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2: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治安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治安管理 有效性 技术手段 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11-01
1 问题的提出
1.1 盗窃案件频发
高校大门和公寓落后的管理手段一直是管理者的心病,而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师生的财产损失,其中一些严重的案件甚至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比如,2012年5月29日我校某校区研究生楼6间宿舍被盗,共失窃6台笔记本电脑,2部手机,1部相机,800元人民币等。事后被盗的6名研究生集体向校长和市长反映,要求公安部门尽快破案,追回失窃电脑里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等重要资料。
1.2 管理存在漏洞
当教职工上下班和学生上下课的时候,有大量人流同时出入大门,在这个时间段里学校保卫人员很难对每位进出人员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外来人员极易尾随本校师生员工进入学校大门和学生公寓,这个管理漏洞一直是困扰高校保卫人员的一个难题。基于以上两点,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大门的管理人员既能在高峰期对每位进出人员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又不会产生排队、拥堵的情况;既能保证公私财物的安全,又不会让学校内部人员及来访人员通过时产生被拒之门外的感受;既避免了管理人员因用肉眼识别而给人带来的一种缺乏人性化的感觉,又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还显得有档次。这些是高校保卫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复杂,手法专业
大学校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人员多且集中,学校又实行开放式管理,一些社会上职业的盗窃分子当然就将目光盯住了人员财物相对集中的高校,这就给高校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带来了压力。首先,进入校园盗窃的人员大多是相貌、装束与大学生十分相像的青少年,他们极易装扮成学生混入其中;其次,这部分人员大多是没有正当职业,或是待业在家的青年,作案时间充分;再次,这类人员经常出入大学校园,对校内建筑分布、师生作息时间及校园环境非常熟悉;最后,这类人员大多是职业贯犯,他们作案时轻车熟路,下手准,撤退从容,得手率高。
2.2 目标的集中,思想麻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高消费群体,常常身携现金,同时还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此类产品具有体积小、便携带、便隐藏,同时得手后易销赃等特点,往往被作案者视如“珍宝”,只要稍不留神,就会不翼而飞,成为了盗贼顺手牵羊主要的目标。从我校保卫处接报的案件情况来看,有超过95%师生反映,此类体积较小的贵重电子物品通常是在5分钟以内被盗贼盗取,作案速度极其神速。而与其相对应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却相对薄弱,手包随处放置,出门不随手关门,身携大量现金,宿舍里物品随处摆放,轻信陌生人等现象屡见不鲜,使得盗贼有机可乘。
2.3 作息规律,“后方”空虚
由于高校作息时间的规律性,这就给盗窃分子作案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活动规律后,在学生离开时作案很容易得手。开学前、放假后、夜晚、周末、用餐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或者高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当学生离开教室和宿舍后,人去室空,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没有很好地对自己贵重物品进行有效保护,加之学校管理松懈,外来人员可以随便进出,使得盗贼屡次得手,案件频发。
3 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校园盗窃案件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要把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对师生员工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讲座,剖析校园治安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介绍防盗防骗知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另外,在每年新生入学期间,提供安全手册,提示注意事项,要求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把物品交给陌生人保管,不借钱物给陌生人等;根据季节性高发案件类型,提醒和要求师生提高警惕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对自己贵重物品的特征登记在册并妥善保管,如,笔记本电脑的MAC码、手机的序列号等,以利于被盗后协助破案。
3.2 实施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校园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校大门的管理代表了学校的形象、管理水平、以及对师生的服务意识。在现代社会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可能。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技术手段一般都是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但是视频监控系统只能作为事后查证,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盗窃案件等治安案件的发生率。根据安全保卫工作要做到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及盗窃案件多为外来人员作案的特点,为了把盗贼“拒之门外”,从根本上解决师生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在学校大门及宿舍的出入口安装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阻止没有权限的人员进入。对于学生宿舍,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学生的就寝情况,对哪些学生未归、哪些学生请假、哪些学生迟到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送提示短信。这样既有效防止了盗窃案件和其它治安案件的发生,又提高了学校治安管理和公寓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和谐稳定。
4 结语
高校校园的治安管理,工作繁琐,责任重大。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可以营造祥和,让师生心无旁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使学校出人才、出成果。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校园安全办[2012]13号通知的精神,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做好工作。安全保卫,防范是关键,只有把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里,才能切实的保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在提高师生自身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基础上,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以其优越的管理能力,将大大提高高校治安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徐日红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312)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高校警务室的建立是公安机关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地高校出现多种形
