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的几种实验方法
时间:2023-07-21 16:49: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物理的几种实验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教学与一般的学科不同,不只要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物理教学中还有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实验教学中探求出物理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式,分别是实验教学法、理论教学法与习题教学法。首先,是理论教学法。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物理的理论教学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使学生明白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与要点,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初始阶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要更加注重走向生活化,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注重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相关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这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来说,理论知识一般包括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物理的概念与规律共同形成了物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学习的情境,从而不断感受物理知识,引导学生逐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其次,在实验教学法中,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物理的实验一般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课外实验,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利于更好地提高物理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的实验方式就是演示实验。具体来说,演示实验就是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感性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实验设备、实验资料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实验效果要更加清晰明了,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学生的自主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中的各种问题。最后,是习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习题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学习反馈,在教师讲解清楚相关的理论与概念后,习题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各种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与优化能促进教学工作,在上文中我叙述了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下面将具体来谈谈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优化,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理论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的优化。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具体的实验学习更加有效率,因此,若想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就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大胆动手做实验,大胆质疑提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具有创新性。其次,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习题教学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是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各种物理知识与物理概念,习题教学则是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真正含义,理论教学是为习题教学奠定知识的基础,习题教学可促进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两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讲解一部分知识后,就要让学生做习题,对这些知识加以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从本质来讲,每个物理问题都是一个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除了这些学习方法,还要不断采取其他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与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物理教学;培养策略
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
二、中学物理观察、实验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方法、物理实验方法将有助于科学探究过程的顺利展开,从而有助于物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具体培养策略如下:
1.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
在具体策略上应关注以下两点:(1)运用物理学家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而获取本质认识的一些实例来教育学生。(2)积极开展新颖的能够使学生内心感到震撼的观察物理现象的活动。
2.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观察品质
在具体策略上应关注以下三点:(1)明确观察的目标。(2)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3)培养学生敏锐、精确、深刻的观察能力。
3.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的程序:(1)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指导学生制订观察方案。(3)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测。
三、物理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物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靠科学探究这一主渠道,而科学探究离不开物理思维,物理思维的方法和能力决定着科学探究的质量和效果,它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1.分析与综合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具体培养策略如下:(1)要让学生领悟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2)要让学生明确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时“重点分析什么”和“怎样进行综合”。(3)要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2.归纳与演绎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具体培养策略如下:(1)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归纳与演绎的实质和辩证关系。(2)要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归纳与演绎的实质和辩证关系是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归纳与演绎方法的前提。(3)教学中可结合举例来阐明归纳与演绎方法的具体应用。(4)要用归纳与演绎方法的案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物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表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紧紧抓住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方法这一关键。本文能够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若干培养学生物理观察、实验方法的教学策略和若干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方法及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在教学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 初中生英语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几何图形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生物理学习困难原因浅析及教学对策 浅析初中生英语听力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 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影响山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内在抗拒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剖析初中生形成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谈谈初中生英语听力困难的成因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障碍与对策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几种障碍与对策 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反思 初中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与解决策略 初中生平面几何学习困难原因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初中生学习物理提问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初中生学习物理提问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这种现状,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和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自主提问的良好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提问困难;原因与对策的分析;
