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文化的涵义

传统文化的涵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8 16:27: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文化的涵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文化的涵义

篇(1)

[关键词]现代艺术 否定之否定 散点透视

自1840年以来中国的门户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中国人开始由原先相对“夜郎自大”的状态而迅速变成了一种崇洋的自卑意识,面对西方的物品和西方的思想意识、生活意识也随即影响到了中国人,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改变,是继承还是否定?

从古至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实质是一直非常开放的,在对待外来的文化始终是处于不断的吸收和采纳中,被吸收和采纳的成分将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例如: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在东汉时就传入中国,作为一个哲学体系被中国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利用和接受,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学最终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互相融合形成了禅学;菩萨的形象是典型的外来文化中的艺术形象,而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在唐代将该艺术形象逐渐转变成一个女子的形象,这个由男子形象转变成女子形象的过程,便是被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和采纳以及最终成为本民族形象的过程。

中国人面对外来文化始终是以一种理性的雍容的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的,并不是一味地拿来,也不是盲目的崇拜。而如今,中国人在面对着西方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之后就开始茫然了,这当然首先源于一种陌生的文化,我们在谈论欣赏之时的困难之前应该静心去抚顺一下思路,也许在欣赏之前我认为首先是要去深刻认识,只有建立在深刻的认识基础上,我们才能深深感觉到的美或者是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意识。当然,西方的现代美学意识是区别于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识的,所以,突然在这世纪之交,就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冷静面对传统文化,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系统,吸收外来的文化。

要解决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问题,以及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首先要清楚下面的几个问题。

一、中西文化在审美意识形态方面存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的现代设计是建立在深厚的西方的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或者说是讲究“实”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建立在否定之否定的艺术领域中的全新表现,而在这里,中国人则是肯定之肯定的去继承和发展的,或者说西方的这种文化形式更多的类似于科学的涵义而中国人的艺术形态更加接近艺术的本质涵义,当然这里并无任何褒贬之意,只是东西方人对美感内涵的认识区别而已。

中国人在对艺术的审美中注重形式背后的想象和联想,这是中国人对艺术的情感追求,在中国的山水艺术中追求可游可居,山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灵魂或是精神的空间,而西方的艺术形态则是更多注重形态或是实体本身,即使过渡到现代抽象艺术,画面的真正的价值也是表象化的。

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将传统文化继承下来是大势所趋,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目前中国有一门艺术设计课程———图案,该课程在面对三大构成时,许多人喊出了取消图案教学的呼声,其实这不是空穴来风,是步日本之后尘,就我所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早期留学归国的工艺美术大师无不对传统的图案艺术有深刻的认识,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下来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 真正要传承的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而不仅仅只是图形的问题

在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同时,传统的文化形态在介入西方的艺术形态中相当困难,其最终的目的是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传承的问题。而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图形往往就承载了这个历史的媒体,而这里诸多的历史图案都包含着不可泯灭的传统文化。“岁寒三友”“松竹梅”应用甚广,用于表达坚韧不拔和乐观的民族性格,而成为中国典型的传统图案,继承这三种图案的目的在于继承这三种物质形态所包含的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松”成为一种经冬不凋和长寿的象征,“竹”则用于表现有才华的君子,“梅”则表示了一种气节傲骨的涵义,所以继承这些图案就是继承民族的思想意识。从更深层的含义来说,图形背后的民族的意识和精神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神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是与中国传统五行息息相关的几种图案形象。青龙属木,位于东方;朱雀属火,位于南方;白虎属金,位于西方;玄武属金,位于北方。由于四神守护着四个方向,表达了中国人期盼平安的思想意识。

中国仰韶文化中的图案,存在的共用形的问题同于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中的兔子形象,这其实是一种动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中,该种艺术表现手法同样得到了应用,埃舍尔的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共用形问题,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图案的诸多艺术的价值取向,先民在艺术生活中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在现代艺术中东西方的艺术形态其实存有很多的共性

在霍去病墓石刻中采用了简洁的石刻手法——线刻的艺术手法,在现代艺术家布朗库西的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达了一种纯粹的艺术形态,同样也表达了材料本身的艺术美感。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除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之外,同样在中国的传统图案中包含了高深的艺术价值和造诣。

