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2: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研项目经费审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审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应用科研成果诊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国家财政及各级行政部门在医院科研项目上的投入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任务量也越来越繁重。如何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医院审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现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针对如何加强医院科研经费审计,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做一个初步探讨。
1 医院科研经费的审计内容
医院科研经费审计,是指医院监察审计部门根据上级有关政策以科研经费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核心,对医院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首先就是对科研经费的来源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审查,其次就是对科研项目预算经费安排是否合理、手续是否完整、人员配备是否真实等方面进行审查,最后就是对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开展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不仅有助于防止科研经费流失以及腐败现象,而且有促进科研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切实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2 医院科研经费审计的现状
2.1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大部分医院只是机械地执行国家有关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制度,未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成为一项摆设,不贴合实际,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科研经费审计的使用管理存在漏洞,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比较被动。
2.2 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面对数量庞大的科研项目,医院审计部门只能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结果进行审计,主要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核查,所面对的资料都是账目和凭证,对于经费的使用过程无法做到全面透彻的掌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无法有效识别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合理之处。
2.3 预算编制与实际不符
按照规定,科研项目立项时必须编制预算,列明科研项目必需的材料、实验、设备购置等项目的费用明细。但现在普遍存在项目负责人为了能够成功获得科研项目立项,按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或凭经验估计填列数据编制项目预算,以致项目经费预算存在较大偏差,无法实事求是地反映科研项目所需的成本。而在科研经费实施过程中才发现预算编制不合理之处,按照实际情况更改调整预算,造成项目经费使用与预算脱节,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大大降低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约束力。
2.4 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医院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在实际工作中,由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到科研项目的全程管理中,而科研科也没有及时把相关的科研信息及时分享给财务及审计部门,导致财务及审计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中断、完成、经费使用及结余情况,更别谈科研项目管理了。
3 加强医院科研经费审计之建议
3.1 健全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医院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结合医院实际健全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项目负责人对整个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并接受医院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收入、支出管理制度,从项目预算编制与审批、经费开支范围、预算的执行监督等方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支出额度及审批权限,并要求科研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制度、程序执行,将项目经费使用的动态情况报财务部门核算,保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3.2 实施全过程科研经费审计
全过程科研经费审计指从科研经费划拨、使用直至项目结题审计全过程介入。一是,科研项目立项审计和经费预算审计;二是,审查批复的项目资金、配套资金、自筹资金按预算的到位情况;三是,对科研经费支出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比如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有无截留、挪用、挤占、虚列支出等情况,项目经费用于设备、软件等物质采购是否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相关规定,科研项目的管理费、劳务费的使用是否符合有关文件规定。
3.3 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根据项目的整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项目负责人应与项目组成员充分讨论,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最后编制出满足项目实施需要的总体预算方案。编制出的预算方案要通过财务部门进行分析、论证、协调,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使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另外,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进度督查,坚决维护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3.4 对科研项目实行网络化管理
在医院内部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实行对科研项目的网络化管理,由科研部门进行维护,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针对每一项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开始,将可以项目的信息录入并及时更新,实现科研经费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使相关部门和项目组成员都能够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预算、审批、报销、完成进度和结余等相关信息,实施动态管理,相关部门之间能更好的沟通、协调,便于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明细化。
3.5 积极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
以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审计重点和目标,在医院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一是,审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把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及材料的利用率及利用效果进行评价,是否有超科研项目需要购置的情况;三是,对医院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及投资回报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主要是考察科研项目成果的完成情况以及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
总之,医院科研经费审计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促进科研经费专款专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工作,将审计监督的作用落到实处,才能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预算管理
