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2: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为什么安全技术创新在企业不被重视呢?据笔者调查,在企业领导的眼中,生产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安全技术创新则只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职工的伤亡,无法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意识支配行动,所以在企业里安全技术创新不被重视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这种短视的观念是十分有害的。其一,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有可能把企业“洗白”,让企业倾家荡产,走向灭亡,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二,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大于天。不重视职工的生命安全,只重视企业的生产,一切向钱看,唯经济效益是问,这就是本末倒置,轻重不分。这样做,就会让企业职工寒心,离心离德,使企业丧失凝聚力。在找工作不容易的情况下,职工无可奈何,只好勉为其难,“勉从虎穴暂栖身”。一旦职工有了办法,就会马上辞职另谋生路。职工思想不稳定,“身在曹营心在汉”,怎么能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工作?职工跳槽的状况随时都可能发生,职工队伍不稳定,这样的企业怎么能长久地发展?
所以笔者希望企业领导从此而悟,既要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也应重视安全技术的创新。安全技术创新,从表面上看,似乎不能给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是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赔本买卖。其实不然,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就会造成机器毁坏人员伤亡,机器毁坏,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包袱。安全技术创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了职工的伤亡,这不等于是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吗?再说,企业重视安全技术创新,让职工远离危险。企业为职工着想,企业把职工当作宝贝,职工必然为情所动,一心扑在工作上,死心塌地为企业尽力。这不是有利于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吗?
其实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也是我国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发达国家的安全事故率之所以极低,就是因为他们十分重视安全设计和安全技术的创新。而我们的企业,很多机器设备在安全设计上都存在先天不足,机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职工犹如在悬崖上工作,那么,无论职工怎么遵守安全制度,怎么正确操作,危险都时刻可能发生,都难以避免安全事故。
【摘要】针对我国安全技术装备落后,安全设备基础薄弱的实际问题,为加强我国安全技术改造,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了突出重点;注重创新;改革与技改同步;强化企业投入;坚持市场导向;注意协调发展六条原则。又进一步论证和提出了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四点建议: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定《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和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同时还提出国家应要求和支持在企业列入专项资金列入生产成本,用于企业自身的安全技术改造对于专项用于安全技改的资金,国家应设立贴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安全投入技术改造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近年来,重特大事故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总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呈现上升的趋势。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和国家企业安全投入强度较低之外,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太多,尤其是像煤炭等重要的基础工业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一些重大危险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隐患,时时威胁着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已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瓶颈。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本质安全现状无法改变,安全生产条件很难保障,也不利于尽快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
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应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安全技术装备筹资结构,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系统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减少伤亡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近期安全技术装备发展应坚持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
支持的重点应是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具有有重大影响的高风险行业,主要目标是国内广泛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或安全措施,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急需关键设备。对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或产品,应将其作为近期的发展重点。集中资金与技术力量,重点解决问题突出、危害严重,受益面较大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与此同时,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一般情况下不搞填平补齐和以扩大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通过支持优势企业上能力、上水平、上质量,推进安全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2、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支持具有工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优先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装备。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维护和管理水平。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基础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产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对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以技术进步推进安全生产能力。结合本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发展本质安全型产品,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
3、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同步实施。
安全技术改造应与行业和企业的工艺改革、设备更新及产品更新换代密切结合。争取做到能够同时计划投资、同时设计施工、同时验收使用。通过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完善技术改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加大安全技术改造的规模,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提升。
4、以企业投入。
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证和必须保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全面责任,其中包括对安全技术设备、使用、更新、改造和完善等。企业要保证安全技术装备的投入,应把安全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纳入生产的成本和全面的生产规划之中,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止事故能力,保证安全生产。