式的校园警务模式。如何使高校警务室工作与高校保卫工作有机结合,是当前摆在我们高校保卫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警务室 保卫工作机制 校园环境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一个特殊的社
区。高校的安全与稳定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
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改善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1]其中,在高校建立警务室就是公安机关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实现警务前移、夯实基础、警民携手、共保平安的具体措施,同时也
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
1、高校警务室的模式评述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警务建设,公安部于 2006 年 9 月下发了《关于实施
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
(公发〔2006〕5 号),根据公安部的决定,高校警
务工作正式启动,高校警务室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多个省市的高校建立起
来。由于高校警务室缺乏统一的建设模式,目前各地高校呈现出多种形式的“警
务室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 . 1 、重庆“派出所警务室模式”
高校公安机构改革以后,重庆大学保留了校园公安机构建制,于2001 年
4 月成立了重庆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松林坡派出所,由上级公安机关和学校党
委领导。同时,学校还设有保卫部、保卫处机构,实行“一套人马,二块牌子”,派
出所所长由学校保卫部、保卫处的部(处)长担任,民警若干人,在各个校区建立
警务室,开展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校园政治稳定,是校园治安管理的公安实
战力量。这种模式的高校警务室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校保卫组织缺乏治安管辖
权的问题,校园治安管理工作有保障。但由于目前高校管理与公安机构改革没
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这种模式很难得到推广。
1.2 浙江“高教园区警务模式”
2007 年 11 月 2 日,浙江省首个以“高教园区警务室”模式的高校警务
体制在萧山高教园区正式启动。[2]萧山高教园区是高校集居区,拥有四所高校,
近3 万名在校师生。这种高教园区警务室运作模式的核心是在原有的“高校护
卫队”的基础上,增派责任区民警和辅警,将护卫队有效整合起来,使之在公安
机关的指导下开展群防群治工作。这种模式的高校警务室加强了校际间的区域
联防,可以实现警务资源共享、治安信息共享,缓解了因警力不足所带来的问
题。但是由于高校警务室管辖的范围大、人口多,在实施校园警务工作中难免会
出现情况不一、警力有限的现象。
1.3 广东“高校社区警务模式”
广东一些重点高校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校园警务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工作,广东省公安厅、教育
厅联合发出《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警务室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各普通高校
建立警务室,开创了“高校社区警务管理模式”。广东高校警务室的建设主要以
“一校(校区)一室”为原则,把每所学校(校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来管理,由高
校属地派出所建立,设在与高校保卫部门相邻、便于师生群众办事的公共场所。
根据这一模式,目前广东省有 40 多所高校已建立了校园警务室。[3]
这种模式的高校警务室一校一室,警力得到保障,警务工作更加到位,更加
有效地实施校园治安防控工作。但是在高校密集的区域同时设立多个校园警务
室会造成一定的警力压力,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难以得到保障。
2、高校警务室与保卫工作机制探讨
(1)科学配置高校警务室专职民警,明确任务要求。每个学校(校区)确定一
名专职民警,对校区规模大、校园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校区)配置 2 名
专职民警,并要对民警在校工作的任务和时间上作进一步明确。专职民警应当
每周在学校(校区)办公 2个工作日以上,逢学校有重大活动或校园治安状况
相对复杂的时候,可适当加强。规定警务室民警每月需带领学校保卫人员、群防
群治队伍夜间巡逻不少于 4 次。学校可以根据有关政策,给予警务室专职民
警一定的加班补贴。为缓解部分地区警力不足的状况,高校警务室的警力可以
将学校保卫干部、群防群治队伍吸纳进来,成立以专职民警为主,学校保卫人员
为辅的治安管理队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群策群力维护校园安全。
(2)落实校园警务室的工作措施。为确保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由公
安机关统一制定校园警务室工作制度,如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过每周
一次检查、一次通报,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一次分析和一次整改,进一步规范校
园的日常防范工作,全面提升校园治安综合防范能力。建立一套适合校园安全
保卫工作的台帐,记载开展校园警务工作的工作记录。学校保卫部门和公安部
门根据各自职责,定期研究校园警务室的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学校内外存在各
类隐患和突发问题。对校内外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定人定时划区域,由民
警组织联防队员在学生上下学、晚自习时间段进行徒步与车辆交替式巡逻;针
对学校附近电子游戏室、网吧、歌舞厅、录像厅等娱乐场所,建立以公安、学校两
家为主,工商、文化、城管、交通、卫生五家部门共同参与的“2+5”校园警务运行
机制,对其进行定期的查处,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取缔;严格执行《治安管理处
罚法》,切实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及时发现和查
处违法活动,为师生员工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3)完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机制。一是法制教育进校园,在大学生中开展
法制教育,运用具体鲜活的法制个案,对学生经常开展法制、安全教育;二是安
全教育进校园,由警务室专职民警兼任安全教育宣传员,配合学校加强对师生
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安全常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
识和防护能力;三是治安管理进校园,实行“以进促防、以巡促防、以打保安、以
治保安”的校园警务机制;四是交通管理进校园,对道路较窄的学校周边,加强
交通的动态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在上下学时段的管理力度,尽可能避免交通
堵塞状况,确保学生的安全;五是消防管理进校园,经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
促和帮助学校配齐配足消防器材,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组织形式
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总而言之,高校创建平安、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高校警务室工作是新时期改善和加强高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管
理、实施校园警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决策。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
高校警务室建设的机制,使之与高校保卫工作形成有机的结合,适应新时期高
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发挥更加高效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
奋斗[N].法制日报,2007- 10- 16(2).
