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创业风险的成因

创业风险的成因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4 16:24: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创业风险的成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业风险的成因

篇(1)

[关键词] 创业 创业风险 研究视角 述评

一、概念界定

1.创业界定

创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也是解决一国就业问题的良好途径。当把创业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时,其是一个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多层面的动态复杂系统。由于创业学是一新兴学科,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学者们在其概念上的研究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使得学者们难以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限制了创业学科的发展。

有些学者从创新角度界定创业,认为创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会被确认、被创造,最后被开发来产生新的财富创造的能力,任何人都可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创业精神(Peter?Drucker,1985)。创业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开拓创新。创业既可指新组织的创建过程(Gartner,1985),即个人或团体依法登记设立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从事有偿经营的商业活动(朱炎,2000);又可指组织中新单位的成立,以及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Nicholas Siropolis,1986),这扩大了“创业”的内涵。因此可将创业分为两个层次:“创建新的企业”和“企业内创业”,前者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创业,而后者则代表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次创业”。

从生产要素和创造财富的角度对创业概念进行定义的也比比皆是,认为创业是创业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生产要素,并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再以不确定的价格出卖其转换品(产品)的活动(Richard Cantillon)。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协调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他们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Jean Baptiste Say)。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既是一条创业路径,又是一种创业方法,通过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组合力量,这对创业十分重要。Robert Ronstadt从创造财富的角度出发,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的《创业学教程》(2004)对创业的定义也反映了这种观点。

从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界定创业概念的观点更为常见,Howard Stevenson认为创业是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可由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和回报政策等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郁义鸿等(2000)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该定义强调了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捕捉和利用能力以及所创造的新事物必须是有价值的,其价值不仅对创业家而言,也对开发的目标对象而言。创业的意义在于创新和创造,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创业构思的孕育者,他们通过奉献必要的时间和努力,开创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虽然他们可以借鉴、模仿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但他们必须从头做起,将创业构思转化为实际行为,但这必然存在巨大风险,风险可能来源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创业者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风险来获取货币报酬和个人满足(Amar Bhide,1992)。

2.创业风险界定

对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只针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或角度来界定,而并没有将其一般的概念提炼出来。Timmons和Devinney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处理进入新企业或新市场的决策环境以及新产品的引入。赵光辉主要从创业人才角度界定创业风险,认为创业风险就是指人才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无独有偶,牟永红也从人员风险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了阐述,认为创业过程是需要不断地吸收风险投资的过程,而风险投资家们在对新创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看重的就是创业的人员,而不是项目本身。人员风险具体表现在人员的能力、人员的流失和人员的道德三个方面。刘骅将创业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创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非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即与创业者、创业投资和创业企业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风险。

二、创业风险研究综述

目前,创业理论体系仍然是由国内外学者各自积累的学术碎片所组成,创业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仍处于“青春期”(Low,2001)。由于存在理论和实践的真空地带,创业理论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创业风险的研究问题。在有关研究中,创业风险的提及率很高,但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创业投资公司的创业投资风险的研究层面,站在创业企业角度对创业风险的研究还较少。

在对创业者风险倾向的研究中,Brockhaus(1980)和Bird(1997)认为创业者比一般管理者在决策中接受更高的风险水平,但这并不表示创业者的风险倾向高于一般管理者。此外,还有许多国外学者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试图证实创业者与一般管理者在风险倾向上的差异性,但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所达成的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创业者在风险倾向上较一般管理者并无实质性差异(Low,2001),创业者只是中等程度的冒险者(McClelland,1961),[5]只是创业者抱着更为乐观的心态看待创业机会(Palich,1995)。在对创业风险分析和管理的研究中,Gerosa、Nasini(2001)以太空产业为分析对象,对其创业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将创业风险管理视为太空产业管理中的一项新挑战;Barker、Harrell和Todd(2002)提出了基于模拟现金流量分析创业风险的方法, Puing和Zedtwitz提出了孵化器风险管理方法以及Allen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创业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此外还有学者从投资者角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创业企业的风险治理理论。

国内学者对创业风险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从创业风险来源及构成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研究,陈震红和董俊武(2003)认为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是创业风险的根本来源,创业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融资缺口、研究缺口、信息和信任缺口、资金缺口、管理缺口等,这些缺口导致了创业风险的产生;李志能、郁义鸿和罗伯特・希斯瑞克(2000)认为创业风险产生的形式依赖于创业的领域,通常的创业风险不外乎由财务风险、精神方面的风险和社会领域的风险等几个方面构成。对创业风险的识别、评估模型和控制进行研究,李洪彦(2007)从高科技创业风险的特征出发,对高科技创业风险管理与传统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创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以及创业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并探讨了防范高科技创业风险的管理策略;赵观兵、万武(2006)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风险评判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高新技术创业风险进行评估;颜士梅、王重鸣(2007)以混合安排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并购式的创业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策略的理论框架,将人力资源整合风险的控制策略分为基于规范、基于期望和基于契约的三大类控制策略,并通过深度访谈来获取数据和资料,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不同人力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策略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赵光辉(2005)从人才创业风险的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创业的经营风险、财务与会计风险、投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等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一些学者还对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如付玉秀、张洪石(2003)以委托-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创业风险中的创业企业家风险在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包括项目筛选机制、投资工具选择、契约限制与条款约束、动态评估和分阶段投资、控制权激励、风险报酬激励、风险跟踪管理、退出投资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创业企业家风险管理机制;陈晓健(2006)从创业企业成长风险入手,研究创业企业成长风险跟踪管理机制,认为创业投资家为了及时识别和控制创业风险, 应参与创业公司的管理,并构建风险跟踪管理机制来加强对创业企业的风险监控,在确定风险跟踪管理的方式与参与程度时, 创业投资家应考虑创业企业发展阶段、股权比例和投资行业等因素。