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自主的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代表着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所属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的热情并形成自己的思考。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中提问的障碍
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是入门更难,因为物理学科概括抽象的特点和初中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比较困难,一次一次在学习上挫折,形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对学习物理完全失去了兴趣,课前不认真预习,上课听课不积极,对于物理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难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1.1 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学习物理的影响
1 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到物理现象的普遍性,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头脑当中就已经有了大量由生活当中物理现象形成的各种概念,但是这些观念往往是对生活现象的错误的反映,学生却常常用这些错误的观念去构建自己对物理的理解,这就阻碍了正确的物理思维的建立,造成思维上的障碍,甚至会形成错误的结论。
2 消极的思维定势问题
思维定势问题是指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对于解决问题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学生形成穆守成规、呆板、机械的思维习惯,一是对于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导致学习上的错误,而是容易导致学生思维不灵活,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陷入绝对模式化的思维误区,更别说创造性的提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问题。
1.2外部客观的环境因素对学习物理的影响
在初中生学习的过程当中,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对于学习物理提问障碍起到直接的作用,同时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对于初中生物理提问也起到了间接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因素。家庭、学校给孩子带来的心理负担会导致学生不在学习状态,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上课心神不宁,不主动思考,失去提问的积极主动性。
“家庭和睦”是孩子学习的第一环境。一个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进而为其他的非智力的因素的形成提供有理的条件。但是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变大,很多家庭矛盾不断的升级,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感受,夫妻双方不断的吵架,给孩子带来心理的阴影,无心学习。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于学习存在误区,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做不到劳逸结合,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艰苦的苦差事,不愿学习。
此外,学校因素也会对初中生学习物理困难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一一些教师素质比较低,没有正确的引导好学生,给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教师作为对学生发展有比较大影响的个体,其自身的素质的优劣特别的重要。
二、培养初中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措施
兴趣是学生第一老师,稳定的兴趣能够对认识的过程造成积极的变化,使学生的观察更加的敏锐,记忆力得到增强,想象力也更加的丰富。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举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化抽象为具体,完成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心态上的转变,激发学习物理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1 培养学生发现物理问题意识
老师应该帮助同学认识自己心理发展的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提问的意识,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激发人积极探索的动力。假如牛顿看到苹果后没有多问为什么,也就不会继续探索,就不会有著名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平时班级多召开班会,开展讨论等方式,分享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的故事,看看学生怎么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反思,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氛围。
2.2 引导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提出问题
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物理实验支持,学生往往对实验具有很大的热情。那么可以在开展物理实验前,不讲解物理知识,而是仅仅告知实验方法,那么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遇到各种有趣的现象之后就会自主的探索自发的形成问题了,比如在做摩擦起电实验的时候,玻璃棒和橡胶棒摩擦后一个能吸住头发,另外一个不能,比如指导学生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温度、气泡、响度,学生会发现提出:为什么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同学们就会自发的去想什么造成这个现象,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2.3 从教材中根据学科联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只有物理一门学科,在学习其他学科学生也会遇到跟物理有关的问题,比如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俗语,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科思维发散,比如平面镜成像问题,可以先示范语文的“镜中花水中月”,引导学生联想还有哪些俗语中也包含着物理现象,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可以先引导学生为什么“井底之蛙,所见甚小”?这样学生以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能多提几个为什么了。
2.4 从亲身体验当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往往感受很深,并且在感受的过程当中容易发现并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手掌摩擦桌面或者手掌相互摩擦,会发现提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否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在学习内能的时候,通过亲身体验搓手手掌发热会提出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2.5 从比较知识当中发现问题
进行比较是发现问题的良好的途径,经常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比较,不仅仅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而且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比如通过比较声速和光速,学生会发现并提出:为什么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却不能?通过比较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危机,学生会提出:既然能量守恒,为什么又会有能源危机呢?
三、总结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主体和客体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往往却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作为学习过程当中的外部的条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问,从而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设疑质疑;设计试验;探究教学法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深入,使得“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深入民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各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在动力源泉。”只有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能激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典型的事例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我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大家设计以下问题:(1)在上节课我们分别探究了气体与液体不流动时压强的特点,那么当这些气体和液体流动的时候,它的内部压强会有怎样的特点呢?(2)装置中的流体在流动的时候哪一个位置的流速比较大?(3)几个液柱的高度是不是有所变化?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同学们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的思维又进一步被激活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设疑质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思维的第一步就是疑问。