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践调查遇到的问题

实践调查遇到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20 16:17: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践调查遇到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实践调查遇到的问题

篇(1)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不断的发展,教师指导越来科学和规范,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基于此,本文从教师视角入手分析促进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综合实践;教师指导;有效性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实施和价值的实现最终还是落脚在指导教师身上,指导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掌握必要的指导技能与技巧,同时指导教师还需要规范指导行为和指导过程,评价阶段还要对学生的活动及时合理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准备阶段的指导策略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万事开头难,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不知去研究什么,不能提出问题。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问题生成能力。同样的学习内容,教师的直接讲授和学生主动提问两种学习方式效果大不相同,实践证明,学生主动提问的学习方式收到的效果更好。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转变原来的通过问答、多媒体等引入方式转为学生学、教师问的引入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课程导入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经验,教师摆正自己的角色,给学生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敢于和能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

创设的情景要适合学生,教师要提前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从本地的一些现实情况入手,从学生身边事入手。在导入时可以把这些资源做出图片、短片和文字等等,学生看到与自己的息息相关的材料时,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问题难易程度如何、是否可行,教师都不能简单阻止和否定,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是需要从这些问题中挑选适合学生研究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生成活动主题。

2、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

教师根据活动主题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方法、指导方法和过程、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对活动的评价。指导方案的制定可以让自己明确指导任务,指导行为也更有计划性、目的性,避免在活动中指导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教师首先需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中包含学生的兴趣爱好、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有熟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立活动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依据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选择适当方法指导。对于活动过程的指导教师主要是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地点和活动时间的安排。如果外出实践活动还需要考虑安排好带队指导老师、学生安全和与外界联系的等,以保证活动顺利的开展。指导方案中还需做好评价方案的预案,并让学生了解评价活动的指标,促使学生的活动更加规范。

教师的指导方案中还需包括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课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使的活动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为了保证活动的进展顺利,教师要依据活动的过程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防止活动因此受阻。

教师虽然制定了指导方案,但这是预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及综合性,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所制定的指导方案进行,需要根据活动的进展和实际需要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二、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策略

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师主要对学生的主题生成、小组划分、活动使用的研究方法选择等进行指导。

1、主题生成的指导策略

在学生提出问题是我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所关心的问题生成活动的主题。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筛选问题,选择那些可行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形成活动的主题。活动主题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活动主题难度太低失去意义,太难则打击学生积极性。活动的主题有价值,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所帮助。其次教师还要考察活动主题所需要的场所、材料等学校或者社区能否提供。最后根据活动主题确立活动的实施方案。

2、活动小组划分的指导策略

许多活动都是以学生小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首先要对分组划分进行指导,合作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分组,在征求学生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形成优势互补的效果,小组成员的能力不能以其学科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而更应该重视他们的生活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活动主题确立后还需分为若干小的活动主题,这就成为每个小组学习内容。合作小组可以自主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小的主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活动方案。

3、研究方法选择的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会使用到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分析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等方法。活动主题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教师需要把将活动中所涉及的方法在活动前教会学生,使学生明确这些方法如何以及适用范围,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比如,在想知道调查对象的心理活动时,可以使用访谈法,直接询问对方;也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只是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举止,然后再加以分析,这就要使用观察法;如果想了解事物之间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实验法。

三、展示与交流阶段的指导策略

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是对学生在活动中情感体验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历程的总结。展示和交流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继续探索,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选择成果交流形式、引导学生的反思和指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1、鼓励学生采用成果报告形式展示成果

成果报告通常有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这两种形式都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体现学生更多的能力,前提是教师需要提前指导学生学会这两种报告的写法。

指导学生把活动中的收集到的资料先进行筛选,然后加工,在对加工后的资料归纳,并分析原因,最后形成结论。整理资料能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促M学生在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也能够使学生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其中分析主要是指分析活动的过程,分析活动的结果。分析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感受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结论的形成和展示能使学生体验研究的快乐。

2、引导学生反思

不仅在这个阶段而且自活动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在交流阶段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反思,对活动结果反思。反思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活动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和困难的事;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的。反思活动的收获是什么,从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长成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为了能推动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反思的内容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在反思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新问题,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深化研究,形成问题链,使之成为下个活动的主题。

参考文献

篇(2)

经过几周的时间,我们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了这次实践。这次实践是我大学以来比较正式的一次实践,虽然以前也做过一些实践,但是这次实践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觉。通过这次实践,我对研究调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就这一次的实践我对其研究内容和实践过程有一个体会。