科学合理的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并对经费进行财务监管,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量的重要措施。科研经费数额逐年的增多,这就给科研单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的难点是既要满足国家科研经费的财政管理制度,又要满足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调整需求。所以健全与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促进科研单位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一、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主要存在预算编制不确定性、预算执行的偏差大、预算绩效考核不完善等现象。其一,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而是将重点放在技术方案以及课题研究上面。这样就使得项目预算的编报和实际情况不符,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同时预算在内容上对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缺乏可操作性。其二,科研项目的申报时,财务部门的参与不够,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就跟不项目的进展情况,即使及时的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则也难以实施。其三,因为科研人员往往是某一领域专业性人才,往往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缺乏动态的监控。这样就难以落实经费预算,最后直接导致决算与预算差异性较大。其四,预算的绩效不充分,绩效预算是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考核的,绩效往往是进行下一年多或者相似项目预算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较多的科研项目经费并没有实施绩效预算,所以就不能为相似的项目或者下一年提供相应的参考。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科研项目的预算难以落实。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存在需要开支的费用没有预算额度,而有许多费用科目的预算难以达成。
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科研单位健全与完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是完善预算的编制。解决目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制度、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实行动态控制出发,这样才能够使得预算的编制符合项目实际的特点,才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一)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多维预算是做好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所以需要以此为基础。多维度预算编制的要求、预测、申报、汇总、审核、批复、预算调整等内容需要严格的按照规程进行,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形成完善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体系。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原则和各科目的控制比例
项目预算需要紧贴研究的项目,即相关性原则。项目预算需要符合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政制度,即政策合规性。项目预算应该经济合理,尽可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即经济合理性原则。最后需要确定项目的控制比例,例如人员费、测试费用、设备购置费需要比例合理。
(三)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时实行动态控制
科研项目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实行动态控制,能够使得各科目预算均在合理范围内。例如:设备费用往往需要低于20%,公用经费需要控制在15%以内。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指标管理,使得各项支出均符合预算,这样才能够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经费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带头做好预算管理,这样才能够影响其他科研人员充分的重视到预算管理。科研单位需要聘请财务顾问对项目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等进行培训,以此来提升全员的预算管理意识。在进行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研究项目预算编制中经常遇到的计划期如何确定、预算标准从何而来、预算执行如何评价、可比性如何确认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大财务人员的参与力度,科研人员应该与财务人员多沟通交流,一起对项目经费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在充分考虑各种费用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最佳的预算,才能保证科研事业的顺利进行。最后,需要严格的执行预算管理,按照国家政策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规定,督促和监督项目承担人按照编制执行预算,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
(二)完善执行制度
完善执行制度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中之重,支出管理是项目经费管理的核心。支出管理需要控制经费支出范围,同时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完善经费支出制度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单位领导对项目经费使用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尽管项目经费是项目负责人申请的,但是不能将经费支出权限完全交给项目负责人,应该有财务人员的监管。其二,项目经费开支要严格控制,项目负责人报销项目经费要执行动态的费用总额控制和动态预警,有效控制不符合财务规定的随意报销的现象。需要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制度,保证科研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与验收的全过程都有财务动态控制,变财务管理由过去的事后管理为科研项目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三)加强审计监督
在科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监督机构。加强审计监督,就需要审计监督充分的发挥出审计职能。科研单位应该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审计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及法制化。以前的事后控制已经不能够达到控制的效果,所以需要改为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仅仅作为纠偏工作。行为发生前的预算和过程控制是科研单位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事后监督不管如何及时、有效,其功效总是具有暂时性和滞后性,把监督环节提前到“事中”,其结果从弥补到预付,重在预付是科研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人员应该主动与课题研究人员、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查出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合规性调整。只有这样,加强审计监督,才能有效实现预算的落实。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经费在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到执行是经费管理的重点。但是目前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对科研单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科研单位需要从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出发,然后强化预算管理、完善执行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三者并行,才能够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沈婕.科研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刍议[J].现代商业,2011
[2]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2-0103-03
