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9 16:56: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题调研进度安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题调研进度安排

篇(1)

乙方:_________

1.总则

1.1 甲乙双方就合作进行_________课题研究事宜,经协商一致,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证券市场和管理咨询业的一般惯例,签订本协议,并承诺严格遵守。

1.2 甲、乙双方合作进行_________第_________期研究课题中的“_________”一项课题(以下简称本课题)的研究。

1.3 甲、乙双方合作研究的方式为:甲方提出课题要求、研究方向、研究进度,进行课题协调,参加课题讨论,提供课题经费;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完成课题研究,提交课题报告。

1.4 本课题总体要求如下:

1.4.1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或政策水准,在观点或方法上具有独创之处;

1.4.2 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4.3 论点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资料翔实,行文流畅;

1.4.4 注释规范,引用材料须注明出处,不违反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

1.4.5 课题字数不低于3万字。

1.5 乙方应严格执行上述课题要求。

1.6 乙方应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按照甲方的要求及时完成本课题。

1.7 甲方指派一人为本课题的课题协调人。乙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积极与甲方的课题协调人协作、讨论。甲方课题协调人可对乙方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提纲提出建议,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计划安排

2.1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_________个月内完成本课题研究。

2.2 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详细研究提纲、课题组成员名单以及研究进度安排等。甲方课题协调人可对乙方的研究计划提出修改意见。

2.3 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末,将课题当前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告知甲方课题协调人。甲方课题协调人与乙方就下阶段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2.4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末,再次将课题当前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及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告知甲方课题协调人。甲方课题协调人与乙方进行再次讨论,重点讨论课题整合和课题应该突出的重点部分。

2.5 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完成课题报告初稿。

2.6 甲方组织专家小组对初稿进行讨论,如需修改,向乙方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乙方应在本合同签订后第_________个月,完成课题报告修改。

2.7 乙方根据甲方的意见对课题报告进行修改后定稿,并于本协议签订后的第_________个月内向甲方提交电子文本与2份课题报告定稿(打印稿),同时提交课题成果简报(_________字)。对包含大量实地调研或问卷调研的课题,乙方应向甲方提供相应的原始调研资料。乙方应同时向甲方提供上述材料的电子文件。

2.8 甲方在乙方完成本课题后,组织专家对课题报告进行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小组由_________组织业内资深专家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并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匿名评审。若课题报告未通过评审,则该课题报告的经费余款将不予支付,甲方并暂停乙方参加以后_________的资格。

篇(2)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省级课题《基于智慧学习空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调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石化一小,对各位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校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石化一小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413名学生,82名教师,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区骨干教师23人。近年来,学校在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指导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机构,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树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追求,在对“快乐教育”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快乐阅读特色”、“校园足球特色”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三张教育名片,学校曾先后荣获“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小学”、“安庆市示范小学”、“安庆市‘快乐阅读’文化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安徽省最美校园书屋”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石化一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我们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有特级教师陈杰平副校长和骨干教师程张芳副主任以及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英语老师,更有省、市区专家、领导对课题的引领与指导,这些都为我校参与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坚定了我们参加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引发学校的一种有序的、高层次的、有品位的发展,一定要做课题,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三位一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发展。

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校长,我深感高兴,也倍感责任重大。高兴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激发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各学科的发展;

倍感责任的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积累案例,反思得失,让学校的教研文化达到高的水平,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质的飞跃,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在一个理想合理的水准上。我期待在聆听专家、领导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后,会豁然开朗,和老师们一起,再次坚定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今天的调研活动,让课题组老师有了一次深入的学习研讨,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大家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的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实每一个细节,高起点、严要求,边研究、边实践,使自身的教科研水平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呈螺旋式成长。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学校会在人员、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以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借此机会,拜托各位专家、领导和成员校同仁们常关注和指导我们的研究过程,为我们指路、导航。我校的课题负责人要利用网络资源,拉近与专家的距离,在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方法、丰富经验,增强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

篇(3)

