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2: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程论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发展中,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建筑工程抗震性能及整体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框架结构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因此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应用比较较晚,因此在施工技术的水平方面相对滞后,管理方法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内部使用功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于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原来基本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提高建筑物室内使用面积、减少了室内设计过程中梁柱因素的影响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发展,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浅析
1 . 1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框架机构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为原料制成承重梁柱,轻质隔墙则采用预制加气混凝土、浮石、蛭石等原料制成。这种施工技术在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高层和大面积楼层施工对于施工混凝土工程要求浇注量大、强度高、配筋量。二是其技术在浇筑房梁、楼板后,再对填充墙体进行施工,这样就使得用户可以对填充墙进行堆砌、拆卸,相对而言增加其实用性,可以使他们灵活的支配空间。抗震性强是框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来讲最主要的特点。框架结构的整体梁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都比传统的砖混结构低,因此它的水平位移速度慢,在受力时会向纵横两个方向蔓延,这种构件在楼层很高的建筑里就可以显示出它的特性,因此在抗震方面比传统的技术性能要强。
1 . 2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
框架结构施工一般都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轴线定位、柱钢筋绑扎及支架搭设、(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工序)柱混凝土、模板、底模等等。钢筋框架结构施工工序除了以上几个工序外,还有钢结构构件预检和配套、钢柱基础检查、安装流水段的划分、安装机械的选择等等工序。多、高层的框架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结构施工技术都有:电渣压力焊的接长方式、泵送混凝土的混凝土浇注方式。不管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还是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轴线定位、测量放线、配比设定、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加固、浇筑等工序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恰恰就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2.1 建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起步较晚,因此施工企业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掌握存在不足,管理体系及管理能力也存在缺陷。这一现状造成了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隐患的存在,影响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构建。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掌握。并根据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特点,建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文件、技术要点进行管理体系内容的确定,以此确保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另外,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中还应根据施工管理要求确定相应岗位,确保技术管理内容及流程的有效执行。根据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管理需求,规范、指导框架结构施工管理工作,保障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2.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分析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与传统混凝土工程基本相同,但是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要求相对较高,通过对钢筋绑扎、支架搭设、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实现工程施工目的。在上述工序基础上,框架架构施工技术工艺还需要进行预埋构件的检验、安装机械设备管理等工作。在基础控制与管理上,针对施工工艺技术特点进行技术控制,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熟练的掌握了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工程施工企业也能够根据施工技术工艺特点及工程实际情况,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并通过有效的监控,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工程施工前的工艺分析与探讨,明确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要求特点,以此指导工程施工工作。
2.3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管理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框架架构施工质量、满足现代工程建设求,建筑工程框架架构施工技术应用中应了解施工技术要点。根据框架架构施工要点,确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内容及方法,以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以建筑工程框架架构施工技术要求为基础,对关键性工艺、技术等进行控制。以轴线定位放线、标高确定为基础,强化框架梁柱模板的安全管理,确保轴线控制工作质量。在此基础上,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强化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技术管理,确保梁柱结构混凝土强度,保障框架结构支撑力。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梁、柱、楼面的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安装等是影响框架架构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框架架构的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应加强相应工作的管理。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严格进行施工,并通过现场技术管理及质量监控保障设计目标的实现。做好上述内容的管理外,框架架构施工中还应注重,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4 常见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问题与对策
虽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应用有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在框架结构施工中较易发生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极易发生混凝土质量问题,其主要由于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另外,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框架等施工中也易引发施工质量问题,为了保障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混凝土基础材料的控制。从原料源头把关,加强与商混单位的沟通,保障框架结构施工用材料满足设计要求。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对保护层的管理,通过保护层对主筋的保护,保障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弯承载能力。根据常见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问题,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岗位进行监控,保障框架结构施工质量。
3 注重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培养,保障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管理目标的实现
根据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施工企业的技术力量、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障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培养。以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为基础,开展施工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以框架结构施工中对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为基础,制定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同时,根据框架结构施工中对钢筋排距、节点箍筋、主筋位移、混凝土浇筑要点等技术控制的需求,建立岗位施工记录及技术控制记录。严格按照记录中对施工技术参数的要求进行施工与记录,并通过现场技术员、质检员的签字确认后进行下一工序施工,以此避免施工质量隐患的发生,保障框架架构施工质量。
4 结论
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求、质量管理需求,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同时,根据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求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保障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实现框架结构应用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梓鑫.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木工程施工技术,2012,12.
