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2: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企业培训财政扶持不够。调查发现,财政安排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资金比重不高,2015年,市级财政安排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资金仅占各类培训资金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企业员工培训特别是生产一线技工培训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行解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如某装备制造公司全年共组织部门经理、班(组)长等培训67期600人次,共投入培训经费7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身承担。
(二)企业培训主管部门职责不明。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当地企业培训组织工作主要由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负责,市经信委负责全市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市人社局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三定”方案中,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均没有确定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职能,企业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培训的职责缺失。由于主管部门职责不明,企业员工培训难以统筹,培训资源难以整合。
(三)企业培训针对性不强。据企业反映,目前各主管部门组织的企业员工培训的范围、内容、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从培训对象看,重中高层管理人员轻一线技能工人。2015年,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组织涉企培训23期,针对一线工人技能培训仅3期307人次,培训服务明显不足;从培训内容看,重管理知识轻实用技能,调查了解工会、党校等所办培训,主要是以政策法规和管理知识为主;从培训形式看,重集中办班轻定向培训,企业普遍反映员工培训模式单一、供需失衡。如__航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__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和__福力德鞋业有限公司等希望将铸造、缝纫车位、制鞋等技能培训班办在企业,缺什么、补什么,接地气、传技能,使培训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四)企业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经调查,本地现有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学校以及高等院校等机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师配备,与企业对需求相比力不从心。本地装备制造类企业寻求与学校合作开办铸造专业培训班的设想难以如愿,只能花重金从外地高校聘请专业师资授课。当前,传统产业技能培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将面临更加突出的矛盾。
(五)培训人员在本地就业率不高。人社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本市就业培训中心和市康复技能培训中心,针对应届毕业生等组织创业就业类培训5期2507人,由于适需不对路、后续跟踪服务不到位和待遇偏低等多种因素,在本地就业的仅943人,占培训总人数的37.61%。如市就业培训中心对某高校897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创业培训,返回生源地就业697人,留在本地就业159人,仅占培训总人数的17.73%。
(一)实行“三个纳入”,完善企业类培训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厘清企业类培训服务管理体制,明确经信部门企业员工培训职责,把企业类培训纳入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市经信委应切实加强与本地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培训要求,因企制宜制定企业类补贴培训目录和年度培训计划,负责培训经费预算申报及培训组织工作。二是厘清企业培训财政投入机制,把企业类培训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市财政局应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建立服务企业培训专项基金,完善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重点支持培训本地企业所需的员工,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三是厘清企业类培训考评机制,把企业类培训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综合考评办应将企业类培训组织开展情况和跟踪服务作为重点,纳入相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促使其履职尽责,做好培训服务,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实现“三个整合”,奠定企业类培训工作坚实基础。一是整合现有培训机构。对办学规范、教学质量较好的原则予以重点
【关键词】基于.NET;企业培训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来提高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使得人类的工作更加简便。为了实现企业管理朝着现代管理方向发展,本文就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1]。本系统运用B/S架构进行设计,通过运用.NET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对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并实现,从而使得企业培训管理系统更加电子化、自动化、系统化。
技术分析
.NET技术是微软公司为了应对Java软件技术的竞争,推出的Windows服务。通过.NET技术的不断改进,基于.NET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NET集成开发平台能够有效的支持Web服务软件的开发,所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能够在系统互联网上进行简单的操作,为Internet的互联网用户提供访问功能[2]。通过运用.NET技术,能够为企业培训管理系统提供培训管理业务的访问的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存放在企业互联网中,在培训的时候可以随时进行访问。下图就是.NET技术集成运行的原理。
2.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培训管理的功能模块设计
在进行企业培训管理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用户业务处理流程和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对培训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划分,将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学员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管理、学员档案打印、用户管理、图标展示、教师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等[3]。在企业培训管理系统中核心管理模块主要有学员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管理、学员档案打印、用户管理、图表信息展示。学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学员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导出、删除。不仅可以实现单个学员信息的录入,还可以运用Excel表格进行批量导入。学员信息统计主要是将学员的各种指标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培训专业比例统计、性别比例统计等。图表信息展示主要将学员的整体情况更加形象化的展示出来,对各种指标的统计信息进行图标展示。用户管理主要是针对用户的添加和删除。
