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0 16:17: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一、建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项目工程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计算机化,或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使用全面质量管理(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素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作到资源共享、操作简便、速度快、可优化、效果好。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此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这种双向的流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我国的建筑企业与国外承包商的差距将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施工及管理方面,在项目现场施工技术、快速、有效、高质量的施工管理方法和信息决策手段等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工程管理。国外的先进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管理手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我国的建筑业面对的巨大的外部压力。只有正确面对这种外部冲击和压力,切实采取有效对策,行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个国家内部来看,各行各业都在迅猛发展,同时也要求和促进建筑业必须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程。它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发展速度。

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准确,对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重视不足

企业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企业从领导到职工普遍存在一种思想。他们认为,信息化就是配备几台电脑,能上网,或者建立自己的网页,宣传公司的业绩,用电脑代替手工劳动,通过电脑制作标书实现办公室自动化等等,这就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显而易见,这种观念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严重阻碍了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而那些处于观望中的企业,鉴于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更是逐步放弃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二)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交易管理、市政公用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够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才刚刚起步,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应用,譬如,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虽然已基本实现了电脑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并未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进行。由于缺乏统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有的还存在文档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公共的基础数据编码不一致,子系统的编码方式也各有不同,同一数据“多处输入、多处使用”,而非“一处输入、多处使用”,导致数据重复输入、数据质量难以有效控制、数据共享和关联程度不够。从而产生了“信息孤岛”。这种孤岛不仅存在于各个企业内部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也存在于建设项目的管理中。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遏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遏制网络平台及项目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三)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未能得到有效重视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往往以单机为主,把管理信息系统定位在信息检索和打印报表上,同时信息化的推广也仅仅停留在企业的管理层,有的甚至仅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没有在一定的范围形成网络和信息的共享平台,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企业的电子采购、电子商务也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有的即使开展起来,也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项目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极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随机处理能力。除个别企业外,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存在局限,多数企业及政府网站仅仅是建立了内容较为丰富的网页,或者以信息为主,或者是作为企业业绩的展示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还缺少合理的平台。因此,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而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的短视,其购买的软件功能单一,没有提供多接口,无法实现不同类别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便如无本之木。

(四)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改造滞后,企业管理与流程再造不匹配

企业的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方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所进行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是对企业传统管理体系直至产权体系的伤筋动骨式的根本性变革。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需要的是整个行业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细节的改进、优化。一部分建筑企业尚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还保持着原有的形式,组织机构还停留在过去的组织模式。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如:对其他部门信息的查询)不能算作为正式的沟通,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这样的状态不但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及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以及我国在进入WTO后与国际并轨

的步伐。而在一部分进行所谓流程改造的企业中,由于建筑行业多为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由于流程再造削弱了自身的权利,往往不能自觉遵守信息管理程序的要求,既想享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成果,又不愿改变企业的管理组织、管理模式,企业的业务流程成为虚设,最终成为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桎梏。

三、推进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是指在一个信息系统中,将各种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建筑工程信息依据建设工程的目标可划分为:

(1)投资管理信息

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质量管理信息

指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有关信息,如国家有关的质量法规、政策及质量标准、项目建设标准;质量目标体系和质量目标的分解;质量控制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风险分析;质量抽样检查的数据;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工程项目决策的质量、设计的质量、施工的质量);质量事故记录和处理报告等。

(3)进度管理信息指与进度相关的信息,如施工定额;项目总进度计划、进度目标分解、项目年度计划、工程总网络计划和子网络计划、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偏差;网络计划的优化、网络计划的调整情况;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进度控制的工作制度、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等。

(4)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2、信息化系统

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条件和可能。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一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二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三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四、结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问题总体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场管理革命,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变革,建筑企业信息化更应注重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信息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旧有组织模式未能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展、业务流程的改变而变革,因此,我们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思维模式实现对接。

参考文献:

[1]王红兵,车春鹂.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仲景冰,王红兵.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车春鹂,杜春艳. 工程造价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伴随着近年来检测报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提升其检测工作质量中的重要性。

