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9 16:57: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town in southern Zhaoyuan City, according to ow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aking market as guidance, Xiadian town mainly develops products which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mprov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eed structure to increas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obtains certain achievement in the aspects of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of China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Xiadian town makes an active respons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of Xiadian tow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 and then tak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should learn advanced western theories, combine with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agriculture of Xiadian town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cur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mbine with the relevant strategic analysis metho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dian town.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夏甸镇

Key words: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Xiadian town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305-03

0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1]。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夏甸镇粮田面积4.56万亩,粮油总产量4.8万吨,收入1.8亿元。完成新植果园4200亩,目前,夏甸镇镇共有果园4万余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45%。重点培育了上东庄市级果品生产示范园;同时,在10个镇级果品生产示范园中,重点推广了套用优质纸袋和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套纸袋2.5亿个。夏甸镇2万亩苹果结果园获取了绿色食品证书。新建设臧家草莓―甜瓜基地213亩。完成“三年大造林”工程各类造林5400余亩,全镇生态林总亩数达到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

但是,尽管去的了一系列的问题,夏甸镇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挖掘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夏甸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1招远市夏甸镇概况

1.1 概况夏甸镇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4.5万人。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01万元。全镇生产总值1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4:51:25。进出口贸易总额144万美元。引进外资400万美元,引进市内外资金1.1亿元。人均纯收入6903元,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1.2 地方特色及经济建设状况夏甸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辖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土壤肥沃,属棕壤土质,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境内黄金、氟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有一处市属、两处镇属黄金生产企业,年产黄金10万两。境内有大沽河、东庄河等六大水系,水库塘坝173座,总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其中,金都天鹅湖蓄水量达1920万立方米。09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到9亿元。四维生化二期安全套生产、永吉食品果蔬冷藏、六合金都饲料、顺和种禽育雏、姜家窑金矿三期工程及曹家洼金矿深部开拓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项目,均已投产或开工建设。过亿元的储备项目2个,分别是风力发电项目和塞呋盾医用手套项目。驻地、进区企业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205.6万元,占总税收的14%。新增个体工商户160余户,规划新增加民营服务企业3户。现有内资企业18家,门类涉及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商砼、制药、食品、家纺等行业。

1.3 农业生产情况及建设情况09年,共投入资金380多万元完成了大龙夼至东丁家、山罩李家至大罗家、曹家洼至团顶三条连村公路共1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多户;投资80余万元,硬化村街10000多平方米;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完成沼气建设户280户。完成镇、村两级水利项目50多项,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投资100万元对重点塘坝、水库、大口井、道路等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和修护;投资120万元对部分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全镇基础设施及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2]。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近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虽有农技、果业、畜牧等专业站办和人员,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2 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不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在调整过程中只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忽视了品牌、质量和效益,形不成规模经济。全镇3.5万亩苹果园中,将近三分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的果树,品种老化,产出率低,生产不出优质果品,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相比蓬莱市大辛店镇,果树几乎全部都是从全省范围内优选的富士系列,并且都是2000年左右栽植,果品色泽亮,品质好,产量高,平均效益是我镇的2-3倍,差距显而易见。而对适合我镇发展的优质果品,比如葡萄、梨、桃等,则几乎没有进展。

2.3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虽然存在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仍旧是露天交易。8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每到苹果销售季节,大部分客商和果农聚集在交通干道附近交易,严重阻碍了交通,影响了交易效果。张家庄村新发展的甜瓜-草莓设施栽培,销路不是很好。而臧家村由于“成名已久”,每到成熟季节,都有北京、天津、青岛的客商前来订货。前几年发展的凰巢坡、臧述庄蔬菜基地,也是由于没有市场,销路不好,打击了菜农的积极性,最终没能形成规模。

2.4 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近几年来,夏甸镇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但由于农民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在我镇范围内以苹果为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部分果农由于选择套优质纸袋,收益明显。08年,新马家村的果农马文善有果林3.2亩,全部套用3分8钱的内黑双层纸袋,共计8.7万个,出产果品3.3万斤。75%以上优质果共2.1万斤,每斤按1.33元价格全部售空,累计收入3.3万多元;巨岩村果农杨同国5亩果园,全部套4分8钱的内红双层纸袋,共计10万个,共出产果品5.5万斤。生产75#以上优质果5万斤。由于卖的较晚,每斤按1.20元销售一空,累计收入6.5万多元。而套塑料袋苹果,75#以上的价格在0.5元/斤左右。如果上述两位果农套塑料袋,则分别少收入1.7万元和3.5万元。

