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的重要作用

化学的重要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4 16:23: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的重要作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的重要作用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好化学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有兴趣,就可促进他探求这件事物的来龙去脉,激发出他极大的好奇心,进而促使他深入的钻研这件事物。同样的道理,学生对学习化学有兴趣就可促进学生来学好化学。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挖掘教材中引人入胜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化学知识,充分挖掘这些与人们联系紧密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引入化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给学生介绍新知识,学生为了搞清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就会很有兴趣的追寻答案,这样引入知识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知识的介绍和分析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科学家探寻这些化学知识时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发展史的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愿望。高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介绍科学家的资料,把这些资料充分应用起来,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另外,化学知识中有一些与人们生产中的工艺相联系,教师可以把这些工艺给学生予以介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中有许多化学实验,做好这些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有好处。化学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现象明显,神秘有趣的特点,做好化学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化学知识奥秘的热情。教师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化学实验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兴趣。在学生实验中,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做一些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喜爱化学从而进一步探求化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纽带,集趣味性与神密性于一身,做好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当中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当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化学问题。教师对学生要亲切友善,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解答。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学生经常进行学习方法的批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对学困生要制定帮扶计划,详细了解学生学困的原因,热情帮助这部分同学,使他们尽快赶上学习进度,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平时教学当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的统一。这样,学生由喜爱老师转变为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从而不断的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学生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让学生开展一些与化学有关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化学演讲比赛、化学实验仪器小制作、化学趣味实验等活动,深化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探求钻研知识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进行活动时,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点评,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师也可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验改进、实验制作的题目,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提高。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如调查当地水质污染情况,大气污染情况,污水排放情况等,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五、提高学生探求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求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钻研、探究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探求化学知识,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启发学生智慧。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化学问题的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思维辨析能力。在教学中还要启发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求钻研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善于分析、总结、归纳、探索的学习习惯,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探索化学知识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许多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从以上各方面来悉心培养,使学生喜欢学化学、有兴趣学化学,进而学好化学,从而培养出更多化学人材,促进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张晓宾(1963-),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育教学。

篇(2)

绿色化学,又叫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实质是让反应过程保持原子经济性,使整个反应过程无污染,反应物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反应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于预防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绿色化学的本质不谋而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就应该具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因此,他们应该深刻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丰富绿色化学的知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服务于社会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中普及绿色化学,融入绿色化学十分重要。

2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方法探讨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纷纷对推行绿色化学教育做出举措。但是由于绿色化学概念较为新颖,教学方式提出较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加强高职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部分提出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由于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未关注绿色化学所独有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化学教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学习和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做到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的境界;其次,应宣传和推广绿色化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将讲课内容向绿色化学方面过渡,及时向学生传达先进知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强化授课效果,并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再日后的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拓展知识范围。

2.2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教材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才能真正使其深入学生之心。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对传统化学的反应式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例如接触法制硫酸一节中,硫铁矿燃烧后的残渣富含铁元素,可回收用于炼铁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时将其通过石灰乳或氨水,便可得到生石膏或亚硫酸铵,成功消除了污染并生产了副产品。再比如,CuCl2制备中,涉及到消除溶液中铁和亚铁离子的问题,若是使用教材所述的NaClO去除,则会产生新的杂质,增加了CuCl2制备的难度。若是从绿色化学角度思考,可采用H2O2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其分解产物为O2和H2O,亦没有造成污染,因此是良好的氧化剂。再者,教材应对绿色化学有一个系统的讲解,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作用,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等。讲解除了基础的概念性质外,还应包括研究成果,作用原理,应用方面等。尤其是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作用。

2.3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也是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的有效途径。

2.3.1微型实验的开展

绿色化学倡导下,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型化学实验。这种实验可以通过改良实验方式,用更少反应原料、更小实验仪器、更短实验时间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这样便能有效降低污染,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高职化学实验中不乏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试剂具有一定污染性,药品具有一定毒性的实验,这时采用微型实验便是绿色化学的集中体现。例如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进行反应时,可在井穴板上,用滴管取一至二滴进行反应,即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比如做氯气取用实验时,用针管取用可有效防止氯气外泄,并很好地控制了用量,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3.2利用多媒体开展实验