1 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1.1 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公正性、可靠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是向社会出具准确、客观、真实的检测结果,为建设工程质量的判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是评判建设工程内在质量好坏的最为基础的依据,检测报告不仅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有用,也对质量监督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仲裁机构也需要采用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就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检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其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基础性技术作用。

1.2 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依靠管理信息系统高效、方便的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检测报告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供全面的基础性技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既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也为各方进行质量控制、纠正偏差、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客观了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检测数据的科学管理。

1.2.2 检测数据报告信息化管理可以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控制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的监督手段,一方面维护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检测数据的客观全面性,遏制和杜绝施工单位随意抽撤不合格报告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质监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建设工程的质量信息,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化监督管理,有效促进参建各方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目前国内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在一些局部的检测技术处理上较好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检测信息管理方面则一直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绝大多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还只是简单地利用文字处理技术,既不能对检测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更不能让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部门的人员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工程质量情况。管理不到位也使得个人经验对检测工作质量影响很大,严重阻碍了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由于大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还没有采用自动采集处理,没有形成完整、统一、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得到在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数据,导致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难以全面到位。

2.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有信息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较为薄弱。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部,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信息管理人员都普遍缺乏现代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管理人员对相关检测信息所涉及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复合型人才的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不利于检测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2.3 国内现有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正在运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2.3.1 各应用系统大多是独立开发,低水平和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一些早期采用foxpro或vfp等普及性平台所开发的非专业性软件也被应急使用,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更换系统,造成浪费。

2.3.2 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各应用系统之间没有接口,数据不能共享,形成各应用系统之间、应用系统与试验机自动采集系统之间的数据障碍,造成数据管理不规范。

2.3.3 没有建立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平台。

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提升方法

3.1 加快转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信息管理理念

3.1.1 首先,在检测行业中树立“前端拉制”的信息管理理念,即从检测信息收集环节的源头开始,实施主动、有效的管理。应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基础性工作纳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各个相关业务环节,且在工程起步阶段就展开检测信息的采集、开发、分类工作,减少后续的重复性劳动,最大限度提高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内部的信息管理效率。

3.1.2 其次,在检测行业中树立“信息再造”理念,充分发挥检测信息资源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中的使用价值。传统的信息管理理念忽视信息资源潜在价值的发掘工作,一旦工程项目完工,检测信息数据和报告大都束之高阁,造成大量检测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充分发掘检测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建立标准化、实用性、先进性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检测机构自身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成熟的检测机构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运作管理模式。

3.2.1 标准化。将程序化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章制度融入系统,使各项工作规范、科学,将有关标准或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和处理方法以程序的形式存贮在计算机中,根据检测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3.2.2 实用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改善检测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检测机构自身的业务范围,将其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都得到具体的落实和体现,并以最为简洁实用的操作方式来实现。

3.2.3 先进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工程中应当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在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开放性,确保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适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

3.3 大力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而言,加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质检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检测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水平和工作质量,应将重点放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解决: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项目管理;重要性

1 引言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以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建筑行业由于其施工人数众多,分散性和移动性大,以及工序流程繁琐的特点,使得利用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困难。对于国内的建筑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进程,此时特别是在大型的设计院以及发达城市的建筑行业中首先体会到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计算机辅助制图等大大提高了建筑业的工作效率。随着工程量的逐步加大以及工程项目的增大,数量巨大的图纸以及相关数据资料等,在进行分类以及查询时变得越来越费时费事,由此,建筑业采用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成为必要。

2 国内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建筑行业中的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受政府以及诸多企业的重视,部分企业也逐步实现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作为企业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现代化项目管理的大力推进,在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却也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于一些设计院来说具有完备的内部网络系统,以及相应的专业管理应用软件,但由于管理状况落后,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其二,信息化管理并不能有效的落实到相关部门。主要表现在相关企业公司不能接受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企业管理方式改进的要求。致使,信息化管理不能落到实处,而越来越多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的基础工作等阻碍着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造成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举步维艰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行业的相关领导对信息化管理的片面认识。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必然需要一部分时间与经费购买相关的应用软件,而领导迟迟不作为。②企业内部以及在建设工程项目上没能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诸多企业虽然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但在实际运转与操作时却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③缺乏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没有养成信息化管理的习惯等。

