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护理的重点

老年护理的重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6 08:22: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护理的重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老年护理的重点

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2―02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定远县城内60―70周岁,无痴呆及精神病史,能正确回答问题的部分老年人。

1.2调查方法

利用方便抽样,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询问的形式,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逐项向老年人询问、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36份,回收率为100.0%。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包括;1.健康指导,2.体格检查,3.家庭病床4.上门护理5.康复服务.6.社区老年院。

2 结果

通过对我县几个社区的136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都十分强烈,在6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中,平均每人需求3.2项服务,其中92.08%需要健康指导,69.79%需要体格检查,46.28%的老年人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还有90.28%的老年人需要走进社区老年院。老龄人对社区护理需求与现有社区护理项目的低利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是今后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应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力量。

3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认识

3.1 转变观念,鼓励全民参与

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家庭负担极为沉重。中国老人赡养问题不能只依靠家庭赡养,应向社会赡养过渡,动员全民参与养老保险。

3.2 完善和规范社区护理机构

国家应加强对社区医疗领域的投入力度和管理,逐步形成“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一条龙服务。提供连续的疾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精神护理、日常照护、健康指导,高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3.3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机构

政府部门要完善养老金制度、保险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由政府投资或鼓励投资者建立私立养老院及社区老年院。

3.4 多元化服务模式发展

社区老年人护理不仅要做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还要对老人进行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老年院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5 培养社区专业护士

制订培训计划和内容。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改善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照护的专业水平,同时重视基层护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护服务需求,提供规范有效的老年人照护服务。

4 社区老年人护理评价

4.1 社区老年人护理的内容和形式不全面

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的护理还主要以老年人护理医院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其他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形式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它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作用,有待规范化、专业化。

4.2 老年人社区护理人员不足、人才短缺

社区护士工作的满负荷程度高、有效工时数低、社区护士数量不足以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即使在上海――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通过调查发现,其社区护理人员也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低、职称不高以及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4.3 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社区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而缺乏一套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因此,出现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5 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使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的老龄化必将使社会患病人群的需求与医院有限床位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模式的转变,健康内涵的扩展,必然带来医疗保健模式的改变。以个人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个人、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这已经是全球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变化,一是选派骨干外出参观,进修或学习。二是应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班,让护士了解国际、国内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发展的现状,为实践打好基本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将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刚刚起步阶段,就未来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之一的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在加强护理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形成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而形成制度化,对提高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水平,增强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提高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篇(2)

【关键词】老年护理;护理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上海已经成为了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正呈几何倍增长。近年来,医院正面临着老年护理资源匮乏、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对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关怀、护理费用负担严重等问题。我科通过对半年来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分析,总结老年患者在护理中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相应的解放方案,现总结日下。 缺乏心理关爱

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不仅要做好老年人生理上的护理,还需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老年患者在生理功能下降或患病时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变化。有些患者会表现为对医生的治疗产生质疑,进而拒绝配合治疗和护理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悲观厌世等情绪或发生自杀情况。护理人员在接触到此类患者时应给予足够的感情支持。要抱着对患者的同情和关爱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可以采取倾听、诉说、交谈、陪伴等多种方式关心,宽慰患者。在日常护理中以鼓励安慰患者为主,建立老年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关系,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认知。护士应该耐心的对老年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和健康宣教。同时在讲解时要注意语气的轻柔,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这样能使老年患者有效而愉快的接受治疗和护理。 护理费用负担严重

在问卷调查中,老年患者普遍反映护理费用负担重。这主要是由于专业护理人员缺乏,患者需要自行雇佣护工承担一部分生活护理造成的。医院针对这一现象,新增了大量的护理岗位,提高护士床位配比。现在我科已经取消了护工,患者日常的生活护理全部由助理护士承担。这一举措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护理的整体质量。 饮食护理问题

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老年患者会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出现消化不良以及咀嚼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饮食方面要指导患者以温凉软食为主,在烹煮食材是尽量煮烂为宜,这样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咀嚼与消化。老年患者以少食多餐为宜,可在三餐之间添加一些点心,但都以量少为宜。此外,有些老年患者可能因为怕麻烦家属而刻意少饮水来减少上厕所的频率。护士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应立刻阻止,同时注意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宣教,强调适量饮水的重要性。 日常基础护理

