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7 16:22: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篇(1)

关键词:高中;德智教育;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做好学生的德质教育工作。在新课标下的德质教育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着些许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寻找有效措施,提升德质教育质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些许作用。

一、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全体一线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责任者,要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会宽容,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个性魅力,富有内涵,心胸宽广的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老师吸引,才会从内心欣赏老师、喜欢老师。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特别尊敬老师,喜欢听老师的话,认为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进而喜欢这个班级,这个学校,甚至是这个社会,从而能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模仿老师的行为,因此,教师要从言行举止等方方面面给学生树立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凡是学校布置的任务、工作,教师要不折不扣、高质量按时完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自己的言行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带动学生去模仿、去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此外,教师还要和同学建立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易于接受老师的观点,从心理上接受老师。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每一次尊重和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所以,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才会学会尊重老师,才会愿意主动积极接受老师的教诲。教师还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关心学生,要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要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爱。总的来说,老师作为德育工作的责任者,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的整体素质上升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展开,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研究

要进一步做好高中德育工作,在提高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还需要全体高中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加强对学生在心理、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并及时、积极地疏导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创伤,多找学生了解情况,多关心学生,主动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研究,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座谈、心理讲座或心理诊所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思维和行为情况的分析、研究与疏导;另一方面,还要经常加强学生对违纪、违法、犯罪等认识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忠诚诚实、文明礼貌、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等思想品格,加强对学生的生理、安全、自尊等需要的情势与心理的分析研究及其对策研究。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熟读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基本道德标准》《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升降国旗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等具体的条款,并根据其内容实施,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两者有效融合

古人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事实确实如此,每个学科有其独特的功能,教师要学会把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更大的效用。例如,在学习历史时,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习语文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谦让、孝顺、好学等。

篇(2)

【关键词】高中德育 困境 对策研究

一、德育教育的涵义以及当前高中德育存在的缺陷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涵义

所谓的德育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说教育者将人们给予肯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有效地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也拥有相同的品德,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就叫做德育教育。高中德育教育是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它主要强调高中生的生活内容特点以及成长阶段的分析。

1. 根据高中生的生活内容分析,一般高中生的有效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校里面度过的,由于目前学校对教育抓得十分紧,因此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分外压抑,长期以来的话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无处释放,对于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方向,于是感到很迷茫,因此可通过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意志更加坚定。

2. 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看,高中生由于正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对于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这个时段的学生的生活圈子以及交往的人群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如果这时学生接受的是正面的能量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会使他们朝着乐观、积极的方面成长;但如果这时候他们受到消极、负面的影响,就会导致学生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对以后的成长十分不利,这时更加需要德育教育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不良的阴影。

(二)目前高中德育的不足

1. 高中德育内容太过于空洞。由于高中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所经历的事情与德育内容有所差别,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少之又少,又加上德育上的内容像是在给人说教一般,导致学生很难对德育教学产生兴趣,甚至还有排斥心理。

2. 部分德育的老师自身素质欠缺。从事德育的老师们不但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是还有部分的老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体罚、批评、辱骂甚至殴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产生逆反情绪。另外学生也会对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产生恨意,更加不情愿接受德育,导致高中德育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3. 德育的教育的方式单一。在德育的过程中,由于受教育的环境影响,德育教育的工具及设备都有限,于是就造成了老师在讲台上一个人自编、自演、自导,学生在下面玩手机、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整个课堂上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缺乏师生沟通与交流,导致无法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4. 德育的政治目的太明显。在很多高校中,德育的教育内容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基本国情的政治为课题,然而对于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却涉及很少,对于高中生的行为规范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的课题也少,这样一来德育就变相的成了一种政治宣讲,其目的只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政治素质过硬”的人。

二、改善目前高中德育的措施及方案

(一)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有效地实行德育教育,首先从学生自身出发,只有学生自己先内化了,才能形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对与错,所以学校在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另外学校还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例如课堂纪律、出勤状况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加入学校的管理中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校园生活。

(二)丰富德育手段,改变德育理念

在德育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十分关键的,因此首先老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得到学生的信任与肯定是前提,这样学生也会努力地配合老师积极地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同时学校也要树立“德育首位”的理念,加强对德育的投入,尤其是教育环境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以学生的教育为中心,达到育才又育德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校园环境也尤为重要,一个干净、蕴含教育意义、整洁的校园环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精神面貌。例如在教室的走廊上精选一些名人名言,在校园里放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雕像,或者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上寓意深远的命名,这样一来不但让校园增添了一些文化艺术气息,同时也让学生潜意识里对德育教育产生兴趣,为德育教育打下了基础。

结束语

以上所述关于德育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及建议,希望以上的分析,对更多的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有所帮助,使高中德育教育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田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高校德育研究现状述评[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83-88.

