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6 08:2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

篇(1)

关键词:风险导向;企业审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现代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首先在国际社会上,审计的概念与原则发生了改变与进一步的发展,以便满足不同财务信息需求者的实际需求。在20实际初期,美国企业发展中,由于企业从银行进行了大量的贷款,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确保企业具备偿还能力,开始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对传统审计方式进行了突破,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在1957年,风险这个概念首先与审计工作进行了融合,风险概念的提出,使得审计工作进行了转变,使得企业的全面经济状况得到关注,成为了审计中的重要意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环境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审计业务领域需要不断的扩大,并且各种咨询业务、鉴证服务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工作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在风险评估之上,来进行审计性质、范围与时间的确定,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审计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风险导向审计。而风险导向审计也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思路是由下向上,通过风险评测,来确定所审计企业的实际经济水平,对相关报表以及账户进行确定。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对审计方法进行改革,形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现代风险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区别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经营风险的评价,来确定相关性质、时间与范围的方法,是一种战略性的系统思想。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具体情况、战略目标以及其他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评价,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基于系统性的理论来进行发展,传统风险审计方式主要基于传统审计制度来发展的,先打与传统风险审计的出发点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性质也完全不同。其次,两种审计方式对于风险的认识也存在很大不同。现代方式的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所有风险来进行评估,传统审计对于企业风险的认同方式较为单一,仅仅将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来进行评估。再次,两者具有不同的导向,传统审计方式以内部控制为导向,并且将内部控制作为评估结果。现代审计方式则以被审计企业所面临整体经营风险为导向。最后,两种审计方式的切入点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审计方式以具体的业务交易为审计基础,来判断风险水平,采用由下到上的审计思路。现代审计工作则是关注企业整体经营风险,采用由上到下的风险分析过程。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框架

(一)风险导向分析框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对于企业战略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析,现代风险分析是一种新的分析工具,重视对整体风险的分析,并且在分析中,以由上往下的分析方式,对于经营与审计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分析审计方法首先要对于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与了解,对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经济环境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风险。通过对企业整体环境的分析,得出企业所面临整体形式特点与整体风险。审计人员对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业绩与风险进行综合的计算与评估,并且对其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评价。其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分析人员需要对企业经营的内在风险进行评估,并且与企业的经营工作相结合,分析风险与企业经营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于风险的分析上,剩余风险也是风险审计中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情况进行追加分析,确定重点审计环节。

(二)风险导向实施框架

以往的审计工作中,传统的风险想到审计工作中,缺乏系统的方法对于审计资源进行良好的配置,审计对象与审计目的不明确,审计结果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现代风险审计工作的目的,是要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且在规划期内,对于风险控制手段的优先性进行安排。在风险设计工作中,要对于传统风险审计难以达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且避免以往风险想到审计工作中,对于企业整体风险分析的不足。一般来说,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主要包括计划内项目、特殊情况项目、被审计单位所要求的审计项目。计划项目是审计部门对于风险审计工作中所规划的审计内容,并且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于计划项目进行分析时,要进行审计项目的审计顺序安排,并且对于风险与收益进行科学的评估,注重对高风险项目的审计。特殊审计项目是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所要求的项目与急需处理的项目,是审计工作中较为重点的内容。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审计要求,从而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让企业更好地做出经营与战略决策。企业提出的审计要求可以更好的对企业内部的问题进行暴露,从而更加顺利的对于审计中的问题进行提出,避免了问题的遗漏,有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审计方法具有独特的审计视角,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关注角度更为宽广,并且具有很好的前瞻性。目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传统模式的风险审计工作对于被审计对象整体风险评估水平有所不足,需要进行积极的改进。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体审计效果。现代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对于风险认识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袁毅,马静.风险评估:贯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8).

