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

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4 16:23: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

篇(1)

一、一年来的重点工作情况

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务实、能干事、干好事的领导班子,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对此,学院领导非常关心。在学院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考察、评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选陈皓、高喆两名同志任副校长,成立了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秉承老班子的优良作风,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工作成效突出,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中层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暑期,经学院组织部批准,在自愿申请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学校考核,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工作。新的中层管理队伍,是在过去三年磨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有些岗位进行了调整,有些岗位也吸收了部分年轻成员。调整后各岗位工作人员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用他们实际工作成效证实,这次中层调整是成功的,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是满意的。对学校中层管理,本年度进一步加强,改进目标管理中的过程管理,要求各科室不定期汇报、交流工作,“工作简报”应用于过程管理是我们今年管理的一大亮点。我们还改进了中层科室考评方案,实行“群众投票、领导打分、实绩考察”的方式,实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效的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3. 成功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规划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目标,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2009年暑期,我校隆重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在热烈、祥和、民主的气氛中,教师代表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共同谋划学校发展,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为学校今后发展明确了目标,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是我校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标志,是我们多年经验的提升。

4.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济宁学院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09年3月至7月,学校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认真制定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整个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全面实施以校为本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深入探索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完美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开展。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上级“规定动作”,并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实效上有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重点做好甲流防控,建设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今年,面对甲型流感不断蔓延,威胁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利局面,全校师生一起行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绝不松懈,健全防控机构,制定防控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制定《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预案》,加大力度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建立家校防控机制,坚持做好晨午检和跟踪调查,消毒,通风、零报告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控制了疫情,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加强班级管理,强化习惯养成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本年度,为深化学校发展,学校调整了工作思路,把工作的着力点落脚到“班级”和“课堂”。学校提出“德育以孔子仁爱思想为核心,以争做少年君子活动为抓手”,重点落实在班级管理。为加强班级管理,学校组成以校长、分管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为主的德育队伍;实行班主任交流月例会制度,总结推广班级管理经验,改进教育方法;抓好执勤队伍建设,加强执勤总结、反馈、表彰;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零废纸活动”、“特色班队建设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之星评比、流动红旗评比,进一步强化、规范班级管理。本年度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班级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班级主题班队会给教育一片新天地,给学生一个大舞台,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筹划、良苦用心,孩子们的真诚执着、自信大方给每一位观摩教师都留下深刻印象。

7、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系列活动。本学年开展了春、秋季运动会、校园吉尼斯比赛、举办了首届水果节、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第三届全校学生才艺大赛,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师生书画比赛、建队六十周年“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成功改选了少先大队委,加强了学生干部的管理。

组织开展了教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等;召开了 “三八妇女节”庆祝及表彰大会;重阳节慰问退休教职工、组织外出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等。

8. 增进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构建联动新模式

09年上半年家长委员会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改选,下半年又分级部适时召开形式不同的家长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增进家校沟通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外聘了曲阜市公安局、司法局、驻区部队、地税局等多家单位领导担任我校校外辅导员,开展活动,增进交流,服务学校。

9.实施“决胜课堂”战略,加强校本教研,提升科研水平,锻炼教师队伍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根据各班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重点学科、薄弱学科、重点年级、班级的质量监控与跟踪管理,组织全体教师上好常规课、通评课,期末分项测评、业务检查、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稳步实施。本学年中,学科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经常性进行跟班听课,进行教学调研和指导,并专门召开了一年级和毕业班教师会议、教学研讨会议。

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活动。“说、上、评”教研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精品备课夹”工程提升了教研水平;常规课堂教学的督査工作,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让经验实现共享;观摩课、评优课、示范课等教学比赛和教学展示,让课堂展示了风采。

继续深化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省级课题《走近孔子》、《我的月亮》等品牌课题的管理。本年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等五项曲阜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题申报工作也已完成。

持续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工程。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09年中,我校派出大批学科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加了徐州全国“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南京“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数学、学校管理研讨会、《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讨会等。二是鼓励部分教师报名参加了济宁市继续教育网上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曲阜市教育知识竞赛等。三是评选部分教师参加第一批电教骨干教师培训等措施。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0. 实施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交流。

李校长到香港参加孔教学院儒学研讨活动;朱彩霞老师到香港支教;我校与青岛师范附属小学、日照五莲职小开展了三地的教学联谊活动;和曲阜市书院街小学和田家炳小学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

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和建设先进经验赢得了多方关注, 09年来到我校指导参观交流的领导和同行络绎不绝。我们迎接了美国、加拿大、台北市、香港教育参访团参观访问;接待了上海卢湾区、济宁一中分校、梁山泗水等县教育局三十多个参观考察团。

