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9 16:56: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篇(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列教学;教学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教学是其中较为典型的离散函数代表知识之一,并且在高中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列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数列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的重要知识.因此应对数列教学加以重视,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数列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课改教学观念下的教学设计

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相应的教学系统,有效地将教学与学习理论逐渐转变为有效地对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活动具体规划实现系统化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问题在教学设计当中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可以说,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将教学具体活动步骤制定成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估与总结,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并实现对教学环境的优化工作.

1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数列教学的知识结构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列教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一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的应用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数列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数列的基本定义、数列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分类.重中之重是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与等比数列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两种特殊的数列的基本特点.

2数列的基本数学概念与公式

所谓数学概念是指对数学基本思维形式和基本属性的反映,定义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数学概念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特性能够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概念时应重点向学生表明定义所揭示的知识特性.原因在于概念是学生解题的基本理论依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教学中涉及的有关公式在相关的范围之内具有通用性与抽象性,其中,公式中字母所代表的数字是无穷无尽的.例如题目:在等比数列{an}中,a6-a5=2304,a3-a2=36,求a5-a4.

解题步骤大体为:将首项设为a1,公比设为q,根据题意可知:

a1q5-a1q4=2304,a1q2-a1q=36.

解得a1=3,q=4.

所以a5-a4=3×256-3×64=576.

由此可见,通过对等比数列的首项和相应的公式的掌握可以是基本计算更加便捷,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运算基本功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供更有力的基础.

二、新课改理念对教师进行数列教学内容设计的影响因素

数列在庞大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数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对数列教学加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应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注重数列教学的设计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列知识,本文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1教师对数列教学设计的看待态度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践者和实施者.尤其对于优秀教师来说,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角色体现得更加明显,原因在于优秀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方法.经过有关调查显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对教学情境的设置加以足够的重视,同时重视使用相应的教学实例.在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教师共同认为要想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学习,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教师们普遍认为,应设置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和对教学案例的充分利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培养,还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启发.

(2)对于教学设计,应该以教师的教学习惯为主要根据.一些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经过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反思与探索后,已经在自身主观意识上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教学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等差数列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了自身的教学习惯,在上课伊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类似的题目: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3n-2,让学生求出a1,a2,a3,a4.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对该等差数列公式进行探索.通过巧妙地进行情景设置来使学生进入课题.

2进行学生期望数列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更需要老师经过详细的板书演示来对题目进行讲解.例如题目: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a4=60,那么a2+a3的结果是多少?

教师应在学生不解的同时在黑板上列出该数列的前几项,a1,a2,a3,a4,a5,a6的值分别为12,24,36,48,60,72等等,通过教师这样详细地进行板书演示,学生可以得到独立思考和观察的时间,从而更有利地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列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基本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充分利用自身有力的教学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孔凡哲,王汉岭.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开城,李文光.教学设计理论的新框架[M].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1.

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小学数学教师总是坚持“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为了达到课堂目标而忽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顺利,常常调用一切可以控制的元素来实现这一目标,忽略学生的重要性。这种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实际上将学生当成教学的工具,完全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缺乏整体优化意识,导致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设计缺乏指导作用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整体优化意识,忽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学生的发展性。首先,在课程层面上,脱离整个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教学。其次,在课堂层面上,小学教师缺乏“确定目标到达成目标在到评估目标”的整体优化设计意识。分析、设计、评价和调整活动都应该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也成了“摆设”,教师往往凭自身经验和直觉去抉择。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这些“精心设计”不但起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甚至南辕北辙,导致整个教学都是处于“教到哪算哪”的盲目状态,教学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3、知识传授方式单一

一份好的教学材料应当是具备多方面信息的,而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信息仅仅停在书本上,即静态信息。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对静态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规划,教师的观点是只要在课堂上将书本中的知识给学生都讲到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对于书本以外的其他内容很少在意。这些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缺少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对数学教育理论缺乏更新,导致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

