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17: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资金可视化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林业可视化;技术改进;现状
中图分类号: S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36-2
0 引言
可视化或称视觉化,它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计算中产生的大量非直观的、抽象的或者不可见的数据,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等技术,用几何图形和彩色、纹理、透明度、对比度及动画技术等手段,以图形图像信息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并进行处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研究就更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植物刚刚发育的时候,我们不能预计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能模拟植物的生长曲线,就不能预测植物的分布、生长期、生长问题,也就不能根据其生长模拟曲线或者生长模拟图像对植物施肥、喷农药、以及根据分布状况种植更多的庄稼。那么,对于一个人均占有地少的国家,就不能实现最大化利用土地。其次,对于一些广大的林地,草原或者一些地广人稀的戈壁,很难派出那么一大批人力去观察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图像、数据去预测它们,因此,可视化在林业上的应用就更为迫切。
目前,单株树木可视化方面,国外起步较早,发展的程度也较国内先进。以加拿大的植物分形发生器和法国建立的AMAP系统最具代表性。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中科院、浙大、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等已经初见成效。
图1 林业可视化研究流程图
2 林业可视化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推广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对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刚刚起步,大部分人对林业可视化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推广林业可视化的研究认识不够深刻。国内对于研究林业可视化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没有一些宣传机构让大多数人去接触林业可视化的内容。
2.2 对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引导,更需要一些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支持,很难让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国内许多高校实现了对林业可视化的初步研究,这些高校大部分是重点院校,它们实现了多专业的联合研究,联络了几个专业的研究人员(或者是研究员拥有多专业的技能)共同研究林业可视化的内容。然而,对于大部分高校和大多数人很难规模性的联系在一起去研究、探讨、推广这门技术。
2.3 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公司不能够看到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市场价值,致使对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缺乏资金的支持
市场促使大多数人去了解、发明、研究一项技术,然而由于技术初级阶段的不成熟性和技术经济价值的隐藏性深,几乎没有企业投入足够的资金去招揽一大批学者去研究它。
2.4 政府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对于一项技术的推广,除了要有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政府的支持。在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指定一些基本的政策方针,对技术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5 管理机制的系统性需要加强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而从事最后研究的往往集中在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它们要想获得数据和图片,一般需要从一些调查部门、统计部门获得。这样,对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就显得比较麻烦、复杂。
3 林业可视化技术推广的建议
3.1 将林业可视化技术研究从市场上推广
市场是技术改革的催化剂。大力宣传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应当建立一些针对这项技术的企业和公司,引导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的推广。其次,将学术界的一大批人才纳入到公司和企业的宣传研究中,可以引起高校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增加会促使社会对该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宣传。
3.2 加强学术交流,引进国外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先进技术
我国对林业可视化的研究集中在几个高校和研究所中,这样不利于众多学者对它的研究。要在一些一般院校开辟这样的学科,就应当投入一部分资金,建立相关的研究所。不同的研究机构经常交流自己的学术心得。另外,可以吸收一大批学者去国外深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者从国外吸纳一大批在这项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以便更好的促使他们研究林业可视化技术。
3.3 建立一些对林业的调查组织,使得林业可视化可以在基层展开研究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要收集一些资料,比如图片、数据等,只有从基层开始研究,对于深层次的研究才有保障。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要想对这项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就必须对林木调查,采集数据和图片。对此,可以在基层展开研究,对于林业可视化的推广用很大的帮助。
3.4 将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将更方便和充分
对原来研究这项技术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造,让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与调查部门的调查合理的结合起来,许多高校不用再为调查大兴安岭的林木就亲自去大兴安岭,或为了研究南方的林木而跑去南方。可以在一些天然林场的旁边设置一定的研究站。这样,对于技术的研究将更充分,程序也会有所缩短。
3.5 改进推广模式,从原来的单纯依靠学校和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发展成即依靠政府也依靠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
对于技术的推广模式,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生产外包,只做技术的推广者;以抱团的方式向外推广技术[4]。目前,国内对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它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以抱团的方式向外推广技术。然而,单单依靠学校和研究机构来推广林业可视化的技术,对于技术成熟的促进和技术的认知度的推广显得比较势单力薄。因此,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来扶持,在技术推广的初期,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具体推广策略有:
3.5.1 制定推广计划 比如要在一个省推广林业可视化技术,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林区规划,制定出阶段性计划,可以规定在几年的完成什么样的推广进程,制定月计划、年计划、五年计划等等。
3.5.2 给予资金支持 鼓励申请研究该项技术的学者,给予他们相应的资金支持。建立一些深入林区的研究机构。
3.5.3 设置奖惩制度 对研究该技术有成绩的个人或研究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
3.5.4 扶持一些企业 给予它们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以便发展这项技术。
技术推广的后期,要把以政府为主导转移到以企业为主导。依靠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推出一些依靠该技术的产品。比如一些记录林业可视化的软件。逐渐的引导这项技术从软技术到硬技术的蜕变。
综上所述,林业可视化的推广可简略的用下面的流程图概括(如图2)。
图2 林业可视化技术推广流程图
4 结语
林业可视化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社会组织上讲,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合作;从世界范围上讲,需要不同国家的交流,从技术上讲,还需要各个学科的结合。因此,要努力实现从学术到经济效益,从理论到技术的改变。学科内的结合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中,科学计算对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和科研机构要根据国内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规划。林业可视化的推广必定呈现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 刘慎权,李华,唐卫清,等.可视化技术及其发展前景述评[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5,4,(1):7-9.