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使老年患者得到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我们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注意温湿度适宜。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保护措施,为每个床铺配备床档,保持地面干燥。走廊中设置扶手,嘱患者扶好扶手避免摔倒。对有些不能配合的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后为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如为患者定期洗头、沐浴、修剪指甲等。对一般情况良好,能够自由活动的老年患者,可提议其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结论

篇(3)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 融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0-00

据估算,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1%[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面临或终将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发展老年护理已成当务之急。我校在本科护理课程设置时把老年护理学设为必修课程,授课的方式基本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考虑到授课对象为第三学年的护理学生,护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经过一轮的教学发现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改革。“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综合”或“整合”,“融合”在教学领域中,它的概念相对广泛,比如各门课程的融合,就是把原来各门课程的封闭状态,逐渐做到各门课程之间达到沟通和互补。针对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如何做到融合,笔者将进行一系列探讨,介绍如下:

1 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融合

我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也必须被实践活动检验。对于老年护理学来说同样必须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护患比例低.护理人员的减少与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照料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够护理老人的人员越来越少,这要求我们的护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后可以很快地走上临床老年护理工作岗位,所以在教学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老年护理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融合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课程,有部分内容在其他学科已有讲授。而且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多,以及课时相对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年护理学的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课程等)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其他学科已经讲授过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概述”的时候,其中书中提到的两种疾病,包括老年性关节炎和帕金森病,因为在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中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所以我们在给同学进行本次课时,重点的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把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细讲或精讲.比如像“衰老的相关理论”这一章,有大量需要理解识记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教师耐心和细致并且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3 知识素养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在过去的护理中,对老年人的护理着重技能培训而忽略人文关怀。一直以来,护理过于关注技术以及护理人员的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2]。老年人的情绪很敏感,感情也相对特别脆弱,一句我们看来正常和普通的话语可能不经意中就给老年患者带来伤害。老年人目前还面临巨大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也成为了严重危害老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老年人工作忙碌了一辈子,对家庭以及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应该得到全社会尊重与爱护。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要求护生要“以老人为本”,充分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和老人的性格特征,阅读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的书籍,并且通过到养老院这样的机构进行教学实践,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做到尊重每位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对老年人要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效应。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我需要表现出自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对老年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才能让护生从进教师身上学到要尊重爱护每位老人,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换来老人的快乐和信任。这样来提高同学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积极性。

4 各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正夫认为,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4]。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效果,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我们把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包括课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和专题讨论法等等。比如在“跌倒和损伤”这一章中,就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用课堂讲授法让同学们了解跌倒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的特点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直观地看到老年人跌倒后的情况和如何处理。再使用角色扮演法,让一名同学扮演老人,一名同学扮演护士,如何处理病房当中的老人跌倒事件。为帮助同学了解其中的伦理和法律知识,让同学们查找一些新闻中的老年人跌倒事件,再展开展开专题讨论。使同学们真正充分发挥积极性,提高兴趣,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可以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自己制作幻灯片并且上讲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对于老年护理学的融合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成熟,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开始关注老年人,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护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郭桂芳.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3.

[2]诸芳.社区老年病房人文关怀护理研究进展[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2):97-98.

篇(4)

【关键词】老年安全隐患护理干预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带来的改变如记忆力减退、 感官功能衰退、 反应速度减退以及体力下降均造成其 自身受侵害力低从而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作好老年住院患者其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已成突出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安全隐患因素,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

1安全隐患相关因素

1.1生理方面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热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健康状况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老年患者机体老化所带来的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减退以及体力下降等,容易出现意外。

1.2心理方面老年患者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不愿麻烦别人;个别病人情绪不稳定,对病情治疗抱失望态度或减轻家人负担而不配合治疗等容易造成意外发生。

1.3病房环境因素 环境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 损伤的重要因素。如: 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 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座椅不稳,无 扶手靠背; 厕所地面湿、 滑或厕内无扶手 ; 床旁无呼叫器等。

1.4医护人员方面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协作精神不强。未能认真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不认真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擅离职守,观察疾病不仔细。缺乏法律知识,自我维权意识不强,缺乏爱心,态度冷漠,护患沟通不够。