在一幅汉代的石刻《收割猎雁图》,作者将猎雁的部分置于图形顶端,而将割麦的过程置于图形下部,表现了一种普通的视觉意识,天空在上,地面在下完全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其二,作者注意到了一个在现代艺术中非常注重的平衡问题,将猎雁最大强度置于左上,将割麦的最大强度置于右下,这两种力度形式最终取得了视觉上的平衡,在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现代艺术中的诸多问题,都曾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过。

传统的周易的八卦形象,是“易由象生”的涵义,是指这几个基本的卦象是建立在具体的形象的基础之上的,而这几个基本卦象表达了深刻的涵义: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履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些图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形态,如何利用这些文化形式,成了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行业的重头戏。

除了这些广泛的艺术形态外,中国的民间艺术也有着深刻的图形涵义和价值。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保留的空间透视方法。例如散点透视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形式表现,这种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中国人的意识观念,或者说是“艺术意志”,在西方的现代艺术中,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在许多的艺术形态中都采用了这种空间的表现手法,后来勃拉克在论著中曾明确提出了该种透视的重要性,开创了该种透视的创作先河。而在东方早在南北朝时宗炳就提出了这种透视的现象,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阐述了中国人为什么不采用焦点透视,因为它不符合中国人的以大见小的艺术观点。这种全面的动点透视可以自由创作,并表现出作者的造诣,因人而异,才会发现中国人非常注重经营位置,这直接体现了艺术家的艺术水平。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该种透视是符合人的生理需求的。是对外在事物的“直接”的表现。同时在中国的民间图案中还表现了一种自由时空艺术特点,可以将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的绑定,将花果同枝、日月同辉都展现在同一个画面中,或者将同一个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展现出来,这其实是表现了一种感情上的真实,一种非具象的更加真实的形象。

这在现代艺术中都有了深刻的表现,在现代绘画中就时间问题,做了多方面的考虑,用运动的形态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就为了表达时间的存在,在波丘尼的雕塑中没有任何具体轮廓形象,任何物体都处在不断的形态转化过程中,而呈现出了被时间占据的艺术形象,这都是时间在艺术中的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已是屡见不鲜的表现主题。

中国传统图案中包含的民族意识是必须继承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形式除了包含着中国的意识思想之外,同时具有深刻的艺术涵义。也许亨利·摩尔在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虚体的涵义继而成为艺术大师的,而毕加索从不否认自己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才真正确立自己的艺术形态的,此种例子不胜枚举。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当国际主义的风格在面对地方主义时,两者之间是如何走向共生,传统性图案或是传统意识状态与现代艺术设计是否能在互相对立的冲突中,共融共生,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图案和意识状态与西方的文化体系的共同点与差异点,从而实现东西方艺术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国图案作法初探》 雷圭元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 庞薰琹 文化艺术出版社

[3]《形态构成学》 辛华泉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篇(2)

摘要: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积业道德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解决的现实向题。职业道德蕴涵了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是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面向职业道德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以培育主体性为核心,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上开展创新。

关键词:高职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 职业道德 主体性

职业道德,作为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蕴涌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内涵,为高职教育如何从传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转变出来,提供了新的视野。

一、高职传统文化教育面向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一)传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高,使得职业岗位和物质精神产品的文化内涵不断加深。社会和企业单位倡导的文化观念、道德思想、法律和制度要求等内容所构成的思想和制度文化体系,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结合,形成了具体的职业要求,成为职业岗位所要反映的社会文化内容。

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经济的开展,现代生产技术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却缺乏深刻反思,以至干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足够的创新,对人文科学的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传统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直到现在高职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着抽象理论多、学科知识多,贴近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课程少的现象,缺乏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职业化内涵的启示

在发达国家,企业及员工的职业化意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意识,职业化已成为劳动者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基本途径。以国际通行的概念分析,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二是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三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对于职业资质来说,包括职业岗位需要的和任职者供给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宜是职业化的基本准则,以面向职业道德为基本态度,体现了对技术与人文素质的整体要求。

(三)职业道德是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的本源和载体

职业道德状态与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事业成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个体社会生存能力的基本标志。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人们往往把职业目标的选择与社会生存状态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如,高职生在知识型、管理型“白领”和体力型“蓝领”之间选择技术技能型的“灰领”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是高职生综合理想追求和现实可能后对生存状态的一种定位。