[2] 龙洁,苏喜友.国内树木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6):44-47.
[3] 侯军岐,杨静.林业可视化推广技术推广路径选择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3):211-214.
[4] 焦攀,月月.专利技术推广模式精选[OL].科易网.
[5] 张力.以政府主导行为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以宁夏银川市《水稻旱育希植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为例[OL].北京农业信息网,2005-2-6.
[6] 李思路.广东省林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09,(11):225.
国内油田企业已经普遍实施了ERP系统,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对条形码、视频监控、车载GPS定位等物联网技术有一定的应用,但也存在显著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对物联网新技术应用程度不够
国内油田企业对无线射频(RFID)技术、条形码、3G通讯、智能优化等物联网及信息技术应用还较少,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1.2支持效率化运行的数据分析不足
业务数据分布在各个数据环节中未能及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数据统计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准确地为管理决策及时提供数据支持。这些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不足,致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长期存在:首先,物资管理已经实现了从物资供应部门到下级单位配送的信息化应用,但是供应商至物资供应部门的采购阶段、下级单位到消耗现场及回收阶段仍缺乏信息化的作业支撑;其次,油田企业物资的全过程动态管控体系不够完善,物流可视化、物资流转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实时预警能力不足;第三,全过程信息追溯能力不强,由于质量监控节点较分散,质检数据散布在各个系统或各级单位内部,需要建立一个全过程物资信息采集及存储信息库,实现质检信息的全局共享、全过程监控预警和信息追溯。
2油田企业物资管理物联网技术应用方案设计
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油田企业物资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要求,油田企业急需深化自动识别、移动通讯和智能数据分析等物联网技术的大范围应用融合,形成覆盖物资供应管理全业务链条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营。因此,油田企业物资管理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工作应集中在:集成多种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打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多入口及随时随地的信息共享通道,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建立可视化管理应用方案和智能决策应用方案。
2.1可视化管理方案
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3G/4G网络、运输GPS/GIS车载视频监控、库区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技术进行应用集成,实现对油田企业多配送中心、多库存地点物流作业和管理的动态可视化管理,提升保供服务水平。
2.1.1物流站点可视化管理
建立各物流节点环节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实现站点可视化管理:借助条形码/电子标签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建立物资在站点内每一业务环节的自动、精确采集和处理,最大程度提高日常作业效率,实现每一环节内的业务运行可视化。并自动甄别物资库龄、失效期等信息,智能推荐作业策略,准确执行先进先出等作业。
2.1.2在途运行全息管控
建立在途运行的全息管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可视化管理:结合GPS、电子地图、车载监控、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集成创新,实现对在途物资的无缝、精细管理。如:通过全局电子地图动态展示车辆位置及运行状态、提供运输线路偏离报警、站点靠近提醒、实时车载视频监控、订单资料跟踪等,为司机、车辆调度人员、收发货站点提供消息提醒和相互沟通服务。通过协同工作,实现对物资在途状态的全程掌控,使物资流通更加快捷化、可视化、智能化。此外,通过可视化运营管理,实现物资供应全流程的追溯管理。通过跟踪物资条码或RFID,实现对物资在供应商发运、物流运输、仓库管理、发货管理、接收确认等全程状态信息进行数字化追踪。
2.2智能化决策管理方案
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软件系统和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进行应用集成,实现基于实时数据的多维、图形化分析和决策支持,为油田企业管理者实现随时随地监测物资供应业务的各种运营情况,并对异常指标进行预警和挖掘分析,实现对物资供应管理的“一手掌握”,其重点功能方案包括:
2.2.1供应商智能决策管理
自动抽取和洗涤软件系统记录的供应商服务信息。自动按照年、季度、月、周进行同比、环比;月度对比时,同时进行每月占当年的百分比构成分析。重点建立包括融合供应商份额、交货质量、交付准时性的综合分析模型。
2.2.2物资质量智能决策管理
与ERP等软件系统集成,建立融合不合格物资批数、不合格物资价值、入库货物一次检验合格率等关键指标的评估模型,实现自动化的同比分析、环比分析及横向对比分析。并可通过图形化的趋势分析和研判,自动进行异常预警。
2.3.3库存决策管理
从物资类别、供应商类别和时间等多维度进行数据切分和抽取,建立融合库存周转率、库存资金周转次数、平均库存金额等关键指标的数据分析模型。对实时数据进行加工及输出,实时展现、输出分析报告,自主分析、发现异动,并自动进行相应的预警。
3展望
[关键词] Flexsim 商业流程 仿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的产生,计算机仿真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商业流程设计、规划的研究当中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一、Flexsim仿真软件简介