一、装潢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1.教师疏于指导,学生自己摸索

很多教师在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做了甩手掌柜,对学生不管不问,留给学生的只是设计的内容和格式要求。美其名曰“给学生一次实战经验”,实际上是玩忽自己的指导之责。学生以前没有过任何设计经验,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棒砸的头昏眼花。尤其是,高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钻研能力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如何进行选题与立意,在设计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诸多问题困扰着学生,没有方向、一筹莫展。

2.对学生作品的创意性缺少严格要求

在学生提交的设计作品中,很多涉及到创意的挪用或重复,也有一部分作品内涵缺乏、设计平庸,教师为求学生顺利毕业,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是指点学生在一些方面略微修改。对于装潢设计而言,创意是重中之重,是岗位的灵魂。没有创意的作品不会有人买账,没有创意的设计者不会被市场接纳,于毕业设计匆匆而过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竞争中只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挫折。

3.缺少对作品实际价值的点评

装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它的作品要求具有物美价廉的实用性,不是文学作品的华美辞藻,也不是画作的艳丽色彩。只有华丽而没有实惠的设计是头脑的垃圾,即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的一点风暴。然而,在作品点评时,教师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作品的实际价值,不是像学生一样不了解材料的市场价值,也不是像学生一样不明白作品的实用性,只是不想或不愿说出作品的失败。说是怕打击学生的创作热情,其实是得过且过。

4.前松后紧的时间管制

毕业设计一般是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在开始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不加指导和约束,任由学生自主行事,学生就在摸清门路和胡思乱想中浪费了光阴。在后来集中的四五个星期,教师成了不定时闹钟,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学生的作品,可又不对学生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指导,于是,学生便承受了找工作与设计作品的双重压力,只能应付了事。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与提升,阻碍了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有效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设计,提升作品质量,改进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装潢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1.教师肩负起引导之责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毕业设计中所承担的角色,是在各个阶段给予学生引导。比如选题有哪些标准,不合理的选题在哪些地方会有操作难度;在调研时有哪些方法,从哪些角度评判客户的需求;在设计时有哪些不能僭越的准则,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创意,如何使自己的设计具有实际价值;怎样安排设计时间……。其次是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确保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环依然尽职尽责,对学生的承担做到有始有终。比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师讨论会,询问学生的设计进度及遇到的问题等;或者是不定向地抽取学生进行调查,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做评价;也可以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抽检,判断教师在设计把关方面的严格性;抑或是把设计的优劣同教师的奖惩挂钩,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管理……。

2.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装潢设计是以人为中心而进行的集功能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创作活动,既需符合人的审美,又需满足人的物欲,是通过空间的语言来进行主题的表达,学生的创意思维就是体现在主题的选择与表达上。

(1)主题的选择

首先是通过案例分析丰富学生的思维。在选题时,吩咐并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以使得学生从中抓取设计主题。而且,通过对名家设计进行解析,也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然后是通过调研积累感性材料。课题的调研与可行性分析绝对不能仅仅是问卷的设计与调查,应该走进生活、感受设计,生活才是设计灵感的源泉。教师需提醒学生不仅要重视城市文化,也需要对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付诸注意力;肯定学生关注与众不同的文化,以获取含有丰富价值的设计元素。

(2)主题的表达

首先是通过空间形态来进行主题的塑造。主题可通过空间布局、光色调和、空间形态、材料组合等方面来表达。空间形态是以主题和空间大小为依据,通过几何和材料结构进行造型。教师根据学生呈递上的课题和主题,指导学生恰当地组合不同结构的规则以及如何运用组合的结构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在很多学生的设计中,往往不能正确地处理图形及图形组合,自以为独具匠心,其实是对主题的破坏。然后是利用陈设营造主题氛围。光色、材料、陈设等都是主题氛围营造不可或缺的元素,陈设是重中之重。陈设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功能性,它还是文化品质的体现。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陈设的种类、材质、大小、位置等方方面面,通过陈设来烘托作品的主题表达。