2.5 农业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涉农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近一两年虽然建设了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比如金色田园果品公司、马家、姜家窑等村的冷风库,但由于规模较小(总库容仅1万吨)、资金短缺等原因,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进程。而栖霞市苏家店镇果园面积和我们不相上下,但该镇建设了1500吨以上的冷风库47座,总库容达到16万吨,每年不仅将本镇所产的几乎全部苹果进行了储藏、保险,还从外地大量收购。据调查,该镇2008年苹果售价一、二级以上的是每斤1.8元,到09年5月份,冷风库储藏的苹果达到了每斤2.8-3.0元左右。除去储藏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0.8-1.0元左右。而我市蚕庄镇,08年果品入库价格是每斤1.6元,到现在的出库价格是每斤3.8-4.2元左右,扣除储藏和包装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1.7-2.1元左右,效益差距非常大。

2.6 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对农业科技接受转化率低。全镇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0%,大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都因外出学习或打工留在外地,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从村干部到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镇政府每次组织的学习培训,参加人员多数是果园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农民,出现了“水平越高越学习,越进步;水平越低越不学,越落后”的怪现象。

2.7 规模效益不突出难以集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仍然局限在农业种植小范围内,调不出土地,形不成规模,也见不到效益。

3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发展特色农业夏甸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很大,涉及群众利益最广。近几年,在黄金企业的支持下,我镇建设了4万多亩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近千亩的“草莓―甜瓜”生产基地,先后成立了富冠果品、金色田园食品、姜家窑林工商有限公司等果品加工流通企业,有力促进了瓜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下步,我们将继续引导两矿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加强高新农业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帮助农产品争创名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年内,重点抓好曹家洼金矿投资500万元的300亩矮化苹果示范园项目,带动提升果业发展档次;抓好姜家窑金矿投资700万元的5000吨冷风库和果品批发市场项目,解决果品储藏销售等问题,提高果品附加值。

3.2 保护农业环境夏甸镇农业生产环境在招远市具有一定优势,但自身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冶炼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应当建立起保护环境和维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夏甸镇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同时也要加强巩固夏甸镇在防灾,治灾上的设施。第一: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招远市夏甸镇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全镇果品蔬菜粮油产量位居全市之首,是闻名中外的“烟台苹果“生产地,全镇果园面积5万亩,年产水果10500万公斤,其 “金夏”、“帅星”、“富冠”牌红富士苹果闻名全国,在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夏甸镇还盛产名、优、特、稀干鲜果,到2005年,有“海丰”牌优质板栗2.2万亩,年产板栗300万公斤,中华寿桃3600亩,优质红提、巨峰等葡萄1500亩,甜柿2000亩,桃、梨、冬雪枣等24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产新鲜蔬菜2000万公斤,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4000亩,蔬菜大棚1000个,大小拱棚2800个,花生总产量达1100万公斤。面对如此大的农田林网络,必须合理的构建一个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网络,合理分配土地,这样有助于最大效率的发挥土地效用。同时,加强对土地的保护,种植培育防护林,防风固沙。第二:加强配套农田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夏甸镇种植面积较大,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对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大。因此,为了不致在干旱时期导致农业耕作系统受损,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做到抗灾防灾,一方面又能够节约用水,实现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3.2.2 杜绝外来污染第一:加强省市排洪河道的挡污设施。招远市境内河流11个流域160余条,多为源短流急的时令河,分为渤海水系和黄海水系[3]。境内长48公里的大沽河为第一大河,界河流域为第一大流域。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51条。河流支系为夏甸镇农业输送着农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河道带来的污染也随之而来,为了避免由上游或者是省际之间的交叉污染,需要严密设防,对镇内河流入口要进行防污治污,保障镇内用水的安全性。第二:要加强对外来污染物的监控。正如第一条所述,不仅仅是要对镇内河流入口的控制,作为整个农业系统,和省内农业密切相关,要严查污染物的来源,争取在源头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可以通过省内各项法律法规或者是政策来督促污染单位来对污染物的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2.3 加强县内环境保护夏甸镇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靠农业,也要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要先对镇内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第一,要加强电子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调整工业发展方向,优化工业结构,限定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工作时间,减少此类企业的引进。第二,合理规划和调整工业区布局,在生态农业区、水源上游等地区不进行重工业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将生态农业区和工业区分离。

