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股权投资行业估值方法
时间:2023-07-14 16:24: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股权投资行业估值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私募基金 股权估值 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经济评估方法,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或企业管理者改善投资决策或管理决策。发展至今,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企业估值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以资产为基础的估值方法、以盈利能力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折现法、以市场可比为基础的相对估值法以及运用相机索取权估价概念的期权定价法这四大类主要企业估值方法。
一、资产评估法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以资产为基础的估值方法也称成本法或资产评估法。资产评估法不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整体价值,而是拆分称为一组单独存在的资产,再将单项资产相加得到的总和,也就是说企业每一项资产的价值加总即可得到企业整体的价值。这样看来,资产评估法好像是不正确的,但是我们不难忽略每一种方法都是有假设前提的。资产评估法的假设条件就是由那些整体性较差的资产构成的企业,它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增加能力很难进行预测或者根据历史数据其盈利较低,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些构成资产的重置成本现时可以准确无误的得到,方便将各项资产的成本加总以计算出企业价值。一般的思路主要有账面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等。
账面价值是会计上较为常见的概念,通常是指会计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减去该科目的备抵项目所得的净额。
清算价值指的是当企业不再持续经营,“清算”这种情况发生时,企业的所有资产主动或者被动变卖时的价值之和。
重置价值的字面含义是重新购置相同资产所需的成本,但同时也包括重新建造相同资产的情况,是指确定目标企业的单项资产的重置成本,扣除资产的有形损耗、经济艇值和功能性赔值与折旧,作为目标企业净资产的现行市场价值。
二、现金流量折现法
以盈利能力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折现法的思路是,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将该项资产所能获取的未来经济收益流现值的进行加总,而得到的价值总和,其中,现金流量折现法中的折现率所反映的是通过投资该项目或企业而获得的预期企业收益的投资回报率。该方法就是通过预测目标企业未来所能产生的经济收益,根据获取这些经济收益面临的风险所要求的回报率作为折现率进行折现,从而计算出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
根据企业现金流量的选择不同,本文将贴现法分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红利折现法以及经济增加值(EVA)折现法。而每一种方法均可以分为稳定增长模型、二阶段增长模型和三阶段增长模型。
三、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的基本原理是“同价理论”,即两种相同或类似的资产应该具有一样的价格,该方法通过考察同一行业中类似的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价来估计待估值企业的价值。使用相对估值法的前提是市场是有效且完备的,因为在这个前提下,可比企业的公允价值才接近其内在价值,从而使估算出的待估值企业价值接近其内在价值。可比公司与待估值公司价值的关联通过价格乘数来体现。价格乘数是某一股票的市价与某一基本面指标的比值,最常见的价格乘数是市盈率。在相对估值法中,企业价值通过价格乘数乘以对应的变量数据来估算。常用的价格乘数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股利收益率等。
四、期权定价法
期权是一种在特定日期内(到期日或成熟日)或者在它之前根据预定价格(执行或实施价格)购买或出售约定资产的权利。期权的标的资产可以是诸多金融或者实物资产中的任何一种。期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无法通过直接比较的方法对期权进行定价。当两项资产具有相同的风险和预期现金流是,就可以称这两项资产是等价的,而等价的资产必然有等同的价格,否则,套利行为就会产生。据此,我们可以构建一项资产组合,使其风险和预期现金流与待估期权相等,通过计算等价资产组合的价格来确定期权的价格。
期权估值法的一般步骤为:首先是分析企业情况、识别期权;其次,根据期权特征构造应用框架和选择期权定价模型;接下来确定参数和变量;最后带入参数和变量进行计算,估算企业价值。
期权定价模型主要分为二项式定价模型和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前者基于一种简单的资产价格运动过程,该过程认为在任意时间,资产的价格都可上升或下降。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与以往期权定价模型的差别主要是,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成为一种实用的期权定价方法,因为它只依赖于可观察到的或可估计出的变量,从而使模型避免了对未来标的资产价格概率分布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依赖,投资组合的收益完全独立于标的资产价格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夏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思考[J].财政金融,2012,(11).
[2]靳磊.私募股权投资估值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11).
[3]简慧.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分析金融市场[J].金融市场,2012,(09).
[4]王文挺.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金融视线,2012,(05).