2.2 培训管理的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需要通过建立各种数据表格和表内数据的存储方式,将各个表格之间的关系进行设定,从而建立一个最佳性能的数据库模型,能够存储所有的数据,促进系统的开发和简化[4]。数据库在培训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据库设计直接关系到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完整性。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是通过运用先进的数据建模软件Power Designer设计的。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业务数据从逻辑层到物理层进行组织、描述、存储,确保系统编程的实现。通过分析培训管理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该系统主要以用户为核心,通过运用配置表、文档、管理信息、配置文件等来进行建模。数据库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系统中重要数据表进行设计。
3.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种类比较多,本文主要介绍核心的功能模块包括数据统计、学员信息管理、图标展示几个方面。其中学员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对学员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
学员信息修改界面可以对学员的信息、照片等进行修改,也可以对学员的信息进行添加和删除。另外学员信息档案打印功能也是通过页面实现。
另外,学员数据统计主要包括性别统计、专业统计、学员统计、培训等级统计、学员类别统计、职业技能统计等。
在图表展示方面,主要通过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将各种数据用图表展示出来,能够清晰的了解整体学员的分布情况,具有一目了然的优点。该系统中表格的生成主要通过运用微软的OWC技术,实现各种图表的绘制,并根据各种数据的实际情况生成各种图表。
3.2 培训管理系统难点技术的实现
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中,数据比较庞大,更新速度较快,如果服务器中的数据受到破坏,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服务器硬盘损坏、病毒、黑客攻击等。在系统难点技术方面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和还原。另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对数据加密后,就能够确保数据安全,在本系统中的采用了RAS加密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另外在其他难点技术方面也得到实现。
4.总结
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现有的编码技术基础,与人才管理理论进行融合,通过对.NET技术进行分析,在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方面进行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并在实际运用中实现了基于.NET的企业培训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的实现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铁岩.企业培训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探讨[J].商业时代,2010,15(06):135-136.
[2]胡博.基于.NET的师资培训管理系统研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05):114-115.
一、培训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培训产生以上问题,究其本质,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主要体现以下的“七不”:
(一)培训定位不明
未能将员工培训提升到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单位领导虽重视,却难有时间参与;没有制定培训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培训成了“临时抱佛脚”;培训项目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脱钩。
(二)培训责任不清
缺乏企业管理层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和理解,未能将员工培训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及单位主要领导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被误认为是员工培训部门的事,跟其他职能部门无关,培训工作缺乏互动性;鼓吹培训是福利,忽视员工参加培训的义务。
(三)培训需求不准
没有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工作没有针对性;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因而培训目标不明确;结果要么重视高层、要么侧重基层、要么跟踪“流行”。
(四)培训环境不佳
误解培训是万能的;不注重塑造一种有利于培训的氛围;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平台使培训成果得到应用;轻视培训与其他人力资源措施的连接;没有建立职工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管理机制,造成培训人才无用武之地而流失。
(五)培训资源不齐
缺乏对培训进行有效的资源支持;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培训时间;培训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缺乏培训资金支持;很少培训专业人员的投入,现有师资也难有进修机会。
(六)培训实施不实
培训教师选择随意或没有依据培训内容而定;培训方法单一或选择不当;课程设置没有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过程中的缺少有效沟通,有些培训成了走过场,偏离培训目标,敷衍应付,培训效率不高。
(七)培训转化不力
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健全,不便于进行培训的有效评估;缺乏培训有效转化的过程跟踪、监督和测试。
二、构建完善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通过对企业培训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要做好培训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培训体系,才能有效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殖,从而提高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
(一)构建公司员工培训管理模式
(1)应建立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模式。1)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实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体制。结合公司运输管理体制和生产力布局状况,建立公司职工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分工负责制。实行由总经理挂帅、主管副总经理主抓,职工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分工参与,综合部门支持配合,车间具体负责落实的职工教育培训逐级负责的管理体系。2)各部门、车间设定一名副职负责员工培训工作,并根据生产实际配备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员,专(兼)职教育管理人员和培训教员由本部门、车间中级及以上技术人员或技师及以上等级员工担任,负责车间各项培训和演练工作;班组要求设置教育辅导员,负责岗位练兵和日常业务学习。