篇(2)

关键词:管理效益审计 内容 方法 程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79-02

“向管理要效益”――这是国内诸多企业喊得最响、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企业能够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提高运作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这个经济活动的中心目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逐步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的同时,也导致了成本和风险的同步上升。这一现象促使企业增加了对各种经济活动加强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增强了对内部审计的依赖性,这就为管理效益审计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极大的业务拓展空间。由此而产生的管理效益审计,不仅是内部审计监督与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管理效益审计的产生标志着对传统财务审计传承之后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使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与传统审计构成了一个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现代审计体系。

一、管理效益审计的概念

管理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新型审计,它在审计的目的、职能、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审计的范围。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管理效益审计的概念,是开展此类审计项目的基本条件。

管理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采用特定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管理活动、经济活动产生的效率性、效果性、效益性,以及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和报告,并对照一定的内容和标准来评定企业管理现状、效益实现程度以及存在的潜力,通过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管理效益审计的执行主体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它的客体,从具体对象上讲,包括各种经济资料、管理资料所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管理效益审计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适用于包含企业计划、生产、销售、财务、投资等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及被审计单位所有管理部门的管理过程及其结果。

二、管理效益审计的特点

1、审计内容的全面性。影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包括生产、组织、财务、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管理效益审计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上述所有方面和层次。但是,管理效益审计内容的全面性并不意味着在审计时必须面面俱到,而是要重点突出,综合运用审计知识,有所侧重的进行深入审计。

2、审计对象的广泛性。管理效益审计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经济效益,就可以进行管理效益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也可以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项业务等。

3、审计手段的多样性。由于管理效益审计的对象非常广泛、内容比较全面,因此,在审计手段上除了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外,还要综合运用其它方法。如:咨询、座谈、研究案例、数据分析、项目评估,以及内部控制测试、与被审计单位反复沟通等。

4、审计意见的建设性。管理效益审计的目的和作用是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帮助其挖掘经济效益的潜力。管理效益审计从审前调查、现场查证、资料分析、审计报告等每一个阶段,都要始终突出一个中心,就是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三、管理效益审计的方法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如果缺乏有效可行的审计方法,就会缘木求鱼,既达不到预期审计效果,又加大了管理效益审计的风险。由于管理效益审计涵盖企业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资源利用、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也不相同。本文将管理效益审计方法主要划分为传统审计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图表审计方法以及其他审计方法,准确选择或交叉运用这几种方法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传统审计方法。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要借鉴和使用一些传统的审计方法,因为传统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是管理效益审计的基础,凡是传统审计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在管理效益审计中也同样可以运用,如审阅法、核对法、抽查法、盘查法、观察法、分析性复核等。对传统审计方法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2、数据分析方法。(1)指标分析方法。在管理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应该经常运用指标分析方法,通过使用各种财务指标如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或利用统计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经营成果进行数量上的计算和分析,进行严密的数学推断之后,对企业的效益实现程度和业务经营成果予以评价。(2)数据比较方法。数据比较方法是管理效益审计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事后审计方法。它以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的实际成果作为基础,运用各种现实的数据和资料,通过与前期水平、平均水平、计划水平等层次的比较,以检查分析企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实现效益情况。(3)金额计算方法。金额计算方法是将企业在管理活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得与失予以数字化,用货币金额来表述的一种方法,俗称“算账”法。在管理效益审计中运用此方法,可使企业清晰认识到通过加强管理,得以提高经济效益的明显效果。

3、图表审计方法。(1)调查表法。调查表法是根据审计事项的相关要求,事先拟定需要了解的问题,设计出必要、科学、准确的调查表格,发给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征求意见的一种方法。无论审前调查,还是现场查证,这是管理效益审计搜集审计证据的一种重要且经常运用的方法。(2)流程程图法。流程图法是指用图形来描述企业某项业务处理过程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将业务活动和相关记录的产生过程、数据或信息传递、检查和保存结果及其相互关系,用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的一种图解方法。比如AIS审计查证信息系统中,可将某项业务的实施过程运用抓屏、截图的形式表达显示出来。(3)系统图法。系统图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的各级组织机构、管理机构、业务部门以图表形式表现出来。以反映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运行情况的一种方法。

4、其它审计方法。(1)可行性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重大经营决策,如引进设备、新建、扩建工程等进行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分析。(2)计算评分法。评分法是将企业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部分,根据制定的各部分评分标准,分别评定分数并计算总分,据此对管理活动优劣程度作出审计评价。(3)审计调查法。审计

调查法是指根据管理效益审计内容和目的,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向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询问、调查、确认,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出具评价结果的一种方法。

为了满足和达到管理效益审计的要求,在运用审计方法时,可以根据查证内容,灵活选择,既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中的某一种,也可以多种方法并用;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查证方法。

