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木工程的建设

土木工程的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3 09:15: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木工程的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土木工程的建设

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

引言

土木工程信息化指的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及设备等加以改造和更新,推动土木工程的各项管理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有效的让土木工程的各项施工技术及方法等到效率上的提高,减少生产成本。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的改革具有深远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施工团队的重组,以及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和流程。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土木工程向市场化的发展发展,它的实现离不开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支撑,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促进土木工程的高效率生产,从而提高土木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更好的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资环境。

一、建设土木工程设计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集合而成的。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利用应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充分的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设计理念及建筑美学展现出来,能够大胆的进行具有创造性的构思,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完美的现代作品,以此来突破传统创作方式中的一些条件限制,达到创作的新境界。如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通过利用新的设计手段和方法,改变了传统设计中以平面设计的方式,将其转变成了一种新的模型设计,而这种模式设计通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使其达到了一种共享的集体化工作模式,建筑设计师在对同一模型进行设计时,能尽可能的降低对多余的条件确认和传递,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的共享。在整个工程建筑管理当中都会涉及到这些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所需的图形图像,这就让设计者能够将重点放在设计方案的优化方面,确保设计过程更加直观形象。

当前大多数工业项目的模型过程通常都采用了可视化技术,如实体建模,让整个设计过程的效果更加直观形象,并且很容易进行修稿;通过利用可视化进行设计的校审,确定了校审的准确化和生动化,同时还能够实现设计之间的深度交叉;通过利用可视化进行进度的审核,通过将相关的模型设计与数据库之间进行连接,并从中获得相关信息来进行可视化的表现以及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信息化技术将会对土木工程的各种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其应用领域不断增广,应用程度也将不断加深,使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增高,给建筑设计师带来无限的创造空间。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和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如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行业技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土木工程中能够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以此来推动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建立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标准化管理系统,便于检索查询管理有关标准,及时修编标准,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全面提高。土木工程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且结构复杂,如土木工程道路建筑、运河建筑、装饰装修业,房屋建筑、以及设备半成品、勘查设计业等,而这些行业又由众多的企业共同组成,从而形成了一个数量多且结构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也就使得信息量在不断的增加。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业管理体系和稳定的运行机制,才能够实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该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传统的信息处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

通过信息建设可以实现土木工程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使其有效的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上各项管理,同时能够更加精确的掌握工程项目各项技术,由于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信息在不断增加,而这些信息不仅繁琐且复杂,信息建设的完成可以实现项目的数字化。通过进行工程数字化的建设,使土木工程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工程设计的电脑化、工程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工程策划的优化选择等。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工程管理的数字化、动态化,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和手段。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用的应用在土木工程中进行逐步的深入,它不仅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并且好能够对项目的各种设计、技术、组织及管理等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土木工程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利用互联网进行快速化的交流和信息之间的通信,确保建筑项目和各个单位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以便及时的处理招投标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并能够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使网上招投标的各项业务的进行更加规范化,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减少成本。

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可以拓宽建筑材料、设备等采购渠道,并且能够实时且深入的对各种材料的质量、价格、以及使用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认识和把握。通过网上交易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成本,并且还能保证买卖双方在合作经营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诚信失缺行为,促进土木工程在市场中的健康发展。

总结:

土木工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支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实现与国际接轨,快速推动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并不断的为人类社会创造暂新的物质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鹏. 试论当今我国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状况[J]. 青春岁月,2012,08:376.

[2]黄春燕.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运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8:290-291.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 培养方案 教学规划 能力考核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讨论的话题。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建筑这个行业需求量十分的壮大,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方面注重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是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满足市场需求,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它规定了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确立了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建设了课程体系的专业要求,规范了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一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根本依据。在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1.专业调查,迎合需求

为了将学生推到一个更为高层次的平台,得以被社会很好的需求且有用武之地。我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人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对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等用人单位都对其进行了调查, 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更接近社会供需水平,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毋庸置疑将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的连接。但是,和其他专业层次相比较,得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应该要培养此方面的专业型的人才,具备了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根据需求力来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培养时要注重各人学习的特点不同对其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找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来逐一的完成。应用型的人才讲究的是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局。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在对其培养的时候要均匀的培养,注重各种能力的结合,如:组织管理,工程运营等。