(2)应界定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和车间的主要培训职责。1)员工培训部门作为公司员工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统筹公司员工培训资源、牵头组织公司级员工培训项目、协调各专业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公司的员工培训工作。工作职责具体为:为制定公司员工培训规划、计划和管理制度;健全公司-车间-班组培训管理网络,管理公司培训资源;实施新职、转岗、晋升人员的初级资格性培训,制定日常岗位适应性培训计划并督促实施;负责统筹研究制定职教培训制度、培训需求和规划,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负责员工培训队伍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公司级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负责员工培训经费的管理;对各专业系统员工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人事劳资部门通知,负责员工定职、改职、转岗、晋升培训考试的实施。2)各专业职能部门作为专业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全面掌握本系统专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情况,负责提出本系统专业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与员工教育部门共同组织本系统公司级员工培训项目,指导监督检查本系统的员工培训工作,各专业部门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分管,并设置专人具体负责本专业系统员工培训工作。3)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计划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员工培训经费和新技术培训经费的全额提取,为员工培训提供资金保证和监督,审批员工培训设施设备更改投资计划。党群部门主要负责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路风教育培训,参与组织员工学技练功活动。人事劳资部门主要负责将员工培训规划和计划的实施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为员工培训提供人员到位和必要培训时间的支持与保障。4)车间主要工作职责:各车间是落实员工培训工作的主体,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主体力量,制定本车间培训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编制本车间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将培训工作纳入达标升级和劳动竞赛的评比中,对班组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考核,指导、检查、监督班组业务学习和岗位练兵等培训活动的开展。
(二)优化设计员工培训管理流程
能否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是培训体系规范有效的衡量标准,而一个优化畅通的培训管理流程对提升培训效益,实现培训目标至关重要。从需求到计划、执行,再到评估,需对培训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查,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设计、实用高效的课程内容选择、质量上乘的培训机构确定、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估实施。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管理流程的首要环节,是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活动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需求分析一般包括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三项内容:一是组织分析――考虑的是培训是在何种背景下发生的。通过组织分析来决定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可用的培训资源以及员工的上级和同事对培训活动的支持一定的情况下,培训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各部门、车间必须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目标,充分考虑组织战略的变化、业务的调整,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来提出需求。二是人员分析――确定培训对象,即那些人需要培训。分析判断个人生产作业过程中未能胜任岗位工作标准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是知识、技能或能力不够,还是由于工作动力不足,或者是工作岗位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因而确定谁需要培训。三是工作(任务)分析――首先确定员工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任务目标,然后确定为了帮助员工完成他们的这些任务,应当在培训中强调哪些知识、技能以及行为。
(2)培训计划制定。一是公司员工培训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以公司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为规划期,一般为3至5年,制订公司中长期员工培训规划,以此统领规划期内的员工培训工作。二是公司员工培训部门汇总各职能部门和车间的培训需求后,在对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在每年元月制订并实施的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三是各车间应按照公司年度计划,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制订本车间的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3)培训课程设计。包括培训课程规划、培训资源选择、教学设计和学员手册编制等四大部分。培训课程规划:课程规划应以培训目标为依据,同时注意培训对象所在岗位、层级的不同,分层分类确定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培训教案提出、考虑各种培训方法、选择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深化、课程测试与评估。培训资源选择:培训资源选择包括教材教具、课程选择、场地和讲师。课程选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一个是企业外部。外部选择主要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咨询培训公司等,应综合地进行评估选择。外部培训师擅长介绍前沿理念或管理思想,但是外部培训师的培训内容较宽泛和教条,与企业实际工作结合的东西较少,培训费用也较高,而内部培训师更加了解企业,培训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费用一般较低。总之选择讲师应从课程目的与目标出发。接着是对培训场地的选择,最后是选择教材和教具。教学设计与学员手册编制:即设计培训计划表、培训进度表、培训评估表、培训汇总表以及学员手册、教案印刷和培训效果跟踪方式等。
(4)培训组织实施。一是培训计划管理,公司员工培训部门要按照公司年度计划要求,策划、组织具体的培训开发活动,各部门、车间要计划及时送培,同时各车间也按本车间的培训计划,按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二是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员工培训部门应按照培训项目管理要求,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分配、培训教材、授课人员、培训方式和考核要求等。三是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员工培训实行项目负责制,送培部门、车间和员工培训部门均指定专人负责。四是严格培训学员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将学员培训与单位工作等同管理,纳入考核,学员到课按单位考勤制度办理。
