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新农村建设

农村新农村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6 08:22: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新农村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新农村建设

篇(1)

关键词 规划 还迁安置 经济发展 文化建设及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New Rural Development Practices

HAN Xiaona

(Tianjin Jinghai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Tianjin 301600)

Abstract New rural developmen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long-term process, a complete content, the target system, but in actuality, the conditions should be abou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flexible and solve the "planning, also moved to resettle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everal new key rural issues.

Key words planning; resettle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e and social security

1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充分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才能实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2 新农村建设涉及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部门多、人员多、问题繁杂,要保证新农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超前高标准规划,做好农民整体还迁安置、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经济的长远科学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等工作,破解制约小城镇建设进程的突出矛盾,如土地、资金、出路及其他相关瓶颈的制约等。

2.1 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

“规划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规划是蓝图,可以使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规划是尺子,能够使大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必须先行,也是势在必行。怎样做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笔者认为,结合本地区实际,重点把握突出前瞻性、力求包容性、体现实用性、规划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因地制宜、彰显个性,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搞好衔接,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在哪里搞什么,一定要衔接配套,坚决避免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浪费社会资源。

2.2 新农村住宅还迁模式探索

以天津华明模式――宅基地换房模式为例。天津市创新农村城市化模式,在天津东丽区的华明镇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以宅基地换房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耕地的基础上,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农民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原来12个村庄共有宅基地12071亩,建设新城镇只需要新占用耕地8427亩,通过对农民宅基地复耕后,可以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农民住宅占地3476亩,建设资金需要37亿元,另外的4951亩,规划为经营开发用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后,预期收益在40亿元左右,可实现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平衡。

换房后的效果,从宏观来说,“宅基地换房”做法解决了两大矛盾――土地占用矛盾与资金困难矛盾,实现了两大平衡――耕地占补平衡、城镇建设与百姓利益的平衡。从微观来看,“宅基地换房”政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是房屋性质改变:原来的农房为小产权房,而置换之后的房子是按经济适用房标准建设的,是拥有产权证的商品房;二是财产增值:原来50平方米的农房价值不足10万,而置换之后的90平方米房子,价值50~80万,房屋明显增值了;三是享受城镇生活实惠:农民换房后,住进了统一规划的城镇,享受到了便利的城市生活公共设施。农民开始转变为新型农民或者社区居民。

天津“宅基地换房”是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新探索、新途径,其成功经验对全国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3 新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通过不断创新、壮大农村产业,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尽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如特色农业、良种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实现农业生产市场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2)加速发展农村工业,构筑新型农村工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目前,农民收入以非农业收入占主导,农民收入增长模式向非农收入为主导发展,非农产业收入贡献及其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发展新型农村工业体系,不仅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4 新农村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农民的福址。因此国家向农村投入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对农村公共物品生产的投入,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以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是消除城乡差别的重大举措。它可以通过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2.5 新农村文化建设探讨

新农村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思想文化、道德文化、科学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建设。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载体,如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俱乐部文化、文化协会、文字载体、影像载体、网络载体(互联网等)等等进行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使广大农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才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积极、能动作用。

3 新农村建设实务综述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涉及领域的多方面考察和研究探讨,笔者认为,超前高标准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是城市化的基础。只有确保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农民拆房还迁整体安置、宅基地整合复耕,既保证了土地占补平衡,又实现了还迁安置资金收入支出平衡,在这两个平衡的条件下,农民迁入新居,得到统一安置,过上住房宽敞、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城市人生活,充分体现新农村“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的标准要求。

篇(2)

