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6: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听评课反馈
一、引言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其价值作出基本诊断和评价,以优化和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进行听课、评课,并以此作为选拔、鉴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多从其评价模式、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1]P78-80,很少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
听评课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作为一种机制,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改善教学、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听评课一般是由专家和同行组成评价小组,采用随堂听课、定量打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堂课的课堂结束后,根据评价小组的综合意见,对授课教师的整个课堂情况的优缺点根据定量情况进行汇总[2]P8。这种通过专家的评定和同行之间的互相观摩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学习、促进教学的作用,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方法的缺陷,对教学的推动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到底这种听评课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有何缺陷,又如何加以改进呢?本文旨在从听课者、评价标准及反馈环节三方面加以探讨,以使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功能,真正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听评课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无备而听”
听评课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专家、同行或者教学督导,评价手段是使用课堂评价量表,评价对象是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过程。
在整个听课过程中,听课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者,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评价者。每个听课者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取向,他们对评价标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在现实当中听课者常常是“无备而听”,即在听课前对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都缺乏相应的了解,这样就弱化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从评价对象上来看,每个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从教背景、学历、资历、职称等各不相同。听课者如果在评价之前对授课老师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评价的时候就会“一刀切”,把新教师和老教师、从教经验丰富和缺乏经验的教师、有师范教育背景和无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横向比较,却没有从纵向考虑授课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使评价结果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授课教师的教学进步。
对于评价内容,听课者往往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堂计划、教学重点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听课过程中盲目、被动地听课,在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计划”、“课堂容量”等指标的打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二)评价标准重“教”轻“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采取的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侧重于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评价,考核教师是否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听课者一般采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进行定量打分。纵观多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绝大多数集中在教师教得如何上[3]P89。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课堂教学的评价最后变成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另一重要参与者――学生,却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层次性,缺乏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的考察。
(三)评价过程反馈“无门”
听完课后,评课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的听评课常常“重听轻评”,在评课过程中,往往排斥授课老师对评价的介入,授课老师与听课者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授课教师与听课者心理上相互对立,信息源单一,也不利于授课老师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从前面介绍的评价过程中,我们看到,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都没有授课老师的主动参与。这样的评价过程使授课老师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听课前不清楚评价标准或者依据,评课后不知道评价结果,或者只看到一个抽象的分数和几句简单评语。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授课教师即使有心改进也无从入手,从而认为听评课对自己“无所谓”或者“无帮助”。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听评课机制
(一)听课者要做到“有备而听”
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评价者,听课者对听课内容、对象、标准不了解,就会出现“一刀切”、盲目打分等情况。因此,听课者要尽量“介入评价对象的教学生活,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背景资料”[4]P40。
我建议听课者在听课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及教案,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从教年限、教育背景、课堂教学的设想,以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并先将课前交流的情况作简单记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师基本情况、课堂初步设计等。
(二)评价指标要兼顾“教”与“学”
单纯考核教师的教,就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评价而不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的、与学生共同进行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5]P11。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围绕着课堂教学主体的活动进行,既要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又要评价学生学得如何。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除了考核教师的教的指标外,还应加入对学生的学的情况的考核,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三)评价过程要注重交流和反馈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记录教师进步和成长的历程,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
要改变授课教师对待听评课的“茫然”状态,可以在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加强与听课者的沟通。听课前,给授课老师和听课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听课者可以了解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另一方面,听课者也有义务向授课老师说明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对授课老师改进教学帮助最大的步骤。反馈要及时,邀请授课教师参与,并且可以由授课教师先自我总结。在反馈的过程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并且共享好的做法。
四、结语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优化和改进教学。完善现有的听评课机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发思,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冯晓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78-80.
[2]刘捷,曾绪,田小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外语,2007,(4):8-12.
[3]卢丽虹.英国职业院校听课和评课制度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6):87-89.
[4]兰玉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5):38-40.
[5]高友福.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1-13.