1.1发挥公安优势,组建专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如何有效发挥公安优势,组建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服务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是近年来我们研究和践行的一项重要课题。
(1)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治安管理学院依托多年来公安教学和管理中所积累的经验,积极发挥公安行业优势,围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依据教师专业方向、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等方面因素,抽调部门中青年骨干教师,按照“数量适当、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原则组建了专门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
(2)准确定位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完成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专业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中社会治安防范、学生法制教育、危机处置及应对、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等几个实用课题,从团队教师承担的任务、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等因素,由治安管理学院统筹安排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使以上几个领域的每一个方向都有人研究,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的格局。
(3)努力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治安管理学院采取有计划地选送教师进修深造、督促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科研、调研等方式,做好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更新,以不断适应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需求。通过近些年的建设和打造,治安管理学院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
1.2突出公安特色,开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
近年来,治安管理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校园公共安全教育中要求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强化生存意志,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教育的要求,结合部门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情况以及师资队伍的优势,开发了《学生治安防范》(防盗篇、防抢篇、防骗篇、防伤害篇)、《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么办?》、《学生如何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危机来临我们如何应对?》、《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和《学生法制教育》等系列校园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从这两年实施的情况来看,这些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立足公安专长,研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件
针对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治安管理学院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积极发挥在公安教育方面的优势,发挥公安专长,组织团队人员分组编写近10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系列课件。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这些课件的开发对治安管理学院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的实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通过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生存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突破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大、中、小学不同系列的要求编制不同类型的课件,并且每年还要求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补充及更新课件的内容和案例等材料。通过专门课件的研发,确保了团队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及教学效果。
1.4发扬公安传统,有效开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
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之一是服务社会,有效发挥特长服务社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治安管理学院在做好服务公安机关工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对行业外社会的服务,每年不同类型学校参加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培训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万人,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成效分析
自云南警官学院治安管理学院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开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以来,团队成员对各级、各类学校上万人开设了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云南省某高校为例,2011年,该校保卫处在部分同学中进行了一次随机性校园公共安全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有效收回922份,有效率达到92.2%。
以下是几个典型问题的统计:①你知道校园110报警电话吗?回答知道的有581份占63%,不知道的有304份占33%;②你会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栓?回答会的有148份占16%,基本会的有516份占56%;③你是否注意学校公共场所、学生公寓的安全出口?回答比较留心的有369份占40%,不太注意的有396份占43%;④你对学校近年来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的态度?认为非常有必要的有645份占70%,没有什么用的有129份占14%,可有可无的有129份占14%;⑤你认为是否需要就常见安全问题开展相应的应急培训、讲座?回答非常必要的有433份占47%,有一定重要性的有323份占35%。2011、2012年两年中,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团队受该高校之邀,积极发挥公安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团队研究成果,在师生中开展了多场次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讲座和实践。2012年底为了检验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该校又在同学中进行了一次随机校园公共安全调查,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有效收回289份,有效率达到96.34%。
