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时间:2023-07-14 16:23: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16
烦躁激动是icu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处理不当会使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我们总结了ICU内病人烦躁激动的原因,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预防、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烦躁激动的发生,从而全面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临床表现
患者坐卧不安、情绪激动,撕扯衣服和床单、试图拔除身上的导管,定时、定向能力障碍,夸大地抱怨疼痛,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波动,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加快,与呼吸机不同步,导致气道压力升高,通气不足,PaO2降低和PaCO2升高。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患者1200例,其中出现烦躁激动的患者543例,占45%。
ICU患者烦躁激动的原因
疼痛:是术后患者出现烦躁激动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疼痛导致机体应激改变、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情绪改变。
低氧血症、低血压、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烦躁激动的常见原因。有资料显示,PaO2
脑损伤:包括闭合性脑损伤和动脉瘤破裂出血[2],血栓破裂、感染、空气栓塞均与持续和严重的躁动状态有关。较常见的是额叶损伤。
环境改变:ICU特殊的治疗环境与患者发生烦躁激动密切相关。其原因有:①ICU与外界隔离。②ICU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控仪器,给患者带来一种被禁锢的感觉,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ICU内限制病人的活动,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休息和睡眠。③ICU内因仪器设备多,致噪音大。噪音水平白天为50~70分贝,夜间为45~55分贝。Hitton指出每天超过6小时噪音水平超过60分贝[3],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④ICU内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⑤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剥夺。试验证明,睡眠剥夺2~5天后,会出现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⑥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卧位,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气道吸引,深静脉的穿刺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等均会使病人产生不适,导致烦躁。⑦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治疗过程中,如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采取被动卧位,甚至使用约束袋等,均会使其感觉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当一个人活动能力丧失时,会改变其对自我身体形象的概念,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产生恐惧感,导致烦躁。⑧疾病本身的损害以及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和不了解。⑨个体因素:年龄、知识层次、性别等的不同,对监护病房缺乏认识,加之无亲人陪伴,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被遗弃的感觉,引起烦躁。
护理对策
充分镇痛:镇痛药物可减轻重症病人的应激反应[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评估致患者烦躁激动的原因,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纠正缺氧、低血糖、低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遵医嘱应用药物降低颅内压,药物镇静,同时使用冰帽,以减少脑耗氧量,减弱脑代谢,减轻脑水肿。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①做好ICU前诊视工作,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可引领其参观ICU病房,介绍陪护制度、人员配制、将采取的护理措施、管理及仪器的使用目的。与此同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从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轻忧虑和不安。②手术完毕后,诊视护士亲自接待病人,待病人清醒后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我将对你进行全程护理,并告诉其将进行的治疗护理及需要怎样的配合。③对ICU病人,无论其意识状态如何,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都应亲切称呼病人并给予相应的解释和安慰。根据sisson的研究[5],听觉是昏迷患者最后丧失的感觉。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④对农村、教育程度低、年长的患者,及时跟医生沟通,适当延长探视时间,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受重视感,减轻病人的孤独感和隔离感。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①保持的舒适,选用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并活动四肢,在病人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袋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主动活动。②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清洗手脚)及各种基础护理,不仅可给予和安慰,还可增进护患感情。③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水平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赢得病人的信任及尊重。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同时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改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①增加单间病房,以减少大病房各种治疗抢救的相互干扰。②简化病房的设施,抢救及监护仪尽量放在不显眼的地方,保持病室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夜间如非必须则降低病房的照明度,加设壁灯、地灯,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等均要轻盈,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报警声音量等关至最小,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
结 论
ICU内患者烦躁激动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监护室护士相比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更应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及广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烦躁激动,从而全面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2006版.
2 俞森杨.危重病监护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662-666.