三、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关于创业的概念,虽然学者们存在着不尽统一的定义,但他们均围绕着创建新组织,开创新业务,利用创新思想创造资源的新组合;发现、捕捉与利用商业机会;价值创造与财富增长;风险承担等视角进行阐述。国内学者对创业概念的界定大多是借鉴和总结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较集中于从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承担的角度开展,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捕捉和利用机会并获取收益的过程,这个过程创业者需要创新和承担相应的风险。创业机会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因为一个理性的创业者不管他拥有多少资源、拥有多少新技术,如果没有机会,他是不会进行创业的。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出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服务,也不一定要有新的技术,但它一定要有创业的机会,创业者也是因为看到了创业的商机,捕捉住商机才利用商机进行创业的。关于创业风险的界定,目前研究只是从某个角度展开,且只是将创业概念与风险概念“相加”进行界定,并没有将创业风险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进行专门定义。

在创业风险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但研究角度存在着差异。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创业风险的承担者――创业者出发,研究创业者的风险倾向,寻找创业者愿意冒险创业的原因;在创业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方面,国外学者更多的是关注创业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以及创业风险治理理论的研究。而国内学者更多的是研究创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现有的方法对具体的创业风险进行评估以及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他们更多的是处于应用层面而不是理论层面对创业风险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Drucker,P.F.. 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M].New York: Harper Row,1985:16

[2]郁义鸿李志能罗伯特 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9

[3]刘骅:民营高科技企业创业风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4]Low, M.B.. The Adolesc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Specification of Purpose [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1, 25(4): 17-25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初创企业;风险应对

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全面的理论指导,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初创企业会遇到的风险,不外乎市场、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创业后的风险与前期风险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财务风险方面,不再是资金匮乏的困难,而是财务管理、资金分配的问题。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大学生创业者必须了解自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并做好预案,一旦遇到各类风险,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理,使创业不会走向失败。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南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事例,综合分析得出初创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形式,以期能够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些经验,使他们少走弯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一、大学生初创企业风险的种类及成因分析

本研究对南通周边18家大学生初创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创办之初面临的主要风险,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企业初创期面临的风险主要有资金风险、市场风险、决策风险、人员风险及管理风险等11种风险形式。造成大学生初创企业面临各种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图1 南通周边18家大学生初创企业风险形式分布

1.资金管理不当

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技术本领,拥有创意点子,可是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将策划方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真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大学生创业群体来说,创业者本身在财务分析方面知识的匮乏使得其承受资金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在企业初期,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者很难及时制定和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在业务来往中,不注重及时回笼资金,甚至不签订合同,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此外,初创企业一般都会选择投放广告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宣传新产品,但是很多广告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无端的人力财力的浪费[1]。

2.市场应变不灵

创业要想盈利,必然离不开市场。虽然大学生创业者在企业创办前期已经选择了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也充分考虑到了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但是市场是多变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或是某些大事件的发生而改变,所以即便是百年老字号也很可能因为市场的变动而亏损,初创企业就更容易遭遇挫败。如今的市场,恶性竞争、制假造假、诚信缺失,缺乏足够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被蒙骗,使得企业损失惨重。而且,大学生创业者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不能及时有效地制定应变方案,往往错失良机,导致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利润得不到提升。

南通某高校毕业生在校园内开了一家泡芙店,虽然其泡芙价格比学校外面店铺的便宜,但是这样的廉价牺牲了产品的质量。泡芙的口味、色泽甚至是店铺的环境都没有竞争优势,消费者在购买一次后便很少再去买,而且口口相传,即便这家店价格再便宜,又能吸引多少顾客呢?正是因为该毕业生对市场定位不准确,以为一味追求便宜就够了,这样单纯的想法最终使得店铺关门歇业。

3.社会经验匮乏

初创企业在正常运营时需要创业者做出很多决策,决定企业产品的定位,决定一周的工作计划,甚至决定企业一桌一椅的摆放等,这就需要创业者拥有成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交际能力。但是,大学生创业者长期处在象牙塔中,缺乏社会经验,也缺乏必要的社会关系,加之其本身容易盲目、冲动、眼高手低,在一些紧要时刻易做出错误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一些大学生创业者本身也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担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一蹶不振。

4.人员管理欠缺

初创企业员工流动性较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企业没有一套完善的人才招聘、考核的管理制度,缺乏诸如报酬激励、系统培训等机制。一般来说,初创企业没有足够的知名度,也没有能力提供高额的薪资待遇,很难吸引富有经验的高级人才的加入。初创阶段的人力资源部也处于认识粗浅的阶段,缺乏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员工无所适从。值得注意的是,初创企业在业务开拓阶段,如果一味要求员工高负荷工作而不给予一定报酬激励的话,便很难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难以使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总的来说,员工感受不到企业的关怀,甚至觉得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不公平,不注重员工自身的想法,不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那么往往会丧失人心,导致企业没有凝聚力,而员工的频繁流动将直接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5.企业文化薄弱

在企业初创阶段,大学生创业者大多会把重点放在如何拓展业务渠道实现盈利方面,很容易忽视掉企业文化的营造。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在学校里并没有学习到专业的管理知识,考虑问题不全面,对于市场的规律、经营的理念很不熟悉。一旦真正运营企业后,大学生创业者急于恶补有关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无法兼顾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创业者本身经验不足,阅历不深,很难具备激励员工的人格魅力,无法起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企业没有特色文化,没有高识别度的品牌效应,企业竞争优势不足,难以长久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初创企业风险的应对策略