[2]郑玉龙.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科技信息,2012,3.·204·
[3]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83.
关键词:民用建筑工程;检测;鉴定
1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材料的检测
1.1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混凝土构件强度决定了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稳定性、抗震性以及安全性,因此,对混凝土构件强度的测试是既有民用建筑工程检测中必不可少的检测工序。其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回弹法、超声波法、取芯样试验法等方法。
1.2 构件材料缺损情况的检测
要对构件材料的缺损情况进行检查。对混凝土构件材料检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破损情况有裂缝、锈蚀、剥离、防护层损坏等方面。主要可以使用目视的方法进行辅助检查,使用声波检查法以及射线照相技术进行直接检查,使用放射测定技术以及红外线热检测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1.3 钢筋锈蚀情况的检测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中承担重量的主要材料之一,由于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渗水性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混凝土内的钢筋出现了锈蚀的状况,使其强度和韧性大打折扣,而钢筋的锈蚀,使混凝土构件整体放入抗压、抗拉伸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进一步出现破损的状况。因此,对于钢筋锈蚀情况的检测评定方法主要分为直接评定与间接评定两种。
首先,在直接评定钢筋锈蚀技术中主要包括电阻探测器技术、半电池电位测量法、重量损失法以及截面损失法等四种方法。其中电阻探测器技术是利用锈蚀程度与薄,电阻越大的原理来对钢筋的锈蚀程度进行检测。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原理原位的检测工作,缺点在于只能运用于新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半电池电位测量法是通过设定基准电极的极电位与混凝土中钢筋的极电位进行比较的方法,来测量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情况。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在测量的过程中能够确保混凝土构件不受任何破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定当中。而截面损失法与重量损失法都需要对锈蚀的钢筋进行取样,然后进行试验检测,从性质方面来看,属于局部破损试验,这种试验测试法对测试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但结果的准确性却很好。
其次,间接评定钢筋锈蚀技术可以通过对混凝土质量状况的检测以及气透性方面的检测来评定钢筋锈蚀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保护层测定仪来检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否足够。而气透性检测法,主要用于评定混凝土对碳化和有害离子侵蚀的抵抗能力,从而间接评定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的可能性。
2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可靠性的鉴定与评估
2.1 理论依据
关于既有民用建筑工程可靠性的鉴定是对既有民用建筑工程的可靠状态做出的评价,可以用其结构体系出现损坏的概率来进行表示,这需要对结构中各种倒塌机制进行分析。从原理上来看,体系的失效与组成构件的失效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存在着区别。体系失效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上一层失效往往与下一层有关。而单个构建失效与体系失效存在关联时,往往对于其可靠性的分析就会显得十分复杂。直接使用结构体系来衡量结构可靠性的困难还在于部分用于判别结构是否失效的极限状态无法用数学方程来表示。在既有民用建筑工程检测与鉴定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基于此,对于建筑工程结构可靠性额鉴定,大多使用评级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直接计算来进行研究。从我国目前颁布的房屋可靠性鉴定标准来看,并不是围绕着一种或几种理论而建立的,而是综合了多种理论依据,通过不断的探讨与调整,逐渐整理出的理论成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待于逐步完善。
2.2 鉴定既有民用建筑工程可靠性的目的
第一,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靠性是居住者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可以满足人们居住安全性的要求;第二,对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可靠性的鉴定,可以樵智或灾后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复与加固提供准确的依据,并为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数据;第三,对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可靠性的鉴定可以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对于延长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对其破损的抢修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2.3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鉴定方法
在过去,我国主要采用传统的民用建筑工程鉴定方法,通过建筑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层层申请,有技术部门专家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后,对鉴定申请报告进行决策处理,只有通过审核后才能实施鉴定工作。由于技术能力有限,传统的鉴定工作通常依靠经验来完成,没有具体的鉴定标准与鉴定方法,结论的主观性较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可靠性鉴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关于其可靠性鉴定的标准、规章制度等相继出台,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鉴定工作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因此产生的全新的鉴定方法具有更广阔的适用性,将结构可靠性理论引入了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鉴定之中,通过其特点对鉴定的目的进行分析,并得出标准统一的结论。
3 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加固与改造