(5)培训效果评估。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培训评估体系,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工作对公司生产运营的价值贡献。二是确定培训评估层次,培训评估一般分为四个层次:观察学员反应――授课满意度;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授课吸收程度;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实际应用程度;衡量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的变化――对个人与组织的成果。三是撰写评估报告,评估的方式有评估调查表填写、评估访谈、案例研究等,员工培训部门对评估调查表和结果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整理合并,再结合学员考核结果,撰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四是评估结果反馈,培训结束后,员工培训部门及时将学员成绩和学习情况反馈到各送培部门及车间,同时应与培训主管、管理层、受训员工、部门车间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分别进行沟通。
关键词:企业;培训管理;精细化措施
人力资源是左右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对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建设离不开企业培训,而企业培训根本上讲是一项无形资产投资,并不可能立即由产品看到效益,因而企业培训的管理不能简单由产出效果来衡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讲究以科学的标准审视企业管理行为中所有环节,删减调整不必要的环节与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优化与高效,在企业培训中使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减少企业培训的开支,让企业培训起到更为有效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经营战略的作用。以下本文就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企业培训中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培训根本上属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与管理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培训所产生的效果难以在短期内直观地表现出来,因此企业培训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在培训工作中如果不注重培训工作的效率与有效性,在培训工作中过度消耗人力物力,不充分地利用资源,在培训结果上并不能得到直观的显现。这使得企业培训工作在管理构架上容易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工作中不必要的环节太多,培训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而存在浪费问题等等。企业培训由于属于一种系统工作,因此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简单地通过裁剪人员或压缩某一项开支来进行管理,容易导致整体培训效果收到影响,造成企业人力资源发展与管理战略的延误。因此要更好的实现企业培训管理需要一套全盘性科学化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培训管理工作。
二、企业培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1.提高培训质量
通过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将培训工作中的所有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删减不必要的管理培训措施与培训内容,充分发挥培训工作中最有利的因素,从而使得培训工作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2.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改进企业培训,可以更为有力地监控管理培训的过程,使得企业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迅速地解决。减少不必要的意外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
3.更为有效地整合资源
在企业培训中运用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培训项目的科学规划,将培训项目中的所有内容进行科学地计划与安排,通过合理的设置去除掉不必要的开支与环节,从而更为有效地利用与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4.更为有效地节约费用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还可以让企业培训过程通过科学的设置与调整而更为合理,减少培训中不必要的设置,从而降低人力物力的损耗,节约费用。
三、企业精细化培训模式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Delicacy Management)指的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使用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思想要求企业通过运营管理方面各项规则的规范化与精细化,通过运用标准化、数据化等措施让企业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更为精确、高效地运作。精确化管理的理念最早有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泰勒认为通过科学管理的标准重新审视企业运营与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然后进行有选择的删减与调整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运营与管理的效率,同时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性。精细化管理从管理思想是运用科学化的措施来针对企业运营与管理中的所有细节,将企业的所有行为纳入一个科学、精确的标准下去进行优化与调整。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让企业组织管理的所有部分更好地实现高效、高质量、低能耗地运行,从而为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得企业具备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与综合实力。
四、企业培训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
1.管理制度化
企业培训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将培训工作制度化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制度化意味着摆脱开依赖于人为因素管理培训工作的模式,而将企业培训中可以被量化的指标进行全面的审视并实施制度化的管控。首先在流程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通用培训流程而将流程制度化,从而,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企业培训教学流程管理制度,将一些原本以人为的粗放型管理无法管控的因素纳入企业培训教学流程管理当中。其次可以结合管理制度实行数据化管理,将一些培训管理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以数据与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使得很多在粗放型管理模式下无法量化的管理元素更为清晰的显现出来,实现量化管理。例如将培训日程量化为表格,形成培训日程表,培训质量指标量化为表格,形成培训评价表等等。
2.管理程序化
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培训管理程序化,程序化是在制度化基础上的建设,通过实践检验分析制度改进调整制度从而建立最为科学有效的程序,例如建立培训计划审批程序,培训资源审批程序,培训财务报销程序等等,通过程序化管理将制度中最为有效的部分固定下来,从而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培训管理的整体效率。
