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言的训练方法

语言的训练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9 16:57: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言的训练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言的训练方法

篇(1)

关键词:职校;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25-01

目前语言表达能力是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但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上严重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校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职校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培养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把校园内变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职校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篇(2)

关键词:孤独症;教育原则;训练方法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特点主要表现为:(1)极端孤僻,不能正常与他人交往;(2)言语发育迟缓,交流障碍;(3)行为方式刻板,兴趣狭窄。

一、孤独症儿童训练要遵循的原则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要遵循以下原则:教育与生活融合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最佳刺激与及时强化原则。

1.教育与生活融合原则

寓教育于生活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孤独症儿童由于语言运用障碍,无法正常交流。即使有语言能力的孤独症儿童,也存在回声式语言、语言韵律失调等言语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模仿动作、口型和发音、问答互动的训练方式刺激儿童的语言神经,提高其主动言语沟通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常和孩子交流,多让孩子参加言语交际实践活动,提高孩子的主动表达能力。

2.协调发展原则

协调发展即是在教育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现状为前提,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身体、心理素质,并开发潜能,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3.最佳刺激与及时强化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给予孤独症儿童最佳的刺激。独症儿童喜欢固定的环境和刺激物,这能使他们安定下来。因为不能同时接受各种刺激,所以,要在他们熟悉的情境中变换刺激种类,由单一感知觉增加到多种感官感知,不断补充新的学习内容。但要随时观察好儿童的表现,掌握好刺激的最佳水平。

二、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可采用的训练方法

正确的训练方法是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以上原则指导下,可采用多种训练方法。

1.语言训练法

语言沟通是生活之本,但却是孤独症儿童的一大障碍。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从言语行为、会话技能等方面进行言语沟通行为训练,也可创设情境进行示范,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但要适度,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

2.游戏疗法

通过游戏活动来帮助孤独症儿童走出自闭的世界,解除情绪上的恐惧、不安。在游戏过程中可借助一定的中介(如,孩子喜欢的物品和人物)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完善。

3.音乐疗法

音乐通过刺激多重感官可以打开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给孩子提供安全的感官环境,播放音乐或者唱歌时,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消退防御能力。

孤独症的孩子们就像折翼的天使,我们应该用爱和双手为孩子插上翅膀,实现他们在蓝天下自由飞翔的梦想!

篇(3)

一、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执教《掌声》一课时,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有没有最让你感动的掌声或是最令你难忘的其他方式的鼓励?先这样学生通过大脑中的情境再现,自然而然地走入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内心的情感也就随着朗读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头脑中再现的情境不同,学生朗读的韵调也不完全相同,或高昂或低沉,或舒缓或稍快,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

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1)、“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篇(4)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作为特殊的专门性训练方法,不是一项个别的技术性措施,而是根据实验心理学、气功训练和生物反馈学科发展起来的。气功是我国几千年来健身祛病的体育锻炼方法,它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练功方法和经验,是心理训练这门年轻的心理学科发展的基础之一。心理训练的创始人: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舒尔茨就是吸收印度的瑜咖和中国的气功原理而应用到心理训练方法上的,例如精神放松法、渐进放松法和注意集中法等等。“形体功”是气功锻炼人体姿式的功法,采用肌肉和骨骼的活动和放松方法来调节人的整体姿势。这与现代心理训练的动作调节训练几乎完全相似,都是有意识地训练人们主动控制动作,达到能随意放松或激活自身,都是要求循序渐进地训练动作。

(二)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生物反馈”学说。有机体的某一系统输出信息后,还可返回到本系统,并对本系统的某些机能产生增减作用。借助一定的电子仪器将机体内脏系统的变化信息放大,使人的感官能直接回授这些信息,.而实现大脑对这些系统的有意地调节。在调整不随意动作的心理训练上,生物反馈学说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人体的肌肉活动分为随意和不随意两类系统,对于不随意的肌肉活动人们难以及时发觉它的变化信息,也就无从进行控制。

