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5: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设备监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成本;监督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s and the new require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the key field of work about purchasing medical equipments is changing. How can we make it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standardizing of purchasing medical equipments? It needs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This article mentions several points about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for purchasing medical equipments.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s; procurement costs;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24-0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不断提高的科技含量,为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和平台。这也使得临床医学诊治活动对现代医疗仪器与设备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因此,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种类、规模及其先进程度也成了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用有限的资金购买到更多、更好的仪器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工作更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减少决策失误,确保工作人员不犯错误的有力措施,其目的就是使采购工作向“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向发展[1]。本文从我院医疗设备监管机制的建立就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监管机制提出几点看法和大家进行探讨。
1 供货商的管理
供应商评选是要对现有供应商在过去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或对新开发的供应商作全面的资格认定。评估供应商主要着重于对他们的技术;质量;交货;服务;成本结构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建立医院医疗设备数据库和供货商目录,对所购设备及供货商进行监管,如果发现售后服务及产品质量上有问题则取消其合格供货商的资格。此项工作的实施由医院医学工程科负责,医院设备委员会负责监管,设备委员会有决策权,临床使用科室应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
2 采购成本管理
2.1 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成本分析:在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重要的问题是谈判前必须掌握所购置设备的市场行情。通过加强业界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收集到准确的市场价格行情和售后服务条款等,并通过外贸合同查询,进行配置比较,认真进行产品对比分析,找出购置设备与所掌握的市场行情在品牌、规格型号、性能参数和功能用途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做出分析报告,供决策者参考。此项工作必须设定专人负责,由谈判外的第三方来进行价格合适,如选拔有较强专业基础,在设备维护修理方面有实践经验,工作踏实、责任心强、人品好的人员担任市场行情调查员,出现购置价格高于市场行情的情况由此人负主要责任,采购及部门领导负连带责任。
2.2 临床科室对所申报设备应认真做好设备投资效益分析,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虽然投资回报率有不同的计算方式, 最普通的表示方法如下:
投资回报率(ROI)= 利润率(Profit Margin)×资产周转率(Asset Turnover Rage)
利润率代表了相对于收益,对成本控管的能力。 成本的降低则会带来利润率的提高,从而增加投资回报率,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成本,同时也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对于科室对申购设备投资效益分析不充分,盲目购置,造成设备闲置、使用率低的情况,由设备科核实后,经设备委员会通过,则对科室按设备购置金额的百分比进行罚款,科室主任承担主要责任和一半以上罚款金额。
2.3 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集权采购(Centralized Purchasing)也是很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医院应选择集中采购的方式将各科室的需求集中起来或由使用量最多的单位来整合所有采购数量,并负责主导采购议价。这样做更能促进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的紧密合作,充分掌握使用部门的需求状况。医院便可用较大的采购量作为砝码得到较好的数量折扣价格。如此,行政费用的支出也会因采购统一作业而减少, 采购部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将资源用在开发新的供应商。其它如由各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产品委员会;联合采购;长期合约以及采购产品生命周期所需的总需求量合约等都是可以交互使用的[2]。
3 谈判和议价
在采购活动中,议价是一个勘察和交易的过程(包括计划,总结,分析,让步)。采购人员和销售商都以各自的观点和目的参与其中,期望在采购交易各方面包括价格、服务、规格、技术和品质要求及支付条款等达成相互满意的协议。
谈判活动的技巧性很强, 通常对整个谈判工作的规划包括:谈判前:建立谈判小组;作计划和准备原始数据;订立谈判希望达成的目标和采取的策略 ;谈判时要注重战略战术和技巧的运用和谈判小组成员的互相配合;谈判结束后要按照谈判结果制订书面协议并且将谈判有关的文件整理归档, 以便在进一部谈判时作为基础和依据。
医院一般都有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定,但并不是每个医院采购都有规范化的流程,包括每一个步骤,每个步骤由谁来做,所以,在此基础上必须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包括谈判的人员、谈判过程和谈判前的准备都要按科学的和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每一步都有据可查,如出现问题即可追查到责任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人为因素的有意操作行为。
4 交货期管理
从采购的角度来看,自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直到货物交到指定地点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之为采购的前置时间。 换句话说,从客户向供应商表达出其需求时开始计算,直到客户的需求被完全满足为止,其中所花费的时间总和便是前置时间。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出一点,实际交期的长短与前置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基本上,交期是由供应商决定而非客户随意指定。但是,我们却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影响整个交期的长短。缩短交货期就是要缩短前置时间,达到提前使用设备的目的,也就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成本。如果是进口设备,我们在合同签订后即应通过外贸公司开出信用证,货到医院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货物清点并和厂家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安装、验收,同时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检测,全部合格后即可投入使用,尽量缩短前置时间。此项工作中涉及到设备的提货、验收、质检等环节,医院应制订设备安装验收使用等方面的实施细则,由临床科室进行监督,如未能按要求执行,由临床科室向设备科的上级管理机关提出,按设备科责任分工处罚条例给与责任人处罚。
5 合约管理
从管理的角度讲,合同是生意场上调和矛盾的一种机制。因为合同中各个事项的参与者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和利益,怎样保证他们结合在一起时能好好地运作呢?首先要认识合同的签订过程与合同执行过程往往有很多形式的差异。①绩效上的差异是指书面合同和实际使用的合同间的差异。有的人将书面合同放入抽屉,执行时往往将其抛在脑后,直至碰到麻烦才想起它。②相关性差异:激烈的竞争迫使许多采购单位运用较灵活,较策略的而不是呆板的,程序式的方法来优化供应商,但另一方面,采购者还没有发展出一套新的绩效衡量方法,而仍延用旧的纯价格的方法来考量供应商。③理解上的差异是指合同制订者与合同执行者之间的差异。如果出现以上三种情况,就会造成合同条款的不充分执行。比如,谈设备时,设备保修期也许不止一年,科室在设备使用一年后出现问题,科室和执行部门也许不了解合同的保修期是多长时间,造成维修费用的问题等等,所以,合约的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医院的采购合同原则上应有院长签订或根据金额大小由院长授权代表签订,应避免由医学工程科(设备科)具体实施部门来签订合同,这样就避免了同一部门又签订合同又执行合同,对于合同执行的情况,由设备委员会进行监管。
6 小结
6.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采购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采购监管机构,形成既互相制约又顺畅、高效、廉洁的工作机制是保证医疗设备采购监管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另外要成立由院长、负责设备科工作的机关领导和临床具有责任心,水平较高,品德端正的科室主任和专家以及设备科领导组成的设备委员会,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宏观管理,制订医院医疗设备的中长期装备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对大型及急需设备进行论证。其主要监管:医疗设备购置计划是否符合规定;医疗设备的购入渠道时候合法;医疗设备的购入过程中有无违规违纪问题;医疗设备购入后是否落实到位;设备法规制度的制订是否落实等。