5、坚持市场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制约”转变为“需求制约”。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工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环境,经济发展过渡到新的阶段。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必须加强市场环境的分析,预测国内、国际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6、注意协调发展原则。
在国家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业行业整体优势,提高重大安全技术装备自主化生产的比重,满足其它制造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努力建立从设计、制造到推广使用的技术装备体系,并尽早形成产业化规模,拉动国内经济需求;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产业链中影响整体竞争力的“瓶颈”约束;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为安全技术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东、中、西部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协调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为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步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技术装备涉及到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等许多方方面面和计划、财政、科技、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限和利益,保证安全技术装备工作能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尽早制定有关安全技术装备的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安全技术装备计划、投资、组织、监管等各种功能,以及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推广等各类活动的行为。这些法规应包括《国家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管理办法》,《安全技术装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评价、验收技术准则》等一系列综合或专项的管理制度。
这些法规严格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的管理程序,从立项、审批、组织和监管及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计划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营造一个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环境条件。
2、研究提出《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
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并比较借鉴国外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先进技术,由国家安监局每年应研究提出年度的《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在该技术指南中应提出:我国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目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继续解决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采用先进技术的推广计划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不安全生产设备的清单,并列出优先选择的项目类别与范围等。技术指南还应提供专业附录,具体介绍一些先进技术,有推广价值的技术设备或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运行经验。技术指南既是安全技术装备发展战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又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安全技术装备计划和申请立项的主要参考依据。
3、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财政部等有关单位支持协调下,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在广泛征求各行业企业、各地方与主管部门意见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市场导向,以及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的能力,提出当前或中长期的安全技术装备规划,要求做到计划清晰,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国家与企业两个方面列出项目的具体内容与资源配置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工作的实施计划是推及安全技术装备工作中项目组织实施、监管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4、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
注意总结多年来我国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经费合理经验,充分借鉴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筹资的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金筹集和运作机制。由于我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较短,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技术装备基础较差,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历史欠账太多,且安全技术装备又是涉及到千万职工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我国应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科目,由国家拨款,专款专用。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由国家拨款和贴息贷款构成,年度拨款数额应在2.0亿元以上,地方年度拨款全国累计也应在3.0亿元以上,贴息贷款的总强度应不少30.0亿。该项基金主要用于:
1、支持一批技术创新性的推广价值大,示范作用强,且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的重点项目。
2、主要面向一些安全技术装备欠账太多的隐患突出,且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和企业。
3、着重解决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中一些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该项基金不能用一般扩大生产规模和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力的方面。
[关键词]中央企业;安全技术;科技创新;安全生产
Abstract:Nationalenterprisesarethelifeingneofpublicownershipeconomyandthefoundationofthedevehpmentofnationaleconomy.Thesituationofworksafetyinnationalenterprisesrepresentstheimageofthenation,whichreflectsthehighestlevelofworksafetyinChina.Nationalentelpdsespossessnotonlytheadvantagesofsufficientfoundandadvancedequipmenttechnology,butalsohighqualitystaff.Nalionalenterprisesownenoughfavorableconditions,basesandactualstrengthtoinnovatesafeeytech—nology.NatiOnalenterprisestakingthe1eadintheinnovationofsafetytechnologywouldplayanimportantexemplaryroleinpro—pellingtheprogressofworksafetytechnologyandenhancingintrinsicsafety1evelofenterprises,andwouldexertdecisiveimpactonworksafetyofthenation.Thecurrentstatusofworksafetyinnationalenterprisesisanalyzed,andtheirmajorproblemsaboutin-novationofsafetytechnologyarepointedout.Theexperienceoftop500enterprisesinfieldofsafetytechnologyinnovationisde-scribed,suchasthatofChina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INOPEC),ChinaNationalPetroleumCorporation(CNPC)andDUPONT.Furthermore,foursuggestionsaboutinnovationofsafetytechnologyinnationalenterprisesaremade.