Flexsim是由美国的Flexsim Software Production公司出品的,是一款商业化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软件。它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 “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工具。
Flexsi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具有三维显示功能。建模快捷方便和显示能力强大是该软件的重要特点。该软件提供了原始数据拟合、输入建模、图形化的模型构建、虚拟现实显示、运行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对结果进行优化、生成3D动画影像文件等功能,也提供了与其他工具软件的接口。图是Flexsim软件及其构成模块的结构图。
图 Flexsim功能结构图
Flexsim采用经过高度开发的部件 (Object) 来建模。部件表示商业过程中的活动、行列,即代表着时间、空间等信息。建立模型时, 只需要将相应的部件从部件库拖放到模型视图中,各个部件具有位置、速度、旋转角度和动态的活动(时间)等属性。部件可以被制造、被消灭, 也可以相互移到另一个部件里,除了具有自身的属性外还可以继承其他的部件的属性。部件的参数是简单、快速、有效地建立生产、物流和商务过程模型的主要机能。通过部件的参数设置,用户可以对几乎所有的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例如,机械手、操作人员、队列、输送机、叉车、仓库、交通信号、坦克、箱子等全都可用 Flexsim 来建立模型,信息情报等“软”的部分也可很容易地使用 Flexsim 功能强大的部件库来建模。
二、Flexsim在商业流程仿真中的应用
Flexsim是一款建模应用软件,可以用于对任何商业流程,包括制造、物流、管理等等的仿真和可视化。尤其适合于流水线(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展示、工程规划、生产管理分析)、物流设备(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展示、工程规划、性能分析)、物流与配送(工程布局规划、性能分析)等。
1.Flexsim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
制造系统按其物料流、信息流及其相互作用可分为三个部分:生产过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生产价值系统。Flexsim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过程系统中的工艺过程规划,设备布置,工件加工轨迹的可视化仿真寻优等;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生产控制和产品市场的预测和分析等;生产价值系统中的生产系统的经济性、风险性进行分析,改进生产,降低成本或辅助企业投资决策等。可视化仿真是先进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各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可视化仿真成为目前应用研究领域的“热门”,如: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可视化仿真优化,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的建立与管理可视化仿真决策,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管理的可视化仿真决策等。
2.Flexsim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将Flexsim用于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尤其是码头、仓库的设计中,它可以用试验的形式来仿真假定的情节,而且还可以自动运行并把结果存在报告、图表中,为决策者提供视觉上的决策支持。
目前对复杂的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进行有效规划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仿真。在设计新的码头设施或对原有的码头设施进行改造之前,把港口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模型转换成仿真模型,通过运行模型,港口管理者可对几种不同的装卸工艺方案进行预演,选择最合理的方案,从而避免了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大型立体仓库通常包含储存系统、导引车(AGV)系统、分拣系统、输送系统等多种物流子系统,是一个离散的、随机的、动态的、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分析问题。通过传统的解析方法及经验,很难求得最优解,而且求解过程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应用Flexsim仿真环境建立大型立体仓库的仿真模型,可以清楚直观的得到仿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3.其他方面的应用
作为通用的可视化交互集成仿真环境,Flexsim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覆盖可视化的所有领域。应用Flexsim进行交通路线规划、交通流量控制分析和机场设计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系统推出以来,已有上千家企业在使用Flexsim。
三、结束语
用Flexsim进行商业流程仿真,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于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系统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大大缩短研究时间,降低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晓萍:物流系统仿真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张卫德严洪森徐成:基于Flexsim的生产线仿真和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9):46~47
[3]于蒙王少梅肖峰:基于Flexsim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的仿真[J] .船海工程,2007,36(2):69~73
从见到李华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提起两天后要参加的活动――中国电子“i+”创新创效创意大赛,彩虹数字可视化无人车间已经入围了这场比赛。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要重新接触风险投资和创业等领域的人士和知识。一贯以制造信息化为主业的他,有一种一切重头开始的感觉。
数字可视化无人车间是什么?