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对小学生怎样学习数学的过程有所认识,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特点、不同知识类型(如概念、空间观念、问题解决等)的学习过程和特点等。现在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老师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就是以前的备课。只是换了种说法而已”“教学设计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小学就那么点数学知识,年复一年地教,都教烂了,对于我们这些老教师来说,写教案就没有什么意义啦!”“太严格的教学设计会框死老师的思维”“设计好的教案.并不能保证他能上好课,一个好教师更在于教学机智,也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等,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之间的区别。对教学设计存在种种误解。此外,还存在比较突出对教学设计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之间的矛盾问题。很多老师认识到了教学设计很多先进理念如整体优化、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目标导向、知识分类等,但是由于缺乏教学设计操作层面的技能,如内容分析方法、教学目标阐明技能、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选择方法等.就无法让这些好的教学设计理念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5、缺乏有力的前期分析,导致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等。教学设计只有找准起点、定准方向才能保证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工作有的放矢。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认识不到位,以及对学生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也了解的很少,同时缺乏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分析,这样教学目标就定不准确,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

另外,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处理。有些教师还是很依附于教材,教材的适用性理解的不够,把我不住教材,仅仅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了教学的学习过程及方法。

二、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原因有很大,其中一下几个原因为主要原因。

1、小学数学教师师资不够.包班教学仍很普遍

小学数学教师师资明显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要教几个班。同时还要兼班主任或者其它行政事务,事务性工作很繁忙,较少时间去精心设计教学。很多地方尤其是低年段,仍然是包班教学,班级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一位老师的素质,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有更高的素质。有老师提到“语文、数学都让一个老师教,这本身就让老师不可能非常专心攻一门。尤其是在高年级,学业负担重就更难以应付知识的扩充了。另外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使得老师很难分出时间进行相关方面学习”。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和管理流于形式

学校对教案的管理和检查方式对教师教学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的教案检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检查人员不固定.检查主要看数量.质量上没有统一的要求,不会给老师具体的反馈。有教师反映,学校检查的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教案每年要检查、签字、盖章.防止教师把旧的设计拿来这学期用,检查时是通不过的,所以教师们的很多时间都花在抄教案上,而在以前教案上完善,修改的时间很少。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项目化教学 学生素质 培养

近几年来,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出现了很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是还是具备一些共同属性。从构成要素看,所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从涉及的步骤看,所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大致分为三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1]。数学教学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文主要介绍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一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能力本位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能力可归纳为5个方面,即:a.组织能力。包括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的实施要准时精确,有良好的切、调技巧等;b.自主性和责任感。包括会思考,为人可靠,行事慎重,善于自我批评、自我辩护等;c.交往和合作能力。包括为人坦率,善于表达,有合作精神;考虑他人,讲求公平等;d.承受能力。包括能够专致集中,持久坚毅,警觉清醒,容忍挫折,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e.学习技能。即会学习的能力,包括善于学以致用,全面考虑,具备抽象能力、迁移能力、动手能力等[2]。

2、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是设计,就需要思考、立意和创新。因而,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要满足常规教学要求,又要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按照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形成科学、合理、实用、艺术化的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3)制定教学过程。将设计意图转换为采用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序地实施各个教学环节,拟订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到原定的目标。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是一份教案,恰如一份工程总体设计蓝图和具体的施工图纸。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能力和德育,体现了这位“准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3]。

这是一份完善的、比较优秀的实习生教案。它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展示三个要素上是清晰的,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

3、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3.1 数学教学活动应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高度抽象造成了其难懂难学,如果教学方式不当,还会加深难懂难学印象。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亲自去感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学习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正是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提供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抽象、建构等活动,去发现数学概念,去猜测数学结论,然后进一步去证实或否定这些发现或猜测通过这种“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的数学知识,与被动接受、强化储存获得的数学知识相比,效果是不同的。在“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中,既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数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及其价值。