Keywords:NationalenterpriseSafetytechnologyTechnologicalinnovationworksafety
1引言
在我国能源、冶金、石油、石化、机械制造、军工、航运、海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领域,中央企业历来占据着主体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央企业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9%,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6.3%,发电量占全国的40.8%,汽车产量占全国的30.2%,钢产量占全国的20.4%。
近年来,中央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研究和生产出了不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上半年,16户中央科研企业申请专利215项,授权专利111项,中央企业的科研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在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央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上,中央企业也具有示范作用。如何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好于国内企业的一般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一些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效益优先,忽略了安全生产;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结构和改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单位削减了安全工作力量,甚至撤销了内部安全机构;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子公司、分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安全管理出现了“高位截瘫、层层衰减”现象,越到基层安全工作越薄弱。
中央企业生产集中度高,设备功率大,生产经营活动涉及面宽,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损失惨重。根据国家局调度数据,2003年中央企业发生伤亡事故303起,死亡535人,受伤162人。2004年上半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68起,死亡142人,受伤93人。近年来,中央企业相继发生了一些重特大矿山事故、油田井喷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等,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1年以来在国内外影响严重的3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全部发生在大型、特大型企业,其中两起发生在中央企业。此外,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停产、停运、停供等事故相当频繁,经济损失巨大。
分析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中央企业缺乏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大中型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中央企业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本质安全,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中央企业在安全工作制度中,也提出“安全生产与企业改革发展‘三同步’制度,强调要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整体布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安全投人和‘三同时’制度,企业要保障安全投人,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走“科技兴安”之路。
3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中央企业加快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尤为重要。安全科技创新属于科技创新的一部分,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中央企业进行安全科技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3.1企业安全技术创新的环境不够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安全技术创考新则更缺乏动力。从企业内部环境看,企业还没有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研发激励机制和研发经费。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仅占30%,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缺少必要的积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
3.2企业安全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75%,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1.5%水平的1/2,而发达国家大企业一般在3%以上。与之相比,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安全技术创新的投入则更是微乎其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忽视安全生产、忽略安全投入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中央企业具有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的优势,并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人才,最具安全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实力。中央企业能否率先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国内外优秀企业技术创新经验借鉴
目内外优秀企业,以世界500强最具代表性。世界500强大致可分为两类企业: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甚至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
另一类是在传统行业里不断开拓创新,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世界500强企业产值的70%—80%是科技和文化创造的(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始终不断地在现代技术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实现设施的现代化,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质量上乘的操作系统,保证最快的加工过程,生产最好的产品,掌握最新的最先进的通信手段等等。它们往往拿出企业资金的6%—7%或更多,用于外出调研、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及发展新产品。安全技术的创新则紧密融合于企业的登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
4.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转变观念搞勘探,解放思想求发现”,以“创新管理和问题管理”为管理切人点,总结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等19项创新成果,取得勘探开发一系列重大突破,仅2003年就新发现5个亿吨级油气田和12个5000万吨级油气区块,石油控制和预测储量创近年来新高,确保了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在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弘扬铁人精神,把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成为高科技工程、绿色工程、优质工程、阳光工程。
4.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治理隐患,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
中国石化对已建成的装置、设施和公用工程开展风险评价,积极进行隐患治理,按照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隐患的检查评估、制定方案、立项审批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管理。2003年隐患治理项目557项,投资10亿元,一批隐患得到治理,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安全生产。