[5]刘琨.浅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估值方法[J].公司治理,2012,(04).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一次演讲中就说,“假如我现在20岁,肯定放弃金融,去学习农业,因为在未来几十年中,农业酝酿着巨大的机遇,农民会比基金经理富裕得多。”相信农业企业在“微笑曲线”的两端会越来越强,不过机遇与风险同在,在农业领域投资时,股权投资公司尚需多一些智慧。
01
农业产业的投资理念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毋庸置疑是值得发展和关注的行业,格林斯潘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选择农业行业作为投资题材,符合股权投资的基本诉求:
首先,农业发展对于人类来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是一个经济周期变动的产物,也许是气候周期变动的产物,但除非是全球同一类气候变动,否则也不存在整体性或持续性波动。当然这里是就整体农业而言,在细分领域也会有不同;
其次,市场规模不言而喻,人口基数13亿人和国民收入提升(人均GDP4000美元),构成了足够大的市场;
第三,社会效益方面,部分农业企业的确对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伤害,但总体而言,农业企业是在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并不断的探索改进方式,其社会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第四,盈利能力则是很多投资人发愁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投资方向的重点,其实中国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且分散小作坊居多,但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逐步引入及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农业产业中已经出现很多附加值高的企业,而且产业链的布局和延伸也越来越完整,这值得投资公司进行深挖。
农业行业中企业的选择,需考虑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我们已经走过了自然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从21世纪开始,人们便越来越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及稀缺性,同时人口红利的优势也慢慢丧失,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我国农业也面临转型,包括生产种植方式、产业细分、产业链连接、销售方式等。传统高能耗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无疑不再是股权投资的主要标的,投资标的方向应包括以下几类:掌握核心技术,改进原有农业作业模式,并形成较好财务效益;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在某些细分领域形成垄断优势;互补性生产或多品种设计,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及气候差异等因素,规避环境风险;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缩短从产品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等渠道改善,增强获利;产业链完善,形成良好的价格传导机制,有效降低上游成本波动影响。
农业专注基金应运而出,包括很多有产业背景的农业基金活跃在这个舞台上,包括中粮基金等,他们在行业协同方面优势更强,提供给企业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上下游的渠道、同行的并购整合等,当然专业人才输入更为直接。
02
农业产业投资的财务风险
农业有其固有的产业特点,即参与者大都是农民或个人,且很多行业还是国家指导及定价,比如棉花等,而在农业的中游种植、养殖等阶段的土地问题也无解,这造成股权投资公司在农业领域挖掘企业时,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但这些仍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共同改进的方面。
财务规范性及真实盈利能力问题
由于农业的行业特性导致大多农业企业内控不健全和财务无法确认等问题。体现在如下方面:上下游都是农户或个人,所以缺少规范单据流转,进而缺少财务确认的证明单据,对收入成本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无法准确辨认;现金交易较多,资金管理不健全,存在很大后门和漏洞;农民工人的管理松散,无正规合同或保险等,入账不完整;家族农业企业较多,内控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督管理基本缺位。
资产确认问题
农业的资产和很多传统加工制造企业类似,但其在资产确认方面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存货大多为活性资产,或生物资产,核实和盘点,并预计相应损失储备是农业企业面临的基本问题;
土地权属不明朗,由于我国土地流转政策限制,很多农业土地所有权不清晰,造成农业企业的土地租赁或使用方面存在瑕疵;
现金交易多,银行账户多,甚至采用个人账户结算,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入流出无法记录,进而企业的业务记录不完整。
定价权掌握问题
农业目前还有很多领域是由国家限制或国家主导价格,比如棉花、种子等,这使得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无法游戏应对市场竞争,价格传导机制不灵活,从而造成未来的财务投资回报不确定。
估值问题
由于财务资产和收益确认存在不确定性,对于估值方法的选择,无论是以利润为基础PE、EBITA等,或净资产为基础PB,都存在风险,估值不确定,投资价格和回报也无法确定。
针对以上财务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股权投资安排时,可相应参考一下应对措施。
规范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规范
引入外部管理人员,改善公司经营层,冲淡家族色彩,增强管理层制衡。投资公司一同帮助企业设立董事会、财务管理委员会等机制,并承担相应外部审核和规范角色,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财、物方可附立。
盈利能力确认的参考
盈利能力虽然不能依赖企业原有的财务基础,但其他佐证信息对帮助投资公司了解农业企业还是很有价值的。
1)种植养殖端的项目,土地面积是直接要素,有多大地才能有多大产量,才能有多大的销售,所以土地面积的确认是关键;2)加工生产端的项目,好用的水、电、气等测算,与同行业比较、或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以验证发现其运作实力;3)对于价格变动,目前农业企业的各个端点都可以找到公开的价格信息,相对透明,可直接查询;4)外部访谈,包括行业专家、监管部门、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等访谈,对企业的掌握会更加全面。
资产确认的参考
资产确认的财务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季节性生产能力,土地面积测量,现场产品的毁损程度、储存条件、销售特点等情况,判断存货价值;2)国土部、地方政府及村委会等部门对农民土地的划分有一定存档资料,可在核实土地价值或土地权属时,与这些部门核定,而后规范处理,包括合同签署,租金支付等;3)通过规范资金结算制度,银行账户管理等,加强资金的体内循环,尽量减少体外操作。
定价权分析
定价权的管制属于特定时期的产物,应积极跟进相关行业政策法规,在某些阶段,有效利用国家的保护政策,并取得细分市场的进入许可,尽快形成垄断优势,布局产业链,分散国家垄断的部分,从而构筑企业的盈利模式,传导成本压力。
估值方法
然而,Pre-IPO投资的魔力是短暂的。自2012年9月起,中国大陆A股市场的IPO窗口关闭。证监会要求券商对其保荐企业进行“自我审查”,在限定时间内提交自查报告,这也是近年来证监会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措施。目前,已有166家企业撤回了上市申请,但仍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A股市场显现出疲软,投资者对IPO的狂热显著降温,对于市场的信心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2013年1 季度,Pre-IPO投资的平均退出回报率预计仅为2-3倍。美国与中国香港市场的情况也许不尽相同,但鉴于美国市场对曾经一度享有估值优势的中国概念股的热情已经降至冰点,而中国香港市场的估值则更加严格,似乎海外市场也已经机会寥寥。乏善可陈的基本面、差强人意的股市表现、趋于严格的IPO审查力度以及种种关于自身合规性缺陷的隐忧可能将迫使更多公司放弃上市计划。尽管如此,拟上市企业的供给仍然非常充足。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上大约有7500项未完成退出的股权投资项目,加之前述的600多家正在排队的公司,以目前证监会处理上市申请的速度,10年也未必能够完全消化。
诚然,Pre-IPO投资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一个主要形式,但在中国却遭到过度使用,这与中国经济不胜枚举的过度投资非常相似。Pre-IPO的“神话”恐怕已接近尾声。