二、高职传统文化教育面向职业道德的主要涵义

(一)以适应职业道德为目标.提高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水平

职业道德蕴涵了社会经济、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体验形成了高职学生意义学习的基本动力,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因此,高职传统文化教育如果离开了职业意义,或者只涉及理智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教学,是难以促进学生自觉地发展的。另外,学生对职业意义的理解伴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加深。实施高职传统文化教育要以职业意义为基础,要把职业的审美性、伦理性,艺术性和社会经济意义等情感与价值的理解和内化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根据理解力的发展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意义学习。

(二)从职业道德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人文知识的应用教育

从职业道德对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及其教学,都要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因为,即使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它也是人化的结果,更何况它的教学过程是在人与人、人与组织及制度的关系中展开的,所以,任何一门课程和它的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当然,就一门课程及其教学而言,有其自身的核心任务,或侧重于技术或侧重于人文或人文与技术的结合。第二,当前大众对物质精神产品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高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只承担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还要承担人文知识应用教育的重任。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对职业价值体验的积极作用,把“包括与创造性或系统改进有关,维持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人文要素”,纳入教学目标和过程之中,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创建民主的教学制度文化.以提高学生

对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适应性开放、民主、公平是现代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普追趋势。建立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制度文化熏陶学生,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有效途径。这种熏陶可以从学生在教学中的权利运用和责任落实中展开。从权利运用的角度看,要使学生具有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参与、建议权,教师的选择权,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权,教育教学的评价权,从学生的责任来看,要使学生落实好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责任、执行教学制度的责任。以适应和超越于当下社会企业制度文化发展状态的学校教学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将为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企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提供范式、积累经验。因此,要把面向职业道德的高职院校教学制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资源,进行教育意义上的创造性建构。

篇(3)

关键词:高校;国学教育;传统文化;路径

在近代,国学主要指“国故之学”[1]。针对当时西学的强势话语,很多学者提出了整理国故,保全民粹的观点。我们今天来讲国学,主要就是指传统文化而言,已经超越了近代国粹的涵义。《国学今论》解释说: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旧版《辞源》称:“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应该是固有的中国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是一个与西学相互平行的范畴。它不单是前人所说的经、史、子、集,而且还包括国内各地域文化、56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是季羡林所说的“大国学”概念。它“既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現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現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2]。同时,国学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不仅仅限于以前的文化,近現代儒、释、道等学派所进行的返本开新,力图从国学本位来建构精神家园的努力也应该包括进来。所谓“国学教育”,就是指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去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使之更好地了解我国国学,感受国学的魅力,增强民族意识,培养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增强国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先民留给我们的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曾经滋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深深积淀在我们民族的心理层面。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开拓创新,进而又形成新的传统。近現代探讨国家兴衰之源最后上升到文化层面并全盘反传统,国学教育离我们渐行渐远,就是在大学教育中,也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一点在理工科学校尤为突出。实际上国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現在人格塑造和人文修养方面。尽管国学中也有中医等科学层面的东西,但是就当前而言主要就是在构建精神家园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它既不能取代的指导地位,也不能代替西方的現代化理念,我们只有对它准确定位以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要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做人做事、安身立命的基石。一方面,通过加大教育引导的力度,使大学生真正明白国学的涵义和作用,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利用国学热,通过正确宣传和引导,把历史名人的精神底蕴和人格魅力展示出来,使得大学生有敬仰和崇拜的对象。通过对大家的宣扬,使学生认识到国学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被动接受到自觉吸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深化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提升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二、完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传统文化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上,教材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绝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列为必修课程,有些大学《大学语文》连选修课都算不上。即使有这样的选修课程,也因其涉及面广,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内容较枯燥,课时设置少,往往讲出来的东西变成“大而空”,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要在大学校园推行好国学教育,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国学教育计划,从基础的国学常识,逐渐深入到思想层面,讲授《论语》、《道德经》以及《周易》等经典。还可分专题进行教学,如古代的做人理念、学习理念、境界理念等,这实际上可以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一项内容纳入到整个教育计划中,逐年完成。其次在国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材选择上也得深下工夫。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承担国学教育的老师不仅必须对国学有深厚的功底,还必须是道德的楷模。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必须符合时代,能够解答現实问题,而不能迂谈阔论。各个高校还应该组织人员来编写一些学生喜爱、有思想深度和現实意义的教材。