3 魏继承.手术世及ICU环境的噪音污染.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关键词】 CUI综合症;原因;护理
在医院的ICU监护室里,有些病人会产生精神障碍,同时还会伴随出现一些其他的临床症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监护室综合症,也叫做ICU综合症[1]。这种情况会使病人当前所患的疾病严重化,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为了降低监护室综合症的发病率,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相关信息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并实施一系列的治疗护理方案,这样还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监护室综合症的产生不仅与病人对监护室环境的不适应有关系,还与病人自身所患疾病及其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所以该病症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监护室综合症会使病人当前所患疾病恶化,也会延长在监护室所滞留的时间,甚至影响病人的痊愈[2-3]。根据对现状的分析,监护室综合症的预防工作已成为相当重要的一件事,这就需要对该病症的发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患者430例,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ICU综合症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35-76岁,平均55.6岁。
1.2 诊断标准 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动作行为障碍、智力障碍、情感障碍等等一系列症状,还伴随有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身体头背区域疼痛等。
1.3 护理方法 根据环境变化全方位护理病人。护理工作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十分重要,护士也成为了病人在监护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们更是营造医院和谐环境的正能量。作为护士不单单要有优秀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需要与病人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对他们进行安慰和鼓励。在早期治疗的时候需要向病人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的注意事项,病人的一切需要都要最大限度的给予最好的满足。手术结束后,病人要得到充分的休息,疼痛时要给与安抚让其镇静,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夜晚病房中的光线要尽量调暗一些,报警声也要降低,在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时要注意照顾旁边的病人。①病房中的灯光要适当调暗,尽量避免直射病人的眼睛,尤其是病人休息的时候,只在床尾开一盏小灯即可,既不影响病人休息,也方便对病人进行适时的观察。②每班护士都要及时通风,使空气流通,维持病房湿度和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并给与病人充份的人文关怀。③病人床位的分配要恰当,普通病人与重症病人要用屏风、窗帘等物隔离开来,避免抢救病人时遇到不利的情况。④医务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要尽量放低声音,工作仪器的声音也要调节在适当的范围内。当监护设备发出警报时,护士要积极应对,冷静处理。⑤协调好病人治疗与休息的时间,尽量使病人在晚上休息,白天治疗,给病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康复环境[4]。
针对患者属性的不同采取护理措施。患者性别、年龄等都是患者患有ICU综合症的重要因素。从治疗过程中来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这说明了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为更加全面的护理,及时与病人家属以及病人沟通,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和性格等等,方便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及时的向病人介绍他的治疗方案,开导病人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与此同时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理状态。
加强管道及基础护理。必须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减少各种心理和生理的不适;避免违规的操作,预防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在为患者进行擦浴、灌肠等护理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要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避免在患者心中留下不必要的阴影。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整洁,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让患者感到温暖,避免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影响患者。
有一些患者在ICU治疗后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异常,并且治疗的药物中也有一些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对导致ICU综合起到积极作用。由此看来用药方面的准确性就值得重视。医生护士治疗前了解病人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或者肝肾功能是否有障碍,在此基础上用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引发病人的疾病发作。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还应考虑所用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适当选择使用镇定剂[5]。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O统计软件包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x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性别、ICU治疗时间、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环境影响、有无精神类疾病、肝肾功能、家庭经济情况、治疗药物等比较项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对比结果见表1。
在治疗中发现ICU综合症患者也存在着其他因素影响。ICU综合症组患者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声音和光线的变化都会使其情绪变得狂躁不安。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患者更易发生ICU综合症。对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发现,ICU综合症的发生率与年龄、治疗时间成正比关系。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会影响其情绪,从而间接的影响ICU综合症的发生。
3 讨论
在治疗中发现ICU综合症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多因素性,因此为综合症的治疗加大了难度。首先是预防综合症的发生,一线医生和护士应多学习关于ICU综合症的发生机理,在做好普通护理工作的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如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等[6]。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心理,对于忧郁的患者多多进行开导。医生要多关注诱导ICU综合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尽快的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ICU综合症的发生。针对ICU综合症患者,要根据其致病原因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治疗ICU综合症。
参考文献
[1] 张晶晶,张志刚.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症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55-57.
[2] 豆欣蔓,王世平.ICU综合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08-110.
[3] 陈聪.ICU综合症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37-238.
