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6: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城市环境 雕塑艺术 审美特征
城市环境雕塑简称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环境艺术的产物。现代城市雕塑与古代雕塑在功能上有本质的不同,古代雕塑主要服务于宗教,以雕塑为载体宣扬宗教教义,多雕刻于洞窟和寺院之中,没有环境艺术的本质概念。而现代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物质环境满足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公共性是现代城市雕塑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也决定了现代城市雕塑在与环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雕塑的审美特征。
一、尺度与美感
自20世纪中叶始,欧美等国家一些建筑师和艺术家提出了“环境艺术”或“环境意识化”的概念,人和空间的关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对待与环境相关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等艺术时,雕塑家不再孤立地把城市雕塑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从设计开始就与环境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它必须通过建筑与环境要素相协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只有与建筑物及其环境在空间尺度上的和谐才能产生美感,这就提出了城市雕塑设计在尺度把握上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的问题。
首先,整体考察建筑环境及其地面空间面积关系,这是确定城市雕塑尺度的基本前提。空间是由建筑结构体系间的空地形成的,地面空间的长、宽、大、小、方、圆、高、低的形成,直接和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布局组合有关,形成规则的几何形地面空间和不规则的自由地面空间两个概念。不论哪种地面空间,都由诸多复杂的地面组织元素构成,如花坛、草地、水池、台阶、路面、桥、柱以及栏杆等,它们互相连接,规划出高的、低的、纵的、横的、斜的和彼此交错的地面空间,在视觉上形成各种地面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雕塑的造型与布局,制约着城市雕塑体积的大小,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顺应各种具体地面结构形态,同建筑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也要巧妙地利用地面上那些必然元素(花坛、草地、水池、台阶、路面)的规律性,使之既不影响地面环境空间结构又能弥补建筑的缺陷,增加环境美感,整体思考城市雕塑尺度大小与地面空间比例的关系,取得和谐统一的尺度美感。
其次,把握好城市雕塑尺度大小与视距的关系。视距指人们欣赏艺术品的视觉距离。欣赏作品获得的视觉美感一方面靠雕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靠视距来调整,才能产生完整的视觉效果,符合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视距的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观赏者的脚步可以前后位移,产生和雕塑远、中、近不同的视觉距离;二是观赏者的位置不变,雕塑的尺度在设计时可考虑其合适的大小变化,最终和固定的观赏点达成协调的最佳的视觉效果。前者是灵活的,适合较开阔的空间环境,而后者是被动的,适合较窄小的空间环境。城市建筑结构不同,地面空间预留也就不同,提供给雕塑家设计的地面空间也就千差万别。面对这些理想或不理想的建筑与地面空间,就要求设计者在追求美也就是和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尺度大小确定方面既要考虑城市雕塑与地面空间的关系,又要考虑观者视距的需要,对城市雕塑进行整体而巧妙的设计,使作品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因此,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对尺度大小的把握上,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抽象的、绝对的、理想中的尺度比例,要与周围的建筑、地面空间的实际空间和观者的审美心理结合,进行深入研究,试验不同尺寸的效果,遵循“尺度产生美感”这一美学原则。 二、材料与美感
自然造物给视觉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不同的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从材料的原始状态来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加上艺术化的设计与工艺制作,材质美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就更为明显地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城市雕塑具有实体性,构成实体的物质材料本身便成为城市雕塑作品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材质对城市雕塑来说,其表现力既体现在内容的传达上,又体现在形式的构筑中。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雕塑,其材质自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往往通过它的肌理、质感、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审美感受。在城市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中,无论是金属、石材、木材、陶瓷、水泥还是树脂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显现出各自特有的材质美。材料的丰富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传递思想内涵的可能性,雕塑家通过合理的选材,把触觉、视觉的感知与内容形式进行巧妙结合,来提升作品的审美品质。然而,在关注材质自然属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现代城市雕塑是工艺与材料相结合的艺术。尽管可选择的材料很多,每一种材料都会显露出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但还是首先要了解材质美在人们视觉心理中的审美作用,以及应用材料的工艺水平,也应注意审美价值与材料价值绝不可等同这一事实。物质属性转化为审美属性并非单纯是由材质纯自然的实际存在引起的,应该认识到开发材料的审美特征,是设计者在充分显现材质本来属性的同时,经过艺术的创造过程产生出来的,是艺术地选择、利用和创造的结果。
材料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是现代城市雕塑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向着多种材料与多种工艺手法发展,这种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明显。材料的品种与工艺手法的扩展,进一步丰富了建筑、环境与城市雕塑的有机结合点,从而也不断强化了人们认识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特性与审美方式。材料天然存在的魅力与雕塑家艺术创造的结合,传递着艺术家的意志与观念,产生了视觉和心理功能的变化和美学上的效果,材料不仅是城市雕塑艺术表现的媒介,而且材料工艺的美感也大大丰富了其整体造型语言。因此,对材料自然形态美的认识,对材质审美价值的发掘以及与建筑空间环境的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城市雕塑的材料的审美观念。