我们还邀请山师大于教授、张茂聪教授、曲师大唐教授探讨学校发展思路。邀请山东教育编辑部陶继新教授来我校指导传统文化建设工作。聘请LDC项目发起人康长运博士为我校顾问。

11.加强幼儿园管理,深化幼儿教育科研工作。

在做好幼儿园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精心创设的环境,体现教育性、艺术性;充分发挥青年幼儿教师的优势,针对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自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设计长远研究课题。针对幼儿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幼儿系列游戏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2、其他几项工作

加强档案和人事管理,建立起全体教师成长档案袋,做好各项证件及各级业绩荣誉统计和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改进后勤服务工作。加强对外宣传,更新网站,充分利用校报、网站、媒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开始筹建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实施无纸化办公;开通了济宁市教育局公文传输系统,到现在为止已经初步实现应用办公现代化。学校一方面努力开源节流,一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努力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争取更多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篇(2)

所谓班级“三色文化”,是指在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有德性、有情感、有技能、有素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师生共同培育具有三重特质的班级文化,即以打造制度文化为底色,以承袭传统文化为本色,以创新职业文化为特色,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为职校生的生涯发展奠基。

一、以打造制度文化为底色

管理学界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必须有一套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作为组织内部成员行动的依据,从而促进团队的组织效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就是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和原则,为班级活动的有效展开奠基。

学生进校后不久,依据班级总体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为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涯做个设计,明确三年的努力方向。班主任将其归整成档案,每学期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点评。学生生涯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职高三年的奋斗目标、人生的长远奋斗目标;为达成目标将在各阶段获得的技能证书;为完善职业素养,打算在班级中进行的工作历练;除专业学习外,还将在三年内学习的技能、素养;记录三年中获得的奖励。

除此以外,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感受企业氛围,培育企业精神。

(一)建立企业型管理模式

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企业化管理组织模式。按照班级公司化管理的要求,做好班干部队伍的重组工作,明确分工和职责。设立各个职能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绩效考核;宣传部,负责教室环境布置;生产部,学习委员和组长负责学习管理……班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和试用期制度,形成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

(二)建立企业化管理制度

第一,借鉴企业“7S制度”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将世界著名企业广为采用的“7S”制度引入特色班级建设中,学生在校身着校服,规范佩带校园卡,实训车间身着工作服,行为有序,举止文明。在实训基地学习时,要使工件、器具、量具等摆放整齐,位置固定,保持工作环境整洁,以此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二,借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评价学生。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优秀企业实际管理经验,从中提炼适用班级管理的具体办法,制定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为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参照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办法,班级通过三方面考核,督促学生养成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以承袭传统文化为本色

我校的班级建设,旨在用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学生的精神之基。通过文化学习、体验和展示活动,激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学生的认知素养、伦理素养和审美素养。

(一)建班级图书馆,使书香浸润教室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图书馆陆续开设分馆――班级图书馆,学生畅游书海,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书香风景线。各班经常性地举行班级读书会,有新书推荐、阅读交流、美文欣赏、阅读心得,有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分享课、阅读竞赛课……

许多班级还成立了自己的读书团队,如15数控班的“书虫俱乐部”、15财会班的“读书家园”……在读书活动中,学生们亲近书本,以经典为友,与圣贤先知对话,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都有了很大提升。

(二)开展设计节日文化活动,传承中华美德

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班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的班级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设计,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政教处为班级提供年度活动主题及活动背景资料,在校园网站上共享,供班级在举行相关活动时选取。

(三)编写校本读本,共享文化盛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空洞的说教往往难以被学生认同。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强化道德体验,编撰校本读本,组织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成长。

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相关的文化读本和视频资料。如语文组老师主编《诗词宁波》,校书法协会老师编写《书法练习册》,政教处拍摄了《值周礼仪规范》《一博雅礼》等文化礼仪视频,都是班级在午间半小时期间进行文化学习的示范教材。

为弘扬先进、树立新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热情,传承文明美德,我校开展“感动职教中心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每个班级推选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令他们感动的“好人”“新事”,在全校海选出十个典型,在年初表彰。这个活动激发了每位同学关注文明、践行文明的热情,学校更是把这项活动做成了文化品牌。

三、以创新职业文化为特色

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缩短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差距的有效方法。我校引进企业进班级,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核心理念的熏陶、企业管理模式的理念以及企业最前沿的技能培训,让学生浸润在职业文化的真实情境中,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一)基于专业个性的班级环境设计

