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职业决策

教师职业决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1 16:49: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职业决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职业决策

篇(1)

成人教育专职教师是指专门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教学人员。由于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由普教教师去承担成人教育教学容易导致成教教学普教化,不利于因材施教。所以,配备专职教师从事成教教学已经成为成教发展的未来趋势。

2 职业倦怠感及在成人教育专职教师身上的可能表现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J.费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意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①成教专职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其职业倦怠也表现出其个性化。美国学者Maslach等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是:情绪衰竭,表现为情绪情感极度疲劳、对工作缺乏热情与活力;去人性化,表现为对工作对象疏离和冷漠、缺乏耐心和爱心;低个人成就感,表现为职业效能感降低甚至丧失、对自我消极评价增长。②

就笔者调查发现,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疲劳感。疲劳感是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倦怠感存在的普遍现象,因为每天重复的劳动,课时强度大,加上上课时间刚好是大部分人的休闲时间,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表现出疲惫感。

(2)烦躁易怒或者麻木。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非常追求学生能接受和认同的那种成就感,所以在面对成教学员的不尊重和不配合时,有些教师往往烦躁易怒,花费不少时间来教训学生;亦或者有些老师觉得见怪不怪,麻木对待,只顾自己讲课,不关注学员的反应。

(3)工作热情消失。因得不到各方的关注,自我成就感缺失,晋升感觉无望,所以长此以往,教师往往会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工作热情减退或消失,不再热衷于教学创新,不利于教学改革和进步。

(4)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较为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对生活、工作悲观绝望,对学生失去耐心、默然对待,心情灰暗,找不到发泄的出口。许多教师会对收入、职业前途表示出困惑和担忧。

3 成人教育专职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

究其原因,成人教育专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个人因素三个层面来剖析。

3.1 社会因素

(1)社会对成教教师的意识偏见。社会上一向对成教学员有偏见,认为他们就是花钱花时间混个文凭而已,理所当然的,也认为成教教师水平一般,不能跟普教教师相比。须不知,成教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耐心和技巧,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怎么教学。这样的意识偏见使得成教专职教师在社会交往中,存在交际障碍,也对成人教育事业失去信心和动力。

(2)社会生活的压力。对于30岁以下的教师来说,结婚、买房都需要大量的开支,由于事业刚刚起步,经济上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使得他们经济紧张,身心疲惫;而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又要承担养家糊口,教育子女的经济和心理双重压力,容易在工作遇到不适时产生倦怠。

3.2 学校因素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对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这些外力因素作用下,也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1)教学任务重,晋升压力大。成人教育部门一向被认为是教学单位,主要是给学员提供教学服务以帮助学员获取学历学位或者通过某项资格考试或者掌握某项技能。所以,成人教育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本身就容易使教师产生疲惫感。另外,教师在被评价时,除了完成课时工作量外,还有职称晋升的压力,而目前对于教师晋职来说,并没有独立的一套针对成教教师的职称晋升的做法,于是使得成教专职教师还必须与普教教师同台竞争,在很多规定要求前处于劣势。

(2)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不对等。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不对等也使得成教专职教师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当教师付出的劳动产生的价值与得到的报酬不对等时,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失落和不满。

(3)专业差异大。成人专职教师的专业不同,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所学专业招生人数多的,教师心理感受较好,这一方面是因为课时费与学生人数挂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员多的专业在从教中更易于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而所学专业招收学员较少的教师,则更易于对自己的专业不满,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3.3 个人因素

除了外因,主要还是内因在起作用。成人教育专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更多的还是个人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思想和情绪上出现了偏差。

(1)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每个教师都存在多重身份,在学校,是教师;在家庭,是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除了工作,教师也应该处理好家庭事务,给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成教专职教师上班时间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牺牲了许多宝贵的家庭时间,在面对家庭成员时愧疚,特别是家庭出现问题时强烈的自责,从而表现出对工作的不满。

(2)职业提升平台较少。晋升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能,可是成教专职教师面临的进修机会很少,时间上也很难安排。

(3)重复劳动使得情绪衰竭。教学任务重,重复的劳动会使教师疲劳,丧失工作热情。而教学是项非常专业的服务,不可能像其他行业可以在重复劳动过度时轮岗。

(4)学生的不尊重及不参与。近年来,成人教育受到普教扩招的影响,招到的生源素质明显下降。许多学员对老师不够尊重,在学习过程中不配合不参与,也容易让教师觉得学员“朽木不可雕”,即使自己再怎么认真和努力都不会改变现状,从而易怒,或者麻木。