风险可以理解为一种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是0%,也可以是100%,所以可以说风险其实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初创企业的风险,大体可分为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素质相关的主观风险和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客观风险。大学生创业者面对各种形式的风险,如果能够掌握应对策略,培养风险管理能力,对风险的发生具有预见性,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1.规范使用资金,完善财务制度

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项目资金的申报、监督和审核都必须有章可循。大学生创业者可多向成功创业人士请教,尽可能快地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制度,以期降低资金风险。初创企业应尽量缩短投资的回收期,如果一味地投入资金,而不考虑其回本期限,一旦遇到某些不可抗力的事件,企业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阻碍企业日常运作。在业务合作时,不要为了追求销售业绩而忽视客户延期付款会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危机,尤其是批发型企业,如果货品积压,既要承担高额的仓库租赁费用,又不能回笼资金,这时候就可以采用促销手段尽量减少库存[2]。如果遇到客户需要延期付款,则需要做出应变措施,考虑企业能接受的最晚期限是多久,接下来的业务合作模式是否需要改变。在广告投入方面,大学生创业者首先需充分剖析企业所处环境,明确广告投放预期目标,努力让投入资金与宣传效果成正比。

从南通某高校毕业生在校开理发店的成功事例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在理发店开业初期,其采用兼职学生宿舍宣传的手段推广会员卡,重点走访女性潜在消费者,而且会员卡是一人办理,宿舍整体享受优惠,但需要在会员卡中充值一定量的现金。这样的做法既起到了低成本宣传作用,又能及时回笼资金用于下一步投资,一举两得,效果显著。

2.提高竞争优势,努力开拓市场

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能开拓市场,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正确认识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在产品投入区域、价格制定等营销手段上,要考虑到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产品这两个方面,学会扬长避短,在优势项目多投入精力,在某一细分市场内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效应带来的益处会让企业受益颇多。大学生创业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不能产生畏惧心理,要克服急躁情绪,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遇到紧急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处理,自己不能确定的可以开小组会议讨论,确保稳扎稳打,将问题逐个击破。

3.强化心理素质,提高决策能力

研究结果和实践表明,创业者本身的不足导致创业失败的概率比例是非常大的。创业者在初创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大学生创业者相对具有丰富创业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人来说是处于劣势的。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问题,大学生创业者一定要克服冲动盲目的缺点,先灭火再查找原因,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新成立的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你无法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策略,因此必须做很多的测试与实验以便于调整策略,找出重点所在[3]。”麦克・戴尔的这句话指出一个初创企业的发展策略是需要不断摸索的。大学生创业者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决策能力的不足,要善于与团队沟通,判断不能武断,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总结,认识企业目前发展的不足之处,明确企业今后发展方向。如果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而是吸取经验,作为后面制定发展策略的参考案例[4]。

4.凝聚优秀人才,弘扬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家都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不是以个人为中心,也不是以创业者为中心,而是以员工为中心,特别是以优秀员工为中心。在企业,创业者自身的素质对整个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学会做一个优秀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规范言行,树立榜样,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创企业要注重打造一个高效团队,营造和谐企业文化,特别是要创新员工激励机制,使员工感受到领导的信任、企业的关怀,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利润[5]。但是,在鼓励优秀员工的同时如果发现部分员工工作松懈、一味索取的行为也要及时制止,进行批评教育。可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5.细化经营管理,完善组织架构

现代管理学中的“短板效应”理论主要就是告诫企业要弥补弱项,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实际中不少企业正是因为“管理经验不足”这块短板,而导致企业快速崩溃。初创企业应该在充分分析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经验模式,避免走一步看一步,杜绝投机心理,切忌盲目发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保证初创企业稳步发展的根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应严格遵循制度处理,所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另外,要注重加强骨干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大学生创业者不妨逐步将自己的权力授予一些骨干员工,这样既减轻了创业者自身的压力,又能让这些员工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鼓励,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才能,高效执行各项决策,完成企业既定目标。

创业是一种能力,创业教育能够塑造优秀的创业人才,这在大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创业是时代的主题,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分析了初创企业的风险形式及其成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力图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认识自身不足,吸取前人经验和教训,养成自身成熟理性的风险意识,逐步提升市场适应能力、风险应对能力,以便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初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燕芳.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解决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2009,(4):175-176.

[2] 李肖鸣,朱建新.大学生创业基础(第二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6-102.

[3] 崔义中,郑永安.实用创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3-42.

[4] 崔东红.创业・创新・创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59-78.

篇(3)

关键词:风险投资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

经验和统计资料表明,风险投资的发展对就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具有重要贡献,特别是在风险投资业比较发达的美国。风险投资加速了高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促成了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达,并因此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娱乐和社会交往方式。本文拟以美国为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回归等计量方法对美国风险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美国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源于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rporation,简称ARD)的成立,标志着风险投资进入组织化和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1958年,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投资法》(SBIA),授权中小企业管理局制订和实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通过设立政府风险基金,引导和促进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的早期发展并帮助创建新的企业。在该计划的鼓励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从1959年到1963年的5年时间内,全美就有692家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在中小企业管理局登记注册,资金总规模4.64亿美元,其中公开募集的投资公司47家,募集资金3.5亿美元。

