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3:0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具有现实迫切性。科学化精细化所要突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主要是预算编制管理、收费资金统管、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外部环境助推和内部协同整合来提升财政管理的效能与效率。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紧扣当前财政管理的脉搏,深刻精辟地揭示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财新方略,抓住了公共财政管理的灵魂和财政工作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贯注到、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全程运行之中,使之发挥出强劲而持久的重大作用。
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现实迫切性
首先是政府转型需要财政管理“转轨”。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履行离不开公共财政的高效精确运作来体现与实现。另一方面,也是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的紧迫要求,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有权利、有意愿知晓其来龙去脉和效益如何。其次是应对财政收支矛盾尖锐的根本对策。县乡基层财政持续困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迫使财政部门必须精打细算,分厘必较。即通过各项财政管理制度的细化完善,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其三是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和消除资金管理风险的必然路径。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反复披露出一个“顽症”:资金紧张与铺张浪费并存现象较为突出,且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人、车、话、会、接待费等行政成本快速膨胀,这种粗放型管理被讽喻为“官油壮捻子,头比身子大”。加之资金运行过程中风险失控的隐患继续积累,骗套财政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现象日益突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严密清晰、刚性系统的管理约束机制。其四是建设廉洁型财政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财政部门在管理分配资金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利益诱惑,关键环节和核心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工作透明度不高,导致自由裁量权失范,索贿受贿现象时有发生,《财苑警示录》中的违纪违法案例启示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缩短权力半径,强化监督制衡,从业务操作层面上有效化解和预防各种不廉洁行为。
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突破,点难点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以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人民群众期待的民生热点和社会公众不满的管理弱点为重点;以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为主线,敢于抓主要矛盾、抓源头控制、抓权力分解、抓程序制衡、抓机制透明,防止避重就轻,重表轻里,只说不做。
(一)尽快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的级次顺序,增加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的精确程度。二是建立健全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行政开支定员定额标准。构建部门机构编制、业务计划与经费预算衔接对应机制。三是预算编制终端必须数据化和具体化,提高预算的预测性、前瞻性和控制力,尽量减少“以基数定预算”的惯性方法。当前有必要实行“开门预算”,加强人大财经委员会的专门审核与监督,引入公众质询参与机制,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公信力,以真正解决预算报告“内行说不清,外行看不懂”。“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根本缺陷。四是要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围绕重大资金项目、民生项目、行政成本项目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二)细化收费资金统管
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为契机,彻底清理预算外资金账户,严格规范各单位财务管理,建立“零户”统管机制,取消各单位收入过渡户,实行票款分离,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把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各类非税收人纳人预算管理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使各类收费资金在科学化精细化机制引导约束下发挥应有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由于缺乏系统严密的管理方法,相当一部分资金被挤占挪用充做公用经费,有些甚至被截留贪污。因此要从源头上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置,严格控制新增项目,规范现行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一要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管理透明度。其设立要做到有合理明确的分配依据与标准,有操作程序,真正体现公开、公正、透明、效率原则,及时公布各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减少随意性。二要加强监督考核和问责力度,使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一个明显提高。
(四)要严格国有资产管理
切实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全面衔接和有机结合,制定操作性强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更新报废标准和相关配套制度,依法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切实加强新增资产配置专项审核和资产收费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安全,保值增值。
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外部环境助推和内部协同整合
关键词:论证;高等院校;精细化管理;科学性