整齐的连排别墅、篮球场、音乐广场、健身设施、假山亭台……江苏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建设村的生活条件着实令人羡慕,这里的优美环境、文体设施丝毫不比城里小区差。我们和正在散步的张大爷拉起了家常,他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各有三百多平方米的别墅一套,“8个人600多平方!”张大爷不无自豪地说。也就是说,三、四口人的家庭,普遍可以住上三层高的连排别墅。在武进,这样现代化的新农村随处可见。目前全区14个镇都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镇的考核验收,年内有321个村达到武进区“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专项行动整治建设标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早在1996年,武进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始了率先迈进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武进一手抓城市化推进,一手抓新农村建设,以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了共建新农村机制,探索出以统筹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科学发展“武进版本”,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实现“点亮面美”

武进坚持规划优先的理念,在前几年制定的新农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了《2008-2010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纲要》,在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保障健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六个方面制订了全新的指标体系。还先后编制了《武进发展战略规划》等一大批重大规划和镇村规划,尤其在4600多个自然村的基础上,规划确定了364个集中居住点,并与区镇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形成了区、镇、村“三位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目前,已有190个村庄规划通过区级论证,累计有387个村完成规划编制工作,2008年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武进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金刚介绍,武进以典型示范为先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实现了“点亮面美”,各示范村结合自身实际,创出和彰显了各自特色。

武进区围绕经济发展型、村庄优美型、特色文化型、自然生态型等功能定位,梳理各类示范村的个性特色,确定了新建、拓展、完善、整治等多种建设类型,选择横山桥等5个镇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横山桥镇五一村等10个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两年快速推进,10村形成了各自特色。如长虹、杨庄两村,依托重大项目建设进行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中心村建设快速推进;以东桥村为代表的整治型村庄,按照“不砍树、不填塘、不平坡、不破坏历史风貌”的要求,完善配套实施,展现了水清岸绿、整洁美观的现代农村风貌;拓展型的五一村,在发展规模经济、全力提升乡风文明、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领先一步,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村”前茅;完善型村庄凸显村庄特色,如殷村村保护开发恽氏庭院,把古典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还吸引了常州艺校、城建学校等大专院校落户,打造成全国文化特色村。牟家村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挖掘生态旅游潜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横林、洛阳等示范镇按照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镇域环境优美的要求,合理布局商业、居住等功能小区,增强城镇集聚功能,引导农民向镇区集中。横林镇建设农民安置区面积超27万平方米, 2010年中心镇区居住人口达6万人,中心镇区扩展到12平方公里。10个示范村共投入近6亿元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率平均为36%,其中牟家村等5个村超过50%,农民人居条件大为改善。

优化环境,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雪堰镇雅浦村再现了山清水秀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雅浦村不搞大拆大建,利用原有空弃地、河岸、道路沿线进行环境整治和道路村庄绿化,全村绿化面积达88798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8%。村民喝上了安全洁净的长江水,用上清洁卫生的厕所。健身广场、篮球场、电子阅览室、便民超市等公共设施现代时尚,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武进为使全区农村呈现清新、秀美的美好景象,深入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专项行动,启动“128”(“十路”、“两高”、“八河”)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强势推进生态创建、村庄整治、农村绿化。常州市下达每年50个村庄整治目标任务,武进区自加压力,自觉要求2008年所有行政村全面实现“三清一绿” (清垃圾、清粪污、清河塘、村庄绿化),每年有100个村、三年有300个村达到“五化三有”(即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有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有公共服务中心、有乡村文化)目标。

武进集中财力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推进村庄整治改造上,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300万元,对达到区“五化三有”建设标准的村实行以奖代补,对村庄建设规划设计费、成片绿化、道路硬化等项目都制订了详细的补贴政策。对农业、水利、林果等涉农专项资金实行整合利用,各镇(开发区、街道)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补贴政策。

武进区农林局副局长诸东海介绍,近年来,武进围绕“治理、限制、利用、调整、建设、减少”六个关键词,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恢复了农村自然生态功能。同时发展花木、林果、蔬菜等优势产业,今年夏季花木交易额达到40亿元,林果业每亩收益平均达到5000元,好的有一万元。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武进区逐步健全保障机制,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目前,全区农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累计已有21.97万人享有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鼓励农民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经营,已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892个,入社股东20.05万人,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带动农户3.6万户,土地股份合作社6家,入股农户1067户,当年可增收5000多万元。

