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
时间:2023-07-18 16:27: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物理思维怎么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初中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是以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为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规律,通过实验引发猜想,通过实验引发人们的思考,从而以实验为基础探究自然规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知识与多数的物理概念都是基于物理实验而得出。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物理实验给予高度的重视,指导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安装;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记录、读取、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总结与报告,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思维能力和探索和创新能力。笔者从事物理教学多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物理实验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和物理学科上的创新意识。笔者将自己近些年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尝试总结几点,与同学科的教师分享,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自然科学尤其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数的概念和原理都来自于物理实验,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基础观察能力。但是,多数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实验的活动中,缺乏实验的观察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被一些刺激性强的事物吸引走,对实验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的现象没有给予有意注意,经常会出现实验的漫无目的看了一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笔者在进行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之前,都会强调学生应该有目的地去观察哪些现象,给予学生一个特定的方向,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思维,在实验的观察中获取有关知识。
如初中物理实验《光的反射》一演示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在演示实验开始之前,笔者就让学生在对实验 的仔细观察观察中,重点观察并分析:“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就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物理现象的关键内容进行仔细观察,这样很轻松地收到了本课应该达到的预期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的观察中,学生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2.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学生的物理素质和能力除了要牢记物理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物理实验,通过动手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才能将物理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才能使自己是实验能力有所提高。笔者发现,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都是把物理课本摆在实验台上,一步步地将实验按照课本的指示照做,这样的机械的操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主动性不高。笔者在物理实验指导学生操作规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在物理实验课中,对于初中物理实验中用到的基本仪器有哪些,让学生在操作前做好计划,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在学生实验操作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知道在实验中将会使用到的仪器的在具体的实验中,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必须在脑中熟记,方能保证实验的正确操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这一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在实验中会用伏安法测电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笔者在实验前,帮助学生首先理清知识:“①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②需测哪些物理量?③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④怎么减小误差?⑤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等。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熟练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促进思维,增加学生物理实验与学习的兴趣。
3.物理实验能够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断推动人认识和研究事物、建立求知意愿的强大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真正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才会对其倾注全部的热情,才能津津有味、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甚至持之以恒地去深入钻研这门学科,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带有趣味性的学习,能够让初中生获得更大的学习满足感,让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不断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关键措施。教师在给初中生讲解蒸发原理时,就可以先通过引入一些生活化问题,激发初中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湿衣服通过晾晒是怎么自己变干的呢?当我们在皮肤上涂抹酒精后,为什么酒精很快就没了?这些问题能够很好的向初中生揭示日常生活中暗含的物理原理。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够让初中生对蒸发现象形成具体的概念,也能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营造自主学习的探究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是一门精密性高、抽象性强,且具有数学量化特点的实验性科学,理解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环节就是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课堂上,单纯的物理知识灌输远远不能满足其教学要求。而必须要在课堂上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初中生去丰富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培养初中生的立体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且在初中物理教师的引导下,去模拟物理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让初中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思维模式,并让他们学会总结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例如当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电学知识原理时,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猜想引出、分组实验等多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这样的引导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让初中生在听课的同时,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总结,能够让初中生在自主学习时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进行分组讨论时,能够让初中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总结归纳,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或者发现到的问题及看法,在营造起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之余,又能让初中生通过自主学习,更牢固地掌握物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三、在物理实验中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由于物理学科的实验性特点,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容易的理解和记忆物理理论,初中物理教师必然会在物理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物理实验。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初中生动手能力和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大多数演示实验而言,基本都会给出非常详细和具体的实验步骤。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时直接按照教材进行演示的话,很容易就会让初中生形成固定思维,限制了他们物理思维的自由发展,对初中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让初中生独立地思考进行这项实验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步骤,并试图将物理理论与生活常见现象结合起来。例如物理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探究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就可以通过钢板实验来帮助初中生理解。教师先选择一名初中生来自己动手完成该项实验。然后让这名初中生用一只手将钢板的一端固定,并用另一只手对钢板的另一端施力。在此过程中,所有初中生都可以观察到:在力的作用下,钢板发生弯曲。随着施加在同一位置的力的大小改变,钢板的弯曲程度发生变化;并且随着施加力的位置变化,钢板的弯曲程度也各不相同。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大小与力的作用点、方向都有非常明显的关系。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生活小实验,能够让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增强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总结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意识 教学作用 培养措施