(5)接触学员复杂容易导致自我角色的否定。成人教育学员的身份非常复杂,有些学员在社会上有极高的成就和地位,或者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些教师在比较中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认为对自己不公,有着学识却不能获得好的地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从而自己内心否定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满,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怀疑。

4 有效消除成人教育专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建议

针对以上表现及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消除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必须从社会、学校和个人各方面共同努力,做到预防、干预、缓解和消除。

(1)社会的关注。社会应该 高度关注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从业环境,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另外,相关方面能够提供支持,及时了解评测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对问题进行疏导,在买房贷款方面,银行能出台一些政策提供更大的保障性支持。另外,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对成人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和考核是否应该单独设置合适的标准。

(2)在教学管理中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管理在评价教师教学时,应必要了解教师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从经济上给予奖励,或是提供适当的进修机会和专业技能交流机会,以满足教师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消除教师教学中的焦虑感。对一线教师的评职、评优给予更多的倾斜性扶持;科研部门尽可能多地给其创造时间和条件在职进修;工会经常性创造条件让教师锻炼身体、愉悦心境和拓展人际关系;学生部门加强学员的学习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给任课教师合理打分的意义,促进课堂和谐。③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成人教育专职教师心理保健体系。

(3)鼓励教师根据学员特点,自行编著适合成教学员的教材。很多时候,教师倦怠感源于学生的不配合,成教学员在学习中,经常因为教材不合适,与教师教学之间关联度不高而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对教师不满。反过来,教师也很无奈和受伤。建议任课教师根据学员特点、社会行业的需要和学时安排,自行编著出适合成教学员的通用教材,以便于组织面授学习和学员自学。

(4)对成教学员实行跟踪回访服务,增强教师从业的成就感。为了解决成教专职教师成就感的缺乏,建议建立学员长效跟踪回访机制,更好地掌握学员的进步和提升情况,增强教师从业的成就感。

(5)教师要正确认知自己并学会自我调节。成教专职教师应主动认清职业倦怠的危害,从自身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应对。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点,确定一个恰当的工作目标;加强学习意识,不断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内心;保持工作热情,善于在重复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并关注工作的兴奋点;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及时肯定自己的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合理安排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学会放松,要经常进行心理健康的维护和疏导。④

注释

① 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30(1):159-165.

② Maslach C, Jackson S 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Palo Alto: Cou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1.

篇(2)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079-02

随着“免费就读”、“普高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素质普遍较差,学生管理难度大,加上新课程标准改革对中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中职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压力引起的职业倦怠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提升中职教育整体质量,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顺德中职教师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方法

1.问卷编制

在参考伍新春、朱从书、徐富明、李琼、杨阿丽等人编制的压力源问卷,对15名中职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出压力问卷,问卷由38个项目组成,包括学生因素、工作负荷、生存压力、自我发展、管理机制、人际关系六个方面因素,采用Likert量表5级记分。

考察压力问卷总体Cronbach α系数达到0.94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采用吴真、赵子真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实证效度检验,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均与倦怠总分、身心衰竭、人格解体成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0.30以上,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实证效度。

2.问卷调查与数据管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选取顺德三所中职教师作为被试,自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03份,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89.2%。对于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整体情况

顺德中职教师压力各维度和总分的均值均在中值(3分)左右,181名教师中有46.23%的人感受到中等或以上的压力,中职教师职业压力较大。影响中职教师压力较大的三个因素为:学生因素、管理机制、工作负荷。

顺德中职教师倦怠总分的均值均在2.42,总体倦怠程度不高,但181名教师中有13.11%的人出现中等程度的倦怠,中职教师部分教师已出现倦怠状况。

2.中职教师职业压力个体因素差异比较

(1)性别差异。顺德男教师在生存压力方面显著高于女教师。(2)年龄差异。在压力总分、工作负荷、管理机制方面,31岁以上教师在工作负荷和管理机制压力方面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下教师;在生存压力方面,31~45岁教师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下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46岁及以上教师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下教师。(3)职称差异。高级职称教师的工作负荷显著高于其他职称教师的工作负荷;管理机制对中级职称教师所造成的压力显著高于对初级职称教师所造成的压力。