三、营造国学教育实践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其个人的顺利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社会文化是对人格影响最大的社会环境因素,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社会文化促使其实現社会化并形成特定的人格。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共识。首先,政府部门做好牵头,提供制度保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指导性的政策,出台相关条例,使高校有据可依,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的开展国学教育。其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支持。科学而充分地发挥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社会传媒的巨大作用,全方位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我爱学国学”栏目,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再次,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是所有社会组织中反映社会生活变化最敏感、最迅速的单元,其结构以及相应的家庭文化诸如伦理关系、道德规范等就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巨大变化,从而极大地影响其成员的成长、发展以及思想状况。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和家长携手,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和引导作用,注重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有文化氛围的、有思想气息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很多人对国学的理解往往有一种误区,即仅仅把国学当成是博大精深的知识系统,而忽略了对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在实践环节中提高大学生的国学修养。現在说学国学,往往是列了一大堆的书目让学生去学习,而其实这样的引导只是把青年引入了国学的知识层次,而忽略了国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現在对大学生的国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培养,更要重视能力培养,在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大学生的国学水平和能力。

国学是知识的、学术的、精神的,也是技艺的、能力的、实践的。国学的技术性,不仅仅是靠读书能够实現的,必须在实践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同时,国学的技术性与理论性是相互依存的,在传统武术和中医学中我们能体会中国哲学对阴阳、对称、天人合一等基本观念的理解。书法、绘画、戏剧等传统技艺,在中国的流传过程中,必须依靠一定的师承才能获得,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学习者必须接受专门的技术训练。这部分国学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获得,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大学生社会活动中建立社团, 通过社团活动和实践训练,使大学生学到技艺提高能力。或者,可以以参观学习和社会实践为载体,游学式体验实践国学。大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走出校门,寻访中华文明古迹,参观博物馆、拜访文化名人、进行校际文化交流,来学习和体验国学。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其对国学的理解与领悟,展現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可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国学。再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国学的思想修养。传统思想道德的修养,不仅是接受课堂上教师的长篇大论,更体現为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四、推进国学教育理论的创新

国学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理论创新。要想使国学教育在現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就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开拓出新的局面。国学教育单凭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不能实現大学国学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当前高校对大学国学教育的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国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目前,国学教育的現状、国学热的背景、国学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国学教育的价值、国学教育的实施策略、国学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构建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国学教育理论研究的课题。各级社科基金应该设立相关研究基金,高校应该激励相关教师进行专门研究,尤其是在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问题上开创出新的格局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陈旧、落后的国学教育理念只会使国学教育多走弯路,甚至走偏。只有大量的国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广泛的调研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現实的状况、未来的发展、教育的意义进行广泛的讨论和科学的分析,提出可行性方案,才能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才能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另外,还要积极争取创办国学教育、研究、普及等方面的专门报纸、期刊、杂志等,这既可以进一步普及国学知识,也可以为国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国学教育

国家教育部门曾在教育纲要中强调,教育的根本工作要求就是以人为本,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加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统教育。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并已经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应该是探究讨论大学的国学教育如何开展的问题,给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一、国学教育和国学的涵义

在我国的古代,国学原是指国家的学府,比如:汉朝的太学、明清的国子监等等。直到清末民初时期国学才是“学问”的涵义,那时中国刚刚引入西方学术,并把西方学术称为“西学”或是“新学”,相反,人们称中国固有的学问为“旧学”或是“国学”。其实,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的专家学者对国学进行下定义,但至今为止,国学还是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通俗的说,国学指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并且这些传统文化和学术是以儒学作为主体的。如果按照学科对国学进行划分的话,则主要可以分为哲学、文学、史学、伦理学、宗教学、版本学、礼俗学、考据学等,另外,也包括建筑学、音乐、医学、星象等,但是所有的这些学科的主要基础只有一个,即儒家哲学。如果依据《四库全书》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其中相对比较重要的是经、子,最重要的是经。如果按照思想来分类的话,则可以分为先秦诸子、儒家、道家等,其中一直在中国思想史上起着主导作用并且贯穿始终的是儒家。现如今,人们所说的国学,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历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对现代社会仍旧有着重要价值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就是发扬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国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传承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思想以及学术真正培养国民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以及品德的修养和健全的人格等等。

二、实施国学教育对艺术类学生的有利影响

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符号以及规范就是文化,而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文化人”的价值观。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国学教育对所有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许多有利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学教育能真正培养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许多教育专家说,现如今的大学生并不缺乏知识,而是缺乏文化;并不缺乏技能,而是缺乏精神。因为艺术生从某一方面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许多艺术院校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根深蒂固,只是一味地追求技术方面、专业方向的教育,而却忽略了人文方面的教育,最终导致大量的艺术生没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在学校中,要想改变以上这种现象,就应该积极进行国学教育。国学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集结,它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艺术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够真正使艺术生培养起高尚的人文精神。