高校精细化管理过程漫长且复杂,执行起来时常带有艰巨性。未来高校的发展应该是顺应着这条道路而发展的。同时,也是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是高校实现办学方向的必经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高校进步一种境界,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以此达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实现管理的无隙化。因此,各高校要在实际管理中充分实施,体现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高校精细化管理是适应于继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在分工的一次有益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尝试,是以服务质量为必然要求的现代化管理,是建立在传统管理基础上,并将传统管理引向纵横发展阶段的关键一步。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是将小事细化、作精。高校精细化管理要切实落实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辅以切实可行的执行力,对准目标,全力攻坚,也就一定实现预期期望。其管理目标的基本内涵有:教师教的管理、学生学的管理、管理部门管的管理。总之,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规范和引导,体现在管理上就是精细、精致,重视细节。
二、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当前,高校管理的粗放型与精细化模式导致了学校之间发展的差异的出现, 2001年的入世之举,又给我国的教育系统带来新的冲击,转变教育改革模式,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已是刻不容缓之举。新时期,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已经属于正常业务,但适应于新挑战的高效管理模式才是新起步,新开头。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应该思考高校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1],正体现这一点。高校追求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更加完美,得到整体实力的保证,是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更是铸造高校品牌的必经环节,可促进高校整体水平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必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教职员工及师生只有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才能确保新的管理模式落实有群众基础。首先,要抓好高校领导的思想工作。其次,要带动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意识。学校要鼓励教师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说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二)制定可行性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高校制定全方位的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高校的发展要求领导班子成员首先是创新型人才,领导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总结,不断学习,超越自我。高校领导要善于阐明目标,并积极倡导学校发展的理想化愿景。教师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石,只有让教师了解其内涵,掌握其方法,才能在面对教师管理规定时积极应对,在执行教学管理措施时认真细致,在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时与学校同步同力。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构建系统、完善的目标体系,要细化和明确分工,目标制订得越全面、越具体,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
(三)健全制度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基础。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高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较多,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调动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制度[2]。同样,高校健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良性运作,有序进行的必备手段,教职工一定要树立起“主任翁”意识,在管理程序上多留心,多积累,及时反馈,与之配套的措施可以是奖惩机制或者其他考核机制,多管齐下,全面运行,确保学校各项措施都畅通无阻,这样对高效管理模式才会奠定一个比较活跃、规范的环境,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构思。
(四)明确职责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标准。高校要形成“党政合为,分层管辖、责任到人、重心下垂”的管理体制,将各方面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朝同一方向共同进步。同时,高校要追寻一个原则——精细化,将总体任务分解,以点带面,以小带大的灵活方式将任务有秩序地完成,争取每一处有人值守,每一项有人把关,每一环有人监督的综合性、循环性运转。
(五)有效落实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就是一堆废话。高校管理者要对各部门、主要责任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检查方法,对每一步精细化管理目标是否实现进行评议和考核。做到谁的事情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精细化管理必须在监控中反思、修正,从而实现在监控中的提高[3]。
(六)坚持发展观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原则。 高校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我们要明白,高等院校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机械与僵化的约束,而是制度与情感的统一结合。具体做到:一要坚持教代会制度。二要合理有度地解决好学校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三要坚持实施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地听取师生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建议和意见。以此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及学习积极性。
总之,高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使每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迸发出来。高校在精细化管理工作要通过可行性论证,领导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捕捉关键要素,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到位,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和科学化。尤其要加强过程管理,积小胜成大胜,实现过程管理中的精细化,最终实现高校技术管理的总体目标,以此基础上形成的高校精细化管理模式必然具有的科学性,这也间接地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理念内涵所应有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谢佩玲,高校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湖南教育》 2008年12期.