2.人才培养方案的与市场同步看齐

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有一个特定的范围的,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十分的高层次的。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它必须满足特定专业的能力培养需要,才能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以“培养、发展、适用”为方针,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潜在发展力。在知识结构的分析上,首先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分解法分解出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各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出满足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提出相关联的知识点,规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构建出互补性、综合性、应用型的且拥有高技术的人才为目的而来的。

3.教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完善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大概模板,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教学内容也是应运而生的。它涵盖了几方面的特点:有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等的次序安排和时间分配。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划的制订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素质的提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于其课程和应用要保证能够不断线,并规定学生一定要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不仅制订出了基础性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呈体出了需要的各种需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的学习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设置,明确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还要根据社会信息的反馈快速的制定与社会相适应的计划出来。

二.专业建设要注重, 培养模式要完善, 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创造

专业建设是要注重和加强的,在在加强的同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不断的完善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提出了发展是重点,培养模式要循序渐进的走向高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件。

以素质教育来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工程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践性强的课程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学多练。综上所述,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是职业能力的掌握的课程模块,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实践操作的课程模块,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专业的理论基础方面,不能从书本上死记硬背要能够结合实际突出其应用性,在理论的推导过程上是不强调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制定相辅相成的计划,课程模块的专门化不同岗位的人要给予不同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要做动态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国际工程、建筑工程等专门型的课程模块。

2.教材建设要搞好, 教学改革被教材建设带动起来

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制定的教材必须要能够全方位体现出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具备提升整体素质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校院系组织核心教师和各个专业型的人才积极配合,并广泛吸收在土工工程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和开发出实用性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8》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结合型的特点为主线,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工程实践中基础性理论、基础性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要加强,还要兼顾到材质、工艺、实际应用的内容。

3.开放式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作为技能型学科,内容与实践有不足以被忽视的差距,为了弥补学生实验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放性教学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授课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参观教学,通过辨认分析使得对本门学科有更深刻地认识,并可以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进行交流实践。

其次,老师需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生产实习。工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是异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所以建议学生每年联系单位至少实习一次。

最后,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布置的大问题,让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且小组的选题内容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空谈理论功夫。这也将作为考核同学的一个基础点。

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现代化需求,学院务必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其具备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3)

一、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土木工程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 近代土木工程阶段和现代化发展三个阶段. 其中,现代土木工程从 20 世纪中叶发展至今,其显着特征是土木工程相关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一)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历程

1.科学计算阶段

这是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最初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从无到有得到初步发展,并且在运算速度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这时, 它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依照一定算法的计算程序和计算机辅助绘图来提高效率和计算精度。

2.专业软件阶段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土木工程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到专业软件阶段。这一阶段土木工程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提高效率或者求解以前不能计算的问题。在硬件方面,根据/ 摩尔定律,每18个月芯片的运算能力增加一倍,或相同性能情况下价格下降一半. 同时, 计算机市场上发生的一个巨大变革是个人电脑( PC) 替代了/ 主机+ 终端0模式, 成为市场的主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绘图,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将实现无纸化设计,并带来信息化施工。

从20 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以数学规划为代表的最优化方法取得了长足进展.利用计算机和最优化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得一个在给定条件下的优良工程方案.此外, 仿真系统通过将可视化技术与三维动画图形图像显示相结合, 使之能生动、 直观而又逼真的展现土木工程各个施工阶段的三维动态场景。进行此项研究有助于建立全面而高效的工程管理系统,对工程进行总体模拟,进而在宏观上加强对整体工程的综合评价与控制.仿真技术的实质是一种数值模拟技术, 特别适用于一些难以用常规实验模拟解决的问题,如大型破坏试验三峡库区地质体实时滑坡仿真预报等。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目前土木工程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层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新材料、 新结构、 新工艺、 新施工方法的出现, 特别是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类更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修建, 高层建筑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 而且在高度上也越来越高。中国上海的浦东金茂大厦和上海金融中心高度已经排列在世界前列, 标志着我国在高层建筑方面的水平已经达到世界较前进水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街是日本东京八重洲地下街, 建筑面积70km2,最深的地下街是莫斯科切尔坦沃住宅小区地下商业街,深度在100 米左右,我国也已有约20 个城市进行了地铁系统的规划和具体实施阶段, 先后提出了 25 项地铁和轻轨项目, 同时地下空间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主要施工方法有明挖法、 暗挖法、盖挖法、 盾构法、 沉管法、 冻结法及注浆法等, 这些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也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对策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良好的土木工程信息化基础。 如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步, 建设系统主要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也基本完成,积累了进一步运营发展的经验,另外国内一批高科技公司为建设领域提供了高质量的软件;同时我国土木工程产业规模大, 需求强劲,有信息化建设的强大牵引力。鉴于此,笔者以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制度: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二)土木工程设计信息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土木工程可以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进一步发展 最重要的建筑材料钢和混凝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强度成倍提高,可靠性,耐久性等其他性能也有了很大改善。合成材料的不断研制,拓宽了施工中可以使用的材料的种类,而且在性能上也较过去的传统材料更为优良,轻质 高强的新材料的应用使得很多过去难以实现的结构成为可能。计算机的数值分析使过去手工难以计算的而被迫简化粗略的计算可以变为较为精确的计算分析。