然而,由于存在一些内在不足,中小企业投资基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以后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到1977年,全美风险投资总额仅5000万美元。为了挽救毫无生气的风险投资行业,美国国会在1978年至1981年4年间连续通过了6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法案,分别是:1978年的收入法案,将资本增值税从原来的49.5%下降到28%;1979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谨慎人条款,修正了1974年制订的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中有关投资指南的规定;1980年的《小企业投资促进法》,将风险投资公司重新划归为商业性开发公司;1980年的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安全港条款规定,消除了其接受退休基金作为有限合伙人时所承担的巨大风险;1981年的经济复苏税务法案,进一步将资本增值税从28%降到20%;1981年的《激励股票期权法》,允许股票期权的持有者在行权以后再交税,并降低了税费标准等。正是这一系列法律与政策上的调整为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之受70年代末风险基金投资于苹果、英特尔和联邦快递等获得了不菲业绩的激励,从80年代初开始,美国风险投资业步入复苏和快速增长时期。

1990和1991年,美国经济全面衰退,社会对风险资本需求明显减弱,大量机构投资者的资产也频频出现质量问题。但随着1992年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并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增长时期,加上1992年以来美国政府对50年代确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效地实现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复兴,经济的持续景气和企业股票上市的热潮再次推动美国风险投资业的持续增长。1992年,美国会通过《小企业股权投资促进法》,除解决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外,还提出了“参与证券计划”,即小企业管理局以政府信用基础,为那些从事股权类投资的小企业投资公司公开发行长期债券提供担保,而且长期债券自然产生的定期利息也由小企业管理局代为支付,从而大大改进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式。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NVCA)的统计结果表明,到2000年,美国风险投资额达到1048.274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创造了430万个就业机会,736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分别占全美就业机会的3.3%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4%。1999年,美国风险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曾经达到165.3%的历史记录。但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破灭,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再次进入低谷,2003年后回升迹象向好。

二、美国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

为了充分说明风险投资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美国为例,选择了美国1990年至2003年14年的风险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来论证分析。我们首先检验两个经济时间序列是否存在伪相关问题,因为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意义上几乎没有联系的序列却可能计算出较大的相关系数,这对我们的实际研究结果是毫无意义的。本文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来检验X对Y的解释程度(其中Y代表国民生产总值,X代表风险投资)。

表1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原假设F统计P值

Y不是X的格兰杰成因1.326190.38306

X不是Y的格兰杰成因2.067790.24719

注:以上分析用EVIEWS3.1软件计算得出。

可见,对于X不是Y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只有0.25,表明X不是Y的格兰杰成因的概率较小,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X是Y的格兰杰成因。同样对于Y不是X的格兰杰成因的检验概率只有0.38,也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Y也是X的格兰杰成因。通过分析得出,序列X和Y都能提高彼此的被解释程度,风险投资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相互反馈关系,风险投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为风险投资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风险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列出其线性模型式表示如下:Y=AX+B,式中:Y——国内生产总值(GDP),X——风险投资额,A、B——待估计的系数。将美国1990年至2003年风险投资额和国内生产总值28个样本在Eviews软件上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运算,估计结论为Y=0.158804X+14.41221,其中R2=0.818469,相关系数r=0.8824,T统计值为62.5209。从估计结论可以看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严格的正相关,两者相关的概率达到0.88。通过回归方程粗略看出风险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风险投资每增加1%,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16%,拟合系数R2为0.818469,回归效果较好,T值显著性通过检验。除了定性分析外,西方学者对风险投资的作用也进行了大量定性研究,具体来讲,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在多个方面:一)风险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研究报告,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保持着一个稳定的增长率。在对美国风险资本经济影响的7次年度调查中发现,创业企业在第一个营业年度平均拥有员工21人,到第八个营业年度平均员工达到184人,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一般企业。另据一份对500家受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的调查显示,1991-1995年,这些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财富500强企业每年以4%的速度在减少工作职位。[③]通过调查得知,在就业增长较快的主要行业中,几乎都得到了风险投资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当然,不同的行业在创造就业机会上又会有所不同,计算机软件行业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由风险投资支持的软件企业雇用了88%的软件工作人员。

(二)风险投资拉动销售收入的增长。风险投资支持的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在拉动企业销售收入增长方面明显优异于缺乏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1975-1995年的20年间,美国最成功的24家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了100倍,而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曾经得到过风险资本的支持。特别明显的是软件行业,通过对2000-2003年美国软件行业销售的调查,风险资本支持的软件行业产值增长达到31%,而与此相对应的整个软件行业的增长率却只有5%。在某些风险投资特别青睐的高技术行业,风险资本的支持更是明显,而这些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也非常迅速。

(三)风险投资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兴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新技术发展的高创新性、知识密集性、高风险性等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很难像其它一般成熟产业一样从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应运而生。风险投资对R&D成果的转化进行投入,提高了成果的转化率。支持创业成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在科技成果、创业人才以及资金的混合体中,风险资本投资是关键的一分子,正是这种混合体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仅1987年至1996年,美国风险资本家向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及服务、通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就从21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48亿美元,年均增长7%,信息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2175亿美元增加到4445亿美元,年均增长6.5%。

三、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风险投资目前虽有一个旺盛的发展格局,但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产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障碍:宏观方面存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障碍,具体表现在缺乏有效地推出渠道和退出制度、现行法律和政策不配套所形成的制度缺陷、政府定位不准、参与方式不当等;微观方面缺少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支持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高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和低成功率、缺乏真正的风险投资家、单一的风险投资企业制度等。认识到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大贡献,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势在必行。

(一)营造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制度环境。Bygrave和Timmons(1992)对美国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考察。他们指出,风险投资业的内核由资本、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支撑组织构成。风险投资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环境、文化环境、智力支持、地区差异等。在营造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政府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要采取倾斜政策对风险投资业进行扶植,如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优先采购国内高科技创业企业的产品、以出口信贷方式积极支持高科技创业企业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等;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有效的退出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学、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改变凭关系进行投资的行为,由市场来决定投资的去向等。