关键词:大型公建项目;精细化管理;项目管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国各地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往往建筑面积大、投资大、施工参与人员多,人员构成、技术组成差别大等特点,有的项目还有外形独特、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的客观情况。因此,对建筑施工而言,对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如何管理好大型公建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加强组织结构建设、完善各种制度保障、强化各目标管理。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质量优良。笔者项目经理部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合到工程管理中,力求“人”和“事”的细致、细化、有机结合管理。
一、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目标化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为了有效实施项目目标控制,项目部提出“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自检体系,制定、完善《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和《项目管理办法》。对各项目目标实施细化、分解和动态管理,要求各管理部门对各自目标运用PDCA法推进工作,要求各项工作做到痕迹化、无缝隙管理,部门员工实行自主管理,以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
2、明确目标,组建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为贯彻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信誉”的经营理念,“质量兴企、科学管理、诚实守信、创优树碑”的质量方针,项目工程交竣工验收优良率95%以上,争创全优工程的质量目标,确保工程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水保控制目标。项目经理部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水保目标统一组织、决策、协调、控制,配备满足合同要求的人员和设备,充实各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确定各自职责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建一项目培养一批人才”的要求,选择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人员充实项目各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特点和现场管理需要项目部下设计划统计、工程技术、质量与测试、财务物资、安全生产与环水保、现场施工管理分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以各种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文化建设以增强管理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施工技术方案和工序质量控制,促进质量
与进度协调发展。
项目部组织所有技术和管理人员对设计图纸会审,开展路线施工环境条件、料源调查与分析,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划分制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结合本单位机械设备、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编制一套切实、经济、可行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严格进行逐级技术交底,使工艺流程和安全操作进一步具体化;编制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加大对施工质量巡查力度,降低工程质量成本。项目部选择劳务组织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质量信誉好的桥梁和路基等专业工程队;坚持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有计划的加大人员机械设备投入,编制网络计划图,根据关键线路合理安排工期,做到工序衔接有序和均衡生产。劳务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主要力量,加强对劳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作业班组中建立对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水保控制目标考核体系,即把控制目标与劳务单价严格挂钩,采取合同、经济措施,实行奖惩制度,形成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保效益,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和谐统一,有效促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与文明施工步入良性循环。
三、实行施工阶段合同和成本控制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1、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与业主签定的施工合同和内部劳务施工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人员中树立合同意识,实行合同会签、会审、交底制度,明确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及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建立明细的工程计算台帐和计量台帐,熟悉利用《技术规范》和单价分析资料,收集市场价格信息,充分挖潜工程量和合同、预算中未包括的工程项目和费用,及时办理现场签证,每月及时办理工程中间计量及支付签证,以防止工程资金积压;严格控制劳务施工单价和设备租赁价。
2、现场管理
由于工程建设的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加之施工图设计深度不足,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项目招标投标时的情况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应重点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设计变更,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设计图、料源、土石调配情况等,现场摸底、核实、超前规划,对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增减工程量的变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施工技术方案的变更应遵循技术先进、便于操作、施工安全、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原则,对于工程量增减的变更应遵循先算账后变更和结合当地料源供应权衡综合考虑。及时办理变更处理卡四方会签、变更设计审报和跟踪审批。
四、构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
1、环保、水保、文明施工控制:项目部认真落实《项目环保、水土保持实施管理办法》,坚持月初有计划月未有总结,每月做一至二项环保水保工作,挡墙、土石方施工弃土清理整平,做到了弃方堆置合理、规范,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弃方草种绿化。雨季期间加强路基范围内、桥涵防排水工作;施工期间安排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定期洒水降尘,在施工中未对施工沿线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文明施工取得初步成效。
2、施工生产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项目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设专职安全工程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项目部与各专业施工队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在施工技术方案中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开工前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事故的防范工作,重视施工过程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每一危险源,杜绝违章作业。加强对爆破物品领发使用管理,坚持当天领用,当天入库专人保管,杜绝爆破物品流失、被盗发生。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积极与地方政府、公安、消防等部门取得密切联系。
结束语
大型公建项目的科学分解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新理念,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将其应用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中,可更好地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的能量和竞争实力的体现,搞好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产生良好的效益。成功的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全国华.大型公建项目的科学分解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3):56-6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加上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出现了公共性事业单位与盈利性事业单位等不同的性质划分,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为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国家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主要是指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兼顾事业单位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并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与现在的财务管理模式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和理念,使用专业化、数据化、系统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实现精确和精细的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密不可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精细化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体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建立管理分工的专业化管理制度,这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2)系统化,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精细化程度,就要将财务管理系统化。(3)数据化,数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对象和基础,只有将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通过数据资料来反映,才能有效管理和权衡财务工作。(4)信息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性
