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金融市场的特点

金融市场的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7 16:22: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市场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金融市场的特点

篇(1)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形势完好发展,由于世界经济所处的位置非常复杂并且很多国际政策都存在着多边形,导致了向好发展的趋势相对比较薄弱,一个不利的政策信号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动。

(二)国际资本的流向逆转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股市疲软与发达经济体,所以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中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流通资金将青睐于发达经济体,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流动。

(三)信贷环境结构性分化

由于在世界经济体资金货币政策分化和世界经济体高速复苏格局的大形势驱动下,全世界资金利率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分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一些新兴经济体主要采用资金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多次降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压低信贷利率;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也表示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是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以维持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利率的稳定。但是,新兴经济体由于受到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没有办法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无奈的被迫加急。第二,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虽然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表示维持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但是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信号逐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中长期信贷利率开始上升回调,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国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回调至近几年的高点。

四、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做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目前经济比较平稳,但是它的影响因素颇多,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都会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复杂环境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同样会随之调整与波动,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全球经济中,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极大程度的制约着国际金融发展。目前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美元货币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第二,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会呈现下降趋势;第三,国际货币资金向美国的流动性会有所削弱。

(二)资金的流动方向

美元虽然处于国际金融货币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变化将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目前已经有国际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亚洲和欧洲的种种迹象。但是,由于国际金融经济受到全球的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国际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是国际金融的载体和途径,只有在较好的国际银行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国际银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发展平缓,但在将来会在法制、机制、产品和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第一,银行经营管理模式随时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第二,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率先发展将带动全球银行业;第三,网络虚拟化银行业的大力发展。为此,未来的银行业将有很大的创新,但在创新的同时也必将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潜在的冲击和风险。

篇(2)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

(一)资金供求的季节性和需求的时效性

由于农村的主体产业是农业,农业生产中含有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决定其必然呈现出受自然条件、生物生长规律所制约的周期性,这也必然影响到农村的资金供求,表现为农业生产的准备、投入时期的资金集中需求和农业收获季节的资金集中回流的的反复循环。使农村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分布上不平衡,连续性不强。

(二)高交易成本特点

金融交易与其它经济交易一样,也具有交易成本,与城市金融交易相比,农村金融交易在信息成本和监督实施成本方面都要高一些。首先,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交通、信息设施落后,加上农业生产复杂的技术性和生产的长期性,使得农村金融交易双方在搜集、整理、分析对方的有关信息方面付出更多的成本;其次,由于受时空限制,以及农村资金用途广泛等特点也使信用贷方对借方的监督成本,保证信用合同实施的成本比城市高。

(三)农村金融市场的高风险特点

由于相对城市金融市场风险而言,农村金融市场除了受城市金融市场等风险因素影响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可完全控制和预测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国家,所以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就更大于城市金融市场。

(四)规模效益差,资金流动性差

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单位,是千家万户的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无论从资产存量还是流量上考察,都非常分散,集体经济实力则参差不齐,在大部分的农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农村工业、企业除少数地区外,十分落后,而且与农业联系不紧密,相关程度低。所以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也就显得非常分散,资金供求的个多量小,从而谈不上农村资金经营的规模效益。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长期性和季节性,投入农业的流动资金具有不同程度的长期性和固定性特点。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差,效益低下。

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1996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分别形成了具有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的金融服务体系。

1.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效益不高。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把贷款发放给国有粮棉购销企业,用以支持政府按保护价收购粮棉等主要农副产品政策的实施,但由于粮棉购销企业获得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容易发生不良贷款,导致农业发展银行仅仅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业务功能单一地退化成“粮食银行”。

2.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因其商业化性质和农业本身的弱质产业特征: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风险较大等特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农业银行大规模收缩经营网点,压缩基层经营机构,农业银行的资金投入由农村转向城市,现阶段,农业银行的农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0%左右,导致农业银行从农村吸收大量的储蓄资金流出农村,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3.特殊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和非盈利性。但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流于形式,产权关系模糊,无法发挥民主管理的特征。经营管理模仿商业银行,以赢利为经营目标,偏离了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此外,资本不足、不良资产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弱也成为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阻力。