3.提前着手、合理安排、控制进度

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倒数第二个学期的中后期就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力争在最后一学期开始之前就已完成选题、主题的设想、搜集材料、调研。既充分地利用寒假,又为最后学期的求职挪出了时间,一举两得。在最后一学期伊始,教师应把作品设计的进度安排发到学生的手中,使学生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把握,在可控时间内完成应该做的事,避免在最后的几个星期惊慌失措、手忙脚乱,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作品。同时,教师要在各个时间段对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核查,督促学生把进度控制在计划时间内,不是在答辩前才催促学生,为时已晚。学校也应该有一个中期评定制度,以规范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进度控制,避免师生急赶出劣活。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预算 全过程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产生的费用。通常情况下,科研经费是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基金会等各类机构组织通过委托研究课题或者以公开招标课题形式筛选申请书的方式来分配,其目的是用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呈现大幅度提高的态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同样,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2011年度和2012年度立项课题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科研项目立项总数增长了9.4%,资助金额总量增长778%。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呈现跳跃式增长。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与研究进度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课题项目立项与经费实际到帐有时间差,研究进度较快而经费执行不足,往往发生课题验收前突击使用经费和用其他来源经费垫付本研究课题的前期研究费用情况。而且大多数纵向研究课题要到结项后才会划拨余款,明显无法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相匹配。

2.经费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偏差较大。主要表现为①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严重超过预算,例如国内差旅费调研费预算为3万,项目经费结算时却实际支出5万。②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不符合国家标准。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规定劳务费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支付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如研究生)或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而实际执行中却往往发生给有工资收入的项目组成员支付劳务费情况。③经费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关。例如,以考察、合作单位协作经费等名目套用科研经费。对于以上问题,首先是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性质认识不足,往往有“项目是我本人辛苦争取到的,如何使用是我的权利”想法。殊不知,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理应符合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而且,各类机构、基金委公开招标的课题也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人员本人签字递交申请书,相应机构、基金委公布项目立项结果并下达立项通知书、拨付研究经费时,这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的法律关系,科研经费的使用就应当以服务项目为主旨,科研人员应秉承契约精神,按照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和项目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情况执行,而非随意变更。其次,科研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对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科目的实际内涵认识不足,从而产生经费执行中的种种问题。

3.高校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科研管理部门较为关注项目立项率、结项率,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无法做到跟踪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的管理却不确定项目研究执行情况;科研人员重视项目研究进度而忽视预算执行。三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相应的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形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

所谓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是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三方形成协作,在保证项目研究和经费使用的同时,实现预算编制、研究进程、结项决算的统筹管理。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相应经费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安排研究进度,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避免“随便写写”的经费预算。

2.项目立项后对经费预算落实的管理。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财务报销系统,将经费预算落实,以报销科目分类码控制经费支出,杜绝经费实际支出不符合预算的情况。科研人员也应当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落实前期经费、后期经费的支出,对于设备、图书等物资按要求登记入学校资产并接收定期资产审计。

3.结项决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即将进行结项验收前,提醒科研人员关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对于尚未支付款项等要加快经费执行。科研人员也应当在验收报告中对于结余经费的原因、使用加以解释,避免发生因为经费收回而影响科研项目后续研究成果的情况。

三、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建议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法制教育。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主动把工作做细做实,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科研人员宣传讲解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原则、流程和管理办法,使科研人员从申报项目、编制经费预算时就有统筹安排,合理、合规的编制经费预算,提高实际预算执行的效率。同时,也应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范畴,使得科研人员能自觉遵守相关财务制度,避免科研经费浪费、腐败的发生。

2.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在下达立项通知时就提醒科研人员按照项目申请时的进度安排研究任务和使用经费,认真履行科研合同,在项目中期检查、结项验收时不光考核其相应的科研成果,还需要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对于确有实际情况影响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时,科研人员应及时向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报备,在管理规定许可的前提下进行经费预算调整,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构建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光是监督管理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得当,更重要的是发现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提高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关于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15).