考虑到单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长生存期限为5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中国的大多数情况是5+2),上述事实似乎暗示着,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将在未来几年陷入停滞。但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将是一个多方共输的结果。贝恩公司和欧洲商会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在创造就业、增加收入、鼓励公司研发、提振财务表现、改善公司治理、增加税收甚至促进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面均有贡献。
然而,私募股权投资最宝贵且最直接的贡献是架起了中小型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为中小企业,也就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支柱提供了资金。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较为艰难的信贷环境,大多数贷款流向国有企业、大型公司或上市公司。也许有人会认为,政府有责任利用行政力量改变该借贷倾向,但事实上,解决方法要复杂得多。贷款流向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的信贷风险较低。那么,为什么银行家们要拿银行资本及其职业生涯冒险去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呢?通过一项政令也许很快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建立一个健全的、多层次的、市场化的银行体系和债务市场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如此该项政令方能具有实际意义。短期来看,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意义依然至关重要,因为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况且数千家私募股权基金这些年来培养的大批人力资产若是一朝转业,无疑是一个遗憾。但更重要的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必须适应新的环境,IPO将不再是唯一的、快捷且有效的退出通道,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多元化的投资模式。
并购理所应当地成为选择之一。从法律角度来看,并购始终是可行的选择,但事实却是企业家不愿意出售,因为通过IPO,他们可以在不丧失企业控制权的情况下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倘若IPO窗口在未来几个月没有如期打开,抑或投资者依然没有认购新股的兴趣,那么,也许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会开始接受这样的交易。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债务市场的成熟度尚不足以为巨型杠杆并购提供债务融资,并购市场不会一夜爆发。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期待为数不多的、绝顶聪明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银行家们尝试去突破局限,独辟蹊径。中国的并购市场正在稳步发展,并且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交易。
谈到并购,“收购并建设”策略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众所周知,业务相关联的数个企业的价值加总可能小于将其合并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收购并建设”投资者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收购一家在细分市场的龙头作为平台公司,并谨慎地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相关业务的收购。投资者会与精心挑选的平台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共同努力,旨在创造规模优势,改善经营业绩以实现增值。如果将每一个后续收购标的比作珍珠,这类似于串起 “一串珍珠”,每一颗“珍珠”需要严丝合缝地嵌入平台公司。这是美国市场颇为流行的策略,2009年-2011年间,美国并购市场将近45%的交易是基于平台公司的后续性投资。
“收购并建设”策略的一大优势是后续性投资通常风险较小,基金管理人和平台公司管理层熟悉业务,将更容易进行整合并发挥协同效应,这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这一策略在美国很流行,但在中国却面临一些障碍。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地方行政或政治方面的压力。平台公司后续收购通常意味着深度整合,从而导致重组、裁员甚至关闭某些工厂可能受到阻挠。与西方国家的情况不同,他们的阻力通常来自工会,而中国公司则与地方政府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当地的社会稳定将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尽管“收购并建设”投资经过努力有希望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甚至使后续投资标的成为更大更强的公司,但过程却相对艰难,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因此,有志于采取该策略的基金必须拥有必要的技能和精心制定的策略,方能促成交易的成功。
率真、睿智、儒雅的宋玉鸣与《经济》记者谈到金融危机时说:金融危机是由美国长期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制度等多项原因引起的。换句话说,虚拟经济、信用消费模式难以为继,加上救援措施没有果断坚决,是这次金融危
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危机所造成的影响
很明显,金融危机将使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放慢,经济预期下调;而信用萎缩又造成生产萎缩。可以预计,新建立的金融体系将更加保守。
在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时,宋玉鸣认为,中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总体看中国经济受影响不大,还将呈增长之势,但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中国也难独善其身。今年将是充满变化的一年,行业洗牌、人民币基金的逐渐崛起,国家宏观调控手段,都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是挑战也是机遇:外部需求不振、生产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叠加,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较大;美元资产的缩水,使我国对外金融资产面临较大的重估风险;全球金融市场信心危机将波及我国金融市场;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影响我国外部竞争环境。但同时,危机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发挥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和稳定作用;为我国金融机构创造“走出去”的市场机会,推进金融业发展国际化。
PE的“危”与“机”
在谈到金融危机对PE的影响时宋玉鸣说:“危”,主要是市场信心,虽然短期内对PE影响有限,但长期会影响PE市场的盈利预期;在投资项目进入价格降低的同时,对投资退出的获益也会缩水,尤其对以上市为目的的PE影响更大。此外,市场信心大幅降低还可能使我们面临资金流动性的危机,而不是短缺的危机,就好像一池水,现在是冰层取代了以前的泡沫。
“机”,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也是PE的黄金时代。通过淘汰一批弱势企业,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推动消费增长结构的改变(消费升级),给PE带来很多的投资机会;企业IPO的路堵死了,就需要寻求并购,PE对项目的选择范围更广泛,竞争减少;在投资选择更谨慎的同时,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也更理性,估值较低;现阶段虽然每人钱口袋都捂紧了,但闲置资金也多了,对PE融资较为容易;PE为实体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投资人依然可以放心。
低成本收购整合时机已经到来,金融风暴是风险投资和PE新周期的开始,是新的经济周期的起点,对风险投资和PE机构来说是一大利好。按照风投行业“熊市进、牛市退”的规则,现在应是挑选投资项目的好时节。现在我们知道的大部分谈判交易数量并没有大量降低,但真正成交的成功率在降低。创业者和企业家投资估值的分歧在加大,以前他们之间的分歧是市盈率10倍还是12倍的差距,现在是5倍还是10倍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成交比较困难,但是一定会出现有人不得不卖,5倍也得卖的情况。对买方来讲现在是一个收购兼并的好时期,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进行整合,通过低成本的整合,为下一个增长周期筑好平台。