三、形式与美感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句话提出了艺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就像各类艺术一样,不能孤立的把它们分开来看。在中国, 李泽厚先生也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而民俗博物馆与艺术博物馆的展品经常混同, 也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线是异常模糊的。艺术之所以难以界定, 还由于现代派艺术作品的千奇百怪,不可捉摸……一位音乐家4分3秒的完全沉默, 毫不弹奏, 也称艺术品……所有这些, 都使艺术和非艺术的划分非常困难。①
一、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审美性是艺术的一个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是人所创造的,反映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只有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作艺术品。
(一)表现的艺术
1.建筑:建筑也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和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它通过对空间、比例、形体结构布局,以及装饰、色彩、图案等制造出一种情调,侧重于情感和意境的表现。如巴洛克建筑强调实体与空间的运动感和豪华感,通过富丽的装饰,营造出一种舞台般的梦幻效果。虽然建筑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具有音乐一般节奏和韵律,建筑的美类似于音乐美。正如德国美学家谢林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②
2.音乐: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音乐的审美特征不仅通过音响、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等表现手段,还通过音乐家的表演来使欣赏者产生美感。这种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美感既有作曲家的创造,又有演奏家的再创造,这种极具概括性的艺术,是最能振奋人心的精神艺术。正如叔本华所说: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通过对这些表现艺术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表现艺术也来源于生活,欣赏这类艺术作品使人直接感受的是艺术家的情感、心灵和精神境界。
(二)再现的艺术
再现艺术指的是再现生活,但不等同于对生活机械地的模仿,它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加工、改造、提炼中表达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
1.雕塑: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通过形态造型来反映和再现生活。雕塑的审美特征在于把丰富的内容凝缩在一个形象鲜明的塑像,借助有限的动作、姿态、脸型、面部的描写等,使欣赏者联想、想象到更多的内容,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概括性,凝练性和普通性。如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它是《地狱之门》中央上部的一个坐像,表现了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对地狱里悲剧所引起的思索。作品中的动作、神态有力地表达了他矛盾的心情和内心的痛苦。作者用这个想象来象征《神曲》的作者但丁。③
2.绘画:绘画作为一门悠久的历史艺术,它和雕塑一样也是静态再现艺术。它的审美特征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运用,来塑造形象、再现现实、反映生活,也体现出了画家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
(三)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艺术,它的突出审美特征是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深刻反映生活和丰富情感。文学艺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诗歌、散文等,一类是小说。语言艺术通过“形象―语言―形象”的过成,给欣赏着提供了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使欣赏着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语言的理解产生意境美,从而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文字、绘画与诗歌在美术传统中长期存在密切的融合。但是语言艺术也有缺点:它不像绘画可以直接展现出人物形象,必须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之后才能获得审美感受,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结
艺术的多样化,艺术分类也多样化,所有的艺术分类方式都是相对的。通过这些艺术的分类,我们能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审美特征,不仅提高和发展各门艺术,同时也提高和丰富各门艺术欣赏的能力。每一种艺术一方面努力追求自己特有的现实方式,另一方面有都接受其他门类的影响,各种类艺术之间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它们都是认识与情感、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它们的特征也是相对的,我们绝不可以将其绝对化,本文通过对各类艺术之间的审美特征的学习为自己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做一些铺垫,以期能激发出创作的火花呢。
注释:
【关键词】城市雕塑 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
我国知名雕塑家刘开渠曾指出:“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①可见,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不仅仅从艺术的高度彰显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更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的象征。
一、城市雕塑文化内涵的分类
城市雕塑作为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形式,除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外,更蕴含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等特点。城市雕塑出现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城市风貌,更是对时代审美特征和精神风貌的展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历史纪念性文化内涵
由于城市雕塑具有永久性和跨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大多用于纪念城市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它是各个国家和时代城市历史的化身,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变迁,凸显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是城市文明的见证者,如知名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都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城市雕塑。