在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经受了结构材料检测以及构件可靠性鉴定以后,如果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就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使其至少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最低要求。在工程项目加固与改造的过程中,要先对工程项目的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然后在根据鉴定结果进行方案设计,最后再根据方案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由此可见,对混凝土结构的鉴定与评价是整个工程项目改造与加固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其可靠性的检测与鉴定分析,对已有结构的构成、材料以及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其目前的可靠性进行鉴定与评估,为其维修与抢修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加固设计主要是对被加固部分施工部分的详细设计,尽可能保证加固施工不与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发生冲突,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达到最优化,以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加固工程技术后,需要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通过后才可投入正式使用。从过往的工作经验来看,加固改造工作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首先,在确定加固方案前,要对原结构的相关材料以及结构体系进行系统化的了解,必须对该结构的材料进行检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定与分析,在充分掌握了该结构的材料性能、构造体系以及结构缺陷等信息后,对建筑工程项目现有的承载能力以及荷载水平进行分析,最终,以此为基础,制定加固设计方案。其次,在加固改造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满足技术方面的可靠性,施工方面的便捷性以及经济方面的合理性。在加固方案的选择方面,除了要满足既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外,还要对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确保加固后结构体系的力量传到路线明确,以免发生重量失衡的情况,确保结构整体的可靠性。在新旧结构的方面,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新旧连接的稳固与可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既有民用建筑工程结构材料检测工作的重点在于混凝土强度以及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主要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使用。而对建筑工程结构可靠性的鉴定与评估,采用评级的方法来分析建筑工程项目,使其破损程度以及需要加固的程度显而易见,为加固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彭雪峰.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及鉴定[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质量控制是最关键环节。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才会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满足业主的要求,有利于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强对工程各参建责任主体行为质量的监督
1) 对建设单位行为质量监督方面。对建设单位履行法定的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重点监督。对是否办理规划许可证、招投标、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进行监督,是否按规定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履行工程竣工备案制度的监督。对建设单位为了搞政绩未办手续提前开工或施工许可证滞后,为抢工期任意指使施工单位不按合理进度施工的; 建设单位组织的各阶段验收不认真的; 工程竣工备案不及时和未备案就投入使用的等等不规范行为,应依法进行重点整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建设单位拥有对项目的拨款权,这样有利的地位能够影响甚至左右工程其他责任主体履行自身的职责,形成权利与义务的失衡。规范建设单位质量行为可以从源头上确保工程质量。
2) 对施工单位行为质量监督方面。重点对施工单位是否依据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施工; 施工单位资质情况、项目班子管理人员资格及人员到位情况; 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资格及到位情况;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审批及执行情况、是否还在沿用投标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原材料复试、工程技术资料、质量保证资料等的监督。当前随着建筑市场规模扩大,施工技术人员短缺,出现临时拼凑施工队伍,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低下,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工程资料出现了一种产业化现象,做资料的技术人员不去施工现场,凭借想象用软件和打印机生产出大量工程资料,致使工程资料与工程实体不符、与工程进度不同步、签字签章不及时甚至有签字人员与实际不符和代签等等。对施工单位这些现象应加强监督。
3) 对监理单位行为质量监督方面。重点对监理单位是否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对工程实施监理; 监理单位资质、个人执业资格及人员到位情况; 单项工程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审批及执行情况; 对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是否实施旁站监理; 见证取样制度实施情况; 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使用或安装前进行审查情况。不定期抽查项目监理档案和旁站监理记录并对照工程实物,检查监理质量行为落实情况,加大力度,促使监理单位加强质量责任意识,为确保工程质量把好关。
4) 对勘察设计单位行为质量监督方面。重点对勘察设计单位资质情况、个人执业资格情况; 勘察单位是否参加地基验槽、基础和工程竣工验收情况; 设计单位是否参加地基验槽、基础和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工程及重要部位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情况; 是否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是否及时签发设计变更、技术洽商通知等。结合本地目前的实际情况,很多勘察设计单位挂靠资质个人承揽工程,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与备案人员完全不相符合,这就造成出现问题互相扯皮,责任难以界定。更有勘察设计单位为了迎合建设单位,随意变更设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
5) 对试验检测单位行为质量监督方面。重点监督其检测资质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监督检查检测单位是否超越核准的类别、业务范围承接任务; 检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程度。要随机对其是否按规范标准检测情况、检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仪器设备检定情况等检查,通过随机监督检查能够起到督促检测机构严格按规范标准要求进行检测的作用。
6) 对施工图审查单位行为质量监督方面。对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的监督,是否严格按照涉及安全、公共利益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内容进行审查。对审查机构的资质、审查程序、审查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进行监督。通过监督反映和揭示勘察、设计过程中各主体质量行为,促使其质量行为规范化,保证勘察设计质量。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应以决定工程实体质量的主要方面为重点
包括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建设节能工程质量、装饰装修及安装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监督几方面。实体质量监督以固定检查与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