PE目前重点关注两大行业
消费类行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更加凸显连锁消费类企业增长快、利润相对稳定的优势。尤其我国餐饮行业2008年营业额超过1万亿元,2009年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餐饮企业的连锁化运作及现金快速回收、快速扩张、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自然成为VC和PE投资青睐的对象。消费企业在扩张中缺乏融资渠道,加速了他们与海外风险投资的合作。
对连锁企业投资的基本门槛是:规模、专业人员、资金、牌照。除了通用选项标准和“业务市场、团队、商业模式”这“投资三原则”之外,更能得到VC/PE关注的连锁企业还要有一套特殊的标准和原则,就是标准化和管控能力。因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是相同的,连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标准化程度越高,复制能力越强,企业就更容易实现快速扩张、高速成长;而连锁企业的版图宏伟,做大容易,但做实、做好、做强非常不易。
宋玉鸣还认为,清洁能源行业具有的高成长性同样吸引PE关注。由于绿色能源项目很难从银行等传统渠道融资,新的投资项目比以往更加寄希望于VC和PE基金。
中国PE对拉动内需的作用
宋玉鸣有一句口头禅:刺激内需、保增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资,而这正是我们股权投资机构(PE)最熟悉和擅长的。
据了解,为支持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近期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联合发表《 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意见 》,首次作出了PE行业规范,表达了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支持,并相应调整了相关行业政策。
谈到本土PE的发展前景,宋玉鸣说:国际上直接投资中的股权投资(PE)与证券投资比例为1:1;而中国,PE只占万亿证券投资中的1%,说明中国的股权投资(PE)发展的远未达到,中国的PE任重而道远。
在金融危机时期,本土PE在主观上为投资人创造财富的同时,客观上也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这次金融危机还说明,尽管目前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主角还是外资VC和PE,但本土创投和PE完全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对国情了解更深,尤其在创业板推出后,本土创投和PE的优势更加明显。当然,本土PE要学习西方PE的运作思路和方法,但同时一定要有中国特色。
泛亚投资在危机中的对策
面对危机,作为中国本土PE一员的泛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做了那些调整?宋玉鸣介绍了自己公司的调整对策:
调整节奏,利用这个时机把公司内部的制度、培训和体系建立好,以PE研讨会的方式对普通投资者进行相关PE知识的宣讲。
关注行业,侧重看一些跟经济周期逆向而动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不那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特别关注一些对价格敏感度不是很高的消费类产品,比如教育、医疗保健、餐饮食品,新媒体和新能源项目,也是我们投资人感兴趣的。
业务比例,把很多精力放在兼并收购交易上,而不仅仅是财务投资。公司发起的“银广资本”矿业基金一期已募集完毕,上个月刚刚完成一笔中等规模铁矿的收购;正在对“巴比塔咖啡”连锁投资方案的研究。
公司正筹备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一、引言
(一)背景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以下简称“PE”)中的私募股权是相对于证券市场上的公众股权而言的,其投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从外延来讲,私募股权基金主要包括:风险投资基金和并购投资基金。在过去20年中,私募股权基金已经从资本世界的外缘转入中心。在国际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E在做出投资决策前,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素:(1)项目本身投资的可行性,其决定PE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查,乃至以后投资;(2)项目的价格,其取决于PE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和谈判能力。判断和谈判的基础是企业的估值,模型的选择十分重要。
PE在做出投资决策后,通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风险:(1)项目本身所蕴含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由不可控的因素所产生。如项目涉及技术的成熟度、宏观经济状况等;(2)企业主由于掌握更多的信息所产生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
(二)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现有文献针对PE机构选择项目、定价、培育、退出的策略选择均有详尽的研究,但普遍基于一个假设,即PE机构与拟投资企业信息对称,创业者所提供的信息完备而准确,PE能够有效分析所有信息,按照定价模型得出的各种信息是有效的。而实际情况,特别是国内的PE投资案例显示,对创业者所提供信息的判断占据了PE机构前期调查的大部分精力,且这种调查常常是不完备的,即PE机构经常不能获得有效信息。因此,PE投资的项目选择,应有一个专门部门对创业者信息进行甄别和信息选择。本文总结PE投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实际,从PE机构的角度,提出针对创业项目判断、定价的方法,并通过定价模型和对赌协议的运用,确保判断失误情况下的PE利益保全。
二、PE项目价值评估
在PE投资中,企业价值评估是投资方与融资方进行投资谈判的一个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问题,它涉及到每股的价格、一定的投资金额下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比重,对PE的投资收益构成重大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估价方法或者说用来进行谈判的依据,是二级市场上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或同行业的简均市盈率或市净率。这一方法很不科学,因为PE投资的企业不一定都是有上市预期的企业,至少在上市的这一时点上不是上市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不同,价值就不同,拿二者进行直接对比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一级市场上的平均市盈率或市净率作为定价的依据。这一办法最大的缺陷在于一级市场是不公开的市场,其数据来源的真实性理应受到质疑。上述两种方法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即没有考虑被投资企业所在行业的不同对市盈率和市净率所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考虑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与行业整体水平的差异,因此,评估结论是很不精确的。
从资产评估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评估的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一)成本法
其原理就是将企业的各项账面资产按照重置成本进行调整并加总而得到企业的价值。但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明确的,即在PE投资中,与投资人决策相关的信息是各资产可以带来的未来收益,而不是其现行市场价值。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而整体的价值来源于要素的结合方式,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成本法以单项资产的再建成本为出发点,可能忽视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在评估中很难考虑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上出现的项目,如企业的管理效率、销售网络等。所以,这一方法尽管理论上简单,也比较好操作,但本文认为,它不适合于PE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二)收益法