[4] 杨霞,刘义兰,陈冬娥,等.ICU 综合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9B):1-3.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1-02
躁动是ICU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引起的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创伤性导管的刺激、药物的副作用、ICU环境的刺激、疾病本身等原因均可引起患者发生躁动。如果处理不当会使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我们针对ICU内患者躁动的原因,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共收治患者1200例,其中出现烦躁激动的患者543例,占45%。
1.2临床表现 患者坐卧不安、撕扯衣服和床单、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定时、定向能力障碍。能够交流的患者可能说出些有意义的句子,但大部分都是无理智的,该类患者往往夸大地抱怨疼痛,通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听从指令则更为困难。可同时伴生命体征异常,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增快;代谢率增加导致全身的氧耗增加;机械通气患者与呼吸机不同步,产生明显人机对抗,导致气道峰压升高,通气不足,PaO2降低,严重可产生气压伤。
2原因分析
2.1 疼痛 外伤、术后、心肌梗死等常易因疼痛而出现烦躁。疼痛导致机体应激改变、睡眠不足和代谢改变,进而出现疲劳和定向力障碍,导致情绪改变。疼痛是引起患者烦躁的常见原因。外伤和大手术患者常由伤口疼痛引起。心脏疼痛则由心肌梗死直接刺激所致,表现为手按胸前、坐立不安、自诉疼痛等。
2.2 环境改变 :ICU特殊的治疗环境与患者发生烦躁激动密切相关。其原因有:①ICU与外界隔离。②ICU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控仪器,给患者带来一种被禁锢的感觉,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ICU内限制病人的活动,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休息和睡眠。③ICU内因仪器设备多,致噪音大。噪音水平白天为50~70分贝,夜间为45~55分贝。Hitton指出每天超过6小时噪音水平超过60分贝[3],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④ICU内通宵照明,缺乏时间感和昼夜的节律感。⑤危重及抢救病人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剥夺。试验证明,睡眠剥夺2~5天后,会出现焦虑、多疑等精神症状。⑥高强度的医源性刺激,频繁的监测治疗,被迫更换卧位,经鼻或经口腔的各种插管、气道吸引,深静脉的穿刺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管道等均会使病人产生不适,导致烦躁。⑦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惧感:治疗过程中,如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采取被动卧位,甚至使用约束袋等,均会使其感觉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当一个人活动能力丧失时,会改变其对自我身体形象的概念,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产生恐惧感,导致烦躁。⑧疾病本身的损害以及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和不了解。⑨个体因素:年龄、知识层次、性别等的不同,对监护病房缺乏认识,加之无亲人陪伴,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被遗弃的感觉,引起烦躁。
2.3低氧血症、低血压、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烦躁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PaO2
2.4脑损伤 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血栓破裂、感染、空气栓塞等均可造成脑部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额叶、颞叶、海马回损伤,更易导致情感异常,造成功能区活动异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躁动。
2.5药物作用 危重病人使用的药物较多,会产生不可预知的 作用和不良反应,导致烦躁激动和意识紊乱,较多的药物相互作 用导致难以预计的情况。使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等过 量或速度过快等,病人可出现烦躁,结合其他表现进行判断,及 时减量或停药。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造成的躁动,病人一般进入监护室无 家属陪伴,有一种不安全感,或者环境改变所致。需要创造一个 安静、舒适的环境,降低各种噪声,夜间降低照明度,多与病人沟 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人需求,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机械通气 不能言语交流的病人可采取图片、卡片、写字以及面部表情等方 式进行交流,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和熟悉医院环境,教会病人在治 疗护理中配合以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3.2 改善ICU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晚间如非必要,尽量降低病室的照明度,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最小,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医护人员交谈声音应低,动作轻柔,以避免强光、噪声等环境因素而诱发或加重患者的烦躁。各项护理操作应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减少不良刺激。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的舒适,选用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并活动四肢。在病人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增加单间病房,以减少大病房各种治疗抢救的相互干扰。
3.3认真做好基础护理:①保持的舒适,选用适当的衬垫,按需要协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并活动四肢,在病人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袋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主动活动。②做好晨、晚间护理(如为患者温水擦浴、清洗手脚)及各种基础护理,不仅可给予和安慰,还可增进护患感情。③临床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操作水平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赢得病人的信任及尊重。同时,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同时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
3.4 管道护理 因气管插管、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管、深静脉穿刺管等多种管道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疼痛而导致烦躁。向患者讲解应用各种管道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使患者易于接受。做各种治疗、操作及翻身时应保持管道和身体同步,妥善固定,防止由于管道牵拉、扭曲和刺激伤口,加重不适而诱发烦躁。气管插管时要做好标志及记录,防止插管过深或过浅,致通气改变而引起烦躁。认真评估病情,及时拔除相关导管,避免因导管造成的不适。