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村庄绿化美化、村组道路硬化等工作成效有目共睹。2008年以来新增村庄绿化面积近3万亩,已有181个村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56个村新建了健身广场310个,331个村新筑村组道路1859公里计583万平方米,已布设公交线路61条,所有行政村均实现了公交通达。

村企结对,以工促农,形成共建合力

武进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按照以工促农、政策扶持、尊重意愿、注重实效的原则,引导企业在谋划发展思路、发展农村经济、兴办社会事业等方面与村结对共建。目前,武进全区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总数已超7万,注册资本超过5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122家。去年全区工业产销分别为2538亿元和2470亿元。这为武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金刚主任欣喜地说,尽管不少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这项活动仍然得到了企业家热烈响应。目前已有1688家企业与288个村结对共建,参与村庄整治、基础设施、物业发展等项目1058个,企业协议资助资金达2.59亿元,其中,资助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3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9家,最多的3000万元(侨裕集团)。企业直接投资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拓宽了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企业赢得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武进企业家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心中装载回报桑梓的责任。这项活动顺应了企业家回报家乡的意愿,激发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对推动村企之间从简单的资金援助走向资金资助、项目投资、公益建设等全方位多形式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中国百兴集团投资5000万元与长虹村合作共建纺织城,建造标准厂房,推动了长虹村经济发展,该村可完成工业产值16亿元,村级年收入达2500多万元。在开展“五化三有”专项行动中,321个达标村中,有80%是村企结对共建的成果。如江苏武进建筑安装总公司向湟里镇岗角村资助200万元实施“五化三有”工程,使昔日的经济薄弱村成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企结对共建,创新了新时期“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机制,当前,活动已初步形成了“四项机制”:即项目化的建设机制,企业与村镇携手排项目、排进度、排资金,以项目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通过项目一步步推向前进;高效化的投入机制,政府、企业、群众共同监督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方向,共同评价投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群众的满意度;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企业介入结对村发展资源整合和市场化经营之中,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方式、运作模式的创新;社会化参与的合力机制,企业家们率先走在建设新农村前列,他们创新创业又不忘回报家乡的感人事迹得到传扬,并汇聚起共同建设新农村、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篇(3)

一、 农民的生活如今已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 农村的交通大为改观 我们调研的第一个村子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新庄镇 东流村。虽然说的只是这一个村子,但从市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已经看到了,现在的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那些原本比较偏远的山村,一改过去那种天气变化,道路变化,交通中断的状况,现在条条水泥路修进了村子里,家民再也不用担心天气给他们的交通带来的不便了。

(二) 农民的观念提高了 现在的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每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是他们必看的。农民感激政府对农民的照顾,对这几年兴起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喜上眉梢。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靠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像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兴办。

(三) 生活水平达了小康 过去的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想都不敢想,而现在呢?嘿嘿…… 全村彩电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包括年龄已高的老人,我奶奶今天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而他们家今年把自己原有的黑白电视机封存起来,购置了一台彩电。今天村里还要实现家家连有线的目标!这样更放便了农村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 通信发展也是更赶得上了速……固定电话已经是每家一部,手机普及也已过半,年轻人差不多人人一部了,好多家庭也已经购置了电脑,每晚回家的时候也会上网冲浪,那种感觉实在是好……

二、 农村也有自己的不足

(一) 计划生育做的不够到位 国家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二胎。但现在农村近些年政策好了,收入增加了,有的人也通过做生意或搞运输赚到了一定的积蓄。虽然自己的家庭不符合生二胎的标准,但是冒着被罚款的惩罚,躲着藏着最后再生孩子,我的一个邻居本来有一个男孩,今年又要了个女孩,当我们问及他们为什么还再孩子,现在都有一个男孩了,他们的回答却是: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再要嘛。听说他们被罚了接近三万元钱。