从研究内容上,我们的这次的实践的主题是对在华中农业大学中留学生的一个校园适应性的一个研究。外国人来华学习必然会遇到很多不适应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一些文献,了解到他们一般会有哪些方面的不适应性因素。其中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生活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以及社会文化环境适应。其实这也是一个人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时会遇到的问题。从最后的量表分析得出大多数人处于一般不适应的情况。这个结果显示出学校对他们提供的条件不是很合适。为了让他们能够很好的适应下去,学校可以有一些改善措施。一方面让留学生能够达到他们来华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学校的在留学生方面的优越性。毕竟生活不好什么也做不好。

从实践过程中体会更深,以往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人,至少在交流方面上不会太难,这次的对象是外国人,并且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些礼仪习惯显然不同,在发放问卷过程中甚至可能与他们的礼仪习惯相矛盾而使得他们心中的不快;在问卷设计上也很有挑战性,因为他们的汉语水平毕竟有限的等等一些系列问题。在此我进行一个详细的总结。首先从准备阶段,我们在确定主题的时候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使得主题换了又改,最终以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来确定了主题。当然这表示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在确定主题后,我们进行文献综述的书写。文献的综述的书写免不了查文献,还好有了前面几次调查实践的经验,对于文献综述的书写并没有那么困难。文献综述是我们确定问卷中的问题的主要依据。接着便是设计问卷的过程,这部分老师对我们很严厉,我们修改了很多遍才得到老师的认可。这也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如何设计一份好的问卷,这部分学到了很多以前研究调查没有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以前的实践要求不高,设计的问卷很没有科学性。通过这次实践,对问卷设计有一个质的飞跃。接下来到了最难的部分就是发问卷。我们找到了留学生宿舍楼,因为对象是留学生,一些习惯我们并不了解,楼管阿姨也建议我们不要去宿舍发,仅仅只是在楼栋下面等,因为会有留学生经过。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我的英语不好,和他们交流很费劲,仅仅只能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幸运的是他们还比较的配合,不过也有拒绝的,让人受挫。还有将问卷带回宿舍后不还回来,使得回收率没有百分之百,还好回收的都是有效的。最后进行数据录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总而言之,经过这次的实践,我的专业技巧得到一定的熟悉,更加的熟练了。虽然在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还是完成了实践。大家都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不仅在专业上,在社会认知上有了一定的提升;最最重要的是我会在今后更努力的去学英语的。最后谢谢吴老师的在这次实践中对我们细心又严厉地指导,我又成长了不少。

篇(3)

一、活动主题确定的自主性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该基于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关注、热爱,主题的确定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我提醒学生可以从身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事物中去思索、发现,选择的范围十分广。最后确定大主题时,我们采用提出问题——小组归纳——提出主题——集体决议的形式,再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选择子课题(小主题),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自愿组成活动小组,开展研究。

二、活动计划制定的有序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计划的制定有助于学生全程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分工合作,逐层深入,有的放矢,张弛有度。先做什么,该怎么做,接着做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特别是某些细节,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计划,这就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比如学生计划去采访某个人,师应提醒学生采访前要先把准备采访的时间,采访的问题预设好。

三、活动过程开展的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是开放的,天地之间的所有空间、万物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给予孩子更广阔的空间,去社会上调查、研究,把学习的外延逐步扩散到家庭、社会及各个层面上。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动手、去实践、去探究。走出课堂,脚步迈向社会去调查、记录、访问;团结协作,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制作手抄报,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排版,有的查资料,有的画图,有的写材料;动手实践,融入真切情感,比如孩子对种植蔬菜十分感兴趣,便让他们亲自动手,在种植、养育过程中触摸着小生命,记录下它们成长的轨迹,感受生命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动着自然与生命的奇迹。

篇(4)

关键字:词汇;现状调查;分析

任何语言的学习,词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语言学家D. A. 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中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1]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时遇到生词的障碍大小。各项研究实践也表明:充足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要素之一。

然而,高职生的英语词汇量匮乏,已严重影响了学习英语的进程,也是阻碍高职英语教师顺利教学的障碍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高职学生的词汇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从直观上了解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

一、发展和修订调查问卷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对高职生词汇学习现状所包含的维度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本研究调查问卷的理论问题共计20个。本研究以开放式问卷的方式调查了100名高职生,以75百分位为筛选标准,从最初的20个问题中,最后得到高职生最为认同的14个选择性问题及1个开放性问题。

