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临终心理护理

临终心理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1 16:49: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终心理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临终心理护理

篇(1)

摘要:

临终关怀中心理护理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不能解除来自死亡的威胁和痛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对临终患者心理活动及其心理护理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讨论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出一套方便、可行、有效的临终患者心理护理模式,为临床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终患者;心理护理;文献综述

由于临终关怀能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患者在人生的末期安宁舒适,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1]。心理护理伴随着临终护理的全过程,是对临终患者心理上的照护。临终心理护理以临终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以尊重患者尊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为宗旨,这既是人道主义精神又是我们捍卫生命,履行职责的义务[2]。大量临床案例表明通过对临终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或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问题等[3-6]。但是目前在临终关怀中开展心理护理尚未有统一规范、标准流程。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在临终关怀中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实践,探索出一套临床方便、可行、有效的临终患者心理护理方法,解除临终患者的痛苦。

1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

临终意味着将要面临死亡,给患者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患者在临终前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性情大变、脾气暴躁、害怕孤独、依赖性增强等[7]。不同年龄、性别、宗教、职业的人其应对死亡压力的心理特点也有所不同。美国精神科医师ElizabethKubler-ross的经典生死教育理论把临终病人面对悲伤的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1否认期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时最初的反应是极度的惊讶和不敢相信。患者不相信自己身体状况已病入膏肓,常常会怀疑诊断是否正确,不断地进行复查、转院等。多数病人的这种心理反应时间较短暂,也有个别患者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黄红艳等[8]对3例艾滋病患者跟踪调查发现艾滋病患者在否认期会出现对病史、病情、死亡的极力否认,对住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实施严密隔离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在此期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想法,并理解这是大多数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时的应激反应,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时间去接受这个事实。对否认期患者应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予患者支持、理解和同情。不要主动与患者讨论病情,对患者来讲抱有一丝希望对治疗疾病是有益的。

1.2愤怒期

在短暂的否认后,病人很难接受病情恶化的现实,往往表现为愤怒、怨恨、生气、痛苦、易激惹等,有时会产生“为什么是我,你们都活的好好的”情绪。会把怨气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家属,以把怒气发泄于他人来表示对疾病的不满。在此期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发怒的原因是源于害怕和无助,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让患者充分发泄不良情绪,宣泄情感,对患者采取宽容、谅解、同情的态度。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做好家属工作,理解患者并尽力满足患者一切合理要求。

1.3协议期

经过否认期和愤怒期患者的情绪转为平稳,不得已接受已存在的事实。患者心存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期待医学上有重大发现,希望自己能创造奇迹,期望通过自己好的表现来换取生命的延长甚至治愈疾病。这个时期对患者是有益的。在此期医护人员可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减轻心理压力,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4抑郁期

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逐渐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生命,现代医学和先进技术已无能为力,往往这时陷入深深的悲伤和绝望。此时患者会表现为痛哭,有时沉默,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渴望家人的陪伴。在此期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内心痛苦的原因,针对问题进行疏导。

1.5接受期

这是患者最后的心理反应,对自己的病情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患者认为自己已经尽力,死亡也即将来临,心理上已有准备,既不害怕也不恐慌,表现出平静与接纳。在此期医护人员要提供给患者安静、独立的环境,继续陪伴患者,不断地给予支持。尽量满足患者未完成的心愿,尊重患者的信仰或需求,如祈祷、念经等。适时给予患者非语言安慰,如轻抚患者的手,温和的目光接触等[9-12]。ElizabethKubler-ross认为临终时患者各期心理反应不尽相同,出现的时间和顺序也大有不同。我国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期和ElizabethKubler-ross的划分不完全相同,有73.2%的患者在否认期之前存在一个明显的回避期,这可能与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有关[13]。在对各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结合各期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2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认识了临终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后,中外学者对采取何种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了质性研究,下面综述几种常见有效的方法。