3 加强国内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中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基于表格以及单据等纸质形式,而信息的加工以及整理则完全由手工来完成。总之,信息从它的产生以及过程中的整理和加工,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形式进行的。然而,随着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步扩大化,施工技术的难度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各部门信息交流趋于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这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解决。而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保证企业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则实现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成为必要。

4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策略

为适应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成为必要。笔者认为,企业公司加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摒弃原有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依据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企业的管理系统。由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在一定的行业以及在企业中运作起来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以及规模较大的大型项目的管理系统,其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企业原有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若企业想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迅速构建,则就必须先改革企业传统的作业流程,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组织以及管理职能的分工,重新构建符合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其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其内容包括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以及项目管理流程等在内的细节内容。当然,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各个企业之间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由此,在企业间信息的交换就要考虑企业与项目信息的整合以及其标准化。则完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高效进行。

其三,对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对项目管理组织文化的建立。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其企业中的组织文化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毕竟企业的组织文化将牵扯到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以及组织和运作模式等都是以价值观以及文法和法律为基础形成的,由此建立合适的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文化也是为信息化管理做基础。当然,在建设项目管理的建立过程中,若使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建立成为必要。

5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竞争力。就目前国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企业中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障碍,而是企业中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组织等。由此,企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分析当前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建立的现状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一套全面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体系,在为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亚文等.信息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1.

[2]党卫东.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范围管理[J].山西建筑,2008.

[3]钱建春等.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技术,2004.

[4]程成.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施工技术,2007.

篇(4)

对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众多人的第一想到了就是人才缺乏,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就当前我国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方式而言,很少部分人愿意选择石油化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这个方向,除了就业情况不理想之外,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压力是影响其的主要因素,再加上石油化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稀缺的人力资源是英明的领导者,导致当前石油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稀缺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解决当前石油化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问题应当首先解决领导的问题,作为一个正确的领导们应该了解如何进行创业资源的配置,熟悉如何把一项业务运作到最佳效果上,这并不是能够依靠机器能够解决的,所以必须的依靠人的力量来实现。对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而言,主要是存在一下几个问题:第一:信息化管理软件有待提高、管理软件不够完善成为了限制其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加上众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油化工企业实际用不到的功能,这也是是给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管理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第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动态数据更新缓慢,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的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动态信息根系在人力资源管理只管重要,这直接能够影响到企业中管理方面的决策,影响到了管理人员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实际信息,导致许多决策丧失了最佳的执行时间,导致的实际企业运作效率,同时也导致动态库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降低,降低了实际企业管理的管理;第三: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众多的数据库信息数据缺乏合适的载体,容易造成了数据库信息的缺失、损坏,导致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缺乏合适的数据支持,导致企业在实际企业发展管理中畏手畏脚,不能抓紧最为有利机会,谋取最大化的利益发展,而且当前数据库结构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实际的需求,这是当前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数据库存在的最大问题,而实际的数据库设计人员又缺乏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真正了解,导致所设计的数据库系统不能够满足实际石油化工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第四: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监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当前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最多是工资与工作量的管理,并没有将其实际的功能发挥出来,而导致其缺乏得到企业的重视,导致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2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人力资源的管理改进措施

针对当前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一下几点意见措施:第一: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人力配置问题一直是石油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头痛的问题,其中缺乏英明的领导者也是影响其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首先作为领导者应该把握企业总体发展,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石油化工企业人力配置体系进行优化改进,并且需要建立全面的竞争管理体制,落实到每一个地点,并且这个制度还需要需要根据实际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不管改进,完善;第二:为了实现的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际功能发挥出来,首先要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信息化系统管理软件,管理制度体现中以人为本,软件实际功能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是影响重大的,所以选择合适信息化管理软件也是十分重要的;第三:信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为了保证实际信息管理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这对于企业决策时十分重要;第四:人性化管理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加强企业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3结语