(三)土木工程施工信息化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 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等等。

(四)土木工程招投标信息化

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搭建建设工程招投标业务平台 通过建立 Internet (外网)和Intranet (内网)系统,实现申请 审核 发放资料等带有信息流转的功能,包括信息,资料上传和下载,相关资料查询等。在此基础上,将招投标办公室、交易中心的办公程序与市场相关的招投标程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招标方、投标方的交易过程运用标准格式的标书表格和自动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安全教育

2015年10月,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一在建房屋倒塌,造成轻伤14人、重伤9人、死亡17人的重大人员伤亡,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据称“房主觉得他们家一楼太低了,就想垫高一些”,同时“施工队伍无证施工”、“施工方案未经任何论证”均被列为事故发生原因,但笔者认为,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起事故中,业主和施工队人员都没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盲目施工、自行蛮干,都体现出我国目前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

目前,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仍大多以培养定位建筑业岗位需求为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层次以本科居多,且其就业的毕业生中约有80%―90%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如何提高本科层次的土木工程专业安全教育(以下简称“专业安全教育”)质量是亟需探讨的问题。刘佳亮等提出应该开发针对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安全评价”课程,尹瑜认为应该从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入手,提高全行业的安全意识[1],刘海涛等在认为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生产安全意识仍然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内在原因 [2]。

1 专业安全教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1.1 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与实际就业存在差异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安全生产十分重视,但侧重并不在生产一线所常用的工法、管理、法律知识上,培养方案的课程(例如课程、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等课程)设置更多的是关注的是结构工程本身的设计安全问题,是以培养结构设计人员为目标的,这与学生的就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最终造成毕业生对建筑结构的相关技术熟悉,却对安全生产技术比较生疏。

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在化工、采矿等专业都开设了针对专业特点的安全课程,这些课程多建立在一些具有深厚专业实力和悠久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例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化工安全课程等[3],但是对于大多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来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目的多是为了配合市场就业和地区发展需要,学科建设的历史和沉淀深度有限,加之土木工程安全类的研究课题较难出学术成果,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1.3 开展安全教育的资源缺乏

首先人力资源方面,专业安全教育需要有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担任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引进人才重视的是学历、课题、论文等学术指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因工作性质在这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同时安全课题的研究相对来说也难以较快地出各种学术成果,导致在校教师也对这方面的知识热情不高。其次,教材建设并没有专业化、体系化,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分散在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工程法律法规等各门课程中,且相对来说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教育,教学效果有限。

1.4 师生缺少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重效率、轻安全”的错误观念,虽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行业发展和制度改革,但在偏远地区和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还是存在,笔者在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师交流中多次听到“工地死亡一个工人花多少钱就可以了”的言论,甚至还有人讨论地区间赔偿额度的差异,这种错误的安全价值观必须隔离在课堂之外。

2 专业安全教育的构建原则

首先,专业安全教育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为核心,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是一个有限的行为过程,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要参与生产者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从业人员自我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践安全职责。

其次,教育对象除在校专业师生外,还应覆盖地区内的从业人员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安全事故发生后,往往生产方、监督方都有相应的责任,安全教育应该覆盖所有涉及到的责任人员,消灭安全死角。

