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50: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可持续建筑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平面设计;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可持续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者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目标及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目标和原则。事实上,很少有建筑能对具所有的方面做出深入的响应,而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是根据其所在地域的经济条住、气候特征、文化传统等具体因素对不同的方面有所强调和侧重。
可持续建筑设计考虑因素
在所有的建筑中,居住建筑大约占50%一60%。所以如何提高居住建筑的环境性能、降低其能耗也就成为居住建筑设计的要点。在最初设计时、布局的密度、位置、方位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量的消耗量。同时,提高保温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空气流动、提高采暖空调设备效率以及通过建造温室和加大朝南的窗户面积来采集被动式太阳能也对能源消耗有较大影响。因此,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最初决定,对随后是否有改善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住宅中的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
①建筑形式(紧凑的开发形式具有很多优点);②建筑围护结构(使用热容量大的材料以及高效的保温反来吸收太阳能辐射,并延缓夜间温度的降低);③建筑方位(布局时,增加采集阳光的面积,减少顶风的面积);④微气候(布局时,和用绿化设计来增加遮阳的效果);⑤交通(选择建房地点时,考虑减少开车出行的需要.并增加公共交通站点的密度)。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可持续住宅设计应采用紧凑的结构,以使相邻的墙壁、地板和屋顶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提高净空的高度,以增加四周表面的相对面积;为阳光照射和和用太阳能留出空间;考虑自我遮蔽的分布形式;和用屋顶空间来调节室内环境;栽种树木来遮挡夏季的阳光;提供高效的保温层,来节省能虽和提高舒适程度;安装低能耗的照明系统;为用户提供调节个性化环境的设施;为以后提高保温标难创造机会;
按这些指导原则修建出来的庆屋,其特征和形式都与当今建筑师设计的大多数建筑迥然不同。在过去十年间,各国政府尽管改善了保温标准和采暖空调系统,但郊区房产的迅猛增长,以及不重视开发现个城市地区由的“闲置土地”,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增长。这是因为在郊区修建的建筑,绝大部分都是独市或者半独立的住宅,分散的布局,使人们出行时宁愿开车,而不愿坐公共汽车或者火车。尽管设汁和施工的技术都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的增长幅度,还是高于预期水平。因此,住宅建筑选址应该注重闲置土地的和用,尽量使用交通、市政管网较为齐全的熟化土地。此外,为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这些房屋需要以紧凑的形式修建——楼层高度适中,比邻修建以便共享墙暖和层顶等设施。
可持续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良好的建筑平面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热环境与自然通风的状况。平面设计的重点要体现在体形控制、平面分区两个方面。
(1)平面和体形控制。1)减小体型系数和于抵御冷热极端气候。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小的体型系数能将暴露于外界气候中的界面尽可能控制到最少,这无论对于减少冬季火热还是减少夏季得热都是有和的。而对于高度一定的建筑(比如在发展少国家中建设量最大的多层住宅,高度一般多在6层左右),其平面形式也就几乎成了影响建筑体型系数的唯一因素。这也能使我们对体型系数的探讨集中到建筑平面上来,简化了问题的难度。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外表面积,其次是方形。从平面形状来看,凹多边形平面与凸多边形平固相比都会具有较大的体型系数,所以,开敞天井和内天井对体形控制都是水和的。不论是开敞天井或内天井,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加强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然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外界面增加,体型系数扩大,此时通过建立可应变的玻璃界面调节体系可以在极端气候下封闭天井。这样在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隔绝热交换.可以降低热工能耗。2)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尽管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很低,但大部分地区太阳日照辐射还比较强,特别是建筑的某些朝向的外界面在向外散失热量的同时也接受太阳辐射,包括南向的和东两方向的外界面,其可称为“受热界面”。如果从冬季和用太阳能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受热界面的性能,可以做到受热外界面吸收的日照辐射热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热量。这部分“盈余的”热量能够补偿建筑其他外界面的热损失。这样,受热外界面特别是南向外界面的面积越大,补偿给建筑的热量就越多,对节能就越和。因而,此时建筑的体形不是以外界面越少越好来评价,而是应以南向外界面足够大,同时其他方向外界面尽可能少为标准来评价,用建筑南向外界面与外界面总面积之比来进行比较,更能说明建筑体形对太阳能的和用情况。当然,南向外界面的扩大又会导致建筑夏季得热增加,因此合理的确定南向外界面积与建筑南向遮阳是做到通过体形平衡得热与失热的必要因素。
3.2空间设计
(1)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设计极大地影响荐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合理的内部中间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热量和失热量以及自然通风。
(2)外部空间(室外空间)。在外部主间设计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自然通风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中庭是由建筑围成,没有顶,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坚特征,是在当地的气候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从华北到华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区别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带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区别的。华北地区,由于太阳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这样就能获取充足的阳光和日光。中部地区,建筑群更加集中,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华南地区,由于温暖的冬季而处自然通风比阳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国最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缩短为中庭。中国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气候的因素。