(二) 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太低 因为我所处的村子位于山区,山路曲折,田地也多在山坡上,而非在平原地区,每户的每一块土地也是比较狭长的,很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所以到目前山上的田地还保持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三) 村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 我们在村里及周围几个村里调查,每每提到村干部的,村里人都很是村里的百姓都无语。村里的人民普遍反应村里的干部为政不够谦洁,每次选村干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候选人则会挨家送礼,送烟,送酒……百姓只有收的份,因为毕竟大部分老百姓收了烟都会选那个送烟的人,如果不选他的话,等以后请村干部办什么事情或帮忙的话都会受挫的,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然而选了村干部后,那些当选村干部的人在村民眼里又成了一个个大米虫!把公款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百姓却又无能为力。偶而出现一个为百姓某事的好官,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并且在村干部里处处受到排挤……

三、 通过调查,我也颇受启发,我觉得发展农村要对症下药

(一) 加强农村领导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国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领导干部则是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证。

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

一 、农村文化的发展

历代以来,无论由于地域或交通原因,文化交流受到怎样的阻碍,各地的人们总是能根据自己从事生产、生活的实践,创造出自己的文化来。事实上,在这样的情形下,民间文化一直担负着文明薪火相传的重任。

民间文化千姿百态,它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全民性。有相当多数形态的民间文化具有狂欢色彩,讲求全民参与、妇孺皆知。剥开外壳,可以发现民间文化担负着几种功能:其一是仪式功能。比如开渔、丰收、祭祀(祭祖、祭各种神)等。其二是功利功能。如求雨、祈福、避灾、消难等。这种功能源于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当然,以今目之,是带有极大局限性的理解和认识。其三是娱乐功能。如游神、唱戏以及一些地方的年例等。但娱乐功能很少有单纯存在的,往往是与上述功能混杂在一起的。譬如一些地方的“神诞”,唱大戏若干天,依然是以“庆祝神的生日”为外表的,只是由于没有人知道神参与不参与这种活动,反倒成了人民群众自己娱乐的节日。民间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富于活力和渗透力。主要表现为:代代相传,成为远隔甚至千百年后的人们尊崇的一种东西。归纳起来,原因是:产生于本土,一方面它的内容已经适合群众需求、特点,另一方面,它传播的方式也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群众早已熟悉和习惯了它。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民间文化中有许多腐朽、落后的成分。这并非民间文化的本义。民间文化中并不存在着“对抗”主流文化的冲动或故意,它的产生初衷完全与人民群众认识外在的客观世界有关,民间文化里处处留下了他们改造世界的痕迹,即或有腐朽、落后的成分,实在是他们认识世界方法的不科学、手段的简陋和眼光的局限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必然和必需的选择。新农村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见,新农村的“新”不仅应该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应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既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动力。没有新文化,就无所谓新农村。加快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首先应当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避免出现将农村文化狭隘化和被动化的现象,弄清其主体性、参与性、连续性和全方位等特定内涵。

二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影响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习惯等不同。概括起来农村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文化发展观念偏差明显。

偏差一: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基层干部重硬件、轻软件。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主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只要农民有吃有穿有房住就好了,文化活动搞不搞都无所谓。

偏差二:不少领导干部重建设、轻管理。他们热忠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甚至不顾当地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和农民收入低的现实,盲目追求上档次,上规模和高规格,一味作秀,搞形象工程。

偏差三:有的文化工作者重利益、轻责任。因工资低,待遇差等原因,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明里暗里搞第二职业,把发展当地农村文化的责任抛到脑后。

偏差四:有的农村基层干部重形式、轻内容。他们认为,发展农村文化就是放几场电影,唱几台戏,要不就是搞个篮球赛,对农民迫切需要的农业种植技术,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等却很少关心。