在见到李华之前,和他熟悉的人都在说,彩虹不容易,李华不容易。说这些话的人大意是,在制造业信息化人才、投资有限的情况下,李华和公司的同事们一起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开发学习,解决了生产制造中存在的信息不流畅、生产数据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并将生产、销售和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以可视化的管理方式呈现在业务人员和管理者面前,这在国内还是首家。
彩虹电子玻璃是大名鼎鼎的彩虹集团的下属公司,隶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生产经营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产品。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的主要部件和基础载体,彩虹电子玻璃则是我国在这方面的领军企业。
彩虹电子玻璃生产的盖板用保护玻璃具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废品率很高。其严格的生产要求与质量管控需求,传统的人工检查难以做到。更无从谈起质量信息的预估和管控,即做到生产、生产数据与质量分析可视化、可控化。为此,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由IT主管工程师李华进行业务流程及数据结构设计,技术质量部副部长仵小曦提出产品检验分析需求,西安文易软件(简称文易)帮助研究开发出了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生产管理系统和质量检验系统――电子玻璃智能可视化工厂。该项目的落地是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进军工业4.0,实现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开创性项目。
据李华介绍,利用该套智能可视化工业大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对从窑炉、成型到成品包装全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对生产质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及时分析和实时呈现,实现生产全局的可追溯、可评价和实时管理,向数字可视化工厂迈进。
打通数据,实现工业信息化融合
自2015年以来,中国制造 2025计划带动了一大批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很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向德国企业学习工业4.0,对彩虹电子玻璃来说,自然也不会甘心落后于国内同行。
生产电子玻璃这样的企业,对生产过程、质量的可控要求很高。专家建议,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制造系统更加透明,使原本不可见的设备衰退、质量风险、资源浪费等问题变得可见,从而通过预测性的手段加以避免,实现无忧(worry-free) 的生产环境。 这对彩虹玻璃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工业数据和信息数据的割裂。
李华比较了两种数据的差异:工业化控制是以PC类计算机或者小型机作为计算主体,由特定的应用程序来对控制量进行分解转化后, 发送给PLC、传感器等来实现自动化生产目的,如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统等。其优点是数据命令有效,高速,准确,实时;但缺点是格式单一、封闭,无法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评估,数据保存周期短,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溯。
信息化的特点是以PC为运算控制器,以应用程序进行流程化的运算、、控制,具有可灵活编辑的应用平台,具备图形、图像、报表等分析能力,可进行大数据量的存储,报警图形化提示,数据可追溯。
简而言之,工业化的层级是从数据、信号、执行到制造,信息化的层级是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能。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割裂的情况下,一般只能用产品质量来倒推生产线中制造工序及加工工艺问题。这其实是“僵尸还魂术” ――无法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及时的反馈,因而也就无法有效地对生产风险与品质管理进行把控。
唯有通过二者的融合,对企业生产数据、生产车间、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才能实现对企业生产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呈现,对企业的生产全局进行可追溯,可评价,有效实时的管理。
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李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打通这两类数据的任督二脉。经过与文易等合作伙伴的合力攻关,实现了数据联通,完成了数字可视化无人车间的项目。
昨天的“坑”成就今天
从2006年建厂起就在此工作,李华对于彩虹子玻璃的了解一清二楚。他说,在玻璃大数据项目之前,彩虹电子玻璃早已建立信息中心和覆盖全园区的企业网,在企业管理上已经建立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MIS,具备工业4.0的建设条件,企业生产在硬件设备上也已经使用可编程工业机器人和软件可定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符合工业4.0标准的设备,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各自为政,总体工业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工业2.5的阶段。“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把生产环节数据和管理环节数据打通,从而真正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关键词: 运营检测; 全面监测; 运营分析; 协调控制; 全景展示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6?0053?03
0 引 言
运营监测(控)是实现对公司经营管理24 h即时在线监测分析,实现对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人资、财务、物资等业务全方位监测分析,实现对计划预算、资金收支、电力购销、资产全寿命周期、供电服务、产业发展、金融领域等全流程监测分析,构建集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于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
1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基本简介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支撑管理等功能。