收益法是将企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而得到企业的价值,所使用的模型是现金流量模型。现金流量模型,是企业价值评估使用最广泛、理论上最健全的模型,它所反映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这一模型又分为股利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和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股利现金流量模型中的股利现金流量与股利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很难预计,所以实践中一般不用。股权现金流量模型使用得也不多,主要原因是,作为模型中折现率的股权成本受资本结构的影响较大,估计起来比较复杂。实践中主要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这时作为折现率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受资本结构影响较小,比较容易估计。
(三)市场法
市场法即相对价值法,它是利用类似企业的市场定价来估计目标企业的价值。所得出来的结论是相对于可比企业来说的,是一种相对价值,而非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相对价值法总的来说有股权市价比例模型和实体价值比例模型两大类。最常用的是三种市价比率模型即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及P/R(市价/收入)比率模型。现行PE投资中用的市盈率法或市净率法,其基本原理其实就是市场法,问题是现实中的一般操作并没有深刻领会这一方法的实质,也就不可能将这一方法科学地加以利用。
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实体现金流量模型和P/E比率模型、P/B比率模型和P/R比率模型这三种市价比率模型。
根据上述方法,PE机构对拟投资企业进行初步判断,但从国内民营企业现状来看,企业的财务资料很可能混乱,同样存在财务资料不真的情况。这种状况,PE机构人员必须摆脱对估值模型的依赖,重点关注企业财务资料中某些可直观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标。
三、估值方法之外的企业价值判断
(一)现金流判断
所有的PE机构都关心项目企业的利润,利润不仅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表现,也是投资者洽谈投资价格的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算”出来的,它和企业的现金流入并无直接的关系。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不同。比如,不同折旧年限的选择、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等会计算出不同的利润,再则,利润中可能包含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很多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把这些利润乘上市盈率对要投资的项目企业进行估值,肯定不合适。从这个角度讲,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具备很好的可比性,息税折摊前的利润对评价企业真实的经营或许更具参考意义。
从判断项目企业投资价值的角度看,利润表的第一行(收入)可能远比最后一行(利润)重要得多。收入是客户给企业的投票,是最能反映企业价值的指标,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收入持续增长却不赚钱。此外,判断收入真实性的唯一重要依据,是收入是否有真实现金流支持。在财务核数工作中,PE有时甚至要将收入、费用的确认基础从权责发生制调整到收付实现制,来验证企业的收入、费用、成本与现金流的配比。
原因在于,权责发生制虽然有利于业绩评估,却也常常为项目企业的会计造假所用。看资产负债表要特别关注项目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流动性越强的企业,财务弹性和盈利能力越好。然而,本土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喜欢把企业从普通公司做成集团公司,喜欢从单一业务变成多元化经营。此外,还有一个普遍特征是很多企业家体现对固定资产配置的偏好,重形象而不注重企业的资产结构配置,使得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衡。
企业的利润直接来源于流动资产的“流动”而不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因此,对于那种资产规模很大、流动性却很差的企业,PE应谨慎投资。项目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是现金流量表上最为重要的指标,如果企业有很大的销售量,但应收账款过大,经营性现金长期为负,就会出现有利润没有现金的尴尬情形。创造持续的现金流动能力是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只赚利润不赚钱的企业应谨慎判断,这些企业往往会面临很多经营性的问题。
(二)基础财务指标判断
对项目企业真实经营情况进行判断,还要学会利用那些经过第三方验证的“硬数据”,也就是一些经常可能被忽视的非主流信息。这些信息对审计来说可能不是很重要,但对PE判断企业投资价值有着不小的参考意义。
1、通过工资表判断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将项目企业的员工薪酬与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作比较,可以看出其吸引人才的能力,对于技术型企业,员工的报酬和相关的激励机制更是反映团队稳定性的首要指标。
2、通过水电费、运费单判断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对于制造型企业,水电费和运费是甄别其生产规模、产能、销售能力的试剂,漏税容易偷电难,这些水电费、运费等指标有时对判断企业的真实生产和销售情况比从营销入手更为有用和可靠。
3、通过银行借款判断企业的诚信度和财务弹性。企业如果对自己的发展有信心,其融资的首选一般是债务融资。因此,在企业有可抵押资产的情况下不选择银行融资是需要关注的,反过来,如果银行给予信用借款,那对企业素质的评价就可以加分,而一个从来没有产生逾期还款的企业是值得信任的。
4、通过供应商账期判断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账期跟产业链地位有关系,跟项目行业本身也有关系,供应商会比较了解下游的客户,如果给予的账期高于或低于行业水平,都需要关注。
5、通过纳税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没有一个企业会在没有销售或利润的情况下去缴税,因此,完税证明是判断企业销售和利润最直接的方法。现阶段,在本土企业中,良好的纳税记录起码意味着企业还有成长空间。
四、对赌协议的运用
对赌协议,也叫估值调整协议,是投资方与企业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其本质即是“价格回补机制”,一般作为主协议的补充。对赌协议的本质是一种带有附带条件的价值评估方式,实际是期权的一种形式,激励目标企业管理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少资本撬动最大收益的过程,再用最大的收益包装上市,从而打通私募基金的退出通道。
我国企业与PE应用对赌协议主要是以财务绩效作为单一的衡量指标,从而确定估值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在以财务绩效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时,投资方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设立单一指标,如以一年的总利润或税前利润作为指标,一旦达到了这一指标,则股权就发生变化;如果无法达到指标,则继续维持现状。二是选择设立一系列的渐进目标,每达成一个指标时,股权就发生一定的相应变化,并循序渐进。三是设定上下限,在此标准之内,股权变化就可实现。我国蒙牛、永乐和雨润三个案例中所签订的对赌协议就是第二个和第三个选择的组合。近几年,对赌协议在我国企业融资、兼并、重组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PE如高盛、大摩、赛富、IDG、鼎晖等都是“对赌”的高手。而蒙牛等一些国内企业成功的运用对赌协议的案例,也使国内众多企业在吸引海外资金时,考虑选择对赌协议的融资方式。
PE组织在入资协议的设计中设置对赌条款是对企业无法预知风险的重要控制方式,由于投资机构对企业信息获得的不完全,对赌协议规定了PE机构最基本要求,并以此为价格设计依据。但是,国内民营企业对赌条款经常遭遇无法实施的结果,对赌条约约束力在国内PE机构入资过程中并不明显。同时,根据现行证券上市法规,为了回避相关法规的规定,各拟上市企业对赌协议均在上报上市申报材料前解除。对赌协议的运用范围和运用程度均受到较大限制。
五、结论
本文运用价值评估与列举的方法对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项目选择展开研究。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PE对投资项目的选择首先依据价值评估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修改增强模型对项目的适应性;同时,我们发现价值评估模型对现实企业的判断并不能全面覆盖,PE投资过程中创造性的发现了财务指标和企业运营数据中有特点的部分,并将其指标化。最后通过对赌条款,完善PE投资风险锁定,显著地降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风险成本。
参考文献:
①Sahlman,WillianA: The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7, 1990, 473- 524.