2.国学教育能够真正提升艺术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大量的专家学者认为,目前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崇洋的原因之一是对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缺乏自信。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生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对强势的外来文化没有基本的抵抗力,普遍缺乏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在“五四”时期,许多大学者也都出国留学,然而,他们并没有因为那时所谓的新进文化而失去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依旧持有非常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这是由于他们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对于艺术生来说,促进他们积极进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唤醒艺术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而且能够真正提升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

3.国学教育能够促进艺术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修养。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知道,现在的大学生不仅道德素质低下,而且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修养。许多的艺术生在学校里对自己的前途感到一片茫然,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也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国学正好可以帮助这些艺术生尽快的摆脱这种不利的现状,我国的传统文化吸收了儒道释三家的理论精髓,重视的就是对人的人格培养以及帮助人培养良好的品格。因此,对于艺术生来说,加大力度对他们进行国学教育,注重他们在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修养。

三、初探艺术类学生有效进行国学教育的策略方法

1.为艺术类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正确认识国学,对国学的内涵有一个新的理解。要想真正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新的理解,首先应该对国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明确国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继承、创新的过程,然后秉着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国学的发展与弘扬,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国学,学习国学,坚持文化创新原则,并使之能够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国学教育的影响以及重要性,对国学的发展有新的教育理念。要想对国学确定新的教育理念,第一,学校的有关领导应该先提高自身对国学的认识,积极推动国学教育的发展,努力树立起新的国学教育理念。第二,学校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对国学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国学理念,提高国学素养。第三,艺术生要努力提高对国学的认识,从学习国学教育中收获更多,为自己的以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

2.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有特色的国学教育。首先,应该对艺术生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专业化的国学教育。要想进行专业化的国学教育,可以在学校先建立一些教育教学机构,为艺术生研究国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随后可以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对国学进行系统化、规律化的学习。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教材体系,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真正实用的教材体系。然后,应该对艺术生实行陶冶化的国学教育。进行陶冶化的国学教育可以从校园文化活动入手,结合国学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古典名著诵读活动,大力宣传民族传统节日,进行各种有特色的文艺演出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对国学进行积极地宣传,并且能够使宣传栏进行不断地更新,比如:对宣传栏进行定期更换,对宣传栏里国学的内容有相应的实时要求等等。

结 语

现如今,国学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而且还可以真正促进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集体意识,促使学生尽快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最终也将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邓启铜,殷光熹.国学教育[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3]邓启铜,陈红映.基础阶段的国学教育热[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传统图像;现代标志设计;融合

1传统具象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

具象传统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就是将传统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和结构灵活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之中,这正是现代标志设计创意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艺术是我国传统图形的根源,使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在造型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传统图形中,注重实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的造型方式,主要关注形与形之间的穿插、呼应和礼让关系,追求完整和对称均齐。具体创意是通过运用具体、鲜明、性感的形象,来塑造直观、简洁、理性的标志形象。这种形象大多以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为原形,结合一些现代手段,对这些元素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并进行新的设计重组,之后将其进一步糅和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标志是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有效载体,通过糅和具象传统图形设计出来的标志,含义清晰,形态古朴而真实,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再加上其较强的通俗性,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从而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