(1)全面监测。围绕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5种类型的业务进行全面监测的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了外部环境监测、综合绩效监测、运营状况监测、核心资源监测、管理流程监测以及为了满足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的日常监测的功能性要求,实现后台监测管理的支撑功能,实现对全面监测业务的有效支撑。
(2)运营分析。围绕运营监测(控)中心对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的运营分析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析管理。
(3)协调控制。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协调控制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异常事件管理、调控任务全过程管理、调控任务统计分析、调控任务评价管理。
(4)全景展示。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全景展示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系统实现了公司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优质服务、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责任实践、热点聚焦、企业看板9大主题域的主题展示,为了满足全景展示业务的正常开展,运营监测(控)中心需要扩展后台展示管理的支撑功能,建立展示管理模块对全景展示业务进行有效的功能支撑。
(5)综合管理。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对综合管理的业务要求,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实现综合业务管理、报告管理。
(6)支撑管理。根据运营监测(控)中心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协调控制、全景展示、综合管理的公共业务需求,实现手工录入、数据接口监控、数据质量监测、数据质量报告。
2 建设内容及应用分析
运营监测(控)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含运营监测工作台系统、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数据梳理及接入几方面工作。
2.1 工作台系统建设分析
运营监测(控)信息支撑系统需在总部和下属分公司构建了运营监测工作台系统,实现两级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纵向贯通,全面监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活动与核心业务资源,实现全面监测、全景展示、综合管理和运营分析功能。
2.1.1 全面监测
全面监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活动与核心业务资源,通过完善该功能模块,实现对公司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和关键业务流程等进行24 h在线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异动和问题并自动预警[1]。
(1)外部环境监测。外部环境监测功能主要包括:政策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等。提供对政策环境、监管环境、法律环境、公共关系、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宏观及微观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电力行业的产业政策环境、电厂、电力用户等相关信息的监测功能。
(2)综合绩效监测。综合绩效监测功能主要包括:电网状况、资产质量、服务水平、业绩水平、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通过对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电网状况;通过资产效率、偿债能力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资产质量;通过服务客户、服务发电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服务水平;通过人员效率、经营效益、成本水平、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业绩水平;通过投资保障、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监测反映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运营状况监测。运营状况监测功能主要包括:人资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物资集约化、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其他业务等。通过运营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各业务部门业务开展情况,分析部门绩效与公司综合绩效之间的差距。
(4)核心资源监测。核心资源监测功能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实物资产、其他资源监测等。提供对用工状况、人员素质、财务状况、整体规模状况、实物资产状况、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品牌价值等方面的监测功能。
(5)关键流程监测。关键流程监测功能主要包括:计划与预算管理、购售电管理、资金收支全过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总部/下属公司重点工作管理、物资供应链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电费管理8个方面。通过对跨部门流程节点和详细业务活动的监测,及时发现流程瓶颈点,了解跨部门业务协作顺畅度,从而判断各业务条线是否能支撑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6)监测管理。为了满足外部环境、综合绩效、运营状况、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的日常监测功能要求,系统需实现后台监测管理等支撑功能,主要对以上功能进行配置管理及数据的初始化等工作。
2.1.2 运营分析
主要包括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析管理等几个方面。
(1)综合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对公司运营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从产业政策变化、电力供需形势、投资及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公司面临的外部形势。
公司运营情况分析 实现对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增减变化原因、趋势,年度目标完成进度和指标预警等情况的分析,重点反映公司运营的关键绩效,综合体现公司运营情况。
中心协调情况分析 实现对协调控制工作成果的汇总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异常问题的规律、频度、类型和问题的处理过程,综合反映横向协作效率和业务条线内的协调运转效率。
(2)专题分析