6.2 采购程序的监督与管理:从采购程序着手,进行每一步的中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步骤包括编制采购计划、进行采购谈判、签定采购合同、验收入库、进行会计结算等过程。从监督方法角度分析,纠错防弊的关键方法和步骤是医院内部要有医疗设备采购的监管机构和监管体系,有专门负责的人员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采购过程。其具体措施是从医院权责划分、履行授权批准程序,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追踪审查、纠正控制制度差错,建立记账与业务处理人员、付款人员和审批人员高度分离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与控制。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整个过程的规范运做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主要监管以下几点,首先看采购过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要求,看采购计划决策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医院的整体规划,从源头就开始进行监督可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对采购医疗设备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有利于医疗设备引进活动高效、健康、有序地进行,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有利于提高整个采购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从根本上遏止采购活动中的不正之风,这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综上所述,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医疗体制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固有的弊端,医疗设备的招标采购只是目前的一个过渡性措施。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中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还必须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作用,以及医疗保障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参考文献
[1]庄福金,刘智军.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和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32-134
[2] 叶佳,刘麒麟.浅谈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76-77
关键词:临床工程技术;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临床学科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但是受医疗设备自身性能不足、构件损坏、使用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一旦医疗设备发生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临床疾病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对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临床全面加强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现阶段,随着我国临床工程技术的发展,不少临床已从临床工程技术层面进行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也即要求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探索有效的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从而全面提升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1]。
1临床工程技术的定义
临床工程技术指的是要求临床工程技术人员需全面掌握现代临床医疗仪器发展史及趋势,并负责医疗设备的使用、日常保养、维护、计量检测、安全管理等工作,以确保医疗设备长期处于良好和精准的使用状态,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和安全风险发生率,从而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仪器设备支持。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是临床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执行者,而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因此需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做好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
2基于临床工程技术层面的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2.1做好医疗设备保养
做好医疗设备日常保养不仅能有效降低医疗设备安全风险发生概率,还能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且做好医疗设备日常保养也属于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因此需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严格遵循医疗设备3个保养等级做好医疗设备保养工作:(1)日常保养。包含对医疗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对医疗设备松动的螺钉或其他零件进行紧固等。(2)一级保养。要求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说明或使用性能要求对其进行内部清洁、等保养。(3)二级保养。指的是通过定期检查医疗设备主体部分,并对其进行校正或调整,以提高医疗设备的精度[2]。
2.2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
相关研究证实,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可靠方法之一是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这也是一种前瞻性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要求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分析医疗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做好预防性维护或处理,从而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设备风险问题的发生。尽管现阶段临床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功能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的预防性维护内容基本相同,主要是通过检查外观、清洁保养、更换易损件、检测性能、进行功能测试、进行安全检查等进行预防性维护。为提高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质量,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求临床工程技术人员遵循“预防为主、检修为辅”的原则进行预防性维护,以将医疗设备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降低其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除了要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程技术人员还需全面记录各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过程,并形成记录手册,手册中需准确记录设备相关信息,包含设备编号、名称、参数测试、性能检测、状态评估等。
2.3严格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检测
严格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检测也是提高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质量检测,不仅能及时发现医疗设备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还能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处理相关问题,确保医疗设备运行正常,从而能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手段,并且还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或故障问题发生率。按照临床工程技术要求,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包含外观、性能、功能检测等多项内容。检测过程中,若发现医疗设备可能会降低医学诊治效率或可能损伤设备使用人员或患者,需避免将该设备投入临床使用。若发现医疗设备仅有几项检测数据指标不合格,但不会造成医学数据失准和使用风险可控,工程技术人员需及时调整其技术参数或对其不合格之处进行修正,待其达到临床使用合格标准便可投入临床使用[3]。
2.4不断强化医学计量监管
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的技术基础为医学计量,因此加强医学计量监管对保障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就需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9年11月制定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并将医学计量监管贯穿在医疗设备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这样不仅能有效保障医疗设备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防范和降低其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4]。从工程技术层面来说,医学计量属于计量学工程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且该项工程技术能有效保障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因此,为做好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医院的医疗设备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且在管理制度中对医学计量监管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全面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和医学计量监管程序,这样一来有助于全面提高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5全面落实医疗设备维修及维修风险控制
全面落实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也能有效降低设备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全面落实医疗设备维修及维修风险控制。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响应时间快、服务质量高、成本支出少”的基本原则选择合理的维护模式,可选用的维护模式包含技术人员自行维修模式、厂家维修或授权维修模式以及第三方维修服务模式3种,需根据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单一模式或混合模式进行维修,必要时临床工程技术人员还需探寻其他新型的维修模式。随着我国医疗设备的精度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医疗设备经维修后还可能再次发生故障。基于此,还需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制定规范的医疗设备维修后的风险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该控制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设备风险发生率。另外,还需根据医疗设备维修理论的维修度、可靠度、有效度等特征制订可行的风险控制计划和维修方案,并采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风险分析管理方法控制医疗设备维修后的风险,才能全面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和保障其安全[5-6]。
