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17: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科研训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创新人才 大学生 SRT计划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猛变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进展,乃至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如何为社会培养具有全面创造性的创新人才?国内外高校围绕这一问题,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进行了诸多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其中在校内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即SRT)被普遍认同为一条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一、国内外SRT开展情况
最早在大学生中开展科研训练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1969年,MIT创设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UROP),鼓励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为促进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开创了先河。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UROP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和成熟的运作机制。有数据表明,80%的MIT毕业生至少参加过一个UROP项目。8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开始系统支持本科生科研。目前,UCLA设有2个“本科生研究中心”,分别在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生命与物质科学范围内组织本科生科研。1990年以后,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斯坦福、加州伯克利两所大学分别于1994、1997年专门成立办公室,对本科生研究进行组织并提供服务。尤其是伯克利大学由于其众多开创性的举措,在本科科研训练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著名的“伯克利模式”。
在我国,清华大学在考察了MIT的UROP计划后,在已有的机械、电子、结构、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了SRT计划,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科研训练计划,SRT在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之后,浙江大学借鉴MIT和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于1998年试行了SRT。其他高校,如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也陆续设立了正式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本科科研训练的开展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加入这一行列。
2003年4月,南京农业大学把SRT作为一项重要教改措施,通过为学有余力的大学生提供直接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以及调查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前沿,从而培养科研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以实现从单纯“教学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
二、大学生开展SRT训练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大学生的培养已从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SRT项目,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只有从基础实践做起,才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研究。在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开阔了视野,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意志力也得到了磨练。SRT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导师接触,在充满学术氛围的研究中,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锻炼,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工作的认真踏实作风、对事业的敬业精神、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中国教育,过分强调严谨认真,按部就班,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RT训练让学生通过直接参加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SRT项目实施,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推进学生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更为关注。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改变了以往教师上课时间讲课,下课就走师生间缺乏交流的状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常会提出一些新问题和新见解,教师在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在沟通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SRT训练计划的实施
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的实施,已作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制定出了《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并写入《学生手册》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机构。SRT训练计划由校教务处负责统一实施,设有校院两级组织机构。校级SRT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校教务处聘请有一定学术声望、治学严谨、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其具体职责是: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对各院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验收,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举办系列讲座,对学生科研项目的开展给予一定的指导。院级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小组由院级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由一名组长和若干名成员组成,其职责是:全面规划本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安排指导教师,组织导师将科研项目及时转化为科研训练项目;负责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推荐、审核、监督、实施、评价和验收。
2.执行程序。SRT训练计划执行过程分为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几部分。项目的申报工作每年一次,由各学院进行宣传、组织、发动。项目的申报以课题组为单位,设项目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填写项目申请书,经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推荐,通过学院SRT工作小组审核后,提交校SRT工作组审批立项。对立项的研究课题,校教务处发文并要求项目主持人签订项目执行合同。在项目执行的中期,学校将统一安排时间进行中期考核,由项目主持人填写中期检查报告,对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总结,并由指导教师签字。同时主持人向学院SRT项目工作组汇报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研究进展情况,工作组对主持人的科研进展情况要审核并给出指导意见。在课题项目研究结束后,学校将对SRT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结题验收,课题小组填写结题报告和工作总结,并由学院统一组织向院SRT工作小组进行汇报和答辩。对按时完成项目研究验收合格的同学,学校颁发合格证书。
3.项目要求。SRT计划资助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项目研究类型可以是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调查研究。研究题目可以是针对某一学术领域或社会热点问题,由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的子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SRT计划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因此选题不宜过大过深。