重点加强对关键生产装置、要害生产部位的安全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在役装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装置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注重节能、降耗、节水、减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2003年中国石化对系统内首批4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进行了评估、审核和验收,示范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建立了开展清洁生产的正常秩序,其总体环境状况、环保管理水平、资源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清洁生产过程中,评定了4项具有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加强工业用水工作的管理,强化用水考核,注重水的回用和串级使用,在生产负荷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2003年工业用新鲜水量比上年下降了1%。
为向社会提供更加清洁的燃料,中国石化相继开发了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剂、助剂和汽油清净剂及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等多项技术。中国石化于2003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汽油国家标准,向社会提供清洁产品。
4.3杜邦以“零”为目标
200多年前,杜邦公司仅是一家生产黑色火药的制造作坊,而今发展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多元化的跨国科技企业之一。杜邦是全球工业安全的标准,其他公司均以杜邦为参照衡量自己;同时,杜邦在全世界也以环保著称。杜邦安全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它所坚持的十大安全信念:(1)凡是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层必须对发生的意外负责;
(3)尽一切所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险的工序;
(4)保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6)管理层必须时常检查安全设施及系统;
(7)发现任何疏漏,必须立即纠正;
(8)员工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9)安全动作产生经营效益;
(10)安全系统以人为本。
此外,永远从“零”开始是杜邦的信条。
4.4产品技术的转化需要高额投入,但也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荷兰菲利浦电器公司过去几年技术老化,产品更新缓慢,经营失去活力,一度出现高额亏损。近几年来,该公司制定和贯彻技术革命方针,依靠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不仅改变了高达20多亿元内亏的状态,而且使公司在未来5—10年内可实现25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从而使该公司成为西欧最富竞争力、也最有发展前途的大公司之一。
4.5加快新技术转化
发达国家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注重研究开发新技术外,还在于能够及时推行技术转化,使新技术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进的技术固然是竞争的资本,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抓住时间和效率比利用技术本身更重要。时间的缩短,为企业争得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取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西门子公司的管理专家曾做过精确计算:产品开发的时间每缩短一天,便可增加0.3%的商业利润,缩短5天可增加1.6%,缩短10天便可增加3.5%。据说,西门子公司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一项,每年便可获取近6亿美元纯利润。而这种
利润却不花费任何代价,只是时间利用得比别人更充分。
企业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提高。向技术要利润、向技术要安全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中央企业的经济效益已得到明显改观,使得中央企业在人、财、物、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具备了安全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
另外,做好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户进人中国,187户中央企业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已多达2278个。中央企业要跻身于全球大企业之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首先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安全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央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5提高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实现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必须率先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
5.1安全科技创新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进行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安全科技创新工作融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
环境。针对目前我国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力度,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自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5.2加大安全投入,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应进一步加大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5.3中央企业应发挥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示范作用
建立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大企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央企业应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依托,探索建立产、研、学一体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基地。
5.4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
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进行科技成果推广我国围绕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制定出台了安全费用提取、安全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为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持。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在我国1万余家科研行业单位中,有3000家为企业单位,占33%,企业比重不高。表明除国家办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单位外,还有部分科技机构游离于市场之外。
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
实现中央企业安全工作思想观念、体制和机制、方法途径、科学技术和安全文化“五个创新”。开展重要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促进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对于能够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大的科技成果,采用召开推广会、成果展览、科技成果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推广。
6结束语
笔者通过对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及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研究,特别强调,中央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命脉,是窬梅⒄沟幕V醒肫笠档陌踩纯觯砹斯倚蜗螅砹宋夜纸锥伟踩芄淮锏降淖詈盟健L岣咧醒肫笠档陌踩际醮葱履芰Γ侵醒肫笠瞪婧头⒄沟男枰彩侨耸篮笥饺蚓靡惶寤牡蔽裰保?nbsp;
(1)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工业文明的需要;