一、提高教师“教”的能力和水平
1. 通过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只有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分析问题才能切中要害,遇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统一的业务培训和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或鼓励教师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自学和教师间互学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
2. 开展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我们通过开展“三功一绝”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三功,即说课功、评课功、现代教育技术功。一绝,即能充分展示教师个人特长魅力,能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个人特色基本功:背功、写功、书功、演功等。
3. 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活动。“一听”即听评课活动。开展教学管理人员听课、评课系列活动,校领导带头并带动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定期举办听评课记录展示评比,从而在教师特别是教学管理人员中,形成积极听课、评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氛围。
“二讲”即讲座和讲坛。讲座就是教研组长围绕如何提高本学科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一次讲座;讲坛就是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为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三计”即导语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通过开展“三计”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钻研能力。
“四课”即引路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教学副校长每人上一节引路课;国家及省、市级优秀(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人上一节研讨课;30岁以下教师每人上一节汇报课。
二、提高教师“备”的精细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做到精备,因为有了对教材的精准把握,上课才能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准了解不同班级、同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精心设计问题,精心布置习题,哪个问题是给哪类学生设计的,哪个习题是为哪种学生设计的,考察哪个知识点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问题可答,都有习题可做,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1.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对实施备课情况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精心组织、积极调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回答问题不准确或回答错误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保护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我们要求教师预备铃响前站在班级门口,微笑着等待学生。当上课铃响后,教师目视全体学生,走上讲台,稍停顿后师生问好。此过程不是形式,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53-01
课堂是教师授于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课堂教育是学生最主要获取知识的渠道,从古到今,没有人否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全部授于学生呢?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告诉我们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不可忽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思维就有了动力,便能做到执着追求,大胆探索,积极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这样学生的学习也就会变得主动,同时积极提高,课堂上学生就会更加认真专注,这样只会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2.增加学生心理效能,提高学习信心
有信心才会成功。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那肯定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结果没有把握,是当前许多中学生的普遍心态,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或者是从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上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都是题中之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所谓心理的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学生心理效能越高,对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评价越高,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自我效能低,学习的信心就低,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就越不确定。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就是可以把立意、构思、表达等这些技巧分开教学,避免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学习,更有利学习信心的增强。
3.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4.开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我们利用开发的“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跟进了教数学的张老师的课堂。通过记录这位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率,研究课堂教学流程的理论效益,最后形成了“张老师数学课堂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在这样一份网格图上,清晰地展现着学生在40分钟时间里的活动以及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参与度。可以看到,当教师讲、学生听的时候,学生的参与度开始降低;还可以看到,当教师要求学生说和做的时候,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地参与。借用美国专家的研究成果(当人们学习的时候,他们大约记住读的10%、听的20%、说的70%、做的90%)计算教学效能,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当课堂上学生听的时间较长的时候,课堂的理论效能(网格图计算出来的效能)较低;而当学生说和做的时间较长的时候,课堂的理论效能升高。课后,我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证明,课堂上参与少的学生,其实际效能(测试)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当堂达标成绩分别为30分、38分、20分;其他学生均在及格以上,全班优秀率为57%。
教学中这样的例子真不少。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有位教师的教学成绩出人意料的差。这是一位深得学生喜爱的老师,教学成绩却居本年级本学科最末。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她的教学能力,因为她对学科的研究和把握已经非常娴熟;也没有人怀疑过她的课堂管理,因为她的课堂管理经验丰富,而且语言不乏幽默、风趣。她还是一位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好老师,听过她讲课的人都会被她的课堂所感染。但是,为什么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成绩不突出呢?因为她讲得好,所以她就特别善于讲:她讲的时间一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就很有限,当堂落实就没了踪影;因为没有当堂落实,所以课堂效能大大降低。
毫无疑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效益不是体现在教师那里,而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必须改革当下的课堂,从过去的“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合作学习为主”,从“讲授型”转变为“学习型”。这是因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效能最高,合作学习最能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学生学得好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好课堂。
一旦这些思考变成教学流程,教学效能就会改变。
曹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她亲历了“教学流程改变,效能随之改变”的过程。在一班上课的时候,她完全是自己讲。3道证明题,难度依次增加,她讲得汗流浃背。学生边听边与之呼应,动笔者不多。在二班上课的时候,她采用“学生自主做题、小组讨论”的方式,让3个小组展示了3道题的解题过程。在二班的课堂上,曹老师没说几句话。结果显示,二班的达标率高出一班23%。