由于庭院对自然的适应,建筑能够适应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以下几点体现了建筑的适应能力。
(1)气候的过渡。进入建筑庭院的气候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庭院中的空气运动与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间。由于受到庭院周围垂直立面的约束,庭院中的空气温度受到空气盆积积效的影响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气温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则相反。这样,庭院成为建筑与外间气候之间的缓冲带,建筑室内空间在极端气候以外的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舒适。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会形成阴影,阴影会使空气温度降低。
(2)可调节的热缓冲带。通过调整建筑群的关系和建筑立面的设汁产生热缓冲层,形成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缓冲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极端气候的不利影响,建筑热性能也可以随之得到调整。空气将集中在庭院中,能够减弱外部气流对室内环境的不利影响。空气温度和气流比较稳定,这有利于冬季的热量储存。夏季,庭院的热压能够改善自然通风,有利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一定范围内,庭院宽度与高度的尺寸反比例是烟囱效应或热压通风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当尺寸较小并日高宽比较大时效果更佳。这种庭院有时被称为中庭。但这会降低太阳辐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和阳光条件来设计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风也应考虑。
结语
可持续建筑力求达到建筑寿命周期的资源有效利用,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思路,提出从建筑建筑布局、建筑平面设计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性,探索以设计手法协调建筑与环境途径。
参考文献:
朱唯; 袁春学. 可持续建筑与设计方法探讨[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2):30-31.
关键字:系统设计;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地提高,不仅在物质方面,还体现在精神层次。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方面有所改进,保护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已是建筑建设必须重视的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系统设计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方针。可持续性建筑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周围的环境,因为它既能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同时还兼顾了建筑生态环境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因素。本文通过详细的阐述系统设计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对未来建筑设计起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2、系统设计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发展概述
2.1 我国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现状的研究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导致国内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起步较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我国的可持续建筑性设计深受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不仅为可持续建筑提供了经验参考,同时也逐渐的影响人们的观念,使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促使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成为当今社会建筑的主流。据数据显示,通过采用系统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建筑在能源的利用、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成效,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建筑设计理念,为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国家相关部门对可持续性建筑要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法律和政策等方面制定了一些策略方针,更大程度的推动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应用。通过国家大力的支持与推动,建筑设计已逐步的发生变化,除了技术层次的要求外,还要求更多的生态环境因素的运用。
2.2可持续性建筑发展趋势的研究
我国提出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设计是基于国内发展的基本情况,参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研究,可以看出,这一战略的提出,既符合国内建筑设计的设计要求,更符合国内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国内基本国情相吻合。目前,国内可持续性建设设计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还推动了文化等非物质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可持续性建筑的分析,可持续性建筑发展前景光明,在下面展开进行论述我国可持续性建筑发展趋势层次。
(1) 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空间大
虽然我国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起点较低,但由于我国一直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可持续性建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相对的正由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建筑性设计起点较低,因此发展的空间也就较大,这种现象在尤其是在开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条件较好的地方更容易进行超前建筑理论与技术应用探索,接受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理念的概率提高,更具有推动可持续性建筑发展的潜力。
(2) 可持续性建筑发展具有阶段性
我国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国内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中也就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建筑设计中,各种建筑的设计理念都是由专门的研发人员不断分析设计的。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设计技术水平和研究条件,因此,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策略。