(二)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市场化和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商业化紧密联系。风险投资产业化、市场化过程,客观上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风险投资在投资运作上一定要面向市场,按市场需求选择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项目,同时按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建立风险投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等。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紧密联系,可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比如受市场影响,出现热门行业投资过度,而一些有前途的技术得不到足够的资本,风险投资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以通过合理分析受资行业的结构,对受资行业的投资进行平衡。另外,风险投资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紧密结合可以加快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三)构建我国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支持的有效模式。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环境、文化环境、智力支持、资源、市场等因素的正式和非正式约束。根据这些因素,我们从生态学发展的角度来构建一个风险投资发展对高技术产业支持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金融支持、技术专长、知识等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循环反复。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不仅仅局限在资金的投入上,风险投资家往往还肩负着为风险企业输入管理技能、知识经验、市场资讯资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等重任,同时通过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平台和科研机构、大学保持紧密联系,获得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本支撑,促进知识、经验、人才等合理流动,及时了解技术、科研成果的最新动态从而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参考文献:

1.AndrewL.Zacharakis.Thedevelopmentofventurecapital-backedinternetcompanies,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8(2003).

2.VentureImpact2004venturecapitalbenefitstotheU.S.Economy,GlobalinsightstudybyContentFirst,NVCA.

篇(4)

内容摘要:本文从政府引导基金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出发,基于委托理论的视角,对政府引导基金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和加强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引导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 风险防范

政府引导基金的性质特点

(一)政府引导基金的定义

200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主要通过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引导基金本身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业务。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层含义:一是非营利性,引导基金的性质是政策性基金,其设立目的不同于一般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基金,宗旨在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克服单纯通过市场配置创业投资资本的市场失灵问题;二是间接性,引导基金本身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而是作为母基金,按照市场规律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子基金,由创业投资子基金投资处于种子期、发展期的科技型企业;三是市场化,引导基金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基金主要职能是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并对所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加强财务监管,而具体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由创业投资管理团队进行,政府主要落实相关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并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四是限制性,政府引导基金限制投入领域,不得用于从事贷款或股票、期货、房地产、基金、企业债券、金融衍生品等投资以及用于赞助、捐赠等支出。闲置资金只能存放银行或购买国债。

(二)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

引导社会资本,形成创业资本集聚效应。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会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极大地改善创投资本来源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基金本身为创投市场提供了一个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政府信用,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引导基金运作机制中涉及相应的“让利机制”,吸引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降低其资本风险。引导投资方向,扶植中小企业的成长。政府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处于初创期的企业,从而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本土人才,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培养创业投资家是一个地区创业投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培养创业投资管理团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创业投资成功之路,而建设本土创业投资人才队伍又是创业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从而推动我国创业投资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创业投资的主要方式

阶段参股。即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机构参股,并按事先约定条件,在一定期限内退出。主要支持设立新的创业投资机构,以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总量。跟进投资。即引导基金与创业投资机构联合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此种方式主要支持已经设立创投机构,降低其投资风险。风险补助。即对已投资于初创期中小企业创司予以一定补助,增强创业投资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投资保障。即创投机构挑选出有潜在投资价值、但有一定风险的初创期中小企业,此时由引导基金对这些企业先期予以资助,并由创投机构向这些企业提供无偿创业辅导,辅导结束后创业投资机构向这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再给予第二次补助。这种方式主要解决创投机构因风险而不敢投的困惑,适合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创业引导基金的政策背景

1999年至2000年间,各地方政府纷纷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公司,但由于受互联网创业投资泡沫的打击,整个创投业陷入低谷;2005年,中央十部委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创投业,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气象;2007年科技部和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方式的启动对科技金融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2008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的《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从七大方面明确了引导基金设立的性质和宗旨,设立和资金的来源,运作原则和方式,基金管理以及对其的监管,确立了政府引导基金组织和设立的法律基础。

(二)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设立的主要模式

1.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地方政府设立的引导基金。2006 年3 月,国家开发银行与中新创投共同组建“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截止到2009年9月完成全部投资,共参股了16家基金;2007年2月,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共同设立“天津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2008 年8月,陕西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设立了“陕西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为10亿元。

2.财政直接设立的引导基金。2006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政府设立“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该基金规模为10 亿元;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与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安徽、湖南、吉林七省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募集资金90亿元,其中由中央政府注资10 亿、地方政府10亿、社会募集70亿。推出的首批20支创投基金由地方政府选定,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和地方特点来确定专业领域投向(见图1)。

政府引导基金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成因分析

(一)逆向选择问题

政府引导基金在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的引导基金操作主体能力不足,具有明显的行政、政府色彩。从已成立的引导基金来看,大多是由政府委托给一家国有公司或事业单位,负责引导基金的日常管理,大部分操作主体不具备专业投资能力,难以识别合适的基金管理公司。难以监管子基金运作,同时,由于引导基金的出资方主要是地方财政,于是在选择合作的基金公司时往往会有注册和投资的地域限制,给引导基金的运作带来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双方的信息非对称,政府又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很难利用现有的信息全面了解私募基金,这使得引导基金在投放过程中的投资风险大大增加,甚至成为部分管理人的寻租工具。

(二)道德风险问题

引导基金参与各方之间的目标存在差异甚至冲突,政府资本追求政策目标的实现,希望引导资本投向符合本地产业规划发展的领域、投向企业发展的种子期、起步期等早期阶段。而社会资本和创业投资机构追求收益最大化,他们更愿意投资处于成长和成熟期的风险相对较小的企业和更有赢利前景的行业。而作为委托方的政府引导基金是信息的弱势群体,是利益最易受到损害的一方。作为人的基金公司,可能单纯追求商业利益,不把资金投向需要扶持的产业和企业,或者投资以后忽略被投资企业发展;也可能与被投资企业合谋,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低报项目收益,损害引导基金的利益。