1.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可以促进绩效政府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十一五”规划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权责不明确、部门办事效率低下以及奢侈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绩效型政府已经迫在眉睫。而只有加快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充分适应政府管理机能的转变。
2.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较低,损失浪费现象严重。比如预算执行率不高、结余资金规模过大、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产配置不合理、对外投资效益低下等,需要尽快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夯实管理基础,精化管理环节,提高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措施
1.树立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观念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为方式,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就必须要树立起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带头的作用,积极学习财政部提出的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各项要求,明确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概念和内涵,将新准则运用于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加快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加强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对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培养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改革。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强化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事业单位应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方面着手,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首先,科学编制事业单位预算。在预算编制之前,编制人员要深入各部门进行调查,了解和预测各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在预算编制时,认真分析确定本单位的项目预算金额,对办公费、差旅费等日常公用费用按照人员测算人均定额,确保单位收支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其次,强化预算执行控制。事业单位要以经批复的预算项目文本为依据,严格执行预算,重视预算事中、事后监督。再次,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健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3.固定资产核算科学化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通过“计提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维护和修理进行账务处理。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仅能反映固定资产原值,而无法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的折损情况,易发生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同时,事业单位将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全部列入当期支出,违背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必须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实现固定资产核算科学化,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固定资产的科学化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比如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
4.推动收入管理精细化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渐深入,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自收自支单位,虽然国家在事业单位改革当中,意图将这些事业单位改制成公共服务企业,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难度比较大。因此,当前在财务管理改革当中,要将收入管理精细化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这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明确收入范围、项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收入台账,对所有收入进行分科目管理,所有收入要存入指定的管理账户,对资金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要求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事业单位对本年度内的收入没有支配权。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事业单位收入要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利用统一支付减少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权,避免成本支出与收入的混乱对财务管理的不良影响。
五、总结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阶段,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收支管理等财务管理内容,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7:21-22.
[2]王雪莲.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研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12,11:39-41.
[3]胡云.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 国际商务财会,2013,06:36-38.
摘 要 在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传统的医院行政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对提升医院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作用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论出现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为对医院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对其目前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推进医院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实践途径展开研究,为现代医院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医院 行政管理 科学化精细化
医院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立精益求精的行政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责任分工进行明确,对业务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使医院的整体效能得到提升,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但现阶段医院的行政管理仍存在问题,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在各方面探索实践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一、目前医院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责任交叉重叠现象普遍
首先,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虽然建立了岗位说明书,但其文字介绍较笼统,并未对各级职务、职责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通常以上级要求和工作经验等作为职责划分的依据。其次,部分医院虽然建立了职责相关规定,但其并未结合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使医院部门责任交叉重叠的现象较为普遍,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了难度。
(二)岗位工作流程不清晰
现阶段部分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工作管理、公文等作为部门间协调的主要手段,而工作人员并未具有具体的操作指导依据,在面对复杂或不熟悉的工作情况时,由于工作流程不清晰、信息传递不全面,工作效率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使医院的行政成本增加,不利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
虽然近年来医院的新员工培训、内部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不能结合实际需要对人才储备、培养、招聘等进行完全的独立计划,使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影响;另外,现阶段医院的人才开发机制存在缺陷,前期花费较大成本培养的人才,后期不一定可以有效应用,使人力资源培养开发的成本被浪费;除此之外,现阶段部分医院激励机制建设不足,使人才流失、人才道德缺失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不利于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四)结构内部或结构间的协调机制缺失