然后,安全教育的过程应该从学生入学一直延伸到在岗期间。目前我国的执业资格证书制度保证了在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较好的得到了实施,但是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与其连贯起来,做到“终身”的安全教育,既可以保证安全观念的早日成形,也可以实现教育效果的阶段化、层次化。

最后,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做到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改变目前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分散的局面,编写专用教材,以专题讲座或独立课程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点系统化地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安全教育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3 建设思路

在现有的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展开专业安全教育,首先应对整体有所规划,安全教育的过程应从专业学生入学一直延续到就业后的继续教育,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应体现出阶段化、层次化,做到有的放矢,见图1 。

图 1 土木工程安全教育整体构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应该特别关注,这一阶段是安全意识产生、安全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企业、建筑业相关主管部门应共同重视,作为实施教育主体的高校,可根据现有的培养方案展开安全教育工作,图2中的架构可供参考。

图 2 在校期间的专业安全教育构架

4 结语

安全生产是建筑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土木工程专业突出应用型特点的今天,如何通过高校内外的专业安全教育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的现状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应当看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体系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多方的协作、系统的资源,而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为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希望土木工程专业的安全教育能够不断地在时展中进步与完善,形成专业性强、体系完善、满足行业需要的一个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尹瑜. 中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与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刘海涛,郭院成.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安全生产课程建设[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2:37-41.

[3]赵挺生,应玲丽,葛莉,仲景冰.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58-61.

篇(5)

关键词:实习基地;设计;建设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easur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ng Liuyun, Wu Huiqin, Tang Xianyuan, Wang Jiaquan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road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and survey and design of road course situation, introduced the establishment idea, goal and construction plan of practice training base, to further deepen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to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design; construction

道路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合理的工程知识结构,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解决道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道路勘测设计和测量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设置上安排有两周的测量实习和一周的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将测量实习和课程设计整合成综合的勘测实习,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判断并处理工程问题的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1 勘测实习的基本内容及建设基地的必要性

勘测实习是测量实习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整合,测量实习的要求是了解和掌握各种测绘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的性能和操作方法,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地形测量的意义是为道路设计提供依据,因此勘测实习的要求基于测量实习又高于测量实习,勘测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场地上首先完成地形图的测绘,然后根据地形图通过纸上定线完成一条三级公路的平、纵、横设计,设计图完成后再根据计算的中桩坐标完成路中线的放样。

由于勘测实习已综合了道路设计内容,故对地形测量的要求要高于测量实习。原有的校内测量实习基地由于地形地貌较为简单、地势平坦,仅能满足测绘地形图的需要,在道路设计中因过于浅显而无法提高难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路线平纵横(特别是纵断面拉坡)的设计能力。因此在校外寻找一块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的场地建立适当规模和满足不同需要的勘测实习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校外勘测实习基地的设计

2.1 基本设想

(1)基地要做到标准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教学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国家测绘工程规范的要求,场地测量控制点的选择、标志的埋设都应按行业标准进行。基地建成后,相关数据要根据测量规范所规定的等级进行精确测定,使数据统一标准化,以便考查学生的仪器操作水平及应用能力。

(2)基地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柳州地处岩溶区,峰峦叠嶂,选址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尽量满足道路测设的设计难度及要求,使基地的布局科学合理、交通便利,节省经费,以便学生就近获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2.2 目标要求

(1)要求完成野外地形图的测绘。学生6~8人为一组,每组绘制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幅。通过对地形图的绘制,学生可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将有关知识应用于实践。

地形图的测绘是为道路设计提供依据,地形测量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道路设计的合理性[1],因此要求学生对影响道路设计的地形地物进行详细测量。

(2)要求直接在自己测绘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方案设计。将已测定的地形图作为道路设计的基础,直接进行纸上定线,确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从图上采集高程,绘制纵断面及横断面地面线,进而进行纵断和横断面设计。这项工作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地形图作用的认识,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路线方案设计的方法。

(3)要求完成现场放线。学生利用全站仪根据逐桩坐标表进行现场放线,并同时进行路线的中平和横断面测量,对于必要的地形、地物、平交及不良地段进行地面加桩,完成其高程测量。

(4)要求完成现场对图。学生对自己设计完成的地形图、纵断及横断面地面线进行现场核实,对需要加设的桥涵、交叉口及其他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完善。