3.3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农业技术普及程度的关键因素,因为农民是实施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4]。鉴于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大农民素质提高。

3.3.1 加强农民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农业措施的落实是由农民充当主体,农民的思想观念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科技到位率及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农民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直观重要。多种形式来普及教育范围,如利用电视,广播,农民小报,黑板报,农民夜校,科技下乡等形式来普及教育,让农民能够及时关注农业新动态,掌握更新的技术,更新旧观念。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条件,挖掘各种教育途径,按照农民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接受知识程度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主要从三方面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一是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或者是后备劳动力的培训。对接受能力较快,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对他们进行实际技能上的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尽快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农业实用技能的培训。将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负责人及农村技术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5],通过专家讲座、实践操作指导、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全面教授或培训农业操作的相关技能和注意事项;同时,对那些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农民,采用上门咨询式服务,农民提出遇到的问题,到场专家予以指导,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因为农业系统是一个符合系统,不仅仅是要在夏甸镇内开展教育,对招远市甚至是对整个省的农民展开撒网式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主要面对的人群和对象是:退伍军人、发的农民、重点对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最终也使他们成为适应二、三产业发展技能型人才。

3.3.2 控制人口数量夏甸镇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在快速减少,但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2007年夏甸镇辖78个行政村,有5万人,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人均耕地2.06亩。按照增长率计算,到2025年人均耕地面积0.7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标准。因此人口的增长将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所以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时刻不能松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要常抓不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经济的增长也是牵制。人口素质的提高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有几率、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新一代,接受知识的普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控制,也能提高人均自然禀赋资源量,这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深化体制改革现有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制度、农业政策以及农业社会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合理因素。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消极影响,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制度、政策、技术上的创新,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3.4.1 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夏甸镇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国外对农业采用保险公司承保,生态环境监督部门监督的形式,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能够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种植积极性,两部门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农业保险的制度,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作为一个复杂的农业系统,不仅仅要完善制度,还要对配套的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3.4.2 完善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农业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将统一经营与散户经营结合起来,以扩大规模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目标,以此能够最大程度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化手段,配套相关服务体系培育出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出农业中介组织,完善市场体系。

3.5 应用新技术的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的源动力[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因此,农业科技的革命是必须的。用科技手段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推广八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①农牧结合生态农业系统建设;②推广农作物生产循环利用技术;③推广应用新型化学农资;④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⑤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技术;⑦推广应用轻型简化栽培技术;⑧推广应用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技术。通过应用新技术,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施用与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投入,培肥地力,使土壤常种不衰;充分利用废弃物栽培微生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使用对人畜安全无害、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新农药以及可光解固化的农用薄膜,减轻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提高精确性,避免盲目性,节省材料,减少过剩所造成的浪费与污染;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施用所造成的产品与环境污染;实现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摆脱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农业生产环境。

3.6 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依据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模式选择上应选择集约型农业模式。集约型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资源节约型农业。集约化的目标是:开展多种经营,持续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经验,持续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合理利用、开发和改善农业资源,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4结论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的一个强大支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适应人类生存而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夏甸镇在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制约,明晰了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加快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287-290.

[2]宝华.在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6):1-5.

[3]张宁.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手段[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2):36-40.

[4]张壬午,胡梅.生态农业的理念与主要建设领域[J].生态农业,2005:1-4.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需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饮食需要,还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发展农业经济更对我国的战略安全意义深远。目前看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进而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对健康农产品的需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三农”问题,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必须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需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构建绿色、循环的经济模式,在中美贸易合作矛盾家加剧的今天,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安全意义[1]。

2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并且大部分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然而受到固有观念和推广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依然没有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手段,导致没有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整体看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首先,虽然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业技术的利用水平较低,而种植户的对先进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也不乐观,规模化种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作区依然以人力种植方法为主,机械化生产为辅的种植现象,而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最后,农业生产资源较少、分配也存在问题,加之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种植环境遭到破坏,而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情况的出现,同样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如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进而实现了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不仅要关注农业发展,还要注重保护环境。因此,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当地政府也要关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首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地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对种植方式进行优化,比如林下养殖模式,牲畜粪便结合作物种植模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出畜牧、种植、水产结合的产业链条,进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次,要树立持因地制宜的思想。在考虑到自然环境、土壤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后,选择种植农作物,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关注环境保护[2]。