(三)委托-问题

引导基金运作中,从一个单向的双层委托关系转变为一个复合的委托链,因此引导基金运作中委托问题更为严重。一方面,多重委托导致了监管乏力。在引导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被投资企业的三方动态博弈中,始终处于委托链条初始端的政府主导的引导基金,是信息的弱势群体,要掌握某一个被投资企业的运作管理详细信息很难,对其监督成本也随着委托链的增加而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委托链太长,引导基金需要支付多重委托管理费,导致成本过大。

建立引导基金风险防范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合格基金管理公司的准入机制,解决政府引导基金在投放过程中的信息弱势,保障政府引导基金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课题。要改变过去政府过多地干涉金融活动的意识,坚持市场化的原则,请相关金融、法律等相关行业专家,制定申请政府引导基金的统一评价标准,通过统一的标准来甄别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将一些实力不强或资信不高的参与主体挡在门外,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政府引导基金的委托关系是一种多层结构,这种结构必然会造成委托人对人的监控力度弱化,甚至可能出现中间层委托人、人合谋损害上级委托人利益的现象。因此完善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政府将引导基金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运作,并签署委托协议,资金交给银行托管,政府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财政部门作为财务监管部门,对基金预算进行审查,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部门作为业务指导部门,应该监督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把资金主要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处于初创期和种子期的企业;基金公司独立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建立评审决策与方案实施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银行作为托管机构,根据投资计划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指令,采取阶段评估基础上的资金分段投放方式。

(三)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政府引导基金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商业资本不愿进入的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领域,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那些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企业。所以引导基金首要确保的是社会效益。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因为只有投资赢利,才能不断扩大引导基金规模.提高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引导基金运作中的双重目标,激励机制的设计也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一是对收益的补偿:政府资本以优先股形式投入子基金,只收取固定股息。子基金的赢利中政府资本应占的份额用于补偿社会资本或创业投资企业,亏损由政府资本有限清偿;二是对风险的补偿:若子基金赢利,政府资本按其投资额所占比例进行分红;而若子基金亏损,则社会资本的亏损部分由政府资本部分或完全承担。同时,在制度设计中允许子基金投资管理团队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使其收益与子基金的利润挂钩。

(四)加强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

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风险高、周期长的领域,投资初期往往都是亏损,甚至有些项目最后彻底失败。而且,引导基金作为政策性基金,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作为其中的参与主体,其主要作用应该在于创造有利于引导基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一方面,要尽快研究出台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的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创业资本的获得成本,从而提高创业资本的平均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建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级从业人员诚信档案。注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级从业人员诚信记录,使声誉机制发挥作用,提倡诚信和依法经营,对出现过诚信不良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从业限制,不断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与操作[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2.盛希泰.点石成金-PE开创金融投资新时代[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篇(5)

关键词:融资渠道;苏北地区;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近年苏北五市经济快速增长,苏北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崛起,经济增长速度超过苏南地区,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发展对于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苏北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制约,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瓶颈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苏北地方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一、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

根据苏北中小企业实地走访调研显示,苏北地区的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银行贷款融资占据了间接融资方式大部分的份额,其他间接融资渠道虽然已经存在,但其资金规模和使用效率决定了还无法真正成为有效的融资渠道。

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渠道,即企业所有者的投入和企业自身的积累,属于企业自有资金,这种融资渠道积累速度慢,不适应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自我积累存在双重征税问题;而外部融资渠道中,主要包括专业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其中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占据比例较大,以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民间资本借贷次之,总体上缺少其他金融方式,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由于苏北地区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档次低、成本高、市场占有份额少,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企业经济及社会效益均不理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商业银行信货支持对象的支柱产业项目不多,随着国家银行金融政策倾斜以及苏北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苏北中小企业利用专业银行借贷资金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多。而民间资本的融资方式,由于其在担保方式、利息支付、易得性、便利性等方面具有优势,苏北地区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资本的融资方式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二、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现行金融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目前,现行金融贷款机制增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中小企业贷款的要求高、贷款操作流程复杂、贷款额度有限,这些因素都限制中小企业进行专业银行贷款的行为。银行为了减少和中小企业委托关系中的监督成本,防范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往往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担保或抵押,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做到。

2.苏北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主信用缺失导致贷款难。苏北地区地方政府尚未正式出台相应政策法规, 担保机构的法律和商誉地位难以确立, 且现有的信用担保机构业务范围狭隘, 业务运作水平低, 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 这些都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同时苏北中小企业主不重视信用体系,个别中小企业存在信用危机,信用缺失是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3.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无法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从调研中发现,苏北地区的融资渠道与苏南地区的多层次渠道不同,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政府导向型的间接融资为主,融资体制单一,无法通过其它渠道来满足的企业资金需求。由于苏北中小企业所处属于成熟期行业,缺乏知识产权及研发技术,科技含量较低,无法进行间接渠道的高科技融资方式。

4.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规范导致内源融资缺乏。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在利润分配中普遍存在着“重消费,轻积累”的倾向,同时人力资源缺乏,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企业缺乏发展战略目标及眼光,导致苏北中小企业无法通过企业留存收益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对策

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其信用低、担保少和风险高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适当的解决方式。

1.改善苏北投融资环境,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苏北地区地方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借鉴苏南先进的经验及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投入到市场前景广阔、盈利高、风险小的项目,改进信贷服务,增加信贷投入,为苏北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由财政支持,加快建设信用担保体系。探索成立吸纳民间资本、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2.转变企业增长方式,培育高新技术及高科技产品,吸纳创业风险资金方式进行融资。风险投资基金主要倾向于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的高科技产业,苏北中小企业应加紧企业转型,培育高新技术及高科技产品,将企业打造成高科技企业,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由于存在高风险、高潜在利润的特点,因而在创业阶段可以通过社会上的创业风险基金实行筹资。