3.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个体因素差异比较

顺德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仅在学历方面存在差异。其中,硕士学历教师在倦怠总分、人格解体和缺乏成就感方面均显著高于本科学历和大专学历教师。

4.影响因素比较

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因素、人际关系这两个压力因子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三、讨论

1.影响中职教师职业压力或倦怠的因素分析

学生因素是中职教师职业压力或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职生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面对这类学生时会有挫败感。不少中职生存在行为问题,教师在管教这些学生时,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这些都使教师容易出现焦虑、疲惫、烦躁等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缓解,就会身心疲惫不堪。

工作负荷因素是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压力源。有不少中职教师反映其工作强度大,工作单调枯燥,教师一方面忙于备课、教课、辅导、批改作业,另一方面,还需应付各种检查、竞赛、活动等。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教师很难体会到创造性,教师在这种机械的高强度的单向消耗中日渐疲惫,缺乏成就感。

2.影响中职教师职业压力或倦怠的个体因素分析

性别、年龄、职称、学历也是影响教师压力或倦怠的因素。男教师在生存压力方面显著高于女教师,这是因为男教师主要承担的是经济责任,男教师所承担的生活压力要远比女教师高;31~45岁教师和46岁及以上教师一般都是中高级教师,在校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担任学校较多的职务与工作,工作量较大,在家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所以他们所承担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要远比30岁及以下的年青教师要大;学历高的教师在学校中一般比较受重视,别人对他的期望或自我期待、自我定位都会较高,压力较大,相对学历较低的教师容易产生倦怠。

四、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或倦怠的策略

1.教师个人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乐观态度。中职生虽然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相对较差,但教师如果能从多元角度看到学生其它智能的可塑性和发展潜能,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包容学生的不成熟和不完美,从学生的改变中找到教育的乐趣。

(2)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建构良好的支持系统。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教师合作,促进教师间的交往,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与交流,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更多地参与家庭生活、朋友交往以及社区活动,进行合理的社会交往,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减轻工作压力。

(3)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化解工作负荷压力。教师在面对不可改变的繁重的工作任务时,教师可先处理那些紧急、重要的事情,重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克服拖延习惯,才能消除紧急且重要的工作带来的压力。

2.学校组织方面

(1)坚持人本管理,尊重与理解教师。学校管理应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做到尊重、信任教师,认可教师所付出的努力,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授予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决策的权利,让教师的充分发展和人生幸福成为学校的共同愿景。

(2)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力。在薪酬激励制度上,既要体现多劳多得的效率性,还要切实落实薪酬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做到学校领导在客观上的公平与教师主观认知上的公平相统一,做到决策与执行的公开公平。

参考文献:

[1]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篇(3)

关键词:职业倦怠 高校英语教师 负面影响

一、引言

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它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提升,进而影响到学生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高校连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急剧上升。社会亟需高水平的外语运用型人才,对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这些都给高校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他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因此,调查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及影响、探讨预防与缓解的对策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基础上,确定出影响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编制了“江西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西省4所高校中发放1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60份,有效样本构成见下表。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总体上描述出江西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并分析职业倦怠对高校英语教师的负面影响。

江西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有效样本构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从结果看,高校英语教师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问题,虽然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但已具有普遍性。具体来说,高校英语教师的去人格化问题最严重,其次是情绪衰竭也较严重,低成就感尚不严重。

2.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

(1)对教师个人的负面影响。对教师本人来说,职业倦怠会使他们身体不适,出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等亚健康症状,甚至导致生理疾病增多,损害身体健康。职业倦怠还会使教师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进而增加教师的消极行为。究其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指出,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压力反应,引发的消极心理反应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系统、心理―神经―免疫系统的中介作用,使机体机能减退,引起教师心理、情感和行为变化,这些变化通常对他们身体产生消极影响。其中,精疲力竭和受挫感是教师普遍的感受,这已为国内外不少调查研究所证实。

(2)对学生和教学的负面影响。对学生来说,职业倦怠的教师工作投入少,课堂准备不充分,因循守旧,缺乏创造性,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差,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和耐心,从而对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因职业倦怠而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会使学生产生消极体验,不利师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学校来说,职业倦怠的教师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从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和效益,