2.1尊严疗法

尊严疗法是针对临终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一种新型疗法。通过降低临终患者的心理悲伤情绪,提高尊严水平,增强生存意愿,提高人生价值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4-17]。自2005年加拿大学者Chochinov提出尊严疗法,中外学者进行了研究和运用并取到了良好效果,验证了尊严疗法对临终患者的意义[18-21]。戴宏平[22]对接受姑息性治疗的28例肝癌患者进行个性化尊严疗法,1个月后发现尊严疗法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由自尊引起的压力水平,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等。具体实施方法为由进行过尊严疗法培训的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或精神学家对患者进行访谈,访谈提纲包括[15,23]:(1)回忆一下您一生中最美好或最难忘的经历?(2)您有哪些事情想告诉家人或者想让家人记住什么吗?分别是什么?(3)在生活中您认为您承担过的哪些角色(如家庭、工作或社会角色)最重要?为什么?在这些角色中,您取得了哪些成就?(4)您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最令您自豪的事是什么?(5)您有哪些特殊的事想要告诉您爱的人?(6)您对您爱的人有什么期望吗?(7)您想传授给家人朋友哪些人生经验或忠告?(8)您对家人还有什么需要嘱咐的吗?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可因人而异对提纲内容进行调整。访谈时间不需要严格控制,要给患者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虽然尊严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会遇到一些阻力,可能与中国人忌讳“死”及调查者的资质、能力有关[24]。同时,国外学者对尊严疗法的研究较多,国内研究较少,深入探讨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构建尊严疗法模式,进而建立尊严疗法从业人员准入标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5]。

2.2支持疗法

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疗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其特点是医护人员利用建议、忠告、鼓励等方式来维护患者的自尊,并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从而防止其罹患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帮助其逐渐摆脱困境,减少或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恢复心身健康。支持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于治疗者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支持疗法的干预方法主要有倾听和疏泄情绪、说明与解释、赞扬、给予保证、鼓励、合理化和重构、建议和教育、预期性指导、扩展患者意识以及应对压力和挫折等[9]。韩业坤等[26]在癌症患者临终阶段运用支持疗法使患者大大缓解了恐惧情绪,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段晓霞[27]等对围手术期全麻患者运用支持疗法后发现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王秀云[28]对糖尿病(心身疾病)患者进行支持疗法后发现其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增加患者信心。国外学者对支持疗法进行了拓展,有学者认为Meaning-CenteredGroupPsycho-therapyforCancerSurvivors(MCGP-CS)是一项以意义为中心的集体心理支持疗法,对癌症幸存者进行个性化的集体参与的心理支持疗法,引导患者发现人生意义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癌症幸存者适应和调整癌症后的生活,预防和减少心理困扰[29]。由此可看出,支持疗法能够改善患者抑郁、恐惧心理,实施方法简单,可以推广至临终患者。

2.3人生回顾疗法

人生回顾法起源于19世纪,是一种怀旧心理干预方法,通过回顾、评价及自我重整一生的经历,使人生历程中一些未解决的矛盾得以剖析、重整,从而挖掘出新的生命意义[30]。国内外许多学者[31-36]已经证实人生回顾法可以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和存在意义,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认为对以往生活的回忆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提醒自己去感受他们曾经控制自己生活的故事。控制的感觉会导致自尊的增加和抑郁的减少。国外学者多将人生回顾法应用于老年人和临终患者,我国对人生回顾疗法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多用于癌症患者。如肖惠敏等[33]将其运用于晚期癌症患者,金丽花等[35]将其运用于康复期癌症患者,王迎春等[36]将其运用于宫颈癌患者等。在进行人生回顾时要注意观察谈及患者挫折、痛苦事件时患者的反应,若引起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应转移话题另换时间再谈;引导患者进行整个人生的回忆、评价,耐心倾听等。

3临终患者的希望之光

3.1临终患者对心理护理的渴求

受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重生轻死。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自1967年桑德斯博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临终关怀机构以来,人们从只重视“优生”逐渐开始关注“优死”问题。在人生的最后旅程,运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是患者和家属所盼望的,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龚震晔[37]对53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发现:82.5%的人认为心理干预对临终病人作用重大。刘小红等[38]对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认知的质性研究发现93.75%的患者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减少不必要的抢救和治疗,避免过多有创性的操作与治疗,希望安宁舒适的离开人世。

3.2我国对临终患者心理护理的初步探索

国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对临终患者有多种心理护理方法,如支持疗法、人际关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意义疗法、悲伤疗法等[39]。回顾我国的姑息疗法,起步晚,发展慢,对这些心理疗法尚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在临床上的实践经验。目前国内心理护理主要通过减轻患者疼痛、加强基础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增强其信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等[40]。也有学者尝试将中医心理疗法[41]运用于临终患者,如五音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中医心理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因人而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在国外开展的较好,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服务临终患者,解除临终患者的痛苦是我们的责任。

3.3加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

临终护理的重点由治疗转为心理、精神的护理,这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栾玉红[42]分析临终护理高投诉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临终护理观念淡薄、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等。因此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是极有必要的,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而能为临终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

4小结

本文综述了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三种心理疗法,只有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三种心理疗法方法简单、受益面大、适用范围广泛,但这三种疗法毕竟是舶来品,西方国家与我国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我们应根据我国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特点对其内容进行修订。尊严疗法、支持疗法和人生回顾法在我国已开展,只是缺乏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5)[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9-310.