1) 对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监督。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是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监督各个工序质量、隐蔽工程是否按规定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各方主体在地基验槽、主体结构验收程序中是否合理。在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检,严禁上道工序不合格而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对影响结构安全的原材料( 钢材、混凝土砌块、商品混凝土等) 要严格实施见证取样制度,对出现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二次取样时,尽可能地由监督人员到工地现场监督取样,确保取样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注重在结构验收时对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关键部位的实体质量的材料使用混凝土、砂浆回弹仪、钢筋扫描仪等仪器对一些重要的结构部位进行监督检测,及时发现问题; 对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如楼板裂缝、墙体裂缝等,加大技术研究和监督力度,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坚持复查,直至合格为止,确保主体结构工程质量。
2) 对建筑节能、装饰装修、安装分部工程质量监督。监督检查节能相关产品的节能技术指标与设计文件相符情况; 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装饰装修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对安装工程使用功能的检测及运行记录资料的抽查,现场随机抽查测试,对排水干管做通球试验等; 对绝缘电阻、防雷接地电阻的检测资料进行监督检查,随机抽查进行现场测试,确保满足工程使用功能。
3) 对建筑环境质量监督。对有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的检测试验报告及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报告的监督检查,针对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是否制定有效的减缓措施,工程噪声、粉尘、建筑垃圾等是否有有效的防治措施等进行监督检查。促进建筑绿色化、环保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3 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效能
质量监督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控制
1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中心,以“控制”为手段,以相关合同为依据,按工程项目的内在规律,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地组织、指导、计划、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控制,简单概括有三个方面: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工程项目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管理不到位,控制不严有关。进度控制不严就可能使工程不能按时完工,造成大尾巴工程的出现,同时也增加了工程成本;质量控制不严就可能使工程达不到要求,造成缺陷工程或豆腐渣工程的产生;成本控制不严就可能使个别部分费用增大,出现浪费现象,造成项目总投资增加。做好“三个方面控制”是工程实现预期目标的保证。
2建筑工程管理中控制
本篇文章所讨论的控制,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2.1进度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是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施工进度计划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按照工作内容、施工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工程总进度、项目总工期及可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原则编制的,做好进度计划控制,对项目总目标的如期达成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六个方面对如何进行进度计划控制进行分析:按施工阶段分解,确定阶段控制目标。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在不同施工阶段确定重点控制对象,制定施工细则。
按施工单位分解,明确分部目标。以总进度计划为依据,明确各个单位的分包目标,通过落实分包责任制,确保分包目标的实现,从而使总目标得以实现。
按专业工种分解,确定交接时间。在不同专业和不同工种任务之间,要进行综合平衡,做好相互间衔接配合,强化工期的严肃性,确保工程进度不在本工序延误。
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绘制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和工作流程图。做到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利于进度控制的实施。利用对比法对工期进行控制。利用横道图计划和网络图计划对实际工期和计划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编制出月(旬)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落实到班组,物料和资金落实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检查、记录,及时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对“PDCA”循环:即编制进度计划、执行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纠正和调整偏差情况进行检查,在进度控制中实现动态平衡,确保施工工作严格按照进度进行。预防和排除影响工程进度其他因素。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单位不只是施工单位,其它与建筑工程相关单位也会因协调不及时、不到位而影响工程进度;建设资金也是影响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建设单位的资金供应能力,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员也应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拨付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以免因资金问题影响工程施工,拖延进度;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气候、水文、地质及周围环境等的变化而产生的不利因素,势必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此时,施工单位和管理机构应利用自身的施工技术和组织能力,在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发生后积极予以克服。
2.2质量控制