3.2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学习的本质是个体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地、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这需要有学生的身体投入、心理投入,通过思考问题、讨论困惑、发表观点、交流看法等等方式,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心理活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把客观的数学知识内化到认知结构中。以上正是对数学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需要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种转变是有困难的,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但是教师必须要依据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3.3 数学教学活动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现数学内涵的活动,通过丰富的情境信息和数学关系,引导和组织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建构等活动,在真实情境中,在活动过程中,在互相交流中,使学生去认识和理解数学,去获得和建构数学。在上述这些活动中,教师既是数学教学的设计者,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在数学上给予启发帮助,要在方法上给予引导指点,要在情感上给予赞赏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动力、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互动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心理上的、数学上的、认知上的,针对学生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帮助,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 罗新兵,罗增儒主编;安海龙,安振平,陈宝安等编.数学教育学导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125-127.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调查分析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有效教学”是解决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案。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教学理念的贯彻需要借助于其他形式,其中,“同课异构”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究的一个方向。近年来,国内各级中学一线数学教师关于同课异构的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为此,本文以教师作为对象,选取上饶中学50名一线笛аЭ平淌Γ展开有关同课异构教学实施的调查,现将相应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汇报如下。

二、高中数学课堂同课异构教学现状调查

(一)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的基石,在本次调查中,主要通过编订问卷对老师进行调查,搜集相关数据,而问卷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①您本人参与过同课异构教研的方式?②您的同课异构教学资源如何保留?③您使用同课异构资源的频度?

首先,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上,60%的受访教师表示“以听课者方式参与教研”,20%的受访教师表示“上过1次教学公开课”,10%的受访教师表示“上过2次以上教学公开课”,10%的教师表示“是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次,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上,50%的受访教师表示“听课笔记的方式保留”,30%的受访教师表示以“教案反思的方式保留”,20%的教师表示“未保留”。最后,在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上,70%的教师表示“偶尔使用”,20%的教师表示“经常使用”,10%的教师表示“基本不用”。

(二)教学设计与应用情况

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情况,亦是数学课堂同课异构教学开展质量的反映指标。在具体的调查中,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收集相关的数据,而问卷和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①您学习过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理论吗?②您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教案来源?③您在教学中主要对哪些环节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上,90%的受访教师表示“参与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仅有10%的受访教师表示“未参与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其次,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上,50%的受访教师表示“学校统一使用资料”,30%的受访教师表示以“个人撰写导学案”,20%的教师表示“集体教研组备课导学案”。最后,在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上,40%的教师表示“教学目标环节”,30%的教师表示“教学过程环节”,30%的教师表示“学情分析环节”。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不够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上饶中学数学课堂同课异构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仍存在不够充分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受访教师没有应用同课异构模式,参与教学实践的经验,能够组织和指导数学课堂同课异构教学的资深教师也十分有限,这说明已有的教学资源没有用到实处,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应用。另一方面,在同课异构教学资源的保存上,有20%的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后,未保留任何资料,很多老师即使保留了资料,但也以听课笔记形式为主,这使得教研活动的反思、推广价值不足。此外,在教学资源的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大多数老师没有积极地去应用同课异构教学资源。上述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设计与应用待优化

在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与应用方面,上饶中学目前的现状有可喜的一面,但也存在待优化之处。一方面,90%的教师参与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这说明现有数学学科教学团队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同课异构教学理论基础,能够为教学实践应用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与应用中,大多数老师仅仅以学校或集体备课的教学资源,作为同课异构教学实践的依据,鲜少有老师能够自己撰写导学案,展开创新实践。此外,已有的教学实践主要侧重在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缺乏有关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的量化评价体系,这也使得同课异构教学的成效难以得到精准评估。

四、教学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力度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力度,是上饶中学数学教研组下一步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方面,加大教师人才资源储备库的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方式,逐渐打造老、中、青层次鲜明的同课异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中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作用。

另一方面,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并鼓励数学学科教师应用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改革中,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数学学科同课异构网络教学资源库,将校内、校外一些优秀的同课异构数学教学资源整合至平台上,定期更新,同时,出台教师绩效管理政策,将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应用的频度、质量纳入到教师的业绩考核中,鼓励全体数学教师多用、精用教学资源。

(二)提升教学设计应用精度

提升教学设计应用的精度,也是上饶中学数学课堂同课异构教改的重要方向。一方面,鼓励教师个人编订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创新实践。例如,上饶中学已有的数学同课异构模式,主要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而在竞赛教学中的同课异构方案设计和实践上仍处于空白,为此,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个人在上述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以论文、课题、教学应用等形式去实践,不断提升同课异构在数学学科中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构建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学评价体系。尽快建立适用于该校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的量化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含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涵盖教学前、中、后期三个时间段,并有具体的,可供量化评价的指标,用于教学各个阶段效果的评估,如此一来,强化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的评估、反馈和优化效应。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优化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才能使其不但具备设计的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智慧呢?