根据校企文化融通的原则,各班在环境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文化特色,学生长期浸润在浓郁的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融合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优秀职业文化的内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企业文化的“预熏陶”。

每个班级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室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形成个性化的育人空间。意在使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使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业世界带来的快乐,诱发产生浓厚的职业兴趣。比如,汽修班围绕“汽车”设计教室环境,设置“汽车报道”栏目,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见识,及时把握汽车行业的前沿信息;设置“玩车一族、数我风流”栏目,用学生制作的个性化海报标注汽车的性能与学生个人的性格,展示学生的职业理想。

(二)基于班企合作的班级活动组织

学校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深入班级管理,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与班级共同举办文化活动。企业进班级,班级进企业,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与班级合作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每个专业的学生,开学第一课都从企业见习开始,班级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扮演员工角色,进行文化体验。部分企业还建立班级奖学金,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浸润在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里,感受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形成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三)基于主题的特色文化展示活动

学校开展了“特色班级文化展示周”“‘技能创新,展示个性’技能节”“‘激扬青春,缤纷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周”等系列班级文化主题展示活动。与企业合作,班级组织了丰富的专业性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爱车卫士定期为公交公司服务,会展服务社担任“消博会”志愿者,青鸟计算机服务社和企业人士合作,为社区居民免费维修电脑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文化变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108-04

一、学校文化变革的必然趋势: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一场文化变革在中职学校悄然发生。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本质上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学校是政府主管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学校以育人为目标,学校文化更趋向保守、稳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文化更趋向开放,灵活;学校文化倡导的是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育人环境,而企业文化则更强调规范、纪律、竞争、业绩、服务的经营环境。[1]

文化的诸多差异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和融入企业文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是中职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商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优秀“职业人”培养为目标,以校企文化对接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的“三同四式”人才培养方式。

二、“三同”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理念创新

(一)共同培育策略

今天的校园人是明天的企业人,学校与企业要深度合作,双向互动,才能共育优秀职业人。具体表现在学校与企业可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方式,共建优秀教学团队,共创仿真职业环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共育优秀“职业人”。共同培育策略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了两种身份,即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接触到企业文化,进而在2-3年的学习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尽早进入一种职业化状态,更好地谋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职业角色意识,并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培育策略能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在心理上认同,在行为上主动调适,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明日的优秀“职业人”做好准备。

(二)文化融合策略

“文化融合”是指以优秀的精神文化统一信念、思想,通过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引领提高育人质量。世界各国著名企业都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如波音公司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日本丰田汽车的“好产品,好主意”,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等。因为先进企业都清楚,其员工的行为并不只是靠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约束,更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文化的认同。

中职学校更应深入企业学习,把握企业文化精髓,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并通过学校标识、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等将精神文化要义显性化,让校园沉浸在一种核心价值文化的引领下,产生导向、凝聚、约束、激励效应,形成积极文化场,润泽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2]

(三)协同对话策略

“在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3]协同对话是通过积极营造心理安全、自由的教育情境,师生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作用中达到彼此理解和精神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职学生两三年后即将踏上社会,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企业的员工,因此对校园外的大社会,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既充满憧憬,又感到懵懂;对于校园、企业、社会上涌现的各种事物以及多种观念的碰撞和交融,人事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不能完全辨别,形成了很多朦胧、模糊的想法,甚至夹杂着许多错误的认识。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平等、信任的教育对话,打破传统的灌输说教或者训诫式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有效的。教育对话,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生活案例、现身说法等方法拉近谈话者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对话的效果,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四式”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方式创新

中职学校文化变革既是育人理念的创新,更是实践上育人方式的创新。为此,江阴商校形成了“四式”育人策略。

(一)课堂渗透策略

学校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将新的技术、理念、企业精神、行业要求等引入课堂,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构建校企文化对接下的教学新形式。

1.打破德育课教学封闭形式。德育课教学改变单一刻板的课堂讲授、照本宣科的知识灌输式,积极引入企业情境、管理理念、创业故事等,通过鲜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构建开放的德育课堂,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变化,调研行业动态,参与企业实践,并把这些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课教学融入企业元素。文化课各学科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有机渗透企业元素。具体表现在:(1)重置教学目标。文化课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如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2)整合教学内容。整合学科知识与企业文化,加强整合文化课与专业技能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3)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企业元素与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专业课教学紧扣岗位任务。专业课教学改革要围绕岗位实践,联合企业积极开发实训项目;建设主干专业课程,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校本教材。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企业情境,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量运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引入仿真软件、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教学的针对性。