(3)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学校组织的运转效率与效果,进而导致学生素质下降,最终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道德水平的下降、危害社会行为的增加等等。同时,人力资源遭到损失,造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增加社会对医药等服务系统的投入。

四、启示

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为预防和缓解这种状况,可以从社会支持、组织支持和自我调试三方面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1.社会支持系统是教师应对外来压力的重要资源。给予外语教师正确的角色期望,避免教师产生过重的精神负担,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2.学校要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与更大的自由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职业效能感。

3.外语教师个人要善于自我调适。教师应该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及时反思、处理问题,要勇于正视现实困难和问题。当压力超过个人承受范围时,学会放松情绪,缓解压力,还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宽容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2.

[2]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3]林红斌.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调查分析[D].2005.

[4]刘梅.青岛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女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2008.

[5]李永鑫.工作倦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小学教师 职业幸福感 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其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关注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就目前来看,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理性分析了不利于小学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了使小学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一、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幸福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人们对个人生存状态的主观感受。从小学教师的职业方面来讲,幸福感就是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符合自身的物质和精神要求,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精神满足感。[1]

二、理性分析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原因

1、据笔者调查,目前小学教师中,绝大部分都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而且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注重技能技巧,忽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育理念上,多数小学教师比较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改革不适应,在园本教研路上困难重重,步履艰难,非常苦恼。[2]

2、学校领导为了尽快提升办校质量,很周密的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教研、常规等管理制度,并实行每期量化考核评价制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发现他们的教学工作受到越来越繁复和越来越具压迫性的控制。教师的前途取决于评审,教师的薪酬与晋升要跟教学表现挂钩,只有通过评审而被认为有良好表现的教师,才会有机会在基本的职位阶梯上跳升。

3、小学教师的待遇也是其职业幸福感失落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工资政策的调整,绩效工资在小学中实施的并不普遍,老师们并不安心本职工作。笔者所在小学的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待遇上有所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多数小学教师生活水平并不高,付出大量劳动,待遇却偏低,小学教师自会心理失衡,怎能拥有职业幸福感。[3]

三、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分析

1、主观方面

1.1、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期望值

健全自身的人格,就心理层面而言,个体必须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潜能、长处和优点。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值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大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缺口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反映了个体期望值与成就感之间的“缺口”。缺口是指个体的期望值与成就感之间的差。期望值往往高于成就感。两者之间的差越小,个体就越幸福,产生高水平的幸福感,成就感超出期望值也产生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

1.2、锻炼正向思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

正向心理学(又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经常思考一些消极的事件或某一事件的消极面会使人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而经常思考一些积极的事件或事件的积极面就会使人们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而变得更为快乐。因此根据该理论,如果你想使自己变得快乐,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花一些时间想象一些会令你快乐的事件,或者每天提醒自己要积极地看待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因此,多从积极面来看待和思考事情会渐渐地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2、客观方面

2.1、改革学校管理制度

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教师的幸福感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强化学校的教育改革和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师幸福感的校内保障系统。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与更大的自由度。教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学校生活的决策,教师也就拥有了更多地自。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的新见解,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样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同时还要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4]

2.2、提高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在小学教师群体中女性占有不可争辩的多数,女性在职场竞争中的不利处境时时存在。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全社会要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包括在职进修、工资待遇、住房福利及休假晋升等,使小学教师能真正解除后顾之忧。

2.3、丰富小学教师的工作

针对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的机械和繁琐,可以通过工作丰富化使教师获得幸福感。工作丰富化应该和职务内容的扩大相区别。职务内容的扩大是企图用职务工作内容有更多变化的办法,来消除因重复操作带来的单调乏味感。它意味着职务工作范围的扩大,只是增加了一些与此类似的工作,而并没有增加责任。在工作丰富化里,则是企图在工作中建立一种更高的挑战性和成就感。如在决定某些事情,如教育方法、活动时间和进度安排等方面给教师以更多的自由;为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微观工作环境,班级教师搭配科学合理等等。[5]

2.4、通过各种专业培训提升职业幸福感

通过一些专业培训可以帮助小学教师完善自身人格因素,掌握情绪调控的技巧。许多研究者相信,人格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幸福感的指标之一,它与人的幸福感水平有着很高的相关。幸福感的提升除了有赖于外部条件的改善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调整和适应来提升。这样,各种培训包括职业、心理、教育、美学、文化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将会给小学教师有很大的指导性,使其在职业幸福感的培育和提升上有着很好的方法,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卫慧.龙南小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打造温馨和谐团队[J].上海教育,2009(14).