3.5 执行医嘱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因药物造成的躁动,及时予以调整药物剂量及用药速度,针对患者个体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诊疗不合作者做好心理疏导。
4 结论
ICU内患者躁动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ICU护士相比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更应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及广博的医学、心理学知识,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烦躁激动,从而全面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心理反应
1.1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和焦虑
恐惧和焦虑的情绪由疾病对患者死亡威胁引起,也可因恐惧手术,担心预后所致以及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和监护导线及四肢固定,制约了身体的活动,各种治疗处置所致的疼痛、咳痰,更换后的不适,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产生的不安和羞涩感。
1.2对ICU特殊环境的不适应
陌生的环境,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各种监护设备工作及报警的声音,医护人员对有关各种病情的谈论刺激及进行抢救匆忙的身影,自身的不适及个别医护人员漠不关心等[1]。
1.3孤独、绝望的心理
由于患者住入ICU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只是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对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不十分了解,患者往往会产生孤独、害怕、烦躁不安、自卑等心理。对疾病的治疗丧失了信心的重症及残疾患者,整天沉浸在悲伤之中,悲观失望,认为前途黑暗。
1.4无助、依赖心理
患者由于离开亲人,在监护室得到了全面的照顾,熟悉和习惯了监护室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较大的保障,不愿离开监护病房,对离开监护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2护理干预
2.1术前访视
对拟做大手术后转入ICU的患者,建立术前访视制度。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了解病人病情及以往生活习惯、需求,向患者讲述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不良心理反应,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在ICU的治疗护理工作。如病情许可,术前可带领病人进入ICU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作用及ICU 的环境、工作程序,以消除对陌生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报警声带来的紧张和濒危感。
2.2改善环境
营造温馨的救治环境。医护人员无力改变病房的设计和病房条件,却可以为病人创造浓厚的生活氛围。如为病人准备报纸、书刊、杂志等,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播放音乐等娱乐节目,以调节过度紧张的ICU气氛。病房布置力求舒适协调,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适合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仪器安装隐秘,灯光柔和;两个病床之间用屏风遮挡,尽量不用或少用影响病人定向力的药物。
2.3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由于ICU护理单元的特殊性,病人容易出现孤独和恐惧感。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应主动介绍自己,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通过对病人面部表情、音调、手势、及身体姿态等方面的细致观察,了解病人心态,并主动与之交谈,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的问题。对于气管插管、切开的病人,由于无法用语言与医护人员交流,为此更应耐心介绍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采取主动提问,病人只要点头或摇头的即可表达自己的需要,或使用手语,信息交流卡片等。
2.4 有技巧的沟通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在ICU病房中,家属与病人隔绝,不能与患者直接交流,医护工作环境封闭,家属对医疗工作缺乏了解而疑惑,在费用方面也觉得叫盲目。针对这种情况,建立每日探视制度,让家属观看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并酌情让他们对话。并有专人向家属介绍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即时通报医疗费用情况,发放一日清单,以取得家属经济上的支持。在转达病人各种需要的同时,将亲朋好友的问候关心带给患者。在病人病情平稳转出ICU之前,向家属讲述相关护理注意事项,使家属掌握一定的康复知识和护理能力。这样,既增加了病人家属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2.5建立良好的病人支持系统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更何况是身患重病的ICU病人,他们离开在自己的亲人独自忍受这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随时都在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因此病人更需要全方位的援助。而护士是监护下最主要的支持因素。在调节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为监护治疗任务重而忽视了对病人的精神支持。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朗幽默的性格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病人面前,使病人在与护士的合作中受到感染。
3讨论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危重病人更需要呵护,更应得到尊重。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情况,把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作为护理目标,倾听病人的心声,关注病人的精神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自觉地预防和排除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增加起治疗疾病的信心。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增加病人及家属对ICU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救治率和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护士工作能力,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85-0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三甲医院综合ICU中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受到医院控感部门的高度重视。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病人,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VAP病原菌往往为多重耐药菌,病人一旦发生VAP,感染难以控制,易造成脱机困难,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对我院综合ICU中VAP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科进行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进行统计,共103人,男68人,女35人,平均年龄64岁,有创机械通气88人,无创机械通气15人,通气时间3--15天。
