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8 16:27: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篇(1)

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在国家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内外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总体情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是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不健全。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外聘人员,甚至包括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而非专业固定的教师队伍。此外,相对于其它学科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明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动力不强。

(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工具化、形式化的现象。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只重视“言传”,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脱离了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没有与时俱进的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厌倦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更有甚者,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创新,课下更是不注重“身教”,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自身的德育意识不强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相对其它学校生源较差。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学生大多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差;中等职业学生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情绪极不稳定;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容易自我否定、自我封闭,有时甚至自暴自弃;此外,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学生更倾向于相关职业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在学习方向上存在着误区。以上现象都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历背景及经验的专业教师,并对他们进行定向岗前培训。在教育工作中,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起视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以及“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实践教育紧密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开展职业实践教育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增长其社会实践经验;把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篇(2)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刻不容缓,而目前,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假、“大”、“空”等现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希望从分析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缺失

当前,部份中职教育主管部门、中职学校过分重视技能大赛,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发展学校的规模和提升学校教育实训设备,较少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校内涵建设,即便制定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却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将其束之高阁,没有真正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的长期规划,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还是因为职业教育过程中重技能,轻素质,学校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首要位置,素质教育、培养得不到落实。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灌输缺乏实践

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多的依赖于老师思想政治课理论灌输、班主任命令式要求、班级班会形式等侧重于简单的灌输而轻视实践活动,没有让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忽视学生的诉求,漠视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没有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全面、自由、发展的功能,同时学校以教材为模板,按照大纲进行教学活动,但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材上的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中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大多是根据普教改编而来的,没有根据中职教育及中职生的特点直接编制。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简单的说教,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有效促成学生道德的情感的形成,更不能使学生主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行为,从而融入现实社会的道德体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社会环境负因素对思政教育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产生许多留守儿童,其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都选择读职业学校,这就对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较大压力。同时,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结构和道德文化体系转型的时代,现代价值观与传统的文化相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炫富、拼爹、拜金”等一系列负面、消极的价值观逐渐涌现,这些观念通过日益发达的传播媒介如“网络、手机、电视”等,传递给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中职生,严重影响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会在学生群体中蔓延和传播,引起群体性价值观念的扭曲,这也是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冲击。以上两方面都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加强中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建议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工作的地位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重要作用,突出思想教育应有的地位,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

(二)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层层推进,形成合力

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应由单独一个部门或学科教研组来实施,应该将思政教育的资源整合,建立一个从上到下,层层推进的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教育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德育处、团委、党支部、班主任到班级团支部等方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作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支部、各团支部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校园、上网络,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师生情感纽带

中职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感染学生。通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用关怀温暖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建筑起信任的城墙,有利于教师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修养的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新型技能性人才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1.注重校园环境细节布置,尽量做到:“让墙壁说话,让道德育人,让花草传情”,让每个景点都富有教育性,如校舍粘贴名言警句,绿化中竖立爱护花草的标语,公园中设置伟人肖像等,让校园各处都蕴涵丰富的道德内容。

2.校团委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如感恩的心手语操比赛、学习雷锋主题班会、母亲节送祝福等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又让学生在实践行动中领会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挖掘学生中的道德标兵,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广播、校报等形式对思想政治素质高、品行修养好的学生进行报道、表扬,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感染其他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看的见、摸得着的参照。同时,组建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表现出他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组织能力强等优秀的品质和能力,以部分带动整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面。

篇(3)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各种的问题和挑战,对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我们高校一方面必须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应有效地通过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合力;协同创新机制

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多元化的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也给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质量的差距,这些严峻的现状都给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这些现状和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构建和完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对于“怎样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重点提出,高等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由此带来在工作中由于不够重视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不受重视,各教学部分和行政部门忙于日常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因此在高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中,普遍缺乏统一的指导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同样也存在着课程设置的数量不足,课程的上课内容与社会时代联系不足、思政教学的方法不够灵活等现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行政缺乏相互渗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着与学生的专业教学联系不紧密的分离现象,难以形成相互的影响和渗透的教学;在高校的行政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教学和管理各部门分属不同的领导主管,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和沟通的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普遍存在的行政和教学工作相脱节,因此学生思想教育的考核往往只能体现在思政课堂中,形式较为单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投入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特点政治责任大,日常工作较为琐碎,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方面缺乏重视,工作人手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机制的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导致思政工作者的动力不足;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但往往成果不容易量化,成绩和效果没有显著的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投入。