一、加强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总量呈现井喷式持续增长,很多高校提出走科研兴校之路。然而,随着高校科研经费总量的急剧增长,科研经费管理的粗放的问题日益突显,频繁出现的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给国家造成损失,也在社会上给高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高校财务管理重要问题。
2011年1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旨在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及转拨管理,提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等要求。2012年12月,教育部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提出要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管理机制,依法严惩套取、滥用、中饱私囊等违法违纪行为。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部署院校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教财厅函〔2013〕12号)。该文件对高校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普遍弱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把脉问诊,找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剖析,寻求积极解决路径,这是当前和今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根本着力点。
(一)分散式管理导致管理弱化
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散式管理,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与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这种分散式管理必然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弱化。按分工及职责,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及日常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项目日常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但实际工作中须交叉配合共同负责的地带却成为了管理的盲点。财务人员在繁忙的日常财务管理中,过于依靠科研部门管理,加之对科研项目的科学性不了解,导致财务管理越来越弱化。科研部门认为,科研项目申报不易,要多鼓励,不易管得太紧。项目主持人更认为自己对经费享有当然的支配权,财务人员的管理就是服务。分散式管理导致管理弱化,而支出管理的失控,必然产生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
(二)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约束力弱化
预算管理是高校各类经费管理的核心所在。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对科研经费全程管理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各类管理制度约束力弱化。首先是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一般是项目负责人向科研管理部门报草案,科研管理部门既不懂财务也不一定懂科研项目,因此对项目负责人上报的预算审核意见基本同意,财务部门也只有认可科研部门的预算批复。最终造成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成本,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使得科研人员把预算管理抛在一边,等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再做调整应对,导致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无法保证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此一来,各类管理制度约束力严重弱化,直接造成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三)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随意,管理不善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对大型专用设备的购置往往是项目负责人说了算,学校层面缺少可行性论证,造成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屡见不鲜。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学校对项目主持人的设备购置要求,最多是走个程序,然后一路绿灯,财务、审计监督严重缺失,导致购置的科研设备出现大量闲置浪费和流失。高校无形资产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重视,科研积累的大量专利、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无形资产都缺乏有效的监管,也未能形成有效路径进入市场转化,造成的流失浪费难以估算。
(四)科研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使得科研成本分析评价失去意义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考核评价的核心是科研项目成本的分析评价。国家科技部联合相关部委的文件,将科研课题费定义为:课题研究产生的全部直接和间接费用。近年来,高校科研成本研究也成为热点,直接费用容易量化,核算相对简单,而间接费用构成复杂,难以量化,核算困难。高校的科研活动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学校的实验设备、场地设施、实验耗材、水电等公用能耗均为教学科研共享的,项目负责人一方面很难区分应分摊到项目列支的摊销费用,另一方面也认为“肉烂在锅里”,没必要分这么细,而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也没更好的办法确定费用分摊机制,最终使得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全,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科研项目的成本归集,导致科研成本分析评价信息失去现实意义。
(五)科研项目结题与经费结余相背离,后续监管缺失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失控,导致科研项目结题与经费结余相背离。一方面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决算不及时,另一方面项目负责人结题不结账,从而产生很多项目已结题但项目结余经费仍然长期使用的现象。科研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管理的使用监管缺失,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审计都无从管理,课题负责人的后续支出更是五花八门,还有些课题负责人将剩余经费长期挂在账上随意支取,已变性为项目负责人的账内“小金库”,后续监管严重缺失。
三、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理顺流程、规范管理
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处于中心地位,由财务部门牵头协调,逐步理顺与科研、资产管理、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的业务处理流程,使规范管理成为常态。
1.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提供预算管理先导的财务管理服务,实行项目资金专户管理制,与项目负责人要加强沟通,确保项目资金确认到项目负责人;预算管理和执行方面,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指导科研人员执行预算,项目结题由财务提供真实报账数据,并对项目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财务报销时审核支出的规范性、合规性,对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不得列支;对国有资产购置、验收手续和签批流程等应与资产管理部门协同管理;按财务核算要求进行科研项目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核算,尽可能是完全成本归集,真实、完整地反映科研项目最终成本。
2.资产管理等部门。应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控制,联合设备采购部门从全校层面出台大额设备采购政府采购制度,对大型设备采购须组织学校层面的专家论证,还要履行审批和备案程序,校级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要对科研资产购置信息予以公示,加大监督范围。
3.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组织申报、合同的审批与备案等常规工作;项目实行过程中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结题工作;健全项目经费剩余管理和监督制度。
4.学校内部审计部门要把握学校科研经费的实时动态,监督结题项目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完成结题审计。
具体业务处理流程图如图1。
(二)科学制定科研经费的预、决算制度