(三)增强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常用方法可分为单一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和成套的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单一的心理训练方法往往目的单一,程序相对简单,手段也比较集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渐进放松训练法。渐进放松训练法主要是通过16组肌肉群紧张和放松的交替进行,使被训练者由感知对比而更深刻地体验肌肉放松的感觉。当身体的主要肌肉群进入放松状态后,不仅躯体紧张得到缓解,紧张情绪也能得到调节。2、自生训练法。自生训练法主要通过陈述一系列沉重、温暖、安静等暗示词语,达到对此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控制,进而调节身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暗示词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增减或创编。3、愈加、禅宗、气功训练法。愈加、禅宗、气功这些都是传统的调节身心状态的方法。各自都有一套完整的练习程序和步骤。这些练习都必须长期坚持,其效果也是肯定的。4、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是通过在人的头脑里反复想象预先设计好的各种情景,如放松情景、动作过程、比赛情景等,进一步强化放松的身心体验或成功的动作感觉,或比赛成功发挥的情景等,同时有目的地调节情绪状态。

5、暗示训练法。这种训练可以随时进行,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反复接受自己或他人有意义的语言,以促使自身出现各种积极的反应。从而达到调节情绪过度紧张的目的。

6、心理振奋策略。在必要的时候请某些重要的人物进行演讲活动,通过一些感人的事例激励聆听者,以提高他们的动机水平。

7、隔离训练。这种方法是让受试者离开原有的环境,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在陌生人面前制订自己的训练计划,并由自己进行训练的过程。这样的训练时间至少一个星期,以此来解除躯体和认知上的紧张。

(四)成套的心理素质

篇(5)

关键词:民族声乐;科学性;民族性;艺术

一、基于科学性的声乐训练

1.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

美声唱法是世界音乐界都公认的最佳唱法,它的发音和吐字方法对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很有帮助。特别是意大利语歌曲,由于意大利语起源于拉丁语,它是属于多音节语言,其语言特点非常适用于美声唱法。歌唱者在唱意大利歌曲时,他的发音多集中在口腔后部,让口腔整体打开,从而可以演唱出更有情感的声音,让歌曲更有感染力,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唱法,意大利乐曲中的许多经典佳作都已经成为了音乐学习者必学的课程内容。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声唱法才开始流入中国,我国著名音乐家张权的《秋子》就是一部典型的歌剧作品,剧中的乐曲就是由张权采用的美声唱法演唱的,当时这部歌剧一经演出就引发了很大的舆论,有些人认为这种歌唱方法是适合中国音乐的,还有些人认为这种歌唱方法是不适合中国语言歌曲的,它的发声方法是有局限性的,舆论的焦点其实就是汉语发音和美声唱法间存在矛盾造成的,美声唱法是有歌唱优势,但是如何能够实现美声唱法和汉语发音的融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林俊卿作为一名音乐博士,他对美声唱法和中国唱法的研究很深入,他通过分析美声唱法的发声特点得出这样的结论:歌唱者在使用美声唱法歌唱时,他的喉部和咽部串联成发音管,这种发声特点让歌唱者的声音完全打开,可以自由的进行高低音转换。而我们反过来看汉语发音,由于中国语言都是单音节文字,它的语言特点让歌唱者在歌唱中必须要咬字,这完全影响了歌唱者的声音释放,让歌唱者无法完全用声音来进行情感表达,这就造成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美声唱法间发生了矛盾,让中国乐曲采用美声唱法演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歌唱效果。

2.继承民族唱法的优势

虽然美声唱法的优势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并不能说其他唱法就是不科学的,任何发声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只是与美声唱法相比来说,其他唱法的优势没有它更全面、更科学,尤其是在演唱寿命上,美声唱法的优势地位更加显著。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各民族音乐的唱法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习惯,这些民族性唱法也很有科学性的,如果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唱法的优势也会让我们民族音乐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例如:蒙古族歌曲听起来声音辽阔,曲调高亢;藏族民歌听起来声音高亢、曲调变化很大;维吾尔族歌曲听起来情感丰富、乡土气息很浓。还有很多乐曲呈现区域性特点,有很强的地区特色,但是我们通过反复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这些民族唱法的发声特点尽管各不相同,但是却存在着一些共性,那就是普遍使用着混合声,例如,我国京剧中就有一种特殊的发声方法叫“脑后摘筋”,它与美声唱法有相似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如:我国黄梅戏尽管是一种中声区唱法戏曲,但是这种戏曲不仅听起来声音委婉,还可以保护演唱寿命,是很有特色的科学唱法。金铁霖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他对“混合声”定义的理解更加透彻。他认为:“混合声是一种真假音的融合体,它既有真声的强劲,又有假声的柔和。”在实际教学中,他也把训练混合声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他不管学生原来是擅长唱真声还是假声,他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三种唱法并能够自由切换,这可以让学生能够达到亦真亦假,真假难辨的境界,可见这种发声训练方法是非常科学的。金铁霖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民族传统唱法的继承和发扬。从以上两部分内容中可看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想得到发展,就要借鉴美声唱法和传统民族唱法的优势,让声音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民族乐音的发展,让中国民族声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基于民族性的声音训练