(二)时代性文化内涵
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在城市历史背景和时代潮流的感染下经过艺术家的提炼而创作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特色的真实写照。由于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审美特性,如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塑,除表达歌功颂德之外,更体现出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浑厚之风。
(三)地域性文化内涵
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对城市雕塑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城市雕塑是展现城市地域特色和区域文化特点的重要手段,如哈尔滨的冰雪雕塑艺术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哈尔滨享有“冰城”的美誉,成为哈尔滨城市的文化名片。
(四)标志性文化内涵
城市雕塑大多摆放或屹立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城市中某种元素的真实写照。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语言,记载着城市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城市历史人物功绩,深受人们的认可与喜爱,从而成为了城市的象征与标志,如《自由女神像》记载着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历史,成为美国的标志性雕塑,而广州的《五羊群像》也因记载着城市的起源而成为广州的标志。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城市雕塑内容形式与艺术语言的表达,是对城市文化最好的诠释。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仅能彰显出城市的个性,更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媒介。城市雕塑如果不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便不具备社会价值。城市文化为城市雕塑的存在提供了滋养的土壤。城市雕塑不仅要尊重城市历史文化,还要遵循必要的美学准则,即在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背景下,让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文化底蕴更加突出,真正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主题性城市雕塑要充分表现出内容的真实性;历史纪念性城市雕塑要具有记录城市历史变迁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标志性城市雕塑则要充分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运用雕塑造型艺术和语言形式,通过象征的表现手法来实现对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不仅仅是对城市文化的记录,更是改善城市环境和体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载体。当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城市雕塑在艺术创作中一定要与城市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从更深的层次发掘城市文化,汲取新的城市文化元素,在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更要迎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处理好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注重对城市雕塑的艺术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时代性的充分展现,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城市做出贡献。
三、如何做到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和谐发展
城市雕塑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演变,离不开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城市雕塑以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改变着城市面貌,而城市文化则是城市雕塑的灵魂,是城市雕塑内在精神的展现,只有二者完美结合并出现在城市的重要位置,才能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启迪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弘扬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认知,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和时代改革的见证者。城市雕塑建设的成败,无论是从主题、内容、规模上,还是从形式、材质上,都应该认真考量,精心设计和创作,使之成为精品,真正成为城市的标志和文化名片。城市雕塑如何与城市文化进行完美结合、和谐发展,是在城市建设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第一,城市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注重对城市文化建设项目的开发,加大对城市雕塑建设的投入,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更好地为城市雕塑的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第二,城市规划家和雕塑家在对城市雕塑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通过对城市的考察,选取适合的城市文化元素,确定选题、规模、位置等,制定出完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注重雕塑作品与城市公共环境的关系,做到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雕塑的协调统一,突出城市地域和文化特色,使雕塑真正成为美化城市环境的使者,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效应与文化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总之,城市雕塑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美化着城市环境,诠释着城市文化内涵。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域特色,蕴含着城市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因此,在城市雕塑的建设中,一定要以城市本土文化为根基,重点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城市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气息。注释:①白佐民,艾鸿镇.城市雕塑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2.