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产生探索问题的心理。问题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作用
1.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原理。物理上的很多概念与原理是比较抽象的,而初中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很欠缺,他们在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原理的时候会产生困惑,从而产生疑问,如果学生树立了问题意识,就会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他们理解概念或原理方面的误区,是最需要老师指导的地方。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原理。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表现。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他们会对照已经掌握的知识领会新知识,如果还不能理解,他们可能就会查阅资料,或者请教同学与老师甚至做实验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物理的新知识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靠,而且有利于将学习到的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
2.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问题,说明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产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问题,有了问题,才有思考的积极性,有了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才会有参与教学活动热情,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水中提起物体与在空气提起物体时,感觉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他们探索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可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当前,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强,他们可能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解,害怕在同学面前直言自己的问题。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提问。问题都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中,很少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当中,诱导他们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压强的时候,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为什么被笔尖戳手比笔尾戳手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产生的效果与接触的面积有关系?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时候,可以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将一块橡皮泥拉成两段,一段揉成图放在水中,另一段将它做成船形放在水中,学生会看到一个是沉在水中的,另一个是漂浮在水中的,进而引导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橡皮泥,一个是沉的,另一个是漂浮的呢?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
2.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大气压知识的时候,学生看到笔者做纸片托水的实验后,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杯子中的水,放得不满,结果怎么样呢?笔者让学生用实验探索这个问题,从而增进学生对大气压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电流表正确使用的时候,笔者强调:连接电流表的时候,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连接反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笔者让学生用实验探索,电流连接错了,电流表的指针将怎样偏转;在使用天平测量物质质量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在称量之前调节好天平。有的学生就思考:假如不调节天平,能否称出物体的质量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不少学生还没有等到老师组织讨论,就私下讨论起来。老师应不做解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亲身动手实验探究,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利用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要用到物理知识。比如,在教学物态变化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样的视频:春天里的冰雪融化、夏天里的暴雨如注、秋天里的大雾弥漫、冬天里的鹅毛大雪;学生看了这些自然现象后自然会问:雪、霜、雾等是怎么形成的?再如,在教学机械运动知识的时候,可以播放这样的视频:在奥运会的比赛场上,跳远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助跑,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跳远比赛,为什么要加速助跑呢?联系生活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不能让学生大胆提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需要老师的教学艺术。老师要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让学生敢于提问,让问题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冯贵东.中学物理.物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007.6.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9-0120-01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接触专业物理知识的开端,良好的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有利于他们今后对更高层次物理知识的学习。然而受应试教育、中考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所影响,目前初中物理普遍存在“填鸭式”教学方式,如此一来不仅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学生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这对他们今后高层次物理学习造成严重阻碍。鉴于此,下文将基于笔者实践经验,探究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理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优质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让学生对于物理教学中抽象以及平淡的问题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内容在备课阶段借助于教案、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比如适当增加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其能够主动开动脑筋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往往缺乏对大气压的直观感受,为此,教师就可以在备课阶段设计一个卡片托水实验,即往玻璃杯中加满水,并用一个塑料卡片将杯口盖住后倒过来。随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如若将玻璃杯倒过来,把手放开,那杯子里的水会怎么样呀?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漏出来。这时教师将杯子倒过来,并将手移开,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塑料卡片紧紧地贴在杯口上,且杯子里面的水也没有倒出来。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对此现象进行猜想,并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程的重点内容“大气压”的学习当中。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