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思路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具有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性质,它的效果渗透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依靠领导和专职的政工人员的工作模式,在面对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作为思政的一线工作者应当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中,要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机制,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关注,造成这个现状的关键在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没有理清高校德育和智育之间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作为高校的德育应当不单仅仅指向政治教育,更应当包含更加丰富的教育理念和范畴;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智育工作不仅应传授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应当成为传授德育的重要途径,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整体教育和教学活动中。

(二)改善领导体制,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格局中的条块分割的现状,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和标准,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在高校的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各行政和教学部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配合、各尽其责,保证学校各项管理和教学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

(三)合力建构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应着力建构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体系,强调整合并有效地运用高校内的各种行政和教学资源,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主要工作,首先高校应建立教学和管理资源工作互动及内外有序的协同管理体系,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性的有序开展和分配落实;另一方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网络远程教育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完善立体式覆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一)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1.健全与完善领导体制

高校应构建和完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领导制度,按照党委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及实施规划,监督和考评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高校可以成立两大校级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一是可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教务处、学生处、思政课部主任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主任,高校职能部门领导与各院系书记担任委员,从而健全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

2.强化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现实基础,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和完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建立评价考核标准时,不仅需要考虑到长期的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应建立和完善督导体制和评估机制。二是构建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的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给予思政工作提供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三是完善畅通高校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渠道和协调工作机制,构建整体的育人格局。高校在强化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中,能够进一步落实和明确学校中各级组织、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和分工,在横向上可以取得各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纵向上有利于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高校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完善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和目标。

3.构建保障机制

第一,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同时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高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科研创新、管理服务、队伍培训和奖励机制等方面确立科目,列入预算。第二,重视提升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在思政专职教师、党政干部和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上配备相应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其次重视思政工作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通过引进人才,教学名师、鼓励在职人员的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鼓励教学和科研创新,全面提升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立体网络

高校构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在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立体网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1.优化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

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开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上,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等课程,通过选修课、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体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与课外相脱节的现象,将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与学生的日常教学、课外主题活动相结合。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行政工作的结合渗透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不仅应传授专业知识,还应自觉将教书育人的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结合实际渗透专业当中的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专业与他人、专业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促进思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优势互补;高校应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创新思政教师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政课堂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加强辅导员的岗位的培养,提升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水平,通过相关的制度规范辅导员参与承担部分思政教学工作,促进辅导员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3.构建和完善实践工作机制

构建和完善实践工作体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工作的实效性的直接体现。首先高校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核心,完善实践工作的原则和体系,防止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渗透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其次建议将学校的学生管理、学生活动和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相关部门共同指导实践教学;此外完善行之有效的实践考评机制,学校应根据校情,打造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4.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成绩的考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要突破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瓶颈,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考核的创新模式和方法,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核的考评机制。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仅仅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成绩,探索创新考核方式,将考核体系分为课堂、课外、社会实践三个环节,为了提高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严格采取百分制的闭卷形式,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课外应重点考察学生的“三观”思想认识和是非辨识能力,在实践中应多关注教育的实效,重视考察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坚守校园网络这一德育教育阵地,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教育,传播正能量,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建议应结合学生的网络动态与学生开展网络对话,结合国家的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等主题内容开展网络教育,鼓励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完善校内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网上资源相对接,整体优化校园网的信息和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社欣.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马博.试论高校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

[3]蒋强军,王华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5).

[4]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精致化指将科学化管理模式与人本化管理模式进行相互融合,将其有利因素合理保留,排除各自的不利因素限制。具体要求如下:需将科学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考虑,即注重管理过程的总体把控,也不能忽略管理细节,需要追求细致入微、周到全面。精致化的教育理念目前已得到教育机构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教研机构热门课题。精致化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过程尽量周到全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用细致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当今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管理问题