(二)活动体验策略

活动体验策略是从校企文化的对接口入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校内外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积极探索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为此,学校制定了《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学生活动主题规划表》(详见表1),依据优秀的“校园人”――高素质的“职业人”――有修养的“社会人”三个维度,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分年级、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意识,规范的言行举止和文明的行为礼仪,迈好中职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传统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校园人”。

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职业礼仪,引领中职生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职业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人”。

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卓越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由学生向成人角色转换,实现校企之间社会大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道德品质优、心理素质好、就业能力强、有公德、有修养的“社会人”。

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学校还形成了学生体验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一步:创设项目,根据育人目标或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定活动项目;第二步:准备活动,根据活动项目设计操作流程,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第三步: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实体验活动的过程;第四步:相互分享,展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成果,交流彼此间的收获和感悟;第五步:活动提升,师生共同反思,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利进步。

(三)管理对接策略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力,赢得可持续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关键因素。因此,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学校应主动学习企业经验,借鉴企业模式,提高管理实效。

1.引入企业“五化”管理。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普遍推行规范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简单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4]江阴商校在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方面积极学习企业的“五化”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操作流程,细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为学生走上职业岗位,适应从业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入企业“五化”管理,也使学生管理走上“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的规范化管理轨道,全面提升了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2.模拟企业“8S”管理。“8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江阴商校积极尝试引入“8S”管理办法,形成了教学区、实习区、宿舍区的“8S”管理标准和要求,对物品摆放、卫生打扫、遵规守纪,以及安全、学习、节能意识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以便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企业。

3.实施班级“公司制”改造。文化的变革也带来了学校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学校提出了“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生即员工,学习当工作,作业当业务”的管理理念。班级管理进行“公司制”改造,仿照企业CI策划要求对自己的公司(班级)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模仿企业规范制定班级公约,开展总经理、班组长竞聘活动,实行“每月模拟工资绩效考核”等。通过创设和模拟企业情境,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缩短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当地媒体《江阴日报》以“班主任变董事长,学生上课有‘奖金’――江阴商校班级管理引入公司化模式”[5]为标题,对班级公司化管理这一特色进行了详细报道。

(四)环境熏陶策略

环境是影响师生情感、品格涵养以及熏染文化气息的一个相当微妙而现实的因素。学校文化变革中,环境文化也要主动吸纳企业元素,积极打上企业烙印,更好地发挥环境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环境文化建设的原则:科学性、美观性、职业性、实用性;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布局学校建筑,合理安排校园设施,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特色,力求做到“四化”:(1)校园景观职业化。设置体现职校特色的标志性主体,将学校长廊、橱窗、墙面改造为校企文化交融的宣传窗口。(2)班级环境专业化。紧扣专业特色,布置班级环境,模拟优秀企业,创新班级管理。(3)实习环境企业化。模拟企业生产实践,在教学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的布置上,标示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积极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突出安全、高效特征。(4)生活环境规范化。借鉴企业规范化管理,在就餐、就寝、劳动等日常生活中做到规范、有序、高效,培养中职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同四式”育人策略有效提高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江阴商校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近2年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中职生在遵守纪律、团队精神、诚信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岩.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和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06(9).

[2]钱荣,季春花.校企文化交融下的德育管理创新探索[J].职教通讯,2012(8).

[3]聂荣鑫.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2(2).

篇(4)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个人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它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效运用新型网络平台服务于班级管理成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必修课”。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班级管理宣传和交流的平台,开创了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1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特点及运用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12年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上线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微信公共平台”,有着广泛的受众体。经过三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被广泛关注与运用的新型媒体平台。它除具备一般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等特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1]。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平等开放的人际交往平台恰恰契合了青少年学生渴望交流、乐于自我展示的价值需求;同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教育资讯和服务,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了解学校文化、班级活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满足家校沟通的需求。

2网络公共平台下,职业学校“三方沟通”的特征及需求

职业学校中,学校、家长、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在沟通方面存在其独有的特征和需求。

1)特征:价值与尊重尤为重要。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过去传统管理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性。以就业为目标,评价标准相对多元化的职业学校,与以升学为目标,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普通中学相比,截然不同。职业学校学生需要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重新定位,自我价值感处于一种调整建构状态。相比较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生的沟通心理和方式有着其独特性。在与人沟通方面具有更高的需求和积极性,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重建信心和目标,树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不良”等固有弱势思维上。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缺乏信心和耐心,这让职校校方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和内容上更应体现亲子“共建共进”(共同构建信任机制树立信心,共同进步)的特征。