(二) 腐朽落后文化屡禁不止。

改革开放以来,修族谱、修祖坟、修祠堂等一度销声匿迹的宗教活动又在广大农村消然兴起,宗法观念在极度压抑之后重新张扬。不少农民干什么事情都要瞧老黄历,问问吉凶。一些乡村医生把诊所变成了封建迷信活动场所,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神汉,算命先生或披着宗教的外衣,或打着科学的招牌招摇撞骗、迷惑、愚弄和欺骗群众,甚至谋财害命。

(三) 农村文化发展有失平衡。

一是各地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由于发展文化的经济基础不平衡,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拥有一支或多支业余文化演出队伍,文化活动比较活跃;而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即便是逢年过节,其文化活动也基本上是空白。

二是农民参与当地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平衡。空闲时间相对比较多的青少年和老年群体参与情趣明显较高,空闲时间较少的中青年农民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即便是同一年龄阶段,文化程度不同,其积极性也有较明显的差异。现在农村的中青年大多有过外出务工的经历,他们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比较多,见识相对比较广。那些农村传统文化节目,对他们来讲没有多在吸引力。

三是民间文化团体生存状况不平衡。目前的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和自生自灭的状态。有的文化团体在满足农民自身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常年从事商业演出,收入较高,而更多的文化生活动团队则要靠集体的投入和捐助才能维持生存。

(四) 农村文化发展后劲不足。

表现之一:投入不足。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各级文化事业经费的有所增加,但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依然严重不足。

表现之二:设施落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整体上仍然十分薄弱。虽然一些比较富裕的乡村文化设施比较齐全,但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现之三:人才断层。由于一些民是工艺制作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少,生产周期长,费工费力等原因,以致参与者不多。致使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出现人才断层。此外,很多乡村大量中青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也造成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后继无人。

表现之四:内容乏味。农村的文化活动差不多都是一些传统节目在支撑台面,文化活动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缺乏创新力度。

(五) 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滞后。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搞的有声有色,大多数乡村都成立了一些基层文化协会组织,配备了一些文化专干或协管人员。但是,由于缺乏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缺乏真正懂行的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缺乏明确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和比较严格的市场监督机制,农村文化市场仍然比较混乱。

三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形成科学文明乡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都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

(一) 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强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和本领,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文化也是生产力,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有些地方已经变成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庆阳市利用区域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把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当作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养和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有力地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使庆阳的“小香包”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钱袋子”。

(二) 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乡风文明。

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给弱势群体带去人文关怀和感情抚慰,引领和启迪思想,抚慰和激励精神,疏导和缓解矛盾,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不仅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但是,目前农村中传统陋习依然存在,迷信风、赌博风等死灰复燃,与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要通过为农民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长期不断、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三) 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宽裕。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宽裕,不仅是指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在生活富裕的同时,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要把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书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文化重大工程,让农民就近就便享受现代文化服务,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提供高雅健康的文化产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文化产品、文化消费品能够惠及广大群众、惠及老百姓,真正体现新农村农民生活的宽裕。

(四) 文化建设有利于影响农民对管理民主的追求。

农民有了知识,视野变得开阔,思想观念开放,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政策,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民主管理,追求民益,更好地利用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民自治作用。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文化艺术创作和演出,对农民进行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及时将有关富民政策信息传递给农民,以便农民自觉地贯彻执行,并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利益。所以,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是农村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五) 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群众是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培育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就要从培育农民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入手,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广泛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尊重农民文化首创精神,增强吸引力,富有创造性,让群众在参与文化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散布于广大农村的“民间艺术家”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了解农村,活动在农村,其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和亲近性,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在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骨干和桥梁作用,也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农村文化实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农村新型民间艺人,形成一支稳定的文艺队伍,增加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

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机制

要克服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确保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持续有效地进行,必须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建立并不断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力机制。