(3) 可持续性建筑发展具有对立性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但人们期望值却很高,对建筑建设的要求相对较严格,必然会出现对立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建筑高标准的期望与经济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以及低投入和高产出之间的矛盾。
(4) 可持续性建筑综合性特性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是一项宏伟的建筑设计方法策略,所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与多学科技术相关,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特性。
3、可持续建筑系统的设计分析
3.1 可持续建筑系统设计过程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以前的建筑设计实践中,有一些设计人员就提出了涉及建筑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设计意见,这些设计建议被关注的程度不大,往往还是优先考虑建筑的概念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建筑设计人员错过实施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最佳有效的时期,同时,要想再融入可持续发展因素的难度也相对较大。这种观念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推行。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策略本身具有较高的层次性要求,具体体现在对建筑的总体与细节的把握、整个建筑的低层次目标与高层次目标的定位、简单设计与复杂设计的控制以及一般作业与高度专业操作的应用等都要做到位。具备清晰的层次性设计步骤,是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必然要求。针对每一层次的需要,可持续性设计都有相应的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随着设计层次的不断提高,融入可持续性因素的程度也不断地深入,它们之间是逐步结合的过程,就好比螺旋的形状,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过程从中心向周边逐渐延伸,最终使可持续因素完全贯穿到建筑建设中,体现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设计过程。
3.2 系统下的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探讨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为目前的建筑工程提供了有效地设计理念,而利用系统的方法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可持续性设计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在系统下,可以将建筑看做一个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效果远优于个体特色,整体之间的比较效果也更能体现建筑风格的差异,整体模型的指标相对于个体指标来说也具有参考价值和说服力。虽然系统整体设计具有更多的优点,所呈现的结果也更加的有效,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系统整体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统筹兼顾,切忌顾此失彼。因此,对待系统整体设计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目的性与阶段性
系统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要有清晰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阶段性。明确设计的目的,针对不同的阶段,具有相对应的设计重点。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实现系统下的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步骤,对于融入可持续性理念的建筑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充分考虑不同设计阶段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可持续的基本问题全盘考虑,统筹安排,进行合理的建设步骤安排。同时加强系统下不同部门的沟通交流,最大程度的提高合作效率,降低设计偏差,提高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设计水准。
(2) 系统简化性
目前,系统下的可持续建筑设计过程比较复杂,如何降低难度、提高系统的简洁性是设计人员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参数选择的工作,参数的数量直接影响着系统分析的难易程度。同时,要求所建立的模型尽量的准确,只有精确的模型才能保证系统的精度。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系统简化的原则一般侧重设计变量的变化值和弹性属性。
(3) 系统的清晰性和可靠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家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黑箱”行为。特别是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提出,令更多的人感到不理解。因此,提高系统的清晰性和可靠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提高系统的清晰性,就必须加强对系统技术策略的研究,进行合理的评估与预算,包括各种细节的分析都要做好充足的工作。透化系统的一些部分,能够监督建筑设计逻辑的合理性,能够提高系统的清晰性和可靠性。
4、小结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技术也越来越人性化,建筑风格已不单纯的只为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还体现到了更多的人文因素,特别是与自然生态的结合,走可持续性设计道路,标志着建筑设计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介绍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系统下的可持续性设计过程,对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曼夫雷多·塔夫里,郑时龄.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佩夫斯纳·尼古拉斯,Pevsner·NukoaluS,理查兹·J·M.Richadrs·J·M.,夏普·丹尼斯,Sharp·Dnenis,邓敬,王俊,杨矫,崔晰.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爱德华·布赖恩,Ewdards·Brina,周玉鹏,宋哗皓.可持续性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一、可持续建筑发展在我国现状