第一,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的大学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日常事务繁重,有所束缚,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管理也沦为形式。迄今为止,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仍在大部分高校广泛存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主要依靠思政理论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度追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引导。造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参与性低,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和领会能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第三,思政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从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多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思政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杂。因此,绝大部分思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都被各类繁琐的一般性工作占据,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拓和创新。专业人才偏少,多数思政工作者创新开拓意识不足,对于新型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细致化思想政治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需求。第四,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传统报纸报刊等文化传播媒体,成为现今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与传播途径。互联网功能强大,信息量丰富,获取方式简便,是大学生之间或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当今多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仍不够了解,缺乏对大学生生活现状、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无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为高校内实施思政教育工作造成阻碍。

三、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教育实施方式分析及建议

(一)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

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是辅导员,其专业教育水平与工作态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决定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成果。我们要合理依照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队伍的现状,建立适合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一整套高校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队伍水平。

(二)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

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需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起到促进思政工作效果的目的。

1.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家庭在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是我国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理念、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传承与改进的重要桥梁。

2.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课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和完善的计划性,传播我国普遍的政治思想理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加强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互联网的使用

篇(5)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宿舍管理 脱节 整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宿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两项重要内容,它们彼此联系,互相影响。认真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合理有效地整合两项工作内容,可以提高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应然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宿舍管理提供有效的思想先导。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是引导和规范学生宿舍行为的重要途径,包括宿舍安全、卫生、纪律、人际关系、学风等方面的管理。由于学生宿舍是学生各种思想、习俗、性格、习惯等汇集地,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宿舍管理提供有效的思想先导,为宿舍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宿舍管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生活状况,使学生充分了解宿舍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促进大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二)宿舍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优化的实施环境。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应当具有的重要素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整个教育环境之中。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将宿舍管理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宿舍管理工作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优化的实施环境。宿舍是大学生最基本而又相对固定的“场所”。大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会几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且彼此间会相互影响。宿舍管理工作可以建立规范的学生宿舍制度,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化的实施环境。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脱节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为宿舍管理提供有效的思想先导,而宿舍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优化的实施环境,两者的应然联系于此可见一斑。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宿舍管理工作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

(一)宿舍教育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

不论是在观念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宿舍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冷落了。就观念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教育或针对学生个人进行单独教育,而没有将宿舍这个特殊的小集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人们常认为宿舍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由后勤的宿舍管理人员去做。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对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就实践而言,学生工作教师即使有意识去宿舍做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们无法持续而入地开展此项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专注于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所以就更难做到去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宿舍教育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宿舍育人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宿舍管理中淡化。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学生宿舍管理方式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改变为由后勤服务部门管理。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宿舍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效率,但是它在强化学校管理职能的同时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职能。后勤管理部门开展宿舍管理工作时往往只重视宿舍安全、卫生和违章行为等方面的管理,使宿舍工作浮于表面,疏于教育。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宿舍管理中被淡化了,宿舍管理的育人功能未得到正常发挥。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宿舍管理工作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对两项工作进行整合,以提高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制度改革――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开辟道路。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有效整合,必须首先在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为两者的整合工作开辟道路。

具体而言,首先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方面要增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将入到整个宿舍管理工作范畴之中,从制度上明确宿舍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为思政人员进入宿舍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方面,也应专门对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正式规定和明确要求,并将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独作为一个考查项目纳入学工教师工作考评和奖惩体系,提高学工教师对于宿舍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激励他们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自觉提高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二)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积聚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力量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有效整合积蓄力量。

在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我们应该壮大学生工作队伍,不仅要确保有专门的学工教师负责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要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到这个工作队伍中来。任课教师、班主任甚至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都是可以担任宿舍导师、宿舍辅导员。其次,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传授这方面工作的理论意义、特征、原则、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再次,为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搭建工作交流平台。这里讲的交流平台,包括各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平台;他们与学校宿舍管理人员的沟通平台;他们与其他高校学校思政教育人员和宿舍管理人员的交流平台等。只有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才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广泛交流工作经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

(三)手段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保质增效。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工作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不仅取决于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和专门工作人员的队伍状况,还取决于工作手段是否得当。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取得实效,我们需要积极创新工作手段。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手段创新。