②Gompers, Lerner.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 An Examination of Convertible Securities in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Working Paper.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1997 OECD. 201.
③Gomper, Paul Alan.and Lerner, J: Venture capital distributions: Short - run and long - run reac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e, 53, 1998, 2161- 6184.
④Gompers, Paul Alan.and Lerner, J: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M]. MIT press, Boston, 1999, 8-10.
⑤刘勇. 私募股权投资的探索与初步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9―13
⑥熊跃生.PE投资企业价值评估的几种实用方法[J].当代经济,2009(6):146―147
⑦项海容,刘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薪酬合约的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09(1):146-149
⑧东明,陈浪南.私募股权基金的分阶段投资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9(3):137―144
⑨叶柏阳,杨园园.对赌协议在PE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15):209
⑩冯进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内外研究述评,经济师,2008年(5):102―103
⑾向静,王苏生,孔昭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PE投资的失利因素分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年(3),546―549页
关键词:保险资金;私募股权;项目筛选模型;上市退出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082-04
一、简介
近几年来,中国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得到大幅提升,保险资产规模由2000 年末的3 374 亿元增加到2007 年末的217 万亿元, 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5 %;保险业的资金运用余额已从1985年的5亿多元增长到2008年7月的27 580亿元。虽然振幅巨大,但相应的资金管理的技术却没有同步跟进,目前仍然面临着资产负债匹配、收益率较低等一些问题。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资本属于私募股权资本(Private Equity,简称PE)。私募股权资本又称非公开权益资本,是指通过私募形式投资于非上市企业的权益性资本,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主要的投资流程为:在得到项目信息后首先进行初次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基本标准的项目。对符合基本标准的项目展开行业与公司调查,根据综合信息进行估值,为公司建立档案,并交予相关审查小组审查。组织第三方实施尽职调查并出具报告。与目标公司管理层就所掌握信息进行沟通。在律师的协助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签署购买协议。普通合伙人派小组入驻目标公司,优化公司管理。期间有多种风险控制方法,如签订合同、股份调整等多种方法,在此不细述。目前多以分期投资的方式激励目标公司,尽可能降低成本与信息不对称风险。最后以上市、并购以及转让股权等方式套现,退出投资。
从投资特征来看,该类型投资有几大特点:高风险高收益(欧洲市场十年期平均年回报率为8%,美国市场为20%);成本较低(一般为公募的10%~20%);存续期通常为七至十年,属于长期投资,流动性差;多投资于传统行业的即将上市的企业;目前普遍的基金运行模式是有限合伙制,即普通合伙人(资金管理者)出资1%,承担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投资者)出资99%,承担有限责任;其核心理念是令投资的资产增值,然后将这部分资产卖出,以从中获取收益,退出方式多为上市、分销、并购、股权或贷款回购以及转让股权。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由于私募股权基金没有义务对外披露信息,幸存者偏差是不可避免的。私募股权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若仅仅是披露成功的投资,或是很少披露失败的投资,那么公众所能够知道的回报率将会远远高于实际的回报率。
二、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设想
私募股权投资在期限、收益率等方面的特点很好地与目前保险资金管理问题匹配起来,在私募股权相对成熟的国家,养老金、保险资金更是成为其首要资金来源。比如,根据欧洲创业投资协会1998―2002年的数据,银行、保险、养老金在PE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4%、12%和22%。2008年11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 规模为2 000亿元, 其中债权和股权形式各1 000亿元并资成保监会积极研究落实的具体实施办法。中小板、创业板的出现使得以IPO方式退出更为有利可图,2008 年1 ―3 月,深圳中小板共有20 家企业成功IPO。这20 家中小企业的发行市盈率均在30 倍左右,而上市后大致为50~80 倍。根据一些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的资料显示,一般PE进入未上市企业时的收益率普遍在10 倍以下,且进入得越早,市盈率越低。当这些企业成功上市的时候,发行市盈率可以达到30 倍左右,其流通市盈率则更高。2009年10月45个上市案例中,共计28家企业具有PE投资背景,通过IPO方式,投资机构实现退出,并获取了高额回报,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0.31倍,其中德瑞投资所投资的特锐德电气,账面回报率更是达到了225.10倍,另外,信中利投资华谊兄弟,深创投与康沃投资一起投资网宿科技,分别获得了21.60倍、21.27倍、22.91倍高额账面回报率。创业板较高的市盈率,使得上市企业获得了较高的估值,各投资机构因此获得了丰厚的价值回报。
三、项目选择
1.宏观因素。对于影响私募股权基金规模的因素,国外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相应的研究。认为诸如GDP 和贷款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有着深刻的影响。Gompers & Lerner (1998) 认为,GDP 增长率对VC 产业的影响很大, 而IPO 对PE 的影响并不明显。Jeng &Wells 指出IPO 退出模式是推动创业投资活动的主要动力, 政府政策对PE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监管和投资政策上。GDP 增长率和市场资本化以及财务报告标准对PE 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在美国,私募股权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1990―1991年由于经济衰退和公开收购减少而有所下降,随着1992年市场的复苏,筹资额也稳步上升。从2001年起,由于受到网络泡沫的影响,私募股权市场受到重创,之后的市场也更为成熟与理性。
2.行业因素。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曾经对PE基金运营成功的因素作出调查,发现管理团队的技能(30%)、管理团队的稳定性(10%)、管理团队的动力(10%)、基金投资策略(15%)、基金结构(10%)、外部确认(10%)以及整体配合(15%)在成功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可见与管理团队相关的权重高达50%。作为占最大比重的管理团队的技能(30%),如果只是以定性的分析来筛选项目,那么其结果将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左右,也很难成为一套标准化的体系。
从欧洲与美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的行业比重的对比可以发现,美国的投资对象偏向于计算机、生物制药和电器等高科技产业,而欧洲则更偏好于投资制造业和消费品等传统产业。也正是美国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支持,私募股权市场能够发现这一高利润的行业。