[2] 陆莉玲.重塑教师职业幸福[J].学校管理,2009(1).

[3] 胡艳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研究――以石家庄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3).

[4] 武立荣.立阳光事业 做幸福教师――太原市迎泽区东岗小学着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J].山西教育(管理),2013(3).

篇(5)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专业发展幼儿园管理人际交往一、引论

在长期的幼儿园走访工作中,笔者除了切身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纯真无邪,也深深地感到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很辛苦!在得到这些收获地同时也发现了幼儿园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家长和孩子甚至笔者的同事一直反映的幼儿园老师好“凶”、老师的脾气发的是很没有道理、老师的牢骚没完没了等问题。家长和孩子普遍认为是因为老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出了问题,所以她们会将脾气发在孩子身上。但是笔者通过走访以及在和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工作没劲”“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繁杂辛苦而毫无成就感”“园领导水平低未能调动起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感受也时时在困扰着众多的幼儿园老师。通过查证大量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很多研究结果和笔者走访得到的结果都是非常相似的。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就在思考本来开朗活泼的幼儿园老师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符合老师的职业要求的。因为情况比较普遍几乎每个幼儿园里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于是笔者决定要弄关注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从“金太郎”变成了“大灰狼”?

一个偶然的巧合,在与朋友的学术沙龙中,“职业倦怠”这个话题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听着朋友们的讨论,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园老师,隐约觉得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并且有的老师程度已经很深了。从笔者查的一些资料来看,有的幼儿园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有的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

二、分析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丛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丛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为,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关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教师没有专业发展和拓宽的机会、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过于局限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发展等原因。研究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的文章很多,但是笔者发现,真正探讨如何解决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

三、建议

1.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

随着二期课改、教学优化等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了,因此他们也要求自己所在的幼儿园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社会的竞争中更加有竞争力,所以幼儿园是否能够为老师提供这样的机会,就直接会影响到老师对所在幼儿园的满意程度。如果幼儿园不能为老师提供这样的机会,或者是对机会的分配严重不公平都会加重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每个老师的发展要求,尽量为老师及时提供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

2.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

要使老师们避免职业倦怠的必要条件就是使老师们热爱自己工作的幼儿园,这其中使老师在幼儿园中具有主人翁的地位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幼儿园里的重大决策应该公开化、透明化,并且对于对幼儿园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决定应该以各种方式让老师们参与决策。只有这样老师们才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自己是这个幼儿园的一员,幼儿园的好与坏是和自己紧密联系的,这样老师们就会自觉地注意自己的行为来维护幼儿园的形象,来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老师们的心情也会很好,职业倦怠的问题就不会产生或者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了。

3.薪酬待遇

薪酬待遇的高低也被认为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幼儿园教师的薪酬待遇在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教师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子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不相称,这使教师感到非常的不平衡,从而导致甚至加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把老师的待遇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从老师们的生活和工作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老师的待遇,使老师能够解除经济的压力心情愉快的投入工作,这一点如果能够切实的执行下去,那对于解除老师们的职业倦怠会很有效果。

4.创造良好的工作人际环境

人际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老师们的工作心情,与此同时就势必会影响到老师们的工作质量。如果一个老师在幼儿园中始终是出于一种小心谨慎的状态,无论是和同事还是和领导的关系都异常敏感,就会造成老师的心情郁闷、烦躁,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幼儿园内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使得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园长之间,老师和孩子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都保持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使得老师在工作中能够放松心情,轻装上阵。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够被肯定,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那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或者很容易解决了。

参考文献:

[1]郭敏,李葆华.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8,(3).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分析.中华起跑网.