[2]祝军. 网络化时代高校德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77-179.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高中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学生接收的信息鱼龙混杂,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走上歧路,所以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尤其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情感的语文学科。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教育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为目标,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人品德方面,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及时发现不足,完善自身品德;第二,家庭美德方面,让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家人;第三,社会公德方面,让学生时刻注意言行举止,自律、友好;第四,环境道德方面,让学生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1.培养高中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举止。高中学生易叛逆,常常自以为是,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教学内容的事例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2.促进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教师注重素质教育的意义,从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改变的同时,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

3.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要向高中学生传递语文基础知识及汉语言的精髓,而且更应该利用经典教材把德育教育和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要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品质和高学历的人才,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意识,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

1.将相应的语文教材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渗透道德事例和情感方面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对于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用他们的爱国事迹感染高中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举止得体、思想端正。而对于体现亲情、友情、高尚情操的内容,教师要找寻相关内容,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效果,这样既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枯燥的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情感更加丰富、正直。如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老人与海》,文中渗透面对艰难勇敢拼搏的勇气和信念,教师不能只注重普及经典、教授词句和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让他们明白这种传统美德。再如《师说》的课文教学中也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根据当代高中生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随着网络在社会上普及度越来越高,一些不良信息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根据调查显示,当代高中生的道德标准下滑,很多人自私、自负、狭隘,甚至还将正义、诚信、责任、孝顺、爱国抛之脑后,他们不关注德育,不关注传统文化,盲目追求虚荣和金钱。如何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教师要深入调查,分析当代高中生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找到共性,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有针对性地教育,将他们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个过程不仅要在课上进行,也要重视课外的德育教育,注意角色转换,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无形中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现在很多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孩子生活得很幸福,当生活遭受变故的时候,很多孩子表现得很脆弱,甚至会自暴自弃。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心血,这是怎么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的勇士?什么样的人才能融哀痛与幸福于一身?在课上完以后,笔者把这个问题转移到德育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更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在面对挫折和坎坷时,要做生活的勇士,奋斗的过程会有痛苦,也会有幸福。这样的德育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3.在课后作业中融入道德教育。语文课堂要进行德育教育,课外也要进行。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会渗透关于道德方面的内容,如2015年北京试卷作文题目之一《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题目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足以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布置作文任务的时候,题目要有利于德育教育,如《看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然后教师在课上进行点评。

四、结论

总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高中语文教师还要与各学科教师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从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者:黄丽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中教育 音乐教育 意义 教育方法

高中阶段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阶段,被称为是人生的转折点,高中教育更是被国家重视。音乐教育是高雅音乐对人本性的呼唤,音乐教育不可或缺。高中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1.高中音乐德育教育的功能

1.1音乐德育教育能激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先看一个教学案例:在一所有名的音乐附中,有一名高中生在音乐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扎实基础,在学校中却是所有老师、同学眼中的另类人:“迷茫的音乐天才。”他自身从小练小提琴而打下扎实的基础,获得强于常人的音乐感悟力,却一直未在音乐方面有着超越他人的造诣,每天的小提琴弹奏只是机械般地反复练习,毫无情感的投入,导致自身的潜力未开发。归其原因:是从小家长强迫练习,使他曾经对小提琴的兴趣一点点地随着时间消磨殆尽,仅仅认为音乐是自己的任务,不曾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使音乐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应与学生沟通,安慰好学生心灵的创伤,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明白音乐的意义;适当地减少学生的音乐演奏次数,让减少的音乐演奏次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全新的方式面对音乐演奏,投入情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力,真正地喜欢上音乐。

1.2高中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当今教育中,学校教育仍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入,更需要学生在音乐方面培养爱国意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传授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歌曲或现在的著名歌手写的爱国歌曲,这些歌曲能激起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学习兴趣;此外,一些民族歌曲不能忽略,一些或许被学生遗忘的歌曲应让学生欣赏,如现代版的《沙家浜》既有古代京剧的韵味又不会让学生太过于陌生,在音乐的感染下重拾对民族文化的向往,增强民族凝聚力。

音乐的强大感染力赋予音乐德育教育显著的成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完成文化的传承,薪火不绝。

1.3高中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三观”。

历史的变迁、社会的改变和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导致现今学生未能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现今社会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所以音乐德育教育在现今被高度重视。文明的社会需要道德高尚的人支撑。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音乐德育教育应从改变学生的思想出发,虽然曾经的歌曲已是历史,但是它表达的感情和创作意义不会随着时间改变;应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出发,虽然学习音乐是一个艰辛、枯燥的路程,但是音乐感染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在不断的音乐体验中所培养的音乐审美能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进取。在音乐的氛围中,净化灵魂、实现人格的发展。