[2]李黎.中老年晚期肝癌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31.

[3]张蕊.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213-214.

[4]李衡梅.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3):320-322.

[5]江卫平.肝癌患者临终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726-727.

[6]王春华,常小娟.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2):1493-1496.

[7]化前珍.老年护理学(3)[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0.

[8]黄红艳,杨云芬.艾滋病病人的临终心理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31-32.

[9]杜玉凤.医学心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2-63.

[10]王玲,邹淑平,张彦.临终护理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11-212.

[11]曹春玲.老年患者临终阶段心理护理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304-306.

[12]姜英子,金英花.临终患者的心理支持及护理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483.

[13]李肖君,朱致宪.老年病人临终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C].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4:51-55.

[22]戴宏平.尊严疗法对肝癌患者自尊相关压力和希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23):66-67.

[24]强万敏,郑瑞双.尊严疗法在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及对我国临终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49-952.

[25]明星,徐燕.临终患者尊严内涵及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01-103.

[26]韩业坤,曲秀芬,吴建红,等.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心理支持方法探讨[J].护理杂志,2001,18(5):18-19.

[27]段晓霞,伍佳丽,雷宇,等.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全麻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8):94-95.

[28]王秀云.心理支持疗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5):241-242.

[32]肖惠敏,邝惠容,彭美慈,等.人生回顾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488-490.

[33]肖惠敏,邝惠容,彭美慈,等.晚期癌症患者人生回顾干预措施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31-633.

[34]于玲,蒲丽丽,林乐辉,等.人生回顾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护理学报,2014,21(8):70-71.

[35]金丽花.人生回顾疗法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22(2):75-76.

[36]王迎春,徐耀荣.人生回顾访谈法对宫颈癌患者自尊状况和希望水平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5,23(5):73-75.

[37]刘小红,吴梅利洋,谢志洁,等.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认知的质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8B):43-46.

[40]赵红艳.临终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现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2):50-53.

[41]林桂永,梁娟娟,卢永红,等.中医心理治疗与护理技术在老人临终关怀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454-456.

篇(2)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它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它直接的目的不是为更好的生,而是为了更好的死。〔在面临死亡阶段保持舒适状态,走完人生的最后道路。〕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随着人们对二个文明要求的提高,对临终问题越加关注,每个人都希望安详、平静的死去,为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护理内容,要求通过良好的临终护理,使之能够比较“舒服的死”,通过临终护理体现出一种社会道义和社会精神,有利于密切人们之间的情感和增强社会凝聚力,体现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人们从对一个临终前的人仍然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工作,仍然百厌不烦设法满足临死者的要求,看到了医疗工作的洁白无私。让我们去关怀临终者吧!

篇(3)

1、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基本要求

1.1表情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眼神安详眼睛可传神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慌乱,眼神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眼神镇定会使患者放松对死亡的关注,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1.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职业等层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语言恳切真挚,语速稳健和缓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抚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处于被关怀体贴慰藉之中,濒死者进入死亡阶段后视力模糊、语言困难但听觉保留时间长,护理人员在床边既不能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虑也不能毫无顾忌,讨论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动作轻柔对l临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动作要也别轻巧敏捷、稳当、柔和、有序操作准确尽量降低人工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声,增加舒适度。