中国的投资对象情况与欧洲市场相似,在网络泡沫之后,私募股权基金越来越偏向于投资传统制造业。我们来看2008年的数据,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带动2008年投资金额大幅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消费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消费类抗周期性行业的稳健性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具体表现在餐饮旅游、医疗健康、教育产业、制造行业等传统行业的投资金额大幅增长。
投资案例方面,2008年制造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最多,其次是IT行业和网络产业。IT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已经被传统的制造业赶超。投资金额方面,2008年网络产业投资金额超过IT行业,位居首位。排名第二的是能源产业,建筑行业位列第三位。IT行业2008年的投资金额只有42.22亿元人民币(约合6亿美元),比2007年减少了14%。
3.模型思路。要研究以IPO形式退出套现获利的成功项目自身与项目投资收益率相关的因素,首先研究对象要锁定在中国大陆沪深A股上市的、有PE背景的项目。
第一,咨询专家意见。邀请私募股权实操以及学术界的资深专家30名进行研讨,讨论出在项目筛选时选取的几个最重要的指标。举个财务指标的例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宏观因素如GDP;行业因素如行业盈利能力均值;企业自身因素,盈利能力比如ROE(净资产回报率)、ROA(资产回报率)等,偿债能力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成长性因素等。第二,筛选指标。财务指标方面,以研究对象的报表为基础,分析专家提出的指标的相关性,剔除共线性的指标。第三,指标赋权。该赋权主要是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赋权,但具体在财务指标中的赋权则是基于研究对象的数据做回归进行估计。下面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一步解释该模型。
由于国内私募股权基金以IPO方式退出的项目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并且这些项目本身也是成功的项目,笔者选取从2008年至今有私募股权背景的上市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上市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内地,所以选取的数据为2008―2009年9月有私募股权背景的上市项目,其中涉及行业众多(参考上文2008年以IPO形式退出的项目所属行业表)。下表为本次模型建立所用数据选取的项目:
首先说明这个例子所用到的指标。由于信息的局限,该例子所用指标都属于财务指标,而且数据都来源于其招股书、2008年年报以及截至最新的报表(针对没有年报的项目)。在前文已阐明,过去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宏观因素变化的影响。从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项目所属行业的集中度,可以看出每个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会很不同,其中TMT行业的收益率普遍比非TMT行业的收益率高,但与此同时风险也更大。单个企业方面,由于再高利润的行业(比如美国PE市场投资较多的IT行业)也有亏损的企业,再低利润的行业(比如中国PE市场投资较多的制造业)也有高盈利性的企业,所以这方面指标更为重要。
指标分为三大类:
宏观因素:首次发行当月的股票市场的风险溢酬。这是由于该例子选取的研究对象跨越的时间太短,而很多其他的宏观数据诸如GDP、利率等变化不大。
行业因素: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行业ROA),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所以选取的是从2001―2008年的数据。
企业因素:企业ROA高出行业ROA的百分比,也就是(企业ROA-行业ROA)/行业ROA。由于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制造业占有更大的比重,而一般制造业的行业均值都较低,选择投资那些项目更多的是看重其在行业里的地位或者是独特的技术,所以选取了该指标是为了表示该企业在自身行业里的优势。
目标函数: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由于投资收益率的信息较为隐蔽,并且项目在上市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固定期,期间投资方不可撤走资金,因此在此以项目200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收益率的替代项。
由此这个例子的函数可以表示为:
ROE=a+bR′m+cROAI+dROAS+ε
其中,ROE代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m代表首次发行当月的股票市场的风险溢酬,ROAI代表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ROAS代表企业ROA高出行业ROA的百分比,即ROAS=。
经过多元回归后得出,a=0.0371,b=0.1592,c=2.7650,d=0.0673,样本容量为68。调整之后显示宏观因素占4%,行业因素占73%,而企业因素占23%。
这个例子的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样本不够大,时间跨度太小,局限与2008―2009年9月。另外,没有得到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而是由项目上市后的净资产回报率来衡量该项投资的收益水平。影响因素方面,没有进行大量的因素检验,而是人为主观地设定影响因素,并且这些因素都是财务指标,没有结合非财务指标来进行回归,财务指标都集中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添加其他方面的指标,比如偿债能力、成长性、流动性等。
四、总结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资金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目前保险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面临着资产负债不匹配,收益率较低,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作为期限较长的投资渠道,可以部分地解决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问题,并且私募股权投资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以较小的比例去投资也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锁定其亏损范围。但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在中国也才刚刚起步,虽然本土的PE基金也在逐年增长,但在资金总额方面比外资要低得多,本土的私募股权投资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种标准的体系,处于靠经验投资的阶段。
国外的学者对私募股权的研究要更为成熟,对于项目投资成功的技术研究绝大部分也都来自国外研究,由于样本的不同,相关性也较低,对中国的指导意义并不大。在投资的一系列的过程中笔者选取了项目筛选这一环节来进行研究,经专家意见来确定项目选择成功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在中国以IPO形式退出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和相关指标回归进行赋值。结合这一建模思想,笔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其中以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作为投资回报水平的衡量,以首次发行当月的股票市场的风险溢酬作为宏观市场的影响因素,以行业平均资本回报率作为项目所处行业对其的影响因素,以企业ROA高出行业ROA的百分比作为衡量企业在其自身行业的优势地位。虽然该例子不甚严谨,但希望以此作为一种思路,在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能够得出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率的更精确的指标,以此来指导投资者进行项目筛选。
参考文献:
[1]Paul Gompers, Anna Kovner, Josh Lerner and David Scharfstein,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cycles: The impact of public markets.