(2)体现了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3)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展望**年,钢铁形式依然严峻,低成本经营将是钢铁企业唯一的出路。任市场环境错综复杂的变化,降低生产成本永远是工业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结合当前钢铁形势与公司现状,**年我们要想取得发展必须突破成本限制,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实施战略调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由于市场行为而给企业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去解决。企业应主要着眼于节约挖潜,努力降低消耗;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增产增收,提高效益;调整产品结构,应尽量多生产耗材少、成本低、效益高的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真正提高抵抗市场波动和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全面提高,公司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继续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上,以《安全生产法》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落实新矿集团和矿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推行职工安全素质培训年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得到落实。
(二)生产经营成本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继续狠抓原燃物料的管理,保证原料的最低进厂价,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继续坚持公司"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战略",加大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科学的研究,来降低生产成本,走低成本局部扩张的经营战略;继续倡导全员节约,把节约的概念扩大到时间、空间、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上,倡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为公司成本建设节约分分毫毫,力争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三)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层面再上新水平。
继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各公司经营考核,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并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生产有序、管理严格、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和锻炼生产技术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加强对职工素质的培养,以"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业务技能,达到应知应会,自觉正规操作,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深入开展"安全技术素质培训年"活动。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技术培训,使职工具备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大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培养生产技术骨干队伍;加大人才教育机制,为管理人员提供再教育的机会;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有效的人事和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对员工的激励,对业务好、素质高、肯学习、好上进、全心全意忠于企业的员工签订佣工合同,办理相关保险业务,来激励员工奋发图强的精神。
(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2012年,在河南省电力公司和郑州供电公司及新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和“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基本原则。以“三个百日”安全专项行动为主线,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和“同业对标”的抓手作用,突出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坚持“抓班组、盯现场、促管理”管理理念,突出“以人为本”,强化科技应用,大力引进状态检修、带电作业、带电水冲洗技术,既提升了电网的安全发展水平,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持续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强化责任制、提高执行力、推行标准化,杜绝“三高”现象,以“三铁”反“三违”。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丰富安全管理手段,加大安全监督与考核力度;进一步提升快速应急反应能力,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确保新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实现无人值班生产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实现生产管理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局在省市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狠抓重点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推广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鼓励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搞技术创新、大胆攻克技术难关,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技术进步促进安全生产。特别是计算机监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一批技改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性,安全生产基础更加牢固,使我局于2006年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它标志着我局生产控制和生产管理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减轻了运行值守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
完善激励机制 增强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整章建制完善了《科技管理办法》、《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评审实施细则》等奖励制度及措施,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大了科技进步奖励力度。这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广大员工、工程技术人员投身于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项目年度计划完成率均达100%。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坚持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完善GIS系统。作为重要的电网现代化管理运行手段,GIS系统在电网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方面能够提供非常直观和有效的信息,在电网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局将对现有的GIS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重点是实现下列功能:实现郑州市输配电网的三维数字化;实现局调度通信专业的数据和电网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与配网SCADA系统集成,实现输配电业务管理功能等,使该系统更好地满足安全生产和抢险工作需要。
(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软、硬件系统。完善相关电网运行数据、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制度,规范应急新闻、应急动态、应急响应、应急预案等各模块软件功能,细化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使我局应急管理系统更加实用、快捷,真正发挥其应急功用,确保电网健康、安全、稳定运行。