3结语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医院均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医疗设备,并将这些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虽为临床疾病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提高了诊疗工作质量及效率,但是受自身性能不足、构件损坏、使用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易发生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如设备运行不畅、设备卡机、设备被烧毁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临床疾病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同时也会对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因此,需要临床工程技术人员从临床工程技术层面进行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并积极探索基于临床工程技术层面的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如做好医疗设备保养、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严格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全面加强医学计量监管、全面落实医疗设备维修及维修风险控制,这样一来,不仅能为临床疾病诊治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还能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全面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彭顺银,孙俊.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与持续性质量管理[J].医疗装备,2018,31(23):74-75.
[2]梁淑华,何卓勋.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9,32(15):67-68.
[3]颜梦平.LD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0.
[4]陈章鸿.安全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4):60-61.
[5]黄伟杰,陈伟健,张霞,等.基于临床工程技术层面的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J].医疗装备,2021,34(13):77-78.
关键词:区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我国城市医疗水平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相比之下我国区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成果远远跟不上。医疗设备是用于诊断、治疗等多个阶段必需的器械,是完成医疗任务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人民百姓对医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来,区县级医院所面临的难点也越来越多[1]。如果不及时进行理念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情况下将会使得一些区县级医院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在解决问题之前,相关医务技术人员应该理清问题的来源,在对现状做出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实施切合实际且卓有成效的对策。
1区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
1.1医疗设备购置盲目性问题 区县级医院目前在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是购置盲目性的问题。产生医疗设备配置盲目性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区县级医院医疗人员专业技术低下。区县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说其所具备的技术水平比城市等中心地区的医务人员要差,因此他们在医院进行设备购置、设备日常维护等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指导,导致其无法对医疗设备关键是一些大型医疗设备做出合理的性价比分析。与此同时,由于医务人员缺乏相应的设备管理知识,使购置经费与医院实际支付能力两方面常常产生矛盾,这些超出或者远远低于医院实际支付能力的医疗设备有时还往往不适用于该医院。医疗设备盲目性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不同医院之间的资源竞争。在越来越强调医疗水平的生活中,人们一般会选择设备先进的医院。因此,各大医院相互竞争先进的医疗设备造成了某些医院上层决策者在利益的驱动下忽视医院实际情况,展开盲目的医疗设备购置。
1.2医疗设备合理化管理问题 对医疗设备进行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不仅仅要求医疗技术人员完成最基本的管理任务,还需要实现管理的合理化与科学化。纵观目前很多的区县级医院,缺乏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技术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些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同时还是医务人员,身兼数职,本身所具备的设备管理技术极其匮乏,再加上医院不够完善的管理体制对设备管理人员职责范围也缺乏严格的界定。专业管理技术的缺乏以及管理水平的低下共同阻碍了区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科学化的顺利进行,导致了医院相对竞争力的降低。其次,部分管理人员不正确的管理理念也导致了医疗设备缺乏合理化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强调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但却忽视对医院旧有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从而在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的情况下还导致了管理水平无法提高的现状。
1.3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问题 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关系着医疗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在区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很多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认为反正医院会出资购置医疗设备而不会影响自己的基本工资,加上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相关医院缺乏完善的监督责任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缺乏根据实际工作完成情况比照预期完成情况判定个人责任完成程度,从而处理一定的处罚的规章制度是造成管理人员懒散无为的关键;同时缺乏对工作态度认真、工作完成优秀的员工的适当奖励的激励政策也是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不能及时完成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护工作对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以及节约医院乃至国家资金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区县级医院应该尤其重视这方面工作的及时展开。
1.4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缺乏问题 上文所论述的医疗设备管理技术水平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技术人才引进的充足与否。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的交错,我国区县级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中心地区医院那么高,同时在同一所医院中,管理上层对医疗设备管理人才的重视度也远远比不上临床医务人员等其他医务人员来的高。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医务人员管理水平高低不齐、参差不一,这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改变区县级医院轻视设备管理工作以及设备管理人才引进的心态,顺利推进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关系着区县级医院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尤其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区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对策
2.1重视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设 设备管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采购、安装、验收三个阶段的延续"。需要管理人员、设备使用人员及维修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科学化管理理念,强化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可以说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是区县级医院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前提与基础。制度建设应该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根据具体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现医疗设备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展开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目录管理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随时监测各种设施的使用情况并及时作出维修、保养的相应措施。区县级医院应尤其重视制定一套符合医院自身特点的设备管理体系,并且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设备管理。