(一)建立健全教育机制

农民既是农村文化的享受者,也是农村文化的建设主体。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农民看书读报, 看电影看戏等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农民形成适合于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科普宣传,科技讲座,信息咨询和农技交流等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把农民的文化需求与发家致富结合起来。同时,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农村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群众中,才有旺盛不竭的生命力。为此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鼓励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和文化对口支援活动,让文化,科技,卫生等三下乡活动开展得更加频繁,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结全当地经常开展的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党员在遵纪守法,讲文明树新风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建立健全投入机制

当前,全国各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都不同程度上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久发达地区表现更为突出。为了持续有效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的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国家,集体,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系列措施,如村企结对等,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积极探索市场运作路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文化的档次和规模。

(四)建立健全人才机制

农村文化队伍担负着具体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在当前大多农村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有必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进行现场培训和专业指导;同时采用聘任制,使农村文化专干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既要切实关心,帮助和解决农村文化专业工作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既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活动,传承民间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广大业余文化爱好者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要积极引导农村文化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治穷治愚相结合,与移风易俗相结合,与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相结合。 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要创作大量反映农村新变化和农村当代生活及农民群众喜闻见乐的文艺作品,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文化宣传部门要同教育,科技,卫生,工会,青年团,妇联等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胜务活动。

(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筹措管理方面,必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层层落实,有效防止资金筹集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在农村文化设施管理方面,临近各村的文化活动设施,文化活动场所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文化市场管理方面,一要强化法制意识,健全和完善有关的文化法规,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二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坚决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三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打黄扫非斗争,持续不断地搞好农村文化市场的净化工作,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使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结束语:文化是社会的血液和灵魂,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目前,我国农村文化正处于“文化矛盾凸显期”和“文化发展战略机遇期”,应整合社会力量,走出农村文化的冲突困境,构建农村可持续文化动力,实现农村文化现代化。对农村文化的发展进行资源的原创性变革,包括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城乡文化交流的拓展等诸多方面,并与其他各力量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实现文化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建成, 家园城市, 中国计划出版社

2、叶齐茂, 用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小城镇建设 2005年8月

篇(5)

1.1农村的教育水平低下

在教育是中国第一大业的今天,农村的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设施不全,教师资源不好。在农村,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能够上大学,大部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很不错的了,即使考上大学的孩子,也很少回来教书,农村的教育得不到提高。教育不好导致文化的宣传得不到作用,农民的思想落后,文化建设发展不开,一些政策得不到理解,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1.2农村的文化管理不到位

农村的文化建设缺少人才,配套的娱乐设施不健全,没有长远的文化建设规划,发挥不出文化建设的作用。

2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2.1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民主

农村的基层民主关键在于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农民对于民主的理解。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民教育程度变高,知识了解更多和视野变的更加开阔,能够更加了解国家的政策,也能够更好地执行国家政策,学会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积极的参加民主活动,实现村民的自治。农村的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培育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农民应该知道法律、了解法律、使用法律。过去农民不懂法,邻里之间出现矛盾,往往会采用争吵和打架的方式解决。村里出现了违法的事情,也私下解决,知法使农民有传统的公民变为现代公民。民主意识是农村政治建设的重点,农民有了民主意识,基层的民主建设更加顺利。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文化的进步是农村民主的推进器。文化建设成功,农村基层民主发展和扩大,建立村民自治制度,自己服务,自己管理,自己监督。农民使用民利,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加强法律的宣传力度,保证农民的合法权利。

2.2文化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经济建设给文化建设提供物资基础,文化建设给经济建设起推动作用。文化事业已经可以影响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现今的农村流行增长经济的方式,一些农村利用自己的旅游资源,拉动游客,增加收入,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方式。我国农村众多,农民基本素质不高,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文化道德素质不高,没有专业的农业知识,靠的是世代积累的经验,也不适应时代的进步,面对于新的农业机器,农业种植方式,都不积极接受,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可以使农民快速适应时代的发展,采用新型的种植方式。