参考文献:
[1]陈绳正.城市雕塑艺术[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2]谭巍.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的粗放型方式,而是开始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已经成为评价这个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城市的雕塑作为一个城市艺术品位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我们的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不但起到了文明城市的作用还将我们城市的空间富有了极大的美感,让我们身处都市的人群能够有机会与环境进行某种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仅仅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上来观察就可以轻易地发现了我们以往生活所留下的重重清晰的痕迹。所以,笔者试图依照现代城市雕塑艺术的表现特点来进行详尽的分析与判断,同时与现代城市所有的关于环境方面的各种需求,表明了我们未来雕塑的发展方向。
1现代城市的雕塑艺术与其他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内在特点
城市的雕塑一方面是出于满足城市建设美观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满足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审美的需要。城市雕塑是我们公共艺术的一个主体存在的表现方式,不但为了满足我们都市人群的感情需要而且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们这些作品通常都是具有丰富感情以及较为鲜明的审美特征在其中。我们所言的城市雕塑是在公共场所的雕塑,她需要与周围的建筑物巧妙的融为一体,牵扯到了建筑、绿化等诸多方面。在一个城市的整体环境之中,城市的雕塑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其是城市文明的尺度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的指引。
1.1具有开放型与多层次包容性的特征
城市的雕塑是我们所学习的环境艺术一个较为高级的表达方法,其所存在的的各种形状以及对人们视觉的冲击力。我们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得大家对于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了包容性的接受度,不但更能体现出城市雕塑的其存在的价值与作用还可以让大家能够有美的享受。
1.2公开综合性的艺术氛围作品
我们大家都知道城市的雕塑是出于公共环境之中的,其存在可以让人们有了一定的情感交流的平台,人们之间的审美感能够进行互相的交流与沟通,作品身处于我们大家的生活圈子中间,是表达了大家对于自己的文化以及情感方面的互动。
1.3区域性与鲜明的时间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所表现出的文化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城市雕塑也表达了不同的美的诉求,不同区域文化所酝酿出的文化产品是完全不同的,是与我们对于现今社会人的价值取向紧密联系的。我们在这些作品的身上很容易发现时代所留下的烙印与痕迹。
1.4文化性和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城市的雕塑作品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作品,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极为严谨与细致,要能够实现大家对于审美的需要和感情的诉求,还需要实现观众对于不同审美观点的要求。我们需要去满足这些群众的需要。
2现代城市雕塑所具有的艺术作用
2.1雕塑艺术促进了我们城市环境的进一步的美化以及其今后的发展
城市雕塑是一个艺术作品,它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来表达这个时代的特征,让后来的人通过这个作品可以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各种风情画卷,不但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让大家的情操得以锻炼,打造出了现代的文明。雕塑是一个文化的载体,能够突出的表现我们城市的人物风情,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城市的美化。
2.2城市的雕塑也促进了我们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城市的雕塑作为我们所在城市的一个名片,是我们城市文化的特点,这其中也融入了不少我们民族的特色,城市的雕塑作品是我们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其中的民族文化能够让后世所欣赏。
2.3城市雕塑能够将我们现在展现给后代
城市雕塑作为我们历史的承载是我们现阶段一个文明的集中展现,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诉说我们这个时代文明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我们文化的长足进步。
3城市雕塑急需解决的问题
3.1雕塑未能突破旧的形式,内容陈旧无更新
在我们现在的许多城市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品立意较低,没有充足的艺术性与美感,其内部没有足够的内涵与新鲜的内容,没有实现雕塑所应具有的功能。