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设疑质疑的方法激活大家的思维,当然,设疑也应该讲究实效性与艺术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信心百倍,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所以,我常常在“巧”字与“善”字上下工夫,什么时候问,怎样问,怎样引导,我都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因势利导、逐步开展,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动能与势能》一节时,我给同学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狂风能吹动大树,可是微风只能吹动树叶,这说明动能有大小,你能猜一猜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吗?(2)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你认为运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探究比较好?(4)如果有一块石头在高山上静静地躺着,它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具有能量?你该用什么方法证明呢?再如,在学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节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1)现在世界三大产业是信息、能源和材料,自然界中的能量以多样的形式存在着,你能说出能量存在的几种形式吗?(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照明、取暖、烧饭、出行等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是谁提供给我们的呢?(3)能量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通过这样的设疑质疑,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通过自行设计试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物理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有的是演示实验,有的是操作实验,无论哪一种实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往往组织具有一定物理知识基础与试验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给他们说明方法与提供实验材料的前提下,对难度不大的一些实验,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当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电磁铁》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对这一试验自己设计,使他们自己发现“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道理。实际上,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也是开阔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彻底改变反复做题的重复训练方法,倡导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增加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独到之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串联与并联》《测量物质的密度》《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浮力的利用》等章节时我都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运用上述方法,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原来的苦学变为乐学、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我相信,我们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定会越来越活跃。
参考文献:
[1]王伟丹.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力素质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乔际平.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研究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三年,师生们投人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可到了临高考时,大多数学生最没把握的就是物理实验题。临高考阶段,学生和教师在解题方面差距最大的也是物理实验题。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原因十分必要,比对教师和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和分析较多,学生思考和讨论较少"学生没有参与物理实验的设计,没有参与物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来龙去脉和内在实质一无所知,对物理实验的各方面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感受和经验不够丰富。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看的课件多,生活体验少;演示实验多,探究实验少。学生体验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机会很少,就无法对实验进行深人的思考,对实验的认识必然是肤浅和片面的。
学生物理实验意识薄弱,把思考与实验割裂开来。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时比较关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容易忽视物理实验核心――实验原理;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从来不会想到用实验来解决。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刻,讨论不够充分,缺少再实验和反思。就无法体会物理实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二、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其核心就是更新教育理念,将原来的“截流”式教学改为“源流”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参与、充分思考物理实验的原理。相信学生,让学生思维活动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主旋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伴随物理实验的全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因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感悟和内化来完成。
2.1关注物理实验原理,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对实验原理深刻理解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的其他方面,才能比较准确地体会物理实验的物理思想方法;只有挖掘物理实验内在的美和实验设计哲学思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动力。加强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会实验设计中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在高一开学阶段,让每个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实验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写在纸上,选一些进行投影,然后全班讨论和总结。如测电阻时用电阻箱代替被测电阻使电流表电流相同――等效替代法;测石头密度时,石头的体积用有放石头的水的体积减去没放石头时水的体积――差值法等。同时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挖掘科学方法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斜面实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等。关注课本中的“方法点拨”,理解每个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后的每个实验采用什么科学研究方法,自己学习后请自己记录下来,体会物理实验设计的精妙之处,养成对每个实验追本溯源和深人思考的习惯。
2.2加强物理实验的体会和感受,提倡“做中学”和再实验
改变以往的“先学后做”为“做中学――再实验”。比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第一节课到实验室给定任务――测量E和r,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考自己做的原理,让学生先动手做,许多学生感到有困难,只好进行小组讨论和看书。学生也基本上能完成实验,教师通过实验过程的巡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安排课后任务,除实验报告外,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实验的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其他可能的实验方法(看书本或上网查)。第二节课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分别要求各小组上台阐述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最后再展示和讨论其他的实验方法,确定要增加的物理器材,比较各种实验方法的优劣。要求学生对本实验进行全方位思考,对不理解的思考题要通过同学间交流和思辨。第三节课在实验器材中添加电阻箱,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对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反思前一节课的讨论,并写成一份全面的实验报告。这样虽然要多花一节课的时间,但这种趁热打铁,学生的的收获有天壤之别。
2.3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意识,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内化过程
如果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只扮演听众的角色,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记,死记硬背只能是短时记忆,最终学生没有任何收获,我们教师中一直流传的一句话:“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还做错?”。学生没有思考,就没有将实验知识进行内化,单靠记忆是学不好物理的,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要给足学生时间!空间及任务(上台讲或发言),逼迫学生去思考,逐步形成问题感。只有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实践得到时才会终身不忘。培养学生在实验时不断反思,勇于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用实验方法去探究的习惯。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物理实验,学生的实验意识就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2.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技术,立体化学习物理实验
第一:实验要不要?