2传统意象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

卡西尔曾指出,人类的各种文化形式是由不同的符号活动的产物。宗教、艺术、科学、历史、神话、语言等各种符号形式,同时体现了人类精神客观化的不同途径,并组成了整个文化世界。作为人类精神客观化的形式,传统图形有着一种蕴藏着独立精神的构形的力量,并不是被动地表示某种单纯的事实,也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单纯摹写,而是其中包含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涵义的物化和外化,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重要途径。历代人们之所以对同一个图形进行反复的描摹,不只是因为图形极具审美意义的外在形态,同时也是因为理解了图形的内在涵义,通过反复描摹,从而将深层的意义展现出来。在我国,传统图形最初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宗教等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演变,许多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意象就延伸出来了。而这些具有美好寓意的意象图形正是我国传统图形艺术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标志设计的过程中,传统意象图形也是标志艺术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的意象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理念的审美充分融合在一起,使现代标志设计汲取传统意象图形的“意”,这就需要标志设计者在对传统图形进行研究时,要能够摆脱图形的物化表面,将研究拓展至精神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出图形中的“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传统图形的精髓所在,同时,经过巧妙地利用现代设计的技法,进行融会贯通,这样更加有助于形成标志设计的特色。一些企业机构在设计标志时,往往会通过暗示、形容、比喻等方式将意象图形的美好象征意义作为标志设计的重要理念。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标志含蓄隽永,可能不会让人很直观地理解其意义,但一经点透,则会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觉。例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形似一只腾飞的凤凰。已经出土的“神鸟”青铜器是我国国宝级的艺术文物,在古代,这种“神鸟”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是这种外形美丽的鸟所出现过的地方,这些地方都会被幸福和吉祥包围。而无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人们都将凤凰看作是美丽的祥瑞之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通过凤凰展翅高飞的形象及凤凰被人们赋予的美好寓意,来象征飞行既敏捷又安全,同时又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再如,在传统文化中,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象征,历来都被视为神灵和吉祥的代表,从古至今,中国龙都是极具影响力的意象图形。我国香港的形象标志就是以龙为原型通过有效的变行设计的,活像一只活灵活现的飞龙,同时将H和K(香港二字的英文缩写)巧妙得融入到了图案当中,包含着香港这个城市是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地,有利于向全球推广香港。在这个标志设计中,取龙的寓意,一方面代表着香港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突显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香港的历史背景,给标志图形增添了时代气息和丰富的动感。不仅如此,还利用飞龙的流线型,为标志赋予了速度感和前进感,代表着更加深刻的寓意――在百年历史长河中香港经历了不断地有效蜕变和演进。

3传统抽象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

在我国传统图形艺术中,抽象图形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现代标志的设计中,也是提高标志设计创意的有效途径。在标志的设计中,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才能展现设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只运用具象或意向表现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抽象表现来更深层次的创新标志设计。所谓抽象表现,就是脱离外在形象,运用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标志的内涵和意义,同时用变形或写意的几何图形、符号等作为主要变现形式。抽象造型虽来自客观真实的自然形态,但在提炼之后,将外在形象舍弃掉,而取其中的神,即某种感觉、意念等。我国传统抽象图形用于现代标志设计的形态包括盘长、回纹、方胜、太极八卦、如意纹等,很显然,将这种传统抽象图形与现代标志设计融合,将会使标志的设计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的设计中运用了传统的“盘长”形象,标志设计并没有直接借用传统图形,而运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将“运动员”和“中国结”两个意象展现了出来,从外观上看,展现了我国独特的风险;从深层含义上讲,将人们的祝愿及标志主题得以有效传达,与此同时,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宣传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民族形象。再如,为我国人民群众所十分熟悉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图形――太极阴阳图,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俗称阴阳鱼,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个鱼形半圆即合抱又互含,外边为正圆,它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太极和谐原理”,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所认为的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宇宙发展变化根源的道理,即告诉我们处在一个统一整体中的两个事物,若相互之间有利,则能促进整体的和谐统一,那么更会对自身带来十分有利的影响。这个道理广泛适用于个人、家庭、国家、民族等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基于此,该抽象传统图形也被有效地运用到了现代标志设计中,在2002年南非反种族歧视世界大会会徽的设计中,联合国则选定我国传统的太极阴阳图作为这一盛会的会徽,在设计的过程中,将黑、白两色的阴阳两极增加了不同层次的灰色作为过渡,这一巧妙地设计更加能够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种族的国际上各国人民的平等与友好和谐。这就很好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了世界,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是现代标志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艺术财富。在标志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善用传统图形艺术,充分挖掘并汲取各种传统图形艺术中的精髓,切忌生搬硬套、复制加工,这样才能将传统图形艺术中的精神内核巧妙的反映到现代标志设计中,有利于推动现代标志设计向更高层次创新,同时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刘文.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篇(6)

关键词 传统图形元素 现代化 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资源极为丰富。从最早的彩陶艺术到汉字,从秦汉的瓦当到明清的“如意”,从传统的书法到篆刻,这些中国的传统艺术图形在随时代更易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与演化,充分展现出中国浓郁深厚、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侧重对“形”、“意”、“势”的体现,注重实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同时关注形与形的相互呼应,从而体现出内在情感所需表达的态势与气氛,以传达整个图形的精神。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传统图形特点的挖掘与革新,是在保持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本源特点的同时,更好的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中国传统图形艺术在时展中更能传达中国独特的文化性与民族性,使中国传统图形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更富生命力。