二、研究对象

问卷以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大专生为调查对象。

三、数据采集及分析

随机发放了300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82.3%。其中艺术类学生占70.7%,非艺术类学生占29.3%。大一学生占47.7%,大二学生占37.3%,大三学生占15%。

四、研究结果

问卷分为四个维度,15个子项目。具体由14个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组成,详见表1。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一)学习英语词汇的态度

第一维度设置了两个问题,主要获取学生对于学习英语词汇的态度。

调查显示,87.4%的学生不太喜欢甚至非常讨厌背单词,但同时接近90%的学生认为词汇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看似矛盾的调查数据背后正反映了高职学生学习词汇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学生一方面讨厌背词汇,一方面又深知词汇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甚至抵触的情绪。

(二)学习英语词汇的现状

第二维度设置了9个问题,分别从时间、精力、方法等多方面考量学生学习词汇的状况。

调查显示,坚持天天背诵单词的学生只占到2.3%,48%的学生背诵单词的频率间隔7天以上。而每次背诵单词时间达到90分钟以上的学生更是为0,79.7%的学生只会背诵30分钟以内的时间。并且只有15.3%的学生会在当天复习背诵过的单词,44.4%的学生则在间隔6天以上的时间复习上次背诵的单词。对于词汇的学习,69%的学生采用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记词汇,并且51.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方法不太有效。同时,87.7%的学生认为自己投入在词汇上的时间占整个英语学习的30%以上,甚至达到70%。调查数据并不乐观,但值得欣慰的是,72.7%的学生记忆一个单词平均要花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说明学生的短时记忆还是比较良好的。40.3%的受调查的学生把遗忘的主要原因也归咎为没有经常复习,32.7%的学生归咎为记忆不好。

这样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词汇的记忆中,但收效甚微。绝大部分的学生仍然采用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单词,却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虽然短时记忆效果明显,但遗忘的速度也非常快。

(三)学习词汇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维度设置了3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调查显示,41.7%的学生认为词汇是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障碍,62%的学生也认为词汇不够严重影响他们用英语流利的与他人交流,同时,72.3%的学生认同词汇量不足已经比较影响甚至非常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进程。调查结果说明,学生意识到词汇量的匮乏给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惑和障碍。

(四)学习词汇的建议

第四个维度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73.6%的同学都写下了他们认为有效记忆单词的方法,主要归纳如下几条:

1.把单词放在短语、句子中记忆词汇;

2.通过背课文记忆词汇;

3.通过词形(前缀,后缀,词根)记忆词汇;

4.通过在语境中运用记忆词汇;

5.用联想的方式把生词和学过的词联系起来以记忆词汇。

调查显示,学生清楚地知道记忆单词应该采用有效或是有意义的记忆方式,但真正付诸实践的依然是从小学就开始使用的机械记忆法。机械记忆在短时记忆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要使学生真正记忆并理解词汇,则需要配合其他记忆的方法。不仅如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记忆词汇的过程中,更要注重遗忘相关理论。结合遗忘规律和有效的记忆技巧,使记忆词汇能够事半功倍。

五、后记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高职学生词汇量掌握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记忆方法的缺失,以及对遗忘规律的忽视。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大部分学生只注重了当时的记忆效果,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所以达不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一方面,有效的记忆方法会提高词汇记忆的水平,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掌握更多有效的记忆方法。目前有关词汇的记忆方法有很多,较为常用的语音记忆方法,也就是根据单词发音记忆单词,这种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发音规则。构词记忆方法,也就是根据英语词汇常见构词规律记忆单词,包括词根记忆,词缀记忆和合成记忆。语境记忆方法,顾名思义就是鼓励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上下文的前后关系,了解单词的不同意义。联想记忆方法,通过近义词联想,形近词联想,反义词联想,词组联想法,词性联想法等去记忆相应的单词。

另一方面,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在1885年发表的实验报告中就提出了遗忘曲线[3]。这对学生复习词汇的时间安排给予了指导,对于刚记忆的词汇,应在四至七日内复现,刺激记忆,循序渐进,直至转化成长时记忆。笔者将以本文的数据做支撑,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实践性研究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帮助更多的高职学生攻克词汇记忆的难关。

参考文献: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MIT Press, 1972.

[2]蒋凤霞,关玲永. 如何运用记忆遗忘规律提高英语记忆量[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第27卷第8期:5.