2、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2.1否认期的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其中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2.2愤怒期的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作是一个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千万不能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被事业家庭、子女等困扰的中年患者,发怒时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2.3协议期的护理此期患者尽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试图推迟和扭转死亡的命运,因此护士应理解这个时期的心理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应抓住时机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动和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篇(4)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护理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临终关怀是对疾病终末期或治疗即将进入临终阶段的患者实施的人性化护理[1-2]。本研究对临终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符合恶性肿瘤终末期标准,预计生存期不超过2~3个月。临终关怀组患者男32例,女15例;31~80岁,年龄(67.34±2.13)岁。肺癌16例,大肠癌14例,食管癌10例,其他7例。普通组患者男33例,女14例;33~80岁,年龄(67.13±2.91)岁。肺癌16例,大肠癌14例,食管癌9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终关怀组在普通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终关怀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根据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否认期需跟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确保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说法一致,以免加重患者和家属的怀疑,并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感受,给予鼓励、支持和关心,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愤怒期需充分理解患者不良情绪,并提供患者良好的情绪发泄途径。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议期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开始转为积极,需以友好的态度跟患者交流,并主动关心患者,使其更好配合治疗。在忧郁期需给予患者充分的照顾和同情,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在接受期需尊重患者选择,为其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并跟家属一起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完成最后的心愿。

1.2.2疼痛护理 为患者安排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过交谈转移患者注意力、引导患者听轻音乐、采取放松疗法、催眠意象疗法、生物反馈法、针灸和神经阻断术、镇痛药物等减轻患者痛苦。

1.2.3生活护理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确保食物的高营养和色香味俱全,以提高患者食欲,少食多餐,必要时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对四肢冰冷的患者给予保暖[3-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家庭成员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SAS)、抑郁心理状态(SDS)的差异;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SF-36)、睡眠质量指数(匹兹堡睡眠指数)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

2.1两组患者家庭成员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较 临终关怀组家庭成员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普通组高,P

2.2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相似,P>0.05;护理后临终关怀组相较于普通组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提高更显著,P

2.3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相似,P>0.05;护理后临终关怀组相较于普通组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提高更显著,P

3 讨论

临终关怀护理是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所提供的全身心支持和照护行为,宗旨在于提升临终患者生命质量。跟安乐死对比,临终关怀护理不促进也不延迟死亡,而在于临终生命质量的提升[5-6]。临终关怀护理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良好修养,从生理上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从心理上将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感中解脱出来。从社会角度看,需使患者明确生命的意义,而伦理学方面则需引导患者认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临终关怀护理是对人道主义的重要体现,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崇高道德和责任心[7-8]。

本研究中,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终关怀组在普通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临终关怀护理。结果显示,临终关怀组家庭成员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比普通组高,护理后临终关怀组相较于普通组焦虑心理状态、抑郁心理状态减轻更显著,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指数提高更显著,说明临终关怀对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睡眠|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锦.临终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692.

[2]冯万芹.临终关怀护理对提高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230-231.

[3]郭燕飞,斯巧完,吴晓云,等.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2):185-186.

[4]宋艳丽,刘伟,朱江,等.沈阳医院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方案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24):35-36.

[5]范毓芳.城市社区老年人护理及临终关怀需求意愿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259.

[6]刘小红,吴梅利洋,邱林凤,等.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3):44-47.

篇(5)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临终需要实施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3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e effect of humanistic care in terminating stage of late cancer patients.Methods:112 cases of terminating stage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56 and control group 56 from January 2007 to October 2009.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only,including life nursing,basic nursing and ache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humanistic care nursing which presents the building of warm environment,satisfying of patients,psychological need and implementing of patients,mind need.Resul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he curative effect,mental status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groups(P

Keywordshumanistic care nursing;terminating need;practice effect

人文关怀护理是以人为本,注重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的护理服务[1],是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的更高层次的护理行为。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心灵需要及其家属的需要[2],把人文关怀护理溶入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旨在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的舒适度,维持临终患者的尊严。我科通过对56例临终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并已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临终患者112例,其中男75例,女37例,年龄31~89岁,住院3~86天。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56例为对照组;2008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6例为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为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照组在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疼痛护理等方面均按常规护理,以实现生理的基本需要;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在对温馨环境的营造、心理需要的满足、心灵需要的实现、家属需要的关爱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护理。

评价方法:①疼痛强度采用0~10数字分级法(NRS)记录。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疼痛缓解度评价:0度为无效;Ⅰ度为好转(疼痛减轻约1/4);Ⅱ度为中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2);Ⅲ度为明显缓解(疼痛减轻约3/4以上),中度缓解和明显缓解合并为基本缓解;Ⅳ度为完全缓解(疼痛消失)。②采用压抑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良好:SDS和SAS得分均50分;较差:SDS和SAS得分均>50分。③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其中包括住院环境、服务质量、护士态度等25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护理