3.2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完善

随着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被打破,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进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更好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出台和完善农业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通过制度的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部署和要求,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其中。具体说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优惠政策,要对农业大县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促进产品的再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进而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所在省市可以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酌情减免税收,这也可以推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最后,农业法律法规,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减少对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减少药物残留,因此需要提出硬性要求,借助环境监测制度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实现。

3.3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农业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就要不断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建立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体系,这是实现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农业种植区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农作物产量提升,研究如何实现农业种植机械化,进而在保作物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产量,实现创收。同时,在发展农业技术的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进而为广大农民提供帮助,实现种植水平的提高[3]。

篇(3)

    在农业标准化实施背景下,现代农业虽然取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产品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又如,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土壤生产能力大大降低,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2]。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人们研发出了很多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即替代农业,并慢慢取代了现代农业。替代农业主要是指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倡生产出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现阶段,我国代替农业主要有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及天然农业等。代替农业标准化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替代农业生产理念有了超前性的突破,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理念。2)代替农业是一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生产模式。3)代替农业不仅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和自发性,同时具有小规模生产发展的局限性。

    2可持续农业发展

    虽然在农业标准化实施下,农业产业结构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替代农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农业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内外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并实施了很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使得农业发展模式开始向着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可持续农业主要是在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及管理前提下,对农业生产技术及体制发展方向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以满足当代人们和后代人们的需求。这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其生产技术上、经济投入上均可被人们所接受。实践研究表明,我国农业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提出新的农业发展观念,扩展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并提出高标准的农业发展体系,才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都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体现。因此,必须做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可持续农业标准化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标准化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引导方法,将农业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2)农业标准化利用固化形式,将农产品生产或者销售服务中的新知识及新技术有效的展现出来。3),农业标准化利用进化形式,将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4)农业标准化利用其具有的校正作用,并与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正,有效减少了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负面效应。5)农业标准化利用择优和简化方法,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6)农业标准化利用其自身具有的扩散性功能,使得农业发展新知识及新技术得到广泛性的推广和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篇(4)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只有农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才可能保证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恰恰是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除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外,还要把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设和依法保护纳入到农业发展任务之中,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在许涤新、叶谦吉两位同志的倡导下,通过召开“生态农业”研讨会,农业科技人员以户、村为单位进行实践试点,探索出生态农业的理论。

我国生态农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发展纲领,建有完善的试点网络,有大批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其中。但随着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经济面临着国际范围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及深入利用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条件。过去那种只靠调整农村产业发展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单纯增加食物链的某项环节,无法解决农业生态系统的各项问题,更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发展,只有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采用先进的适合的农业科学技术,才能提高系统的基本动力,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农业现代化进程前进。

2 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端正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农村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调动并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的源泉在于农民的经济利益。利益是“刚性”的,它主宰着人们的经济和政治行为利益推动是一般规律,对于农民群体而言尤其如此。现阶段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必须把保护和照顾农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要务,把它当做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民的各种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并不是以集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以获得更多社会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处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各取所需的简单交换之中。只有把农民个体生产行为归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把他们放入市场经济,这样个人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根本性变化。所以,建设生态农业,坚持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才能从根本上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农业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要把广大农民从原始的、落后的自然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中改变过来。

2.2 深刻认识农业的内容、范围、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资生活本身。”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生物、土壤、气候等大自然力的作用而获取生物产品的一种活动。农业跟自然生态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农业是一种生态产业,它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地域性和风险性。农业曾经是人类社会的唯一生产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农产品在满足劳动者需要后出现了剩余,手工业便逐步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随着社会分工的日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不断形成并且独立出来。随着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需求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物质消费的比重在渐渐下降,精神方面的社会追求在逐渐增长。只有农业得到发展,社会生产率得到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剩余农产品,社会就可以腾出一部分劳动者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活动。

3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建设我国全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基础性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们不可能奢望物质激励、政治权益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当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适应生态需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范围,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状况得到同步发展,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社会生产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中,中国农业困扰经济发展的现象最为严重。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怎样选择其发展战略是当今主要研究的热门话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重生态、重经济为基本,更加重视农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哲敏,信丽媛.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07,3(288):241-244.

[2] 马晓河.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N].人民日报,2007-02-07第09版.