四、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程序

管理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的程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在传统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初评试审和审后回访两个环节。开展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程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调查阶段――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初步调查是管理效益审计的第一步。其主要内容是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收集与被审计事项相关的管理文档、经济资料、财务数据等资料。在初步调查阶段,也可采取面谈、座谈等方式,通过与谈话对象的交流,收集、捕捉与审计项目相关的信息。之后,认真分析所收集资料。争取对被审计事项有较深了解。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审计工作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等。

2、初评试审阶段――打好基础、确定重点。试审阶段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对被审单位的管理、效益状况进行审查,以初步确证其管理水平和效益高低,继而找出薄弱环节及其症结所在,为关键的实施审计步骤作好准备。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事项的内控情况进行审查,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做深入而全面的交流和探讨,为下一步实施审计阶段明确方向和确定重点。

3、实施审计阶段――仔细查证、有的放矢。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完成上述任务后,按照审计工作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实查证,确保审实、审透、审准。之后,根据收集的有关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该阶段是管理效益审计的核心所在。需要强调的是,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试审阶段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效益失控点进行重点查证,对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采取扩大测试范围、改变审计方法等措施,进一步收集审计证据,以形成有分量、有说服力、针对性强的审计工作底稿。

4、总结回访阶段――作出结论、督促整改。这一阶段是管理效益审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审计成果集中体现在该阶段。首先,在对审计工作底稿做认真核实的基础上,运用管理效益审计方法,选择审计标准,用审计人员丰富的职业判断,对管理效益审计事项的审计内容进行评判,并作出审计结论,出具管理效益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效益情况,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其次。要做好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交流、座谈工作,针对查证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促使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做好下一步的整改工作。最后,审计人员还要注意做好回访工作,积极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运用恰当可行的管理方法,达到通过审计促管理、搞好管理促效益的目的。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就是要发现企业的“疾患”之处,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督促企业及时进行改进,促进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真正实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标。因此,内部审计应顺应形势,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理念,积极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努力推进和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风险 价值 风险导向审计

一、研究背景

内部审计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内部控制导向审计及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顺应经济和企业发展而诞生,是审计研究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国内目前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毕竟,风险导向审计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目前理论界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本质、内容、程序还未形成统一结论。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的实践更是缺乏成熟经验可借鉴,除了部分中央企业例如神华集团、中国移动在探索性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以账项审计或内部控制审计为基础的“评价”审计阶段,审计增值服务价值尚未真正实现。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工作,即由防错纠弊的账表型审计向关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管理增值型审计转变,风险导向审计逐渐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青睐,并提出了相关要求。但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还不清晰,具体如何开展,负责具体实施的审计人员方法还很有限。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

(一)关于“风险”的理解

企业正确理解并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应全面认识审计风险概念。社会审计服务的对象是会计报表相关方,如投资者、债务人、政府、银行等第三方,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审计意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外部审计认为的风险通常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产生重大错报漏报,引发审计失败的风险。而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高级管理层可根据风险审计的成果,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或调整内部控制,本文所指“风险”不仅包含企业会计报表错报漏报等会计信息风险,企业运营过程中对实现经营战略和目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事项,例如产业政策不明朗、经营效益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信贷收紧、技术更新不及时、核心人员流失、信誉受损、自然环境局限等,都是内部审计关注的风险,内部审计与事务所审计对风险概念理解的差异,主要是二者服务的对象不同。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本质指事物的根本属性,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履行受托责任。审计理论界普遍认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的基础和逻辑起点,风险控制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的延伸和发展,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就是从监督角度,保证经营者全面有效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和风险管控责任。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分权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起着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与评价作用。企业所有者对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高管层对所属投资公司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监督和业绩评价,由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完成是适当的。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项目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审计内容出现重大遗漏,未能发现重大差错、舞弊行为或出具的审计结论失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这就是内部审计风险。因此,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内部审计风险也就成为必然,而内部审计风险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则使得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不断革新,最终形成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1999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义为“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在提升组织治理水平,促进价值增值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这里价值增值是一切活动的落脚点,是贯穿于全部审计全过程的终极目标。对内部审计目标更高的定位将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内部审计的层次。