首先,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在跨部门沟通时单纯注重对正式沟通的规范,而忽视对非正式沟通手段的利用;其次,上下级在沟通的过程中,上级主动沟通的意识较差,下级的协调事项难以受到重视,使沟通的积极性被打击,这不仅影响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加大了协调成本。
二、推进医院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实践探索
(一)对管理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首先,应对医院原有规章中对行政职责的规定进行整合,并结合现代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医院内部各部门对其行政职责产生全面、准确的认识,为科学化、精细化行政管理的落实创造整体氛围;其次,要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行政职责进行细化,使医院各岗位,对其行政职责产生全面认识,图1为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岗位职责图,这对避免岗位职责较叉重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再次,结合医院的发展,对新出现的行政职责或工作内容结合相关的原则进行有效的分配,以此杜绝医院工作无责任部门负责的现象发生。
(二)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完善
首先,医院应对信息传输通道进行改革,以扁平原则为指导,将冗余的环节合理的删除,并在医院行政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内部及相互之间;医院各项业务部门、后勤部门内部和彼此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通道,使医院内部行政管理的相关决策、指令等得以快速、有效的传输,这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医院不断加大相关的经济投入和管理水平,使信息设备的应用效率提升。其次,医院应有意识的对核心流程进行改造,在具体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岗位职能限制进行突破,使不同部门、岗位的工作人员以项目为连接纽带相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项目小组,使项目的开展有具体的领导和负责主体;需要应用平行作业的管理形式,为信息的快速传递创造氛围;需要对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全面准确的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可行性分析,尽可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并对流程的具体价值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一直为稳定有效的状态运行;除此之外,需要对单个流程的具体时间进行明确的限制,这是保证流程高效实现的有效途径,在对工作流程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以计算机为载体不断的优化。再次,需要针对行政管理对象建立全面有效的处理机制和回应机制,这对医院实时获取管理对象的需求信息,进而为流程优化提供逻辑支持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可调动医院内部员工参与工作流程优化的积极性,处理机制和相应机制的实现,需要医院建立各部门、岗位之间的网络互动平台,利用局域网,使医院的信息被整合应用。
(三)对人力资源管理格局进行落实
医院在推动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人才信息储备库,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具体信息建立人才培养计划,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缩减人才培养成本,提升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
(四)对医院运行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对医院运行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是推动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在现阶段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在具体的运行成本方面,医院应在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前提下,对预算保障力度进行有意识的提升,而且对保障重点有意识的突出,这要求医院各部门在认识到医院运营成本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的建立正常运转的最低经费保障体系,加大财务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财务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成本预算的准确性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医院已经认识到行政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对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结合医院目前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探索,这是我国医院服务理念提升的具体体现,应在不断优化的同时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秀余.科学管理,推进医院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现代医院管理,2014.05.
[2] 潘达.推进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几点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10.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精细化 措施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全面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目标的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长远发展有着推动意义。
1、重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化管理实施,促使事业单位财政分配公开透明,各岗位人员权责明确,科学、公正的决策机制,完善单位内部管理,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科学化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意识增强,建立官员问责约束机制,形成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推动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2、必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着手推动,更能发挥预算精细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从长期来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也是财政管理高效的内在要求。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认识
1、全员、全面、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岗位结合岗位职能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工作计划编制岗位的业务预算编制,最后结合各部门预算编制汇总得到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一方面,这种自下而上、全员覆盖的预算编制办法,使全员参与到各岗位预算编制过程,从而对本岗位的职能定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经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单位的预算编制符合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有利于预算执行力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单位全部业务计划,考核各业务量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同时,充分分析和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时编制不同的预算数据供领导决策。
2、数据精准,符合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的每一个数据应力求精准,减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预算编制时的数据得到要有充分的市场预算分析,包括业务量、市场单价、市场走势预测等因素的考量;通过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得到数据,尽量避免单一方法或历史经验来评估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尽可能准确,设立预算编制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3、管理科学化、方式精细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目设置细化,实现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无缝对接;这种预算科目设计方式有利于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强,从科目细化上保障了预算编制执行效率。预算模板中应着重增加对重点项目成本费用的专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与业务的紧密性,细化预算管理方式,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预算编制的科目细化与各岗位人员的绩效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使得预算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强化预算执行落实到实处。
三、编制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的思路
1、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在单位中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流出和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意识,加大对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所涉及的各部门预算计划统一纳入到预算编制计划中,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细化预算所涉及的各个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对于业务部门的预算经费,对各项目的开支设定限额标准,同时规范经费申请的审批标准流程,超过部门预算的款项,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拨款。项目经费集中支付,便于日常业务往来收支的统一管理,细化项目资金拨款及支付程序,规范日常预算执行过程,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3、不断提升财务监督能力