1.5药物方面老年人肝功能代谢及灭活活化作用减退,药物量在体内蓄积易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洋地黄药物类易中毒;镇静催眠剂、抗高血压药、精神类药等都是增加病人意外发生的因素。

2.护理措施

2.1危险性的评估

对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均作完整的评估,属于高危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在其床前挂“预防跌倒”的警示牌,以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在判断患者是否易跌倒、坠床的高危险状态时应将情况及措施向患者说明。评估老年患者的跌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的重要的对策。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

2.2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要使病房设施安全、灯光充足、地面防滑、清洁、干燥,病房及床旁、走道无障碍物。病房,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便于患者行走。便器为坐式马桶,内设紧急呼叫器。

2.3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比较固执,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承认自己老,生病也不与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但是在患者重病或久治不愈时常对治疗丧失信心,易产生悲观、恐惧感。因此对老年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关心、爱护。细心照料,耐心解释,推心置腹与患者谈心,消除其恐惧和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2.4重点护理 (1)对高危跌倒病人要将其列入重点交班内容,严格交接班。(2)对有跌倒、坠床史的病人要详细询问发生时间、地点、致伤程度等,重点预防。(3)对老年痴呆伴有夜间不眠、行为紊乱、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的病人在卧床或坐轮椅时给予适当保护约束,以保证安全。(4)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对行走不稳的病人多给予照顾,将常用物放予伸手可及之处,外出活动或检查时由护理员在旁陪护。(5)防坠床、防烫伤。每日睡前夜班护士应协助病人加上床栏,特别是意识不清的病人昼夜均应将床栏拉起。发现病人睡在床边缘时,应把病人推向中央。室内禁火源,热疗时应有防护措施。对老年痴呆和反应迟钝的老年病人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2.5提高护士职业道德素质护士必须具备慎独精神,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学会与老年人交流沟通,沟通中了解病情,做好健康宣教,实施个性化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需求。

2.5注意用药安全 遵循服药原则, 服药时姿势要正确,应采取站立位、 坐位或半坐位,以免发生误咽、 呛咳。服安眠药者服后不宜再活动。服降压药后不要立即更改, 以防性低血压发生。降糖药服用后半小时候后准时进食。了解各药作用,随时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做好记录,报告医生。某些降压药应用时会出现头晕、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应进行药物知识的宣教,防止头晕而跌倒。

篇(5)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0年12月我人民医院收治114例老年性脑血栓确诊患者,女44例,男70例;年龄63~85岁,平均72.5岁。均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其中失语患43例,运动障碍102例。

护理方法

病情观察:一是要全面增强呼吸系统护理。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功能减弱较为明显,其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较大,很容易因痰液堵塞出现窒息情况。医疗护理工作者必须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对于呼吸道内痰液较多的患者,要对其经常叩背和翻身,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必要时可采取吸引器排痰。二是应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高血压是引发老年性脑血栓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在护理中对患者的血压变化应格外关注,并进行密切监测。三是进一步增强生命体征监测。医疗护理工作者应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体温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和颅压增高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同时协助配合医生准备进行抢救。

用药护理: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脑血栓患者通常应给予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进行联合治疗,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清楚解释各类药物的相应作用、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其遵医嘱进行及时用药。使用溶栓药物时,必须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和血压变化情况,定期对血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黑便、牙龈出血以及皮下瘀斑等情况,必须进行及时处理;阿司匹林等抗凝药应选择在饭后服用,同时对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进行及时观察。在扩血管药使用中应重点对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输液滴数应做相应的减慢;脱水剂、利尿药按量准时服用,并观察尿量。

生活护理:由于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较差,治疗过程中,更加需要对其给予精心的护理。一是关注患者的安全护理: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医疗护理工作者应针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特点,对坠床等进行重点预防。二是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褥疮:协助卧床老年性脑血栓患者保持较舒适的卧位,避免其出现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的现象,应向患者以及家属解释拍背和翻身的必要性,为患者进行患肢被动运动以及按摩,对骨隆突处部位等,要采用50%红花液进行定期按摩,增强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三是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由于老年性脑血栓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其口腔内的菌群出现失调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医疗护理工作者应向患者宣讲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要帮助其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定期的口腔清洁护理。