综合绩效分析 从电网结构、装备水平、协调发展、电网投资规模、电网建设规模五个关注点对电网发展进行绩效分析;从资产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资产获利能力三个关注点对资产质量进行绩效分析;从供电质量、服务客户、服务社会三个关注点对供电服务进行绩效分析;从安全、效率、效益三个关注点对经营业绩进行绩效分析。
发展功能分析 从价值和财务角度出发,对公司的经营规模、财务成果增长情况、可持续增长率进行分析,为公司提高电网接入能力、树立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社会贡献率提供决策支撑。
竞争能力分析 主要包括战略决策能力、集团化运作能力、人力资源竞争能力、外部影响能力、电网运营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服务能力7个方面。以企业的价值为导向,将各类竞争能力落地到资本上,为公司提升市场决策能力、供电可靠性、客户满意度等提供决策支撑。
风险管理分析 主要包括公司风险管控分析、重点关注领域风险管控分析2个方面。通过对公司内外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
2.1.3 全景展示
主要包括主题展示、展示管理2部分。
(1)主题展示
主题展示主要包括企业概况、科学发展、经营业绩、优质服务、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责任实践、热点聚焦、企业看板展示和大屏展示等功能模块。在企业概况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企业介绍、企业规模、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等方面;在科学发展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电网发展、产业金融、国际化运营、人才发展、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在经营业绩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市场营销等方面;在优质服务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供电质量、客户服务等方面;在管理提升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三集五大建设、党风廉政、依法治企等方面;在科技创新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科技发展、智能电网等方面;在责任实践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保障供电、抢险救灾、服务三农、节能环保、社会公益等方面;在热点聚焦部分主要展示内容包括重点工程、一线风采、媒体聚焦等方面;在大屏展示主要包播放展示控制、系统维护、可视化设计器和信息数据管理[2]。
(2)展示管理
主要实现可视化组建管理、界面布局管理、展示主题管理、展示控制管理,通过这些管理模块实现对各应用的功能的配置及定义。
2.2 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建设分析
大屏可视化展示展示系统主要是对应用功能及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现,对各项分析结果提供形象的显示,让人们能够很直观、清晰地理解数据含义,提高系统应用的易操作性、可读性。
应用单元是展示的最小功能单元,依据展示场景、展示主题要求的展示内容进行业务分析,由展示主题的指标、数据和其他非结构资料组合而成。应用单元可能包含一个指标或多个指标。依据业务特点提炼的应用单元,能表达一项完整的业务活动。展示形式主要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条形图、环形图、柱线复合图、维恩图、二维表、仪表盘、蜂窝图、雷达图等,可通过不同展现形式的组合,丰富优化应用单元展示效果。
在展示中,可采用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和多媒体互动技术,通过直观、形象、动态、实时和新颖的展示方式,优化全景展示的视觉效果和互动体验。应用三维GIS、三维数字沙盘、虚拟三维动画、仿真驾驶仓、体感扑捉展示、实时视频通话等可视化技术优化展示效果[3]。
2.3 数据梳理及接入分析
工作台及大屏可视化展示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作为支撑,通过系统处理后方可进行可视化的展现。接入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个专业系统,如:财务、物资、基建、发策、人资、安监、经济法律等,针对全面监测、运营分析、全景展示对业务数据的需求进行扩充及细化,基于公司现有两级数据中心开展业务数据接入,完善数据接入接口,实现扩充并细化的数据接入数据中心,逐步丰富公共数据资源池数据资源以及企业级数据仓库内容。
3 结 语
本文阐述了运营检测(控)信息系统在电力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应用研究,它的建成将有效促进公司管理方式变革,实现公司资源整合,提升公司运营水平,确保公司稳健发展,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数据的监测、监控及可视化展现提供了参考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小敏.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77?79.
[2] 宁东玲.信息系统项目应用效果的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52?55.
[3] 罗四维.视觉信息认知计算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周志敏,纪爱华.触摸屏实用技术与工程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 卢孟常.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吴晖.融合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9):85?88.
[7] GROOVER M P.自动化、生产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M].
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8] 李江全.现代测控系统典型应用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输电系统规划;输电线路;技术指标
中图分类号: TM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系统体系结构
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采用C/S与B/S混合架构,分为5个层次:数据层、分析层、应用层、评价层和决策层,如图1所示。
1)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完成与能量管理系统 (EMS),GIS和 电 力 系 统 分 析 综 合 程 序(PSASP)等系统和程序接口,形成规划数据平台。
2)分析层:完成对数据深入挖掘和分析,提取电网规划关键信息。
3)应用层:辅助完成基本型和差异化电网规划方案设计。
4)评价层: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安全、可靠、经济和环保的全面与综合评价。
5)决策层:根据评估指标选择电网规划方案。
2系统主要特色