3.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发展直接融资方式。苏北中小企业加快自身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选择朝阳产业及朝阳市场等方式实现企业积累,进行直接融资。通过股份制改造,明确企业产权,有利于企业治理的改善和企业股权融资。

4.实现中小企业上市发行股票融资。我国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的建立为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苏北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不断涌现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并引导其上市融资,将较好地解决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带动区域中心企业共同发展。

5.正确利用民间资本进行融资。随着国家对民间资本的重视,苏北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规范操作,注意提高民间借贷行为的公开化,允许相关的中介机构自发形成,并对其加强规范化操作,使得民间借贷整体浮出水面,实行透明化管理,将其逐步引入到与正规融资渠道同等的地位,形成良好竞争。

参考文献:

[1]季学凤.从创业板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破解路径[J].企业经济,2011(11).

[2]吴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

[3]陈李宏,彭芳春.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J].商业时代,2010(35).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多样化,企业竞争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加剧。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提升企业对财务风险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探讨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对于解决好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和成因

1.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而造成企业所期望达到的财务收益与实际的企业财务收益存在差距或产生背离的一种现象。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伴随企业发展而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时候,要对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完整、详细的了解,才能真正透彻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外部环境成因,二是企业自身的运营问题。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它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法规、税收的变化情况、企业发展的定位和企业发展的宏观走势、人民币的汇率、银行利率的浮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等,这些经济行为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财务收益,进而带给企业一定的财务风险。而从企业的内部成因来看,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只是单方面重视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收益情况,而没有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规范,导致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错误,财务部门在财务决策上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往往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凭既有的工作经验和常规模式来进行财务决策和评估活动,没有从整体上来判断财务活动的价值,缺乏财务决策的精准性。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是度量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企业的运营情况。而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是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同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为企业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提供可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1.加强企业筹集资金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现代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要做好筹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要在相关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和一定的行业标准内进行,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经济原则。企业的筹资活动要按照这些原则和法律的规定科学、合理、合法地进行,尽可能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筹资活动要把握的原则主要包括:一是企业筹集资金额度要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实际生产收益、产品类型、销售利润等真实需求来确定,要防止企业资金筹集风险产生和扩大。二是要将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相结合,要充分考虑企业投资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明确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把握企业需要筹资的数额和规模。三是企业的筹资结构要与企业实际的资产结构相适应,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最终依据企业的资产结构来确定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渠道以及企业负债的构成。

现代企业筹集资金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1)按照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运营情况,确定企业筹资的规模;(2)对企业筹资结构的成本进行评估,然后选择最符合企业财务状况的筹资活动;(3)企业要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选择合理的筹资时机,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4)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之前,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筹资数额、筹资结构以及筹资时机和期限进行规划,制定完善的筹资方案。

2.加强企业资金使用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资金使用活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就必须要明确资金在使用时的风险成因。企业资金投资风险成因主要包括:(1)企业的投资活动没有进行科学、完善的投资计划,投资决策不合理;(2)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没有很好地利用投资风险分散组合,导致投资风险和收益相背离,承担的投资风险性高;(3)企业在投资管理中,没有很好地处理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许多企业的金融投资已经逐渐脱离了企业的实业投资的发展需求和目标,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和成本;(4)许多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都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思想,而缺乏一定的理性,导致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

现代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主要有:(1)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原则和风险投资控制策略;(2)企业的投资活动要遵循审慎性原则,对投资活动开展详细的事前风险测评和投资回收测试;(3)企业的投资活动要把握创新和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原则,不要盲目跟风,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平衡方法、风险管理和控制办法等;(4)企业的投资活动要将投资风险进行分类和分化,减小投资风险的压力,最好能选择不同的投资主体来分担风险。

3.加强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使企业的资金回收达到投资的目标,最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尽可能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拥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

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点,是把握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与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1)注意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依据企业的成交数额和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来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2)详细评估对方的资信状况,有效掌握对方的信用情况,减少信用违约风险;(3)采用一定的折扣手段来提高企业资金回收效率,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折扣政策,加快货款回收;(4)分析应收账款账龄,针对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采用不同的催款措施和手段。

4.加强企业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企业在资金分配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而为了降低企业在分配收益时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并且要积极处理好企业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差异,使得企业的利益分配模式能够符合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而又能起到调动投资者积极性的目的。企业在资金收益分配活动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并且结合企业预期收益的要求,合理制定会计核算与利润分配的有效方法。(2)企业还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保证企业的再生产活动不受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3)企业还必须充分考虑投资者的积极性,要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投资方案使投资者对投资的未来收益有信心,并且要使投资收益得到有效保证、及时兑现和增长。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内部控制机制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一项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化解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机制。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能力。同时,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必须是针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多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起到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目前,国内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1)有效回避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在风险决策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投资风险小的决策投资方案,并且在风险决策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对方案作出调整和修改,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2)选择科学的降低企业风险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是企业通过付出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开展专门的投资风险监控,及时掌握风险变动,迅速反应和采取措施,提高企业风险主体(产品质量、方案设计、抵御风险的模式等)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减少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3)选择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必须加强与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采用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策略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进而达到提高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并且通过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来达到转移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4)企业的债务重组。如果企业的债务负担过重,并且有可能会引发负面效应时,企业就必须按照相关的政策和协议,对企业的资产债务进行清算,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企业债务转资本的重组等,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对于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技术难度上来说,因内部控制机制需根据企业发展不断更新,其构建成本和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大。企业要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各级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树立上下统一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观念,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联系,共同为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服务。目前,比较好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方法主要是依靠企业自建,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类生产经营流程的梳理,清查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流程和关键措施,定期组织对流程执行和风险控制检查,开展评估和实施整改,从而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五、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降低财务风险成本,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内部控制机制,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

[2]黄长江,田裕英.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6(01).