饮食护理:受疾病困扰和精神因素影响,老年脑血栓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佳现象。医疗护理工作者要向患者详细耐心地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鼓励和引导其摄入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食品,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康复训练护理:老年脑血栓患者因年龄因素,其身体机能已经有了较明显的减退现象,患病后的致残率一般较高。因此,在完成急性期治疗后,应随即开展极的康复训练,帮助和促进患者的神经侧支循环,尽全力减少患者的残疾率。在肢体功能训练方面,医疗护理工作者应把握患者康复训练的各种时机,一旦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就应当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结 果

1例因脑水肿合并脑疝死亡,72例明好转,肢体活动恢复较好,语言功能有部分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有41例基本痊愈。

讨 论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老年性脑血栓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因为老年性脑血栓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经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进行全面的系统护理,能够有效维护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的自主运动,逐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通过有效的综合临床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及机体恢复能力,进一步提高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此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治疗也很重要,在护理中应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和理解,通过宣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必要的医学护理常识,以便在出院后能够给予科学有效的持续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培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6):474.

篇(6)

跌倒是住院患者是常发生意外事件,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所患疾病大多与大脑的思维、行走步态等有关,是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较多的临床科室。因此总结分析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的潜在风险,提高护理安全。

1 对象

1.1 对象2010.1月-2010.12月随机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人,共选择91例,男性60例,女性31例:年龄65-95岁,平均年龄78岁。TIA15例,脑梗塞20例,帕金森综合征21例,脑出血后遗症20例,老年痴呆10例,癫痫5例。

2 方法

2.1 跌倒因素

2.1.1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所患疾病大多与患者的大脑思维、行走步态有关,是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较为多见的临床科室。

2.1.2 患者跌倒相关因素最重要的是原发疾病,以TIA、帕金森综合征、脑梗塞和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及癫痫等较多。

2.1.3 环境因素: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患者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①。患者对住院环境部熟悉,病房光线不足或过于刺激,病床高度不适,地面有障碍物或湿滑,厕所内无扶手等因素都可引起跌倒。

2.1.4 药物因素: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常用药物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物,止痛、镇静催眠药物和抗焦虑药物,扩血管药等,均可通过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的风险。

2.1.5 目前护理人员年龄趋向年轻化,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对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等因素也可引起意外跌倒。

2.1.6 其他因素:排便时屏气用力或长时间卧床突然改变,引起一过性脑缺血而发生跌倒,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跌倒常发生于无人照顾时。

2.2 护理管理

2.2.1 首先对入院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应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表,结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实际情况,按年龄、跌倒历史、超过一个医学诊断、有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使用业务(镇静或扩血管)、步态、小脑功能、精神状态等内容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按得分情况分为轻、中、重度危险。

2.2.2 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管理 (1)在患者床尾悬挂上醒目的防跌倒标识,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②,列入重点交班内容,严格交接班。(2)对有跌倒史的患者在详细询问后,重点预防,必要时专人看护。(3)对脑血管病、癫痫、老年痴呆患者在卧床后起床、入厕等给予适当保护约束,保证安全。(4)协作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外出活动或检查时由医护人员陪同。(5)加强住院患者安全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避免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如患者起床时要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30秒再缓慢行走。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嘱咐家属陪护,协助生活。(5)提供安全环境:病室及走廊光线应充足,有夜间照明灯。地面清洁、干燥、无积水,活动通道有危险的障碍物应及时清除。在易发生跌倒的地方设置醒目标志使患者能提高警惕。(6)加强用药指导:护士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并告知患者用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嘱其改变动作缓慢,护士应加强观察。(7)加强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的培训尤为重要,重点掌握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医生用药情况及相应的副作用,在的跌倒风险评估等,提高对跌倒的干预意识,增强责任性。

3 结果通过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中的应用,91例老年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均未有跌倒情况发生。并且有95%的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跌倒的危险性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经认知行为干预,降低了老年人跌倒风险,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对意外跌倒患者的原因分析发现,患者的原发疾病,环境、药物因素及患者知识的缺乏,年轻护士对跌倒的认识不足等等都与跌倒有关,为了防止患者的跌倒发生,应采取积极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3)。通过完善对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加强护理管理等措施,在2010年以来,我科的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较前有明显减少,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月梅,孙莲芳,陈浩 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5):387-388