一、必须把握好教学目标

上好一节课,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目的是什么,即目标。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双基”变成了现在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所以,我们在写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通过这一节课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数学知识,渗透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思想,然后才能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否则,我们的努力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会徒劳无功。

二、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新知识、新内容的“导入”节段是最能激发学生们兴趣的环节,也是学生们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第一感知,对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巧妙设置开头,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这一章时,我们可以如此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准备给小猴子们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吗?孩子们一听说“猴王”,立即就来了兴趣。接着便讲道:“猴王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只见小猴们连连摇头,表示不会。”此时,便立刻拿出八张圆形纸板,分成四份,并将同一份的两张纸板涂成同一种颜色,然后分别分配给四个同学。这样一来,不但让同学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还能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具体化、生动化,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接受。

三、深入研究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选择教学内容。一定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内容教授来完成的,教学内容不适当,再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现在,教学内容的常见呈现方式是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计划而制定的系统化的教学用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材的改革都在进行,从过去的一纲一本到现在的一纲多本。尽管如此,教材本身始终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而客观世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教材是很难反映时代的新发展、新成果的。所以,教师需要客观地分析教材,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把社会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有选择地增添到教学内容中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对教材创造性使用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储备。

四、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掺入较多的生活元素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这是新课程标准针对数学教学改革所提及的一点。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数学教师已经将《新课程标准》误读,或者全盘否定传统教学,要么就只从字面理解,不进行揣摩和研读。很多教师将体现生活性理解为简单地讲解几道生活化的数学应用题。这些方法不是不正确,而是不完整。若想真正实现数学学科的生活化,除了列举生活常识之外,还要千方百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生活数学化。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只局限在课堂上这短暂的四十五分钟,而要做到时时刻刻寻找灵感。比如生活中的钟表、春游时的人数统计、竞赛中的分组等,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

五、加强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依然普遍存在追求大容量、高密度的“狂轰滥炸”现象,教师讲得累,学生练得苦,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数学复习课这种近乎是“满堂灌”和“题海战”的现状亟待改变。复习前教师必须将前面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同时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如果情况不甚明了,可以进行一次书面摸底(覆盖面较全,突出重点而又有不同层次),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这样确定了复习内容,明确了目的要求,再考虑合适的方式方法,从而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六、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学校和家长密切联系是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在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中的立项课题中有《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的研究》,该课题将生命教育和家校协作相结合,重点研究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家校协作方式,通过对生命教育家校协作方式的变革、创新和实践,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从而提升家校协作的品质,拓宽教育的渠道,丰富教育的内涵。同时也为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势的互补、时空的衔接、责任的分担和融合提供支持和启示。

我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良习惯总是改不掉,学生也总是“执迷不悟”。深入与学生交谈,会发现这和家长的教育有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影响学生的教育因素之一。在同一个班级里,由于家长素质、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同,学生的表现与学习情况也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单一地强调教师的教育而忽略了家长教育,就增大了教师工作的难度,这说明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家长的参与。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优缺点来商讨,家长把孩子的表现告诉教师,教师给予建议,形成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的教育工作网络,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要想上好数学课,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师 素质 意识 能力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便成了教育的核心主题。纵观全局,只要政策到位、立法坚决,教育均衡不是大问题,而素质教育将是一个长久话题。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最终将取决于教育的质量,在于教育向社会输送了什么样的人才。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数学作为科技的核心知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2009年的特大金融危机,使美国人认识到,必须大力发展数学教育。所以,美国人以国家的名义,通过了加强数学教学的法案。美国人的反思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够适应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呢?