三、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思考

(一)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首先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信用社的改革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其次是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领域。农业发展银行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资金的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为支持培育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应由过去的仅在流通领域向生产环节延伸,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并且农业发展银行还应该承担国家扶持农业和农村基层建设的重任。再次是农业银行应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银行应按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重点支持优势产业、优良客户,打破产业、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选择一批信誉好、效益高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具有带动农户开拓市场、推广技术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农业银行支持头企业发展时,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民收入,达到了银行、企业、“三农”共赢的效果.

(二)引导资金流向,解决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短缺的现状。

首先,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主要是从农村吸收的储蓄存款)的一定比例要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其次,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建立起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邮政仅吸收储蓄资金,不发放贷款,资金全部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流出了农村,虽然人民银行以部分转贷农业发展银行和对农村金融机构再贷款方式将部分资金又返给了农村领域,但数额有限,因此建立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再次,加大中央银行对农业发展银行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的支持力度。最后,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实施市场利率,并且农村要实施比城市更快的利率市场化。

(三)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户参与金融市场意识。

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户收入偏低,偿还能力不足和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所以只有提高农户收入,他们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生产,才有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良策探寻[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01).

篇(3)

(一)聚敛功能

由于资源和资金分配的不均衡,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着资金的盈余方和资金的短缺方,资金的盈余方有很强的投资需求,资金的短缺方有很强的筹资需求,金融市场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以及其灵活多样的交易形式,高效的运作机制满足了不同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需求,金融市场强大的吸引力使众多的闲散资金闻风而来,经过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后,投资者的资金转化成了筹资者的资本,小规模的闲散资金转变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资金,金融市场的聚敛功能使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进行分配,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

(二)配置功能

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里的水可以看成是资金,资金的逐利性使资金总是寻找价值洼地,以便获得高额利润。所以说资金总是“流向”那些最有发展潜力,最能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产业和行业。以货币资金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在利率机制的引导下,在交易者的互相竞争中很好的放大了资金的这一特点,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使有限的资金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大家都知道美国的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很多年轻有为的创业者们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风险投资者们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仅仅靠着创业者的一腔热血与热情,是缔造不了硅谷神话的,正是由于风险投资者们大胆的对于未来的投资才换回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中国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就是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2005年8月百度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

(三)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首先,金融市场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在金融市场大量的交易中,投资者为了确保获得高额的回报,在进行交易之前,一定会利用一切信息对投资对象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效益高的投资对象,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而且,投资对象在获得资本后,只有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发展势头,才能继续生存并进一步扩张。否则,它的证券价格就会下跌,继续在金融市场上筹资就会面临困难,发展就会受到后续资本供应的抑制。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总是能够通过证券价格的上升与下跌准确反映出企业的盈亏状况,进一步引导投资者的资金流向效益好、有增长潜力的微观经济部门,因此,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首先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一种对宏观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例如,2011年,中国的双汇集团因为“瘦肉精”事件一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其违背社会道德的做法,也在金融市场上得到了体现,其股票价格连续两天跌停,使双汇集团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逼迫双汇集团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挽救。其次,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各国政府实施对本国宏观经济的间接调控提供了条件。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现象时,中央银行就要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对本国经济的发展进行影响,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利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这些政策都必须要借助于金融市场才能发挥效果,只有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才能对各微观利益主体产生影响。此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越来越离不开金融市场,政府通过国债的发行及运用等方式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调节,并提供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也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着巨大影响。

(四)反映功能

篇(4)

关键词:区域金融;市场层次;市场主体;市场产品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3-0024-03

一、金融市场的相关理论

(一)金融市场概念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是各种融资市场的总称。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全部金融易活动,包括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资金供求双方所有以货币资金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如存款、贷款、票据抵押与贴现、信托、租赁、保险。有价证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等等。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是一般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金融机构间的同业拆借、黄金外汇的交易活动等范围内,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是指后者。