2)需求:立体多样。学生方面,在心理上获得尊重与认同的同时,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的要求,让其了解行业动态、参与职业锻炼。职校学生存在着自立、自信、倾诉、理解、发泄、价值实现等多方面的需求。而学校和家长方面,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借助电话、短信、校讯通等传统媒体的沟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比如信息表述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时效性不强、角度单一等。在传统的沟通方式里,沟通往往被约等同于“汇报”,尤其是“汇报”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容易让家长和学生产生惧怕感。职业学校的家长更需要增强孩子的信心,参与、了解孩子在校的专业学习与成长,借助微信平台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生活,通过正能量的传递,改善三方关系。同时,从构成媒体上看,网络已经成为职校学生沟通的主要平台。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提出,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所占比例近1/3,远高于其他群体[3]。而新媒体的出现很快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和沟通的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4G网络业务的深入发展及智能手机在职校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微信和校园微信平台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特征基本符合了学生沟通的心理需求,因而,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关注和使用。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打破了传统即时传播媒体(如QQ群、微信群)的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容易被“刷屏”过多的局限,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的集成,有效利用“三方”的碎片时间实施沟通,凸显了微信公众平台在“三方”沟通上的优势。

3职业学校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探究

以职业学校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一般是这样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

1)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班级管理公众账号。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没有设立专门为班级设立的公众账号类型,同时因为班级也不具备法人的性质,受到这样的局限,一般只能以班主任或班级中的个人为主体申请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服务号”或“订阅号”。

2)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名称及LOGO征集。为了更好地体现班级凝聚力,树立班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一过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班级公开征集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名称,并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特色及目标设计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LO-GO,通过民主投票来选择确定班级公众号名称和LOGO。

3)组建班级微信公众平台日常运营团队。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报名选举成立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以班级宣传委员为中心,成立“两组一中心”(文字编辑组、图片采集组、综合运营中心)的运营团队。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职能章程和图文征集奖励制度,鼓励班级学生用心发现身边可宣传的“人和事”,积极投稿,做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主人翁。

4)完善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功能编辑自定义菜单。可根据班级特色,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添加菜单,如“作品展”“学友之家”等。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还可以添加社区讨论的功能,让学生和家长自由发表言论。同时也可以开设“家校专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5)着力宣传,提高知名度。“扫一扫”,成了热门的词语,可见二维码的运用已经深入人心,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进行宣传,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关注。树立班级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班级学生作品被广泛地关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的专业价值。让班级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学生了解行业动态的窗口,更要将其打造成学生与社会尤其是与行业内部人员沟通的平台,为学生就业开拓更广泛的途径。

4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1)过程民主,弘扬班级学生主人翁意识。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与管理,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把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建立成学生自己的平台,一方面可以保证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良性成长,另一方面可以更加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氛围,弘扬班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专业作品展示受众更广,班级学生更自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及时将学生优秀的作业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可以提高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树立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随着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到了高年级,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成为学生就业及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窗口。

3)家校互动,构建开放和谐的亲子互动平台。处于就读职校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常常让家长觉得“难以理解”,对孩子“兴致勃勃”的追求,家长也会觉得是“胡闹”等这些问题,往往会给这个年级阶段的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造成严重障碍,这种不良影响甚至会对孩子和家长在后面近十几年的关系造成威胁。学校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学生德育建设,通过宣传每月之星等形式,用以鼓励各方面表现优秀和进步快的学生,树立榜样,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这些也会得到家长的极大关注。在学校和班级开展活动时,可以用手机拍下学生活动的视频和照片,配上说明文字发到微信公众平台,让家长浏览、下载和保存。通过多途径展示班级的活力与文化,把现实的校园生活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创建“数字化”班级。学生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整合音频、视频等各种元素制作出个性化电子杂志,能够让全班同学、家长们都看到,并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反馈和鼓励。在不经意间让家长走近孩子的生活,参与到孩子的校园活动中来,增加理解,为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服务。

4)及时传递专业咨询,开拓专业第二课堂。除了通过课本和专业课教师向学生传递相关专业技能外,很多专业学习或行业相关的咨询处以分散的状态。因此,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过程中,要发挥班级学生的集体力量,随时随地将自己了解到的相关咨询分享到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大家学习交流。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学习资源,进而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社会的前沿需求形成对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方向。

5)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意义。及时宣扬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并结合爱国、感恩、孝道、诚信、公平、互助等话题设立专题讨论,提升、弘扬中华文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让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在成为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摇篮时也成为学生个性形成与人格完善的窗口。

作者:戴晶晶 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腾讯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在你身边为你设计,腾讯的用户体验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7.