1.以情带声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音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朝就已经记载了古人歌唱的目的,歌唱就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汉书艺文志》中讲到:“诗言志,歌咏言。”可见,古人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才采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中国民族音乐一直把情感表达作为考核演唱者的一重要指标,因此,中国民族音乐演唱主要强调“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可看出,情感表达一直是演唱者最重要的表现部分。如中国戏曲、民族歌曲都是把情感表达作为音乐创作的目的。演唱者在平时训练中练习发声吐字,练习调整气息,不断的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让听者产生情感共鸣。唱出情感指的不仅需要歌唱者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进行表现,而更需要演唱者对歌曲有深入理解并能表达出来真实的内心情感。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更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悟力。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并与其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演唱中达到“人曲合一,声情并茂”,只有用真情打动听众的歌者才是真正会唱歌的人,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是每一名音乐学习者都想达到的歌唱境界。早在清朝时期的戏曲家李渔就讲过:“同一音,同一名,同一曲,无情则死,有情则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以字行腔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要想把歌唱好,首先就要在咬字唱字上下功夫,早在传统音乐发展时期,中国戏曲就强调演唱者要做到“字正腔圆,以声传情。”这种咬字唱字的方法是受语言影响所产生的,歌唱者通过采用这种训练方法能够提高自己的唱功,让歌声听起来更有美感。在宋代早期,著名在北宋政治家沈括就说过:“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其意思就是说歌唱者要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其实,“字中有声”是部分要求,而“声中无字”是整体要求,前半句的意思是说歌唱者要做到咬字唱字声音悦耳;而后半句的意思是说歌唱者要做到整曲流畅。所以,在声乐训练中,声乐老师不仅要训练学生要做到咬字唱字准确,更要做到以字行腔,以字传情的境界,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让真个演唱充满感情。

3.唱出韵味

声乐的“韵味”是中国民族声乐审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指的内容包括声音表现、情感表达和语言掌握等三部分,这是对一个歌手演唱的重要评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自声乐发展以来,人们对乐曲的韵味就有很高要求,因此,学习民族音乐的学生一直都希望达到唱出韵味的境界,这也是对歌唱艺术境界上的追求。声音表现、语言掌握和情感表达是一个有机整体,是“韵味”的三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一部分的不完美都会给歌唱效果带来影响。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介绍了咬字、唱字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做好咬字清晰、唱字准确也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歌唱者声音甜美、情真意切。就如古人所说:“唱曲之法,不但声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所以说,歌唱者要想达到韵味境界,就要把咬字、发声、传情这三部分都做好。还有,我国民族声乐还非常注重舞蹈的配合,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他们地区的歌曲表演都是连唱带跳,歌舞相随,这些民族的表演方式之所以有舞相伴,是与歌唱中情感表达分不开的。人们都知道,当一个人过于高兴、兴奋时,他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唱歌也是如此,当一个演唱者达到了唱情的境界后,她会不由自主的流泪、挥手、跳舞,这是歌唱者达到一定艺术境界后不自觉的外在表现,这不仅有利于歌唱者抒感,还有利于歌唱者更容易在歌唱中达到“声情并茂、韵味深长”的境界。