2.1完备的电网规划平台该系统整合了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GIS、中长期负荷预测等核心功能,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集成化设计理念,提供基于平台设计的规划决策业务解决方案,可实现数据集成管理与网络化科学计算高度一体化,为电力系统规划提供强大、灵活的决策支持平台。
2.2电网适应性智能化评估进行电网规划工作首先要分析现状电网能否满足电力输送的要求,电网中是否存在阻塞,以便在规划设计中改善电网结构。电网适应性智能化评估是在一定负荷需求和电源装机容量基础上,根据经济性原则对机组出力寻优,进而评估输电网输送能力,以确定输电网的发展与负荷需求增长、电源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是否相适应,是否存在由输电网络原因导致的系统运行不经济情况。
2.3规划项目的投资优先级决策技术不同规划项目对电网可靠性、经济性等的影响不同。当电网建设资金受约束时,如何确定项目投资建设顺序是电网企业综合计划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该系统引入电网规划项目投资优先级决策技术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模型,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安全效益,从而实现有限资金条件下的项目投资排序。
3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业务流程的需要,可从系统功能设计的角度将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分为12个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包含关键子功能项的功能模块如附录A图A3所示。
规划决策系统覆盖电网主网规划工作的全过程,可在系统中完成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同时具有对电网的适应性、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决策的功能。可进行投资优先级决策、电网抗灾规划、可视化电气计算以及电网规划项目管理等,是面向电网规划人员和电网规划管理者的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其主要功能如下。
1)基础信息:该系统可对电网中线路、主变压器、机组等设备,以及电量、负荷、经济等电网规划信息数据进行导入、查询和维护。
2)电网现状分析:该系统通过与GIS结合,可视化展示电网负荷密度、容载比、负载率等指标,同时提供电网适应性评估功能。
3)电力市场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别对电量、负荷、国民经济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指标的分析,帮助用户全面了解电力市场状况。
4)电力市场预测:该模块以完备的预测方法库为基础,提供对电力电量多时间维度的预测方法,并可选择快速、高级和批量等预测方式,对多级电网预测结果进行平衡协调。
5)电源规划:实现对指定年份的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充分考虑水电特性,逐月进行平衡计算,以确定系统中电源是否满足负荷需求。该模块中月电力电量预测结果来自电力市场预测模块,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6)电网规划:该模块可直接获取电力电量预测结果和电源规划装机容量结果,分电压等级进行变电容量需求测算以及变电站布点决策,并根据GIS上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分布情况进行输变电网络规划,实现不同规划方案的分别管理。
7)调度模拟:该模块可实现有无电源规划方案、多种电源规划方案、多种电网接线方案在指定规划年份内的调度模拟,可得到模拟计算期内系统检修计划、机组出力、电力平衡情况、可靠性指标、经济指标以及环保性指标等计算结果。可实现不同电源规划方案、电网规划方案和负荷方案的多种组合;可对电源设置多种发电模式;可实现不同方案间的比较以及同一电源(电网)规划方案对不同负荷水平的敏感性校核。
8)电网辅助决策:利用系统环保、安全、经济和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可对有无项目方案及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指定指标的对比,并根据指标值优劣进行电网规划方案决策。在选定规划方案后,如发生建设资金受限情况,可利用项目优先级决策功能对系统作N-1开断模拟,得到无项目时全系统的越限评价指标,由此对规划方案中各项目进行重要性排序,再根据允许资金量优先选择排在前面的项目。
9)差异化规划:首先设置抗灾标准和抗灾场景设计参数,选择必保电源点与负荷点,再进行差异化规划模拟计算,找到满足抗灾需求、电网连通性要求且投资最小的电网关键线路集,在GIS地理接线图上显示该骨干网架,并将其作为差异化规划的基础。
10)可视化电气计算:该系统可在辅助决策应用功能、PSASP与电力GIS之间实现数据交互,将PSASP计算出的潮流等电气计算结果展示在GIS页面内,实现可视化电气计算。
11)项目管理:对规划年份拟新建的电网项目在规划、可研设计、报批、前期准备等阶段进行全过程追踪管理,监控项目进度,必要时对项目进行调整以保证电网建设的协调性。
5结语
电网规划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难度。本文介绍的电网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建成了覆盖整个规划流程的一体化数据库,具有规划结果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的特征,可对电网规划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将调度模拟、项目优先级决策和抗灾型规划等理论和算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规划方案适应性评估比较、资金有限条件下项目合理排序、灾害场景下关键输电通道搜索和规划电网仿真建模等现实问题。
参 考 文 献
[1]黄映,李扬,翁蓓蓓,等.考虑电网脆弱性的多目标电网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石油钻井业 应用 理论指导
1 前言
目前,我国的石油钻井行业应用的新技术日益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新技术将为我国的石油钻井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2 传统石油钻井技术的缺陷
中国既是石油资源大国也是石油资源的消耗大国。但是从开采技术水平和开采工艺来看,传统的开采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生产产量,其主要缺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成本高
在石油开采中,都需要高额的成本投入,针对我国的石油开采现状,一般成本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收回,加之石油井在日常的维护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导致了企业的最终获利目标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
2.2 开采难
我国传统的石油钻井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对石油钻井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更进一步加大了开采的难度。
2.3 勘探水平低