2.2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 据有关部门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区县级医院普遍缺乏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技术人员,这种情况充分体现了我国区县级医院设备管理与相关维修技术人才的缺乏与现有进行设备管理的医务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现阶段应用于临床的大型及高、精、尖设备日新月异,先进的医疗设备对设备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一些大型医疗设备久缺保养维护发生故障,还有一些医疗设备久未更新也已经慢慢老化,如果继续使用将对医院病情诊断、信息管理等反面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影响医院维修费用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设备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医院应要求使用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程序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因此,医院领导必须重视采取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具体培养措施:一方面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上给予平等待遇,另一方面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一样,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外深造。要杜绝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并吸引高素质毕业生来医院工作。
2.3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医院医务人员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之后还要依靠相应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一同促进医疗设备管理效率的提高,争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惩罚制度。在医院的日常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到具体医疗设备分配到位,实现责任监管机制,通过每隔一段时间的检查考核评定每个医务人员职责落实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成绩授予奖励或是惩罚项目。每一项事务的开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从刚开始以硬性制度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到以后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守自身职责的过程是漫长的,但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奖罚制度以及监管制度边一定能够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因此医院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医疗设备分工到人, 责任明确,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枪查维护,对不合理使用和管理的人员进行惩罚,对维护保养较好的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2.4重视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我国区县级医院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其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而在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方面具体表现为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使用效率低下主要源于两方面的问题,①购置设备时出现的问题,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大型医疗设备往往根本不适应某个具体的医院,对于医院来说根本不具备使用该大型医疗设备的条件[3]。加上使用过程中人员技术不到位、责任意识薄弱等原因也会导致大型医疗设备较低的使用率。因此医院应注意坚持以够用为准则的购置方式,切忌盲从;同时应仔细做好设备性价比分析,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购买力[4]。
3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盲目的选择并无益处,实现这些医疗设备的高效管理才是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乃至推进区县级医院医务水平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5]。
参考文献:
[1]马红梅.县级医院医疗器械检查维修管理制度建立探讨[J].医疗装备,2013,26(7):59-60.
[2]邱宏.浅谈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184.
[3]申卫.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220-222.
[4]王可寿,马世华,缪欢.县级医院如何做好医疗设备基础管理工作[J].医疗装备,2013,26(5):53-54.
[5]朱红秀.浅谈区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7):98-99.
[6]吴斌.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建设对策[J].武警医学,2013(6):537-538.
[7]马红梅.县级医院医疗器械检查维修管理制度建立探讨[J].医疗装备,2013,26(7):59-60.
1.1风险管理人员较少,技术人员培训欠缺
由于风险管理人员和整体专业素质的问题,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从而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逐渐增加,专业性也不断在提升,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对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故障找不到解决方案。
1.2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有待提高
医疗设备使用期间存在操作风险和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这是由于相应设计缺陷造成的,责任人未做到严格监督医疗设备采购、验收、使用、使用后跟踪及日常监督等环节。
2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应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5]。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保障公众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的目标。根据该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措施。
2.1规范风险管理监督和法规制度建设
该院应依照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体规定的相关政策制度,拟定出适合本院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执行流程,对每个级别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加强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高风险管理工作价值。
2.2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水平
国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风险管理法规标准、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层应在宣传和培训方面加强教育,将风险管理意识做到全面化,灌输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认知度及管理技能。另外应增加资金投入在风险管理工作上,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意识及水平。
2.3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有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措施是将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定期监测及建档[8]。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评估分析不同设备、环境下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全程监控做到实处。为使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严密精细,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升其风险评估的积极性。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其监管作用,对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督促,与临床科室交流学习,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障广大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医疗设备。
2.4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等环节中,风险信息的准确收集和及时反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理论[8],建立管理制度,包含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检测、评价、考核及维护等,并分析、评估及防控医疗设备安全风险,定期安全监测医疗设备进行并进行电子建档,拟定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作为辅助手段。
②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对医疗设备风险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使用前,加强风险分析防范医疗设备、进行评估管理不同环境下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分析、电气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及放射防护。
③在使用医疗设备期间,拟定并严格执行操作制度,以防控为主进行维修,加强巡检及程序维护,将质量、计量检测及维修质量等管理放在首位。譬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处理呼吸机、监护仪、给类光学窥镜等。
④依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全面重点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如高风险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制度、一次性材料用后管理等。
⑤制定《完善的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安排责任心强的医疗设备风险信息监测人员,完善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使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得到及时上报,有效收集,科学分析和综合利用,全面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评价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整体上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并加强不良事件教育,增强安全风险意识。