美国爱德加・戴尔1946年就发现并首次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能就不同。“听讲”、“阅读”、“声音/图片”、“示范/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应用/教别人”的效能分别是5%、10%、20%、30%、50%、75%、90%,听讲是最低的,而学生动手做、教别人的效能却分别高达75%、90%。因此,只有改变原有教学流程,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质量。
一、导课新颖,吸引学生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力求新颖,吸引学生的眼球,形式灵活多样,快速直接,与话题紧密结合,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爱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制定目标,切实可行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教学目标设计是第一个环节。要真正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我们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教师不能凭自己主观臆断设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2.教学目标要体现任务。3.教学目标要体现发展。4.教学目标要体现人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三、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为了创设高效的课堂模式,一般要遵循六个环节来完成的,做到环环相扣:1.预习导入。以小组为单位,将展示内容中体现的重点知识点,给学生2-3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2.明确目标。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3.合作探究。教师将本节课需要讨论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同时要注意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还要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4.教师点拨。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5.练习巩固。通过合作完成练习,学生可以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6.课堂总结。
四、活用课堂,提高兴趣
一是要发挥实物、实事的作用,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灵活、适时的教学。二是要发挥故事、笑话的作用这种做法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达到。三是要发挥游戏、表演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指导学生边玩边学,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开展游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科学评价,全面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管理;人本;规范;特色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其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说是凝聚了一种学校文化。要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效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管理须做到人本化、规范化和特色化。
一、实施人本化管理,激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对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最终落实则必须依靠每个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管理;课堂教学的个体性待点,使课堂教学管理呈现这样一种局面:教师本身既是管理的实施者,又是管理的监督者,因此,要保证教学管理效能,就必须⒄庖还芾淼幕础建立在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教师精神的前提下。
1. 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校管理层面,必须注重给教师人文关怀,要努力营造一个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的环境,突出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让教师体会到学校的信任、关心和温暖,让教师体会到教育的成功、快乐和幸福。只有教师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才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才会在工作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又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动力与热情。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多注重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要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心情舒畅,相互间发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风气,让教学在安静、和谐、有秩序的情境下有效开展。
2. 关注教师思想,建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责任心最重要。一位老校长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对待学生,就像端着一碗热油一样。从校长层面,他最大的担心是学校、学生的安全。但是,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透过这句话背后的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回答一些青年教师“怎样才能当一名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这一问题时说:“要深受学生喜爱,敬业爱岗是前提。当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对所从事的语文教育事业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其实,只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一定会是一个好教师。有了责任心,就会去关心班上的学生,就会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就会知道班上哪个学生有了什么问题,哪方面还不懂;有了责任心,就会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去实施个别辅导,对症下药;有了责任心,就会去琢磨怎样使课上得让孩子们爱听,就会认真地去钻研教材,认真地备课,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一句话,有了责任心,就会用心地去工作。用心地去工作,课堂教学常规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一定会做得很好。有了基础性的能力,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当然,能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的学生都喜欢你,都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对你教的学科有兴趣,这也是发展。所以我们要用我们的责任心、我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使执行常规教学成为平时工作中的自主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二、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制度
“管”,从它的象形意义来说,是一个当官的举着竹子做的鞭子进行鞭策。的确,“管”有其严厉的一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需要良好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制度。管理必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应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制度和要求。
1. 立足课堂,加强基于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
打造有效课堂,常规是基础。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监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常规的执行力。
课堂教学常规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里面所要求做到的,概括起来就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的教学“五认真”。分析有些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主要是教师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备课准备不充分。我们容易出的问题是对备课中的重要环节,如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分析重点难点、根据学情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等研究不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缺乏深层思考,对重难点缺乏分析和有效的达成策略,有照搬教案的现象,教案有前详后略或者备课简单的现象,说明有些教师在工作一多、事情一忙的情况下,没有做到教学常规中所要求的“教师要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认真备课。”这种现象反映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住,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制约了教学的有效性。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尤其要提高常态下的备课能力。提高备课能力,我们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广泛阅读参考资料,学习名家的备课;第二步,独立备课后再参考名家的设计;第三步,无任何资料进行独立备课。