可持续建筑理念虽然在我国逐渐被人们重视,但是其理念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大面积得到推广,并且关注的人也相对有限。1.建筑成本增加可持续建筑虽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够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美好愿望,但是与传统的建筑相比,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与传统建筑物相比,可持续建筑往往会借用绿色环保材料作为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往往技术先进且造价较高,这就意味着可持续建筑建筑材料成本会明显高于普通建筑成本。对于明显的成本差距造成的房价高昂而使大多数购房者望而却步。基于此状,投资商往往会因为利益驱使而选择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对于自然资源与绿色环保的建筑要求。这是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期发展阶段的现实所决定的,也是由高昂的房价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的实情决定的。因此很多人虽然知道可持续建筑的种种优点,但还是会在成本的压力下选择传统的建筑模式,这就使得可持续建筑无法在我国广泛推行与认可。2.社会需求不足现代社会中,人们虽然知道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着明显的耐用性与安全性,但实质上很多人对可持续建筑的理论与实际的了解浮于表面,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建筑风潮与获得广泛接受,直接制约着可持续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与进程。具体表现在许多人了解可持续建筑材料,但是却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建筑材料、建筑环保材料的实际价格、怎么分辨购买的房产是否使用了环保材料,也正是由于人们对绿色建筑环保的模糊了解与认识不清,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很多年纪较大的人对于可持续建筑的了解知之甚少,并且爱跟随大流进行房产购买。这样的现实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环保建筑的选择需求不足,因而很多房产商不会选择环保材料作为自己建筑的首选,以避免房源销路受阻。3.城乡差异明显可持续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另一重大问题就是城乡差距明显。对于很多城市居民来说,居民会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安全环保意识认知接受昂贵的可持续建筑,以响应国家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实现绿色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而言,更多关注的不是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环保的需求,而是建筑的实际价值与他们的承受能力。与城市建筑不同的是,农村建筑并不是由房产投资商建设的,很多时候,农村建筑是由农民自身承担与建造的。虽然,与城市建筑相比,农村建筑没有房产商抽取中间差价,但是却面临着自己承担所有建筑成本的问题,因而农村可持续建筑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对于可持续建筑使用而言,城乡建筑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异。4.推广力度不足现阶段,虽然人们逐渐意识到环保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环保材料带来的长期效益节省,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发现,现阶段对于可持续建筑的推广是极其有限的。具体来说,国家虽然提倡使用环保材料和可持续建筑建造,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推广计划。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有限以及房产投资商的建筑方式选择,建筑行业也迫于迎合市场需要而无法更好推广可持续建筑方式,使得这样的建筑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实践应用。在这样的推广力度下,可持续发展没有明显的发展与进步。
二、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建筑节能措施
基于现实情况下,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局限性,建筑行业还应该继续坚持可持续建筑优势的发掘与实践,用良好的实践效果证明可持续建筑值得认可。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节能措施。1.因地制宜地规划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规划是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方式。从大的区域而言,北方与南方的建筑风格有着明显差异。南方由于天气潮湿,炎热多雨,因此建筑实施中往往窗户面积较小,以减少阳光长期照射带来的高温,但是北方天气干燥,日照量固定,窗户相对而言较大以获取更多的日照时间与日照量。因此当建筑设计风格符合两者的地域特点时,就能有效实现节能的目的,避免因建筑设计不符合当地地域特点。因而,借助于地域文化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建筑模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建筑节能,而无需更多借助于高额的环保材料从而增加成本。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要有足够的可持续建筑理念认识,妥善在建筑造型与建筑地域文化之间进行选择,避免只追求自己理想的建筑样式而忽略地域环境的情况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这种不顾实际区域地理只追求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是当前大多建筑最致命的缺点与问题。因此,建筑师必须坚持建筑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为可持续建筑做出应有的贡献。2.充分利用节能建筑技术现代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节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建造。具体表现为,现代建筑可以在建筑外墙增加保温隔热板材料,最大程度保证房间内部冬暖夏凉,减少冬天供暖燃煤量和夏天空调耗电量,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又或者在楼内为每家用户集体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热能加热日常用水,减少用户使用电或天然气烧水的现象,以减少对资源的耗费。因此,现代建筑中因广泛地应用节能技术实现建筑节能,尽可能从建筑的多个层面出发,寻找良好的切入点使用节能材料,以最大程度减少用户日常对资源的耗费。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筑师和房产商要注意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否恰当,不能单纯只追求节能的功效而不考虑房屋的综合性能,要充分合理运用节能技术以实现绿色环保建筑。3.加大推广力度与政府支持提高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大力推广引导。政府的引导作用往往更强于社会趋向以及广告商的广告宣传。为了保护我国资源,减缓当前我国污染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建筑节能,使广大群众愿意选择购买节能房。例如政府可以采用补贴的方法对于购买节能房的用户给予一定程度的金额补贴,从而形成一种购买节能房的风向潮流,再逐步减轻补贴金额力度,逐步引导人们购买房屋观念的过渡与转型,加大节能建筑的建造与建筑建能技术的推广。