篇(5)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的探讨。第一,当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软件越来越多,很多都已可以用于实际管理之中。比如,广联达图形自动计量工程量软件、广联达概预算及相关审核软件等。在软件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情况来合理选择相应的软件,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二,现阶段,建筑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有许多大型建筑企业早已开始了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应用,通过调查发现,当下国内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设施超过150万台,除此以外,很多建筑企业也构建了相应的互联网网站,以便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第三,国内的相关科研单位和科学家也在进行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随着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好,很多高校都将其作为一门研究课题,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促进这一项目完善度和合理性的进一步提高。比如上海交大和哈工大研发出了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的管理应用软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不明确

建筑行业在当下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企业并没有制定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制度标准,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依据。信息化管理仅用于企业内部,在行业之内,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科学的信息化标准,所以在建筑企业内部各企业所用的信息软件都不一样,这就给信息共享和交流工作造成了阻碍,即便信息共享了,也无法保证其准确性。

2.2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不平衡

建筑企业所在地的发展水平与建筑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因为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会对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造成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建筑企业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意识以及员工的信息化工作能力都要远远强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所以在这些地区信息化推广和建设速度比较快。

3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3.1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只有建筑企业充分意识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这样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建筑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把信息化管理全面融入整个工程建设之中,强化企业内部各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改变以往的管理观念,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促进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2建设网络平台

通过对建筑行业建筑当下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的调查可以发现,各级建筑企业都已使用了信息化管理技术,所以为了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共享,必须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首先,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企业当下所用或者即将建设的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掌握二者之间的不同,使其可以有效互补。其次,整个项目管理的网上办公过程都需要建立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网络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可以实现远程的招标、开会、资料共享等工作,进而促进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的大大提高。

3.3完善工程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建筑企业需要改变过去落后的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积极引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以完成信息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流程管理、信息管理和现场管理的一体化。一体化信息管理需要对工程项目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资金规划、成本控制、施工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工程信息化管理研究和应用中,要想实现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流通,要改变以往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将各个部门的员工都有效整合起来,进而来完成一体化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设。

3.4企业流程重组

定义企业流程的目的是保证企业企业目标以及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职能部门都会参与其中。为了确保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好企业流程的重组工作,在具体的重组工作中,可以先整合压缩各部门的工作,以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在信息投放方面,需要使用统一信息发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实现。

3.5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活动,以促进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当下信息化产业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建筑行业要想有效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必需积极引进和开展信息化管理,以完成构建现代化、信息化建筑产业的目标。这不仅仅是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途径,同时它也是确保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作者:安爱军 单位: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赵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0):86,90.

篇(6)

(一)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

中国的工程档案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管理水平欠缺,而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工程档案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员可以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云存储等高新技术对档案进行存储,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工程材料的完整性,还能够深度开发工程信息,拓宽工程档案的管理范围,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水平。

(二)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工程档案资源共享

受管理水平制约,我国至今未能形成工程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公用的运行体系,因此,加速信息化建设是目前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发全国通用的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是实现工程档案资料共享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化管理软件可以使工程档案信息有效开发,并大大提升这些资料信息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全国范围内的工程档案资料整合,成功打破了“纸质化”档案管理的局限性,更方便了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使工程档案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三)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建设工程行业发展

工程档案集结了全国建设工程的所有材料,除了纸质性文件,还包含了很多图片、视频和音频类文件,如不能实现信息化发展,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大受限制。只有对全国工程档案文件进行完整存储,才能够为当下建设工程的发展现状、技术进展进行跟踪研究提供条件,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行业快速发展。

二、新时期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一)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

第一,工程建设完工之后,很多施工单位仅保存自认为“有用”的竣工验收证书和竣工图等资料,工程档案存档完全依靠城建单位去完成;第二,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还表现在档案管理意识的欠缺上,管理过程中缺乏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也没有智能化的信息系统;第三,由于工程项目数量和种类较多,很多单位并没有为中小型工程项目设置管理员。大部分档案材料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应付工程质量检查而开展的面子工程,这也是工程材料丢失的重要原因。