另一个层面是各学科的教学规范。如语文学科,低、中、高段的特点不一样,单就朗读来说,就需要了解各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教学中才不会把对低、中年级朗读的要求拔高到高年级,才能做到符合教学的规范;了解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才不会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等等。各学科都有各自的教学规范,丝毫也不能马虎,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的规范性要求,做到自觉深读课标、研读教材、了解体系。
2. 突出重点,开展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的教学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还是教师享受教学之乐的必由之路。有效管理的重点需要落实在课堂研究上。我们看到,课堂教学低效运作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起点和知识起点了解不够,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对中下水平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学中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等等。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是对常规教学的重要补充。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细节开展教学研究,钻研教材备好课,讲究教法上好课,把握细节求效果,通过研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训练的精简和教学手段的预设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做到每个成员熟悉教材,共同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交流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方法,用集体的智慧,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同年级、同学科形成互相听课、听“常态课”的学习风气,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听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在听课中交流、对照、学习和提高。
三、实施特色化管理,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独特风格
1. 提供发展平台,运用提高式管理
转变观念,形成侧重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教学管理。以往的教学管理侧重于对教师教学计划制订、备课、作业批改的检查和课堂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师工作数和量的考核式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和任务。学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有效教学活动,搭建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个人发展的平台和机制;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师,完善建立导师制度,启动名师工程,加强个性化指导,以提高促管理,让老师们在成长与发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 提供展示平台,运用展评式管理
展示评比激励,促进教师常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可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与展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教学设计评比等,在展示评比中,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无为而治,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关键词:课前准备;探究学习;检测反馈;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无论是教育专家、学校还是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进行一系列地尝试。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焦点。何谓课堂教学高效性?高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效能高、效力大。”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自主合作、课堂探究、检测反思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效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兴趣上,从被动到主动,从不学到爱学;在情感上,从自卑到自信,从冷漠到激情。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全面预设,充分备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的高效性
高效课改下,“课堂的无法预设”导致很多有教龄的教师不去精心准备课堂,而是将课堂实际效益寄于自己的长时间讲解上,
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被动地听讲,盲目地接受。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高效、和谐的教学氛围。没有预设的课堂如观花赏月、听曲观戏,教学课件、视频、录音竞相登场,非高效课改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一堂课下来,只见各种活动的热闹,不见课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
1.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这个环节被大部分语文教师忽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预习题,比如,课文熟读,学生生字词等,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高课堂环节预设的全面性
首先,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把握住课本的重难点及内涵,更要考虑到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与方法。其次,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接受过程中的困难,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课堂预设的高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上探究学习要高效
1.教学环节要高效
课堂上环节很多,45分钟内教师必须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讨论点,由每个讨论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和成长的“摇篮”。
2.问题的设置要高效
课堂问题的设置既要有实效性,还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难易要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心理学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问题的设置不能死板。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数学中所谓的一题多解。
3.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
够了。
三、注重课堂检测反馈的高效性
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当堂检测更有效呢?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其次,课堂检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梯度。课堂检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以体现基础知识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要进行思维性的训练,跳一跳摘苹果,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当堂检测反馈纠正要及时。检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最后,必须让同学改正、整理错误的题,并记在纠错本上,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四、提高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反思,亦称“教学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无声的“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
1.“如何预设”
每节课结束后,应对教学预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完美之处?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境创设,并及时修正
教案。
2.“疏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