3.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主要思想是依据企业培训的需要对培训工作中所有环节实施细致地研究,发现并找出不利于培训效果或培训效率的因素,并进行调整,从而让培训工作更为有效,管理科学化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做好培训前的员工调研工作。企业组织员工参加培训之前应先根据员工本身的专业、工种、技术需要、以及能力培训方向进行调查。就员工具体的能力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认定对员工培训的方向与培训目标,从而更好的安排培训工作的内容。要避免一刀切地对不了解能力与素质情况一批员工进行同样的培训,会造成培训工作的浪费与员工时间精力的无谓消耗。
(2)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在充分了解员工素质基础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设定培训内容,规划培训目标,合理制定培训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企业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的放矢,为员工的技术升级与能力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
(3)合理安排培训教师。确定了培训目标与计划以后,培训教师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应注意在培训前通过多方面科学评价教师的能力与专长,选择专业性强,理论水平高,表达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培训,而要避免聘请某些领域的名人而不了解其真实培训水平,最好在培训前对教师进行考核,观察其真实水平再决定教师的人选。
(4)加强培训工作的过程控制。培训计划指的是企业培训工作中班次的安排与周期的设置,培训计划安排的合理与否一方面要依据员工工作安排与之是否存在冲突来进行考虑,另外还需要考虑培训内容的连贯性与员工的记忆周期是否合理,避免具有连贯性的内容中间相隔时间太长而导致前一期培训内容员工失去印象而无法做到良好的衔接。
(5)做好培训效果统计观察。培训工作在每一阶段结束后,应注意进行培训效果的统计观察,一方面应要求参与培训的员工提交培训心得,同时通过技能考试、实务操作考核等形式检验这一阶段的培训效果;同时还需要培训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培训效果与企业培训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对企业员工下一阶段的培训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调整培训工作中不合理的部分,从而优化培训制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培训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培训的效果与工作效率是以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培训管理工作,通过细化培训工作中的所有环节,通过对不必要环节与工作的调整而实现整体培训工作的高效性、协调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培训中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本文对企业培训的精细化管理是概括性的,不够充分的,具体还需要管理者结合培训管理的实务进行深入研究与灵活的设置。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的先进理念与重要措施,当今时代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生存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进行内部挖潜与优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菡芳.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的探索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2]赵真玉.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S1期.
(一)企业培训理念过于保守企业培训理念过于保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企业培训阶段分析,企业目前的培训存在着抓中间、轻两端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为了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培训最有效的回报,从而在培训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抓住了员工的黄金时段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不仅缺乏系统性,还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这种中间培训理念,势必会无法作用于企业战略。第二,从现阶段企业培训的内容分析,企业只是单纯的重视对员工工作能力的培训,这种单一的培训理念,无法从根本上、长远上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因此,企业培训的内容缺少综合性。
(二)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过于盲目,缺乏计划性,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实际需求目前,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大部分培训内容都是对现有的培训课程体系进行套用,这种过于盲从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只是将企业员工培训视为弥补企业滞后性的一种手段。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企业没有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对企业现阶段员工培训的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的同时,也缺少对员工自身素质和实际技能的分析,因而培训课程体系无法满足现阶段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
(三)企业培训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当前,很多企业都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致使培训工作无法完全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培训的前期看,缺乏对企业培训计划、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师选择等工作的管理,致使培训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了整个培训过程以及培训的效果。第二,从培训的过程看,缺乏对培训课程的跟踪,以至于无法对课程的具体反馈情况进行良好的沟通,影响了培训的效果。第三,从培训的后期工作看,缺少完善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无法对培训课程的优劣进行改善,以至于培训课程体系一直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制约了企业员工培训作用的发挥。