[3]陈明立.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解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

篇(6)

论文摘要:多年来,高校师范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灌输,轻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一、引言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专业”意味着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意味着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有一定的专业标准,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要有系统化、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也即意味着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必需经过系统化的专门学习和训练,才可能具备胜任教师职业的资格。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教师职业技能素质是基础,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是师范教育的“本”与“源”;忽视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则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我国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现状

1994年教育部颁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正式要求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针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此,各级别的师范院校开始研究教师职业技能,并着手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尽管如此,师范教育中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实际上的实施力度却很弱。究其原因可能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扶持。没有专项教育资金的保障,师范院校很难搭建好培训的平台。另外,90年代末高校大扩招,许多师范院校合并或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师范性”在高师及综合性院校被弱化、边缘化的趋势普遍存在,一些高师院校忙于追求综合性和学术性,不再坚守原先的师范性,于是相应的师范技能培训流于形式。随着新课程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且其内容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在充分整合现有办学资源基础上,实施变革与创新。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创新改革

1.切实转变认识观念

学校决策层,在校本层面的师范培养理念上,要高屋建瓶,既立足于面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立足于面向当前中小学新课改的快速发展形势,又要立足于校情,科学利用好现有资源。在当前,以下几个基本观念应当树立起来:第一,树立系统整体观念。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被作为孤立的教学环节或静态的教学内容来实施,要用联系的观点积极探索,实现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与重视学科课程的统一。第二,树立动态发展观念。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上,面对教师专业化、中学新课改快速发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必须要有新的充实与扩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上,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乃非一次终结式,而应是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绝不可能是一跳而就或者通过一两门课程就一劳永逸地予以解决的。第三,开放性观念。开放是系统的特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的、开放式的。

2.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模块化”教学综合改革

从国内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来看,增强实践性的理想方案就是构筑模块化的培养模式。第一,学科资源整合。目前我省师范高校及一些综合院校的教科院或教育系都设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小教本科专业沿袭中等师范学校多年来累积的对传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办学经验,毋庸置疑,其对教师传统技能培养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另外,自2004年我国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教育技术能力也已成为教师专业素质构成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由此也成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的使命。同时应当看到,当前中小学生成长中遇到诸多心理问题,作为专业化的教师,掌握初步的心理咨询技能也是教师职业技能内涵扩展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充分依托教科院或教育系现有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专业的现有办学专业优势,开展整合传统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初步心理咨询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第二,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职业技能基本模块群和拓展模块群。基本模块群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主要由传统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组成,拓展模块群供有兴趣学生选修,旨在强化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心理咨询方面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如开设案例分析课、研究性学习指导等,力求“授之以渔”,为师范生将来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三,学生重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重组。在完成职业技能基本模块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登录巢湖学院正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选择相应的职业技能拓展模块课程,学校根据选修学生情况,将学生编人不同的兴趣小组,每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改变加人其他的兴趣小组。

3.构筑“师范”氛围浓厚的宏观文化环境

笔者认为,从更加广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而言,不能将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局限于几门课程上,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何尝不是一种最真实的“示范”?他们的教育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知识面与基本功等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这种影响更深刻。巢湖学院自2001以来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观摩等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院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与成长,通过举办电子课件制作大赛,举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借助这些活动将各学科教师凝聚起来,教师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进而使学科教法教师、专业课教师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努力渗透教师职业技能,让师范生更多地在大学课堂上耳濡目染“教师”的风采,让教师技能的培养除了专门的强化训练之外,还有这种现场的聆听。应该说这种教师教育文化氛围的养成,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潜移默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先疑将会在接受这种熏陶中获得体验和成长。

4.重视“应用”,建立开放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养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师范也是应用型办学范畴,搞好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就是一种应用,在当前就是要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增加和强化实践模块。就“开放性”而言,我院采取的初步做法包括:针对不少学科教法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对中学新课程教育教学实际缺乏的情况,我们要求各系科在学科教法课程实施和校内见习期间,通过邀请巢湖一中、二中等示范中学一线教学名师加人,进行观摩示范,交流讨论;每年春季召集学院各实习基地分管校长,以座谈、报告会形式,就教育实习及如何改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展开大讨论,形成关于如何革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建议与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暑期召集各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展开学习与交流活动,结合总结报告,修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课程计划。