(二)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

由于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问题,目前我国从事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在接触工程档案工作初期,也往往遭遇诸多难题,无法胜任。而已经在职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在专业水平上大有欠缺。如,文件资料编排不科学,造成查阅困难;不会使用信息化工具,工作效率低;资料编排以文字为主,缺少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信性材料;很多材料整理为了完成任务而随意填充,缺乏记录的真实性。

工程单位在人才的聘请上,通常以技术类人才为主,而档案管理人才明显缺乏,一些中小型工程项目甚至聘用兼职人员,导致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后期检查中暴露很多问题。

三、新时期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长久以来,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意识缺乏,认为档案工作并不能为公司带来收益,只要简单保管,不丢失泄密、可以应付工程质量检查就可以,更没有把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上日程。在一些基层单位,很多档案管理职位都采用兼任制度,且人员频繁调换,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信息化管理操作技能。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这些传统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转变意识,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搭建设施完备、体制优越、信息化水平高的工程档案事业体系。

(二)构建信息化保障制度

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是工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纳入年度考评指标当中,在工程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保存工作上采取管理责任制,利用制度有效推动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目前,很多工程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落后,根本无法达到档案管理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的要求,档案信息化保障制度亟需建立,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定期对制度进行梳理补漏,永葆档案制度的生命力。

篇(7)

前言

加入WTO给我国的建筑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迅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切实提高整体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券在握。对此,把握机会,面对挑战,构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是当务之急。

1.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也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建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利于政府部门全面、迅速、方便地掌握全局,为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工程造价信息化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其他参与方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方便招投标以及项目管理工作,可从此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规范造价管理水平,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发展。借助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省市之间、邻近地区之间的材料价差可以及时、精确地对照出来,而且可以解决定额和调差在据实调差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不良问题,从而达到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2.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统一的工程项目编码和工程造价计算规范在我国已制定出来,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管理工程造价的各个环节,而且要定时各类材料的当地市场价、参数调整值。当前时期,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系统功能不够全面。系统功能还限于采集网页数据,定额、指标体系缺乏统一编码和规则,综合信息的整理没有跟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影响了招投标和施工结算的快速、准确进行。第二,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各地区的信息网与数据库还没有有机地结合,的信息滞后,不利于地区之间综合价格信息的比较和共享。第三,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不足、水平不够,大多兼职,随着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完善,信息系统的编制越来越科学化和专业化,需要配备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建设工程全周期的造价管理。

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把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处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收集的工程造价管理资料以及数据来分析、判断工程项目造价的趋势和走向,以利于决策判断。该系统分为信息采集、造价信息筛分及预警、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等四个子系统,通过集中开发和整体部署,创建出一体化的、集成的全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如下是模块的设计构建方式:

(1)信息采集和交互系统。大致包括单位信息、机械台班定额、价格指数、施工纪录、资质、诚信纪录、建筑标准规范等,建筑行业中的各类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收集、更新、查询、各种信息,共享综合性的造价信息网络平台。

(2)造价信息筛分及预警系统。通过关键词筛选、信息分类,把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信息自动筛分掉,留下的就是有用信息,从而帮助企业迅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同时对信用、业绩、奖惩、有无重大伤亡事故的记录等进行判断,并发出预警。

(3)工程量计算系统。可以把建筑设计的构件以及尺寸输入制图软件,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自动核算工程量;或者从设计单位的施工图纸提取各类结构件的参数特征,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计算出工程量。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精确计算工程量,而且快速地为工程造价提供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工程周期长、要求高、任务繁杂、需要协调的单位多,所以,需要把几个基本功能模块构建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1)造价资质的管理。包括资质注册、登记、变更、注销、审批、管理等,直接通过网络联系。2)造价过程的管理。应包括造价指数、项目管理、投资评审以及招投标管理等软件,满足全过程管理。3)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管理。该模块应包括基本数据输入、造价计算、成果输出、数据库管理、定额库及管理子系统等,它们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并对计算数据进行研究、判断、调整。

4.在工程造价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