3结论
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医疗器械年销售额达到325亿元,行业年增长率14%~15%左右,高端医疗设备销售更是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额高达3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8%;进口额为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目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都为之侧目。
“十一五”是中国医疗器械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国内医疗器械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一、2006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分析
(一)中国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景气指数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景气指数”是中国国际招标网针对中国医疗器械招投标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的。该指数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所界定和规范的公开采购行为进行监测,反映中国境内涉及医疗器械招标采购行为的活跃程度,同时反映了中国医疗器械招标活动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景气指数呈现振荡上扬的格局,走势与往年基本相似,但波动幅度同比上年略趋平缓。本年首月指数高开于440点,相对于往年同期不足300点的情况,无疑为本年度医疗器械招标市场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开门红。但在接下来的7个月时间里,大盘几乎一直在300点以下振荡徘徊,甚至一度跌至150点附近,成为全年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最低靡的时期。
但市场在9月出现复苏,指数一路飙升逼近600点。此外,与往年9月市场出现激增后又迅速下挫的情况略有不同,2006年10月的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依然红火,大盘继续保持在600 点附近。之后进入11月,市场遭遇冬季寒流,下滑至300点以下。但进入12月,再次出现大幅反弹,一路冲高,报收于700点附近,以全年最高记录为本年度中国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市场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反映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能巨大,保持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2006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高端市场为国外厂商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05%,远快于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2007年,医疗体制改革启动,政府将加大基础公共卫生网络的投入,无疑会给医疗器械生产商带来较大市场空间。
首先,“医改”提升了中低端市场潜力。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这也就预示着它们需要更新换代,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镇)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如果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民币80万元),那么,我国医疗器械设备市场的增量空间超过240亿元。
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医疗设备远远不足,很多乡镇卫生院连一般检测设备都没有,依然依靠听诊器、血压计和注射针“老三件”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器械。
根据“十一五”规划,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从人均卫生医疗费用看,2004年城市为1261元,农村为301元。
假设农村人口分别用5年、10年、15年达到城市人均卫生医疗费用2004年的水平,农村人均卫生医疗费用年均增长33%、15%和10%。这对于国内中低端的品牌医疗器械公司而言,将构成重大利好。
除了规模以外,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结构的调整,也是一块巨大的市场。据统计,中低端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5%,远高于全球45%的水平。一位医疗器械方面的工程师介绍,今后,我国医疗器械的功能应当从单纯诊断、治疗和化验,向诊断、治疗、检验、分析、康复、理疗、保健、强身等多功能方面延伸。同时,也应看到,医疗器械的高端市场仍为国外厂商占据。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场。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2005年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高端医疗设备销售更是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国产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
业内专家表示,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而与此同时该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也极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市场大多是飞利浦、通用电气和西门子3家巨头的产品。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除了迈瑞等少数几家,都因技术不足、稳定性欠佳而几乎无望涉足这个领域。
二、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
(一)经济发展加速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医疗设备的诊断结果。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医院的医疗器械多购买于80年代,设备陈旧,使用不便,急待更新;二是随着高新科技不断被医疗器械采用,使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灵敏度、微量分析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异性和有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使其能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无疑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三是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有的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建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以及社区卫生体系,也必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需求的增加。
(二)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PACS市场的总需求达21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国家政策变化带来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医疗体制改革的加快,无疑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和完备的又一助推剂。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
三、进口将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大约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材料,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全部采用进口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之间。
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GE公司的主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品。
我国加入世贸后,2000~2003年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l1%降到5~6%,实行进口招标制度。2003年初我国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由医院自行决定。这些条款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国外大型医疗器械制造商人才集中、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我国医疗器械制造商除了实力不够以外,还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弊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一次性器械、常规装备需求持续增长,国产大型设备市场需求持平或下降
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即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同时,我国整体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在进一步提高,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家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政策优惠更倾向于低收入人群,尤其农民的收入水平在逐步改善,大多数人民对医疗成本的支付能力在不断地加强,所以,对于一次性医疗器械及常规医疗设备在“质”和“量”两方面都会有较快的增长。
但是,由于大型设备的核心技术较多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里,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型公司由于资金、高级研发人才等资源的缺乏,很难形成自主创新的品牌,也就不能支撑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市场的需求。当然,在医疗器械行业,也有个别品牌走出自己的创业之路,但是这些“希望之星”有的很快就被国外的大型企业收购,如深圳迈迪特公司被西门子公司收购,变成了国外企业的一部分。国产大型设备市场需求持平或下降是近期的一个发展趋势。
五、医疗器械行业将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
我国医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自1978年至2005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6.1%,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国内医药咨询公司,也对投资中国健康产业非常有兴趣,可是投资者考察一圈后没人愿意下单。原因何在?