1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不断进行碰撞和进行交流,新观念、新技术、新思潮应运而生。图形艺术的发展空间也随之拓展。

早期对图形的定位逐渐被资讯化的现代社会赋予了新的视觉涵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对现代视觉元素的重新关联与转换,发展创造出新的图形艺术视觉语法结构。而这种莺新关联与转换,既不是对传统图形艺术组织表面形式的完全抛弃,也不是对传统图形艺术组织的完全“拷贝”,而是在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在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视觉图形符号的重新演绎。是从传统图形符号的造型、寓意、神韵等方面进行高度提炼、巧妙组合和内涵延伸,将其充分融入现代审美的视觉模式之中。

传统的吉祥符号“龙凤呈祥”、“福禄寿喜”、“连年有鱼”、“福如东海”等等极具中国本土味道,通过象征、借喻、双关、谐音等手法来传递民族情感及美好的生活态度,其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和精彩的图形理念丰富了世界文化的语汇,也成为平面设计界诠释本土文化常选的视觉用语。近年来,中国的平面设计师在作品中不断探求创新吉祥文化,借此寻求东西文化的切人点。如:中国华夏银行的标志选用简约化的玉龙作为主体,象征华夏民族,水转的玉龙,恰好是China(中国)的首字母,使其象征意义更加突出。

此外,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源自佛教的“盘长”造型,寄予“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涵义,使该标志从整体上洋溢着东方古老的吉祥神韵;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也同样采用“盘长”造型,同时应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中国移动公司的标志和中国邮政的标志都采用传统“回纹”图形模式,通过对传统图形元素中“形”的延伸,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充分挖掘了中国传统图形艺术的神韵,并使之演化,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准确地表达设计者特有的理念和个性,让人回味悠长。

2民俗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图形艺术是传统图形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的设计艺术的发展都是以其本土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民俗艺术求大、求活、求全、求美的形式特点,源于民俗事项丰富多样的形象,也决定了它是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中最具生命力、最富神秘感的组成部分。

平面创意中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就是这种策略在意识理念方面的一种体现,平面的一些优秀创意通过运用本土文化中民众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风俗习惯表现出来,使人们觉得平面表达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人们从平面中找到所熟知的文化符号,同时又沉浸于平面精彩的创意,这种平面无疑是成功的。

中国最为普及且历史悠久的吉祥图形中包括如“太极纹”、“四喜人纹”、九宫格、米字格、“福寿双全”、“三羊开泰”、“连年有余”等主题纹样,这些纹样图形所体现的是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显示出中国民间艺术家纯真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创作才能。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立足于本土文化充分表现本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并创造出崭新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机。如:清华大学肖红教授在澳门区徽设计中成功运用莲花的形象,取其吉祥如意的寓意,祝愿澳门繁荣发展;著名设计师陈志望的《尚都》将人的面孔、建筑及具国画意味荷花有机融合,很好地表达了SOHO所具有的高雅品位和深厚的人文情怀。这些都是成功运用民俗元素的典范。

3总结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图形,必须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图形的精髓和韵致,同时不能拘泥传统文化元素的原有面目,传达本土民族风格的神韵才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图形的根本目的。在应用的过程中应着重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用现代化国际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然而“形”和“意”的沿用,是对传统的浅层次的提升和发展,只有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象进入深层次的精神领域去探寻,才能把传统图形的精神元素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使民族文化精神偕同世界设计语言共同构成成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主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园林景观;传统文化;塑造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理想与信仰。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积,留存在建筑中,与人们的生活融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园林景观恰如其分的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人们逐渐被园林景观塑造的传统文化所影响,并将这种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

文化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综合。狭义的文化是指形态意识产生的精神财富,主要包含信仰、宗教、民俗习惯、文学思想、艺术情操、科学技术等。传统文化则是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逐渐形成的物质体制和精神实体文化意识,是相较于外来文化与当代文化来说的,属于狭义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在文化风俗、思想道德、技术心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尤其是传统文化具有的淳朴宁静、自然淡雅的审美观念,和谐顺畅、自然共处的自然观念,以及多样形式、充分生机的形象艺术,都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