篇(5)

班主任是学校的基干,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管理之中。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利,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佩的声誉和威望,他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必须把所教学科的课上得精彩,必须向下面三点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

(二)是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楷模。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三)是具备多种能力

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教育预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能力、教育疏导能力、教育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环境的控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班主任应积极投身与教育实践之中。勇于思考,善于运用,勤于总结,使自身素质不断由一个层次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二、用爱用心做好学生工作

我教的学生有爱心: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我们慷慨解囊:在为我校赵晓东同学因车祸几个月未醒的捐款中,我们班又位于先进之列;平时拾金不昧、去敬老院献爱心的大有人在。

我教的学生有信心: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后进生的转化,像桑××、王××等,不但我无私地奉献爱心,不厌其烦地引导其消费、督促其学习,而且让值日班长每天找其闪光点,不断强化,持之以恒,终于产生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快乐是有条件的,有的同学一谈到学习就快乐不起来,我就对症下药,帮助起树立信心,可以做到写好一个字,背会一句古诗,读准一个单词。认真听好一节课……就应该快乐。

我教的学生有决心:我们都能做到“我错我能改”、“我主动我思考我不耻下问”、“轻伤不下火线”等,我们的学习成绩不断在提升,我们更多的学生已经树立了崇高的目标,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切皆有可能”。在学校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上,不被看好的我们奋力拼搏,越挫越勇,取得少年丙组第一名好成绩。

我教的学生有细心:我经常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消费,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每天都在存、取钱,遇事也不差钱:我们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像防火防盗防骗防抢防病防煤气中毒等,遇到灾害时自护自救的基本措施;我们还不间断地进行法制教育、纪律观念教育。“先成人再成才后成功”教育……

三、几点有益有效的尝试

(一)和谐班级快乐多

“和谐教育的规则是:要使一个人在思考和运用体力的时候,不是单纯地相信什么就完了,而是要他去维护真理,采取自己的立场。”我班有位学生叫曾××。家族有麻风病史,平时,她多是默默无声,不愿和同学们交流、谈心。课间,她也时常是一个人在角落里呆坐,显得很自卑。看到她那孤独的身影,我疼在心里。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她快乐起来!

于是,我一有空就亲近她,和她聊天、聊生活、聊学习,并且和她有个约定,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平时,我尽量多抽出时间去和她的亲人联系沟通,了解她的生活情况:请求家长协助学校做其思想工作,课堂上让她多回答问题,锻炼她的胆量,培养她的自信心。有时,也多让她帮我做做事情,比如:抱作业本,带领大家读书等等:课间活动时,我让几个同学主动去找她玩游戏,跳皮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沟通,曾××同学变了,她有了自己的朋友,能主动和别人交流了,学习和劳动充满着欢乐,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曾××的变化,使我们班更加团结,更加和谐,看到全班每个学生都天真、快乐的学习、生活着,我这个班主任也感动到无限欣慰。

(二)精心精细出精品,细节决定成败

“把最简单的事干百次做对就是不简单”,清华大学EMBA,清华同方总经理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作为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做不好,也做不到位”。如何抓细节呢?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保障,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篇(6)

一、文化引领,精神凝聚,培育自主发展型团队

文化是团队的向心力,精神是团队的正能量。我们注重发掘、继承、沉淀学校传统文化,铸造学校精神,发挥文化与精神对团队凝聚、引领作用。

(一)发掘学校传统的核心文化要素

四川师大附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代附中人恪守“吃苦耐劳,自主发展,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在狮子山上默默坚守、长期奉献,始终保持自我修炼、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发展态势。川师附中的传统核心文化要素是自主发展的精神与价值准则,自主发展是学校不断超越的价值源泉。

(二)明确团队发展的主要精神追求

根据学校核心文化要素,我们确立了自主发展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向。结合“崇道鼎新,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根据“崇自主发展之道,鼎自主教育之新,在自主发展中成人成才”的基本思路,确立团队建设的主要精神追求:一是树立自主发展的个人准则,即教师要善于调动自身积极因素,发掘自身的发展潜力,主动思考和谋划自我发展,积极争取各种有利资源促进自我超越;二是确立自主发展的团队标准,以自主发展文化凝聚自主发展精神,以自主发展精神培育自主型发展团队。