[2] 章蕙.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篇(5)

关键词:财经类;应用型;学评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随着当今社会对财经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对此类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人才质量成为关键,而学生评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学生评教制度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根据众多研究者对学评教指标体系的关注来看,学评教指标体系已经成了国内外高校不可或缺的教学管理手段,在教学评估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本次研究创造性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对课堂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通过调研他们对现有的学评教指标体系的意见、建议, 还在借鉴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学评教指标体系并突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最后通过学评教系统的检验进一步改善指标体系。

基于学生对现有的学评教指标体系的反馈,我们得出构建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一致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完备性原则等,旨在系统内的各项具体指标与目标保持一致且同一层次的各项相互保持独立。运用可行的指标和现有的工具测量出评教结果,让其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对学评教指标体系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财经类应用型院校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研究型人才的思维还要求具备技能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对这类学校学评教指标体系具体内容的选择时,评教重点的内容除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个人品质,课堂组织等指标外,还需体现对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的覆盖及检测,当然还需关注课堂内容是否符合财经类本科的发展需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等。

本课题调查中,首先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分析财经类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设置情况,并进行相互对比,通过分析现阶段财经类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找到有助于改进和完善的经验及启示,最终去掉一些明显重复及不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得到关于学生评教的初选指标。然后将初选指标制定成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财经类应用型高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发放,得出学评教体系的最终指标。最后将已经确立好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制定成调查问卷,通过直接发放,直接回收的形式进行调查,以便保证回收问卷的有效性。此外,在本次学评教系统的设置上还遵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除了相对简单客观的定量考核外,还要对定性的考核内容进行简洁概括,从本质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但鉴于定性考核主观性较大,因此可将两者结合,这样既科学又易于操作,使两者相辅相成。

本次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检验,其中包括作为教学的对象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和受益者是学生,具有较强相似性的同行,以及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的教学督导人员和本部门领导等,通过综合不同对象的评价结果,增加了研究结果准确性。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统计,本项目结合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特点与现有评教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应缩减目前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题目设置数量,增强学生评教的反馈效果。学生倾向的评教指标体系的设置数目介于20-25个之间,占总调查比例的67%。而目前我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置数目为45个,题目设置偏多,学生评教时间较长,耐力下降进而影响了评教结果的真实性。

在现有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应增加对实践性较强科目的设置。92.5%的受访学生希望参与到实践性较强的相关科目的评教活动中。作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的课程应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评教系统中设置相关选项可以及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更有利于把握教学方向及相关课程设置。因此,目前的学生评教指标系统应就此方面加以完善。

在评教内容方面应有所侧重,细化学生较关注题目的设置。在对评教内容的关注度方面,学生较为注重对教学态度严谨程度、课堂组织和进度安排及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等相关题目。其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所占比例为67.02%,课堂组织进度安排和教学态度的严谨程度分别占到61.7%和76.6%,加强这些热点问题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对评教的重视程度,使教师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和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最终建立了符合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评教指标的体系,此体系可以对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还丰富了高校评教理论体系,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而且,该体系构建的成功实施,也可作为成果向其他学校推广,使其他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学评教体系的构建也得以优化,从而培养出适合于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喜.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风,2015,01:199+202.

[2]张奋勤,高洁,熊桉.教学型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为例[C]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3]陆晖,江泽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2008,10.

篇(6)

[关键词]课程标准 内涵 构架 实施

[作者简介]王淑文(1963- ),女,天津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务处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天津 30045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VEⅫ401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26-02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与建设承载着高职教育的理念,凸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建设与开发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课程标准建设能有力推动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开发建设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开发、实施、反馈、修订等过程才能完成。本文结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课程改革实践,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内涵、构架及实施等。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关企业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为重点,为教和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建设是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现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强调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融合,强调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等。