4.相关政策。学校对于批准立项的SRT项目,每项给予800―2000元的课题经费,用于支持计划的实施。对结题验收合格项目的参加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学分,如研究成果得到应用,发明专利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等,可再另行申请奖励学分。对于精心指导、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学校也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以鼓励教师的积极性。
四、大学生SRT训练的成效与思考
南京农业大学实施SRT计划到目前已近四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受SRT资助,我校有30多篇在核心刊物上。2005年我校立项资助项目383项,参与学生达1500多人。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该计划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SRT计划实施以来,校园里学术氛围显得比以前浓厚了,计划的实施是以项目组形式合作完成,有些项目组成员是跨班级、跨专业的,在开展研究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为了使这项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认为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以使这项工作更加完善:
1.拓宽SRT项目的覆盖范围。以我校为例,虽然SRT项目参与的学生人数在逐渐扩大,但相对于本科生的人数来说仍显不足,目前只有1/3左右的同学在大学四年中接受了SRT训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科研训练。另外从项目的内涵上来讲,也应该提倡开展交叉性跨学科的研究。
2.加大重点项目资助的力度。目前学校对立项的SRT项目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资助,但由于资助的金额有限,会对学生深入的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带来限制。建议学校对每年立项的课题中,有研究或应用价值的某些项目,可给予重点资助。除了争取学校的支持力度外,还应大力争取教师科研经费和企业的委托项目经费的支持。
3.建立更加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我校目前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学生必须获得160个左右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获取这些学分已占用大学四年大部分的时间。在美国,同类院校的学生只需120个左右的学分就可以取得学士学位。建议学校建立更加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科研训练。如可将SRT计划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结合、毕业班的学生将SRT计划和毕业论文相结合等。
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SRT计划的实施是这种能力培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虽然较晚,但这些年发展很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借鉴国外大学几十年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做进一步探索,从而丰富我们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建中.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5第5期.
[2]杨慧.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第5期.
[3]张晓光.科研训练计划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煤炭高等教育,2004第5期.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社会责任。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都明确提出,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浙江大学光电系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的基本概况
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活动由四个层次的科研训练项目组成,分别是校、院(系)两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简称省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简称国创),常统称为四级SRTP。校系两级SRTP主要面向二、三年级本科生,每个项目有小额经费资助,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或自主进行科研探索,覆盖面较广。期望通过国创项目的实施,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并以此推行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而省创则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期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和发现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省创和国创项目主要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要求学生具有校系级SRTP经历,同时资助经费额度也有较大幅度增加,要求学生对课题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形式也更加多样丰富。
浙江大学光电系一贯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为学生构建科技实践创新平台,完善四级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确保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近五年四级SRTP立项情况如表1所示。
然而随着科研训练计划规模的扩大和学生参与率的增长,尽管经费投入得到增加,但是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组织开展好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使学生在该项活动中能够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达到设立SRTP的目的,是教学管理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成效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自主性还有待提高
历届SRTP的实施过程来看,由于参与SRTP的主要是本科二年级学生,而他们此时尚未接触太多专业课程,较难自主提出课题,因此光电系的SRTP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立项,即使立项负责人为学生的项目也通常是学生向老师“索要”而得到的项目,真正由学生自行立项的项目很少。学生虽然有激情和兴趣,但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不知道从何下手确定课题。
(二)科研训练过程管理有待完善
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参加科研活动都是追随大流或者根据兴趣,立项后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不成熟,并且放弃项目或结题结果不合格的后果仅仅是拿不到第二课堂学分,没有其他任何约束。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或者敷衍了事的情况,SRTP总是会被其他感兴趣或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所替代。
(三)学校激励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
校院两级管理的职责不够明晰,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仍需完善。由于大多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因此会出现教师疏于指导的情况;进而造成在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等环节暴露较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给评委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然而目前,对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均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使得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也使得参与学生缺乏开展深入研究的外在保障。
三、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SRTP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增强学术意识和科研素质
建议将学生的科研训练活动融入导师的课题组中,课题组有关的学术活动也应积极将学生容纳进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与导师、研究生接触,充分感受研究团队的学术氛围,也能让学生及时得到科研上的指导,并且还能让学生对整个课题的背景、研究方向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动力。同时,指导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项目结果进行成果转化,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或者专利申请,以此增强学生的科研素质。
(二)加强学校配套保障,健全科研训练管理机制