质量第一的重要性已经在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开工前的全面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施工准备(或称施工作业准备),包括:对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建筑设备、器材性能等的质量控制;相应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管理体系、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的建立;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各类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等;还有季节性的特殊施工准备,这些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即在使投入的物质资源转化为工程产品的过程中,对影响产品的各种因素、环节:如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作业者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者的监控行为进行控制。选择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工人,作业技术交底、工序控制与交接检查、隐蔽工程与中间产品的检查或验收、设计变更的严格审查等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完工后的质量控制。它是指对于通过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使用功能和价值的最终产品(分项工程或整个项目)及有关方面(例如质量文档)的质量进行认可的控制。对最终产品的检验与验收严格把关。
2.3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是决定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内容。成本控制对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成本控制从生产要素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费用控制。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通过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培训、严肃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以减少不必要的用工成本。同时,采取技术措施优先原则,施工方案不同就会使工程项目产生不同工期和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也就不同,选用最优施工方案,以节约成本。材料成本控制。改进材料的运输、采购、收发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避免不必要成本;合理使用材料,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采取材料用量控制和限额领料制度,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同时进行材料价格控制。管理费用控制。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当前,特别应控制的是项目部的招待费,要根据工作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3 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可谓至关重要,对于每一道工序,任何一小
点的破坏都会从整体上破坏观感质量,影响工程验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成品保护。
4 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系 统科学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 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 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因此,强化文明施工是很重要的。
5结语
由于工程施工大多在露天进行,工期长、需要资源多,经济关系复杂。且施工项目本身是一个有序,按阶段变化的过程。所以,每个工程项目都要按建设程序进行,按施工程序进行,按管理目标要求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师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也是难度很高的管理工作,而“三个方面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始终,做好“三个方面控制”,就可以很好的把握工程项目管理,使施工建设目标朝正确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树海.在项目管理中如何协调质量、进度、成本的关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03)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手段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质量管理与措施
1严格把握质量关,提高其工建筑项目工程的设计质量。
当建筑项目工程的初期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工程人员应该及时将其与客观实际将结合,进而展开规范,且合理的科学评估,从而保障建筑项目工程在初期动工的时候,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造成的临时计划变更情况减少,进而保证其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的标准。
2将技术培训作为工程的一项重要环节,实施工作人员的岗位指导。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将工程的质量保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那么将施工队伍的工作能力进行提高,将其基本工作素质提高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因为每个施工人员所面向的工作领域都互不相同,所以在对工程人员进行培训时,则需要领导部门及时地,且合理地针对这些不同工作岗位的固有特点进行“因地制宜”方式的培训。其中,对于一些技术性非常高,且要求非常严格的岗位,领导部门必须要及时且合理地将对其指导的力度给予加强,并且根据需要将技术投资扩大,进而保障工程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
3加强对建筑项目工程相关材料,以及相关仪器的管理。
大家都知道,只有拥有合格且实用的建筑材料,才能够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合理化进行,因此,对这些材料的必选和购置进行管理则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我们根据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其特点,可以根据购置、运输,还有投入和利用等环节上展开系统的管理。
4将工程质量的管理模式进行合理化的优化。
①制定健全且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从建筑企业的各个岗位进行着手,严格定制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体系,根据权利下放政策,管理人员从各个岗位进行着手基础,从而保障建筑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层,甚至是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充分且完全地认识到自我岗位的重要性。
②制定健全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众所周知,一套具备科学性和实际性的管理制度,其不仅是确保建筑项目工程合理进行的基础,同时还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同时更是对建筑企业各个岗位人员进行管理,以及约束的重要方式。
③目标化管理。在对建筑项目工程展开有效且合理的管理时,管理人员首先可以从工程中的某些重要特点进行了解,因为只有了解了其具体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展开管理工作。
二:进度管理与措施
为了确保工期的实现,作为施工单位应采取如下的管理与措施。
1技术保证措施
①优化施工方案:充分运用在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等进行超前分析、比较择优,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从而加快施工进程。
②推行施工节点网络管理:施工中采用网络计划控制,并不断优化网络设计,合理筹划工序、流水线,发挥时空效应,确保主要节点目标按期完成。