传统的石油钻井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生产工艺低下、油井定位准确度低,传统的指定生产工艺难以有效实施,直接导致开采期间的原油产量不达标。2.4 缺乏先进钻井设备
我们目前的石油钻井设备不足,在面对坚硬地区的岩石层时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开采,阻碍了生产的连续性。
3 现代信息技术在石油钻进中的应用
3.1 优化信息分析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自动化管理包括常用办公、业务以及决策等三个模块组成, 设计科学、合理的自动化管理,包括企业职工培训、合同及薪酬管理、人事档案报表生成等多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同时,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石油钻井过程中对设备配备、生产流程、钻井设计、组织分工以及工艺技术等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和优化,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同时配合相关的软件系统, 这样可以提高对重要信息的处理能力, 结合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 如,:智能化软件可以对轨迹进行有效控制, 对钻井设计进行优化处理,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从而达到提高石油钻探质量的目的, 促进石油钻井中快速钻进目标的实现。3.2 勘测智能化技术
目前随着钻井新设备的研发以及国内外对石油钻井设备的深入研究,钻井技术趋于自动化,在石油钻井中能准备勘测和定位,其中智能化勘测技术是石油钻井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其特点主要有:
3.2.1快速定位
在勘测到的原油资源,借助于先进的GIS以及GPS等现智能化技术可以对资源进行准确的快速定位,这为后期的开采提高了有利条件,技术可以在对油井的准确位置进行快速定位,从而为后期石油钻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节约了勘测人员的分析时间。
3.2.2数据分析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化的分析处理,如油井存量、油井深度等指标。并结合前期勘查的数据对油井地下岩层的厚度以及硬度进行准确地判断。从而推测油井开采的深度。
3.2.3全面勘测
通过先进的智能化勘测技术,石油公司可以对原有勘测去进行全面的勘查,从而准确的确认区域可开发和利用的原油资源。目前我国掌握的电子感应技术可以对于地下200m以内的物质进行探测,从而对油井进行布置。
3.3 数据资源共享技术
目前,我国的通讯技术通过卫星技术可以实现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数据信息几乎可以传输到世界任何地方。因此,在开展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同时,更好的为实现现场和数据的共享提供了便利。数据资源共享技术在石油钻进中的应用中,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例如一个区域建立一个钻井技术数据库, 各区域的客户在通过授权后就可以任意调用该数据库, 客户就不需要另外在存储该数据库的信息在自己的机器上,采用通用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共享了,这样不仅节约了机器的存储空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单机的专业化性能。
同时,在管理数据系统中,自己装一套网络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当客户用到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时,就可以进入软件,把需要的结构直接留存到自己的机器上,通过数据资源的共享技术,更好的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石油钻井工程的管理成本。
3.4 调控自动化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调控自动化技术可以显著地提升石油钻井自动化水平,从而有效提升石油钻井质量。同时企业可以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自动化调配,更好的开展钻进施工。调控自动化技术在钻井中具体表现在:
3.4.1信息传递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是负责将井下的勘测数据准确的传递到主要负责的控制中心,从而更好的控制钻井的深度,这项技术的开展更好的体系了信息数据共享的功能,同时也保持了自动化操作技术的持续性,有利于钻井工作的深入开展。
3.4.2逻辑表达技术
逻辑表达技术是存储虚拟化的前提,在运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时候要运行逻辑表达,才能更好的促进数据的调控。这项技术的自动分析处理优点可以更好的为制定钻井方案提供支持。
3.4.3自动操作技术
应用在钻井设备的自动操作技术,可以为石油企业在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更好的搭建自动化调控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制定相应的钻井工艺的分析模拟操作,通过发现其中的错误而进行及时的调整。
3.5 专家及可视化系统
由指导系统、咨询系统以及决策系统组成的专家系统可以结合 GPS 定位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JAVA 技术、数据库与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达到软件跨平台操作的目标。近几年来,随着对石油钻井专家系统的研究,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完善的专家系统, 专家经验数据库尚未建立。
视频会议、空间信息管理可视化系统、及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组成的可视化系统。涉及到众多的领域, 包括图像处理领域、计算机视觉领域、辅助设计领域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等。同时,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与发展, 充分发挥了图像处理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的作用,操作中可以通过可视化系统转换为动态的的图像,, 方便于对数据信息的交互处理。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石油钻进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突破我国传统的石油钻井技术,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石油钻井信息管理体系,这些将为我国石油钻井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路,王西江.钻井信息管理系统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4)
[2] 石红苹.信息化钻井技术进展分析[J]. 硅谷.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