我认为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可以归结为――爱的愿力。愿是一种善心、意识、思维,力是一种善行、实践、能力。

一、爱的意识

教育的真谛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的只是煎熬或摧残。当我们还在把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禁条时,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因为这说明,体罚还是一种很普遍的教育方式,它的生存土壤依然很厚实肥沃,这个土壤就是部分教师并不光鲜明亮的内心。他们或许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算不了什么?所以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我认为,爱不仅是一种善心,更是一种能力。作为教师,你首先要发无上善心,从你执教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发无上宏愿,今生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学生,这个念头要与日俱增,不因天气阴冷而降温,不因待遇不高而懊恼。

但是我要强调的是,光有爱的意识是不够的,爱是一种愿力,意味着它还是一种事实实在在的实践。爱是教育愿景与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正如你欲抢救一名落水者,而自己不会游泳是不行的。没有能力去爱,而要付诸爱的实践是危险的。不会游泳却硬要跳水救人,其结果只能是添乱。无能力而爱,就会产生爱的垃圾,它会污染教育的星空与学生的灵魂。①

中学数学教师要增强自己爱的能力,就必须全方面地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甚灵魂学修养、哲学反思能力、数学知识储备、教学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今年3月,我带了一位实习生――是一位很有爱心、责任心的年轻人。在经过多次随堂听课、批改作业、备课、自习辅导后,我决定让她正式上一节课,亲身体会上好一节数学课的要领。她提出让我先回避,自己试一下水的深浅,我欣然应允。一节课下来,她红了个脸,大呼失败。居然,有学生上课相互扔字条,结果是肇事者不小心将字条砸到了她身上,她才发觉。她说,询问了半天,也没人认账。我接过字条,从内容和笔迹来看,已经互传了六次,而且内容是两人间的早恋话题。我随即叫了肇事者A同学和B同学,在心理咨询室进行了交流。事后证明,我的教育是成功的。实习老师很是诧异,立即翻出两人的作业与字条进行对照,发现并不一样,她不清楚现在的学生在犯一件事情之前早已学会了反侦察,变化笔迹是必然的。但是,只要你细心观察,他们残留在字里行间的风格气质,和平时眼睛蕴藏的心事与梦想,还是可以凭借你的直觉发现的。很显然,事关早恋,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其实,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爱的愿力。愿越宏深,力越宏大,教育就越简单。说句实在话,工作十八年,常有人用“天马星空”、“谈天说地”,甚至有人直接用“胡拉硬扯”来形容我的课,但十八年来,无论什么样的生源,我的考绩从没掉至过第二,也从未压迫学生做数学题。这既是学校一直以来的“神话”,又成了有进取心的教师的“悲哀”。期间,有两位老师找关系上了城,优秀的学校管理、一流的生源加上自身的积极进取,两人很快在新学校一炮打响,困扰他们多年的第二阴影从此不再。

工作十八年,我先后六次拒绝了名校的高薪聘请,但我自认一个理――我是缺钱,但是,农村的孩子更缺优质的教育。虽然我知道,在这里我也发不了多大的光。别人舍弃她可以,而我是生于斯长于斯,唯独我不可以。尽管我住的宿舍可能是全省最差的(砖头风化、屋顶漏雨、电路老化、鼠虫横行),这确实影响我对于学校的热爱,也可能影响我精力的发挥,但绝没有减少我对于学生的关爱,也绝没有改变我对于教育的爱的宏大担当。

二、爱的能力

(一)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美国大教育家托德・维特克尔在他的教育名著《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②中说:“两所学校的差别在哪里?教室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成功的教育者知道,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什么是课堂效果的主导因素,在于谁是主导者。”作为高效课堂组织者、实施者、主导者的教师,如果没有一流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那么他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所在的学校,近年来新分配了三位数学本科毕业生,数学知识功底深厚,工作尽心尽力,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他们的问题固然不止一种,但相同点都是没有很强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经常是他们在上讲,学生在下讲,他们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讲得津津有味。究其原因:一则是自己没有认识到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二则自己的性格缺点,三则缺乏技巧。