[2] 王苏娜 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7

篇(7)

【关键词】老年急诊;特点;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59-01

就目前来看,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老年急诊患者的数量也随之上升,从老年急诊的特点、老年疾病的类型以及老年急诊人数等多个方面来看,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高,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显著增多[1]。老年急诊患者中,病情严重,疾病种类复杂,发病时大多数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加上患者家属的恐慌与烦躁,对老年急诊患者的情绪造成严重的影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有一些老年患者的疾病发作比较缓慢,在就诊的时候虽然没有出现急症表现,但是在就诊过程中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变化。为了提高老年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80例老年急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急诊室收治的80例老年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62-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9)岁。41例心血管疾病,19例单纯高血压发作,12例脑血管疾病,5例急性胃肠炎,3例外伤;合并肺部感染25例。

1.2 老年急诊特点

1.2.1 症状特点

本组大多数老年急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典型。将疼痛作为特征的疾病,经常缺失疼痛症状,例如:急性心肌梗死13例,其中4例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25例,其中有16例没有明显咯痰、咳嗽症状,而以消化系统、精神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就诊;脑梗死8例,其中2例无神经症状。

1.2.2 夜间急诊多且重

本组80例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老年急诊患者夜间疾病发作的数量要多于白天发作,61例夜间发作,占76.25%;19例白天发作,占23.75%。41例心血管疾病中,13例急性心肌梗死,占31.7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1例夜间发作,占84.62%。其他疾病经常于夜间加重,例如:心脏病并发心功能衰竭,主要在后半夜中出现无法平卧、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发热现象的患者,在夜间的发热温度更高,通常情况下均>38℃;将疼痛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夜间的疼痛程度相比于白天更加严重。

1.3 护理方法

1.3.1 加强夜间护理

根据老年急诊患者的夜间急诊多且重特点,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夜间护理的力度,在夜间重点时段中,应当安排急救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值班,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应当重点进行护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当老年急诊患者在夜间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避免老年急诊患者由于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

1.3.2 认真、仔细的巡查

急诊护士应当对老年急诊患者进行认真、仔细的巡视,观察患者的面色、行动是否存在困难、精神状态以及神志,对于呼吸困难、面色差、神志不清以及自诉病情严重的患者,立即采用担架或者轮椅将其送至急诊室,并且优先进行救治,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防止治疗延误,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1.3.3 及时抢救

急诊护士应当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严重病情,立即告知急诊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与掌握急诊抢救知识与技术,熟练抢救器械的应用方法,熟悉不同类型急救药品的用途与使用剂量,还要熟悉中毒所需要使用的拮抗剂与解毒剂,在抢救老年急诊患者中能够快速准确的使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为老年急诊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3.4 重视急救设备管理

护理人员应当确保各种急救设备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及时补充耗材,派遣专人对急救设备进行管理,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制定合理的急救设备保养操作规程。合理的抢救护理措施与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提高老年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条件,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抢救护理流程是保证老年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抢救设备仪器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防止由于抢救设备仪器出现故障而造成老年急诊患者抢救出现延误,导致抢救失败。

2结果

本组80例老年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抢救护理,均抢救成功,无1例出现死亡,抢救成功率为100%。

3 结论

老年急症患者中,大多数为慢性病,由于长期受到病症的折磨,造成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其次,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小病而不愿意到医院中进行诊治,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主要通过自行服药控制病情,当病情突然加重的时候,大多数老年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患者出现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增大,产生恐惧、忧郁、绝望的心理;当候诊时间与检查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会加剧患者的焦虑、紧张,这个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疾病的发作。因此,老年急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十分迅速,护理人员应当充分的重视。

大多数老年急诊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均呈现随机性[2]。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巡察力度,实时关注患者病情出现的变化,并且依靠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用尽一切方法挽救老年急诊患者的生命。

本组研究中,80例老年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抢救护理,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100%。与王春燕[3]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十分迅速,病情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病情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迅速将抢救器械仪器准备到位,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对老年急症患者采取的正确抢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晋华,郑秀云.老年急诊的特点与抢救护理[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05):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