(三)利用3G技术,建立作业现场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各类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更加全面协调的配合应急工作的开展,实现应急工作的快速网络信息化管理。
完善安全机制,筑牢持续发展的屏障
我局于2009年成立应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目前已实现的功能如下:①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信息浏览,随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②对主要变电站实现远距离遥视,远程监视我局所辖10座110kV枢纽变电站视频信息,实现应急处置现场实时动态视频监视,实时指挥、实时监视电网运行工况。③实现对省市公司、应急抢修队的视频链接,在应急事件发生时,一方面及时上报省市公司相关情况,另一方面对输、变、配电抢险队应急处置工作实时指挥。④利用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对应急资源的统一管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利用应急管理平台对14个应急抢修队人员、物资、车辆进行统一管理调配,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开展。
通过以上多项功能,应急指挥中心已从整体上提高了应急管理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而从处理突发事件上看,减少了应急处置需要的时间,最小程度地减少了停电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供电企业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局共有《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等综合预案十项,《电网调度中心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八项,为了加强应急预案的落实,使各级人员尤其是运行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启动条件和应急执行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应急处置的效率,切实提高我局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我们明确各类预案工作流程。
依靠科技创新,突出持续发展的优势
科学发展观关键在“科学”二字,尊重科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保安全是增强电网综合运行能力的重要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提高电网设备的科技含量。树立以提高生产力科技含量为方向的技术创新原则,坚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促进电网技术装备的根本加强,全面适应新农村电气化发展的要求。二是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电力企业生产实际,围绕电网建设、安全管理、技术装备、新技术应用等关键课题,实施全员技术革新、创新工程,完善以资金、资源、人才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三是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新形势下,要站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把适用性与超前性结合起来,把安全供电管理作为信息化的重点,带动其他方面的信息化,使信息化建设从零小分散到规范集成,最终建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可靠、保障有力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落实遥视技术责任制,完善遥视技术体系
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安全,变电站“五遥”技术中的“遥视”技术在这个环节中大显身手。
随着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遥视技术也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局以确保电力生产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目标,深进细致的开展遥视技术工作,加大了监视检查、考核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以质量为目的、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的三位一体的监视体系。依靠先进的技术监视手段,牢牢围绕影响发供电企业安全的生产技术题目和治理题目开展工作,发现和处理了大量的设备缺陷隐患,实现优质监视技术服务承诺,为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遥视技术的工作内容和标准要根据电网技术水平和运行状况的实际,根据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情况来不断的进行动态补充和细化,实现安全生产要求与遥视技术内容动态治理的有机结合。在遥视技术的形式上也要不断实现创新,牢牢围绕影响安全生产、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等题目,采用常规监视、专项技术监视、设备设施的监视、运行和检验工作的监视、总体评估等形式有效的开展各项遥视技术工作。
关键词:淮南矿业集团;技术创新;企业文化
21世纪是企业创新发展时代。技术创新是现代化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活力之源,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而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得到持续和推动。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起到了内在隐性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竞争实力的大小。淮南矿业集团是一个百年老矿,地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曾是煤矿瓦斯事故的重灾区。至今已连续十多年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矿区的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20多倍,煤矿产量由原来的近千万吨增加到现在的七千多万吨。企业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两项,被国家部委和安徽省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的荣誉称号。老矿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举改变了人们对煤炭企业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的传统观点。淮南矿业集团发生巨变的奥秘就是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企业文化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一、精神文化引领技术创新方向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本企业特征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大多数员工达成一致的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是整个企业的灵魂所在。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精神文化是促进员工个人和企业发展的灵魂,精神文化一旦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会把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相结合,便有了朝目标奋斗的动力和干劲,从而激发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淮南矿区是我国开采难度最大的煤田之一,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事故多发。2002年,淮南矿业集团高层管理团队上任,积极规划企业整体发展战略,针对过去煤矿事故深入分析,从整体和长远战略出发,认真总结、深刻反思,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的原因是企业缺少精神动力,缺少尊重生产规律和把握生产规律的意识,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先进文化理念的引导。这些都是制约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集团管理团队认真思考企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把企业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员工的身上,从真心维护职工利益角度出发。