1.制定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体制。从现状看,预算编制的问题较多,主要是项目负责人预算意识不强,预算成了估算,失去规范性和科学性。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帮助科研负责人加深对科研经费科目的理解,项目的支出标准及支出结构比例要明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规性是维护预算执行刚性的必要前提条件。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定期告知科研人员预算执行进度、支出等情况,有条件的要为科研负责人提供网络实时科研经费查询。科研负责人也要学习相关财经制度,在实际报销中理解支持配合财务人员的工作。科研负责人如因特殊原因须要预算调整,应先书面向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得到审核同意调整后方可执行,科研负责人不得擅自调整、变更预算,更不得扩大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支出标准。
2.完善科研经费决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项目完成周期一般为3~5年,由于前期预算编制不到位,预算执行控制力弱化,编制科研经费决算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科研经费决算报表编制一般都是由项目负责人自行填报,填报的随意性造成报表数据与财务账面数据产生较大差异。还有少数科研人员日常支出随意,到决算时擅自调整、美化支出结构,造成虚假决算报表与实际支出账面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要加强科研项目决算的审计工作,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及上报需经学校财务人员审核签章,确保账实相符,而经财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的决算报表仍需由校内审计签审后方可生效。
(三)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网络管理信息平台
高校应尽快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网络管理信息平台,科研经费管理应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高校依托网络可以对科研经费实现动态化管理与监督。首先是科研部门将科研课题名称、经费来源、研究期限及预算方案等信息录至课题负责人名下,财务部门将到账的每笔收入、发生的各类支出明细也录入课题负责人名下,此时课题负责人只需通过密码认证即可查询到自己名下科研经费的各种信息,为加强管理提供依据。各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真实完整信息,从而形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管理变得更为高效透明。如:科研管理部门可实时监督管理;审计人员可全过程跟踪监督审计,实现科研经费由事后监督审计向事中监督审计的转变;财务部门更是服务与管理并重,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构建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1.科目设置要规范。首先要设置科研收入、科研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科研结余等一级会计科目,反映收入、成本及结余情况。然后对科研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科研结余等设立二级明细科目,进行二级明细核算。对科研成本除设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二级明细科目核算,还要分类进行三级明细科目核算。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科研项目支出管理各项规定,制定合理的支出范围和标准。
2.完善成本核算制度。鉴于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混乱现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对高校科研经费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是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严格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完全成本归集,尤其是要将间接成本合理分摊到各个科研项目成本中去,真实还原科研项目成本。
(五)加大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与审计力度
1.加强中期结题评估、严格结题绩效评估
高校科研项目中期结题评估工作历来不受重视,追究原因既有科研管理部门的失责,也跟评估指标设计不科学有关,长期以来项目中期检查评估的关注点为研究计划进展情况、有无阶段性研究成果等方面,对项目预算执行与控制是否合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方面内容均没有涉及,因此无法全面反映项目中期情况,影响了检查评估效果。科研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应把预算支出的执行与控制也作为中期结题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项目负责人立即整改。
2.加强审计监督,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主要有:一是高校内审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收入、支出等情况进行审计。二是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对于50万元以上科技厅重大项目及其他厅局要求外审的项目,一般采用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的方式。三是相关部门联签,对于其他类型的科研项目,由科技处、计划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其经费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签。高校内审部门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科研经费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应明确规定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审计采用的不同审计方式,要明确规定审计的主要内容及审计要求,从而让被审计人加强自律并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有利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能有效促进学校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促进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守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0(3).
[2] 袁素琴.谈加强高校科研财务管理[J].财会月刊,2012(1).
[3] 刘红锦,李国锋,朱述钧.浅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预算报账制”[J].农业科技管理,2005(5).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包括从财政部门、具有资金分配权的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及其他省部级相关部门)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纵向课题经费”),以及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课题经费”)。随着财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财务部门不仅要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还要确实在依法监督、科学分析、参与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理念。
1、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中,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课题立项和结题,汇总统计科研进展情况、科研成果情况,业务部门负责成立课题组申报科研项目、实施科研活动和安排经费支出,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和督促预算执行、配合财务验收,其他部门负责合同审核和采购管理等。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许多相互分离、沟通协调不充分的情况,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阶段大多缺乏财务人员的参与,客观上存在科研项目经费是课题组争取和专用、管理好坏由课题组负责的看法,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其预算审核、科学分析和监督管理的职能。从部门预算编制情况看,由于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取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难度很大,其他纵向课题经费和横向课题经费也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难以预计,事业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时往往忽略科研项目经费收支预算,部门预算编制不全面,预算约束力和严肃性受到影响,年终部门决算的收入对比差异率很大。