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内容太简单了,教材安排研究气泡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是多余的,关键是学生掌握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个别老师甚至直言不讳地讲,教学中我只要花上十五分钟就结束新课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这法、那法,不研究教材就谈不上什么方法了!”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目前其他几种主流版本的教材是怎样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有的教材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描述总共才160多字,加配一个插图,只是先讲速度公式,然后对相关知识简单介绍;有的教材舍得花笔墨,但是没有让学生动手实验来体验、观察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就算创设所谓情景,只能算是画在纸上的匀速运动,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让学生看到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几乎没有(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呢?).这样来看苏科版将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单独成节,强调让学生动手体验匀速直线运动,绝对不是小题大做,充分表现了教材的编辑们,尤其是“总指挥”刘老①独特的视角――――重视实验教学.
第二:改进实验的几点措施
1.教材研究的对象是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但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由于气泡在水中运动速度较快(虽然影响气泡运动速度的原因很多,如:玻璃管倾斜的角度、管的口径大小、管中液体的种类和气泡本身的大小等),使学生测量难度增大. 我们几位老师通过几十次的动手实验,发现影响气泡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是管中的液体.于是我们将水改成粘稠性强的植物油,气泡的速度就降为在水中的1/5-1/8,所以在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时,我们一致决定把水换成植物油,这样大大减小了学生实验的难度,实验的误差降低了.当然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换油后学生操作时间长些,课堂的容量就小些了,但是只要能够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并顺利得出规律,花点时间也值.
2.考虑到学生操作方便,有老师提出玻璃管固定在木制刻度尺上,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从刻度尺上读出气泡运动的距离;后来又有老师提出从实验安全性考虑,从人文关怀出发,将玻璃管换成塑料管,这个提议得到大家同意,一致认为这样变化向生态课堂又迈出了一步.
3.实验中须记录气泡通过各个路程段所用的时间,因此时间测量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实验的成败.教材上使用秒表记录时间,但发现很多学生使用秒表并不熟练,可改用体育老师用的那种按键灵活的表,一次又可记下多组数据,使原来的由多名学生计时改为一名学生计时,测量的误差又减小了.
第三:我们要不要在课前先帮助学生在玻璃管上做记号?
如果根据课本的处理方法,事前在玻璃管上对应整数刻度处用橡皮筋等方法做上标记,可以减小学生动手的时间.有老师提出:先帮助学生做记号,看起来学生省事,但是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做会因噎废食.讨论后大家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为了避免学生从管底就开始测量,实验前规定起点A就可以了.
实录及说明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运动的知识,请问同学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哪些方法?
生: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路程和时间都不同,可以通过求速度大小判断…
师:物体运动是多样的、复杂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最简单的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出示玻璃管),老师在玻璃管中注满了油,上端留有一个气泡,请同学们想想怎样可以使这个气泡运动起来?
生:翻转玻璃管.
师:如果我将玻璃管翻转倾斜并固定(倾斜45度左右),请同学们猜想气泡将做怎样运动呢?
生:直线运动.
师:那气泡运动的快慢有没有变化呢?
生A:没有变化,一样快.
生B:开始由慢变快,后来速度不变.
师:怎样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呢?
生(齐声):做实验.
师:好!今天我们就用装有油留有气泡的玻璃管来做实验.
师:气泡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快慢到底会不会变呢?同学们结合已学的知识通过组内交流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说明:早在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刘老教育思想形成的萌芽期,他就提出:中学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本节课,老师开门见山围绕学生实验中研究的对象――玻璃管中的气泡到底做什么运动展开讨论,创设全新情景下,要求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也为下面学生开放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
学生组内交流,老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口头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A:
方案A:方案一.让气泡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在玻璃管上量出几个相等的距离,用秒表记录下气泡通过对应路段所用的时间(老师提出怎么记时)并算出各区间的时间进行比较.
学生B:方案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气泡通过的路程;用秒表记时,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依次记下气泡0 s、5 s、10 s、15 s、20 s的位置,然后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每个区间的路程进行比较.
学生C:方案三.在玻璃管上用刻度尺依次量出四段不同路程,分别用秒表记录下气泡通过每个路段所用的时间,分别计算出各区间的路程、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各区间的速度进行比较.