(二)区域金融市场

区域金融理论是从空间角度研究金融结构与发展的理论,因此其关键要素是空间的划分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们认为,“区域金融”是指金融要素在政治上、经济上、地理上和地缘上、行政管理上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地区的存在。在外延上它表现为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和金融活动相对集中的若干金融区域。通常人们所说的区域金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地域为标准划分的区域,比如,欧洲金融、亚洲金融,东北金融、西北金融等;二是以经济金融区为标准划分的区域,既包括经济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区,比如欧盟、北美金融等;也有与经济金融有紧密联系的区域,如东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三是以行政区划为标准划分的,如上海金融、浙江金融。

天津市的区域金融,考虑滨海新区的辐射功能,以第二种形式来界定更为接近,但显然又不能局限于该分类;同时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特点显著,区域金融又显然无法脱离行政划分的局限。

“区域金融市场”比“区域金融”更难界定。从字面上来看“区域金融市场”应该是在一个区域内,金融市场主体参与金融交易的场所。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金融隶属于金融发展的范畴,其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深化,因此金融政策的制定尤为关键。而正如前所述,我国金融政策的制定主要在中央,地方行政对于金融政策的制定权力有限,且由于金融产品的高流动性,很难将金融市场限定在一定区域,因此国内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金融市场,且从地方发展的角度来看,并不排斥区域金融市场的全国化,因此我们认为,区域金融市场更多的是相对的概念。所以天津市发展区域性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探讨本区域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的全国性金融市场,或者吸引全国性金融市场落户本区域;其次是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探讨建立部分区域性金融市场。

二、天津市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一)金融市场主体不断丰富

渤海银行、渤海财险、渤海证券、天弘基金、恒安标准人寿等一批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相继落户天津,花旗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一批国内外著名金融企业相继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12家外国银行天津分行已经开办了人民币业务。截至2005年末,天津市共有政策性银行分行2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去县联社12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外资银行分行15家,财务公司1家,邮政储汇局1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天津已经形成了各类金融机构较为齐全、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金融体系。

(二)市场主体治理结构明显改善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天津分行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完成或初步完成。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效提升了现有机构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澳新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天津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了天津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补充机制。天津市农村信用社探索采用两极法人模式,为全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开创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各类金融市场交易增长迅速

2005年,天津市市场交易增长迅速。其中股票市场平稳发展。2005年天津各上市股票交易量为590亿,比2004年增长21%;企业债发行获得突破,天津泰达发行企业债15亿元;银行间市场增长迅速,2005年,天津市银行间市场成员全部交易品种累计成交10872.17亿元,同比增幅达53.75%,位居全国第8;外汇市场交投踊跃,2005年,天津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成交外汇折合21.30亿美元,成交量位列全国第7;黄金市场增长迅速,2006年,天津市纸黄金与买卖合计共成交约1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18.64倍,反映出投资者对黄金交易的认可度在迅速上升。

三、天津市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主体有待丰富

虽然天津市目前金融机构已经较为丰富,但从金融机构的特征上来看,天津市金融机构多为分支机构,总部级金融机构相对缺乏,金融机构种类不全,竞争力不强,金融总部较少,缺乏金融品牌。而从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上来看,其经营、交易策略均由总部决定,且总部决定着其各分支机构的资金调度,因此金融机构总部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天津市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和规模;从银行间市场的参与主体来看,2006年上半年天津市通过结算人参与银行间市场的企业仅46家,而全国已经达到6000多家;截至2006年底,天津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远低于全国的数量;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企业,截至2006年,天津市有7家企业获得发行,略高于全国的平均发行速度。