2、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
2.1改进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国家科研经费(纵向课题经费)属于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切块财政性资金,但基本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批复后由按照经费预算的年度计划直接拨付到事业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统一科研项目财政经费的渠道,设立全国性的科研项目基金平台,改变现有的多渠道管理模式,对项目立项、审批和资金分配要打破条块分割,统一整合,项目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一套适应科研工作要求、财务全过程参与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对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经费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尤其要制定专门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原则和程序。同时,建立科研业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经常性协调沟通机制,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在项目立项、组织实施和课题验收以及课题组间实行资源共享等重要方面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2.2加强事前预测推进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会计核算是要保证科研项目成果的真实反映。事后的核算工作必不可少,但由于科研项目前期费用归集不完整、收入费用归集不及时的及时性和公共费用分摊不充分等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财务部门角色前移,做好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整合、预测和控制,强调在科研项目申报决策前,全面参与和引导科研项目有关预算和计划的制定、执行、跟踪和评估,提高对科研项目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能力,与科研业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一起找出对事业单位最有利的方案,从而减少事后会计核算滞后性情况的发生。
2.3推动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推动建设以项目预算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信息化,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信息化,第三个层面是决策的信息化。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流程和决策的信息化,能够倒逼事业单位全面梳理科研项目管理的预算、计划、合同、人力资源、采购、资产、绩效等要素,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将预算管理贯穿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意味着标准化,意味着网络化,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组可以将基础管理台账、管理流程和管理体系实时连接,有效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资源共享、预算标准、全程监督的问题,促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重点从建章立制向细化落实转变,管理内容从会计核算向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转变,管理方式从事后监督向过程管控转变,最终树立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全员财务”观念,发挥预算管理对资源配置、过程控制、考核激励的作用。
2.4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监督
加强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还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涉及的预算、资产、合同、政府采购等关键点进行重点监督。
3、结束语
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有赖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加快推进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但并不是说现阶段就只能无所作为。为促进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水平,需要而且能够构建一个确实有效的全过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即如前文所述:从强调事后核算转为强调事前预测,从注重财务内部流程梳理转为注重各部门业务流程的协调配合,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平台予以重点支持和保障,做好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前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一)国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2001年底科技部、国家计委、财政部、经贸委联合《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各高校开始采用课题制进行科研经费的管理,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始实施课题制管理科研经费,但是该制度在我国发展才刚刚起步,表现为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盲目追求高额项目经费,却无法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科研立项工作,以向政府申请科研经费,最终造成科研立项工作盲目跟风、科研项目创新性降低等现象。其次,该制度与财务制度相脱节。因为财务制度尚未按照课题制做相应的完善,致使财务体系内无法对科研经费经费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再次,间接费用尚未加入项目预算费用。我国虽然与美国类似,实施课题制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但是我国尚未将间接费用加入项目预算费用中,使得项目预算与项目执行过程存在较大的经费差额。
(二)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其科研水平的发展,并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美国高校最具代表性。美国各高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建立了与政府间良好的优势互补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美国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呈现多样性。除政府拨款之外,还采用发放基金债券、慈善资助等方式获得经费,有利的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保证高校有充裕的科研经费。政府对以其他渠道取得的科研经费,规定减免了一些费用,以降低科研经费的使用成本。其次,严格制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并执行,严格的项目预算和项目执行,是科研经费合理、高效利用的提前和保证。最后,将部分间接费用纳入项目费用。美国政府规定,间接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项目经费,并做出严格的间接费用预算。该间接费用是维持科研项目所产生的费用,包括条件设施和管理费用。
二、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文献综述
在国外效益审计的研究领域,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时间较早,并已形成了较为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对审计内容、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关系等角度进行研究。著名学者Ping,Charles J.(1993)提出对高校管理过程以量化指标进行考核。他使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对高校管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各指标评定高校管理的好坏,同时也包括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情况。但是在各高校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较难确定指标体系标准,继而降低了该研究结论的可比性和可行性。著名学者Banks,W;Fisher,J;Nelson,M(1997)提出将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进行披露高校管理现状。他们通过考察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大学在1992-1994期间的年度报告中发现,其在披露经营管理责任时是利用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披露的。另外,也有学者提出将平衡计分卡的评价原理运用到效益审计中,以提高效益审计的可操作性。