(四)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从审计内容上看,传统审计主要在于检查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财务核算的真实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等,较少关注企业所处行业,企业潜在的业务风险。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风险导向审计增加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研判,找出经营重难点和薄弱点,并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其次,从审计流程和方法上看,传统审计在审前调查、制订审计方案、评估审计工作量、调配审计人员、审计分工、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分析问题等方面,缺乏风险识别与评估,导致审计低效,甚至可能疏漏重大问题,而风险导向审计从立项开始,将风险意识与风险评估贯穿审计全过程,抓住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正好可以弥补传统审计的不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风险导向审计并不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对传统审计模式继承基础上的一种创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并未完全抛弃系统导向审计的方法,仍需要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传统审计手段,传统审计模式下的查账技巧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仍然适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经济环境发展的产物,它是战略管理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在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中运用,进而推动审计观念和审计方法发展的结果。本文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审人员在审计全过程,始终以企业风险(企业全面风险而非审计风险)分析和评估为导向,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分配审计资源,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强化受托经济责任和风控管理责任是可行的,其所起的作用至少表现为:

一是提升审计价值。在当前企业经营环境越发复杂,各种风险频发的背景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首先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以此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关注的内容既包含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和重大经营风险问题,也包含传统的会计核算、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技术性差错”。审计提出问题和建议,侧重于企业系统性风险,为消除企业潜在风险,提升企业管理,增加价值服务,是高级领导层希望看到的。所谓的“有为才有位”,审计的价值进一步体现,审计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得到提升。

篇(4)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指导;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执行的风险导向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我国在2006年2月对审计准则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降低信息风险为根本目的,以控制审计业务风险为中心,以降低审计风险为根本途径。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

第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建立了企业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摒弃了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并引入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对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从方法论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第一,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分析风险入手,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加大防范力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性测试的结果,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的特殊风险,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隐患,达到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第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从宏观上对风险进行评估,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微观层面的操作风险。因此,应继续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并分析重点,实施实质性测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阶段中,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键,也是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应结合重大风险各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将审计资源向重点风险领域倾斜,以实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在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同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

第三,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标准内部控制的模型,并经常调整、完善,以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效率及其准确性。二要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性测试,提高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扩展分析的范围。三要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抽样,避免人工抽样检查的不足,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四要构建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推进风险导向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措施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为适应企业经营高风险的特点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为量化审计风险、减轻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一种审计方法。为加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新模式。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内部审计更加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控制风险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控制是否先进有效,控制风险有多大,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应通过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甚少,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以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

第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而言,需要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这就是要靠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走出一条迎接风险、化解风险之路。因此要求内审人员都应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提高内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度,以风险为导向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既是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坚持开展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检查、评价和报告,促进企业改进管理、实现目标和增加价值,无疑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最好资源。在实践中,尚无完整的模式可参照执行,即使有关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准则出台后,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内部审计师在现阶段,应首先接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将风险评估贯穿审计的全过程,不断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接受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文成,王有良.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会计师,2009(6).

2.聂海斌.风险导向审计在应用中的问题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16).

3.张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应用中的探索[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4).

4.张朝.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9(5).

篇(5)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诞生并得以迅速发展。传统审计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而必然的走向了网络化,网络审计在酝酿中呼之欲出。本文首先从必然性、可能性、技术支持和实现基础四个方面论述了网络审计的产生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本文的核心理论--网络审计的构成理论,即网络审计由"对网络经济的审计、对网络系统的审计、利用网络进行审计"三部分构成;随后,又对网络审计的优势及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最后,对促进网络审计发展提出了笔者的五项建议:(1)开发网络审计软件。(2)准备网络审计人才。(3)加快审计网络建设。(4)加强网络审计立法。(5)制定网络审计准则。

关键词

网络审计网络经济网络经营网络财务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使世界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及与之相适应的网络财务的迅速发展不仅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传统审计提出了空前严重的挑战。

一、网络审计呼之欲出

1、必要性

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的诞生和高速发展及应运而生的网络财务呼唤网络审计的诞生。近几年,以大批网络公司的成功崛起为标志,"网络"已由时髦变成了一种实务。全球的网上销售额2000年就已达到了3000亿美元(世贸组织测定),2003年将达到15000亿美元(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从第一代的互联网商务(建立网站)到如今的第二代的互联网商务(把服务器与后端系统相连,实现网上订货及订单跟踪)。再到将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商务(企业业务两端都实现自动化,形成实时传播的供应链)网络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引发了管理思想和会计业务等方面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电子商务(E-Business或E-Commerce)是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来全面实现电子化的交易和结算的商务新模式,具有便捷、经济、高效的特点。截至2001年1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达1500余家;互联网服务市场总体规模为53亿元,而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却达到了771.6亿元。证券公司、金融结算机构、民航订票中心、信用卡发放等均已成功地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并完成了大量而又可靠的交易。据最新评比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能力居世界第37位。电子商务这种与传统商业截然不同的商务操作和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审计所能涉及的领域。北京出现的全国第一起利用电子商务逃避纳税案,就从侧面反映出了传统审计面对电子商务时的无力与无奈。