二、实现战略性企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创新企业培训理念由于企业长期只是单纯的注重于培训行为,致使企业员工对企业培训缺乏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时候只是走过场,从而使企业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培训理念,因此,企业必须创新培训理念,首要工作是改变企业和员工对培训认识的思维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迈出改变企业培训问题的第一步。这就要求企业要树立综合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摒弃以往中间式的培训观念,强化对培训各阶段的认识,注重企业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以及培训后期的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终身培训学习的理念。只有企业树立全新且人性化的培训理念,企业员工才会对培训感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培训过程中,这样才能真正的从培训中获得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二)完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使之具有计划性企业要想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就必须从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员工现有的技能基础,根据现状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了解企业的具体培训需求,并根据培训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企业的培训需求要能够反映出企业目前的现状与理念目标的实际差距,从而才能定企业的培训目的、培训方向与培训内容,与此同时,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在完善培训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因此,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是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根据企业需求分析的各方面结论,对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只有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健全企业培训管理体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推进,战略性企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已经不再单单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与此同时,这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因素之一,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根据企业目前的发展目标和内容,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管理职能,强化对企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以人才的优势立足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在加强对企业培训管理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管理内容,通过对企业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管理,将企业培训的实际效果所取得的收益与企业的投入作对比,从而明确培训的效益,并根据培训效益显著的项目加大成本,实现企业培训的作用,提升战略性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总结
1.工业工程概念以及原理简析
1.1 工业工程概念
关于工业工程概念,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标准的定义。有资料证明,在某次国外的工业工程学会上,“工业工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被首次定义。自此之后,人们习惯上工业工程概念做以下定义:工业工程是一门涉及人、物料、信息、能源等多种要素的工程学科,它集设计、规划、改善、控制、创新等多种特征于一体,同时也是技术理论与方法的完美结合。从定义可知,工业工程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职能包括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工业工程之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最主要的价值便是帮助企业低成本实现生产、制造、加工,管理与服务,并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工业工程为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将其应用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意义重大。
1.2 工业工程基本原理
工业工程理念与方法倡导“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态度,而这意味着要想实现工业工程之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中的价值,培养工业工程意识,端正态度,落实精神很重要。工业工程的应用意识为以人为中心意识、整体性与全局性意识、成本与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等等。而从以上所提到的工业工程态度、精神以及意识来看,可以揣度出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第一是通用原理与人本原理。该两种原理要去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培训环境,并巧用激励提升员工积极主动性;第二是效益与效率原理。该原理使其更加关注企业经营与管理效率,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浪费;第三简化与标准化原理。其中标准化原理是工业工程实施的生命线,也是基础。即操作者与管理者都要重视标准化,确保作业的标准与高效化,减少过程问题;第四,系统原理。即工作流程与管理流程的系统化、整体化。第五,优化原理与创新原理。任何操作都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即创新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工业工程正强调如此。
2.工业工程在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 认真分析与规划企业培训中心建设,优化建设措施
企业培训中心建设是培训中心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强化管理,提升效益,认真分析与研究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很有必要,同时这也是工业工程应用于企业培训中心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基本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构筑金牌培训价值体系、凸显培训与服务的双重价值。为了实现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的基本目标,提高培训中心建设效率,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树立建设现代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理念。企业发展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而企业培训建设也应如此。首先要重视现代培训中心建设之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效益提升、企业长远发展的服务功能。其次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创新策略,推动培训中心朝着更加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第二,强化现代培训中心建设,增强员工向心力与凝聚力。现代培训中心建设是企业员工的夙愿,强化建设,提升员工水平与能力,不仅能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更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落实培训中心规划与建设措施,要脚踏实地,拒绝好高骛远。企业应将员工培训中心建设以及员工培训置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地位,做好建设规划,从硬件与软件上落实培训中心建设,为企业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2.2 巧用工业工程的系统原理实现培训管理流程的优化
系统性原理是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念之一,其要求管理流程要系统化、综合化与整体化。诚然,真正的企业培训中心管理必然是系统化、秩序化的,这是实现高效培训管理的基础与前提。试想,松散随意、杂乱无章的培训管理如何能够真正体现培训精神与意义,针对员工个体需求实现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呢?因此,企业要善于利用工业工程中的系统化原理优化培训管理流程,提升培训管理质量与效益。