几个典型问题统计如下:①你知道校园110报警电话吗?回答知道的有211份占73%,不知道的有61份占21%;②你会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栓?回答会的有49份占17%,基本会的有191份占66%;③你是否注意学校公共场所、学生公寓的安全出口?回答比较留心的有124份占43%,不太注意的有130份占45%;④你对学校今年开展的安全教育年活动的态度。回答非常有必要的有205份占70.9%,没有什么用的有47份占16.3%,可有可无的有31份占10.7%。⑤你认为是否需要就常见安全问题开展相应的应急培训、讲座?回答非常必要的有142份占49%,有一定重要性的有98份占34%;⑥你对学校两年来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情况的态度?回答满意的有90份占31%,基本满意的有124份占43%,不太满意的有69份占24%。该高校以上两次问卷调查的方式是随机的,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从结果对比不难看出,师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都有一定的提高,说明两年来的校园公共安全教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这一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是有效的。这一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有效发挥了高等院校服务社会职能,也使教师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还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结论
1)校园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有其特殊性,特别强调或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强调生存知识的学习、生存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普通德育教师所不能完成的,也不是每一个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或二次灾害演习就能达到的,必须由专业人员开设专业课程或者讲座才能完成。
2)公安院校在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行业优势和公安特色。依据公安行业优势组建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团队、开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程、研发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课件和有效开展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学是创新校园公共安全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定有特色的管理原则和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那就不能保障工作能落到实处,即没有人对此项工作带头来做,也没有人对此项工作产生的结果负责,此项工作就容易流于形式,这样就不能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搞好高校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高校就必须加强组织机构的建设,这样才能有人管,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各高校外来人员管理的组织机构应由分管校长领导,校保卫处、人事处为管理职能部门,成立由保卫处、人事处和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外来人员管理小组,共同担负起管理外来人员的责任。组织机构建立后,高校还应制定有特色的管理原则和制度,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才有理有据,才不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才会依法办事,依制度办事。外来人员的管理应实行“三级管理”、“两个结合”、“三个负责”的管理原则和制度,即保卫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聘用单位归口管理,外来单位自我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工作应遵循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的原则和制度。
二、管理要科学精细,把管理原则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管理外来人员,既要按规章制度办事,又要以人为本,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管理要科学精细,把管理原则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1.各单位、部门聘用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实行聘用单位归口管理(即聘用单位指定专人对其聘用人员进行管理,并负责向校保卫处呈报聘用人员的变动情况)和派出所治安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各用工单位、部门在招收外来人员后,及时向校保卫处呈报人员总数,提供人员花名册,督促外来人员办理各种证件,并协助校保卫处对外来人员进行清查。各用工单位聘用的外来人员由其本人到校保卫处办理《临时出入证》和《外来人员暂住证》,并缴纳一定的治安保证金。外来人员在校务工期间,违反法律、法规或学校的规章制度,除依法追究其责任,赔偿损失外,将扣罚其治安保证金,并责令其补齐,情节严重者建议用工单位将其辞退。
2.对于在高校务工、居住的零星外来人员由保卫处统一管理。由其本人到保卫处登记并办理有关手续和证件,如办理《临时出入证》和《外来人员暂住证》,并缴纳一定的治安保证金。
3.对于长期租借学校内部用房,从事经济活动的校外外来单位或个人必须制定安全制度,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物防、技防设施,纳入学校内部综合治理范围,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服从管理。
4.对于各单位、部门计划外招收的非学历学生由招收单位统一管理,而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入学后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办理学生证;(2)各单位必须将所有学生的花名册报保卫处备案,并让每个学生认真填写学生登记卡报保卫处;(3)设立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治安保卫、后勤生活管理工作,并将专管人员名单、联系地址、电话报保卫处。
三、有新区建设的高校,特别要加强对外包建筑工程公司务工人员的管理
高校由于房屋众多,需要维修和改进的房屋很多,而且随着各高校发展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需要修建大量的房屋,特别是有的高校为了谋求新的发展,进行新校区的建设,更是需要大批的建筑工程公司务工人员。对外包建筑工程公司务工人员的管理,各高校应实行治安责任制和经济担保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外包建筑工程公司入校施工必须同校保卫处签定《治安承包责任书》,并缴纳一定的治安保证金,治安保证金由校保卫处收取和管理。在入校一周内将外来暂住人员花名册报校保卫处,同时办理《外来人员暂住证》和《临时出入证》,并认真做好换证和补证工作,每月将人员增、减情况书面报校保卫处。按《暂住人口管理规定》如期缴纳管理服务费和上级文件规定的其他费用。保卫处也要有专人负责建筑工程务工人员的管理,随时检查务工人员的生产和居住安全。
四、加强责任感,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管理
高校分管校长、保卫人事部门管理干部、聘用单位管理干部、外来单位干部,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外来人员个人负责的精神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的外来人员管理好,外来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关部门应及时处理,依法维护,使用外来人员的单位应当依法做好外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外来人员发生工伤事故时,用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或合同)做好善后工作。校保卫处应会同有关部门,经常组织检查外来人员的情况,对治安管理好,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和违纪人员的单位给予表扬或奖励,对治安管理差,经常发生案事件的单位,除给予通报批评外,还要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文/张异
2015年7月15日,各社交网络平台同时被优衣库的试衣间事件所引爆。一段小视频被网发疯狂传播。视频中,一对男女在北京三里屯优衣库的试衣间中进行性行为,而这一过程被男主角用手机录制下来。
公共场所裸露身体的法律责任
如果仅是情侣间进行性行为,事件不会得到如此关注。事件真正的引爆点在于,性行为的发生地点——商店的试衣问。不少专业人士试图以在公共场所裸露身体的规定要求对事件主角进行处罚,但笔者持不同意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公共场所?商店试衣间是否属于公共场所?