(三)确立团队建设的实践推进框架

明确团队建设的主要精神追求后,我们开始建构实践框架,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纳入学校规划。2010年制定学校规划时,我们确立了“三力一自”发展思路,即发展力、学术力、文化力和自主发展的思路。“发展力”是指全体师生立足教与学实际,不断发现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超越现状的能力;“学术力”是指全体师生学习、探究、创新、变革的能力;“文化力”是指全体师生传承创生“自主发展”的特色文化能力。“三力一自”是师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我们将其作为学校规划的基本思路,旨在培育自主发展型团队。

二是确立发展愿景。随着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我们提出了“稳定发展,铸优品质”的发展战略和“办学水平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发展目标,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据此确立奋斗目标。学校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梯队勾画了发展愿景。如基础性成长阶段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常规和基本技能的自我发展,尽快成为教学新秀;发展性成长阶段教师,要提高教学自信,增强目标感和成就感,努力成为优秀青年教师。我们以这些愿景,牵引教师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形成自主发展型团队。

三是明确评价标准。帮助师生和学校团队更好地判断自主发展情况,我们结合各条工作主线和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实际工作与学科特点,制定各项评估标准,每年根据学校“校本教研成果综合量化细则”,对各教研组进行科研综合评估,评出优秀教研组和个人,并实施奖励。

二、研究引路,特色凝聚,培育实践变革型团队

自主发展型团队的最大特点,是主动吸收各种变革信息,思考改进策略,不断超越现状。自主发展型团队也是实践变革型团队,形成的主要路径是通过实践变革实现自主发展的文化诉求。我们采用了“研究引路,特色凝聚”的团队建设实践策略。

(一)“多层级课题研究”培育实践变革型团队

聚焦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形成统领全校教育教学的龙头课题,再层层分解,在不同层级开展子课题研究。强化课题研究的“引路”功能,聚焦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共同关注点,确立研究专题。多层级的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向实践变革型团队转变,还出现了不少跨学科、年级的研究共同体。研究引路,成为我校培育实践变革型团队的有效策略。

(二)“特色项目推进”培育实践变革型团队

1.推进“自主管理”,培育实践变革型领导团队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规划引领。在规划中落实特色文化创建目标、理念与思路,培养教师和管理团队的战略意识与规划能力,用规划导引教师“自主发展”的方向,提高全体教师在规划框架下“主动发展”与“自主创造”的能力。二是层级推进。优化层级管理体系,提高校长领导力和统筹力、分管副校长的规划力和创新力、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分管干部和各部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各层级自主管理。三是重心下移。强化专业组织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引领能力,加大备课组和教研组的管理权限,丰富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强化年级组管理功能,力求以扁平化的基层管理,提高教师团队的自主创造能力。

2.在特色课堂建构中,培育实践变革型教学团队

磨练实践变革型教学团队的主阵地在课堂。我们展开“构建‘自主?优效’课堂,打造特色教学品牌”的课堂教学变革实践。开展考察学习、专家讲座、课例研究、主题论坛、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提升了教师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实践变革型教学团队成长。

3.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培育实践变革型德育团队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四自共生”,是指以班级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形成“自我规划”、“自主管理”、“自能学习”、“自强发展”的能力。在推进“四自共生”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确立了校级、年级、班级、家庭“四级”保障机制,通过开展多样化学习、班主任论坛、集体备课、跨科交流、主题班会案例研究等路径整合经验,促进团队专业成长,培育了一支优秀的实践变革型德育团队。

三、任务导行,责任凝聚,培育积极智慧的执行团队

执行力是团队管理能力与管理有效性的主要标志,主要体现为把学校办学理念、目标、规划等,转化为实际操作行为的能力。失败的团队管理教训告诉我们,再好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如果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制度挂墙、我行我素”的现象,就是执行力出了问题。

我们这样强化执行力:一是构筑团队成员工作的黄金心态。营造“沟通而不对立,补台而不拆台,互助而不自利,合作而不单干,温情而不冷漠”的工作氛围;树立“工作就是为生命增值,工作是一种带薪的愉快学习过程”的良好心态。二是担当与责任。以年级团队发展为例,我们按照三个梯度进行目标分解和责任分担:管理团队职责是把握方向、正确引领,管理策略强调“公生明、明生正、正生威”,决策执行强调“议则百家争鸣、行则步调一致”。班主任团队的职责是,根据不同阶段特点研究解决激发学生精神动力的问题;备课组长团队职责是:教学标高把控、新课和复习等教学节奏安排、学术研究质量把关。三是提高“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信念,如根据“精致铸就特色”的要求,教育教学以抓实备课、抓活课堂、抓严辅导、抓精练习、抓细分析等多种举措,提高各个环节的执行力,同时注重提高团队创造性执行的智慧。