③加强计划管理:制定严格的工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落实责任制,并通过“一单三会”进行过程监控(一单:每日工作任务单,三会:日碰头会、周调度会、月总结会),并结合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确保施工节点计划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④制定严密的冬、雨、高温季节施工技术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冬、雨、高温季节不中断施工,并加强施工便道的维护、保养,确保便道在雨雪天气正常贯通。
⑤紧急状态措施:一旦工程出现异常情况或业主、监理对现场提出要求时,施工单位将在接到项目部请示后36小时内无条件按要求、高标准协调到位,并保证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强大施工氛围,确保工期。
⑥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全面交底。工程全过程、全方位旁站指导,杜绝质量隐患及返工。
⑦为加快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将投入一定数量的先进试验设备,施工时请监理工程师、业主、施工单位的有关试验人员进行现场试验,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试验完毕。安排试验应有超前意识,混合物配合比、原材料及半成品等必须在使用前试验检验完毕。
三:资金管理与措施
在对建筑企业中的项目工程所投入的资金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对该项工程的全面性给予深刻的认识,并且严格将资金管理工作纳入到工程管理当中。其中,在进行该项工作时,主要的管理手段与措施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点:
1准备阶段。开展工程的时候,管理人员首先要对相关的施工队伍,以及其他队伍进行编制,确保其有序化。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及时对投入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然后根据相关的工程规章管理制度,及时制定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有效化的资金管理方案,这样一来,管理人员便能够有效地对工前的成本进行管理。
2施工阶段。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是资金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更是极为主要的工作,其内容大体上包括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对建筑材料的管理,还有对相关仪器设备投入等。而这一点,便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3竣工阶段。当建筑项目工程完工的时候,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展开核算工作,从而总结出工程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对一些节省的环节进行记录,以便为日后的建筑项目工程进行成本投入,以及资金管理时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安全管理与措施
作为施工单位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管理应酬采取如下的措施
依据工程结构规模和周边的环境条件,结合施工方案的要求,特制订以下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以管好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为纲,运用事故常规科学的原理,对安全生产闭合管理。
①建立健全职能管理层次的安全施工责任制,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②建立各级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人改换工种的技术教育,全员的安全常识教育。
③建立施工安全检查制度,开展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安全大检查活动,检查包括普通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为安全周,每周的星期一为安全日。
④实行一切施工活动有施工安全措施并于施工前进行安全交底,做到不交底不施工。
⑤施工用电有专业工程师编制的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
⑥机械、设备实行专人专机,持证上岗作业,建立施工作业台帐,定期保养维护,确保不带病作业,安全防护设备齐全有效。
⑦特殊工种持证作业,实行作业记录追究制,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五:风险管理与措施
1前期管理。在建筑项目工程开工的前期,对于建筑项目工程中所包含的一些风险因素等,管理人员首先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分析,其中,这些风险大体上包含以下几点,分别是经济、市场,以及法律等。然后,管理人员再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2施工期管理。在对项目工程的承包商进行仔细的比选时,管理人员首先要严格展开监督工作,同时还要对其承包商的相关资质和经验给予严格的监督和检测;在签署合约的时候,管理人员要及时对合约进行检查分析,对于其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条例给予指出,从而确保风险的最小化。
3竣工期管理。当建筑项目工程完工的时候,其内部所包含的一些风险大体上包括为以下几点,分别是工作流程、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成本投入等。针对这些风险环节来说,及时对其进行管理,这是确保建筑项目工程完工后,建筑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全过程 质量控制 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一系列科学措施和活动,而工程施工作为工程实体建设的实施过程,其质量控制与管理自然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上升使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不断使用,也对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高水平建设以及建筑事业的稳定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讨,为工程建设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
1施工前有效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论述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从整体上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计划和统筹,比如说组织施工人员、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预算等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助于我们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施工,这对于控制施工质量有着重大的作用。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设计方案关系着工程整体的质量,但是随着实地条件的变化,设计方案也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这时设计部门应当抓紧改进最初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减少设计变更对减少工程变更有着根本性的作用,这也是施工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同时,施工人员要与设计人员做好技术交接工作,认真听取设计人员的意见,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助于针对施工项目选择更加科学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合同是工程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就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期间包含了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方面。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标准以及合同要求来具体的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方式。