首先,认真分析培训管理流程。第一,要做好业务梳理工作。企业培训中心管理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培训工作,二是会议工作。工业工程技术与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故无论是培训业务,亦或是会议业务都要做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第二,要熟悉培训中心业务流程。标准化、系统化的流程是提升培训效率的基础与前提。例如,关于培训流程中的培训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与所负责的流程细要,培训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培训流程等等。其次,员工工作岗位的配置。员工工作岗位配置应遵循科学配置、人岗匹配、双向选择(转岗优先)等原则。再者,岗位配置要按照一定流程,遵循一定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之于岗位管理的效用,促使物尽其用。从岗位配置流程来说,主要可进行以下流程配置:中层干部岗位、一般岗位与培训师岗位。一般岗位和培训师岗位可采取竞聘上岗,提高员工竞争意识与能力。最后,强化企业文化培训与建设。可以通过优化培训环境,强化企业文化宣传等实现这一目的。
2.3 重视标准化原理,提高企业培训中心管理综合效益
除了重视系统化原理之外,在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中,工业工程中的标准化原理也十分重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进步都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或尺度,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动整个事物的和谐、螺旋式向前发展。因此,在企业培训中心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标准化原理,并巧妙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企业培训中心管理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服务管理流程化。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而培养高质人才是企业培训中心管理的重要职责。相关人员要依据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与服务实况,制定出标准化、可操作性强的服务管理制度,促使服务管理流程流程化与标准化。第二,服务操作标准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员工的岗位操作与服务一方面靠自觉,另一方面要靠相应的操作制度做支撑。例如,每一个员工其都要严格按照所规定的岗位操作要求与流程来规范工作行为。在培训中心,培训师应做好操作流程、操作要求、操作细则等各种培训工作,提升员工标准化操作意识。第三,培训中心要制定培训师的工作标准。培训师是否优秀以及其培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所培养员工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培训中心一方面要对培训师进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对其进行操作技术标准、道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一位培训师都能发挥其应用的教育培训价值。
【关键词】培训目标;培训体系;培训效果改进
一、企业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企业培训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企业为什么要培训,其目的和意义何在?企业希望通过培训达到怎样的效果?如果将培训放到整个企业经营的范畴中来看,培训和企业经营中的销售、市场、研发、生产等等没什么区别,目的都是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由此看来,培训和其它的经营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为的是通过员工获取更大的效益,而培训只是实现效益的一种手段。如果员工不需要培训,企业也能获得预期或更多的效益,那么企业其实就不用对员工进行培训。有一种情况是,企业没有明确培训是为了效益,或者无法将培训与提高效益有机联系起来,只是看到别的公司在做培训而跟着做。这只是企业经营者的一种短期错觉,一旦真正投入培训,企业必然希望看到投入带来的回报。综上所述,培训就是企业为获得更大效益的一种手段,企业培训的宗旨是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价值,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效益。
二、企业培训的职责
企业培训的作用是:其一,提升员工个人技术能力;其二,团队文化建设,强化团队成员的协同效应。为实现这两个目标,企业培训的职责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培训要解决的是员工技能现状和公司对其目前岗位、任职技能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岗位、任职技能培训。这个技能是广义的技能,包括硬性的和软性的技能,硬性的是专业的技能,软性的是职业性、素质、综合能力。岗位技能培训,使员工的能力符合岗位要求,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是培训的最基本的工作。其次,员工在企业担任新的工作、承担新的业务、或寻求职业发展产生培训的需求,企业培训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岗位技能培训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技能,让他能够从事更高要求的工作,让他的职业得到更高的发展,也需要培训来做一些工作。第三,是整个企业、组织战略规划、组织发展、管理体系提升,需要培训参与其中。承担以上内容的部分工作,或知识理念的灌输,或工作思路、方向的引导宣贯,或企业文化和共同价值观的传递等,都需要企业培训达成。企业战略发展,组织发展,整个管理体系提升,比如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等,也需要培训参与其中,培训内容可能是知识和方法的改进,也可能是企业文化的宣传造势,这可以看作培训工作的长期目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是依次递进的,也可以看作企业培训工作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现实操作中,一些企业将培训当作员工福利来实施,培训对于员工个人可以是福利,但对公司来说不应该将培训作为福利。如果企业仅仅是将福利作为员工培训的目标,这个就有点舍本逐末,偏离了企业培训的目标和宗旨。比如有的公司觉得拓展训练不错,培训学员在体验式训练中能够获得强烈的直观效果,公司人力资源部决定便安排绩效最好的部门参加拓展训练。
总之,企业培训的内容应围绕以上三点内容,同时每个企业做培训都应该建立适合自身的培训体系,明确企业培训的根本目以避免偏离方向。公司做培训,切忌跟风,在做培训之前,应该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总体规划,如此方能保证培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三、企业培训体系的构建
企业培训体系可以由三个层面的内容构建而成的:其一,制度层面,也就是培训各类制度、流程;其二,资源层面,包括培训课程、培训讲师和培训设施;其三,实施层面,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包括公司的培训需求是什么、计划怎么做、具体的组织实施怎么做、培训效果如何评估等。以上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构成了整个的企业培训体系。也就是说培训资源要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培训制度能从形式上保证培训实施通畅有效,培训管理者实际的实施操作使培训真正有效的运作起来,达到好的培训效果。
四、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讲,企业的管理层大都对培训相当重视,能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有长期或短期的培训计划,对培训有一定的投入,但是现阶段的许多企业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培训活动很少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互配合,或者缺少明确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只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战略。