关键词:宗教艺术;何朝宗;瓷塑造型;影响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31-02
一、何朝宗个人简介
何朝宗是明代福建德化窑的一名瓷塑大师,生卒年月不详,学术界并未对此形成一致的看法,但是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明弘治至万历年间人。何朝宗创作的瓷塑作品充分利用了德化窑瓷土“猪油白”的特点,发挥各瓷塑家创作之长,并且吸收木雕、泥塑以及石刻等方面的造型技法,传神写意,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极具情韵,形成独具特色的“何派”艺术,将德化陶瓷雕塑艺术推向一个顶峰。
二、何朝宗瓷塑造型的艺术表现特点
(一)造型生动
何朝宗的瓷塑作品题材主要是宗教,造型各异,作品中有独特的韵律感与节奏感。例如《达摩渡江》好似古花瓶的造型,底座宽、中部饱满圆润,整体造型的突出点是躯干、头部、底座,外形呈现凹凸起伏,小腿微拢,踩在芦苇上,侧面前倾,拉起的衣角,生动再现了渡江时的情境,作品在静中表现了动感,作品拱起的胸部和手部的关系,造型因素内的统一与变化,形成了独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二)雅俗共赏
何朝宗的瓷塑艺术作品,汲取了民间雕塑工艺的精髓,雕塑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在题材选取上,主要是佛像,这与当时人们信仰佛教有很大的关系,作品符合当时大众的审美接受与精神寄托,塑造的瓷塑作品生动形象。另外,在形式方面,充分发挥材质的审美特征,使工艺和艺术得到完美结合。何朝宗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百姓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让社会大众能普遍理解与接收,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三)独特的造型艺术特点
何朝宗作品的形象造型,是以人们能对人物进行接受的基础上,使用对称、S形以及均衡等技法来构图,让作品静中有动,大气磅礴。从人物的衣纹布局和结构的方面来看,松紧、高低、疏密搭配合理,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例如,在上面谈到的何朝宗的《达摩过江》中达摩的神态非常坚定,迎风而行,涉汹涌的江水,表现其普度众生、不畏辛劳的居心,形神兼备、情境统一,使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四)突出线描表现方式
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是线条,尤其是二维造型方面,还是将线条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在中国绘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形成了独特的线条表现技法与理论。何朝宗的瓷塑艺术作品,吸收了工笔画内的线条布局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让线条在立体造型内的表现力全部释放。例如,何朝宗使用的“钉头鼠尾描”,这是他的构造元素,并且在当时雕塑艺术领域内,只有何朝宗采用了这一表现手法。何朝宗在线条的布局上面也深知中国画线条艺术的独特的造型特点和审美功能,在衣纹的表现上,能发现其绘画艺术方面的修养。每条衣纹采用的都是“钉头鼠尾描”等线条手法,宽窄、疏密粗细、顿挫、扬抑恰到好处,游刃有余,进而能很好展示画家的基本素养。在何朝宗对衣服纹理的处理过程中,在每一条衣纹线的落刀的地方都圆劲有力,花纹线弯曲但是并不轻飘,流畅自然。何朝宗创作的艺术作品,人物皮肤少,主要是服饰,因此,为线描塑造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这对作品表现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宗教艺术对何朝宗瓷塑造型的多方面影响
(一)唐吴道子“吴家样”对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艺术影响
唐吴道子“吴家样”的艺术特点是,强调整幅画面气氛的有机统一,例如采用兰叶描的笔法来展现人物衣服的褶折,能产生飞扬的视觉艺术审美效果。这和西方艺术中强调的写实性是不同的,中国画的线描艺术形式多样,总共有“十八描”,使形象表现舒畅自然,饱满而富有张力,表现了中国艺术独有的“写意与传神”特点,不仅不被表达对象所束缚,还能充分发挥作者主观想象,达到既高于真实,同时又不离开真实的艺术表达范式。
何朝宗的瓷塑艺术作品,为了让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生动,采用了“吴家样”的表现方式,来创作人物的上半身。何朝宗所创作的立式塑像,身高为五个头,这与古代的塑像比例是不相符的,但是从作品的整体造型上来看,实际上就是他使用五个头高的艺术手法是对传统的革新,将塑造人物上半身与下半身形成对比,在对比中达到人物的和谐统一,进而让人物形象更为稳定、饱满。特别是在人物的衣纹方面,线条潇洒、衣袂飘飘,圆转流畅,将中国画的“线描”艺术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吴家样”的表达方式的代表作品《达摩渡江》。
(二)唐代周“周家样”对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艺术影响
“周家样”创作的仕女形象体态丰满、面容饱满,华美绮丽,色彩浓艳。何朝宗创作的观音形象,体态丰满,面庞圆润,手、脚肥厚,让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能受到形象的健康、和蔼、美丽。唐代周创作的“水月观音”之体对何朝宗影响很大,比如何氏作品《如意渡海观音》就是典型的“水月观音”样式。周的另一成就是将佛典仪范宗教化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作品能从现实生活中源源不断地去寻找素材,进而赋予作品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让艺术形象能完美表现时代生活审美特点。何朝宗所创作的观音像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虽然创作的是一些宗教人物,但是其符合同时代社会的审美思想与生活特点,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心灵与视觉的有机统一。