(二)缺乏全国性和区域易平台,市场层次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有形的交易平台,一是证券交易所,集中于上海和深圳,二是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大连、郑州,三是衍生品交易所,位于上海,四是黄金交易所,也在上海。对于无形的交易场所,主要是外汇交易中心,总部也在上海,天津有一家分中心,为银行间外汇交易、债券交易提供平台。除此以外,天津所具有的纯区域性平台,只有同业拆借的场下市场和一家产权交易中心,并无其他交易平台,因此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上,受到很大局限,区域性市场作用也不明显,服务范围不广,难以形成有效的聚集和辐射效用。

(三)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普遍存在

与全国的金融市场相同,天津市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例如: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比重较小。2003年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不足2%,2004年比重不足4%。截至2005年末,直接融资比例仅占3.9%;金融机构产品单一,缺乏综合经营,业务规模不大。2005年各项贷款余额仅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的31%、28%和62%,全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为160.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8%;另外非市场化的利率管理、较严格的外汇管制、离岸金融业务的缺乏以及创新力度的欠缺等,也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发展目标与措施

天津市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步走,一是在近期,充分利用现有全国性的金融市场,获得融资等便利。二是在稍远的时期,利用滨海新区综合经营试点的契机,建立部分区域性和全国性的金融市场,发挥金融市场的带动和集聚作用。

(一)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全国性的金融市场

一方面培养合格的企业,利用全国资本市场提供的平台,积极利用现有金融市场的企业上市、增发、配股和发行可转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等融资方式,推动天津市各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增加天津市直接融资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是培育合格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为金融机构拓展融资渠道。《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4〕第4号)、《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1号)《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7号)分别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发行一般金融债进行融资和进行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进行了规定,天津市的金融机构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发行,不存在政策障碍,因此,可以积极推动,为天津市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融资上的支持,提高天金市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二)利用滨海新区综合经营试点的契机,争取在天津市先行先试,并建立区域性和全国性的金融市场

滨海新区的发展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务院20号文件明确了天津市在土地、金融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这为天津市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此次机遇,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天津市的金融市场建设:增加交易场所,完善市场层次;成立和改造新的金融机构,增加市场参与主体;培育合格的中介机构;增加交易品种,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放松和规范市场管理,加快金融深化步伐。

1.增加交易场所,完善市场层次。目前,我国仅有主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科技板并未建成完全的二板市场,因此,资本市场层次亟待丰富。可以利用先行先试的机遇,申请建立三板、四板市场,增加交易平台,完善天津市金融市场层次。

2.成立和改造新的金融机构,增加市场参与主体。针对天津市金融机构总部不多的现状,可根据需求申请改组和成立一批新的金融机构,增加市场参与主体,提高市场活力。针对天津市缺乏的机构,可以申请成立一些金融机构,如并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首先最明显的是中介机构的缺乏。金融中介机构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及天津市整体来看,货币经纪公司等机构尤为缺乏。

其次是进快培育现有机构。例如对于短期融资券发行的主承销商。对于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由于该发行方式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充分,发行条件上不存在障碍,主要是通道限制。一家主承销商可以拥有三个通道,也就是可以同时申报三家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因此,短期融资券主承销资格的申请意义重大。天津市目前最具备发行条件的银行,如天津市商业银行、渤海银行等,是目前天津市最有可能具备资格的。建议培育和尽快履行必要的程序,向总行申请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资格。另外,还可以成立其他金融机构等等。

篇(5)

贵司邀请我解析席卷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危机,我将尽力阐述。

本次金融危机的显著特点是危机并不是由外部因素,例如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造成的,而是由金融系统本身导致。目前普遍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最终趋向均衡,而偏离均衡是由于市场难以调整某些外部突发事件导致的。而金融系统本身存在缺陷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开始怀疑这一理论。我总结了另外一种理论,与现在的理论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金融市场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前的市场环境,他们反映出的总是对现实状况的偏离或曲解。第二,市场参与者所持的并在市场价格中体现的这些曲解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影响了本应由市场价格体现的所谓基本面。我将市场价格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双向联系称为“反身性理论”。