(说明:教材通过测定气泡通过10 cm、20 cm、30 cm、40 cm所用的时间,得出气泡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并算出对应的速度,进而得出气泡的运动速度不发生变化.一定要这样设计实验吗?有没有其他方案?事实上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三种方案,即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测速度.方案一跟教材类似,在玻璃管上量出几个相等的距离,用计时器记录下对应路程所用的时间;方案二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气泡通过的路程. 方案三测量气泡通过四段路程的速度大小.这样的设计我们认为知识上做到前后节内容呼应,实验形式由研究气泡运动规律转变为探究气泡运动规律).
南京师大物理教育研究所陆建隆、陈娴两位教授在总结刘老物理教育思想时一致认同这样的观点:刘老的一生研究分成三个阶段: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也反应了他教育思想从萌芽――发展――成熟不断积累的过程,经历了由单一向多元、由平面向立体、由局部体验向全程覆盖拓展. 虽然三个阶段各有特点,但是重视实验教学是刘老的一贯主线.笔者以为我们的改进方案完全遵循了刘老的实验教学思想,即加强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历来主张,继承的同时需要创新.我们的实验想法源于教材,只是实验内容有所拓展,方式呈现开放性,学生思维活跃了;我们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条件及时调整,真正做到了让物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变成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学生在展示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种方案的示意图(见下图),边画边帮助其他同学理解,让绝大多数同学一目了然.
师:同学们方案都可行,为了让我们在动手实验之前做到心中有数,请同学们一起来关心实验注意点(提醒学生三个要求).
实验注意点:
1.玻璃管翻转倾斜后要固定不动.
2.记录时间时以气泡的上端为依据,从起始点A点开始计时.
3.计时的同学眼睛要随着气泡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师:清楚了实验的要求请各小组自行选择三种实验方案中的一种进行实验,并请将实验的数据记录到下面的表格中.
气泡的位置ABCDE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0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区间ABBCCDDE各区间的路程s/cm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说明:由于实验方案设计是开放的,所以原书中提供的表格不能“复制”搬用.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不少宝贵的东西:激发了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意识;奠定了较好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磨练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其实刘老的老师――――苏州大学朱正元教授早在五十年代就针对当时中学办学条件简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口号,指导广大教师想方设法地把物理实验做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苏科物理教材较之以前教材、较之其他版本的教材更着重实验教学,笔者以为其内因是刘老他继承并发展朱先生物理离不开实验的思想. 由于物理实验训练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初中生的认识规律并能满足社会对实践人才的需求,所以初中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应该把教学的重心从笔头练习转移到实验训练.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坚守这样的信条:做的比说的好.
教师巡视,点拨、纠正,收集可使用的素材.
师:请同学们分析表格,按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案进行试验的数据,大家发现气泡通过各段路程化的时间有没有变化?
生:相等(近似的相等).
师:请同学们看按照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案进行试验的数据,大家发现路程是什么关系?
生:相等(近似的相等).
师:请同学们继续分析,按照测量速度的方案进行试验的数据,大家发现气泡在各段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相等(近似的相等).
师:(对板书上三个相等进行总结概括)速度不变,物理学上将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师:请学生评价一下三种实验方案的优秀和缺点.
生:第二种实验方案操作最简单,但是实验误差也较大.
师:为什么误差会比其它两种方案都要大呢?
生:从发口号同学喊“停”到做记号同学在玻璃管做标记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致使实验的误差比较大.
生:我们组是按第三种方案实验的,完成比较晚,因为既要测路程又要测时间.
生:第一种方案在实验数据出来后,可以直接总结出气泡运动的规律,但第三种方案需要进行数据处理,算出速度.
刘老一直提醒我们,关注学习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观察、动手实验、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积极的思维中去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长远发展更有意义的东西.
师:我们刚刚从实验数据总结得出了物理规律,其实在物理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物理图像来直观的显示物理规律.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自己选择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在图中描点画图像(图略).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8页相关内容并完成填空.
师: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很少,但有些运动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它是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举例说明.
……
(说明: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是近似相等的,数据描出点不应该所有点都在直线上.要注意科学的客观真实性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向学生渗透图像是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刘老的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使他成为学术的大师、学问的专家.
师:(打开PPT)请学生判断图片中下路的降落伞是坐匀速直线运动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
师:(打开PPT)请学生判断自由下落的苹果是坐匀速直线运动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师:也就是说苹果运动的速度在改变,在物理上将速度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阅读课本P118页相关内容并完成填空.