(三)萧梁时期的张僧繇“张家样”对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艺术影响
张僧繇“张家样”是采用了“点、拂、曳”等的技法入画,线条十分精简,对画中人物的形体塑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让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人物像、佛像更为健康丰满,传神逼真,栩栩如生,这称之为是“凹凸法”。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对人物进行形神兼备的刻画,还采用人体解剖方面的知识,来塑造人物,让人物具有一定的写实性。比如《文昌帝君像》就很好利用了“张家样”。
(四)北齐曹仲达“曹家样”对何朝宗陶瓷雕塑造型艺术影响
北齐曹仲达“曹家样”用笔主要是在衣纹的表现上非常稠密,能表现衣服紧身贴体的样子,史称“曹衣出水”。在何朝宗的作品中,在立式塑像的下半身处理和人胸腋紧身等细节与局部的处理上,使用了这一手法,有效压缩人物下半身,这从表面上是突出人物上半身的张力。上松下紧,之间的过渡和协调,经作者的艺术化处理,并没有使人感觉到任何不妥之处,实现了上半身、下半身的比例的有机搭配。比如上面谈到的《达摩过江》。
四、何朝宗对后世德化瓷塑艺术的深远影响
何朝宗之后,明代出现了陈伟,清代的游长子,民国的许义友等,直到今天,还有很多的瓷塑艺术大师,不断传承何朝宗的艺术手法,将“何派”艺术发扬光大,推动我国的瓷塑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五、结语
总之,何朝宗是明代陶瓷艺术大师,创作的瓷塑艺术作品具有造型生动、雅俗共赏、突出线描表现方式等特点,他善于汲取中国传统宗教艺术精髓,吸收唐吴道子“吴家样”、唐代周“周家样”、萧梁时期的张僧繇“张家样”、北齐曹仲达“曹家样”等艺术表达手法,形成了“何派”艺术,对我国瓷塑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徐俊东.一代宗师何朝宗瓷塑艺术的文化解读[J].中国陶瓷.2008(03).
关键词:环境陶艺;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31-01
一、美化空间环境,娱乐大众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是具有高品位、人性化、艺术感的生活环境。而环境陶艺语言对建筑空间环境的介入,其独特的装饰优势增强了建筑环境的人文意义,使我们的生存空间获得一种精神的提升。在实际中,可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及人们的不同要求,合理地利用环境陶艺语言表达,力求创造变化多样而别具一格的空间环境。
环境陶艺入主公共环境空间,是以美感为前提,娱乐功能是基本的功能,没有审美娱乐就不成其艺术,当然其他功能也无从谈起。作为一种公共艺术,与雕塑创作个体行为审美不同,它为特定环境而设计,服务于某种文化背景的人群,造型与具体的地貌相融合,把历史特点、传统习惯、风俗观念、经济模式、人文氛围纳入创作思维。形成一种既融入环境,又具有社会属性的大众艺术。
二、弘扬文化理念,教化育人
艺术品只要它能真实地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和心理愿望,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和热烈向往,人们就会长久地欣赏它,它的审美价值就会长久地被保留。环境陶艺一样能反映和塑造整个的或全面的社会生活情景。它塑造的形象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具体的社会性,具有的丰富完整性,具有其他从精神上认识世界的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环境陶艺以独特的材料符号、工艺技术、形态特征与城市建筑、环境相揉和,体现了具体的文化特征、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时代风貌、人文特点,创造了不仅是富有个性审美特征的陶瓷艺术,而且创造了“人化”环境的气氛和空间,用这种语言和大众交流,人们通过环境陶艺鉴赏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环境、社会、历史和人生。作为融入人们生活空间的一种展示性艺术和交流方式,信息功能以物化为媒介,对“受众”认识作用尤为突出。艺术的交际──信息功能可以使人们交流思想,有可能使人们研究时代久远的历史经验和地理遥远的民族经验……用舞蹈语言、绘画语言、建筑、雕塑、实用装饰艺术语言交流思想是比较通俗易懂的,比语言交流更易于为其他国家和人民所接受。由于环境陶艺具有反映与创造、再现和表现、主体和客体统一的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的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度和深度的特长。在形式表现方面,大众从震撼的形态、材料肌理的质感、工艺的精湛中,体验环境陶瓷语言独特的审美特点;从成型特点、装饰手法、施釉和烧成技术,获得与其他艺术表达不同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提高对特种工艺材料在特别环境下成型的理解和认识。另外,作品的内容所传达的信息,以大众媒体的方式宣传创作的意图、设计的思维、文化的背景内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认识水平和能力。