我认为金融市场具有反射性特点,并且在某些时候,他们会与所谓的市场均衡相去甚远。尽管金融市场总是具有反射性特点,但是金融危机只是偶尔,并且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发生。通常来讲,市场会自动修正本身的错误,但有些时候市场上会出现某些错误的观点或认识,这些错误观点或认识会寻找一种方式强调正确的趋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这些错误观点或认识本身。这种自我增强的过程可能导致市场远离均衡。除非能尽快消除这种反射性的互动,否则这种趋势将持续,直到这些错误观点或认识足够明显,而必须被人们所意识到。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当前的错误趋向难以为续,发生逆转。因而当这种自我增强的过程反向运行时,将造成市场灾难性下跌。

市场繁荣和危机爆发总是不对称的。市场总是逐渐进入繁荣阶段并逐渐加速发展。市场危机的爆发总是在非常短时间内发生,并会迅速造成大幅的经济下滑。这种不对称性是由信用发挥的作用决定的。当价格上涨时,同样的抵押品可以获得更大额的信贷,而不断攀升的价格也创造出乐观的市场气氛,鼓励人们更多地利用信贷。市场达到繁荣的顶峰时,抵押品价值和财务杠杆的利用肯定也达到了极致。而当市场价格开始下降时,市场参与者无法承担追加保证金,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抵押品被迫清盘导致市场发生灾难性下滑。

由此,市场泡沫由两部分组成:现实的趋向和对这种趋向的错误认识。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密斯例子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市场的趋向是,一方面是贷款方不断提升的贷款意愿,另一方面是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这其中存在的误解是房地产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是独立于贷款意愿的。这种错误观念促使银行家在价格不断上扬以及抵押贷款违约率减少的情况下放松了对贷款程序的管制。这就产生了房地产泡沫(包括美国最近发生的房产泡沫)。尽管房地产泡沫破裂已经有很长时期,但这种错误观念仍然以各种不同形式存在,着实令人吃惊。

市场泡沫不是金融市场反身性的唯一证明,但却是最显著的。市场泡沫总是伴随着信贷的扩张和收缩,并且带来灾难性的恶果。由于金融市场容易产生泡沫,而泡沫会扰乱市场,因此金融市场大多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在美国设有美联储、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家金融监管机构。

我们必须认识到,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一样,利用曲解的市场观点做出判断。而金融监管机构可能尤甚于市场参与者,因为他们不仅是自然人,同时也十分官僚,而且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干扰。因此,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互相影响也具有反身性的特点。与偶尔爆发的市场泡沫不同,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猫鼠游戏一直在持续,因此反身性的特点也一直存在,而忽略它的影响是错误的。但是当下普遍的金融理论恰恰忽略了反身性的特点,因而引发了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

1987年,我在出版的第一本书《金融炼金术》中,曾经阐述过我总结的金融市场理论。最近出版的《金融市场新范式:2008年信用危机及其意义》一书中,我又更新了这一理论。在该书中,我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与以往发生的很多金融危机不同。这个论断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更大的“超级泡沫”。

房地产泡沫十分简单;但超级泡沫则复杂得多。超级泡沫的发展趋势源于信贷和负债的不断增加。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信贷增长速度远远快于GNP。可是,当罗纳德·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玛格丽特·撒切尔担任英国首相后,市场被错误认识所笼罩。因此,增长率不断加速,并在80年代呈现了泡沫的特点。

错误认识来源于当前的金融理论,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趋向均衡,偏离均衡只是由偶然的外部因素引发的。这种理论被用来说明追逐自我利益不应受到约束以及市场应放松管制是合理的。我把这种说法称作“市场原教旨主义”,并且我认为这种论断是建立在错误的论据基础上的。仅仅因为监管和其他形式的政府干预被证明是有缺陷的,并不能说明市场是完美的。

尽管市场原教旨主义源于错误的前提,但是它却符合财务资本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促使资本自由流动,也为单个州政府的征税和监管带来困难。金融交易的放松管制以及对创新采取的宽松环境提高了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金融业创造的利润都达到了所有企业利润总和的三分之一。