第一种原因的人还不在少数,甚至在老教师中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讲不讲是我的事,听不听是学生的事,现在的学生什么事做不出,我可不想得罪他们。这种老好人主义,到底是维护了谁的利益呢?到头来又是损坏了谁的利益呢?自己的课堂没救了,让大多数学生成了自己错误观点的殉葬者,教学秩序被破坏了,学校文化建设、品牌建设成了黄粱美梦。对于这种教师要晓之理动之以情,责其迅速改变错误观念,顽固不化者要予以调岗。

对于第二种原因即性格过于内向,其主观恶性较之第一种则根本可以忽略不计。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望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内向的性格,锻造坚决果敢的品性,是不可能的。作为帮扶者,要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学校要增加他们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从外在影响内心,给他们性格中增加刚性的成分。长此以往,效果必然会显现。

对于技巧缺乏者,则容易改进,但难以精进。学校告诉所有教师,课前组织师生问好是上课必须经过的第一道工序,必须做好,师生都必须肃然静立,互致问候,那种心不在焉、眼视窗外、手摸器物的行为都必须给予制止和纠正。如此,从一节课的开始就油然而生一种静气,成功者更能产生一种威严。试问,还有那位学生愿意丢下自尊,挑战这种静气、这种威严?

那么剩下的问题,一定是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注意力不够持久的原因而导致神游课外。破此难题,最简单的一招是教师加强课间巡视,但治本之策还在于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的研修,让自己的课更生动、更丰富、更幽默、更有吸引力。我批评开小差的学生第一句话通常是:“请你原谅,李老师的课还不够有吸引力,让你神游课外了。”学生都会被说得不好意思,而且不再重犯。优秀的教师不会就此打住,他们会寻找学生开小差的真正原因,是生理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2007年我就曾遇见过这么一例,学生凌某上课经常走神,脾气也变得烦躁。经了解,她的母亲患了乳腺癌。我从生活到心理方面做了她的全程陪护,让她的注意力实现了转移,并让她担任了课代表一职,让她忙起来是解决烦恼的一剂良药。这一例可以看做是提高教学技巧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的延伸。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可拘泥于一招一式,而应当百招合一、融会贯通。

(二)数学教学设计能力③

教学效果的差异,往往不在于教师自身数学知识的多寡深浅,而在于教师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将书本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数学知识的桥梁。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勾画的图景,它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素材与细节时隐时现,反映了设计者对未来教学的认识和期望,它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其根本使命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使其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潜能发展自我。

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活动,由于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不同,数学设计又有多种类型。但其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分为确立目标、分析任务、了解学生、设计活动、评价结果等五个环节。俗话说得好:“把戏人人会唱,巧妙各有不同。”数学教学设计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对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的把握。数学教学活动与一切活动一样,都应当做到有的放矢。这里学生的学情是“的”,课程标准是“失”,数学教学设计就是用课程标准这个“失”去放学生的学情这个“的”。学情摸不准,就是“无的放矢”;学情摸得准,课程标准吃得透,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④明确指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方面。三维目标的确立,宣告了知识能力一维目标的破产,但是不等于说旧的吹鼓手就一定会自动地转变为革命者。新课程改革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特别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强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新课程改革在人本主义的指导下,特别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落实,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与感受,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蕴含其中的诸如函数、极限、方程、概率、归纳等思想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如此说来,数学教师的观念转变无异于一场阵痛,由认识到实践还有一段路要走,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害急性病,更不能撂挑子。教师自身和学校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努力把数学教育工作做好。

教学任务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引入教学活动的,通常包含教学主题、学习素材、评价项目等,从教学效果看,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实践中的目标,是课题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由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向学生这个群体的,因此了解学生就成了数学教学设计重要一环。我们既应当关注他们是否具备将要进行的数学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又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水平、认识特征、对数学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在数学活动方面的群体差异。这些都是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坡度的问题,也可以实行更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甚至可以把学生根据知识和思维特点进行分组,实行“兵教兵”策略,促进共同进步。

有了科学合理的目标界定、明白具体的任务分析、准确无误的学情了解,我们就可以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特别强调目标的引领作用,特别注重知识的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特别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这个中心,而不能有丝毫偏离。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设计的最后一环。我提倡每课一测一评,设计评价题时,要注意不同梯度,切不可为了所谓的知识目标而挫伤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设计考题,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又要考查其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辨能力,还要努力设计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操和价值观念。