一般护理:①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或口腔溃疡的发生。每天2次给予NS或朵贝氏溶液含漱,对神志不清患者清洗口腔时,应夹紧棉球擦洗,严格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②皮肤护理:临终患者大部分卧床,极易发生褥疮。在两组患者中有14例入院时已发现有褥疮,约占25%,其中Ⅱ度褥疮约占45.1%。采用八湿膏为Ⅱ度以上褥疮创面患者换药前,应用红外线照射,30分钟/次。对于Ⅰ度褥疮及尚未发生褥疮的患者,予定时协助翻身,按摩骨突部位,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两组中有15例发生临终高热,予酌情施行降温并注意皮肤护理。③泌尿系护理:观察尿量并做好记录,尿失禁者应予接尿套,避免尿液浸湿,保持床单干洁。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做好常规护理,每天更换尿袋,并给予NS 250ml膀胱冲洗,2次/日,每1~2周更换1次导尿管。④饮食护理:尽量为患者准备容易消化的饮食,着重色、香、味的配搭,鼓励患者进食要注意营养素的平衡。⑤疼痛护理:两组全部是晚期临终肿瘤患者,其中70%存在中至重度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轻度疼痛者可给予热敷或按摩,鼓励患者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对于中、重度疼痛患者,要协助采取舒适的,遵医嘱采取WHO三级止痛法,恰当采用口服、直肠给药、皮下注射和药物阻滞等给药途径,破坏痛觉传导通路的方法止痛[3]。注意个体化并按时按量给药,以便更好地发挥疗效,控制疼痛。

人文关怀护理:①温馨环境的营造:温馨舒适环境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适宜的轻音乐、光线、温度、湿度能提高环境的舒适度[4]。要尽量把临终患者安排在单人房间,一般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房间的布置尽量家庭化,让患者感受到家庭式的关爱,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②心理需要的满足:临终患者心理过程分为否认、愤怒、协议、忧郁、接受等5个阶段。否认期应耐心倾听患者感受,充分表示理解;愤怒期允许患者宣泄不满情绪,满足其合理要求;协议期尽可能减少不适症状,给予止痛治疗;忧郁期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与疾病作斗争;接受期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尽量不打扰患者[5]。同时护士要运用体态语言,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通过自然的微笑、同情的眼神、温柔的动作,向患者表示理解和关爱,让其感受人间的真情。与患者交谈时语气应亲切缓慢,鼓励临终患者家属和朋友多陪伴患者,减少患者孤独感和心理恐惧,尽量满足患者临终前的心愿。③心灵需要的实现:让临终患者回顾自己的生活史,刻意地协助他找出其中的意义,这对患者是一种很好护理心灵的方法。临终患者常会对死亡问题提出质疑,因此要给予正确的解释,使他心灵得以安宁。④家属的关爱:人文关怀护理的另一个心理护理对象是患者家属。家属在照顾临终患者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心理压力大,对即将失去的亲人很悲痛,为此护士与临终患者家属应经常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并进行安慰,帮助家属分析、认识病人死亡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从而使家属情绪得到有效的抚慰。

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比较,见表1。

讨论

肿瘤患者生命到达临终状态时,患者面临着巨大的人生失落感,在生理与心理等各方面均经历着难以承受和痛苦的煎熬,家属也承受着即将丧失亲人的痛苦和不安,因此为临终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解除其身心痛苦,降低对死亡的恐惧及维护其尊严,是护理人员的职责。对临终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是对生命价值和死亡意义更深层次理论基础上的专业服务,要求护士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熟练掌握生理和心理护理的全面知识,不断宣传和普及临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理念,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改变过去对肿瘤病人缺乏重视的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和爱心支持和帮助临终患者及家属,减轻临终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提高其生存质量,安宁舒适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人文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介入,使临终患者和家属均得到舒适与满意的服务,患者疼痛疗效得到了提高,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给予了肯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和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的护理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晓红,张士涛,张献怀,等.我院急诊部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的做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18(11):674-676.

2张明华.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需要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9(9):654-655.

3赵佩英,杨燕群.临终护理缺陷的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3,3(2):20-21.