3 校外勘测实习基地的建设

3.1 校外勘测实习基地的选址及布设

经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最终选址在学校附近的马鹿山一带,此地保存了较完好的原始地形地貌,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丰富多样,如鞍部、地坎、道路、交叉口、路灯、电杆等,完全满足测绘和道路设计的需要。此外,由于距离学校不到1 km,交通便利,节省了实习经费。

实习基地占地2 km2,在测区范围内建立了具有一定密度,相互联系的首级控制网。控制点按照城市测量规范一、二级导线点的布设要求埋设并做好测点标记。水准点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高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精度符合要求。

3.2 测量设备的投入与管理

测量设备是制约实习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设备不足将无法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设备投入的充足与否将会决定人才培养质量[2]。为此,学院购买了8台全站仪以满足学生实习要求。

测量仪器(如全站仪)属于精密贵重设备,一旦损坏,会给教学工作及学生自身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3]。为配合基地建设,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实习设备管理制度,编制实习设备使用表,编制实习设备维修及保养记录表,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爱护设备,注意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做好仪器工具的维护保养工作,防止仪器损坏现象的发生。

3.3 强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实习基地正常运行、发挥效能的关键。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师配置上对勘测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讲授道勘的教师一定要懂测量,并有施工现场的经验。同样,讲授测量的教师也要熟悉道路桥梁的基本知识。目前很多年轻教师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没有现场工作经验,很难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因此应鼓励年轻教师经常到施工一线和工地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4 完善教学实习规范及实习考核标准

实习指导教师应认真编制《勘测实习指导书》,编制各类外业记录表和内业计算表,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内业部分主要为设计成果,此部分能综合反映学生对整个实习的理解和消化吸收程度。外业则是选取部分实习工作进行现场测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根据完成的时间、准确性给出该项成绩。学生在实习中是否能自觉锻炼、效果如何,通过这一考核可得到真实反映。

4 结束语

校外勘测实习基地是按照规范和行业标准、结合地形地貌实际建立的,在此场地上进行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拓宽视野、锻炼应用测绘技术,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并能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志清,金江.道路勘测设计现场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7(S1):90―93.

[2] 张晓东.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矿山测量,2007(3):78―81.

[3] 贾军.工程测量实践环节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5(2):139―140.

篇(6)

【关键字】土木工程建设;结构与地基; 加固技术

引 言

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土木工程建设也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前进和发展。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逐渐呈现出这几种特点: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也为了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所以需要大量的建筑来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城市规模相适应,尤其是房屋建筑方面,所以土木工程建设与人们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一、地基施工存在的性质

1.1、预防性

这里所说的预防性是对建筑事故的预防而言的。现在的建筑市场问题很大,其中建筑施工的安全保障,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最受关注。这些年报道的很多建筑施工事故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够重视对地基的处理和加固,技术也不够完善,标准不够准确,这就急切的要求对地基加固技术和实际施工技术进行完善。只有进行完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以保障。

1.2、地基的差异性

我国的建筑施工地基存在着普遍的差异性。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国土广大,在地质结构的构造上杀意很大,有冻土地、软土地,还有湿地等等,同时各地气候也各不相同,各类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的发生状况也有诸多不同(如汶川地震和单州地震就不尽相同),而且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也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地基的土壤性质和结构特征。所以,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施工中地基加固变得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施工者一切从本地的实际程度出发。

二、结构加固

土木工程的质量很重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这个工程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带给国家的作用,保证质量所有工程建设中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现如今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应用最广的结构形式之一,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对施工过程(以及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图)进行科学地设计规划后,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安全,提高建筑物的抗灾害能力。当今,我国建筑业常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进行建设:主要是通过混凝土(石子与水泥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配制而成)与钢筋(需要一定长度和粗细)的相互配合,然后进行主体结构框架的建设。混凝土中的水泥是凝固剂,再配合一些辅料(如石灰,粉煤等)而合成的一种硬度高凝固速度快的新型建筑材料,在加上钢筋后,更是能大幅度提升框架结构的承载重量。

三、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

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而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质量是工程建设和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内容。土木工程的建设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对其结构和地基进行加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被现代工程建设施工所应用。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由于施工单位的资质和实力不同,施工地点的地质差异和实际现场的不当处理,都会造成建筑物建设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生产安全与财产安全,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