第一,建立专门的师生互动网络平台,即通过互联网整合两项工作,运用同一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宿舍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方式适应网络时展潮流,深受学生欢迎,而且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宿舍管理人员进行合作,将包含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书刊、杂志等宣传片带进宿舍,借助纸质媒体间接地进行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带领学生走出宿舍,以宿舍为单位,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关于文明宿舍建设、思想政治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宿舍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拓展工作空间,寓教于乐,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管理的整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的阶级、政党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主要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它的实施,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而且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相互配合。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这一问题的态度非常明确,为了充分调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形成辐射全社会、全方位、目标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一、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和保障各种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使各种力量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西方发达国家首先是从法律上加以强制和保障。如法国1989年颁布了《教育指导法案》,对学校、社会团体、家庭在青少年公民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美国政府认为,凡是一切具有道德教育职能的组织或部门,如国会、州府、政党、教会、传媒、学校、企业、社区、家庭以及学生管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等,都与学校一样,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1990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不但对学校提出了要求,而且还要求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比如社区,该法就要求其把校长、教师、学生、企业界、官员、新闻界、医务界与社会服务机构、公民与宗教团体、执法机关、成年监护人和友好邻居组织起来,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除了制定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上的法律以外,还针对每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制定了具体的运作法规。如为了督促家长更好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西方国家大都通过了相关的法律。美国早在1994年制定的《目标2000年教育法案》中就将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列为8项国家教育目标之一;同年修订公布的《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法案》明确规定,接受联邦Title补助的贫穷学校所在的学区必须推行家庭参与教育伙伴计划,鼓励有关学校与家庭拟订学校家长公约。与此同时,各州也制定了相关法律及行政措施,规定家长若未能协助学校管教自己的孩子,将会触犯法律而被移送法庭,遭到高额罚金的严厉处罚。再如,为了发挥宗教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通过立法,使宗教教育获得在教育体系中合法宣传教义的制度性地位。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德国。德国对宗教教育的法律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联邦层面的《基本法》,一个是各州的州宪法及其具体的教育法规。前者规定的是德国保障宗教教育权利的宪法原则,后者则主要依据各州的实际情况,制订成文法律来具体落实。如:德国基本法第141条规定,“教会为军队、医院、刑罚场所和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礼拜和其他牧灵服务,宗教组织可自由履行宗教职责。”为了保障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团体,美国20世纪80年代就通过了“国家社区信托服务法”,有的州专门通过法案支持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中学生不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欧洲青年事务部长会议1993年维也纳会议也作出决定,在促进青年的志愿服务时,“要明确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应法律地位”,等等。

二、利用财政支持与税收等社会政策引导各种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力量,由于其工作性质的限制,其经费对外界支持的依赖性相当大,因而财政支持,就成为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手段,政府通过有选择的、针对性比较强的具有倾向性的财力支持,对各种社会组织进行调控,使其在不同领域、从不同角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比如美国,教育的分权体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都是学校自主,政府不加以直接干涉。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对其放任自流,而是通过财政投入资助比较有权威性的专业协会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并根据研究成果,经常公布对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建议或者样本。由于建议和样本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多数都能被采纳,从而使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了一致,充分地体现了国家意志。财政支持的积极引导作用,使西方发达国家对这一手段的运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法国政府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为例,1996年,科研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部的科研经费为9.5026亿法郎;1999年提高到12.1089亿法郎,增幅为27.4%;2000年又提高到16.636亿法郎,比1996年增加了75.07%。在德国,马普学会是德国的四大科研组织之一,在社会科学人文的研究方面居全国之首,学会科研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政府对非营利部门的资助比例最高,在非营利部门的总收入中政府投入高达70%。除了财政支持这一经济手段以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进行鼓励和引导,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免税政策,主要是企业或个人向非营利性组织捐款或捐物,经核准可以抵扣交税税基;非营利性组织开展有偿服务所得的收入不需上税,该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时所购买的商品,也不需交价外的消费税。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具体政策,如西方国家志愿者服务团体是社团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参与这个项目的青年人可以得到各种政策方面的优惠。在美国,志愿者服务期间,会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之后上大学期间,会得到政府的资助完成学业;在税收方面,还可以用志愿服务的时间来抵税。

三、建立社会合作机制,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

为了保证家庭、学校和社会团体等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一致,防止互相抵触,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合作机制来加以保证。

首先是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各种教育力量的指导与协调。如法国在1989年颁布了《教育指导法案》后,根据这一法案成立了“教育高级委员会”,协调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工作,统一领导社会力量对公民教育的参与。德国在联邦内政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在各州设有分支机构,指导和协调各个机构的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建立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协调机构以外,还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某一具体组织或具体活动建立了协调机构,如在美国,为了加强对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建立一些大学或跨地区的全国联盟以指导、协调本校或全国的社会服务活动。