2.3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的精神风貌的进步

农村的农民生活内容贫乏,精神贫瘠,农村存在很多陋习,比如迷信,赌博等,尤其是农闲季节,农民没有事情可以做,娱乐活动少,大部分都赌博过日,农民日夜增长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增强精神力量,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使农民全面健康的发展。经济的富裕不能够证明农村建设的成功,新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精神水平,环保意识,健康的生活习惯都要提高,这是农民文化建设的任务。

3结束语

篇(6)

一、存在问题

1、农村会计的管理主体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经济社会体制,农村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被排除在体制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县财政部门只管理到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县办企业的会计工作。许多地方乡镇农村会计工作被划归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管理,有的乡镇即使农村经营管理站与乡镇财政所进行了合并,农村会计的管理还是由原农经部门的一班人马来进行,甚至管理力量还有些削弱。  2、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村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有权参与制定本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帐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民主理财小组基本上没有行使职权,有的小组成员根本不在村上住,一般找不到人,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还不知道自己是该小组成员。  3、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呈下降趋势。农村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上长期以来疏于管理,不少会计人员从未接受正规会计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现象也比较严重。有些“会计”名为会计,实际上什么都不懂,不仅不会记帐,甚至连一张简单的借据或收条都不会写。有的乡镇只有一两个村的会计持有会计证。实行村帐站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职权上划,日常的经济核算由乡镇经管人员,村会计的职责范围发生了变化;实行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后,村级财务资金划归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负责,服务中心为各村设立帐户核算收支,分村设户存储管理资金。这样特别是“双代管”后,村会计人员业务索质呈下降趋势。村会计人员一不做财务收支帐,二不做银行日记帐,名副其实是一个报帐员;有的报帐员都不稳定,村委会三年一换届,旧领导落选,“一朝君王一朝臣”,新领导上台,报帐员也跟着换人;农村财务工作人员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培训学习的机会也随之越来越少。

二、对策建议

13亿人口,9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也是十七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农村形势决定全国形势。农村会计管理主体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业务素质低下,队伍不稳定,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村集体资财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行。针对农村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健全管理机构、发挥监督职能。

篇(7)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沼气池;作用

新农村建设作为党的十以来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庭院美化、圈厕净化、厨房亮化以及道路硬化和生活污水无公害化,是基本要求和建设标准。为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逐步改善目前的环境条件,并且通过优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对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用能需求以及整体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黄陵县自2003年以来连续承建了国家沼气国债项目的任务,并将沼气建设列为县政府“十件大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与“小康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全县累计建沼气池12600口,占全县总农户的64%。以沼气项目建设为基点,充分发挥其点带面的作用,比如带动种植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和卫生条件,一方面可以促使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沼气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沼气可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比如,规格为8M3的高效沼气池建成以后,如果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和管理,则其每年的沼气产量可达380~450立方米,并且能够有效解决本县3至5口农户人家大约一年的生活所需燃料供应问题,而且节煤量非常的可观,可达4000斤,每年可节约1500元的燃料费用开支;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建设沼气池,能够有效节约电费,一般可达200元之多。利用沼气作为燃料供应炊事、日常照明生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利用沼气灯对蔬菜(此处主要是指温室大棚种植)增施肥料(二氧化碳气肥等),黄瓜、芹菜以及西红柿等蔬菜的增产分别可达30%、25%和20%,由此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非常的可观。