随着当前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发展、提升质量阶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建设也成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课程标准为一定范围内的课程组织与管理活动提供了目标、原则、策略和方法等,使课程教学管理过程具有明确指向和多方面的依据;同时能够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高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阐述得更为详细、明确,提出了面向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个体发展的认知、技能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陈述的角度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另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最重要的是要将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考虑,了解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及编制

1.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课程标准关注的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主要是对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作定性描述,阐述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作详细说明,并说明该课程与前续及后续课程的关系。(2)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课程教学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单元目标。课程总目标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单元教学目标具体说明学生在具备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基础上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准确、清晰、指向性强,能全面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3)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按照项目单元设计。项目单元可以表现为典型工作任务、模块结构、学习情境、案例等,包括具体实施步骤或内容,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4)考核方式与标准。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实操、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考核应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在考核方式上,强调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实现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注重社会、企业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考核要突出阶段性评价、目标评价等,关注评价的多元性。(5)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给出本门课程运行所需实训教学条件的要求,包括针对校内及校外的每个实训项目(或工作任务)、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资源要求及实训时间安排等。确定课程教学资源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包括教师手册、学生学习手册、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手册、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方面。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思想,注重实用性,符合行业企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建议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体例要求等。(6)课程实施建议及其他说明。课程实施建议包括课程实施方案、教师教学方案、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其他说明包括课程推荐使用教材、国家职业标准、主要参考资料等。

2.课程标准编制案例――以“毕业顶岗实习”课程为例。顶岗实习是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毕业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至少有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过程,要有完整的实践过程记录和考核记录。在双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全部过程记载和资料积累。顶岗实习过程重在考核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因此,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过程控制是顶岗实习目标的保证。现结合本院课程改革实践给出“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1)课程性质和任务。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后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习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服务。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岗位,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将校内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习过程中;根据企业技术、工艺、流程的发展,进行各个岗位的实战演练,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2)课程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毕业顶岗实习培养能力目标分为通用能力目标、基本专业能力目标和专业综合能力目标。通用能力目标是指通过实习实现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培养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创新意识等;专业基本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实习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岗位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基本要求包括学生通过毕业顶岗实习,了解行业企业的特点,了解企业概况、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规章制度及主要业务及工作流程。要求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实习承诺书,填写顶岗实习手册、撰写顶岗实习报告等。(3)顶岗实习内容与进度安排。顶岗实习内容可按照不同的顶岗实习项目,从教学目标、顶岗实习岗位、实习地点及实习周数等方面进行描述,每个专业可列出不同的实习项目。对顶岗实习岗位和地点要求从实习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顶岗实习企业能够支付学生合理的报酬、企业要保证学生安全等方面进行描述。顶岗实习进度安排包括实习准备与动员、实施、验收三个阶段。顶岗实习结束上交顶岗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等相关材料。另外,说明整个实习阶段的时间分配情况及进度安排等。(4)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是“双导师”,一是各专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二是由实习单位指定富有岗位工作经验或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指导教师。担任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教师(企业和学校)的职责主要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和进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定期指导、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指导学生填写实习手册、撰写实结等;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工作、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对学生在实习期间考勤、工作情况的考核。(5)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双方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顶岗实习考核方式采用三元评价体系,即包括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三部分。其中校内指导教师评价比例占40%、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比例占40%、学生自我评价比例占2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主要是指根据学生校外实习周志、实习内容、实结等进行考核评定成绩;企业指导教师评价是指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操作规范、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给出总体考核结论并评定成绩;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可根据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客观地给出自我评价。

三、课程标准的实施要点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教师是课程标准开发和实施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师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新要求,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参与课程改革与实践,提高开发和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第一,更新理念,关注课改。课程标准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了解相关职业岗位的主要职业活动,熟悉工作流程。课程标准应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联合制定,并定期修订。教师应关注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第二,单元项目,细化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项目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一些典型的训练项目(或训练任务)、学习情境及重点、难点等均应给出授课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学习成果等。第三,考核标准,便于操作。课程标准应制定详细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标准。在实际考核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要求和教学实施方案应该更具体和便于操作。第四,整体把握,按步实施。课程标准制定后,授课教师要研究所讲授课程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体把握,包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考核方式、教学资源要求等。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利用本课程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总之,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教师是课程标准开发和实施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实践,构建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高职课程标准的范式。教师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新要求,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开发和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荣维东.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2).