对于一些危险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原料消耗巨大,对环境影响恶劣的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污染大,浪费大,操作难,并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教学。使用教学软件可以准确模拟出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多媒体设备也更直观,更清晰,可以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有效避免了浪费和污染,满足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3结语

篇(3)

关键词:高中学生;化学教学;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多科学家、优秀的学生在谈到成功的关键时,都不约而同指出自己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指挥棒重压下的高中课程繁重而紧张,作为智力因素之外的重要方面之一,兴趣此时在课程学习中起着尤为突出的作用。它不仅对学习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调节作用,更对学生自身能力和智力开发拥有不可或缺的启蒙性作用。

一、强化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必要性认知

高中化学课程与初中化学的基础性认知不同,也与大学化学专业性、原理性不同,有其自身特点。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较为繁杂、抽象,理论性也较强,记忆性的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蜕变为“我要学”,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化学的快乐。化学教师的成功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在于只是传授一堆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

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就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因而也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对所学知识兴味索然,必然导致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消极,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低下也是必然结果。

强化学生对化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是贯穿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始终的主线之一,是化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改善高中生对化学,尤其是高中化学的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极其重要的一环。化学是基础自然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更要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化学不只是一门简单的高考理科科目,而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提升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1.课内与课外实验相结合

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理论的建构和知识的阐述就是通过一次次科学探究得出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量应用和使用实验这一科学探究的方法应该是化学学习方式的一种理性回归,同时也是化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一些具体的物体或经验产生,并发展成为对整类物体和经验的兴趣,进而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将学生领进神秘莫测的化学王国,使学生对精彩纷呈的实验现象和变幻莫测的实验结果产生兴趣,以及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的积极参与来培养兴趣,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最直接的原动力。

除了上面所说的教师示范性实验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之外,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常规实验、书本实验,甚至是自主设计的实验,无疑将更有利于提升其化学学习兴趣。教师除了教导学生亲手进行书本实验之外,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设和引导学生多进行课余实验、课外实验等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或学生间合作完成,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中化学的学习也不应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一文中指出:“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把书本上和课堂上传授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实物、事件联系在一起,加强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将使学生对化学的理解更加直观,使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产生更大的说服力。

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将化学课本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学以致用才能产生兴趣。例如,家庭常用烧水壶上的水垢如何产生和去除;水泥、玻璃、合金等制造时的反应原理;雾霾、酸雨产生的原因等,生活中有很多的趣味现象和问题,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化学常识去解释和解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高中生涉猎知识的新、快、广令人咋舌,教师要紧跟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中的热点问题,多留意和搜集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并结合相关问题渗透到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和热点事件的现象入手,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化学知识,潜移默化中教授化学知识,而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化学知识的生动有趣,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必然高涨。

3.化学模型与多媒体相结合

高中化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在学习结构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时候,教师最好通过实际的效果展示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在高中化学的具体教学中,大量使用模型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将抽象知识化为可视的、具体的、形象的模型进行直观展示,将抽象、复杂、难懂的化学问题简单化,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化学学习兴趣。如,各种分子结构模型、晶体结构模型、电子云杂化轨道模型等在教学中的运用。

合理利用多媒体,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技术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可以模拟部分不易观察,没有条件实际完成,甚至是具有危险性的实验。

三、发挥教师在学生化学兴趣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属于个人意识领域范畴,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兴趣提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在任课过程中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倾注更大的热情,针对学生个体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程,师生共同实验等,逐步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以及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真正形成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化学学习氛围。实践表明,学生在很多时候首先喜欢一个老师,进而才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

此外,教师在授课之余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的变化,尤其对化学基础较差、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表扬其点点滴滴的进步,使他们逐渐体验到化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成功。快乐与成功在学习中体会的越多,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越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就会逐步增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课程拥有高中课程的一般特点,也有自身独具的特性,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采取一切必要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化学海洋中尽情徜徉,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峰.以情境创设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J].高中数理化,2014(8):56.