5.注重技术手段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徽格教学平台

在当前,技术意识淡薄是巫待改进的薄弱环节,研究表明,微格教学作为“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对于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型教师作用显著。然而,伴随高校近几年扩招,传统微格教室弊端显现,其耗时周期长,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展训练的需要,扩建则意味着要增加成套摄录、测评设备,耗资巨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微格教学平台,实现集视音频录制、实时监控、局域网内点播的一体化。另外,还要求学科教法及其他指导教师与电教部门、网络中心加强相互间的配合,不断总结经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微格教学效率,甚至可以通过把微格教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以提高利用率,然后在校园网内任意网络终端进行实时观看、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讨论、评价等活动,以拓展师生以及生生交流的时空。这一方面是迫于传统微格操练的现实困境,同时也应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6.加强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团队干部、大队辅导员承担,他们虽然有较为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能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能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动态,与学生较为熟悉,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优势,但他们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以长者或教育者、训导者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造成学生心理更加紧张、焦虑,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积极探索师范生具备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除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供师范生选修之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宣传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将师范生初步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走进师范生的心田。

7.重视认证与评价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导向作用

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理应有严格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目前,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环节太过于松散,应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资格证书制挂钩。高师毕业生是否具备教师从业资格,不仅要看他是否具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还要考查其实际施教的能力和技巧,考查其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育态度,以及为人师表的人文素养。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情况与教师证书制直接挂钩,对于激励学生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将大有裨益。另外,在教育实习阶段,重视“证书”的激励作用,我们根据实习学校反馈情况,对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优秀实习生”荣誉证书,原则上每个实习点产生2-3名,证书上真实评价学生的特长表现,这对调动师范生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起到相当大的激励作用。

篇(7)

关键词:职业倦怠;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10-01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服务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Maslach和Jackson.S.E(1981,1986)用三维模型对其做了操作定义,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对持续的人际应激源的反应所引起的心理综合征,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衰竭,即个人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个性化(人格解体),即个体以消极、否定或冷漠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三是低个人成就感,即个体自我评价的倾向降低,在工作中无法体会到成就感,并不再付出努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心理与教育专业的教授巴利・法伯将教师的职业倦怠称为“教育中的危机”。法伯教授一直关注对美国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引发美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问题做了大量深入的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较为复杂,独立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归纳起来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过重的心理压力

社会高期望驱动下对教育的依赖心理令从教者承担无法承受之重,使教师成了“弱势群体”,承受无形而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繁重的工作压力

高投入和低收入的矛盾等都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太大而却又得不到缓冲和外部支持,从而造成成就感缺失,繁忙的教学任务,繁琐的辅导员工作,繁重的科研任务让独立学院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的更多是困惑和疲惫,这些都与职业倦怠的形成有直接且强烈的因果关系。

三、滞后的学识能力

在就业压力逐渐增强的现实中,教师这一职业更多被作为“谋生手段”接受,并没有成为许多教师的“生活方式”,因而许多教师没有自发的学习需求和强烈愿望,只是“为教书而教书”。特别是在独立学院的工作环境下,年轻教师的学校知识和现实教育过程存在差距,形成自我抱负水平高与工作准备不足的矛盾,再加之独立学院管理经验不足,年轻教师在管理学生上常常耗费了大量精力,因而对专业提升就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模糊的职业前程

由于预算的削减,独立学院的教师可能面对调职、临时解雇等问题,而这会使教师缺乏对工作的安全感,失去对生活和工作的掌控感,从而容易消沉、沮丧,感觉前途迷茫,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并且会激起教师要永远离开教师职业的想法。

五、过多的文书工作

过多的文书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它影响教师追求工作中更重要的、更有意义的方面。很多教师坚持认为,学校让教师填写本该由秘书完成的表格,浪费了教师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们认为,让教师承担过多的文书工作,本身就是缺乏对教师专业的尊重。教师应该去做他们被培训过的、也是他们最应该做好的工作―教育学生;相反,他们却被过分要求完成这种非专业性的任务。而且,这种文书工作增加了教师原本就很繁忙的工作日的负担。独立学院的教师往往要兼做班级辅导员。很多时候,在一天之中,以“紧急通知”形式要求教师所做的文书工作打断了教师上课和备课的时间。

那么,独立学院学校应该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行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呢?为预防和缓解这种状况,可以从社会支持、组织支持和自我调试三方面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1、社会支持系统是教师应对外来压力的重要资源。给予独立院校教师正确的角色期望,避免教师产生过重的精神负担,努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2、学校要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与更大的自由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职业效能感。

3、独立学院教师个人要善于自我调适。教师应该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及时反思、处理问题,要勇于正视现实困难和问题。当压力超过个人承受范围时,学会放松情绪,缓解压力,还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爱与宽容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平生.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