篇(5)

关键词: 地理研究性学习; 案例; 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34-01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其注重过程、实践,但对于绝大部分高中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了学校的学习生活,缺乏自主研究的能力和动力,而作为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也不好把握,这都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带来的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以《引镇地区环境状况调查》为例,谈一谈自己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一、选题

《引镇地区环境状况调查》这个题目的选择,是在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借鉴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课题后,让学生提出了数个课题,题目涉及区域开发、环境保护、人口等方面。多数同学以学习了选修《环境保护》,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便于查阅文献资料为由,确定课题为《西安市环境状况调查》。之后通过师生讨论,确定可行性后,将题目确定为《引镇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因为结合学生实际,《西安市环境状况调查》这个题目研究涉及的范围太广,以学生的能力、时间、精力等条件是难以实施的,最终决定修改题目。

《引镇地区环境现状调查》这个题目,是以本校周边环境现状为调查对象,题目小,切入点小,易于高中生实施和研究的深入。参与的学生大多属于引镇地区,因此兴趣高昂,且便于实地调查研究。

二、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学生进行的课题研究注重的就是过程,能够让学生体验过程,学会方法,培养能力,这就达到目的了,至于是否能得出成果,成果是否有价值,已经不重要了。

为确保过程顺利开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订了的实施方案。而且教师提前到调查地区了解情况,以应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引镇地区环境状况调查》实施方案:

①背景:学校所在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解决问题,追本溯源,将对引镇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②分工:根据学生的时间、所处区域、特长等方面,将全体参与学生分成是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小组。各小组制订各自的方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总的课题。

③方法: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

④时间:2010年10月―12月,以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为主。

⑤成果:调查报告,摄影图片展。

三、结题评价

结题、评价以及成果的展示,是学生此次研究性学习的总结,更是要学生把自己的努力利用各种方式展现出来。此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的展示形式有:图片、调查报告以及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

图片展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将引镇地区的环境现状展现在大家面前,引起了参观者的深思。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时,大家很积极踊跃。有的的同学讲述了引镇地区环境问题的具体状况,并且制作了幻灯片,形象直观;有的同学具体讲解了引镇地区的环境污染的现状、造成严重污染的原因及污染源,并且提出了自己对环境污染的一些防治建议;有的同学则主要讲述了引镇地区的生态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还有几位同学带来了自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因环境污染导致出现变异的实物,更加形象直观的让大家感受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倡议大家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发言的内容基本上都包括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不正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吗?

四、体会反思

(一)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师通过创设大量的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了问题。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精心设计了必要的铺垫,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克服相应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于实践,最终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方法。

③实践、协作的能力:这次实践活动除了给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外,还要求相互协作,做到资源共享。这锻炼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这次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实地调查研究为主,这也就要求学生们充分的动口、动手、动眼,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较以前学生一心只放在学业上,而对社会的关注因多方原因比较欠缺,从而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大局观,缺少社会责任感。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后,绝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平日优越的环境相比,社会的复杂,调查的艰辛、冷遇,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磨练。调查得到的触目惊心的结果,使学生深深感到作为希望的一代对社会、对环境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非常灵活、自主。学生可以完全自主的选择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具体的分工,设计自己喜欢的活动方案,可以利用自己意愿展示成果。而这种自由的氛围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提前做更多的准备以外,还要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对更多的不可预见的问题。而且教师什么时候参与、如何参与、参与的程度,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差异,教师有时很难把握好这个分寸。所有这些问题,都迫使教师只能不断的学习、探索,提高教师自己的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已尽量解决好可预见、不可预见的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没能很好地处理,这也说明我们教师仍需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口腔医学技术 正畸技工学 学生问卷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现代口腔医学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口腔修复体制作能力,能从事各种类型口腔修复体制作及其从事口腔预防保健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院口腔技工室或齿科技术加工企业从事各种口腔用修复体和矫正器制作的工作,服务于口腔临床[1]。

口腔正畸技工学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另外,近年来口腔正畸临床学科的巨大发展也给该专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当今的口腔技师不仅要会制作传统哈雷保持器和牙合垫平导,而且要会制作很多复杂的、新型的正畸矫正器,如sanderⅡ,固定式Twin-block,甚至还要掌握与现代正畸新型临床技术相配合的技工室技术,比如舌侧间接黏结技术等。学生能否顺应社会需求,掌握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让学生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

我在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尝试从学生角度了解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现状,采用自编“高职学校口腔正畸课程学生问卷”,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2010级所有修习过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学生为总样本,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差异性对比,得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2010级所有修习过口腔正畸技工学这门课程的口腔工艺技术的学生163名,其中男生36人(占22.08%),女生127人(占77.92%)。

(二)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学习遇到的困难及对等方面。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前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内容,被调查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发放问卷163份,收回163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喜人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尽如人意