二、现代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文化节点,它利用文化基因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创造开发具有地方人文特点的现代园林景观是当今时代的需求。将传统文化转变为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精神,并且对其赋予新的园林景观内涵是设计者肩负的神圣使命。现代园林景观以真实的传统地域文化作为依托,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并且向世人充分展示,将现代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城市科学发展的新观念。

三、现代园林景观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园林设计具体是指对街道、庭院、广场、公元、河岸、桥梁等全部的生活区域、工商业和娱乐区域等一系列的外界空间以及独立性质的室外空间建筑实施的环境园林设计,通过园林景观文化意义能够看出,园林景观充当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调和剂,园林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估计视觉形象、大众心理、绿化生态及精神要求、传统文化是精神需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园林景观层次的关键内容。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将会重新展示历史的光芒,能够使人们追忆美好的回忆,更加突显园林景观的唯一性,提高了园林景观的档次。

四、现代园林景观塑造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正视传统文化

城市是一个逐渐传承、有序前进的历史过程,只有按照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才能具有根基。园林景观设计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文化艺术领域,凭借一定的设计理念作为创造精神价值的原则。大部分人普遍认为传统就代表着旧观念、老思想。这样无疑令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和研究仅停留在一些东西的表象上。总体来说传统主要是文化方面的表现。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都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也是这样。实际上,传统文化一直在我们身边,例如我们延续着一些很难舍弃的民族风俗习惯,因此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不可能与传统文化分离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应当塑造传统文化意识,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展示与继承传统文化

现代园林景观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能够借助于公园绿地、道路、雕塑、行道树等多种物体,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利用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大量呈现在大众面前,使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工程建设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释放深厚历史地域文化。

1.公园绿地

现代园林景观中城市绿地是重要的部分,通过斑块的形式在城市整体生态体系中散步。在园林景观规划时,以城市的传统文化作为题眼,将无形抽象的传统文化进行形象化,进一步从不同方面显示传统文化。联系公园绿地的需求功能,根据突显的文化主题、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重要思想,应用碑文、栏杆、雕塑等一系列能够利用的载体硬件,将与城市传统文化相关的事件、传说以及典故进行固化,彰显其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们在娱乐休闲的时候,不自觉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了解。

2.道路绿地

在城市绿地体系中道路绿地发挥了关键的生态廊道的作用,同时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展示特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能够彰显城市的现代园林景观特点,发扬传统文化,可以应用各类载体硬件充分体现城市传统文化特点。例如对古老城区中道路格局框架尽量保护,恢复使用历史名字,保持方正古城的空间布局,尽可能保护历史留下的老胡同等,特别是那些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路名要尽可能的继续使用,将传统历史文化凭借地名的形式实施固化,充分利用乡土,将道路绿地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使得现代园林景观能够更好的塑造传统文化意识。

3.公共设施

在人们平常生活中公共设施随处可见,并且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例如马路灯、垃圾桶、座椅、花台等。这些公共设施不仅使城市绿地凭借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为人们使用和服务,同时还能利用它们具有的装饰造型作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成功塑造城市的传统文化。例如马路灯具有变化各异的造型,观赏装饰性很强,其布局情况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的传统文化,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园林景观的特点,布置协调且不同款式的灯具。

(三)利用色彩图案塑造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象征包含了很多的图案,例如中国结、窗花、祥云、金乌等,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利用这些传统的图案塑造传统文化意识,不仅仅具有深刻的寓意,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有效延续了本土文化,同时还能塑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形象,使我们进一步与世界的交流。例如在墙壁、栏杆、道路等位置利用手绘或石刻的方法塑造祥云和龙凤呈祥的图案,能够充分体现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或者利用植物设计出十二生肖的各种图案,让人们欣赏的同时体会传统文化留下的印迹,这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塑造。现代园林景观的色彩是表情定位景观的重要元素,最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包括:红、黄、白、灰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这些色彩,能够准确营造园林景观的表情。红色和黄色能够塑造喜庆、祥和的气氛。例如在设计路灯时应用大红色的灯笼,在节假日的气氛中能够突出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在景观建筑中采用灰色,能够更加彰显景观特有的典雅与宁静,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色彩成功向人们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结束语

整体来说,园林景观的布置风格和意境等方面都能够有效塑造传统文化意识。我们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不断寻找传统文化和审美精髓,发扬传统文化,力争实现古为今用。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园林景观设计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属于具备了浓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典型表达形式,对于世界园林景观的发展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