虽然我国学者对效益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著名学者郑培斐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中,提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并认为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该学者主要是从建立审计环境的角度阐述分析。阎宝志在《高校资金效益审计模式的探索》中,通过对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内部控制层面分析对效益审议下对科研经费的作用。陈娟、王贤斌在《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问题研究》中,分别从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资金管理的效率和资金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构建了高校教育资金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支广东在《高校效益审计的基本思路》中,从纵向层面和横向层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阐述。纵向是从科研立项计划、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结项报告三个层次;横向是从资金效益、管理控制效益、管理与服务效益、环境效益等几个层次进行分析。笔者较认同支广东学者的观点,并在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扩充横向层次的各个指标,以提高该问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可比性。同时为增强效益审计下科研经费的管理效果,提出相应的意见措施,为建立完善的效益审计模式提供帮助。
三、效益审计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
(一)建立完善的效益审计指标体系 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开展的审计活动有效性进行稽核审计,由该内涵可知,首先,建立效益审计体制是效益审计下科研经费管理的初级阶段。其次,应在相应的体制下,规范管理行为使得对其进行合理的效益审计;最后,维系良好的效益审计氛围,形成适合的效益审计环境。综上所述,笔者利用效益审计的内涵对每个阶段的指标进行分析,继而构建效益审计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资金效益。 资金是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资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质量。同时对自己效益的审计也是传统财务报表审计的主要内容。从成本效益理论发出,对资金效益进行审计稽核。其中成本从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方面去审计,而效益从该科研成果获得的科研成果方面的收益进行核算分析。
(2)管理控制效益。管理控制效益,是从整个科研项目活动考虑,对科研活动的开始到结束进行控制,以保证科研项目过程中经费的利用效率。在项目立项时要对科研项目经费合理预算,并在科研项目开展中定期复查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以根据反馈信息更细项目预算,做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利用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就是将效益审计工作内容合理融入科研项目活动的每个阶段。
(3)管理与服务效益。 管理与服务效益,是将科研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作为稽核该科研经费的一个环节。高校科研能力不仅代表国家的发展水平,也代表了高校的办学能力,但是科研成果的可操作性又是保证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科研成果具有可实施性、创新性的现实意义,才能确保该项科研项目的价值,而其科研经费的开支也是有效的。
(4)信息系统效益。 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信息的质量,是使科研项目结论真实、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对科研项目建立信息系统的开支,是提供、获取真实、可靠、高质量信息的前提和保障。效益审议应对支撑科研项目活动的信息系统的开支进行稽核,以保障经费的使用效率,杜绝滥用科研进行不必要的开支情况的发生。
(5)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是强调在高校中创建良好的效益审计氛围,以提高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质量。
(6)组织质量管理效益。组织质量管理效益是指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对科研的管理让科研经费确实产生经济利益。
(7)责任效益。 科研部门与各单位和职能部门直接责任与权责分工,利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与运用。
(8)人力资源效益。 学校各部门的在科研活动过程所使用人力资源的综合评价以及产出,使科研人力资源能获得劳动报酬。
(9)管理政策效益。审计中发现,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存在着支出不真实问题, 大量的劳务费、餐费、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用品等都在科研费中列支, 发票中一般未附实物清单 ,无法知道购买的具体实物,从而无法确认是否用于该研究项目。管理政策效益是指对相关的科研管理政策的整合。
(10)资产管理效益。指科研过程中学校资产管理过程中所得和所费之间的对比关系,衡量好对比关系有利于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
(二)规范合理的效益审计流程 效益审计是社会经济体制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有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即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科研经费(如图2所示)
效益审计下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应从上述三个阶段获取审计信息,以保证效益审计工作的内容完整、全面。
四、加强效益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制 在效益审计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能够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以保证经费的利用效率。同时该制度要保证与财务制度的相互衔接,以落实财务人员的监管职责。
(二)建立良好的效益审计氛围,提高科研人员对效益审计工作的认识 在高校科研活动中,科研人员对效益审计工作具有清晰、正确的认识,能规范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行为,继而减少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支出。同时,确保建立较好的效益外部审计环境。
(三)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提高科研人员的经济责任 高校内部应明确各个科研人员的职责,做到各个职责间的相互制约,以减少科研经费使用中舞弊现象的出现。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支出,而其使用情况关系着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每位科研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肩负相应的经济责任,以减少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