篇(5)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状 看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

科技的进步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不断增长与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催生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美国是最早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付诸实施的国家。在见证了美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的成功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响应可持续发展,吸取美国的经验开始走自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1994年,我国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

不同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各有异同,发展重心也各不相同。

但是其基本特点受到世界人民普遍的认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1、持续利用性。实际上,我们所能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大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农业生产中如耕地等在内的很多资源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利用上,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使用,杜绝过度开发,一旦受到毁灭性破坏,我国农业资源将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一些可再生资源也要注重防止过度开发使用甚至破坏性使用,要用在长久的眼光看问题,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性。

1.2、可选择性。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现代化,当前农业生产不再是过去的靠天吃饭,先进技术的引进增加了产量,加快了农业可持续生产步伐。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区域农业所选择的生产技术也不同,采用合适的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增加产量。

1.3、效益性。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创造高效益,促进农业发展,缓解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农业经济只有创造高效益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最可能的实施条件,为后代生存与发展提供最大的使用资源。

坚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为我国环境保护、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人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难免会出现一些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结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笔者将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2.1、可利用资源减少。农业发展离不开对耕地、水源、草场与林地。气候的不断恶化与人为破坏的增加导致了这些农业赖以发展的资源日益减少,导致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阻。

2.2、生态环境恶化。气候的恶化导致我国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又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大面积的耕地丧失了原有的肥力,耕地减少的同时产量也随之下降。另外由于人们破坏性的开发森林资源,导致草地“三化”现象严重,对于发挥森林与草地的作用来建立健康的农业环境产生很大的阻碍。

不仅如此,农业生态系统被破坏,污染现象加剧。由于城市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我国大部分河道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发生的如太湖蓝藻事件等一系列问题显示出水污染问题的严重。耕地也受到了污染,农药残留与河道污水导致了大面积的耕地土壤结构被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

2.3、农民收入少,生活负担重。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但与农民投入的高成本相比较而言,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并不算高。再加上物价的持续上涨,农民生活开支进一步加大,生活负担并未出现大幅度减轻。在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比东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很多,生活压力很大。

我国农民数量大,实施农业补贴的可行性不大,并且对农民的帮助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2.4、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进产业多元化,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然而我国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却出现一些偏离目标的地方。问题之一在于农业信息化程度低下,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农民个体只为当下生活,不能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科学的结构调整。此举往往创造不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产业破坏等不良后果。

此外,有些政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不考虑实情盲目调整,给农民生产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3、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建立环境控制机制。建立完善的环境控制机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保护环境工作的前提任务之一是让社会尤其是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对自身生活发展的重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与思想水平普遍较低,可持续观念薄弱,导致产生许多破坏性生产行为。政府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宣传环保与农业、生存之间的利害关系,让社会尤其是农民意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的重要性。

3.2、增加农民收入,宣扬计划生育。农民生产不能形成规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发展资金短缺,政府如能给农民提供更多贷款援助,就可以帮助扩大生产资金,农民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收入。在生产技术上,政府一方面要鼓励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及时帮助农民引进符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3.3、进行统一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需要让农民认识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强化农民的大局观,纠正农民小农思想中的错误,由政府进行统一的结构调整,避免农民随意、胡乱调整。

4、结语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将不断遇到新的难题与障碍,政府需要及时调整政策体制来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从事农业研究人员要不断总结、创新新的发展理论,将理论用于实践,农民与相关农业成员要不断摸索研究更适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路线,以促进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已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在不断的调整与进步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93-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农业工程相关专业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工业工程专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熟悉了解农业工程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环境等方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至今尚无直接的教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该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该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讨《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绪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以“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引入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为使课程更好地展开,首先将“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内容引入绪论课,以便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农业的发展及其意义,更容易理解《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后续的主题内容。

“什么是农业?农业是怎么来的?”笔者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农业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它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理,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农业泛指种植业[2],它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从广义上讲,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称为“大农业”。目前农业早已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3]。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可以借助古籍中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进行讲解,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我们经常把农业的起源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4]。在农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1)原始农业――基本特征是完全依靠人力和简陋的木、石工具,模仿动植物自然生产过程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

(2)传统农业――当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开始学会制造铁犁和使用耕畜,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开始打破原始社会那种封闭式的生产方式,逐渐进入较为开放的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3)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不仅提高土地生产率,并打破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同时现代农业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2介绍农业工程的内涵