其次,是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对社会力量的合作加以保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近年进行教改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机制,创建学校、社区与家庭伙伴关系模式。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是较早提出建立这种模式的国家,在政府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支持下,经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已在实践中形成了六种学校协助家庭和社区参与关怀学生的途径与框架模式:一是加强亲职教育。学校支持和帮助家庭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帮助布置家庭环境。家庭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和对孩子的期望。二是拓展沟通渠道。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就学校的课程计划及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三是组织家长自愿服务。改善学校培训与活动计划,吸收更多家庭作为志愿者或观众参与到学校或其他地方的活动,还包括为学校教育及其组织活动筹集资金,提供道义方面的支持。四是协助家庭辅导。学校为家长提供在家里参与孩子学习活动的信息建议,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或组织其他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五是参

与学校决策。通过各种学校委员会和家长教师组织等,使家长作为参与者关心学校的决定、管理和倡导各种活动。六是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协调社区内的各种企业、机构、文化的和民间组织、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社区群体,为家庭、学生和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和资源,让学生、家长与教师能够为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作出贡献。

四、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加强对各种教育力量的管理和监督

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 双刃剑 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党和政府中长期教育纲要的重要内容。网络文化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如何在网络文化的大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要正确引导学生加强“三观”教育,又要充分的发挥网络文化的优点。本文拟从网络文化“双刃剑”的功能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综合论述。

1 网络文化之内涵与特征解读

对于网络文化的含义的理解,学术界有分歧众多,在此不一一赘述。笔者认为,网络文化是指在现有的计算机发展前提下,以信息输送和信息接收为核心,对周围文化产生一定辐射,并在虚拟的网络中所形成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因子。可以看出,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的发展为前提的,对与人们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文化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便捷性、丰富性、国际性等四方面,较为通俗易懂,不一一阐述。

2 网络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对上述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况的了解可知,网络文化的价值是巨大的,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大影响。可以说,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带来的快速便捷的方式获取教育信息、教育方法等,及时应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在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巩固和深化研究成果,

(1)高校通过对网络的掌握和控制,加强校园网建设。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会想出多种教学方法,对于网络教育的巨大作用而言,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校园网,在校园网的醒目位置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让学生在了解学校信息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健校园网,该网络应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把一些流入学校的消极消息过滤。在目前的高校网络建设中也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信息更新较慢时比较突出的问题;开始领导专栏,使得学生无法亲近学校的网站;专业信息匮乏,学生不能在其中了解到本专业的专业动态。针对上述的具体问题,学校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网页站点。在增加专业信息资源方面,可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设立一些有实在内容的专业学术主页。

(2)各高校利用网络普及计算机技能,通过竞争使得学生了解网络的重要性。普及使用网络的知识,是现在大部分大学生中呼声最强烈的内容之一。很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计算机活动中心,其中配置电脑等网络工具,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网络操作,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他们对网络的掌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的网络监控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当的引导其利用网络,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3)网络课件进课堂。在现在很多高校中,网络课件已经非常盛行,老师利用网络制作吸引学生眼球的课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课件开发的较为明显,几乎可以达到普及的程度。教师通过网络课件的制作进一步了解授课的内容,同时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接受知识的平台,知识易于接受。比如,在讲授《经典著作导读》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制作课件,下载一些早期关于介绍的视频资料,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能充分发多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向”,使政治教育更加生动。

3 规范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网络文化的发展不仅在实践中有巨大的应用市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如网络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文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现实的思想教育中趋利避害,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重视。

首先,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应对能力。

教学资源是高校教育的源动力。在网络环境下,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的新型教师队伍极为重要。这支队伍应具有深厚的政治水平,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具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政治责任感,能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进行网络传播,进行网上思想教育,能及时发现问题,着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能力。

其次,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调控手段,同时还要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水平;注重“两课”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深奥的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软件,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同时,面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潮流,高校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手段,控制信息源头,净化网络空间。

最后,大学生应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应对网络诱惑。

大学生应当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下进行“三观”修养,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网络诱惑。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浅薄,不能对网络进行有效识别,除了学校应该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为,实现网络运用效益最大化。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