三、中国民族声乐向科学性和民族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上述内容我们探讨了科学性和民族性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要讨论实现中国民族音乐向科学性和民族性发展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我国许多知名的音乐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实现中国民族音乐科学性和民族行发展的方法。例如:王品素老师是我国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前辈,她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多年,自她开展教育工作以来,她就把“立足于民族,追求完美”当做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其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保留学生原有的歌唱特色和特长;第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王品素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继续坚持了民族性的唱法和风格,更采用了新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朔造了学生的嗓音,从而让学生的歌唱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成功经验,更传授给学生许多科学性的民族唱法,可以说,王品素老师对声乐教育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又如:金铁霖老师更是名声在外,他的学生不仅多,而且还一个比一个有名,像、宋祖英、汤灿、董文华等我们熟知的著名歌唱家,可见,他在音乐教育界的地位有多高。金铁霖老师从事声乐教育有50多年,不仅摸索出来一套自己的教学思路,更总结出了新的歌唱训练方法。他在教学中主张寻找不同唱法的共性,从而让民族声乐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提高歌唱者歌唱水平的目的。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训练方法,让学生的发声方法更加科学;第二,利用母音转换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发声音,让学生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透彻;第三,训练学生的混合声,让学生能够掌握真实唱法、假声唱法和混合音唱法,这可以扩展学生的声域。王品素老师和金铁霖老师都是声乐教育的老一代教育者,他们对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观点说明了中国民族声乐科学性和民族性完美结合的重要性。像中国年轻代歌手吴碧霞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歌者,她不仅可以演唱高难度的民族乐曲,还可以演唱著名的高音西洋曲目。她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声乐向科学性和民族发展是非常正确的。结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探究科学的声音训练方法,继承传统的民族优势唱法,从而实现民族声乐科学性和民族性的完美结合,让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在世界音乐行业中发光发彩,进一步推动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风格探究[J].大众文艺.2013(15)

[2]王鑫.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篇(6)

一、 合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进入学校合唱团的团员大多受过一些相应的声音训练。合唱艺术要求演唱者声音更多的共性,高、中、低音区的高度统一,以获得音色融合的重要基础。这样就要求合唱的声音训练,有别于培养独唱演员的教学模式。合唱的声音训练应该更多立足于人声的基础表现能力,即从语言习惯的音区训练开始,向高、低两侧扩展。其具体方法如下:

与视唱练耳相结合,用固定唱名体系;训练同度到八度的旋律音程。

声音的能力,实际是指人声所能发出具体音高(即达到某一振动频率)及音强的能力。基于此认识,在训练中我们可以采取区别于独唱教学中只选取部分母音(如i、a、o、u等)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视唱中普遍采用的唱名: do、re、mi、fa、sol、 la、 si(变化音要求唱出变音记号)。此种训练方法的好处是,便于不同声部的同时训练,避免了演唱者对练声采用母音的偏好(如有人习惯唱a母音、有人习惯唱i母音等),更有价值的是同时强化了合唱团的视唱练耳训练(诚如舒曼所论,视唱练耳应当是音乐学习者的每日常课),而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对合唱团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具体方法如下:

③.三度练习(以下谱例从略)④.四度练习⑤.五度练习⑥.六度练习 ⑦.七度练习⑧.八度练习

训练时下行音域不应过低,专业训练少的学校合唱团更应注意。上行时,每次都做试探性的增加二度音程训练。目的是逐渐扩展整个合唱团高音区的演唱能力。该训练应循序渐进,所有的音要求唱得均匀连贯流畅,每小节最后音可做适当延长,每小节开始都要调整呼吸要求合唱团始终在良好气息支持下歌唱。每一唱名的元音都要唱得饱满圆润。如do可单独练唱o母音,re 要专练e ……开始时在a自然小调和c自然大调进行,熟练后,同时开始练习同名的旋律小调、和声小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逐渐增加调号数量,变化音要唱出临时变音记号,如:#f要唱升fa ……实践证明,这种看似简单的二音一组的齐唱音程训练方法,实际包含了最小的连音组合。采用连音与断音交替训练,对声音位置、气息能力(所谓膈肌能力)都大有益处。同时,指挥教师可以对上述练习,进行各种可能的二声部组合,如:同音色组合,(男高+男低)+(女高+女中)即可形成男女声的二部;不同音色组合,(男低+男中)+(男高+女高)即可形成混声二部组合。不仅能较迅速提高合唱团的声音质量,更能够有效提高合唱团整体视唱练耳水准及声音的平衡和融合能力。

二、 中国语言音韵的适当训练和外来语言的学习

众所周知,通行的声乐教学,经常选用部分母音作为训练内容,笔者坚持认为,对声音训练素材的选用应多样化,而对中国语言音韵的学习应当相对系统。指挥教师应根据本团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做系统学习,以获得演唱本民族作品的能力。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有条件的学校合唱团可以聘请专业外语教师执教。