[2]唐小俊,顾建军.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9(4).

[3]王淑文.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5).

篇(7)

(一)明确毕业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综合实践的教学环节。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女装设计”“男装设计”重点解决学生从事服装设计师助理所需具备的单品设计能力;“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主要培养学生后续从事服装设计师或企划师必备的系列成衣企划与设计能力;“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所需的创新、创意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训项目的难度和综合度逐步递增。

(二)明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方式

对于毕业设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系部曾经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一是将毕业设计课题带入企业,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但这既影响企业生产活动,又因为学生工作任务重、时间不够,造成作品效果不佳;二是由学生在校自主完成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学生找工作室代工、购买成衣等现象。松散式管理导致教学环节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目前,系部采取的是教师全程指导的教学方式,杜绝了购买和代工等现象,切实提升了作品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三)明确毕业设计选题方向

选题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选题要融入前续课程的所有技能点,具备综合性;其次,选题的难度要高于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技能难度,且各选题之间的难易程度相当;再次,选题应来源于社会和企业,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接轨。因此,系部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研讨后确定选题。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服装设计大赛选题。因为大赛以发掘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追求作品的创意性与实验性为目的,这与毕业设计定位一致。另一类是以创作灵感的类型为选题。在选题中引入湘绣、苗绣、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贯穿学院一直以来“承袭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思想,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行业进行非遗文化的创新。

(四)明确毕业设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成立毕业设计工作小组,编制毕业设计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布置,明确毕业设计的时间、任务、责任人、工作流程等,确保毕业设计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管理

(一)组建教师团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

毕业设计教学前,组建教师团队,召开指导教师会议,每班由一名设计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联合指导,既分工又合作,同时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定位。学生是毕业设计的创作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在指导中不能结论性评价多,具体意见少,也不能指定学生的创作主题,帮学生找参照图甚至设计,全程高密度参与。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组织设计和方法手段。通过集体研讨、头脑风暴等,解读每类选题的创作路径、方法;通过创作分享会、学生陈述点评会等开拓思路,完善作品;加强示范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采用大学城空间、微信、QQ等方式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加强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培养。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指导教师研讨会,及时了解教学进度与质量。

(二)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学风建设

召开毕业设计学生动员大会,一是讲解毕业设计整体安排以及相关要求;二是激励学生提高创作热情,争取多出好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旷课、拖沓等问题。

(三)严格进行四个环节的作品质量评审

第一环节是设计图评审。如由系主任、工学部主任、企业专家、指导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制定毕业设计图纸的评价标准,集中评审,提出修改意见。第二环节是面辅料选配评审。例如,由于湖南的面辅料较单一,因此毕业设计的材料全部是在广州中、大纺织市场采购。车票购买、酒店预订、面料采购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团队随行前往,把握采购进度,做好面辅料选购评审工作。第三环节是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评审。毕业设计中期,组织对坯样及第一套成品进行评审,形式是学生展示作品,陈述设计构思及制作方法,教师团队研究问题,进行指导。其目的一是及时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进度;二是锻炼学生陈述与表达能力,为答辩做准备;三是及时修正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第四环节是毕业设计成品评审及答辩,可邀请企业专家和全体指导教师共同评分;模特穿着毕业设计作品,学生团队展示创作过程的图文资料,陈述创作灵感、设计方法、所遇问题及解决办法,畅谈收获与体会。

(四)做好资料上传和总结推广工作

组织评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在学院“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中表演展示,并安排专人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师的评分记录及评语等相关资料等。

三、反思

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管理反思。

(一)反思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如毕业设计选题、教学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教师安排、评价标准等。

(二)反思作品质量是否有提升。广泛了解各院校同行、企业专家及家长对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由此获得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