大部分初中生认为物理课程很难学,笔者根据研究发现,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物理基础知识教授完毕后,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较强的问题,随后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教师在点评几名学生的回答后公布该问题的准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在学生学习完“物体浸在液体中会受到液体的浮力”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浸在气体中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知识点与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点的道路上另辟蹊径。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思考:物体会不会对地球也产生吸引力?又如,在学习“电”能生“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反过来思考:“磁”能否能生“电”?让学生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能够互相转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三、重视物理实验的探究性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物理规律与概念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而来的。因此,实验教学不单是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进行“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时,教师在学生小组完成“伏安法”测量后,继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小组分析、研究与讨论是否有新的测量方法,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论证。最后由教师对设计的方案与结果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在不断实验与探索中设计出了“安安法”与“伏伏法”来进行电阻测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创造热情,进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鉴于初中物理对学生今后更专业物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在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模式的前提下,立足于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重视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霞.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旬刊,2009(5):17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思路
一、引言及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有了长足的提升,国家对于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和人才供给的结构性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对于教育领域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中小学是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也是我国人才教育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阶段,必须得到国家重视。新课改是目前国家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思路。
新课改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而制定的应对改革的措施,它的提出对现有的教学人员和教学体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的推行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种大的趋势。任何教学个人和学校如果不能够把握大势的要求,仍然沿用老路,势必会落后于时展的要求,势必会影响整个教育改革的大局,基于此,探讨当前新课改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进课改的创新性策略有利于把握新课改的大局,更有利于推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尽管现行的新课改正在推进,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学方法、教学秩序、教学体制都还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因此了解中小学教学的现状,有利于更好的为推进新课改提供更多的源泉。
初中物理是一门探讨由现有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的学科,学科的要求是善于观察事物现象进而通过渐进式方式找到事物现象背后的原理。现行的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却违背了以学生学习、探索为主的目标。其主要的缺陷表现在:
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比较单一,未能够把握重点。目前的教学中,物理老师注重的是告诉学生事物现象后面的原理,采用的是一种课堂集中教学的方法,很多学生知道这一种原理和本质,却往往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分割不能够形成一种完整的思维。
实质上来说,物理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培养一种思维方法,这比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重要得多。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的眼睛,分析问题的智慧,探讨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欣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要求。
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角色配置不合理,未能够相互协调。教学相长说的是教和学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学习知识。要求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互动互学。而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时候只是老师在传道式地教育学生,老师告诉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就信什么。这样的方式之下,学生会很害怕回答老师问题,并且不知道如何思考,更没有自我辨别、自我认知的意识,结果导致了长期中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不足,不利于其发展。
三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模式单一,未能科学使用实验方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学生产生的是多种感官共同学习的现实,也能够形成更加至关的感受和更加高效的策略。兴趣源于感官,学习源于思维,通过实验就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很好方法,通过实验就是很好理解现象,由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大多通过老师的课堂传授、书本学习,这样的话未能够接触到第一感官,学习效果也会差很多。并且未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实现学习的思维。
当然,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更存在着一些其他的缺陷,这些缺陷共同作用,最终阻碍了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需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三、新课标改革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探索
新课标要求学思并重,更加注重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转变初中物理教学思维,调整教学目标。物理学习更重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培养思维的本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学目标就应该放在培养会思维、能思考学生。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减少宣讲学生知识和理论,宣讲学生道理,试着去告诉学生怎么样去学习道理和知识,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的,这才是新课标下符合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
二是,转变初中物理教学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新的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可以采用引导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例如,课堂上可以尝试问答式的方式,讨论式的方法,老师在开头做一些引导,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和学习,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认为有难度,有学习的兴趣,再来由老师来进行讲解,以便于提高效率。