篇(7)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训练 训练训练

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是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有目的的施加影响,使其在比赛和训练中能够较好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最佳状态参加比赛。我国青少年足球经过多年的发展,运动员在身体、技术、战术等方面的训练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高水平运动员间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愈益接近。在当今足球高水平和高竞争方向发展的今天,运动员不但要有较强的体能、较高的专项技能,而且要在竞技场上把这种体能和技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如何让这样一群年轻的队伍承受这种心理压力,并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挑战,是当今青少年足球训练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不但影响着比赛的成绩,也对运动员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一) 缺乏理想和信念,目的不明确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于性格形成的过渡时期,对事物的认知还有一定的局限,仅凭自身的现有水平,很难透彻理解足球运动的意义和目的,所以说,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关注的多是近期的或短期的目标,缺乏长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训练的目的不够明确。

(二)承受能力差、易产生消极情绪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多,孩子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大多事物都是家长操办,孩子普遍缺少生活和心理上的磨练,导致承受能力欠缺,在训练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青少年足球运动是一项训练强度较大的项目,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障碍,如果承受能力差,很容易出现退缩、放弃等消极不利的情绪。

(三)叛逆心重

青少年足球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重,如果训练内容的组织、训练计划的安排以及训练目标的设置不合理,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影响训练效率,所以教练员在日常的足球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注队员的情绪变化,并适时科学的对训练安排做出调整,以激发队员的训练积极性。

(四)性格敏感,缺乏耐性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因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等不断增强,性格多细腻敏感,情感比较丰富但不够稳定;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遇到困难容易急躁和激动,缺乏耐性。所以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队员的耐力素质的培养,并注重语言的措辞和使用。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常用的可大体分为两种,即: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专门的心理训练。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依赖。没有长期的一般心理训练,赛前的专门心理训练就失去了基础,没有赛前专门的心理训练,长期的一般心理训练就缺少了训练的针对性,影响训练成效。

(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一般心理训练指的是为了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在足球运动中所需要的各项心理素质,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长期的心理训练方法。常见的一般心理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注意力集中训练。科学有效的注意力训练,可保障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全神贯注于某个确定的目标,而不会受到外在环境因素和本身内在的杂念的影响,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当前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上,从而保证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在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时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视觉守点法、视觉追踪法、意守法以及低声发令法,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搭配运用。

2. 意志力训练。在对队员进行意志力训练时,教练员应首先引导运动员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队员求胜的愿望,然后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逐步加大训练的难度,并严格要求,以锻炼队员持久性的意志品质。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则可以根据实际的训练情况,适当选择对抗性的训练方式并设置必要的奖惩措施,但是切忌机械的训练方法,而应根据不同队员的性格特征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异设置不同的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并在训练过程中同步加强队员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样才能让意志力训练取得明显的成效。

3. 感知过程训练。在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准确的感知求的速度、力量以及赛场上比赛双方不断变化的赛场形势和时空关系,以选择合理的位置,采取有效的技术动作来遏制对方的动作。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大脑皮层和准确稳定的心理感知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足球专项训练才能形成,所以教练员在日常的一般的心理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队员的感知过程训练,多进行熟悉球性的训练,让队员熟练掌握足球飞行路线的判断、飞行轨迹的判断以及飞行速度的判断。注重培养队员的球感。

(二)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赛前专门心理训练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赛前专门心理训练,则指的是在足球比赛开始之前,教练员针对具体的特定的比赛而对运动员进行的心理训练和心理准备,赛前专门的心理训练一般在比赛的前两个月到三个月左右开始练习,练习的时间一直持续到比赛期间。赛前专门的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根据具体的比赛双方的形势,引导运动员运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比赛状态,以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赛前专门的心理训练时,教练员应首先引导队员认识比赛的任务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比赛动机。当队员充分了解了比赛任务、比赛目标,以及比赛双方的情况,并树立了正确的比赛动机时,才能有效的调动足球队员在赛场上的积极性,遇到困难时,才能主动的、能动的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争取比赛的胜利。赛前的专门心理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几种方法有自我暗示法、语言激励法、呼吸调整法等,教练员可根据赛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参考文献:

[1]张益增.试论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调整与控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