1.2诊断标准[1]
1.2.1 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病,患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症状加重
1.2.2 胸片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显示有新的肺炎病变或原有的病变加重。
1.2.3 肺实质感染的细菌学证据,痰培养检出新的致病菌。
1.3 结果
本组103例病人,发生VAP15人,发生率14.56%,死亡4例。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ICU是感染的高发区,感染发生的危险比普通病房高5~10倍【2】。这与ICU收治的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有关。由于重症病人有创性操作多,科室人员流动多以及病室通风条件受限等。
2.2 病人的易感性
ICU患者年龄大、各种基础疾病较多、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等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2.3 先进的医疗仪器消毒不彻底
有些呼吸机部件是由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这给消毒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难以擦洗和消毒,导致灰尘粒子和细菌聚集在其表面和内部,从而增加了ICU内的感染源和感染机会。
2.4 耐药菌株的增加
耐药菌株使很多常用抗生素失去预防感染的作用。在ICU存在“病重多用药”的思想,常常滥用抗生素和经验用药,结果造成耐药菌株增多,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改变了机体的生态环境。
2.5 气囊上滞留物与气道分泌物增加
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之下,在气管导管气囊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下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
2.6 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
VAP的病原菌主要来自自身菌群。昏迷病人,由于气道内的清除功能降低,吞咽咳嗽反射抑制,口咽部的分泌物及胃内呕吐物不能咽下或经口吐出,易造成误吸而发生肺部感染。另外,机械通气病人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常使用H2受体阻滞剂、抗酸剂等预防应激性溃疡,致胃液pH升高,当pH>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3]。
2.7 的影响
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反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消化道病原菌是引起气管插管患者发生VAP的重要来源。
2.8 医源因素
机械通气病人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是对多个病人吸痰时,如果不注意手卫生,易造成交叉感染。
3 护理干预
3.1 加强ICU病室环境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病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消毒三次,每次2小时,加强开窗通风,通风时注意给病人保暖,每日用1:200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病人床头柜、监护仪、听诊器、床尾桌及床表面一次,拖地面两次,保持病室内温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0—60%。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ICU的工作制度,入室时必须带鞋套、更衣、戴口罩、帽子。探视人员必须遵守探视制度,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探视时间。
3.2 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由于机械通气中维持着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革兰阴性杆菌的生存和繁殖,特别是绿脓杆菌和克雷伯杆菌,所以机械通气患者要定时更换呼吸机的空气滤过器(包括吸入和呼出端),一般24h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每3天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及时清除管道及集水瓶内的冷凝水。有条件时最好使用一次性呼吸机回路。
3.3 护理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入造成肺炎。对危重病人提倡半卧位姿势,床头抬高30—45°,以利呼吸,减少胃液反流和吸入的危险性,使病人更加舒适。研究表明,低于30°的平卧位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4】。
3.4 及时有效吸痰,促进痰液的排出
加强对病人呼吸道的湿化和气囊的管理,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加氨溴索30毫克,持续湿化气道,每小时8—10毫升泵入,加强口腔护理,正确有效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一次一管,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可很大程度的减少或杜绝交叉感染。
3.5 合理用药
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生素,避免呼吸道局部使用抗生素,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3.6 营养及饮食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大多全身状态较差,消耗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鼻饲或静脉营养,必要时使用肠内外营养相结合,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3.7 根据病人的病情,尽量缩短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机械通气的时间。
3.8 医护人员的管理
ICU室的医护人员应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防范意识,注意手卫生,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切断VAP主要传播途径,减少VAP发生。
4 小结
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加强环境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一定能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小珍,胡正路,苏建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03-504.