(1)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院(系)两级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学校统一的基本管理方法基础上,院系负责项目的条件保障和过程管理,进而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汇报交流、总结表彰、学分认定、成果汇总等一体的运行管理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本科生实践 管理模式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研究型大学为构建本科生实践教育教学新体系,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本科生人才质量的一项新举措。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期校院两级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以下简称SRTP),逐渐扩大发展到省级、国家级科研创新训练项目,现我校已构建了本科生国家、省、校院三级的科研训练项目的新体系,使得本科生参与面逐年扩大,每届基本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有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经验。
在国家、省、校院三级的科研训练体系中,院系是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最直接管理者,因此院系在开展和实施科研训练的工作模式将直接影响到科研训练的成效和质量。我们将通过分析院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并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此促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科研训练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2、项目过程管理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现行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管理方式类似与科研课题管理,院系管理部门一般在立项申请、中期检查、结题答辩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项目进展和结果的考核,其中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在检查科研训练项目的实施状况的方式主要有递交中期检查表和项目实施记录本两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讲检查落到实处。另外,项目的考核也只注重项目的结果,缺乏对项目过程管理的有效监控。
另外,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甚至最后答辩前赶进度的状况。一般项目的研究时间为一年,如SRTP以及大多数“省创”、“国创”项目,这其中绝大多数的项目实际实施情况都比预期的计划滞后。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因为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科研训练,很难对整个进程进行较好的把握。另外,院系作为项目的管理层面也存在管理不全面等问题。
二、完善本科生科研管理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针对以上本科生科研实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明确对象、制度设计、平台管理、过程监控、加强激励等方面入手解决。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参加科研训练项目中才能主动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1、应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的,规范参与的对象
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单纯靠一个或者两个科研训练项目可能远远达不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目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只是引导学生试着自主研究,为以后的科研研究提供一个入门级的训练。因此在项目的申请阶段,院系层面在宣传和鼓励学生参与时应明确参与的目的性,调整心态,定合理的期望值。另外,由于二年级本科生尚未开始专业课学习,知识储备不够,同期课程又比较多,难于系统开展工作,部分学生学业都存在困难,参加科研训练项目更心有余而力不足。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激励制度
(1) 组织管理制度。我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是与第二课堂的学分挂钩,这就让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活动有了必修课的感觉,有不少学生就是为获得第二课堂学生才申请项目,这是目前造成部分学生重项目申请轻研究过程的重要原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拔尖的学生参加的项目过多,疲于应付各类科研训练项目和竞赛,同时期参加的项目重复叠加;而一般同学是为了学分走过场,这就要引发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部分学生的问题,即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是否有必要纳入第二课堂管理的问题。
(2)规范指导教师管理,激发教师积极性。校院两级管理机构有效的保障了大学生科研训练的顺利实施,但是对指导教师的规范管理不完善,部分指导老师在同一期指导多个项目,为提高质量,建议对指导教师也纳入院系的科研训练项目管理范围;另外,对优秀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口头上重视,落实上乏力,难以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学校和院系层面的共同在制度上进行完善。
(3)经费管理制度。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经费来源于学校的专项活动资金,保障了科研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资助金额有限,尤其是SRTP项目,经费资助有限的情况下,对学生深入研究带来限制,不利于后期科研成果的推广。
(4)成果奖励以及科研项目与课程互通的激励制度。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建议鼓励学生科研训练的灵活教学管理制度,如实行学生科研训练成果与相关课程考核接轨、学生科研训练成果与奖学金挂钩等激励措施。
3、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符合本科生科研活动特点的评价机制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结果可以通过课题总结报告、、申请专利、学科竞赛取得好成绩表现,但是科研训练活动的意义最重要的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科生科研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是学校和院系搭建学习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过程。因此,现阶段使用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科研训练项目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准确的反映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评价体系更应该侧重于过程评价。通过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一套系统的包括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学生能力评价、科研实践能力评价、科研创新能力评价等方面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摘要】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有其必要性、重要性。新疆医科大学实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成效。针对该计划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想法。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科研思维能力培养
一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医学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其培养目标为: 1.有厚实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2.有较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3.有一定的医学科学研究的训练;4.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是未来的医学精英人才。实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适应未来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竞争, 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实行本、硕连读制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是一条重要途径。