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列举了公共场所的范围。其中,第2条第6款第1项即为“商场(店)”。基于商店对不特定人群开放的属性,商店自然属于公共场所。
既然商店属于公共场所,那么,试衣间呢?
众所周知,试衣间是具有私密属性的。因为这里是人们更换衣服的地方,试衣人有可能在此地裸露身体。试衣间设立的初衷,是人们选择在其内部更换衣物、裸露身体,而不被任意他人所观看。试衣间虽然设立于公共场所,却具有私密属性。当人们位于其中时,不向不特定的他人开放。因此,试衣间不属于公共场所。
从立法目的出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保护的是社会的公序良俗。所以,必须严格强调公共场所这一公歼属性。只有在具有公开属性的场所裸露身体,才应纳入立法须处罚的范畴。
这次事件发生在试衣间中,不能为他人所察觉,故试衣间不属于公共场所。囚此,不能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的规定追究事件主角的行政法律责任。
制作影片、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
假设一对情侣在家中为了增添情趣,对性行为进行录制,是否属于制作影片?严格地从文义来看是属于,但需要被处罚吗?查阅相关案例后,人们会发现,这种可笑的案例发生了不少。以“复制影片”为例,河南省南阳市市民任某因为在“电脑上复制下载一部视频”,被网警罚款1900元;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居民唐某在渝中区大坪购买了一部二手手机,不料手机里面存有一段黄色录像,一名乘警查票时擅自打开唐某的手机,发现了这段黄色录像,遂对其罚款200元;陕西延安一对夫妻看黄碟被处罚事件……这些行政处罚最终无一例外地被撤销了。
在上述离奇处罚中,警方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的规定。虽然该条文中没有明确指出此类违法行为必须以营利为目的,但我国刑法规定了有关物品的两个罪名:“制作、运输、复制、出版、贩卖物品牟利罪”必须“以营利为同的”;“传播物品罪”必须有向不特定公众的传播行为。
关键词: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标准体系
目前阶段高校制定应急处理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在2006年1月8日正式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促使了各个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应急机制的建设和健全,从而提升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将高校内部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有效地预防并及时地解决,从而使得校园内师生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让高校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高校应该树立平安校园的管理思想,编制和完善适合本校状况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度,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以此作为处理的标准。但是从目前的阶段来看,很多高校在指定了应急预案制度之后就弃之不顾,只有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才想起要套用其中的工作流程,高校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动态管理能力非常差,很多原预案内容并没有随着治安事件发生性质的变化或者变动而改善,这导致很多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预案制度早就已经陈旧和过时,操作性已经大大降低,所以仅仅依靠应急预案来进行应急处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社会的复杂动态形势的,应急预案的实施应该仅仅是应急处置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具备教育、引导、规范和操作的功能,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而且这些操作流程仅仅靠书面表述是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如果缺乏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体制、日常高校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演练,那么在真正地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高校安保人员大多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最佳的处置时机被延误,造成严重的、惨痛的社会效果。
举例来说,某高校校门口出现一个手持60厘米长、4厘米宽的尖刀的歹徒,其先是踢翻校门口停放的禁止机动车停放的标牌,然后挥舞着尖刀冲向校园主干道,安保人员一面追赶歹徒,一面用对讲机呼叫队友进行增援,在距离校门口300米的地方4名安保人员堵住了歹徒,但是由于安保人员没有携带任何安保设备,只能赤手空拳应对歹徒,被堵住的歹徒开始疯狂地向安保人员砍杀,其中三名安保人员先后中刀倒地,此时一名学生抓住机会将歹徒踢倒在地,随后接到报案的民警赶到现场制服了歹徒,但是手上的安保人员中两名因为伤势过重,不幸殉职。这样的突发事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惨痛的。
现在高校内部人员流动大、开放性高、治安形势日益复杂,高校的治安管理维护和校园安全工作应该以很强的针对性,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安全和治安维护工作只要依靠的是校园内的保安,大多数的保安接受的安全培训较少,对于相应的器械操作也不熟练,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上的应对能力还非常差。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各个高校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消防演练,借此提升全校师生的安全管理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火灾的时候能够提升自身的自救能力,并让校园内火灾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由此也可以窥知相关的安全演练对于提升校园内部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治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构筑高校治安突发事件的体系框架。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特点,国外不少的专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在针对应急处置阶段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理论界认同度最高的模型主要有四个: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美国联邦安全管理委员会的4R模型、危机管理专家米特洛夫提出的五阶段模型以及三阶段模型。笔者认为三阶段模型对于我国高校来说非常适用,它将突发事件的管理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在顺序和逻辑上都比较清晰,能够将应急处理的全过程囊括其中,在处理的手段上具有很大的弹性,也符合中国人在处理事件上的习惯和习俗。该模型保持了标准体系在级别维度和性质维度上的完整性,而对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应该主要集中在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的应急内容维度的研究上。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特点来对校园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内容维度为主线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框架体系。
其次,要建设健全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和建设专门的组织机构。现阶段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频发的阶段,常设的校园突发事件处理机构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应急处置应该秉承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内容上应该实施全员参与、各有分工的管理体系,在责任追究制度之下进行健全的应急处理体制的构建。每个高校应该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各个院长和主管应该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承担不可推卸的职责。