篇(6)

关键词: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12(c)-101-04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护理模式已从传统的治疗和护理疾病范围扩展到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更注重整体护理和人的生命质量,尽可能让临终患者有尊严且安宁地逝去。因此,在医院现有体制和医疗资源条件下,在重视有治疗价值生命的同时,如何使晚期肿瘤患者有尊严地、不留遗憾地离开人世即成为护理的重要观念价值取向。而“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改变,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病过程和死亡过程明显延长,加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昂贵的医疗费用与低质量的生存状态,这些都使得临终关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肿瘤科2008年1~12月对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实施了临终关怀护理,根据晚期肿瘤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特点,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临终关怀知识及其伦理原则,尊重患者,尊重生命,用责任心、爱心、细心、同情心去关怀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实践证明。临终关怀护理更有利于密切医患、护患关系,使医护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尊重患者的人格,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生命的尊严,感受着人间的爱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肿瘤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3岁,入院次数1~8次,住院天数1~79 d,所有病例均根据病情给予综合性对症支持治疗。

1.2 肿瘤疾病本身的特点

①临终期。由于肿瘤原始部位、恶性程度、转移速度、医疗护理文件、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等因素的不同,其临终期限长短不一。②疼痛程度。由于恶性肿瘤本身生长与浸润迅速或转移相应的部位,会产生剧烈的、残酷的疼痛。如颅内肿瘤的剧烈头痛、肝癌胰头癌引起的无法忍受的上腹痛、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关节痛等。③营养状况。恶性肿瘤是一种迅速消耗的疾病,随着癌细胞对正常组织的吞噬和化疗药物毒性作用及放射治疗的剧烈反应。恶性肿瘤晚期大多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严重地摧残患者的身体和个人尊严。

1. 3临终期肿瘤患者的生理特点

晚期肿瘤患者常常伴随着单个或多个脏器衰竭和生命体征紊乱,主要表现为:①严重而持久的疼痛,其造成的极大痛苦,是其他类型临终患者所不常见的;②呼吸功能减退,有潮式呼吸或间停呼吸等;③循环功能衰竭,伴有皮肤湿冷、肢体末梢发绀等;④胃肠蠕动减慢,有食欲差、恶心呕吐、便秘、口干等;⑤肌肉张力减退或消失,表现有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活动等;⑥意识状态改变,产生感觉、知觉障碍。这些生理变化同时伴随着相应的心理变化。

1.4 临终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

美国库伯勒・罗斯(Kubler Ross)把临终期患者的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这五个阶段可因患者而异,在顺次上可有差异,可能反复,也可能停在某一阶段。这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临终期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性格差异、认知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特点进行护理。而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无论是对自身病状知情或不知情,都将使患者承受长期剧烈的精神折磨,极易加重患者的心理恐惧。乃至导致患者采取自杀的行动或者要求实施“安乐死”,发生此种情况的多于其他类型临终患者。

1.5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

从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临终期特点可以看出,患者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因而,护理工作在临终关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临终关怀在临床上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照护。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进入临终期的患者其各项生命体征都趋于衰竭,通过医护人员的照护可以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舒适、安宁地面对死亡,减轻身体和精神的痛苦,相对地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在生命伦理视阈中,临终不是消极等待死亡,而是完整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要给临终者的生命以时间,更要给临终者的时间以生命。因而临终关怀被赋予了一种生命伦理的精神意义。为此,对脑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5.1 心理护理 在整体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在临床中有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要做好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必须深入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不同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患者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患者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生命。当患者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患者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患者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患者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并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患者亲属都要尽量给予患者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而护士应首先多与患者沟通,关心爱护他们,把临终者看成是一个身、心、灵的整体人,是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给患者以真诚的关心,使患者信赖护士,然后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神态、眼神、体态姿势等非语言行为,探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其变化,鼓励患者与疾病斗争,增强生活的信心,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关心。尊重患者意愿,帮助他们从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帮助患者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患者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

1.5.2 生活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多有循环和呼吸衰竭,或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免疫力降低。护士应认真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勤翻身、叩背,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向家属或保姆讲解临终前患者生活护理的内容和意义,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家属或保姆做好临终前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洗

澡、更衣、患肢的被动运动等。同时,要注意生活中的饮食护理。因晚期肿瘤患者体质衰弱,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每况愈下,因此,笔者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特殊要求。提供适合其口味、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良好的就餐环境,餐前半小时协助患者大小便,及时清除呕吐物和排泄物,协助患者洗手、漱口,整理好房间。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患者留胃管鼻饲,对于一些处于弥留之际的患者,不再有进食欲时,不强迫患者进食,不按自己的意愿增加患者的痛苦。