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助于预算管理人员管控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采购部门实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促进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料,保障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控制,还需对企业的人员、资金、车辆等物资进行统一的编排和管理,加强对各项财务工作细节做到精细化;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程度,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1、深化内部控制,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费用与业务绩效结合的有效衔接。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更加详实、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结合,加强对收支情况的动态管理,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财务经营情况,也涉及到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预算支出制定定额标准,加强预算执行力
对于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标准,需要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支出都严格审核。财务预算部门需要制定会议费、办公耗材费、培训费等费用支出定额标准及要求,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费用标准管理体系,进而强化预算执行力。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约束岗位预算的执行落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保证预算能够顺利实施。另外,预算管理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信息的实时反馈,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解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3、项目经费精细化,强化预算监督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经费政策制定之后,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具体落实项目精细化,保证项目经费管理度落实到项目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预算监督,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整改,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在未得到审批之前,严格禁止事业单位提前采购,否则不予报销。因此,只有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
4、推进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要进行预算管理精细化,还需要优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将预算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来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同时,便于掌握和了解后续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岗位职责的细化和明确,加强财务成本费用与业务工作的挂钩,缩小预算编制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强对成本收支的管控。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编制资金优化预算方案,配合组织落实好资源优化配置审核工作,避免发生资金浪费、流失等现象。
5、加强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拓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路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共同参与和完成,预算执行效果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加强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推进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预算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应该有专业素质较强的财务人才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者的职业责任心,确保预算管理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性。部门间人员预算工作的交流沟通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五、结语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公共服务部门,其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内部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人员和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组织、执行、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另一方面,定期对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进行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强化预算执行力。坚持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积极调动全体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深化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预算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因此,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巫升斌: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践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9).
【论文摘要】纳税评估是 现代 税收征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度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纳税评估从机构的质量、指标的采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针对不足之处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
纳税评估工作是国家税务总局加强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通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和提高税收监控管理水平。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收征管工作一次“质的飞跃”,是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税收内部基础管理制度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现代税收征管中需要全面实行纳税评估制度,以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一、开展纳税评估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一)开展纳税评估的必要性
1、开展纳税评估,是当前税收征管环境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环境不甚理想,税源监控乏力,大量的税源不能转化为税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 经济 不发达,现金交易普遍,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骗税现象突出,税收流失严重;二是一些社会中介机构、 会计 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不高,申报信息失真严重,税企之间信息明显不对称;三是社会各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支持、协助不够,没有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氛围,社会舆论对税务工作支持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税收 法律 体系尚需完善,税收执法手段刚性不足,威慑力不强;五是税收征管现代化程度较低,虽然 计算 机 网络 技术在日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征管的科技含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和交换功能、监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税务机关了解哪些税源有问题,需重点掌握,而纳税评估,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2、现行税收征管体制不够健全,需要开展纳税评估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1)部分单位把税收工作重点片面放在稽查和征收环节,对征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从而导致管理弱化,漏征漏管现象较为严重;(2)税务部门提供纳税服务有限,税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联系,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心中无数,知之不多,从而缺乏对税源变化的有效监控;(3)机构设置不合理,征管岗责划分不清晰,征管各环节不能紧密协调,形不成合力,突出表现在: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职责不清,各环节缺乏相互制约的信息传导机制,造成相互扯皮、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甚至腐败,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局面,征管查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开展纳税评估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提高申报质量,融洽征纳关系。