【摘要】本文分析了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开支审计的基本思路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中可能用到的审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对进一步做好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研院所 项目经费 审计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科研院所作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主体,怎样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促进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合法合规有效是科研单位内部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应当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结合科研院所业务和经营管理特点,切实做好科研院所项目经费审计,推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合法合规、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科研院所项目经费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费使用合法合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创新战略。因此,科研院所项目经费审计基本思路可归纳为“文件研究—数据提取—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应当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或管理文件、立项批复文件、会计核算资料、合同等原始文件或单据,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性复核、抽样核查、穿行测试、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开展项目经费审计,针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核实取证,查找原因,发现内控缺陷并堵塞管理或流程漏洞。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立足于监督职责,要有强烈的政策研究意识,深入学习研究并掌握中央及上级机关有关文件要求,同时还必须熟悉单位内部科研生产管理有关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项目经费审计,重点在于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披露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规范经费管理、促进科研资金规范使用,确保科研经费使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科研项目经费审计重点
( 一)经费支出的合规性
近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出国考察及培训会议等文件规定先后出台,项目经费审计要关注项目支出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形。违规经费支出主要表现在提高标准安排豪华宴请,假借会议培训出国考察交流等名义列支境内外旅游、购物等费用,利用采购办公用品、食品或耗材等名义办理购物卡或者套取现金或实物,违规利用公款置办高档烟酒礼品或年货节礼土特产等。
( 二)经费支出的合法性
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目的在于推进技术或产品创新。内部审计要关注科研项目支出是否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形,主要表现在:挪用科研项目课题经费投入个人或亲属开办的公司、通过签订虚假合同伪造单据等方式侵吞项目课题经费、巧立名目利用课题经费为个人谋取利益或用于人情往来、挪用项目经费向关联方拆借资金获取好处等。
三、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方法
( 一)审查制度的合理合规性
要判断科研院所有关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流程是否设计有效,内容是否全面完整,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授权审批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是否超标。重点要审查制度是否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例如授权审批方面是否给予相关人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是否规定过于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有关规定或流程是否灵活性有余而原则性不足、业务流程是否存在管理漏洞或存在舞弊空间。
(二)审查项目支出是否符合立项文件要求
项目立项及其批复文件是项目经费支出审计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通过立项及批复文件可以了解项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经费总额、资金来源、拨付资金到款时间、经费用途、项目预算等重要信息。其中项目预算资料如技术指标、设备清单等是项目经费支出框架性文件,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判断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项目研发的需要。
通过项目立项文件和项目预算资料,可以筛选出项目经费支出中的超范围支出和超预算采购项目,对以下两类异常情况进行识别和分析:一是采购物资或外包的劳务属于预算内项目,但实际发生的采购或外包支出超出预算;二是项目支出总体上未超出预算,但有的采购物资或外包劳务不在原预算范围内。对于上述情形,需要进一步查阅是否存在有效的变更申请审批资料,对于没有变更依据的异常采购或外包要作为审计重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取证工作,通过查找所对应的经费支出审批流程、合同评审资料等内控流程和有关记录判断内部控制中是否存在漏洞,并举一反三发现其他的类似问题。如根据项目支出明细账,核对发现某个单项存在超预算支出的情形,审计组应当调阅相应的采购或技术劳务外包合同、核对相应的采购或外包申请、出入库或验收资料、第三方验证资料如运输单据、快递单据、签收单据等,查阅对应的采购审批流程或预算调整审批记录,验证项目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
(三)审查是否存在发票违规
发票违规通常表现为利用发票套取现金,其实质是发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全部或部分不真实,一般分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经济业务确实发生,但是项目经办人通过高开发票金额、夹带发票等方式将本不应由项目承担的其他费用混在一起报销,因此报销金额远远高于完成项目实际所需要的费用支出;二是经济业务本身完全是虚构的,经办人通过代开发票、购买发票等其他途径取得的发票进行报销套取现金;三是实际支出内容为购买与项目无关的或违反有关规定的高档礼品、烟、酒、水产品、土特产、节礼、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等,为了掩盖业务真实情况,开具品名为“办公用品”“食品”“住宿”“餐饮”等发票进行报销。
(四)审查是否存在虚假合同套取科研经费
有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对应的合同从形式看要素齐全,约定了劳务或商品的数量规格、金额、交货方式、结算方式、付款时间、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有合同双方的签章,也有发票、付款单据等原始资料。对这类合同审计一般利用穿行测试等方式判断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同时必须对相关的采购申请、发票、验收单据、出入库单、运输发票、付款审批单等原始资料进行查验,此外还要重点审查合同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对等性、标的价格或批量的合理性、验收单据的规范性、结算或付款方式的公平性,以及合同执行过程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对于不严格按照约定条款执行的合同应给予重点关注,例如擅自提高合同预付款比例、供方迟迟不履行合同义务、交货地点语焉不详、验收细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合同执行无第三方佐证资料等。
(五)审查大额现金支出
对于大额现金支出需要核查对应业务的真实性。可以通过业务发生的时点、发票时间、发票号码、物品清单、开票单位等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对于大额的会议费现金支出,可以关注是否有会议通知,住宿酒店是否位于旅游城市的风景名胜区、往返机票时间、机票内容是否显示有“CHD”等字样、零星餐费支出地点、出租车票时间及是否连号、发票时间是否属于节假日期间等。
四、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建议
(一)建立问题库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要根据审计发现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审计问题库或案例库,对于高风险领域增加审计频率和抽样比例,加大内部监督力度,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内部审计根据发现的问题要推动组织举一反三,持续完善规章制度和内控流程,促进项目经费管理不断完善,防止屡审屡犯。
(二)拓展审计范围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在关注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项目实施层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还应当站得高看得远,如关注项目成果如专利的产权归属和使用、关注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后续管理、关注科研项目绩效情况、关注项目与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规划甚至国家层面创新战略的一致性等,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增加组织价值方面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人员除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外,也要不断学习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专利管理、计算机审计等新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刘西友. 美国审计署科研经费审计的特点和启示[J]. 中国内部审计,2015(5).