[2] 王东浩,王伟,王勇强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4(2):151-153.
摘要:目的:探讨ICU联合护理查房的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运用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查房、以预防并发症为中心的查房以及以提高护士预见性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方式。结果:通过ICU联合护理查房,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更加完善了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提高了护士的业务及管理水平以及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同时节省资源、取得资源共享的效果。结论:ICU联合查房作为护理管理的一种方式,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加强了护理部的管理能力和对危重症疾病的宏观调控,使护理部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存在的问题,对全院的ICU病房起到督导和规范的效果,对临床护理的持续改进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查房;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的专科化,各学科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护理学作为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学科也不断随之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是势在必行。在ICU病房里,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往往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要想保证优质的护理质量,这就要求ICU的每位护士都应是“全科护士”,必须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抢救技术,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我院自2000年开始实施每月一次全院ICU联合护理查房,明显提高了各专科ICU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现将联合护理查房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我院分设有内科、外科、神经科、急诊等多个专科的ICU病房。ICU联合护理查房是由护理部组织从全院各ICU病房里选择危重、疑难、复杂和具备护理难点的典型病例,先由负责查房的科室准备好相关资料,上报护理部审阅,再将资料发给相关科室,根据准备的内容和具体情况选择ICU联合护理查房的方式,然后针对该病历的疑点、难点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从讨论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其中包括有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查房、以预防共同并发症为中心的查房以及以提高ICU护士的预见、拓宽管理领域为目的的查房等多种联合查房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ICU联合护理查房中,在护理人员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不要直截了当地作负面评价,而是寻找亮点,在给予鼓励的前提下其他护理人员及时补充遗漏或修正认识上的偏差。ICU联合护理查房鼓励全院ICU护士以及所涉及专科疾病的病房护士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拓管理视野,加强了对危重患者的管理,促进了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的提高。
2.护理查房分类
2.1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
护理查房主要目的是提高ICU护士对合并专科以外疾病的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将最恰当、最优质的护理措施应用在临床危重病人身上,提高了危重病例的护理质量。
2.2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查房
各专科ICU护士和护士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查阅的文献积极发言。针对病例,找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如休克的护理:休克是因出血、感染、过敏、心脏疾患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组织和器官氧合和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普遍性细胞缺氧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护理人员首先明确休克的机制,评估病人由此出现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有效的循环;采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等措施,必要时气管切开并加强气道湿化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如四肢湿冷反映周围血管阻力改变,中心静脉压反映血容量的变化,脉压反映心排血量的情况,尿量反映组织内脏的灌注情况。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上是围绕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的护理查房,这种护理查房可以作为现场教学的一种方法。
2.3以预防并发症为中心的护理查房
危重病人合并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更加严重,如何预防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心肌梗死病人的常见并发症:①心原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l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到每小时<20ml、反应迟钝甚至昏厥;②心律失常,当心肌收缩功能不全致心排出量骤减,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尤其在24h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见;③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所致等。首先对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制订护理措施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由此制订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发病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注意排便的护理和避免饱餐。排便困难或过度用力都可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不可掉以轻心。
2.4以提高护士预见性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
ICU病房是一个汇集许多管理难点的医疗单位。例如抢救、监护仪器的保养使用、各项抢救技术的正确实施、消毒隔离技术的有效监管、防压疮等基础护理的及时质控以及书写护理病历的规范合法等。组织者可以把查找某一管理问题作为查房主题,引导大家预见性地检讨分析管理现状,找出管理盲区,制订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将管理失误杜绝在萌芽之中。
3.讨论