四、民主管理,情感凝聚,培育和谐共进型团队

自主发展型团队、实践变革型团队和积极智慧的执行团队,需要民主管理来保障,需要人文情感来凝聚,才能促进团队和谐共进,提高整体发展力。

(一)民主管理,在协商与沟通中培育和谐共进型团队

培育和谐共进型团队需要教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我们在制度保障基础上强化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对话沟通,通过民主管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培育和谐共进型团队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情感凝聚,在彼此认同中培育和谐共进型团队

篇(7)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发展的情况,明晰工作思路,学校对教师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对教师发展的价值期待与教师自身的期待不尽相同。学校一厢情愿地认为:提供给你平台,你就应该发展;参加一次活动,你就应该提高;经过培养,你就应该成为学科领军人物甚至是名特优教师。而43%的教师选取“教研活动强度够大了,再多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两种不同的价值期待,造成学校花足力气给教师提供发展空间,而收效却无法满足学校需求。怎样使培训更贴合老师的要求,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鼓楼小学培养教师队伍着力把握三个关键因素,成就名师团队。

一、建构目标,差异发展,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学校在教师发展上,绝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全体的同步发展上,对百分之百的教师群体提出总要求。尽管我们并不忽略全体教师都应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无论哪个学校的教师能力水平总会有差异。只有“按需供给”才能找到适合教师发展的接近区,这和我们教育学生时“跳一跳摘桃子”是一个道理。根据教师的现状,我们在具体分析的前提下,构建差异发展目标:新教师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入门、有效,打造规范课堂;骨干教师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打造高效、个性化的课堂,同时要帮扶年轻教师;成熟期教师的发展目标是加压打气,打破高原期瓶颈,获得再发展。

新教师上“亮相课”,着重考察课堂是否实用、规范,学生常规管理是否到位,是否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关爱学生。课后还要通过监测学生,看看课堂知识是否掌握。我们还通过校园媒体、网络的宣传,扩大这些老师在社会、家长中的良好声誉,使他们获得再发展的动力。拥有区级高等称号、市级称号的视为成熟期的教师,学校对这些名师的要求更高。他们要承接“名师高徒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摩课、评课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思想。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实行名师课堂开放制度,通过名师优秀的教学业绩、扎实的教学作风、过硬的教学素质引领师资队伍整体提高。同时,学校争取一切机会让名师走出去,使他们在与外地教师竞争、学习、交流中得到锻炼,提高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更多的“新人”冒出来,不断扩大“名师”后备队伍,形成了培养名师一名师带徒一再出名师的发展态势。

二、人文管理,自觉发展,给教师努力奋斗的理由

人都是有感情的,每位教师都渴望受到尊重。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项管理机制的建立,每—个管理制度的落实无不体现着对教师生命的尊重。

学校还力求把人文渗透到管理的各个方面。过节时的一份祝福、病床前的一声问候、进行教研活动时的一份支持、家里遇到困难时的一份帮助,都是学校人文管理的体现。学校帮助联系体检,带领教师锻炼身体,使他们有健康的体魄承担工作。工会安排教师子女放学后统一写作业,不但准备适合阅读的书籍,还定期发放点心、奖品,免去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多措并举,同伴互助,提供教师需要的成长环境

虽然教师对各种培训活动存在各种意见,但不可否认,在前进的道路上,引领与互助万万不可缺少。学校能做的,就是怎样不断改变,以满足教师需求。学校请来了充满智慧的专家团队:徐州市教研室左兆军老师的脑科学,徐师大戴建军教授的智慧课堂,市教科所郑飞所长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于永正、高林生、徐善俊、查晓红等特级教师的精彩评课,市教研室刘春老师的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让老师们亲耳聆听教育专家们的教育精髓,近距离与智者对话,从中吸收到丰富的营养。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聘请专家、学者为师,选拨思想觉悟好、业务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骨干教师为徒,在专家的指点下,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同伴互助也有优势,感同身受、指导及时是它最大的特点。先走出去的骨干教师,担负着二次培训的任务。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后,回校举行汇报会、摩仿课、嫁接课等介绍外地经验,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开通学校QQ群,骨干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及时将个人的成果、反思上传到相关网站。有了同伴的呼应,教师们自然乐此不疲。

走进鼓楼小学,青年教师人人拜师学艺。不光学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专业技能、现代化教学手段,甚至是家庭教育、医疗保健、美食养生……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是师傅,只要你愿意虚心请教就会有人教你。学校出现了师徒之间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