一是提出了“一切为了职工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企业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把保护职工的生命作为安全生产的底线和准则,把生产与安全的矛盾统一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上,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解决安全与生产矛盾的最佳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对生命负责,把保护生命内化为创新责任,把“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贯彻到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把安全生产中的现实问题化为主动思考的动力,积极寻求技术创新的新路径。二是把治理瓦斯作为安全生产的根本,提出“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的理念。淮南矿区曾经瓦斯事故频发,矿区存在着“煤矿事故是正常现象,煤矿没有不死人”的陈旧观念。企业为了破除旧观念,提出“瓦斯是可防可控的,一切瓦斯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瓦斯可防可控”理念深入到矿区人的内心,大家对瓦斯治理有了新的认识,下决心要降服瓦斯这只“拦路虎”,保证矿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淮南矿区探索出治理煤矿瓦斯的新路径,提出了许多煤矿瓦斯治理新理念,如“一先进、三保护”、“瓦斯不治、矿无宁日”、“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等。这些理念得到了企业上下的一致认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技术人员进行科技研发的精神源泉和内在灵魂。企业员工不断改进与之发展不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员工的思想感情和企业经营发展理念有机结合、紧密统一。在“负责任、能创新”等理念引导下,企业精神文化成为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引领技术创新人员不断打破束缚,创造了煤矿技术创新的许多奇迹。
二、激励制度激发技术创新活力
企业制度是企业精神文化的物化存在形式。激励制度将企业的文化理念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可以有效激发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力,是企业进行持久创新的重要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需求引发动机,在人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人的潜能从20%~30%提高到80%~90%。由此可以看出,激励制度从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调动了人的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勒波夫认为,奖励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则。淮南矿业集团运用激励原理,充分认识到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深刻把握人才需求的特点,制定出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激励制度以挖掘技术创新潜力。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企业高度重视科技投入,每年科技投入占到企业销售总收入的5%,其中研发投入占科技费用总投入的20%以上。2012年,淮南矿业集团研发经费3.1亿元,科技总投入高达15亿元。二是建立健全研发成果激励制度。企业坚持对技术创新员工实行重奖制度。在物质激励方面,对在关键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完成技术创新项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获得集团企业及以上创新成果奖、“五小”成果奖的,根据其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大小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此外,企业每年度定期举行技术创新交流大会,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人每人奖励1万元至5万元不等。在精神奖励方面,对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晋升、晋职待遇等。对于解决重大生产技术难题的技术骨干,在工程研究中心设立个人实验室,重要成果可以其名字命名。学科带头人可享受股权激励。三是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企业积极灌输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的思想,及时表彰技术创新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集团每两年召开技术创新表彰大会,进行技术探索经验交流,推广运用创新成果。基层单位每季度定期召开技术创新会议,鼓励开展各种技术革新活动。四是建立目标激励制度以加快创新步伐。目标产生凝聚,目标是努力方向。淮南矿业集团将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分解细化为阶段目标,把企业各阶段目标和个人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责任目标体系,使目标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激发了科技人员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凸显了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新思维。目标激励使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由“企业要”变为“我要干”,调动员工“我要干”的内在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三、物质文化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但技术创新并非孤立存在,它依托企业所构建的物质文化平台。物质文化平台是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文化环境,对技术创新起着支撑作用,是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淮南矿业集团为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新型能源企业,确立了在行业中成为煤矿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世界煤矿难点技术的攻关者、煤矿技术产业化奠基者的技术创新愿景。为了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这一使命,首先是建立了国家级的以煤矿瓦斯、生态环境保护、深部开采三个重点实验室为重点的煤炭研究院,以及成立各种类型专家组的研发体系平台,确立了两个现代化矿井――顾桥矿、谢一矿。这两个矿为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复杂地质条件深井开采试验矿井,承担着为企业瓦斯治理技术探路的重大任务。同时,建立了一个技术服务公司,实施项目负责制,加强技术服务监督管理,为鼓励企业人才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其次,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淮南矿业集团加大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让这些有志于进行研究和创新的人才大军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兴力量。企业建立了职工培训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企业高层和高级技术人才经常给员工分析煤炭企业发展趋势,探讨煤矿开采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淮南煤矿地下开采个性难题。培训密切联系实际,针对现实问题加强培训,鼓励员工开动脑筋、扩展思维,在企业内部形成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操作技能、互相交流讨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整体队伍综合素质的风气。最后,建立个人实验室。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技术人员可在集团或煤矿设立实验室,特别重要的技术骨干在集团的国家级煤炭研究院设立个人实验室,重要成果可以其名字命名。对选拔出的技术拔尖人才给予每月2000元的补贴,对选的能发现问题、能解决问题的“技术大拿”给予每月1800元补贴。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企业的技术创新搭建了创新平台支撑,激发了研发人员学技术和研究技术的热情。企业把“负责任、能创新”的企业精神体现在物质文化上,在技术创新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十多年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欧庭高.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4]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6]周绍朋.企业管理与核心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3(03).