[2]Paul Gompers, Anna Kovner,Josh Lerner, Specialization and Success: Evidence from Venture Capital.
[3]程凤朝.美国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方式及启示[J].天津经济,2007,(6).
[4]冯进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 ) 国内外研究评述[J].经济师,2008,(5).
[5]吴继忠.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规律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8).
[6]黄孝武.美国私人权益与风险资本投资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3.
一、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背景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53年最早提及公允价值,把公允价值作为资产计量的依据,用来说明和解释企业合并中的购买行为。20世纪80年代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得到了确立。2007年,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了2006年第四季度风险预警,自此,与70年代重大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有关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向世界蔓延,在危机来临之时,市场出现了恐慌性大跌。而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具有顺经济周期效应,公允价值的使用会“推波助澜”,使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公允价值迅速成为经济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世界潮流,我国于2006年2月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又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仍应直面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更好地运用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实,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客观价值,它在本质上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在这种计量方式下,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1.合理反映资产价值
一直以来,我国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有助于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对计量结果的验证和控制,同时可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或任意操纵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这样做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如果发生物价变动,资产的市价低于原账面价值,则期末需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则;若市价高于原账面价值,则不需做任何会计处理。尤其是当市价远远高于原账面价值时,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本就不能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紧密结合价值,它要求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其带来的影响尤其表现在金融、投资性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取得初始资产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来由于土地、资源的局限性,经济的发展等原因,造成资产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比较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比如某投资性房地产原来取得成本是100万元,后来市价涨到1000万元,但仍在报表上显示为100万元,这根本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2.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在我国原来的会计制度下,由于实行的是历史成本计价,企业的账面价值都是属于静态的会计信息,不一定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由于大多数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获得相关财务信息,这时很可能据此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公允价值反映的则是相对比较动态的信息,因此它能够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即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一)金融工具的计量
以历史成本作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阻碍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大多属于待履行的合约。这些游离于表外的项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起着非常重大甚至生死攸关的影响,常使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资产负债表“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本既不相关也不可靠。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相关性,对有交易价格的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在可靠性方面要优于历史成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成本。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重分类时,按照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计量等。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若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的,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为公允价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当金融工具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可以直接利用这种价格,如公允上市交易的股票,从市场上很容易得到该股票的收盘价和日成交量。而在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市价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作为确认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改变了原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价初始计量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一刀切”做法,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中规定: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第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第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第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也视不同情况予以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和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直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企业通常应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四、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保障
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估价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并且没有区分不同公允价值的公允性等级在我国的新准则体系中,虽然《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是对于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没有一个统领的表述。
(二)公允价值难以获取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的交易信息资讯系统,公允价值评价机制不完善,即使通过评估机构评估出来的资产价值,也与在市场上实际交易的价值存在差异。从操作层面看,公允价值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大、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比如,如果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那么需要对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期末还要考虑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问题以便重新确定其入账价值;如果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那么不需要对其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每—会计期末应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操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公允价值的的标准不好取得,地产所处的地段不同、城市经济综合指数不同导致房地产差异也很大,这给企业以及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提出了—个比较大的挑战。
(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便利
公允价值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根源,只有消除根源才能杜绝利润操纵,这是公允价值能合理使用的一个必要前提。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企业或个人利益,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从而使企业盈余达到预期目的。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既是制约和反制约的关系,也是利用与反利用的关系。会计准则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弹性如何,无疑对企业管理者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深度、广度和频度是有很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增强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适当增大了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从而客观上增大了企业在某些方面进行盈余管理的机率。公允价值作为一项技术,既可以用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也可以用来扭曲会计信息,做好做坏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诚信水平。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不排除企业通过操纵会计报表日的股价等手段来调节利润的可能性。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像以前再次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四)职业道德风险加剧
我国当前正处于道德危机的时代,在会计标准执行监管最严厉的资本市场上,目前仍然是造假成风,会计信息虚假披露比比皆是,在这样一个道德缺失的背景下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会计确认和计量、披露的主观性增加,报表编制者的自由裁量权大大增强,会计信息由谨慎向中性过渡。现在道德风险的几率就成倍增加,滥用公允价值现象随着新准则的实施不但不能得到遏制还会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