[3]林轩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探讨研究——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篇(7)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着各类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特别是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企业更应发挥主动性,加强财务风险的分析,优化资本结构,针对财务风险的各种成因,努力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效益。因此,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就相关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2202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从创业、成长到成熟阶段,均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等都可能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从企业发展实践来看,外部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发展等因素不确定性导致的财务风险往往是影响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同时,为了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可持续发展,企业往往采用股权融资方式和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资金,融资方式的选择,又往往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如何强化财务风险预测和分析,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2.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股权融资方式和负债融资方式结构不合理,现代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在筹资时,谋求合理的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并带来较好的盈利,是确定合理资本结构的前提。部分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前,未结合企业未来开展的业务进行合理的资金需求预测,导致筹资规模不合理。部分企业未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股权融资方式和负债融资方式未有效加以利用,导致部分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业务处于快速发展期时,不敢大量采用负债融资方式,筹资数量不足,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部分企业又筹资金额过大,负债过多,为企业带来资金支出压力,带来额外的利息负担。

2.2负债融资方式不恰当

企业负债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均具有不同的特性。我国企业选择负债融资方式不当、造成财务风险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部分企业错误的估计自身的实力和生产经营状况,采用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旦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则难以按期偿还债券,由于债券方式的局限,无法参考银行贷款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因此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导致严重后果。而部分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盲目的采用银行借款方式,而由于限制较多,因此取得资金数额有限,对企业生产经营又造成影响,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2.3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同样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如:企业受外部市场需求和其他同行业企业竞争影响,产品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均对企业财务数据直接产生影响。从企业财务指标来看,产品销量降低、市场占有率下降,企业存货增加,资金使用率下降,资金周转效率降低,直接影响企业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从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受到影响。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当企业外部环境恶化,企业无法有效收回资金,从而难以进行产品改造、优化和升级,又影响企业规模扩张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进一步加剧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4经营决策不够科学

投资方面,部分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未进行有效的可行性分析,未预测投资可能带来的效益回报,对于投资可能的风险未充分认识,导致盲目投资,使得企业投资难以获得效益,甚至形成损失。如:部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投资项目没有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进行决策的依据不真实准确,甚至信息失真,导致在进行投资时失误,为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在产品销售方面,部分企业为增加销量,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客户信用情况未进行严格分析和判断,盲目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促销。虽然在账面上增加了营业收入和利润,但是由于债务人长期占用企业资金,使得企业流动资金缺乏,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外部债务。另外,大量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可能形成呆账,甚至形成坏账损失。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建议

3.1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

现代企业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综合利用股权融资方式和负债融资方式,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提高企业效益。在进行资金筹集时,应充分预测企业未来可能的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经营目标,确定企业资金需求量。同时,在进行资金筹集方式选择时,考虑企业财务杠杆平衡点,当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时,可以考虑采用负债比例较大的筹资方式,增加企业筹资规模,同时,由于利息支出在税前列支,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应充分考虑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在长短期负债确定和负债取得和归还时间安排方面保持合理性。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波动周期情况,考虑负债融资方式,避免造成某一时间段的偿债压力或者形成资金闲置现象。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应与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分别融通,流动资产与短期负债结合,确保短期偿债能力,长期资产应由长期负债来进行融通。结合企业投资计划,对企业未来盈利情况进行预测,考虑现金流量充足,避免企业由于资金断裂形成财务风险。

3.2结合企业长远利益,选择合理负债融资方式

选择融资方式,必须结合企业发展情况,特别是综合考虑企业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从而监督和控制风险,在选择负债融资资方式时应强调合理性,以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融资前,除首先考虑当前的资金需求量外,应同时考虑企业未来的长期利益,强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应对企业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发展情况进行预测,采用符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当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稳定,发展规模稳步扩大时,可以考虑发行企业债券方式,以降低贷款周期,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反之可以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即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财务危机,也可以采用谈判、企业债务重组等方式,将负债融资难以偿还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3.3降低市场风险,实现风险分担机制

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应采取相应手段降低市场风险。例如将市场不确定性加以化解,预测市场的不确定性,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采取多项举措,多途径实现风险分散,化解财务风险。面对外部市场压力,企业可以采用信用保险等方式,就企业某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实施保险,防范企业风险,也可采取非保险机制,例如申请高附加值产品金融支持,从而获得银行贷款融资,又如,将产品以打折的方式出售给相关销售机构,提升企业业绩。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设立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机构,配备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采取常规性的措施,对企业可能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3.4加强投资可行性分析,优化经营决策

应强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建立企业资金管理监控制度,防止资金异常,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应加强项目可行性分析,在决策时,考虑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又充分对投资对象进行调查,为投资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进行参考,防范信息收集不全导致投资失误。一方面,可以指派对业务熟悉、管理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对被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加强投资过程中的资金监控,实施风险分析和防范。资金监控过程中,应重点对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情况加以掌握。特别是对于企业应收账款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客户的信用评价,防止为了提高销售量而盲目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从而防范坏账损失。在存货决策过程中,应加强存货管理,采用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确定最优方式采购存货,实施ABC存货管理方式,按照重要性、价值大小等对资金占用情况进行分类,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乔洪奎.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

[2]李子威.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