三、结语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建筑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从技术上来讲,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正在不断地出现。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与体会对此浅谈以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1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 节能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区别
生态建筑 英文名称:ecological building 定义: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其主要特征有:节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材料再生利用、减少废物排放、与环境和文化领域的和谐统一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节能建筑 英文名称:energy-saving building 定义: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有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利于子孙后代。 实现可持续建筑,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状态和重点,以及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模型去执行。
2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建筑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能源、土地、建房、环境等危机日益破坏生态平衡,并威胁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迫使人们寻求新的对策。先前的节能建筑、太阳能建筑等,其含义和原理均末明确这样一个概念:建筑应促进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各领域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具备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建筑,可以叫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这是20世纪90年代建筑学新发展的热门课题,目前还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
2.1节能与少、无污染。 即在建筑中充分利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持续能源,尽量取代传统的污染性能源。同时考虑多能转换、余热回收和自然空调等等。所谓“多能转换”有两层含义:一是使建筑构件成为多种能量形式的转换器,如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或电能以供利用;二是建筑物实现多种使用功能的转换利用以节省资源。所谓“自然空调”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发挥绿色植物调温调湿、防尘、减噪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功效;二是利用建筑材料和深层土壤的热惰性,通过有效的气流组织,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调温调湿,以改善室内物理环境。因此,自然空调是一种既节能又没有污染的空调方式。
2.2节约用地,开发地上、地下空间
2.3生态平衡。就建筑而言,生态平衡的技术关键是:做好输入、输出物质流的良性循环和能量形式的良性转换。目前这仅仅是一个发展目标,有着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2.4其他含义还可包括立体绿化、智能运行、保护地方特色等等。
3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
生态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具体来说,小环境的创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良好的光、声环境以及长效适宜的灵活空间等;对大环境的保护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界的负面影响要小。对小环境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建筑的使用阶段,而对大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将生态策略引入其中,例如建筑的高度和朝向、定位均应综合考虑到地区的各种因素,在建筑周围设置水面,利用蒸发来降低环境温度等等。具体到单个建筑,在酝酿设计时,每个单独要素,如中庭、大空间、构造、屋顶、体量等和各种建筑设备一样重要,应系统地、综合地考虑,同时各种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可能性也归纳在其中。
4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保;节能
引 言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遭到破坏。而在建筑业的发展下我们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建筑业消耗着许多的资源如土地,木材,水等等,建筑业的发展衍生出的建筑垃圾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在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做到建筑所基本具备的因素,还要将节能环保创新地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用创新、节能、环保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1.环保对建筑设计的重大意义
人类始终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所要做的不只是改造自然,更多的应该是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谋求自身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建筑丛生的同时,建筑垃圾,建筑消耗都让自然不堪重负。建筑消耗主要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的消耗,这些消耗主要表现在利用率不足,直接间接造成环境污染。建筑消耗位于能源消耗的前列,而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建筑需求变大,建筑消耗的数字也是相当令人震惊。伴随着消耗,环境保护更是刻不容缓。建筑垃圾造成的土地浪费和污染,废水的排放造成水污染,绿化不到位,粉尘增多,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的正常生活,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不利影响。顺应时代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应用在建筑业当中就应做到节能环保。利用节能环保设计出来的建筑往往能让建筑内部外部有良性的循环,可以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同时建筑材料消耗较少,资源能够充分合理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对于建筑业来说不仅是个挑战,也是个发展的契机。面对环境的挑战,将它转化成发展的机遇,对于建筑业来说是个重要任务。建筑设计应用环保节能的创新技术才能让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开阔发展的广大前景。
2.打造“绿色建筑”
2.1“绿色建筑”的概念