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导致了网络财务的出现。确切的讲,"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远程报帐及远程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集团型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据报道,中国两大财务软件公司"用友"、"金蝶"都已了自己的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是企业财务管理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手段的一次深刻革命,传统审计也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和变革力度以适应网络经济及网络财务的发展。

2、可能性

新型公司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高度集中使网络审计的出现成为可能。

网络经济、网络财务对网络审计而言,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它即将带给传统审计一个全新的变革和飞跃。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和网络财务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必然导致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高度集成,从而使得审计所需的大量原始的财务数据和其他各种证据都可从被审单位及其相关业务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直接获取。这不仅为真正有效实用的网络审计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全面高效的网络审计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支持

互联网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给网络审计的出现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我国IT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硬件、软件,互联网络的开发、管理及运用方面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先进的技术体系。

在硬件技术方面,我国嵌入式微处理器研制达到90年代末国际水平,研制出了点径为0.6纳米的世界上信息存储密度最高有机材料,运行速度为4032亿次/秒高性能超级服务器。

在软件技术方面,中国开发完成了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国两千"(chinese2000)。财务软件的开发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的开发、运用、普及和网络化都将为网络审计软件的开发提供丰富技术和经验。

在互联网技术方面,远程控制技术、保密传输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web技术、网络身份确认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反病毒技术等都将在网络审计技术的开发与实现中产生重大作用。

4、实现基础

网络(局域网和互联网)、财务和管理软件的普及、完善及较为充足的网络操作人才为网络审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截止到2000年12月31上网人数突破2250万人,预计年内将达到3500万。上网计算机892万台,互联网站点突破3万个。光缆总长度125万公里,国际线路总容量2799M,电脑拥有量全球第八。另外,我国即将启动网络战略性结构调整。在扩建完善现有的以光纤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的同时,加速建设新一代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络和宽带高速计算机互联网。这为网络审计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机关、单位的会计核算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80%以上的单位使用的是国产的财务或管理软件(部分已具备了网络财务功能)。有的建立了内部网络管理和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这为网络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审计网络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人员方面,受过系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受过计算机应用培训在职人员已非常普遍。这就为网络审计的普及与推广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网络审计的构成

网络审计是指综合运用网络及其相关技术手段对网络经济及网络系统进行审查的新型审计。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对网络经济的审计

网络经济是指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利用服务器来实现的各种经济活动。这种虚拟经济模式具有虚拟性、广泛性、隐蔽性、即时性等特点,与传统经济模式有显著的区别。这也是网络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而言有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这些差别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

(1)更加广泛而复杂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的本质是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而在电子商务中,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业务隐性化和数字化,使舞弊行为更易发生;此外现代审计赖以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出现了新特点,传统手段无法对新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传统电算化软件正在经历纵向网络化、横向与管理信息系统融合的发展历程,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和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应用的实施加剧了传统管理流程的变革,使审计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目前一种强调企业面对顾客、竞争和变化,应保持持续不断的改进的新理论"业务流程迭代"(BPI,BusinessProcessInteraction)正在全球兴起,基于Internet的ERP和BPR理论又加入了电子商务的内涵,这意味着审计面临的对象将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未来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效计划及其优化和执行,将是一个基于共同知识体系的全球化的应用,这就预示着审计还将面临多公司交叉的更为广阔的网络系统,网络审计的对象将空前的复杂和广泛。

(2)更先进的工具和方法

网络审计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计算设备和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体系(有线网与无线网)及与之匹配兼容的网络审计软件系统。工具的不同使得网络审计除了从传统审计及计算机辅助审计那里继承来的和从网络财务那里移植来的方法外,还拥有自身所特有的方法体系。这包括实时监测,电子函证,远程审查,实时测试等具体的审计技术手段及建立网上企业信息档案库,系统开发认证制度,网络系统(功能和控制)的定期审查(年审或季审)制度等审计制度。