篇(4)

【关键词】激发兴趣 动手能力 思考能力 理解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17-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很多知识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离开实验,一切理论都变得空洞无力。学生对自己亲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会理解深刻,也更容易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家庭小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一 家庭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师可以在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适当地布置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做“清水变牛奶”的实验,让学生回家准备一些石灰水,用一根吸管往石灰水中吹气,就会看到清澈的石灰水变得浑浊。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本上学到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既可以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欲望,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 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大部分只是教师操作,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对于学生实验,因为教学条件所限,学生很难有大量动手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这导致学生觉得学习枯燥,很难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有更多动手的机会,家庭小实验就是最好的选择。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可以寻找一些易得药剂或代用仪器,进行简易的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如在学习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用蜡烛来验证灭火的原理,在用家里的大水杯代替烧杯进行相关的实验,很容易得出实验现象。又如在学习了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后,布置学生回家做自制净水器的实验,让学生找家里的替代材料,自己做实验,观察效果,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化学教学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许多家庭小实验都源于生活又略高于生活,在家里没有教师的指导,也没有同学间的互相讨论,学生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完成实验,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如在学习了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后,布置学生回家验证家里常用的苏打粉里面是否含有碳酸盐,让学生从家庭用品中寻找物品来替代实验室药品,这种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才能完成的实验,对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性,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同时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四 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篇(5)

一、拓展材料的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关于化学问题的能力

2009 年全国理综试卷第12 题,有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问题,如果考生不能很好地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并顺利想到学习过关于原电池的知识的话,那么该题可能就完全空白。新大纲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要求学生能从实际的问题中提取信息,筛选信息,学会化学解题的一般模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教材拓展材料中如《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正确使用铝制品》、《粗盐提纯》等,介绍了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化学教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中包含的化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拥有积极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当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学生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精力显得格外的充沛,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极大的提高,便有了持久的学习劲头。新教材中的拓展材料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引导,在拓展材料《同位素的应用》中,用非常简单的化学原理解决了一些对远古生物年代的确定,以及对现在的一些疾病的诊断等。在这些拓展材料中,化学知识展示了它神奇的功能,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

高中教材中化学重点与难点知识都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是上灵活应用了。而教材中拓展材料往往能使之具体化,对正确理解这些知识有很大帮助。例如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材特意安排了拓展材料《酶的催化作用》。酶为什么只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而对于化学平衡移动没有任何影响这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点。

拓展材料用比较形象的方法揭示了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使学生加深了理解。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增强对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许多阅读材料对著名的化学学家,如门捷列夫、侯德榜、凯库勒等对人类所做巨大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在《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阅读材料中就着重介绍了门捷列夫通过巧妙推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最终揭示了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学习材料,学生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又可以了解化学规律研究过程。这些材料不仅有助于高中生认识到所学的高中化学知识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未知的知识。

二、合理有效地处理拓展材料

1.把拓展材料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

学习拓展材料,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找出一个代表来回答相关问题,回答不完善的其他组可以补充,如果还是没有回答完全教师可以给予完善。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拓展材料的知识比较难,可以把它设计成几个小问题,使每个小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2.建议学生阅读一些有关化学的课外资料

教会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角度理解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想要更进一步研究的愿望。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资源,课本中的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不够,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适时的给学生介绍更多有关材料。在拓展材料《化学的简介》中,只是笼统地介绍有关粒子化学的一些前沿信息。这些可能不能满足很多学生想知道具体哪些最新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粒子化学方面的科普书籍。

篇(6)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118―01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而传统化学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将影视资源引入化学教学,通过影视素材与教材的融合,提高化学课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把初中化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教育境界。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影视素材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化学教学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是一门理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传统“填鸭式”教学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影视艺术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运用直观的影视现象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呈现出来,不但可以将化学从平面转化为立体,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透过影视窗口,看到化学的本质,增加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亲切感。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一个价值点,就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原理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因此,化学学习最需要的就是学生探究精神。影视素材的丰富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探究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化学的深层次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价值,这也正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意义体现。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影视素材的应用策略

1. 改编影视歌曲,加深化学知识记忆。初中化学识记性知识较多,有物质俗名、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实验现象等。以往教学中,学生常采用死记硬背,但效果甚微。由于对某些知识记忆不熟,就出现系列错误。如某种元素化合价没掌握,就不会写化学式,进而使化学方程式配平有误,最终导致相关计算错误。由于用词不当,对某些微小实验现象造成描述性错误。如在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有同学用“出现白色沉淀”来描述实验现象就是一种不妥当的说法,因为真正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诸如此类例子数不胜数,这就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歌词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因此,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将这些化学知识改编成流行歌曲,不但可以增添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可通过“寓教于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现下流行的化学版《青花瓷》《放手去爱》《孤单北半球》等,都是将化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应,这也是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必须应用的策略。