由于认识作用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在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时,又表现出艺术家、设计师对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描绘生活细节时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愿望等主观世界,使得它具有与自然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人们审美修养和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艺术教育的特点和功能。环境陶艺的特征使它赋予了最大的艺术教育机会,而得以发挥这一功能。例如《黑陶之壁》反映了生活在高度现代文明的环境中,日本人热爱生活,崇尚平和与宁静、尊重自然、追求人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用于公共设施,改善居住环境
目前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设施的应用范围还只是公共设施大范围内的一小部分,由于陶瓷这种特殊的材料凝聚了原始自然的质地,丰富的色彩、肌理和式样,可以调节公共空间的环境气氛,从而营造出一种古朴、真实、自然的氛围,这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把环境陶艺引入到公共设施领域所呈现的不仅是雕塑艺术思维取向的转变,更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大突破,环境陶艺的独特性和适宜性必能在公共设施领域充分拓展它的应用范围。
环境陶艺进入公共设施本身就是对公共设施系统设计的创新和改变。在日本横滨的步行道公园的设计中,环境陶艺被运用到广场中实现了与活动其中的人的互动。
陶瓷雕塑是陶艺的一种,需要经过模印、镶嵌程序后,通过手工镂、堆塑、雕刻等程序并经高温烧制成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中国陶瓷雕塑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可见历史之悠久。近年来,我国陶瓷雕塑艺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速而得到长足的发展。陶瓷雕塑艺术非常讲究品味和格调。格调从价值上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即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也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内容;而品位则是把作品再细分为差异、层次和等级,即与作品的内容有关,也与作品的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相关。
1.1人文特征
陶瓷雕塑艺术相对纯粹地表达作者追求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观念。当代陶瓷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陶瓷雕塑是由水和泥等天然物质构成,它是人类用情感缔造出来的,与人类有着亲密关系的艺术品。陶瓷雕塑艺术家可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灵感,让陶土、釉料等天然原材料按照技艺和思想灵活组合,加上恰到好处的火候,酝酿出伟大的艺术结晶。陶瓷雕塑艺术既要有技术层面上的把握,也要有功能层面上的制约,同时创作主体在审美方面要有造型、构图、色彩的自由性,以及继承与创新的能力。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情感性已超越了传统陶艺,这充分体现了现代陶艺流露出的艺术气息。陶瓷雕塑艺术家包容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其追求是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注入到创作的作品中来,这种深远与超脱的境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2个性特征
陶瓷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和装饰工艺性,其雕塑作品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征,陶瓷质地拥有丰富的视觉元素,自然呈现出浮华、艳丽的美感。实际上,陶瓷雕塑工艺的流程很复杂,丰富多彩的装饰,其造价成本高昂。从工艺层面上讲,一件上档次的陶瓷雕塑作品涉及到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陶瓷雕塑与一般材质雕塑在工艺上的不同之处。有时候烧窑技师的心情和心态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因此,一件成功的陶瓷雕塑所用的材质和装饰是其他雕塑材质不具有的,有不可替代性。而且,陶瓷雕塑成败完全取决于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风格与制作工艺和烧成工艺是否吻合。一般来讲,陶瓷雕塑的难度主要在于设计思路要与烧制技术、条件互相匹配,这与模具制作、印坯程序以及釉色与胎质结合等因素息息相关。不然,在高温烧制和烤花二次烧成时就会常出现胎裂现象,这为后面釉上装饰造成不必要麻烦,直接造成成本提高、成品率低的后果。严格把握完美的制瓷工艺和严谨的制瓷程序,是成功制作陶瓷雕塑作品的关键所在,正是这种具有独特性的工艺,更能显示陶瓷雕塑作品的珍贵价值。