为确保上述目标,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医学科研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二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分阶段训练及其重要性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科研训练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 : 基础学科阶段, 初步培养学生科研的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导师、名医、科研人员讲座等形式, 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培养其初步具备科研的条件、方法和态度; 第二阶段: 三至五年级:基础医学阶段, 进行系统科研训练,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如通过“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撰写论文—理性认识”科研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第三阶段: 临床学习阶段, 则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临床科研训练, 通过完成硕士研究论文和硕士论文答辩,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基础学科阶段, 学生的课程以理科类基础课程为主,还没有足够能力参与科研, 而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则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临床阶段能否以较短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撰写学位论文, 乃至能否顺利完成本硕连读学业的大事。因此, 如何做好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工作是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中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1]。
三 基础医学科研训练的方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1988年起国家教委批准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新疆医科大学至今已招收10 届,实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已历经5期,它以学生完成课题,SRTP立项的方法, 经过系统的训练, 把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自主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 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或调查研究等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突破常规进行创新研究, 摸索出科学研究的性质和律, 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
新疆医科大学SRTP 实施包括如下方面:
1.组织机构: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和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专家委员会。由新疆医科大学教务处实验管理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执行程序:由“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教学检查、结题验收”组成,各学院教师组织学生自行申报,教务处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立项负责人组织实施,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通过中期检查的立项继续进行,最后,教务处组织结题验收。
3.项目来源:学院自行申报(由各学院教师结合自身情况组织学生进行)。
4.教务处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出台《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五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已见成效
新疆医科大学从2005年首期推出, 已立项5期, 全校共立项目326项, 9个学院的1289名学生次参加了训练。
通过SRTP训练计划,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开阔了视野,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意志力也得到了磨练。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导师、博士生、硕士生接触,在这样充满学术氛围的研究集体中,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锻炼; 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工作的认真踏实作风、对事业的敬业精神、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六 进一步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科研训练的想法
1. 改革教学模式,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除了贯彻理论探索,还应有适宜的研究氛围和环境。医学高校应深化课程改革,为有效实施SRTP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状况,鼓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以及各种学派的观点传授给学生。其次在教学模式和教材的编排上,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探索和怀疑精神,避免造成学生对权威和书本的被动接受。 转贴于
2. 鼓励科研训练项目学科交叉。
SRTP项目大部分都是在本专业和本学科内部实施的, 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和交叉性较差。学生如果仅仅接触本专业的知识, 会不利于思维多向发散性的培养, 而且也很难提高对于目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认识。立项打破专业的界线, 鼓励不同层次的结合、不同学科的交叉, 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2]。
3. 加强组织, 营造校园科研氛围。
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重要性,积极设计和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如医学院可举办生命科学节、医学节等,邀请著名专家讲学,开展科普活动、医学知识竞赛等; 学校要为学生组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计划及课件制作竞赛等,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调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还可以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等社团,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讨、报告会、沙龙、竞赛等活动[3]。
4. 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创造良好的场所。
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等,配置适当现代化、高科技的技术装备,建成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基地; 利用社会资源如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手段, 利用企业、科研院所的装备条件来建设校外的科研训练实践基地; 也可以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 不受人、财、物、空间、时间的限制, 使学生科研训练得以自由开展。
5. 让更多教师来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
创造意识、科学鉴赏力、创造原则与方法、科学品质与研究风格等都是凝聚在人的思想与行为之中, 只能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机制来体现。要充分认识教师在其中的重要性,实行导师制。新生入学后, 即为其指定一位导师, 导师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的科学训练, 学生必须定期到导师那里去与导师讨论, 向导师作读书心得报告, 与导师交流等, 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潜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
6. 实施激励机制, 鼓励大学生科研训练出成果。
为了调动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积极性, 培养其科研能力, 鼓励其在训练中出成果, 学校可实施大学生科研奖励办法, 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 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进行津贴补助和学分奖励; 对正式和申请专利的给予经费补助;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纪念章, 甚至推荐免试研究生等。要推行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评定, 把学生的科研训练效果直接与综合素质测评、毕业分配挂钩。
七 展望未来
为了使七年制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临床技能等整体素质得到优化培养,必须实施七年制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SRTP作为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着普通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借鉴国外大学同类项目在几十年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校内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训练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完善其科研素质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95-98.