(3)更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网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基于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完备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所以网络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网络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如有必要,网络审计还需引进计算机专家等专业人员。

篇(6)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产生背景 我国的运用思考

一、 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内涵辨析

审计模式是审计期望、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等要素的综合体现。纵观审计模式的发展史,从帐项审计到制度审计再到风险导向审计,推动审计模式变革的因素很多,其中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2)经营失败带来审计失败使审计风险陡增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内在原因;(3)传统审计模式的失效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外在动力;(4)审计组织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5)信息系统的高度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产生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在这五大主要因素的推动下,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具体而言,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评价为中心的审计程序,是以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并对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一种审计方法。 2003年10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提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二、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区别与传统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尤其强调对被审计单位风险因素的把握,并由此为依据进行审计计划和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它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风险导向审计着重于从从宏观上判断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这一目标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行业经营环境、经营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它使用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所谓“自上而下”:从企业的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经营决策、外部环境上来分析、发现、把握风险;“自下而上”: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结合重要性的判断“自下而上”地归纳和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3)它较多地应用分析性程序来识别重大分析错报。注册会计师可以从风险源分析入手,以风险源为导向,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进而确保更好地识别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源。

三、我国如何正确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1、根据审计环境的现状,合理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立足我国国情,目前我国的审计环境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因此,我们要根据具体环境慎重选择审计方法。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对审计环境必然存在一个高水准的要求。

2、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审计人员适应新的审计模式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下之需。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自身的技能、经验的积累、职业判断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而各种审计方法对审计人员又有着不同的要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了解行业环境,全球竞争环境及国外政治、监管环境,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3、树立系统观点,注意综合运用审计方法

篇(7)

[关键词]烟草行业 风险导向审计 借鉴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

从审计模式的发展来看,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1)账项基础审计, 主要根据对账簿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2)系统基础审计, 从提高审计效率的角度出发,将审计程序划分为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查、测试、评价为基础,确定审计程序时间与范围。(3)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开展实质性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

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对审计过程和方法进行变革,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综合评估来确定审计重点和方法。2002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修改了相关审计准则,标志着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正式确立。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也了一系列新的审计准则,正式与国际准则接轨,全面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和方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的重点不同。传统内部审计注重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历史运用情况, 而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审计风险、企业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组织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要用风险评估来确认单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重点, 而且要用风险观点、风险标准来确定审计项目, 内部审计师不仅是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分析业务活动。

(二)风险的认识不同。传统审计对审计风险模式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认识仅是从会计的视角来分析, 因而大都只分析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控制财务报表的风险。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固有风险”的认识, 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 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 并成为控制财务报表风险的最重要手段。同时内部审计师关注组织现存的企业风险及组织为降低企业风险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有助于管理者努力维持企业长期安全经营, 避免传统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三)分析着重点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分析。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侧重于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的分析, 并将被审计企业置于社会经济体系中, 分析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及对风险的控制措施, 从而形成对财务报表的预期, 根据预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分析判断。

(四)风险导向不同。传统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为导向, 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 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风险为导向, 根据对战略风险的评估及随后各步骤的评估测试, 逐步形成对财务报表的预期, 从而执行相应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三、风险导向审计对烟草内部审计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银广夏事件发生后,国内会计职业界反思审计失败的同时,呼吁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降低审计风险;不过,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推迟了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研究的进程。有专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将导致审计中“偷工减料”,从而增加审计风险。要如何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难题。

目前我国法律制度环境有待完善,风险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们必须看到,风险导向审计是将来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于烟草内部审计也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可以增强烟草行业的风险意识。烟草行业的特点是在国家专卖法下独家经营,依法开展烟草专卖专营,一方面专卖法的保护使得烟草行业效益较好,另外一方面缺乏竞争也使得整个行业缺乏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的潜在风险缺乏认识。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可以使得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中,对行业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帮助管理层回避有关风险。

(二)在我们开展内部审计时引入风险审计模型分析,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与传统审计的三因素风险模型相比,审计风险=(管理舞弊风险+员工舞弊风险+错误风险)×检查风险的风险模型,强调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内部审计要考虑到与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相关的许多因素,包括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产权结构、经营、筹资、投资、对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等许多方面,这样就可以根据有效评估的结果来设置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提高审计的效率,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企业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从而重点实施实质性检查,从而降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