口腔正畸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略带神秘的学科,一来在于它神奇的美容魔力,能使一个人的外貌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在接触之初,尤其是口腔专业的学生,都对正畸学很感兴趣,看到病人矫治前后的照片对比都会惊叹,不禁问“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表1显示同学们对正畸技工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二来在于它的可望而不可即,口腔正畸学通常为毕业后教育[2],在学校期间,只能学习正畸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理论,对错畸形初步了解,无法对其诊断和治疗有足够的认识,也无法掌握其复杂矫治器的制作工艺。但是授课计划要求用短短的28学时来讲授近两百页的教科书及相关实践操作内容,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自然会有些不尽如人意,表5显示的结果就可以理解了。而且表2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任课老师的讲授还是比较清晰的,主要是讲授的很多内容因为课时的原因而删减,使整个正畸的内容体系缺乏连贯性,理解困难。

(二)课程地位改革的必要性

口腔正畸技工学在口腔技工学这个专业中,虽是一直都是常规课程,但仍是选修科目。这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让口腔正畸这门学科这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大口腔医院的正畸科门庭若市,爱美人士都来寻求帮助。如何健康、高效、稳定、优质地矫正成了该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也大大地带动了口腔正畸技工学这门子学科的发展。各个齿科加工中心,各式新型矫治器的订单越来越多。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须“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作为技术培养基地的学校也应该因时而变,提高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地位,丰富课程内容,加大课时量,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有效接轨,便于学生学到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3]。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性

问卷中的3、4项问题是针对课程设置方面提出的。表3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口腔正畸技工学这门课程的总课时应该增加。表4显示大部分人认为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的比例要不少于实验课的比例。口腔正畸技工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若只在课堂上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院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实验课多于或等于理论课的配比。但是正畸课可以稍有不同,首先正畸矫正器以活动矫正器为主,在制作上有很多类似于修复的活动义齿,但是其作用机理却完全不同,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矫治器的作用原理,实际制作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最后矫治器自然也就很难做好。

(四)人才培养理念的新方向

首先,现行的教学相对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相比之下就没那么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光有实干精神、没有理论知识及相应的表达能力,很多机会也会失去。其次,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与临床配合的医技人员,与临床一线的医生交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矫治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彼此沟通都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4],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院在口腔正畸技工学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理解力、遇到的困难及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全面阐述了我校在实施口腔正畸技工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些建议,比如更加注重课程地位,增加课时,引入新的培养理念,既保障达到较好学习效果和基本学习要求,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腔正畸技工学,从而提高我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蒋菁,王莹,吴佩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成人教育,2008,(18):166-167.

[2]周彦恒,许天民,张兴中,等.口腔正畸学进修教学总结与分析.医学教育,2003,(1):55-56:

篇(7)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丰满”。

第一阶段,选题阶段,培养学生制定选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针对课题,学生首先可以初步搜集素材,学习从中发现问题。面对丰富的资料,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他们会提出很多感兴趣的,想要研究的问题,但这还不是课题,接下来要学习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可以在此时教授学生相关的问题处理知识。接下来学生切身体验选题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最终根据小组兴趣确定子课题。研究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体验方法。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可以不将需要注意的问题事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在不断修正选题的同时,亲自经历由问题形成课题的过程,让他们体验确定课题的常用方法与技巧,使他们初步具备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小组内对课题达成一致后,要在小组之间进行可行性评价。实现小组间互助。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体验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和访问法。为学生提供研究条件,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此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肯定非常多,教师适时指导,并设法为学生提供研究条件。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的小组会渴望与别人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有的小组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教师要适时举行阶段交流活动。各个小组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介绍自己的研究进展及初步设想,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阶段学生切身体验,学生动手参与,学生遇到难题设法解决,等等。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学生体验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与访问、观察与实验 、设计与制作 、参与与服务,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态度。相信如此实践,学生会拥有终身难忘的学习经验,这是课堂教学所做不到的。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丰富的成果展示形式,成果汇报会、海报、学校展览、社区宣传、辩论会,等等。

最后要对学生活动给予评价,如何评价?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探究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去进行研究。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再加以整理分析,使我们对原本不太熟悉的东西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体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对于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一个提高。而学生提出的创新设想,可能并不成熟完善,有的离转化为实际产品还有一定距离,但综合实践课程重在过程,学生经历的实践研究活动,就是创新思维的生成过程,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高。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而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学生在研究与创新过程中,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科学精神,使之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作者单位:河北衡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