关键词:大学生 科研现状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04-02
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们仍然坚信,生命科学这个专业终究会发展起来;但目前可能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程度还不够,生物学的就业前景还不是很乐观。要想成为生物学领域中占据一席之位,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另外,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已渐渐转移到了考研或继续深造。因此,了解该院学生的科研兴趣现状,可以为本科生的基础教学及提高考研竞争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三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2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45份,回收123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7.6%。其中男生72人,女生48人。
1.2.2 文献资料调研
为了对该研究进行全面的分析,调研了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1.2.3 统计方法
将回收的调查问卷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期间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面对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要求高标准,许多高校已经把本科生科研练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1-2]。学院通过对学生的前期理论学习及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的强调,目前三年级的学生已普遍认识到本科期间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如表1);这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而且对打算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深造的学生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2.2 大学生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表2看出,男生与女生在参加各项科研活动方面比例差不多,无明显的区别;但是大部分的(64.7%)学生热衷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而真正能够动手去参加基础实验的学生占少数,尤其是完整的将一个小项目完整的做下来的学生可能更少。
大学生的学业相对来说较为轻松,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寻找一些途径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而在表2中,每周花在科研活动的时间小于4 h的学生占59.7%;比例次之的是,每周花在科研活动上的时间8~12 h;男生与女生在科研活动上投入的时间无明显的区别。
该院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是:(1)理论课程成绩占据主体地位,各项科研活动的成绩对自己的综合评价影响不大,导致学生在科研训练中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2)开展的各项科研活动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在参加科研活动的动机一项中,48.1%的学生表示迫于学院要求,只有24.5%的学生出于科研兴趣(数据未展示);(3)在课程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对本科生科研能力体系的培养不够。
2.3 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收获情况
由表3可看出,对男生来说,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分别是:增强团队意识(29.5%)、了解做科学研究的方法(23.2%)、结识很多朋友(20.1%);对女生来说,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分别是:提高专业能力(32.8%)、增强团队意识(25.0%)、了解做科学研究的方法(20.3%)。该院女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强,认真的参加科研活动,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
3 结语
该院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意识到科研训练的重要性,也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参加院里或校里组织的各类科研活动,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但学生参加实战性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及实现科研训练的真正意义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需适当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如逐渐的增加科研训练成绩在本科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比例,使得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项科研活动;设立荣誉证书和奖金等方式对在各科研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发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尝试设立真正的大学生科研基金,如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都已经实现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选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开结题答辩、科研经费管理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创新能力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当下应用型高校已经把创新项目的实践工作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题和研究,以本科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家用报警器项目,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经验。
1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提出
目前Arduino是比较成熟的单片机平台,接口众多,各种配件较为齐全,开发调试和部署都非常方便。已经出现非常多的使用arduino来作为智能家居开发基础设备的应用,家用报警器就是其中一个应用价值比较大的切入点。近年来Andoid智能手机平台也是比较成熟的智能终端开发开放平台,android手机上的应用开发数不胜数,已经成为现在社会信息技术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和传统应用开始迁移上手机平台,并且出现了很多突破性的技术应用 。
指导老师与学生多次讨论、查阅资料后,选择成本低廉、开放性好的arduino作为主力开发平台,加上外购若干传感器设备,再配合目前最为热门的智能手机应用开发,一个智能家用报警器的初步设计方案就成型了。
另外,arduino单片机模块连接WiFi模块,并可通过android智能手机客户端查看当前室内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arduino单片机及android手机,以极低成本方式实现家居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环境数据异常时的自动报警。
2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环节
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需要合理安排计划进度、人力分配,各个成员的分工配合,不同技术方向上的知识准备和攻关。在本项目中,学生会用到很多专业知识,比如arduino原理、C语言、android系统平台、Java语言和数字式传感器的原理等,对于团队中一些还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努力研究。
作为一个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除了设计上的创新考虑,在具体项目运作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要求。一个具体的实际动手团队项目,对每个学生而言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不同起点的学生怎么分工、协作,怎么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如何分工研究项目的关键技术,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操作问题。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做到了紧张有序,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锻炼。