首先,投资回报期太长。从投资角度看,中国医药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但是,医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其附加值不在于产品,而是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体系、政府关系。医药行业是政府监管的,与政府、医生建立关系的过程非常复杂。即使投资成功,也要5至10年后才能见效,投资回报期远远长于电子、计算机等产业。
其次,中国医药政策与国外差距太大,境外投资者很难掌握投资医药行业的规律。在美国开发一种新药,从概念到第三期临床试验,这个过程要五六年时间。投资基金在这个过程中,大概要投入一亿多美金。等到拿到美国药品管理局的认证后,股权的市值就能变为10 亿美元。而在中国,即使拿到国家药监局的认证后,新药还不一定能卖出去,要进医保目录,要打进医院,还要让医生了解这种新药,程序太繁杂。
再次,健康产业投资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原因。美国有一帮专业人员从事健康产业风险基金的运作,可中国这样的群体尚未形成。
最后,体制性原因。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中,前景最好、盈利最大的是公立三甲医院。机构投资者看中了它们,可这些医院根本不对资本市场开放,医院的产权都在政府手中。目前政府允许兼并、重组的医院全是民营医院或二级以下的小医院,效益不太好。
同时指出,即使公立三甲医院对外来投资者开放,由于体制落后、管理体系复杂,风险基金也不愿意接手。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还难以吸引外来风险投资,但可以预计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将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一般而言,境外投资者都关注IT企业的发展。在医疗行业中,医疗设备业与IT 行业关系密切,境外投资者比较容易进入这一行业。投资医疗器械的运作周期比较短。一个仪器生产一年时间可以拿证,而药品审批需要三到五年。2006年以来,一些投资机构已见到器械行业的投资优势,开始注入资金,医疗器械市场也进入缓慢发展期。
六、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未来发展的四大热点
高技术医疗设备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仅大型设备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达100 多亿元。2005 年以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呈现进出口双增长的态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不少业内人士都对该市场未来走势持乐观态度。
但是,应看到,我国出口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产品为主,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和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大型医疗设备,仍然排在进口具体商品的前列。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世界各国对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大大刺激了各国在此领域的投入,国际市场每年都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200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到2500亿美元左右,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
目前,高技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被美、日、德等少数国家的几个跨国公司垄断,产品主要有五大类:影像诊断设备(主要包括全身CT 扫描机、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诊断设备,数字x 线设备);临床监护设备(主要包括心电图监护、生命参数监护、母婴,胎儿监护等设备);治疗设备(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检验与生化仪器(主要包括血液、尿、便等化验检验化生分析设备)和激光仪器(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如准分子激光眼屈光度校正装置、激光手术装置、激光美容设备)。
今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在下列四大热点上继续保持增长:
1.计算机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智能器械、生物传感器械、机器人和器械网络。相应的新产品如集成化病人医学信息系统、病人智能卡、临床实验室机器人、计算机辅助临床实验系统、生物传感器、机器人外科。
2.家庭和自我保健器械。家庭自我监护与诊断、家庭自我医疗与远程医疗相应产品。
3.微创医疗器械。无创伤或微创伤的医疗器械、医学成像、微型化医疗器械、激光诊疗、机器人外科和非植入式辅助传感。
4.器官移植和辅助医疗器械。如人工骨、心脏瓣膜、心泵、软骨、胰、血管、肾、皮肤、肝、眼和再生的神经细胞,及心脏、神经肌肉刺激器等。
政策走向:GMP开始试点认证,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洗牌
一直以来缺乏行业监管的医疗器械行业,将面临一场质量整顿风暴。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召开了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试点工作会议,并将从2007年1月开始对5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试点认证。这标志着医疗器械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正式拉开序幕,医疗器械强制进行GMP 认证的时代已经来临。
业内人士将医疗器械企业分为三类,其中只有30%的企业具备自身质量意识,而有40%的企业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
第一,试点从风险大的产品入手。市场上的一次性注射器、血袋、骨科内固定器械、生物填充材料等医疗器械产品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其质量要求很高,对人体的安全风险也比较大,因此本次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试点工作就先选择了这类产品。
在51家试点企业中,广东有8家企业。我国在医疗器械监管上,长期以来都是“重审批、轻监管、标准低、无退出”,由于国家对于医疗器械没有系统的监管制度,因此医院成了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部门,而医疗设备出现问题后,连投诉都成问题。但本次试点工作的启动,将标志着医疗器械的监管重点,由上市前的审查逐渐转移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上来。
根据SFDA的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指南显示,此次对于试点企业的检查项目将多达275项及313项。
内容涉及企业的厂房规模与所生产的医疗器械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及生产设备的能力等。而根据一般缺陷及严重缺陷的比例额度,不达标企业将被施以限期6个月整改后追踪检查及不通过检查两种措施。
进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投入资金是肯定的。但关键是现在很多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临亏损,如果以后所有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都进行认证,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将面临一场大的调整。
第二,资金投入有差别。我国对于医疗器械监管,长期以来都是“重审批、轻监管、标准低、无退出”,导致日常监管流于形式。业内人士透露,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准入审批对于主管部门来说是有偿的,但市场监管却是没有经济利益的。
1.1医疗设备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大中型医院里均拥有庞大的设备资产,且数量、品种及型号繁多,设备价值昂贵。设备信息化管理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医院的一些设备投入后存在着技术监管不力,业务流程仅限于办理简单的设备入库、出库手续,基本属于静态数据的管理;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停留在传统的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缺乏跟踪管理及预防性维护的责任、意识以及对高风险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设备的准确性、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差。
1.2医疗设备管理缺乏实用性
目前,有的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处于零散管理状态,未能建立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资料,不能与医院HRP信息系统各模块进行有效对接,医院相关业务部门不能很好掌握设备资产运作情况,存在着数据不能共享,基础数据不相符的现象。设备档案资料收集、借阅和查询制度不健全,使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重要的技术支持受到影响。
2设备资产H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构建
2.1HRP信息系统
HRP信息系统是医院引入“企业资源计划”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医院资源计划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医院提供了决策运行手段和管理平台。HRP系统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与现有HIS系统的有效整合,提升医院设备资产的运作流程、成本管理、设备使用效率及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2.2构建H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优势