通过“农业及其发展历程”的教学,对“农业”进一步延伸,向学生讲解农业工程的内涵。农业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手段、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设施的各种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理论的总称[5],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及其原理。自1910年内燃拖拉机问世,标志了现代农业工程的开始。

另外从当前农业工程学科构成角度给学生一个全面的介绍。目前农业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科学技术研究的范围很广,总体归结为以下7个方面: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工程、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工程。农业工程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

3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从何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环、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乐赝�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

在农业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方式,利用化肥、农业提高作物产量,工业化模式的农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下去存在严重的隐患[6]。“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我们要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农副产品的需求构成威胁的农业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要解决未来可能将要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要回到循环性生态农业上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未来农业只能走“用地养地”、“精耕细作”配合一定现代化设备和生态技术的生态农业。

4从熵的角度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熵的角度对农业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剖析,以便使学生更加清晰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物理学中发现和揭示了熵世界观的概念[7-8]。它告诉人们,物质和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在表现形态上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序到无序”。为了创造工业文明,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消耗各类自然资源,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9]。

笔者探讨分析后得出结论,农业的实质就是通过绿色植物吸收与转化太阳能形成负熵。生物体的负熵机制如图1所示,以负熵为起点,并以这种负熵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耗散的方式展开农业生产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又尝试按照数学极限的思想,并提出一个极限公式(公式1),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讲解。该极限公式可将其表示为如下的形式:以时间t为自变量,自然界的熵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则

(1)

式中,C为相对常数,即人类生存的星球在某一时期能够忍受的熵。熵是最后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无效能量的总和。这种情况在封闭系统中表现明显,当熵达到最大值时,则表示一切有效能量均消耗殆尽。当有效能量和无效能量相等时(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规定),则意味着系统进入了全面崩溃,或称“热寂”阶段[10]。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世界的有限性,有意识地尊重地球资源的极限,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地球的宝贵,从而做出对人类继续生存有重大意义的调整。

通过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有力的告诉学生,我们必须把熵定律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只有发展低耗、节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符合减熵原理和生态规律的农业,才能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该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环境问题,尤其是工业化的农业,在带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性。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发展,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寻求一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1]。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正确认识学习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核心内容。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只会让环境背上沉重的包袱的问题,而不会带来长久的效益,因此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利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的科学体系去解决问题。我们面临的任何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其实都是系统。将农业工程看成大的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农业系统的合理组建和最佳运行的过程技术。

篇(7)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mographic factors, resource factors and system factors,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es many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现象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滥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地和水源,同时也可能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大水漫灌造成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给自然造成的破坏。这样下去,不要说下一代的利益,就连我们这一代的利益都很难保障。自然环境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现在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窄。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2、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公正。农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其他地区的人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剥夺他人发展生存权力,确保当代人和后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都获得满足。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把农业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结合起来,使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各个环节, 急待提高,比如: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2、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虽然规模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众多,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只有5%左右的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特色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起不到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作用。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就更不用说了。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力度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如兴修渠道、农田配套等水利设施。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扶贫工程、湖泊水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防洪减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业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程度,在部分县镇机械化程度仅局限于小麦、水稻的收割和部分田块的翻犁,至于栽插等农事操作仍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主要凭经验进行,无从谈起科技含量,据调查显示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足10%。

4、农民素质低

当前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三、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人才。要善于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技术骨干,引进生产型、经营型人才,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山东寿光实现了农业科技全员化,为特色蔬菜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这一点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2、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起来,才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3、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切实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4、提高和完善信息化。

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仅仅是进入到了应用推广阶段。政府应该提升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人才服务队伍的培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过去,我们说“知识就是生产力”,而现在我们还应该加上“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理需求、防病治虫预警服务。相信信息技术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制定法规、完善规划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让农村变成宜农宜居、产业化和生态化融合的美丽富饶之地。生态农业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促进物质在系统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就能获得稳定的、较高的、长期的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宏观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还能构建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无论从农业生产现实客观需要来说,还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前途来讲,发展生态农业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6、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发展现代农业,克服资源要素约束,关键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未来,我们要找准农业产业化着力点,在夯实农业基础、挖掘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发展上发力,从而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骨干型农业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使农业在组织经营结构上从超小型、脆弱、缺乏风险保障制度的农户经济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架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辐射、示范及带动作用。

二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走多元化出口之路,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突破农业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逐步形成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分散、弱小的单一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农户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措施使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学会编,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2]高旺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王东升,杜砚如,鲍建梅.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