2.高中音乐德育教育功能实现的路径

2.1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在校园中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当年韩红的一首《感动中国》,打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性。在地震和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面前,歌曲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一首首动人的歌曲让我们体会到灾难无情人有情,对待灾难,我们只有奋勇向前。很多优秀的作品中,告诉了我们做人的真理,传达着优秀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我们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完善课堂,进行分层、分组教学。

以前学生虽然很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兴趣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音乐教学模式较单一,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体性。因此,通过完善课堂,开展分层、分组教学,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分层、分组,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音乐项目的选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扬长避短,在音乐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音乐创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在课堂上不能过于随便,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培养自身的音乐特长,从而保证音乐素养的提高。

2.3提升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必须创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高中音乐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当为教师创造机会观看各种音乐比赛,并且组织音乐教师对音乐论文进行评论,各抒己见,从而提升教师的素质。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

2.4丰富授课方法。

教师在音乐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丰富授课方法,因材施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才能真正融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魅力,领悟音乐的真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欣赏教学、歌曲教学、乐器教学、演出活动趣味教学等教学方法。高中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净化学生的心灵。通过合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音乐传播了美,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意义。

3.结语

高中阶段应做到与时代接轨,更好地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音乐是人对美和高尚追求的结晶。在现今的社会的复杂环境中完成灵魂的净化,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高中生面临即将独立的生活,他们在变迁的社会中还未能完全做到稳住自我,还会随波逐流,所以才需要高中时期的德育教育,才需要音乐德育教育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李宁.音乐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科技创业家,2014(1):163.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 班主任 德育

德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开展的重点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外界的思想观念会对其未来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为此,高中班主任必须注意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知识的学习是高中生教学的重点,但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必须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知识基础上,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恪尽职守,为人民服务,待人接物能够把握分寸。此外,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有必要把德育教育生活化;不能一味遵循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采取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时刻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积极引导,体现高有的人文关怀,时时刻刻深化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易于接受,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对德育教育生活化认识不足。虽然开展了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但还是以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为主,依旧是传授式的教学,以告诫为主。不能让学生们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只是刻意的去效仿,不能真正形成道德素养的提高。为此,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对学生们内在德育素养的提高。加之,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很多高中老师不敢采取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学生本身就对德育教育没有兴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德育教育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即使有课外德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因为班主任没有教导学生应该如何自觉培养正确的德育生活化观念,导致很多学生离开了课堂之后,依然会出现在生活与生活道德缺失的问题。

其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高中德育教学不专业。在当今中国的教育背景下,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内容都十分繁重,而在所有教师中,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往往较其他任课教师更大,但是高中班主任除了要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担负着学生的德育工作,这就使得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德育教学在每学期的频率也不多,而且大多数班主任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德育教学理论学习,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停留在班主任自身对德育工作的简单理解上,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之后会出现更多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困扰。

三、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工作的对策

首先,高中应该不断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一方面从学校领导方面,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生活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从班主任方面,在德育教育开展时降低姿态,和学生们形成一种朋友的关系,在这种亦师亦友这状态下,才能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逐步理解父母的艰辛,亲人朋友对自己的付出。把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其次,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增加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在每个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的同时,加入对学生德育基础的考察,保证学生们有一定的道德素养,以便德育教育生活化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们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从小事做起逐步改变自己,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动的同时要付诸于行动,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意义。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不断反省自我,从自身出发提升道德素养;带动学校的德育教育氛围,把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最后,增强班主任的整体德育教学水平,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专业性。针对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应该定期对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知识的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教学质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德育教学的渗透性,将德育教学渗透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的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结语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因为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渐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贾宗荣.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音乐是打开人类心灵大门的钥匙,欣赏音乐时人们可以获得“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个性得到释放,得到美的享受,进而培养出学生正确的辨别能力与是非观念。在德育方面,音乐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那么怎么通过形式多样的高中音乐教学实现其德育教育功能呢?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对此的几点认识。

一、学科解读

音乐学科设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又是什么?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音乐知识吗?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每一位音乐教育者不仅要对本学科的学科内涵进行思考。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各种泛化的媒介资源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输及影响,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其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操得以陶冶和锻炼;狭义的概念是指以高中音乐教学大纲为要求,对大学生重点进行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声乐、器乐等技能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育全面的艺术和道德兼备的人才。

