低,有的甚至跌到几分钱一斤。据媒体报道,河南中牟县明山庙村东头的路边,被扔掉的芹菜绵延200多米,菜农无奈之下甚至将菜直接犁进地里。
菜价加在流通环节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表示,蔬菜是集中上市的农产品,保存期很短,容易产生卖菜难的问题。
今年夏天南方蔬菜产量较高,南方蔬菜大量运到北方,成本比北方大棚低一半以上,价格很有竞争力,北方大棚蔬菜因此滞销。
菜农那里0.1元/公斤没人收的花菜,北京超市里仍然卖到每公斤6元左右。蔬菜的收购价格是如此之低,但城里市民却并未感到今年的菜价有多大变化。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赵显人表示,流通环节层层加码,使得最后到达市民手中的蔬菜价格并不低。
据了解,蔬菜从田间,通常要经过收购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小批发商,最后才进入菜市场,每一个环节都必然加价。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摊位费、卫生费、装卸费、管理费、人力成本等费用也必将摊到产业链的两头。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据了解,批发市场的每辆货车需要300元的“进门费”,而仅人工搬运费一项,就达到每人每天80元到100元。
正大集团副总裁杨小平表示,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比一般工业品更高,对运输时间和运输条件有更高要求,而且体积大、附加值低,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光靠减少流通环节还不够,农产品流通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在中国,冷链物流仅能满足10%的需求,而美国可以满足90%,日本可以满足60%。同时,应培养大型流通企业,统一市场才能有专业分工。
据了解,美国农产品物流以直销模式为主,平均78.5%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较高的直销比例减少了美国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
农业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农业生产组织和销售组织的发展为缩短流通链条创造了条件,使生产者及其组织与大型连锁超市等零售终端组织能够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的直销。
发展新型农产品经纪
分析此次蔬菜滞销的原因可发现,除气候因素,也有农民自身原因,如因去年行情好就盲目扩大生产。但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仍缺少有效的产销对接,在市场上仍处于被动地位的农民难以应付市场上任何风吹草动。
据了解,对于短时期大规模上市而产生的蔬菜滞销,农超对接的缓解能力很有限,就北京地区而言,大规模实现农超对接的仅为物美、京客隆等大型超市,中小型超市对接程度有限。
蔬菜滞销不仅是农民之痛,更是农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之痛,是全体公众之痛。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会长于培顺建议,要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
合格的农产品经纪人应是某一项农产品领域的专业人士,不仅要熟知农产品的基本特性,还要准确了解市场需求,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产品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并对农产品成本作出正确核算,从而对农业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曾被称为农副产品“二道贩子”的农产品经纪,现在已成为国家正式职业。农产品经纪人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目前,青岛农业大学已开始探索设立农产品经纪专业,从在校大学生中培养新型农产品经纪人。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其产地市场集中,单个农场主的生产规模大,以“大生产大流通”为主要特点,正规高效的农产品经纪人制度在农产品流通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