HRP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更规范化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达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其优势为:①强化医院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②提升医院的资产运营质量;③实现面向流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控制;④提升医院领导的控制能力;⑤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等。HRP信息系统还能够实现设备信息与财务管理系统的充分协作,完善医疗设备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对医疗设备的统筹管理,优化流程,使操作更简单,效率提升。
2.3HRP信息系统运行效果
HRP信息系统建立面向合理流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传统HIS管理功能。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共享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医疗设备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各应用系统能在应用和数据层面形成一体,消除信息孤岛和协作盲点,提高运行效率。可实现各类信息的连接传输、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平台全自动集成;可实现各类设备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使用成本、折旧成本、维修成本、业务成本等“可视化”控制。HRP信息系统对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增强医院活力,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设备资产HRP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平台设计
HRP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安全可靠性、用户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原则等。系统对医疗设备实行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静态管理通常针对设备名称、价格、技术资料等静态信息;动态管理则侧重于设备有效生命周期中的使用、维修、计量、折旧及报废等动态信息。基于以上原则要求,系统搭建在医院内部局域网上,设置一台高配置且性能完备的计算机作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机则分布在各职能部门。系统管理主界面分类为“信息录入”、“信息浏览与查询”及“统计图表”3个模块。其中“信息录入”模块设置相关标签控件,分别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维修信息、计量质控信息、报废档案信息等;“信息浏览与查询”模块以列表的方式查看设备的基础信息,并设置全院设备浏览与查询、设备维修浏览与查询和报废设备浏览与查询3个窗口;“统计图表”模块以统计图方式展示数据,设置设备资产统计图、设备台件统计图及设备维修统计图3个窗口。
3.2系统平台扩展
按照HRP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原则要求,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应细化到设备全生命周期工作计划以及设备报表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围绕以下功能模块扩展运行。(1)采购模块。HRP信息系统应详细记录设备从计划论证至设备验收等采购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及工作流程。(2)管理模块。包括对设备入库至盘存等数量和财务的管理,记录设备分布和使用流向等账务信息。(3)在用管理模块。对在用设备的基本数据、附件数据及备注数据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4)质量管理模块。详细记录质量控制下的验收检测、状态检测、稳定性检测、计量检测等日常巡检、日常维修等数据。(5)计量管理模块。系统包括了计量设备基本信息、计量器具检定信息以及计量器具分布、分类和单机的查询。(6)档案管理模块。通过计算机建立完整的索引信息,能够快速便捷地查询设备书面资料和所包含的技术资料。另外还有对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内部工作管理模块等。
3.3系统平台应用
(1)采购供应链信息平台。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以采购医疗设备为基础,通过规范的定点、定价和定货流程,建立医院设备需求和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通过HRP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将采购信息进行固化,建立流程化、数据化和动态化的供应商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强化监管和监控,降低医院采购和运营成本,有效的控制资源风险。
(2)基础数据信息平台。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条款逐项核实设备的相关信息、技术参数以及整体外观的完整性,并将安装验收环节的基础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载入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和影像及图片信息,以方便随时查询。根据设备名称编制“设备标签”,即条形码标签管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一维条形码,可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二维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以实现对设备资产的“身份证”式管理并生成“医疗设备信息卡”。
(3)设备档案信息平台。建立好设备资产的基本信息和技术资料等基础信息的分类归档、统计和编号,实现从实物账到财务账的同步,使其采购、库存、资产等前端自动及时产生财务分录,实现对资产的及时监管,解决对账难的问题。完善计划采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资料以及库存和在用设备实物数据资料。库房管理中的账务信息可反映各科室设备成本及维修支出情况;在用设备管理中的信息能够对其详细地跟踪和身份识别;质量管理中的设备维修及检测数据能及时发现与分析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与危险因素。计量管理中的数据信息能够清晰地反映法定计量设备的合格情况。档案管理中的数据资源可提供简洁清晰的检索路径。
4展望
本文从医疗设备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智能化医疗设备的管理系统。首先阐述粗放式设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最后明确应用效果。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定位系统;数据服务子系统
医疗设备不仅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临床科室顺利完成各项医疗诊治的保障。医疗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关系着其最大效益的发挥,另一方面,对于设备本身的流失和闲置情况也将产生较大影响。当前,我国多数医院仍然存在着设备投入高、管理难度大以及维修效率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智能化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已成为医疗领域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1]。
1医疗设备粗放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具体问题表现在:①设备具有较高的闲置率。由于医疗设备管理以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及时获悉设备的位置和状态,从而使得部分医疗设备出现闲置,大幅降低了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2];②设备过量配置。为了确保或达到临床研究与医疗急救目的,出现医疗设备过量配置的情况,由此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③不同科室设备利用率有较大差异。由于不同科室在业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不同时期的病源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医疗设备在某一科室中使用的比较频繁,而在其他科室中几乎很少使用的情况屡屡发生;④有效监管手段缺失。由于未对医疗设备进行强有力的监管,使得设备的闲置或是非正常流失等情况难以查证,增加了医院资产流失的同时,也对各科室的医疗诊断效果和患者的治愈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3]。综上,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就现阶段而言,医院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两种形式:①文字标签与信息系统结合的管理形式;②智能标签与PDA(可编程模拟器件)和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管理形式。两种形式的系统大都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的等级、查询以及管理、维护和报废与盘点等初级管理功能,但却都无法对各医疗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位置信息进行实时感知,此外,对于各设备资源的动态调配等也难以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这不仅影响了医疗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设备突然停止运行的情况并未被医院及时获知,从而产生了人员的伤亡等,在大幅降低医院知名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其本身的经济负担[4]。因此,本文提出应用实时定位系统(RealTimeLocationSystems,RTLS)改善现有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对医疗设备智能和高效的管理。
2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成