二、问题凸显

(一)教学实际展现

高中音乐虽然也是高中学段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之一,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在我国的重点高中学校和偏远的高中学校,呈现出音乐课程设置与年级增长而减少的趋势,用数理化等课程替代音乐教学的现状较为普遍,这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极为不利,学生在承担过重学科负担之下,无法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成长教育,这是不适宜的,也不符合教育改革体制所期望的全面、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问题展现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通过笔者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类。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完全成为了学科课程的点缀和辅助品,音乐课程训练根本就没有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联系;其二,高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欠缺。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并没有在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生价值的指引;其三,应试教育的中国教学现状也制约了高中音乐的全面功能的实现,尤其对高中生的美学与德育功能方面的教学,根本无法得以实施。

三、方法解析

(一)树立融入观念

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与理论的发展,还应该有情感与品德的发展。高中的学科课程之中,对学生智力学习和知识的传授是教学重点,但是,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过程中,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构建也是重要的关键性时期,德育与智育发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春风细雨式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不同于学科课程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智力的拓展,也是学生的个性德育形成的过程。高中音乐则正是德育形成的重要而特殊的手段,音乐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以强烈的韵律、节奏等展现出对学生的内心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完成由音乐的语言方式向德育语言的特殊转换,使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渗透入德育的思想和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德育教育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德育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展现就是情感的教育。可以说,对学生德育的教学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之上,要以音乐蕴涵的丰富情感为引,牵动学生的内心情绪,用音乐丰富的旋律表现向学生讲述情与美的观念,从而培养高中生的道德情感。如:音乐鉴赏中对《少女的祈祷》乐曲中,在美妙的音乐旋律的感受中,高中生可以感受到这首乐曲中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在与音乐共振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道德共鸣。

(三)思维发展为主

音乐的学习同样需要不断的思考,当学生感知知识之后,会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在获得情感之后,又会怎样呢?学生在具备初期的道德情感体验之后,还要具备相应的道德思维能力,能够在音乐鉴赏与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真假美丑、善与恶的是非明辨能力,从而增强对自己性格品质的操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就戏剧而言,无论喜剧还是悲剧,都是对人和事的模仿,意在表达善恶倾向、美丑偏好,通过剧中的台词转换为乐词,并将辅以强烈的韵律,可以赋予音乐以极为丰富的道德内涵。如: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学生在变幻的戏剧情节中感受到强烈的是非对错、美丑善恶,通过对相关京剧经典曲目的知识性了解,增强对生活中道德的评价能力,实现道德思维由音乐向生活德育的迁移。

(四)知识学习要内化

篇(7)

【关键词】高中 德育 教育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随着全球化、经济信息化的时代的到来,高中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代高中学生身处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丰富的信息,也包括一些不良的信息。因此,当前应重视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实效研究和实践。德育教育也必须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政治多极化、经济新时期的德育必须与时俱进,即自觉、主动地适应新时代,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方法,获得新成效。

一、高中德育教育要更新观念

(一)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一个面向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德才兼备是成才立业、奋发有为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志大才疏,固然成不了才,但如果没有优秀的思想品德,也难以成就事业。现代德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自身建设水准。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因此,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二)要确定新课程理念德育教育

教育的本性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新课程德育应是源于生活,把生活作为道德建设的来源和主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用生活滋养人,教育人。德育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高中阶段担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人才,而是必须兼备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同时,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而又微妙的成长期,在学业上,高考的指挥棒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繁重;在生理上,他们适逢青春期,精神世界尚未成熟,情感上脆弱,心理上不稳定。同时,让德育建设回归学生生活,让德育的内容充分融合生活,使学生过更美好、友善的生活。让道德重归心田,让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真善美,成为学生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二、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一)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实际教学中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新时期的高中生,视野开阔,求知欲强,喜欢幻想,知识面宽,追求个性发展,追求时尚,对各种实践活动有强烈的兴趣,但意志薄弱,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钻研精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渗透育人目标,并切实采取必要的课堂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良好品质,包括学习的品质和做人的品质。学校处处皆教育,倡导教师开发德育主题校本课程,主动介入,未雨绸缪。督促职能部门带头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多从正面引导,让学生体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教学情境,引入富有教育意义的政治、法律、道德、心理、自然和社会的种种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倾听、观察、分析和比较去充分感悟体验。

(二)诚信教育要注重实效

德育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因此,有效的德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只教书不育人的教育应该说是失败的教育,由此可见,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只有恪守信用,才能博得他人的敬重和依赖,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并维持更长久的发展。因此,面对日益开放的社会,中学德育必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构建一个多层次,着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和道德品质修养,做到正人先正己,言教先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诚信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教育的互动过程。其中教师良好的诚信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对高中生进行诚信教育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束语

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必须先育人。高中阶段是人一生的重要阶段,是为高中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力、培养高中生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终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因此,高中教师迫切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我们才能担当起引领一代人向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严振忠. 中学德育管理实践[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