3.1、钻井填充灰土桩

这种方法就是在地基面以下(就是地壳面)进行一定深度和宽度的钻井(也可以称作为打孔)作业,然后按照设计比例配制石灰土,等石灰土混凝完全后,再一层一层注入孔内,一段时间过后,待孔内石灰完全凝固,最后就形成灰土桩,石灰土凝固形成的柱形物本身就可以加固地基。而且,在凝固之前进行的打井作业和之后的一些工序中,由于打孔和注桩都要向四周的土壤产生压力,这也就使得在打桩的同时,进一步压实了地基土层,是一种地基加固的双保险土木工程作业。

3.2、添加粉煤灰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地基的加固还有对粉煤灰进行添加的技术,在地基作业的施工原料中可以加入适当质量的粉尘煤灰(或其他材料),并且对这些粉尘煤灰进行均匀搅拌,这样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地基建筑(一些吸水材料为主)的吸水能力,用以排除地基及周围的多余水份,从而加快混凝土地基的凝固速度。

结 论

建筑物中,结构与地基两部分是决定建筑物安全和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和规章制度来施工,并且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合理测绘、准确分析地质,科学施工,打好地基地桩,地基加固要稳,最大程度的达到建筑过程及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在保证建筑物结构牢固和地基稳固的前提下,确保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钟阳.张永山.弹性地基上矩形薄板问题的Hamilton正则方程及解析解 [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2].石小平.姚祖康.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厚板的解[J];河北工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3].江平、马贞信、筏基础与地基、上部结构联合受力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篇(7)

【关键词】钢结构;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分析

【 abstract 】 civil engineering the two most popular material is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steel. One steel structure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ch as construction residential and Bridges, building super-tall and large cantilever construction, etc. Building changed over the exterior wall of a single cement paste process, thus in the quality, safety performance impressions are greatly improved. Building structure mode by a single to cross the also, pluralism. Steel structure is the modern civil engineering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tructure, and its 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inforced material combination rises, greatly enhances the steel structure of 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 response to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struc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lan.

【 keywords 】 steel structure;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manag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因工程单位的技术条件存在不足,土木工程施工期间会发生不同的病害问题,尤其是建筑结构性能受损而降低了其使用性能。钢结构是土木工程改造的新形式,其利用不同型号的钢筋材料组成稳定的结构体,对提高土木工程的性能、质量、收益等均有很大的帮助。

一、钢结构运用于土木工程的优点

考虑到土木工程对现代化社会改造的积极意义,若依旧采用传统混凝土材料形式则会影响到工程结构的性能。伴随着我国土木工程改造活动的广泛开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在土木建设中得到了全面的运用。钢结构是土木工程建设的改良构造,其利用高性能的钢筋结构建立组合体,满足了大部分土木工程的建设要求。

1、抗压性。钢结构是不同型号钢筋材料组件的构成体,其在抗压抗震方面的性能优势要强于混凝土结构。如:房建施工中运用钢筋网作为加固结构,不仅完善了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也明显延长了房屋的使用寿命。此外,面对地震等异常地质灾害时,钢结构也能发挥较好的防御作用。

2、安全性。混凝土材料使用一段时间会出现多种病害,如:裂缝、沉降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土木工程的安全性。无论是道路、水利等地面工程,或者是高层建筑物等高空工程,采用钢结构作为主体构造均会起到很好的病害加固效果。勘测显示,钢结构土木工程的病害发生率较低,可长期使用。

3、经济性。不仅在结构性能上优势突出,钢结构在成本投资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按照早期的土木施工工艺,选用混凝土结构需要消耗大量的原始材料,工程建设的成本投资较大。而钢结构使用高性能钢材,在结构组合上更加简单化,同时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的消耗,为施工单位创造了更多的收益。

二、钢结构与混凝土技术联用

分层压密注浆是土木工程建设常用的技术之一,其经过准确的配合比例搭配混凝土材料,并且对建筑结构施加合适的压力,保证了钢结构与混凝土材料的有效粘合。作为土木工程建设的新技术,分层压密注浆摆脱了旧工艺中的不足,让混凝土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主要工序如下:

1、定位。定位是为了确定分层压密注浆的具置,定位不准对后期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设计单位在规划时期应做好充分的地质勘测工作,掌握土木工程的详细资料后安排定位操作。定位的主要任务是找准分层压密注浆的孔位,并且使用短钢筋对其进行标准。定位操作完成后即可进行放线,规划好现场施工的范围或路径。

2、钻孔。分层压密注浆孔的制作难度较大,若施工人员钻孔中未能控制好相关的参数标准,会给注浆工艺的实施带来困难。分层压密注浆的钻孔分两部分:一是机械钻孔,利用钻头按照之前确定的孔位,选用干钻法平稳操作;二是人工钻孔,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成孔后缺陷的地方人工修补,保证成孔质量更加标准。

3、注浆。成孔操作结束后适当清理孔径,然后才能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注浆操作。施工人员需把钻杆上部与注浆泵相互连接,整个注浆的操作顺序是由下往上,借助液压设备把水泥砂浆强制性压入基坑的土层里。注浆操作的关键是注浆量的控制,应根据注浆孔的尺寸大小确定注浆,注浆结束后需及时封住孔口,让水泥浆液有足够的凝固空间。

4、养护。参照土木工程的建造特点,以及复合式土钉墙技术的操作要求,分层压密注浆成功后要定期维护。一般情况下,注浆养护周期为30d左右,超过这一期限才能正式进行土钉墙施工作业。养护期间需定期检测水泥砂浆的抗压性能,从密实情况判断材料的凝固效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填补水泥,使注浆孔的结构性能维持在正常状态。

三、钢结构安装焊接施工技术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土木工程引进钢结构对工程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在钢结构安装期间要注重焊接施工质量的控制,以免钢结构质量受损。

1、钢结构安装焊接前的准备工。试验钢材包括Q345GJC-Z15(壁厚70 mm)、Q3 45GJC-Z15(壁厚4 0 mm)、Q3 45C(翼缘厚28mm),焊接位置为柱—柱横焊、柱—梁平焊(包括桁架梁上下翼缘平焊)、T型角立焊。坡口形式及尺寸按设计要求。焊后外观及超声波检查合格后取样进行了力学和物理试验。试验结果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接头弯曲180°无裂纹。采用的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性能优良。清渣、气刨、焊条烘干保温等装置应齐全有效。

2、手工电弧焊及CO2气保焊焊材和设备。焊条应在高温烘干箱中烘干,焊条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两次。焊丝包装应完好,如有破损而导致焊丝污染或弯折、紊乱时应部分弃之。CO2气体纯度应不低于99.9%(体积比),含水量应低于0.05%(重量比),瓶内高压低于1MPa时应停止使用。焊机电压应正常,地线压紧牢固,接触可靠,电缆及焊钳无破损,送丝机应能均匀送丝,气管应无漏气或堵塞。

3、安装焊接程序及一般规定。焊接的一般顺序为:焊前检查 预热除锈 装焊垫板和引弧板 焊接 检验。具体情况:焊前检查坡口角度、钝边、间隙及错口量,坡口内和两侧的锈斑、油污、氧化铁皮等应清除干净。焊前用气焊或特制烤枪对坡口及其两侧各100mm范围内的母材均匀加热,并用表面测温计测量温度,防止温度不符合要求或表面局部氧化,预热温度。重新检查预热温度,如温度不够应重新加热,使之符合要求。装焊垫板及引弧板,其表面清洁程度要求与坡口表面相同,垫板与母材应贴紧,引弧板与母材焊接应牢固。

四、土木工程钢结构安全施工的措施

施工企业,在钢结构安装与防护工作中,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和操作规范,可以以项目经理为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对现场的安全施工全面负责。施工队长为安全施工的具体领导者,负责现场本队施工区域的安全施工的实施。安全文明管理员为现场安全施工的专职人员,负责安全施工的教育、监督、检查。班组长安全员负责本班组施工区域的安全施工,执行具体安全施工措施。明确安全施工责任,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切实地将安全施工落实到实处。贯彻国家劳动保护政策,严格执行本公司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和规定。施工现场建立项目经理负责,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安全”的制度。加强“安全第一”的教育,坚持班前交底,班中检查,周一例会制度。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悬挂标语、警告牌,提醒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需配戴安全帽。施工机械、机具每天使用前例行检查,特别是钢丝绳、安全带每周还应进行一次性能检查,确保完好。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