篇(6)

一、金融市场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需求者提供桥梁,使资金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利用和融通。一方面,可以实现投资者(资金所有者)的资金使用率,将闲置资金运转;另一方面,也可使企业得到发展的机会,使其拥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自身发展。金融市场的出现,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并通过有效的监督手段和信用机制,实现资金的快速流转。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融资体系,比如调整资产负债率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

(二)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融资者及投资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进行投资以及资产的赎回,这样做表面看来是对金融市场活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从实际来看,会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比如不利于长期需求资金的企业进行发展,也不利于资产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多数企业及投资者都是抱着投机心理进行投资,而并不是真正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有效的行政约束和道德监督。

(三)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影响

企业提高资金的有效使用率,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加强资金流管理,是运营成本、现金流与应收账款等有效高速流转,继而压缩资金的使用周期。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没有进行有效周转,在危急时刻没有进行合理融资,造成了企业的倒闭和被兼并。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进行外贸出口的企业中,国外的需求下降导致企业的资金无法回笼;第二,国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原料成本上涨,另一方面是影响了国外的商品销量。这种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情况,会使出口企业的货物堆积,在没有资金注入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断裂。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面对金融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公司应该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应该树立具有国际视野的财务管理理念。我国公司应该将自身融入到国际大金融环境中,从国际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财务管理;第二是要强化金融风险理念,金融市场也是风险市场,因此公司在财务管理的同时,应强化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意识。

(二)拓宽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公司财务面对新形势需要制定新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战略,在基本资金管理的前提下,成熟企业或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还必须要有保险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汇率管理、债务管理等细化的金融管理措施,这样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优势,比如应对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利空消息,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在现金流出现危机时,能够有效调拨资金进行救急,在利率变动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调节生产规模和生产要素的投入。总之,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和范围拓宽,可以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资金安全运行。

(三)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在新型金融市场形成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金融市场和自身的特点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以及衍生品,比如可以发行认股权证,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的发行,这些都可以为公司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自身也要有一定的保证金或是预备资金,避免由于特殊原因导致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

三、A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

我国在2013年,金融机构的利率政策得以放宽,各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节利率。这是为了搞活市场经济的举措,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比如A企业所进行的是机械设备生意,年营业额可以达到50亿元人民币左右,付款企业的资金到账期一般为九个月左右,其中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资金在银行滞留。如果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则付款期可以压缩到一个月,这样就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金融操作,将沉淀资金利用起来,找准机会取得银行利差,加强企业的盈利水平。

篇(7)

由于经济运行基础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不同,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的表现出各异的特点。农村市场覆盖了广大了县级以下的人群,虽然发展层次不高,却是构成全国统一市场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全国城乡协调发展,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国家对农村市场进行了引导和扶持,这也反映在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方面。可以说,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和稳定运行,是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和农村市场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动机。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和特点

(一)终端网点少,信息化程度较低商业银行和盈利性金融机构逐渐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化、逐利化,它的运营逻辑是增加盈利和降低成本。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固定网点上采取了集中经营策略:以存贷量为指标,裁撤低于存贷量基准线的地区的网点;以本利比例为原则,裁撤收支比过低乃至负数的网点。这就造成在广大农村市场,地区人均网点量剧降。

(二)涉农金融活动单笔资金数额小,金融合同数量多对比生产集中和商业集中化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发生的金融活动数额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发展基础和经济活动形式的制约。通常这种制约表现在存贷款数额偏小,用户成本和贡献利润价值较低。这也是使得众多商业银行收缩乡镇一级市场,集中精力在一、二、三级城镇市场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金融市场融资形式单一,贷款利率较高农村经济活动通常针对农资、乡镇企业、个体等经济主体,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利用融资的目的主要在于补充周转,等度过资金低谷时再偿还贷款。由于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受到产业结构的限制,产生的附加值不高,因此在贷款方的资金回报率指标上不尽如人意,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融资的规模和形式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受到政策影响,承担支农、惠农和助农任务,在贷款利率设定上倾向于浮动幅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利率的上限,相比城镇市场的同类型、同数额贷款的利率设定要高。一些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的加入,更是人为拔高了农村融资活动的利率。