三是,采用情景式教学,重视实验方法的引导。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是良好物理教学效果的基础。基于新课改的需求,初中物理知识以探究的形式为主。因而,在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课题引入和开展的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地渗入初中教学之中,物理情境的创设可以基于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地创设。例如,老师可以多多利用实验的方式,实验的方式,是有效学习的方法,实验的结果,是对问题结论的直观说明,就可以在讲解中多多利用教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学习知识。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创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只有不断的尝试,尽力去探索,才有可能实现课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是简单地把物理知识传输给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教育必须逐渐改变这种教学方式。物理学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具体来说,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主要方式包括:第一,帮助初中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夯实物理知识基础。吃透物理知识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只有完全理解物理知识,学生才有进行创新的能力;第二,在讲述物理知识过程中,教师应该配合习题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物理公式以及物理理论等;第三,初中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故事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物理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物质的液化、凝固、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之前,应该在开始新课之前帮助学生复习旧课,即物质的三态:固态、气态、液态,同时也帮助学生复习温度测量的步骤、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在复习完旧课之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种物态,进而当教师讲授新课时,学生能够很快理解,不会出现困惑,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复习旧课,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很可能已经忘记了固态、气态、液态具有什么特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做书上的练习题,如果发现学生学习情绪并不高涨,则可以讲述一些小故事,如讲述自己小时候舔覆盖着冰霜的篮球架,舌头被冻住的故事。这些授课流程能够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同时学习情绪也会比较高涨,对于学生进行创新非常有帮助。
二、营造课堂进行创新的环境
想象力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纵观在物理学科中具有创新成果的物理学家,都进行过大胆的猜测,可见大胆的猜测对创新何等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大胆地提出问题,客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把初中物理课堂中师生关系改善为合作型的关系。教师不要以主宰者的心态和方式与学生相处,而应该是以引导和沟通的方式与学生合作,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共同完成物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光的性质与透镜时,教师在讲授完光的折射、反射、漫反射等基础知识之后,会带领学生学习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教师不要直接把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告诉学生,而应该是提问一些问题,如问学生对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的成像过程和成像原理是怎么认识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光的直射,一些学生会认为是光的反射,也有一些同学会分不同情况来理解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成像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论学生说得对或者错,教师都不应该嘲笑。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一探究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的成像过程和成像原理。
三、利用生活实际进行创新的支撑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中物理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物理教学中,应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1 注重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我是这样创新设计的:
在课本演示实验装置上,我加装了一根装有医用酒精的密封口的试管。上课时,有同学就惊奇的喊:怎么和书上的不同啊?我便卖关子道:这就是老师的发明创造了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这样会让这个实验更精彩,更挑战大家的智慧。果然,在整堂课的实验过程中,大家都没有漫不经心,都是积极的动眼动脑动口。不仅很顺利的完成了《课标》要求的六个问题,还探究完成了如下问题:①烧杯中的液体没有沸腾,而试管中的沸腾了,为什么?此时,这两种液体中的温度相同吗?它们还会升高吗?②试管中的液体少了很多,怎么解释?若把试管取出放入冷水中,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③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吗?为什么?如移去酒精灯,让水沸腾,有什么方法?
创新实验教学,能引起学生更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更强烈的求知欲。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2 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气一届不如一届。实践证明:那些长期坚持实验教学,落实学生分组实验的班级,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物理分组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更好理解有关抽象的物理概念,并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参入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现象与规律相悖、实验出现故障等等问题时,教师切忌动手,包办处理一切。这种包办代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体现了老师的“高”水平,但却大大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性思维,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期刊目录杂志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规范程序要求,认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我有一次上分组实验课“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有几组学生将线路连好后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他们急得直叫唤。这时我没有动手帮助学生,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后要求学生冷静思考,仔细检查,排除故障。这几组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终于使小灯泡亮起来,完成了实验。而且这几组同学还创造性的掌握了用局部短路的方法排除电路故障(该知识点当时还未学习),他们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更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好课外实验探究,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重创新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意识。如:用注射器来做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用橡皮筋来做振幅与响度或频率与音调的探究;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来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用空气清新剂和激光笔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等等。
为了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我经常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如:在学了声学后,我鼓励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的歌曲,放给自己听,来比较固体传声与空气传声效果的不同;在学了光的折射后,我引导学生利用透明金鱼缸装上浓度上下不均的盐水来再现海市蜃楼的奇观;在学过电学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器材如音乐贺卡、录音机等制作自己房间的门铃、可调光台灯等等。有些学生还会主动找我借一些物理实验室的器材回家做实验,这是我非常支持与鼓励的。经常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做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精神。
4 质疑,用实验来释疑,让创新能力得到升华
有时,学生使用的有些教辅资料上也有值得质疑的地方,这更能引导学生进行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究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例如用一套相同的玻璃杯,杯里盛上深浅不同的水,按水的多少顺次排列,就可以用一只筷子敲出优美的曲子来,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某教育出版社《物理学习辅导》一书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杯子发出声音,主要是杯壁的振动,空杯时,整个杯都在振动,发出声音较低.盛上水后,振动范围主要是水面以上的杯壁,发出的音调较高.装上不同量的水后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整套杯子发出的音调各不相同,就可以组成一件乐器了。
这一回答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有的学生还是表示出了怀疑。于是,我建议学生回家亲手做做实验,看看是什么效果。实践发现,客观结果恰恰与上述结论相反:空杯音调高,而水装得越多,音调越低。为什么呢?在于上述回答过程没有抓住发声体的振动部分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此种情况下,杯子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声的,在有水时,相当于整个杯子变厚,从而发出的声音较低,就像人的声带一样,男生声带比女生厚,从而说话声显得低沉―音调低的道理相同。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应该利用实验中尽可能利用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