1.5.3 舒适护理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这样,姑息治疗和安宁护理成为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主要手段。因而,临终关怀护理的主要任务不是治愈疾病,延长寿命,而是减轻痛苦,让患者舒适,提高生存质量。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主要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患者在临终阶段,医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自己或指导患者家属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控制症状、减轻痛苦。重视和相信患者的主诉和其他常见症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于确实无法就治的患者,护理人员尽量少打扰患者,不做各种体检,停止一切有创性治疗,以免引起患者的痛苦和愤怒。同时,应当看到,环境因素在对晚期肿瘤患者舒适护理中的作用,晚期肿瘤患者的房间要光线充足、温暖、整洁和安静,并摆放一些患者平时喜爱的鲜花和物品,让患者最喜爱的人陪伴,使患者多享受一份人间情谊,安详地度过余生。

1.5.4 生死观教育 生死观是影响乃至阻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死学成为当代一个有着深刻意义的学科延伸,而与其相关的临终关怀医学和临终关怀护理则是对护理的一种有价值的伦理回应并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赋予了护理人员的主体性地位及相应的角色转变。这样,与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相适应的护理人员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纯医学的实施护理,而是要从广义的生死观教育层面来理解临终关怀护理。生死观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今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包括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患者树立正确的死亡观,突破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达到让生命“活得庄严,死得尊严”,“生如春之灿烂,死如秋之静美”。一方面,对临终患者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适应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死亡,帮助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和时间,减轻悲伤程度,认识自身继续生存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应该让临终者逐渐认识到。既然现阶段医学对肿瘤还没有彻底攻克,以祛除病因、改善功能和恢复健康为目的的侵入性治疗,不仅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而且影响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死亡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诸如死亡标准、死亡价值、死亡态度、死亡时机、死亡地点、死亡方式以及死后丧事服务等。

1.5.5 社会支持和社会需求的满足晚期肿瘤患者的社会需求也是临终患者的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具有社会性,病前在社会大舞台上充当不同的角色,而很多肿瘤患者是社会及家庭的栋梁。因此,晚期肿瘤患者有时不能及时转换成临终患者角色,甚至拒绝角色的转变,往往有很多社会需求,诸如事业上的未尽心愿、治疗疾病的经济问题、解决单位及同事间的未了事宜、家庭中亟待处理的问题、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自己逝后的事情等,对上述诸多社会需求,都要给患者一个圆满的、切实可行的答复,使患者能够以平静、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体面且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之路。由于多数癌症的预后较差,患者一旦确诊患癌,部分患者本人及家庭成员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悲观情绪,但外表又要保持乐观,形成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此时社会关系不但不能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打消恐惧和焦虑心理,反而形成额外负担。因此,在护理临终患者的过程中,临终关怀护理人员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社会学特征,“解决临终者及其家属的有关社会问题并寻求社会的支持”

2 对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认知与体会

2.1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人文本质与伦理精神

临终关怀不再纯粹是医务人员如何运用药物延缓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身体痛苦的过程,也不是“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仅驻足于医疗技术层面的“临终关怀”,忽视了临终关怀的要义――伦理关怀和哲学的终极关怀,即只注重临终患者的躯体解痛,忽视了患者心灵的安顿,忽视了家庭亲情关怀,忽视了患者自我关怀的重要性。这种从单一角度出发的临终关怀模式其实失去了临终关怀的本原意义。临终关怀护理是一门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和医学事业,它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具备包括生理、心理、伦理和哲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护理技能。

临终关怀护理是一项助人的医学专业,有其独特而深厚的道德属性。其本真要义在于它的人文本质与人性化关怀。临终关怀与人文护理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临终关怀照护的重点不再是延长寿命,而是丰富生命,追求生命品质。其基本人文理念是“四全照护”,即全人照顾――身、心、灵之整体护理;全家照顾――心存病患、关怀家属;全程照顾――伴病患至临终,引导家属度过低潮:全队照顾――结合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宗教人士及义工等,共同照顾病患及家属。因而,Leininger认为护理的本质是关怀。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而关怀是医学人文和生命伦理精神的充分体现。其任务超越原有的只对疾病本身进行护理的范围。因而,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医疗领域的问题,而更是一个涉及医学道德、医学文化和医学伦理精神的特殊问题,因而需要护理人员深入地介入患者的生活场景或境域之中,体现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文化本质。