此外,实施环节中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注意事项。比如,购买项目设备往往需要事先仔细确认各项技术参数是否准确,部分关键组件开发还需要有备份方案,有些开发上的技术风险需要尽可能有第二手准备,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对项目整体预算的控制能力。这些方面都需要指导老师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一起顺利实施整个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比较注重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科研训练计划的思考
智能家用报警器项目涉及到arduino开发、android手机开发、各种数字传感器开发等知识和技能,利用arduino和android手机实现智能家用报警器,且成本极为低廉,是一次非常好的创新实践机会。指导老师把握住了整个项目的整体方向和技术路线,特别是技术风险,此外还有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把控,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和努力下,团队共同完成了报警器的制作,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整个项目从预研、立项、设计到实施,在学校里完成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这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实践使学生真实地体会了科学研究的苦辛与快乐,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主动对问题的好奇、探究以及对未知的执着追求精神。对于教师来说,也可加强教师和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指导队伍的建设。在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有可能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立项难度就显得有些大。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尚未接触足够多的专业技术课程,知识面和动手能力上略显不足。本项目中要进行android开发,需要学生已经具备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java开发、手机开源操作系统的知识基础,以及针对arduino的开发,也需要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的基础知识,对于大部分新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创新团队组建时要考虑新生和老生搭配。
其次,对于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相对而言,写作科技论文和项目研究报告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个优秀项目的结题并不能只考虑产品的物理实现,还要考虑如何完整地总结项目研究过程和演示项目成果。这次创新项目中普遍发现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以及演示项目成果的能力,后续也需要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
4 结语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通过参加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大学生能够尽早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培养了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郭培红.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关键词]护理 大学生 科研活动效果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创新教学途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现代社会要求护理专业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护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具备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大难题。这个难题是:如何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既能够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给大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朝着培养目标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发现高校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我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提高我校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共120名,均参与了学校或学院立项的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由13道题目组成,经过专家修改和认证,符合问卷信度和效度要求。对120名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后以无记名方式返回问卷调查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16份,有效率96.7%。有效问卷调查表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1。表1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位居前三位,分别是81.9%、77.5%和73.3%;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分别是8.6%和6.1%。
2.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2。表2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毅力与勇气、严谨与恒心、科研兴趣与热情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86.2%、78.5%和86.2%。
3.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3。表3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65.5%、76.7%和78.4%;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为4.3%。
三、结语
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大学教师或专职研究人员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不同。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目标是: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科研品质、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只有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实地反映本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水平和存在问题。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校的科研活动目标,要注意纠正学生容易忽视的偏向性,适当增加某些指标和加大其权重,使得科研活动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本研究观察到,本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科研活动在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效果最明显。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等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提高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方面尚不十分理想,这也是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的关键点,需要调动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力量协同解决。
总之,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开展阶段性评价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和改进大学生科研活动方案,指导大学生科研活动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确保顺利达到大学生科研活动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2.
[2]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2.
[3]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