关于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既满足当展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到下一展的需要[1]这就衍生出了可持续建筑的概念。而可持续建筑正是“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少的对环境的影响,注重生态平衡,在进行建筑设计中注重应用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指导思想,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绿色建筑”在打造出一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同时还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而该设计方法具有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特性应为未
来装饰设计的发展方向[3]。
2.2打造“绿色建筑”的原则
首先要构建设计中的环保节能设计理念[2]。在建筑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建筑地周边的环境,经过实地的考察才能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要素。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计理念中的节能,首先尽量减少设计中不必要的设计,其次尽量就近使用资源,不过分追求所谓的设计感而采用贵重、新奇的材料。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建设过程中可以多使用可再生资源,将对环境的伤害减少到到最小。在建设过程完成后尽可能的做好资源回收的工作,可以将这些资源重复利用。最后要合理使用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遵循这些原则,在打造出舒适的建筑环境之外,也营造了和谐的自然氛围。
3.建筑设计中环保节能措施
合理的采光设计能减少不必要的照明能耗。在设计采光时,应尽量把最大空间朝南。在灯光设置上,首先要采用节能照明,其次注意照明灯的合理安排,在保证照明的情况下,采用最少的照明灯具。在采暖上,要合理规划采暖设备,减少浪费,多采用导热好的设备,让其更好的保证室内的取暖工作。在通风方面,最好南北通透,这样通风方便,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率,从而降低能耗。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建筑设计者应提前设计好水资源回收利用的装置,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在室内装饰设计师可以多采用环保材料,这样既美观又环保。在建筑范围内,多进行绿化,减小温差的变化,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减小能耗。建筑设计中的环保节能措施还需要更多的创新来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做到环保节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可持续发展中,我们也可以享受自然,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环保、节能成为人类重大的主题时,将它应用到建筑设计中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我们在考虑自己的生产发展时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节能在让我们的建筑变得更合理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更舒适,回归自然。顺应时代的发展,多进行环保、节能技术的创新,才能让建筑业走上可持续,为它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它是基于生态良性循环的原则,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生态社会为内涵,生态技术为支撑,生态环境为目标和方向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一、可持续生态建筑的独特性
1、地域上的自然环境性别
生态建筑是在纯自然的环境中运行的,它是由生态环境决定的,而且受气候条件以及自然地理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现代的生态建筑在光、声、热、气候以及室内的空气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传统四合院天井建筑设计,就是根据各地气候特征,从热,声,光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形成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创造出建筑适应自然,舒适的微气候居住环境区域。当今世界,有很多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已注意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不断地探索能适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建筑形式。
2、层次上的高品位性
生态建筑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做出相应的贡献,它是具有强烈的环
保意识的建筑。所以要求:
(1)建筑师不但要对建筑环境有高要求,也要保护自然环境,追求生
态平衡;
(2)一个生态建筑包含了很多内容,如动物、植物、人文、地貌、气象、环境、水文等,具有高含量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加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知识,就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态建筑系统,创造高层次的品味,不但能继承传统的环境状态,还能发展与改善,使其适应现代社会。
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
生态建筑是在自然规律环境中以生态系统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种建筑形式,其目的是在于缩小人们主观愿望与实际行动对环境所造成影响之间的差距。努力寻求环境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促成环境更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现实情况表明,生态建筑设计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文化特色和传统习惯通常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获得较良好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4、内容上的专业性
生态建筑属于高层次跨世纪的,具有较强烈的时代感的专业建筑形式或类型。70年代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带来商业建筑,旅游建筑,文化建筑,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蓬勃发展,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期望着我们的建筑设计师承们具有现代浓厚的环境意识,进行专业项目的设计。对一些有独特价值的生态建筑示范,可组织进行科学的调查或考察。
二、生态建筑建设原则和方法
生态建筑就把建筑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所以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原则也要符合生态学的原则。
1、尊重自然环境的原则