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室内实时定位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其主要由以无线个域网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RTLS子系统以及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子系统3部分共同构成。
2.1基于ZigBee/RFID的RTLS子系统
基于无线个域网(ZigBee)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时定位系统主要由医疗设备标签、信号接受以及通信网关和激励器等相关部分构成,通过借助无线个域网中自组网络的特性,能够构建其无线传感网络(WSN)[5]。同时,再通过借助个域网中的芯片定位引擎与RFID辅助的定位功能,即可帮助医院实现对相关医疗设备标签的房间级定位与双向通信的功能。(1)在医疗设备标签方面,其主要由ZigBee与RFID两类模块共同构成,而作为RTLS系统的核心,医疗设备标签则能够利用自身携带的定位引擎,以设备标签周边信号接收器中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强度为依据,对设备所处的位置进行计算和判断[6]。此外,标签还能够对设备的编号、名称、类别以及生产日期、保修日期和使用状态与科室等各类信息进行精确获取,从而为设备的高效利用提供良好的保障。(2)在信号接收器方面,作为ZigBee/RFID/RTLS系统的射频接收部分,其通常被固定在系统的天花板上,且能够对相应范围内设备标签所发出的信号进行接收,在无线网络的协助下,将信号传输至通信网关,从而为医疗设备标签的定位提供有效的参考节点。(3)RTLS系统的激励器主要被安置在受控区域的各个出口周围,且始终保持着射频信号的发射状态,当装有标签的医疗设备进入到某个出口周围激励器的发射区域时,设备标签便会对射频信号进行自动接收,同时,将警报信息发送至数据服务子系统。最后,通信网关将无线个域网中的无线传感网络同医院内部的局域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设备标签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协议转换,同时,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子系统。
2.2数据服务子系统
数据服务子系统主要包括了地图服务、事件服务以及报警、报表和查询与配置服务等各类模块,其通过将上述实时定位系统所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进而将其分发到终端设备方面,从而使RTLS子系统同应用系统间得以良好衔接。(1)地图服务系统模块主要包括:①地图显示功能:通过对医疗设备标签进行定位和修正,并对当前医疗设备的状态进行采集,从而将设备的位置与状态信息显示在其所在楼层的CAD地图中,使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获取设备的相关信息;②医疗设备轨迹移动的回放功能:主要负责对医疗设备的移动轨迹进行记录,并在需要时,将相关记录进行动态回放;③地图初始化功能:主要在系统进行初始化时,将建筑物的CAD地图进行导入[7]。(2)事件服务模块主要由事件对其进行定义,此外,还包括事件的订阅与暂停功能。事件既可以来自系统的内部,又可来源于系统的外部,特别是临床信息系统。以“心电监护”医嘱的执行工作为例,此项工作便可定义为一类事件,而此事件能够触发改变标签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将标签设备同医嘱执行的工作人员和受监护的患者进行关联,使院方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了解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各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便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3)警报模块主要包括了警报的查询和设置功能,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时间、地点以及警报信息的所属类别对相关医疗设备的状态进行查询,另外,警报模块还可与医院既有的安防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同楼层出口的报警器以及保安部门的报警器和门禁系统等进行联动,从而将相关警报信息发送至预先设定好的移动终端或电子邮箱,使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及时查询,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措施[8]。(4)报表模块可将相关医疗设备的位置和状态信息以及相应的维修信息等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以供设备管理人员参考和分析。
2.3应用软件子系统
应用软件子系统主要由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模块及设备资源调度管理和查询统计模块共同构成。(1)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模块。主要作用是对医院当前的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的位置分布情况进行实时掌握。RTLS通过借助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模块实现提醒用户设备计划维修养护时间的功能,同时,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出医疗设备所在的位置,从而为维修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维护提供便利[9]。此外,在监测到设备被非法移动时,应用软件子系统还能够发出警告信息,使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反应,以避免设备丢失和损坏。(2)设备资源调度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床边监护仪、呼吸机、轮椅、推车、输液泵等设备进行动态调配,通过与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配合,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准确了解并掌握各个临床科室对相关设备的需求,并及时、准确地进行调配,进而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3)查询统计分析模块。主要用于对各类医疗设备的状态和使用情况、维护记录进行检查和分析,此外,还能够对医疗设备监测和调度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增强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的科学性。
3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和结论
以省中心医院为例,该院在应用系统的2年时间内,在医院总务处设备管理人员大量减员的状况下,被动应急处置率下降近80%,应急处置速度及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使得该院具备精力完成改造任务近82项,改造金额980万元。同时,该院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三期升级改造工程,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涵盖医院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10栋,机房、泵房共20余处,应用效果中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①借助该管理系统,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所处位置以及保养和维护情况进行实时感知;通过系统的告警,进而准确判断出设备故障的原因,为设备的维修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便利;②RTLS通过同临床信息系统进行协调和配合,实现了对临床科室设备需求以及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快速、准确感知的功能。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设备定位和调配的速度,有效提高了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③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可视化监控与动态调度有效降低了医疗设备的流失率和闲置率,此外,在引入RTLS后,各类医疗设备的故障大都能够得到及时、迅速且准确的处理,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④该系统可实现对传感网络覆盖范围内,各医疗设备的使用成本和收益情况进行准确测量和统计,从而为单机成本核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10]。智能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管理的被动局面,有效改善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未来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李涛 阎宗海 元追 单位: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医工科
[参考文献]
[1]李巍,唐剑飞,张鹏,等.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4,(6):56-59.
[2]刘宇静,李珺,郑嘉羽.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上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7):57-59.
[3]王鲁,韩晗,王希霖.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装备,2010,(11):9-11.
[4]杨晓鹏.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研究[J].河南科技,2011,(16):40-41.
[5]林洋,诸强,高敏,等.基于RFID的医疗设备使用状态检测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6):88-91.
[6]许盛.浅析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80.
[7]刘灼涛.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产业,2015,(3):96-97.
[8]周云,陈兴新,李文侠.基于网络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