(三)数学的专业知识

我为什么把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放在后面谈呢?我认为,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之间的数学专业知识差距不是很大的,或者说即便有一点差距,而这点差距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在教师精心备课之后就会显得微不足道。我的前任教研组长虽只有初中学历,却一直纵横数学教坛三十余年,直到退休。这虽然是个例,但足以说明,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并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说数学专业知识不重要。

那么中学数学教师究竟至少应当具备多大广度与深度的数学专业知识呢?我认为,究其实用性来说,初中教师具备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教师具备大学数学知识,大学教师具备硕士数学知识也就差不多了。当然多了也不是浪费,多多益善嘛。我特别提出的是,教师更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领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用同样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却总比学生快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站得比学生高,看得比学生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机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四)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理智型的必经步骤。就数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践当做一个操作性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规程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S.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⑤当经验固化为技术,数学教学的人性光辉便从其间流失。

不论是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还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教师自身都必须进行教学反思。何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乃至教育细节包括其中隐含的对数学教学目标、意义、方式和相关理论的认识,甚至还有教育教学价值等基本观念的审视、追问、推敲、质疑、批判等。一般情况下,我们谈论的反思对象主要是自我的教学行为,它们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

要想进行教学反思,必须首先将自我从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提取出来”,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审视“我”的教学行为。美国教育家S.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⑥一书中指出可以成为有效教学反思的视角包括自我经历、学生角度、同事眼中、文献资料四个方面。这为中学数学教师从事有效的教学反思指明了方向。

(五)哲学睿智

具备了上述素质,就可以成为一个相当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了,但似乎还不够。如果你不想裹足不前的话,如果你想在同事眼中具有神话般的魔力,如果你想众多的不可能在你的手里变为现实,你还得深入学习古今中外的哲学。不仅要学习主流的哲学,还要学习非主流的哲学,诸如柏拉图、康德、艾宾浩斯、罗素、庄周、老聃、天地五行,你都得学。

万事万物是相通联的,世界是一个全息网络图。每个生命体如同一个个无线收发装置,性能好的仪器总能接收到外界哪怕很微弱的信息。我们用哲学的眼光观察分析数学本体性知识,也用它来分析思考教学行为、教学理论,总之要让一切置于哲学的光芒照射之下。有了哲学的观照,心灵的视野便获得了舒展的机会。

2004年暑假,我在江苏省骨干教师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做了题为《心灵的力量》⑦的代表发言,台下对我的非主流观念不乏唏嘘之声。当会议结束,我快步走出会议大厅,正赴归途的时候,瘦弱的季素月教授小跑着叫住了我,她提出对我的话题很感兴趣,希望我们能合作研究,并留下了联系方式。我说会尽力征得领导的同意。我很感动,一位大学的资深教授能够读懂我浅薄的心声;我很抱歉、很愧疚,甚至没勇气给季教授回信。但我感到幸运,因为能够认识这样一位只有一面之缘,而时隔七年之后还常常让我想起的老教授。季教授更是坚定了我对于“教育就是爱的愿力”的认识。如果她没有对于教育的执著之爱,没有宏远的哲学视野,没有坚实的专业素养,我想她不会以一个老年之躯去追赶我这个散之人群而不见的年轻人。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其实中学数学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们广发宏愿,具备爱的愿力,既有爱的意识,又有爱的能力,这包括较强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高超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较为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一以贯之的反思习惯和高明的哲学睿智,那么我们就一定是一位成功的数学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是幸福的学习者、思考者,中国文化的建设者。

注释:

①李国祥.爱心、责任心、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三件法宝.http://lgx1626.blog.省略/.

②托德・维特克尔著.赵菲菲译.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③马复编著.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⑤⑥S.D.Brookfield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⑦李国祥.心灵的力量.http://lgx1626.blog.省略/.

参考文献:

[1]李国祥.爱心、责任心、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三件法宝.http://lgx1626.blog.省略/.

[2]托德・维特克尔著.赵菲菲译.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S.D.Brookfield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