再次,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实施责任共担。在处置紧急预案的工作中,应急预案的演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应急能力和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安全教学和维护稳定的重要举措。学校各个院系和部门应该从提升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治安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只有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才能够让全校的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在现实的管理中因为频繁演练而取得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平时多演练,事发时候承受的损失才能降低。全校的全体师生都应该参与到演练之中来,和学校共同承担责任,为学校的安定和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要完善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各分院也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门机构,并赋予其特别权力,负责监管本分院安全状况;校园突发治安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计划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加以确定,将危机经费纳入学校发展计划,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加强主管部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传胜,邓云峰,贾海江,王晶晶.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
关键词:平安校园;安全;意义
教育关乎国家兴衰,校园的平安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性,又关系到万户千家的幸福指数。因此,建设一个安全和稳定的校园h境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和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并成长的地方。随着学校改革的一步步深化,高校与社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越来越明显,校园安全的形势也越发严峻。近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及一些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提醒我们,抓好校园的政治稳定和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
我国的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高校面临着国内环境和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高校的安全稳定已与国家的安危密切相关。目前,创建“平安校园”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诸多现实之一。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及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观念思想甚至是行为选择,如若处理不当,易引起社会问题。从现有情况看,在近2000万在校大学生这一大规模社会群体当中,学生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有关学生的各类伤害事故有上千多起,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持久的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人身伤害事故的妥善处理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最为棘手的问题。创建“平安校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借助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推动学校的综合治安管理、安全保护和犯罪预防等工作的开展,让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诸类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学校稳定,秩序良好,师生满意”的校园安全管理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平安校园”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向更高目标发展的必然需要。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实践之一就是要建设“平安校园”,它有着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创建“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高校是社会中的重要子系统之一,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传承文明、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这里聚集了大量高素质的精英人才,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源地。因此,高校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休戚相关。它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极大地带动作用,对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创建“平安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不仅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学校公共财产和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是高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三、创建“平安校园”是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高校不稳定的政治思想因素仍然明显。伴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融入和我国文化服务行业的逐级放开,西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人生理念、生活方式等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和周边的治安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危及学校公共财产和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创建“平安校园”是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需要
大力建设“平安校园”,不仅能让全校的师生员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教育教学、科研、学习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地促进软硬件建设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进步。高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并且两手都要硬。
五、创建“平安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需要
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了学生的美德,这是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段雪辉.“平安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新西部月刊,2007(1X).
[2]彭志荣.构建“平安校园”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