篇(7)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70年代为形成阶段,80年代以后为发展阶段。二次大战以后至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从恢复逐步走向高速发展,由于当时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事实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寻找污染控制途径,力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60年代初,由于当时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发现,农药中环境残留行为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到了70年代,为推动国际重大环境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国际科联1969年成立了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SCOPE),1971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全球环境监测》,随后,在7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专著,这些专著在70年代环境化学研究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在瑞典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一系列研究计划,相继建立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和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机构(IRPTC),并促进各国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结构和学术研究结构。应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80年代全面地开展了对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各主要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产生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这些循环有重大影响的种种因素的研究;重视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开展了全球变化研究,涉及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加强了污染控制化学的研究范围。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国际科联组织了数十个学科的国际学术机构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例如: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89年制订了“化学与环境”研究计划,开展了空气、水、土壤、生物和食品中化学品测定分析等六个专题的研究。

1991年和1993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亚洲化学大会和IUPAC会议上,环境化学均是重要议题之一。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授予三位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他们首先提出平流层臭氧破坏的化学机制。Crutzen于1970年提出了NOx理论,Rowland和Molina于1974年提出了CFCs理论,这几位化学家的实验室模拟结果在现实环境中得到验证。从发现平流层中氧化氮可以被紫外辐射分解而破坏全球范围的臭氧层开始,追踪对流层大气中十分稳定的CFCs类化学物质扩散进入平流层的同样归宿,阐明了影响臭氧层厚度的化学机理,使人类可以对耗损臭氧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因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从而导致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这充分表明环境化学家的工作已经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环境化学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发展。

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70年代起,在典型地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容量和环境背景值调查,污染源普查,围绕工业“三废”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环境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效应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完成了一批攻关课题和重大基金项目等国家任务。“八五”和“九五”期间,在有毒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水体颗粒物和环境工程技术、大气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动力学、对流层臭氧化学、区域酸雨的形成和控制、天然有机物环境地球化学、有毒有机物结构效应关系、废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原理与途径等方面的工作分别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重大重点等项目的支持,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从政府到地方各级行政管理与环境保护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多层次的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队伍[2,3]。

在酸雨测量技术、形成机制、物理化学特征、高空云雨化学、大气酸性污染物来源和沉降过程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天然源研究、区域酸沉降模式和酸雨成因、能源与环境协调规划、酸雨区域综合防治和临界负荷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从80年代起,我国先后制订出《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环境污染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等,选取了200多种分析方法,近百种无机和有机物,所用的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多年来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和有关实验室广泛应用。对监测分析方法的统一与标准化,在提高分析监测水平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992~1995年,国家基金委化学部资助了重大基金项目“典型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的研究,探讨了某些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在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水生天然有机物的起源、表征、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与模型以及卤代烃生成潜力等。在新农药单甲脒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以及有机锡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发现城市水源中的硝基多环芳烃的存在,对多氯联苯等的光解规律和产物毒性提出了新的机理和解释。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工作于1999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O3的测量技术、中国光化学烟雾特征、室内大气光化学反应模拟、空气质量模式、汽车尾气高效净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大气微量组分源排放、大气氧化能力、大气光化学模拟和模式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曾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

在天然水质变化与水污染控制原理、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去除与生物降解和高级化学氧化、水质净化的高效生物和絮凝反应器、废水的无害化与资源化、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但是,从国际发展趋势和目前水平来衡量,就总体而论,我国环境化学的研究,无论从方法、技术上,还是研究思路上大多缺乏独创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对热点环境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求。在分支学科和研究的内容上发展也不平衡,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在环境化学过程研究中对化学污染物的外观表征研究得较多,而在复合污染的界面反应过程动力学,污染机制及其效应方面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从分子水平上对污染物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虽然建立和发展了较为完备的常规分析测试方法,但对于环境样品的形态、结构与中间产物、同族体等的分离与测定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在污染物的现场测试、实时测定等方面尚缺少有效的方法和仪器。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世纪的环境化学任重道远。无论是控制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是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环境化学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环境监测,大气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污染评价与防止对策,水体中复合污染及土壤多介质污染机制研究,有毒化学品生态效应及危险性评价,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筛选,污染控制原理,环境修复技术等诸多领域,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分支学科都面临着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