(1)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的环境下,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可以有效地对纳税人的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控管,及时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提高他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2)纳税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当事人见面,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说明、解释,是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解释,帮助他们提高纳税意识的有效途径;(3)纳税评估对一般涉税问题的处理,解决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财务知识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现象,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直接冲突的可能;(4)纳税评估通过计算机对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的监控,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公正,有效控制了偷税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了纳税人进入稽查的频率,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经营环境的目的。
2、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形成了工作合力。首先,纳税评估作为一项新的税收征管形式,它具有前瞻性、及时性和反馈性,它不但能发现、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起到督促、监控和检查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其次,纳税评估是连接征收与稽查的有效载体。纳税评估通过对申报资料的稽核,成功的为“集中征收”增添了有效的“后续”,在征收和稽查之间增加了一道“滤网”.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结合点,可以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与断档,做到了申报资料的最大利用,使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再次,纳税评估是税务稽查实施体系的基础,开展纳税评估,有助于税务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方面纳税评估经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不仅可避免稽查选案环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可使稽查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另一方面,纳税评估有利于稽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并对稽查实施产生制约。有利于发挥税务部门的整体效能。
二当前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纳税评估的机构有待落实。纳税评估工作的推行与开展,要以专业化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目前,大多数税务部门没有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使纳税评估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得不到保证。
(二)纳税评估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搜索和掌握,要求评估人员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逐步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的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账、对对数的浅层次上,使评估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纳税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一般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 企业 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一般这种评估指标的测算结果都直接与行业正常值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该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和评价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还经常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的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效果。
(四)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各环节的关系不够理顺。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手段,与征收、稽查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评估工作是建立在深化征管改革的基础之上,若没有一定征管基础,纳税评估将是无源之水,而评估工作反过来又对加强税收监控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评估工作是介于征收与稽查间的“滤网”,能够解决一般性税收违规问题,缓解稽查压力,增强选案准确性,有利于稽查“重点打击”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评估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在与征收、稽查等环节的联系过程中,因工作衔接、资料传递等程序没有一种明确的机制加以限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评估与征收的不理顺、评估与稽查的不理顺。
(五)信息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纳税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税务机关内部各岗位在日管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以及外部单位提供的信息资料。因此,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但是税务部门自常形成的数据资料真实性较低,成为制约评估准确性的限制因素。
三、对提高纳税评估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设立纳税评估机构。鉴于纳税评估内容广泛、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需要,税务机关应设置专业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强化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评估工作;其次,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使评估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勤实践,精通业务知识,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 企业 财务制度,精通财务核算方法;再次.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培训,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 计算 机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素质,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
(三)完善评估方法,提高纳税评估的工作实效
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大型企业集团或重点税源,依靠计算机 网络 、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的 会计 电算化和 电子 报税,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利用纳税评估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税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对个体工商业户l,可采取事前测定评估方法,即计算机定额管理系统管理,将个体业户的平均经营水平和销售水平,用保本推算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一个定期内与营业规模相适应的较为合理的应纳税定额。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一是注重调查,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收集整理、抓好评估基础指标测算的基础上,对纳税人正常经营状态下的经营额、经营成本、流动资产等指标进行纵横向对比分析和综合测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评估“量化”分析,以准确体现纳税行为的共性和 规律 ,不断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二是建立模糊分析体系。将评估范围扩大至纳税人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方面,实现对经营情况的全方位分析,应用 经济 指标,进行非量化的模糊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以提高分析的 科学 性、准确性。
3、简化工作程序,规范评估运作。首先要简化工作程序和文书数量,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增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其次是规范评估运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四)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纳税评估的水平
1、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开发纳税评估软件。税务机关要以综合征管软件为核心,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础,以各行业相关税收预警指标为参数,开发出符合税收征管实际的纳税评估软件,提高纳税评估的工作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