[2] 黄荣根. 如何做好科研外协项目审计 [J]. 中国内部审计,2010(8).
摘要: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增加,如何合理合规使用科研经费已引起国家和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部分高校科研项目预算准确性不高、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不成熟等现象比较突出,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不够理想,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
在我国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增加的新形势下,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如何合理合规使用庞大的科研经费,充分发挥其效益,已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各方的重视。2014 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 号),除对相关直接费用的支出范围作出调整外,还明确了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如何使用管理。各种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文件的陆续出台,不断完善和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科研经费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现状
(一)项目预算准确性有待提高
高校科研项目类别众多,领域广泛,专业性极强,项目预算往往由科研人员根据经验编制,负责项目预算编制的科研人员大都缺乏对财务知识和市场行情的了解,难以对各种费用的变动进行有效的预测,所编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所需成本。
项目负责人普遍认为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为了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很少去做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但国家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有着严格的规定,项目预算准确性的欠缺导致科研人员在费用发生后进行账务处理时陷入尴尬局面,项目整体有预算,但因项目研究需要所发生的费用对应的预算不足或预算已执行完毕,如差旅费的报销无法使用设备费、材料费等预算。另一方面,项目预算的编制结果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项目结题审计和后续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粗犷的项目预算给科研人员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不能满足项目研究工作开展的需要。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在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但大都过于宏观,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缺乏具体的管理措施。高校内部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对独立,前者负责科研项目的项目管理,后者负责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脱节现象严重,在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下科研经费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管,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自己争取的,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于个人或项目组,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普遍存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严重。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仅停留在事后监督,为应付结题审计或其他科研检查,项目负责人通常会申请调账,而高校管理层基于对学校声誉和后续科研项目申报的考虑,往往会默许调账申请,对结题审计或科研检查所发现的问题也未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高校尚未形成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参与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监督机制,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问题积压现象严重,事后监督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二、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科学编制项目预算,提高预算准确性
高校管理层、各项目团队和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是项目申报的必要程序,其结果也是后期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高校应加大对负责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科研人员培训的投入力度,使其了解、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对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力成本等各项直接费用的市场行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课题研究实际,运用科学方法编制真实、完整、准确的项目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内控管理,创新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专家对原有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并出台与之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科研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程序,严格控制与课题无关的费用支出,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
由于项目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相对独立,缺乏有机结合,导致项目负责人在使用项目经费时脱离必要监管。可在科研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财务岗位,在一级财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科研项目发生资金流动入账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经项目负责人审批的原始凭证对照项目合同书明确的项目进度和开支范围进行真实性、合理性审核,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方可入账。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对项目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能有效规避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金流动不合理、不真实的系统性风险,将极大地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找准风险节点,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认真梳理项目从申报到结题的风险节点,建立健全预算评估、财务检查、结题审计及绩效评价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支高效的监督审计队伍,从经济、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客观评价每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情况;将财务检查工作常态化,督促项目负责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劳务费、燃料动力费、专家咨询费和外协经费等问题高发的直接费用的监管力度,及时堵塞项目资金流失漏洞;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以项目预算为依据,抽调精干力量,完成对内审范围内结题项目全面、细致的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属外审范围内结题项目审计工作,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资料;建立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体系,不仅要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还要对其管理效益、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价,将项目预算与绩效紧密挂钩,不断提高科研人员项目预算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率,增强“成本———效益”观念和责任感,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程度和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4(3).
[2]尹海梅.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