在传统建筑的设计中,往往不会把自然环境作为考虑因素。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能够征服自然,可以随意改造自然,而不需要顾忌什么。不过,在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人们对于自然的改造是失败的。过度开发大自然,随意开采自然资源,不考虑自然环境而乱建乱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平衡,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印尼海啸,日本大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悲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这是否就是不尊重自然的后果。而现在的生态建筑就是在进行建筑物的建设之前充分考虑到大自然。
(1)进行实地考察
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建筑设计师要到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考察,摸清建筑场地的自然生态面貌,地质环境,植被情况等等。对于地质状况不良好的地方,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对于有重要植被的地方,在设计时应注意避开,或者对这些珍贵植被进行妥善的移植,一定注意不能随意破坏当地植被。在考察时还要注意有效利用地形状况进行建筑设计,比如如何利用地形保证建筑物的采光良好和通风良好。
(2)如何节约能源
以前的建筑往往会出现在施工场地随意取材的问题,比如在建筑场地的周围随意砍伐森林来获取木材作为建筑材料。以前的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的思想已经过时,在现代的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好施工所用的材料,尽量保证用最少的材料完成高质量的工程。同时注意在施工之时不浪费能源,保证能源的充分利用。
(3)注意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生态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必然要大力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前的随意使用煤炭、天然气的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在生态建筑中,应处处体现着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在建筑中加入太阳能设备,把白天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供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利用。这样就能大量减少用煤炭产生的电能。另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配套建设小型水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注意建筑物朝向,保证良好采光,这样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在无形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
(4)使用无污染、易降解材料
在建筑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废料,这些废料无法再利用,如果随意丢弃,势必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所以,在生态建筑的施工中,建筑设计师应有意识的采用新型、环保、应降解的材料进行建筑施工。在施工中要注意对于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尽量充分的使用建筑材料,减少废料的产生;对于废弃的材料,要妥善进行回收处理,能够再利用的一定要在把废料重制成符合标准的材料后再一次投入使用。对于不能再利用的应该妥善销毁,如果采用易降解的材料,可以适当埋入土中,待其降解、挥发。总之,要不断探索新型材料,争取在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产生最小的污染。
(5)尽量降低成本
每个施工开始之前,都会计算施工成本,如果施工成本太高,则失去了建设的意义和目的。所以,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当中应注意控制成本。施工人力一定要精简,在施工之前先估算好需要多少工人参与施工,在施工中观察效果,如果不够再补充,同时要注意激发工人积极性,使其有效率的工作,不能出现有人无所事事的情况。施工中应该注意采用新技术,保证施工进度又快又好。还可以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这样就能减少运送的成本,也可避免车辆对自然产生的影响。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居住者或者使用者与自然资源的良好互动。
(1)施工设计时,应充分保证建筑物采光,尽量保证每天有充足的光照时间。例如,杭州建德房屋朝向最佳方位是:座北朝南偏东12度。
(2)还要注意建筑物的通风,在充分考虑到采光的基础上,尽量使建筑物的门窗口与常年风向一致,这样能够保证通风良好,空气流通。
(3)保证建筑物周边环境
建成的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人们都希望在一个接近大自然的环境工作生活,这样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也能提升工作效率。所以在建筑周围应该充分做好绿化工作,有意识的净化环境,尽可能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同时,建筑周围应尽可能保证安静,给人们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还应保证有较宽阔的活动场地,这样能够使人心情舒畅。
三、生态建筑与我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增强生态教育
教育是第一位,首先要使人们具有这方面的意识,才可以不断地完善,因此,需要普及生态教学,使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推进生态建筑的建设,为普及生态建筑提供良好的条件。
2、从国情出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生态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生态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生态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生态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3、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我国这个依法治国的国家里,在各行各业中,法律都是必须具备的,用来监督和有效约束建筑的发展。建立健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体系,监督和完善生态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行政监管制度,完善评估价值体系,达到真正的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资源、节约能源的目的,使其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为指导和监督生态建筑的实施和建设提供科学保证。
4、激励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推进生态建筑时,仅仅依靠自觉是不够的,依靠道德的力量是不能束缚的,必须要用激励的政策来推动人们更好地遵守,为此,政府应该建立一套透明的奖惩制度,其激励政策中经济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用这种经济激励手段可以调动消费者和开发商节约能源的积极性,通常可以采用适当的补贴和降低对生态建筑的税收标准,为生态建筑的更好推广提供可能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使生态开发沿着更好的轨道顺利运行,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占全国商品能耗的比例逐年增长,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发展节能材料和技术,是建筑师和社会各界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沈文.浅析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华章,2012.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凭借经验与直觉进行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设计理念,已逐渐成为建筑设计师们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基本方法,现代建筑设计是进行现代建筑建设的必要前提。因此,研究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1.1 综合性原则