(学生口头展示纠正)
……
师:想一想,为什么实验前老师要规定从起点A开始计时?
生:因为刚开始的一段路程气泡从静止变成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运动了一段时间后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师:这个实验真有趣,气泡的变速运动和匀速运动和谐的统一在短短的玻璃管中.
有人用“对立中讲融合”总结了刘老的教育哲学思想,这是中华文化精髓在物理教育中的体现,也是刘老独特教育行为的源泉.
课后谈感受
关键词:物理教学;农村教学;物理学习;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有着知识点多、说理严密、换算单位复杂等特点。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几种不良表现:紧张,上物理课就害怕,害怕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害怕物理作业完成不好被批评;厌倦,不喜欢物理课,上课就走神,老师布置的作业消极应付,抄同学作业;抗拒,长期得不到物理学习的兴趣就开始抗拒学习这门课程,放弃物理学习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课程,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物理学研究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一些现象,农村学生面对乡村广阔的天地,也能接触到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很多人也会对这些物理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而物理课本中的知识恰好能给出揭开这些谜底的答案。而学生们也会因为解开长期困惑他们的谜而感到无比兴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还是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有了良好的兴趣做铺垫,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学生们这些兴趣转变成持久学习的动力。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实际上也是一种提亮学生物理理习兴趣的方法。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强、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比如,物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解答生活中的疑惑,更高一级的物理还能帮助能源开发,进行环境保护,改善生活质量等。如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作用、地位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如,为什么打雷的时候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骑自行车上坡的时候比较吃力?为什么电灯泡的灯丝断了搭起来还可以用,并且比以前更亮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趣的,也是很有用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运川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成就感。
有一次开家长会,一位家长跟我说:“家长真能跟孩子学到不少东西呢!”他说他们家有个存红薯的地窖,每次下去取东西的时候都会感到胸闷头晕,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一天孩子回家告诉他,那是因为地窖里氧气太少了,以后下去的时候先透透气再进去。果然,从那之后,他下地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胸闷的症状。家长说,如果不是孩子告诉他,还不知道以后会出什么事呢。
三、用实验来加深理解
由于农村学校普遍缺乏物理教学实验器材,使得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实验教学,部分教师采用“讲实验”的办法来教学,这也导致了农村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的缺乏。一旦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就不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也不会自己动手写实验报告。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质量下降。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共同操作实验,在课堂上探究实验现象可以让物理教学更为生动有趣,也可以让枯燥无味的物理知识通过有趣的实验来传达,通过实验来吸引注意力、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物理课中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尽管农村学校有时候物理实验工具不如城里完善,但是课中的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尽管农村学校有时候物理实验工具不如城里完善,但是有些实验完全可以使用自制的工具来做实验的。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器具来做物理实验,更会让学生感到物理的神奇。例如,在开始学习“大气压”这一教学点的时候,我准备了一脸盆,一根段蜡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清水。我先用蜡烛油把蜡烛固定在盆地上。接着,水倒进脸盆里。然后,把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过了一会,蜡烛就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同学们看到这个实验之后,感觉神奇极了。就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开始转入到新课程的教学中。这种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掌握起来也更加容易。
四、交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虽然物理学的知识点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仍然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①“发散法”即面对一个问题,尽量提出多种猜想,多种答案,扩人选择余地;②“换元法”,即灵活地转换影响现象和过程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③“转向法”,即思维在某一方向受阻时,马上转向另一方向;④“优选法”,即用心比较,寻找最优答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部分测量或验证型的实验改成设计型实验,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一部分,我之所以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寻找实验工具复制一些简单的实验,是因为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目标。而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得信息进行仔细筛选,使学生经历思维多样化训练,活化他们的创新思维。由于初中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有限,要想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创新,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学习的榜样,为他们的实验创新起好表率作用。为此,需要除了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中尽可能体现创新意图之外,还与当前的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相结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大量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个入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总结、表彰部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优秀作品,以点带面,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创新的活动中。
五、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
在应试教育中,老师往往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学生被埋在文山题海中,不仅会丧失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成绩,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有创新精神,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创新作业形式。
参考文献:
[1]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陶新华.试论创新性学习的特点[J].人民教育,2001(9).
[3]黄耀东.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改革[J].广东教育,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