1.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不明确。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有近25%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发展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不太一致。其原因在于所在岗位与主要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偏差,仅有18.2%的员工完全能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有一部分员工认为自己压力大,企业重视对员工的使用,对员工的培训开发实际投入不高,一些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率较低。有46.4%的员工认为通过培训能在工作上获得更大的发展,有25%的员工认为能提高薪酬。当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的时候,自然对培训也缺少了积极性;而没有较强技能的员工在本职工作上也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
2.培训需求等级化。根据调查表明,企业中高层员工的培训机会要大大高于普通员工,这表明培训虽然受到了重视,但对不同层次的培训所表现出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普通员工培训受忽视,从客观上导致他们没有学习积极性,感受到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容易产生跳槽的想法。
3.培训内容与员工需求存在差距。从培训内容来看,新进员工培训一般包括理论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理论培训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等,这属于员工共性教育;岗位实践培训内容根据员工的岗位安排,培训时间长短不一。除岗前培训外,在职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以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为主,事实表明,极少数员工认为企业组织的培训内容对自己没有太多的帮助,只有很少一部分员工认为企业组织的培训内容对自己有一些帮助,绝大多数员工认为企业组织的培训内容对自己有较大的帮助;对企业组织的培训和自己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进行调查时发现,员工的培训内容需求远远大于企业所提供的培训内容。
4.选拔培训对象主观化。调查表明企业组织培训时,选拔参加培训人员的方式主要有领导决定,自愿参加,培训计划安排,考试竞争。从具体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因为有的企业培训经费、机会有限,无法满足每一位员工的需求,有不少企业错误地认为直接由领导决定挑选培训人员比较直接、省事。这种方式容易挫伤员工培训积极性。
5.管理培训体系脱节。没有配套的培训管理体系来激励员工参加培训的愿望,引导员工培训目标,以及没有相应的奖罚制度。企业的培训活动成为参加培训的员工的一场作秀,没有起到正面积极的效果。
6.结果反馈体系不健全。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总结评估做的相当不够,有的企业对培训的结果不加评估,不过大部分企业都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事实上,不管是什么培训,培训的对象是谁,培训的考核通常只采用笔试的方法,对于技能培训,只考核笔试不考核动手能力,意义并不大,必须及时对员工参加培训之后的成果以及感想和问题及时汇总,以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以修正。
五、改善企业培训效果的对策建议
1.明确培训对象选拔制度。建立培训对象选拔制度有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可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必须考虑员工掌握培训内容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应用所学习的内容的能力。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员工激励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效率问题。在选择培训对象上可以采用员工自愿报名和部门推荐相结合方式。
2.建立培训签约制度。培训签约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特别是需要较长时间脱产的培训,企业不仅投入较多的培训费用让员工参加培训,还要给员工提供工资待遇,同时安排相应人员顶替员工工作的成本。一旦参加培训的员工学成后跳槽,企业将遭受较大的损失。这也是企业培训员工的一大顾虑。如果企业制定规范的培训签约制度,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约束企业本身与员工:一是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项目、费用和形式等;二是参加人员;三是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及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四是送培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及参加培训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五是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六是参加培训员工与送培企业主管部门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具有可操作的和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才能有效。
3.强化培训考核制度。对于培训活动的评估,目的在于了解企业是否达到了培训目标,肯定成绩、找出差距,以改进培训工作,提高培训工作的水平。考核评价的对象包括绩效评估和责任评估两项绩效评估是以培训成果为对象进行评估,包括接受培训员工的个人学习成果和他在培训后对组织的贡献,培训绩效评估指标有:反映指标、学习指标、行为指标、成果指标等,这是培训评估的重点。责任评估是以负责培训部门和培训者的责任为对象的评估,培训责任指标有:培训计划评估指标、培训设施评估指标、培训师资评估指标、培训教材评估指标、培训成果评估指标。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培训工作方向,改进培训工作。对培训绩效,可以分别运用问卷法、测试法、考核法和现场成果测定法进行评估。
4.激励制度。把培训、考核、晋升、薪酬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如把高学历培训作为对优秀员工的一种激励,以稳定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重视与培养,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将激发回报企业的意识和决心。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于培训考核较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董福荣.构建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的几个问题[J].财会研究.2006(6)
[2]葛梅.我国中小企业培训现状之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7)
[3]高其勋,王忠才.中小企业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8)
[4]江历明.中小企业培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
[5]乔莹.如何做好中小企业培训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11)
[6]孙琳.国际经验给中小企业培训的启示[J].人力资源.2004,(9):28~9
[7]吴小妹.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科技.2007(10)
[8]武瑞营,丁玉平.中小企业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