现代建筑的复杂程度在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和差异性等方面。因此,在设计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现代建筑的结构、功能以及需求要素,最终形成现代建筑设计的整体目标。只有遵循综合性原则,才能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对各功能、各要素的有机整合,保证现代建筑能够满足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
1.2 动态性原则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具有动态性发展的特性。每个时期的建筑,其内涵与外延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需要遵循动态性原则,明确建筑设计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工作。要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与建筑领域,与周边社会、与市场环境做到积极地互动,通过动态的调整现代建筑设计要点,保证现代建筑设计对社会要求和文化发展的调整和进步,提高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活力,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不断创新。
1.3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优劣考量因素,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在进行创新时不容忽视的首要原则。例如,在进行给排水线路设计时,考虑到现代建筑多以高层布局为主,可采用放射式线路作为主要设计方案,在确保所采用线路安全性能合格的前提下,还应做好备用线路的设置工作,防止线路切换间隔时间过长。总而言之,安全性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前提,需作为重点因素予以足够重视。
2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2.1 建立健全建筑设计相关制度
建筑师应改进建筑设计方法,逐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在建筑设计的造型上,不要以追求奇特和奢华为目标,应以简约、大方为目标,避免浪费资源。同时,我国应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根据我国住房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施工严格按照建筑设计,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性和实用性。
2.2 建筑设计方法应注重实用性
在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建筑的高度是彰显一个地区发展水平高度的重要标志,即地标性建筑,因此,以摩天大楼为典型的建筑群在我国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建筑设计方法应该从实用性出发,才能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例如:一个学校综合楼的建设,其建筑的功能主要是区分艺术学院和人文学院,基于此,建筑设计方法可以采用多元化设计方案,把教学楼分为三个部分,采取U型方式体现出来,一边是艺术学院,另一边是文学院,其中间部分可以作为会议厅等,这样的设计可以将三者有效的衔接起来,把实用性设计方法融入到建筑创作中,进一步体现了综合教学楼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2.3 加强现代建筑设计的人文情怀
在现代建筑创作过程中,人们对建筑形式特征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符合大众的审美特征,唤起人们的共鸣。当今的社会环境,是时代的言论自由,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对当今的文化环境非常宽容,现代建筑设计创作需要体现文本思维的原则,以满足人们对众多建筑的追求。现代建筑的设计不仅需要基本的设计技能的设计师,更是设计趋势的建筑师和把握人生的感觉,提高建筑设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设计师尤为重要。
2.4 注重与城市和环境的融合
现代建筑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城市是当地环境的整体氛围、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建筑特点和环境协调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规律。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建筑创作的整体风格应与城市建设的整体氛围相一致,与当地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整体的设计意识。现代建筑的创新理念,以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为前提,创造出完整的建筑形象,并通过建筑来表达和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形成一个美丽的城市文化体验。
2.5 可持续性思考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可持续思维,提高建筑设计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应树立以“减少建筑环境负荷”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方便、舒适、可靠的基础上,将环境负荷作为评价和选择各种利益的最终依据。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是现代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考虑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说,设计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是推动建筑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设计创作者必须将可拓思维模式充分应用,进而将新的创作思维、方法和手段融入设计中,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为建筑设计灌注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也推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楚雪.基于BIM的建筑结构设计流程管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2]苏建新.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J].江西建材,2016,06:21+25.
[3]居娉.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门窗,2016,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