三、农村金融市场表现的原因分析

城乡金融市场的两种表现,固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阶层结构二元化不平衡的结果,但是也有其必然性。分析农村金融市场表现的脉络,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理清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

(一)农业经济活动的粗放模式的影响在大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均分配生产资料的制约、经济活动模式的单一,作为贷款主体的农民(含其家庭)、生产队(集体或合伙)、乡镇企业在经营规模上比较小,生产方式落后,商业形态处于初级阶段。纯农业生产受第一产业基本利润率限制、商业经营受自身交易模式限制、企业经营受技术规模限制,想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改进生产技术存在的障碍主要有:一是分散式的农村社会生产提高了集中生产的成本,降低了资金对在农村进行规模投资的欲望;二是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使用权流转特点的不同,使得征用、转让、拍卖、招标农村非国有土地使用权难度较大,纠纷经常发生,加大了进行扩大生产的风险和机会成本;三是农村经济体的地域依赖性较强,在业务扩展到外地时,风险性激增,由于应对不力,自身承受风险能力较弱,长期持保守心态,这就制约了农村经济体的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落后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模式,农村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活跃程度低。在我国努力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农村市场不存在先发竞争优势。在融入规模生产、规模经济的时候主动权缺失,只能通过自身的资源性、自然性的天然优势来吸引资金投入。在当前投资市场和融资市场双重不发达的背景下,资本的趋利性和集群效应的集中性又使得农村市场中的经济体通过自发发展困难重重,具体来说就是缺乏资金、缺乏时间、缺乏技术、缺乏规模。其中,缺乏资金是使得其不能克服竞争障碍,发挥自身生产要素的价值的主要,也是首要原因。因为本身发展对比城镇发展存在着阶段性落后,在全面开放市场的环境下,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金融机构因为市场化经营,对一些不能盈利或者成本过高的农村网点进行合并、裁撤,又使得农村市场融资出现困难,给农村市场的发展造成双重打击。另外一个现象是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以信用合作社(以前还有乡镇基金会)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相比普通商业银行有更大的自,且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这又回到前文所阐述的观点:农村金融融资市场的融资成本对于借贷双方来说都很高,里面蕴含的逻辑是:贷方因为经营风险大,市场具有局部独占性,必须提高利率;借方因为利率负担重,加大了经营成本,从而又提高了借贷风险,造成贷方资金风险预期上升,进一步反过来影响借贷门槛和合同签订率。

四、促进农村金融市场活跃的建议

(一)多方联手打造一条龙的农业产业链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改善农村市场商业活动环境,降低农村金融融资和增值业务的风险,是一个多赢优势决策的结果倾向。但是还需从多方面着手。首先,作为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大力鼓励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金融融资活动,利用政策扶持、信息服务、法律宣传、文化科普等活动提升农民、农村集体组织、乡镇企业等农村经济体在利用资金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寻路难、发展难的问题;其次,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通过财政账户、经济体账户开户行设置在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量,实现金融机构和当地农村市场政府行政部门、经济体的利益重合度,是扩大资金存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二)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风险高贷款利率和局部独占性经营是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体在农村金融融资活动中的倒挂对抗。那么,能够通过降低融资风险来降低农村融资活动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体的发展,是一个较好思路。从这个着眼点出发,具体到金融机构方面,首先要通过信息调查和摸底排查,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用户信息库和农村市场信用体系,灵活设定抵押权标的和实现形式,有利于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门槛,并且控制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风险;其次是通过产品开发,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特色金融衍生品,提升金融服务的含金量和预期利益;另外,通过加大长期融资活动的比重,降低和分散短期惠农型贷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