2沼气池建设,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

建池农户一般要养猪3头以上,规格为8立方米大小容量的沼气池,每年都能够提供可观的沼肥,比如每年仅硫酸铵一项就能够节约7288万斤。沼肥的应用,可以促进粮食作物、果蔬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增产增收,而且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沼液进行浸种,能够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其成苗率,增强幼苗的抗病力,可取的很好的经济效果;沼液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可用于喂猪,这样能够提前大约15至30天的时间销售,大大节约了养猪的投入成本;将沼液以及沼渣等,应用在果、蔬以及农作物的喷施上,一方面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减少化肥以及农药的用量,大大减少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在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既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从本县建池效果来看,将沼气发酵系统结合农业主导产业使用,使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3沼气建设,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减少资源消耗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过度砍伐、开垦以及放牧和不科学耕种,使得森林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而且土地也出现了严重的沙化、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农村生态环境条件变得日益恶化。针对当前的情况,农村发展过程中,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沼气产业大力发展下去,并且加快开发建设以及科学合理化利用步伐,缓解和改变传统的能源紧缺与不足状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森林植被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沼气池的建设及其意义,应当基于长远的视角来看,以沼气池项目建设为基础的相关建设,是解决能源紧缺以及林木过度砍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从当前国内农业经济模式以及发展现状不能看出,大量依赖化肥和农药来增产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这必然会严重危害原来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结构体系,加剧了农用水系以及土壤污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快改善现代生态环境条件的步伐,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其中沼气建设是重要一环。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和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肥料短缺问题,在减少化肥以及农药使用量、对环境污染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于有机物而言,通过沼气发酵,其中很多的寄生虫会被杀死掉,而且大大减少了其中的病虫害源,相应的也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此外,沼肥的科学还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壤的肥力,从另一方面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建设沼气池,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国内农村广大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常年毁树烧柴,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在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将沼气建设作为纽带而建立起现代能源生态模式,那么一口规模为30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约薪柴超过1.7吨。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的可观。就以黄陵县已建设的12600口沼气池有70%正常使用计算,每年可节约薪柴14994吨,就相当于少砍伐1918km2的薪炭林,也就保护了1918km2的森林资源。因此,发展沼气能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4基于沼气池建设的农村环境条件问题解决

以人畜粪便为发酵材料,其使用过程中并不卫生,存在着疾病传染可能性。沼气池的优化建设,尤其是“一池三改”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进行,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处理,使粪便污水中的一些病菌和寄生虫被杀死,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大大减少了寄生虫对土壤的污染和菜地、院内土壤钩呦虫的污染,减少蚊蝇孳生,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健康水平。2011年底县人大组织对农村能源建设工程进行视察时,参加视察的领导和代表们看到整洁的厨房、厕所,方便、快捷的沼气灶、沼气饭煲,沼气热水器一开,要不了一分钟就有了热水可用,大家一致认为农村能源建设确实是一项“民心工程”,真正是“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彻底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做饭方式,将高效的沼气池建设作为纽带的现代庭园生态体系,能够有效的解决剩余劳动力消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广大民众科学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农户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原本有限的面积高效利用,这有利于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5沼气建设能够有效减小环境污染

通过沼气池项目建设,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尤其是煤炭等传统的化石能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和致癌物质的空气排放,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卫生面貌。沼气中甲烷占60%~70%,燃烧时产生热能和二氧化碳,几乎无有害物质。发展沼气,替代柴、煤,消除了燃煤产生的大量煤灰,减少了垃圾的处理和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沼气,能有效地保护水源,降低污染,改善水环境的质量。

6大力发展沼气产业,构建美好家园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沼气池产业,加强生态家园建设力度和步伐,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常见传播性疾病的发病可能性。提高空气质量,还具有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结束了烟熏火燎的日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既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又有利于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

7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形势下,通过加强新型沼气池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其带来的好处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我们可以将新型的沼气池,用于家庭清洁能源制造、小型养殖场供能,还可以将其作用有机肥生产场所和粪污净化器,不仅可以为人们的一日三餐提供炊事燃料和照明,而且还可以提供高效优质的有机肥料,改变传统脏、乱、差的农村旧面貌,实现农民增收之目的。从实践来看,沼气建设及其发展,属于一项惠农、富民工程项目,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将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统筹规划,将设计与施工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中我们还应当充分发挥现代宣传技术手段与平台,比如利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和手机等宣传工具和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知水平,争取领导支持,激发农民积极性,通过上下形成合力,才能让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生出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侠,,韩峪.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