[7]赵建辉.学习: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本源[J].管理世界,2006(03).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管理的缺陷
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控制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点。接下来,因此从这四方面来阐述建筑施工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方面
作为建筑工程本身,主要体现为建筑物使用质量。在我国,建筑本身质量问题还是一个非常让人不放心的事情。一些不良现象经常出现在建筑行业。主要产生的原因就是在施工监督中,政府监督力度不够,把关不严,没有切实起到监管效力;一些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有问题,在实际工作未能尽全力管理,而是不负责任的进行管理,带有很多随意性,进而导致最终质量事故。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分工也不是很明确,致使企业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甚至不充分。还有建筑企业对于施工队伍承发包各个方面审查工作,往往只对施工队作简单资质审核,并不作深入调查与考证。对施工队实际能力以及施工水平把握不准确,也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最后,建材等成品与半成品质量也是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甚至是直接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因此,对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工作质量最终的实现。
(二)安全方面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人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人员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提升其安全意识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没有配备完善的防火设施,没有搭建牢固的脚手架,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甚至不系安全带,塔吊没有专用电箱,甚至没有防护栏杆等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企业都举着“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大旗,但是并未将安全生产问题落到实处。并且,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大多是高空作业,其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埋藏着更大的隐患。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极有可能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三)成本方面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成本是一个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力和人力支出。建筑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尤其突出,例如材料浪费,劳动力浪费等等,这就导致施工成本总是会超出预期。管理者往往忽视这一问题,或者基于各方利益关系任凭这种现象泛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施工周期长,囤积大量材料,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因此,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效益,对建筑施工成本进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的利益。
(四)进度方面
通常来讲,建筑企业经常会面临工期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进度,因为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期的长短。但是在加快进度的同时,必须保证质量,否则会出现返工的现象,导致质量的降低、成本的浪费。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建筑企业只要进度不顾成本或者只要质量不顾进度,这些都是万万不可的,必须对质量、成本、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的好坏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顺利与否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安全管理在生产之中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相应检查计划,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必要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严格完善组织设计工作。此外,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经常对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监督指导;对安全岗位责任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项目安全性做出定量评价。为避免安全隐患发生,应做好整改与检查责任制。对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要严格纠正奖惩分明。严惩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体现出安全生产重要性。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重要部分,也是建筑企业管理落脚点。作为建筑企业基层基础工作,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其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够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现场出现各种生产技术问题,实现预定目标任务。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建筑施工是保证建筑质量重要环节,许多质量通病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施工工艺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操作,保证做到重点工序重点控制,以此防治质量通病。
(三)成本问题的防治
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手段,使施工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案时能够站在集体的高度,对标书中的施工方案进行解析,采纳最为经济的方案,来达到降低材料、劳动力等等成本的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进度,规划好设备的期限以及材料的数量,分批次地进行材料采购,避免材料囤积等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要保证材料满足需求,避免造成施工中断。
(四)进度问题的防治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要将计划和检查结合起来。如果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不够娴熟,可能需要更换施工人员,导致施工进度的中断,因此我们需要建设一支负责任的管理团队,一支高技能的施工团队。同时,我们需要制定材料、劳动力管理方案,来保障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五)后期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程后期,管理主要工作就是竣工验收工作,这也是工程质量与资料完整性的最后关键期。不仅检验整体施工质量,而且是施工企业实现经济与社会收益最后关卡。做好竣工文档检查与归档、技术手续交接、试运行等各工作,收集、整理、齐备好各工程变更、索赔等文件资料,这样后期施工管理工作才会顺利、高效完成。
三、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
施工管理创新则是建筑施工管理与时俱进的主要体现,随着建筑工程中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广泛应用,施工管理工作也要实时创新。在创新方面,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机构、施工技术创新以及施工管理理念创新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创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组织结构,建立一个更加先进、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适应现代化建筑工程需要,避免施工现场管理失控、施工质量低下、施工安全隐患等问题。施工技术创新就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技术创新、生产模式创新,提高施企业技术含量、创新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与方法,提高企业竞争实力,获得更高额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管理观念创新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为施工管理把握方向,首先必须在意识、观念方面有突破、有创新,这才能在很多方面指导组织结构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等施工管理创新。
结语
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很多,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需要参与管理的人员全身心投入,动员全体人员参与到建筑施工全过程中。只有在施工管理中解决了人这一关键问题,使得全体员工都参与管理安全问题和管理创新问题,施工后期管理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其他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这样一来,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先华.现代建筑施工管理新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1,07:118-119.
[2]郭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意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