1.2 建立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奖惩体制
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实施,首先,根据合同建设的标准以及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制定工程施工中的检验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颁布实施。其次,对于没有相关标准实施细则的应该参照行业较高标准进行施工。最后,通过建立奖惩体制的方式督促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对于质量标准贯彻好的工程施工项目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种奖励,对于违背质量标准的项目施工应该坚决制止并略施惩处,从而提高质量标准体系的权威性。
1.3 编制全面的施工方案以及质量管理计划
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内容主要有质量检测、组织策略、工艺流程、施工的技术方案等等。工程施工方案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建筑工程施工来讲是一个核心部分,也是指导工程施工科学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文件。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存在的经济效益以及难题等,要在施工方案设计的环节给予正确地控制,实施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操作、工艺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计划是专门针对施工的质量进行的管理计划安排,具体的做法主要为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细分,并安排具体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与控制。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分析
工程施工阶段是建造工程实体的重要过程,期间每一个施工项目、影响因素都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对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我们工程建设的重点工作。这个阶段质量管理比较有效的措施主要有:
2.1 提高施工质量意识,加强对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
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国家相关部门早已出台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也有了一整套既定做法。但是,在一般的工程施工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严格地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意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提高质量意识和监督意识,使各个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端正思想态度,明确监督部门对施工管理、组织设计、工程质量以及整理资料等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认真的、规范的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2.2 控制好工程用材料的质量,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基础
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工程材料是众多的,一般包括沙、石、水泥、钢筋等主体用材料和安装工程中的管、线等安装用材料。如果这些基础性材料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地保证那么想要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将成为空谈。具体的做法主要有:1、选择优秀的材料保管人员和采购人员,提高质量鉴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要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选择有一定资金和技术保证、国家认证许可的材料厂家。要选择有良好市场口碑、合格证等证件齐全的材料。2、针对目前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还要对材料的使用、运输保险、检测、采购等加强监督,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采用。3、在开工前要仔细检测砂石、水泥、白灰、碎石等材料是否符合施工的相关质量标准。
2.3 严格审核工程施工中设计变更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的出发点不同或者是设计人员对工程实地考察不够导致施工图纸不合理等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的施工现象。对于一些重大的设计变更要严格按照设计变更报、批手续办理,非重大的设计变更要由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共同会审,然后共同决定最终的处理方案。设计变更是施工过程中不能避免的现象,我们除了要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之外,就要控制好变更,尽量避免因为变更造成工程质量下降的现象,这也是我们做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性措施。
2.4 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环节,毕竟现场施工才是直接构造工程主体的重要建设过程。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从施工人员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的管理两个方面着手。具体的做法主要有:首先,安排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天候的质量监督管理,对于不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的施工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其次,对于工程设计变更应该及时地进行审查,确保设计变更更能符合实际的工程建设需要。最后,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评价机制,对现场管理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巩固,确保现场管理始终处于最高的水平。
3总结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本文主要从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中的控制措施这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当然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工程施工的实地条件和具体要求来综合性的制定。本文主要的宗旨是与相关从业人士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员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保障工程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牟杰,王东,陈勇.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J]. 建设监理. 2007(05).