2.2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伦理困境

基于以上对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本质的认识。笔者体会到,在对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实践中,不仅应该在人文和伦理的视阈中来理解临终关怀护理。而且现实地面临着一些伦理两难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一种障碍性因素。①保护性医疗与知情权之间的伦理冲突。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临终患者采取保护性措施,不能把真实病情告知患者,以减缓其不安、急躁、烦闷情绪心理,而患者则常常反复追问医生自己的病情如何,甚至要求护理人员提供自己的病历,这样就置护理人员于两难境地,由此衍生第二种伦理困境。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使用中的伦理困境。无论是患者的暂时不知情,还是当患者意识到或间接知悉自己的病情,都可能要求家属带自己到大医院进行复查甚至是进一步治疗。以图否认客观存在的病情。“否认性”的结果期待对临终患者来说,是缓解沉重打

击、减轻心理压力的缓冲剂。这样则可能出现临终期脑肿瘤患者的生命维持中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与生存期之间的比率、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有限性之间的伦理困境。③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在临床上仍然可能出现“过度医疗”和“试验性”医疗与患者利益之间的冲突的伦理问题,护理人员在确切知道这些医疗方案对于临终期肿瘤患者来说不可能起到改善功能的治愈效果,在这样的境遇中,护理人员将遭遇“应该配合执行医嘱”与“首先维护患者利益”的两难。因而,解决以上伦理困境亟需寻求一种伦理约束、制度与政策支持和伦理论证,以及与临终肿瘤患者的专业化护理以及临终关怀事业的整体发展相适应的合理化、人性化l临终关怀护理模式,这需要在社会学的、心理学的、医学的和生命伦理学等领域探索新的理论资源。为新的生命观和医疗护理良知提供伦理论证或辩护。这是以“照护”和“关怀”为主要取向的临终护理整体性、本土化特点的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118-01

临终护理是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让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目前,癌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癌症患者在经受身体上的痛苦之外,也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因此,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护理至关重要,也是社会对医学提出的迫切要求。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肿瘤科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15例,除外昏迷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建立临终病房,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了解患者及家属心态,通过观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突出对患者心理护理、疼痛控制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对照组患者仅限于传统的疾病治疗及护理。

2结果

2.1实施临终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比较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P<0.0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2.2实施临终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比较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更重视的是人类的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治疗和护理疾病。临终护理的重点在于疼痛的控制及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

3.1疼痛控制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疼痛使患者情绪低落、悲观,甚至自杀,导致失眠,食欲下降,消瘦、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对癌症患者的控制疼痛至关重要,护理措施主要有:①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学习并遵循WHO推荐的三个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提供定时、定量个体化治疗,并根据疼痛情况不断予以调整。②护理人员在使用止痛药物时,应准时、准确地给药,密切观察止痛效果及副作用,同时配合心理护理,音乐疗法,针灸、按摩措施止痛,使患者在临终前得到必要的冶疗和精神安慰,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详地顺其自然地到达生命终点。这不仅仅是对临终者尊严的维护,也是对活人的安慰。

3.2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期大都已被告知自己的病情,往往表现出否认、愤怒、恐惧、消极等心理,癌症疼痛及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而不仅仅是躯体痛苦。①设置临终病房,积极营造舒适的环境,做好基础护理,让他们深感医院也是家,使病房充满家庭式的温馨,逐步淡化患者自己面临困境的角色,使其身心协调、日趋统一。②临终患者大多伴随疾病的折磨,对未知的恐惧,对生活的依恋,与亲人的分别,失去尊严等复杂心态,同时还伴随一些不自觉的被压抑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烦燥不安,常把生命的一线希望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渴望回天有术。因此,护士必须洞察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体态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关情和问候,使患者感到尤如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感情一样。③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死之教育,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使其坦然面对。

3.3对癌症患者家属的支持

临终护理应把家属和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患者的病情时时牵动着家属,尽管家属知道临终患者首选的是舒适护理,但他们仍请求致力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应和家属建立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关系,告诉家属患者病情进展状况,让家属参与治疗决策,允许家属多陪伴,让患者与家属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

死亡是患者痛苦的结束,同时又是家属悲哀的高峰,护士必须认真进行尸体料理,使患者清洁、整齐、安详地离去,在患者死后1个月内,可通过电话、访视和家属联系,帮助疏导,让其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伤痛苦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金凤,王淑红.临终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6):286.

[2]李琳.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2,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