陶瓷雕塑艺术家创作作品所付出的代价要比其它媒介艺术家要多很多。这不仅体现在资金和时间上,还要有强大的耐心与陶瓷烧制者的默契配合,因为陶瓷是火掌控的艺术,成功作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接受烧成的挑战;我们既要掌握了解陶瓷文化艺术及传统民俗符号,更要深入了解窑区制作陶瓷的复杂工艺,必须清楚了解泥料、釉色以及各种装饰手法的烧制技巧,中国不但拥有传统窑系独有的颜色釉,而且还有釉下青花,铁锈花,刻填花,五彩青,刻划花等装饰手法,其中釉上装饰包括有斗彩、素三彩和新彩等,还有多种印花、贴花。这些传统陶瓷艺术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此,对能合理利用传统陶瓷工艺独特性,而不是对对传统装饰符号的肤浅揉和,要让作品具有完整的工艺性,充分表达创作者的主题思想,这成了当今陶瓷艺术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3多元化特性
陶瓷雕塑艺术作拥有商品的属性。但艺术作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它具有特殊的商业属性,主要表现为,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一个欣赏和精神产品对象,它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和风尚的影响,因此,美术作品的价值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在真正实现它的艺术价值。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需要在艺术市场的交换中,由市场经济特定的社会制度体现出来。美术作品真正的内在价值不是表面的商业价值和价格,而是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性。当前瓷雕艺术领域存在很严重的商业目的,有很多唯利是图者在模仿、粗制滥造,达到商家的盈利要求。而这种把瓷雕创作作为一般商品的制作的图利行为,不但抹杀了瓷雕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审美对象,而且还扼杀了艺术创作者的灵魂,误导了购买者的目的性。这种倾向不能说明瓷雕艺术是没有品位的,而是某些具有商业利益者的人为因素。我们追溯整个中国陶瓷雕塑的历史,它有着灿烂的艺术魅力,具有写实主义风格,以具体形象造型表达艺术情感,让艺术家的主题思想易于普通观众所接受,让人一看就懂;这种现实主义的造型生动体现了社会现象,让艺术家和观众在视觉和精神上有完美融合,观众与艺术品得到有效的交流沟通,达到情感的共鸣;陶瓷雕塑造型出现的错位、夸张等形式能体现出作品的幽默性,能使观众获得一些审美,这不仅能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使艺术家获得广泛认可。
2 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建议
陶瓷雕塑艺术的生活化、艺术化,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新工艺把陶瓷、塑料、金属的融合体进行艺术加工,这将成为陶瓷艺术发展的方向。现代的陶瓷雕塑艺术不是缺乏陶瓷技术,而是缺乏思维创新,因此,陶瓷雕塑艺术的长远发展需要为陶瓷和陶瓷艺术品注入更多的创新思维。
2.1继承传统雕塑艺术
现代的陶瓷雕塑艺术要从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制陶技艺精湛,这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这不仅有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还有先民对陶瓷特性和人文品格把握的精神财富。这为人们接受现代陶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历代陶瓷雕塑创作者打造的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的宝贵遗产。中国拥有秦、汉、唐、宋、元、明、清等精湛艺术的积淀,但这些优秀的传统不能直接表述现在的生活。我们要打破固定模式和规范思维,需要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中寻求审美的支撑。总之,陶瓷雕塑艺术家要立足自身传统,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趣味和手法,注重陶瓷雕塑艺术在精神与语言上的融合。
2.2理性追求精品
要以理性思维把握创造艺术精品每个环节。长期以来,中国陶瓷雕塑艺术家对陶艺缺乏理性的思考,其思维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上,特别突出工艺技术。由于缺乏对陶瓷工艺的正确理性把握,将有着工艺缺陷的现代陶艺作品登上大雅之堂,误导观众对现代陶艺的正确认识。在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要充分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表达作者的意图。我们既要认识到感性对艺术创造的重要性,更要以理性思维把握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不断追求精品。
2.3提升陶瓷雕塑品位
陶瓷雕塑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品位和格调。我们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能草率地判定此作品有无品位和格调,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看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给世界和人生赋予新的意义。其次要从作品中看出艺术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所开辟出新的艺术领域。然后要从作品中看到艺术家是否丢弃了中国民族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根本,对陶瓷雕塑的审美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