[2] 栾凯峰. 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3]董永强. 走出质量管理的怪圈——浅议工程质量管理的不利因素[J]. 施工企业管理,2009(01).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现状;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预决算的现状来看,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从而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下文重点从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的现状和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企业报价方面存在偏差以及市场机制作用受现行价格的确定模式影响较大两个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取费方面,主要采取的是以直接费的方式为取费基础,按照规定的费率计取。直接费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以及其他直接费组成。虽然这种方法取费比较直接,但是这种方法的实质却是按直接费的大小来分摊其他费用和利润,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会影响到工程的管理和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在建筑工程造价方面的水平较低,施工企业也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导致我国施工企业的利润并不能完全作为利润来使用,加上我国实施的分配制度是低工资、高福利,导致建筑工人的收入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较低,造成了工程造价的水平受到制约,同时工程造价的成本构成也受到严重影响,以上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
二、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1. 认真核查工程资料为基础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生成许多与工程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工程造价密不可分。因此,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必须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研究,做到对相关资料和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熟悉和了解。审核人员在收到送审资料之后,审核人员应对所送审的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资料的质量、资料的完整性以及资料的真实性等。
送审资料是否全面完整以及真实有效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造价控制。因此,审核人员一定要对相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和核实。要确保资料的相关手续齐全,确保复印件有确认章,施工现场签证单、会议纪要、洽商纪录及设计变更等资料完善的会签手续。如果在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资料存在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如实反应,有关部门要及时对其进行完善。待到确认资料没有问题之后,工作人员就要对资料进行深一步的研究,通过对资料的了解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为预结算审核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工程量的核算为主导
工程量主要是指工程的事物数量,是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所表示各个分项或子分项工程和构配件的数量,工程量是工程造价构成的主体。因此,工程量的核算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工作人员在对工程量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结算的工程量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不统一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体现在工程核算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计算规则来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其次体现在施工企业为了更多的获取利益,在施工过程中有意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项目,加大施工费用和工程施工难度;除此之外,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体现在有些变更了的项目仍按原项目进入结算,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结算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不统一的情况发生。因此,为了能够将此类问题避免,核算人员必须要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了解施工的整个过程。首先,必须分清计算范围,比如说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其次,核算人员还应该分清限制范围,比如说建筑物层高超过3.6m的时候,必然要使用脚手架来对顶棚进行装饰,这时就需要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方可计取支模超高增加费;此外,工程量的核算人员还应该确保计算尺寸与实际尺寸相符,防止计算错误产生,避免出现由于计算尺寸过大而增加工程造价;除此之外,核算人员还应该对现场进行踏勘,做到对施工现场的布置和变化充分掌握。对签证单工程量的审核主要是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审核时应作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有签证单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
3. 核对工程量清单综合报价是不容忽视的
核对工程量清单综合报价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在招投标中,中标的施工单位执行工程量清单综合报价的时候,都是根据建设单位的相关文件来执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经常会采用在利润中让利或降低管理费的方法来实现中标,然而在最终结算的时候,却想尽各种办法通过增加工程项目来提高工程的造价。因此,在招投标工程结算的时候,由于发包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项目,或“暂定综合单价”的项日,其单价的确定方式为:合同里有类似工程项目的单价的,参照合同中类似项目的单价计算确定;如果合同中没有类似工程项目单价的,那么就由承包人根据合同中约定的计价原则或参考计价依据提出适当单价,经发包人或其委托的工程师审定后执行。
4. 工程项目单价的审核为重点
通常情况下,在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定额单价都有具体规定,工作人员在对相关定额单价进行编制的时候,可以直接参考规定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味的对规定进行套用就很容易出现差错。而出现差错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为因素,故意提高或降低规格;其次,错将定额中包含的工作内容分离多估冒报或少估漏报也会导致差错的形成。因此,为了能够将项目单价审核工作做好,在审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要求相一致,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另外定额主材价格套用是否合理,对有最高限价的材料的定额套用是否符合规定等都要进行进一步明确。其次,对换算定额单价的审核除按上述要求以外,还要弄清允许换算的项目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同时换算的方法是否准确,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单价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控制必然会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预结算的体系尚不健全,因此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失控,给投资商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结算审核工作体系,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已经成为了目前建筑工程企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企业只有提高了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水平,才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龙.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09(33)
[2]周建.关于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