3.1保证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基础护理工作日趋淡化和异化,其中最明显是实习护生和低年资的护士缺乏做基础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本功”不强,从而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进行ICU联合护理查房可以检查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是否做到位及是否有效,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
3.2更加完善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
护理查房不仅要检查危重病例的护理质量,还要检查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如生命体征、瞳孔、意识、抢救记录、实施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室检查的结果、24h出入量记录等。护理记录要体现病情动态变化和护理的连续性、护理措施落实的及时有效性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性。特别是病情突然变化时有无应急处理记录、记录中用词或术语是否规范、有无出现漏记、涂改、重抄、代签名等现象。规范护理病例书写,从而提高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
3.3提高了护士的业务及管理水平
护理查房作为护理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组织和主持联合护理查房,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加深了全体护士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无形中也增加了病房的凝聚力。
3.4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护理部组织ICU联合查房,对护士长来说也是一个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及时了解本科室危重病例的护理情况,发现临床中存在的护理问题,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同时,通过护理查房可以了解每位护士的工作情况、业务水平,对护士的工作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
3.5节省资源、资源共享
采用ICU联合护理查房的方式,促进了各ICU病房间的交流,共同讨论制定的护理措施可以直接在病房实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各专科ICU病房分开组织查房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即达到了“以最少的时间、人力、物力取得最好的效果”的目的。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更有效的ICU护理模式,以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达到护患均满意的效果.方法:对ICU护士的一系列工作模式作出了调整: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调整ICU护士工作岗位、注重人文、运用PDCA质量管理模式、细化分级护理、追求真正做到“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结论:ICU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但提高护理质量,在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达到双赢的满意度.
关键词 :工作模式;ICU;责任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75-02
ICU护理工作特点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任务;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处于抢救病人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响应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就ICU优质护理模式转变提出一些见解与广大护理人员探讨.
1 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分工明确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由一种护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形式,实行由一位责任护士对病人全面连续性护理,使病人得到个体化的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要求患者入院有人迎接,住院有人管,出院有人送.丰富服务内涵,让护理工作更加的贴近患者,贴近临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病人为中心,要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才能实现连续化和延续化的护理,才能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增强了护士的成就感,密切护患关系.
2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2.1 护理记录文书简单化
采用表格化护理记录单,既大大减少了护士用于书写的时间,又将与护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纳入模版中;对各类护理记录表进行了简化,使护士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患者加深沟通和交流,为患者提供真正的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要求的同时,达到了护理的最终目的.
2.2 注重人文关切
2.2.1 人文关切探视制度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孤独心理是病人常见的心理.本着“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令患者家属安心、患者满意的宗旨,每周一次1小时探视改为每日固定1小时探视,探视时间床旁只允许有一位家属.进入ICU时,向家属做健康教育,严格控制感染源,探视患者需严格按隔离制度遵守:穿隔离衣、带一次性帽子、口罩、鞋套、抢救回避原则等,让家属清楚患者病情发展,真正为患者做到心理、社会因素的支持,向家属展现ICU护士工作的一角,减少护患矛盾.
2.2.2 护理服务内容公开化
宣传板或墙上公开标明护理服务内容,(1)分级护理标准和分级护理要求,令患者及其家属能正确划分自己的分级,并知道怎样针对病情护理治疗,不仅有利于病情恢复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护士不必要的宣教,腾出更多时间为患者做病情评估及护理操作;(2)服务内容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评估结果、存在问题、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教育,做到“心到位、说到位、做到位、管理到位”.
2.2.3 音乐疗法减少ICU综合症
每位ICU患者床头配置电脑,内存舒缓音乐,在治疗持续进行时及患者未睡眠时,运用音乐疗法,改善患者的心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诱发病因,加强心理护理,最大限度预防焦虑及ICU综合症,并制定ICU告知流程,各级护士履行告知.
2.2.4 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排班模式
夜班由以往的单人值班调整为双人值班,排班时对每班护士的自然情况及业务能力等信息作出全面分析和了解,每组采取最佳组合,从而发挥护士自身潜能,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做到以最少的护士提供给患者最好的护理[2].护士长建立ICU护理人员信息库,根据ICU患者的特点及专业的特殊性和工作量需求,随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人员库中体现不同护士的个人自然情况和业务能力,以方便工作的需要;护理部对空岗长达三个月的人员及时进行补充,休假超过三个月的护理人员提交护理部,再次上岗时需进行考核,合格后安排新岗位.护士长周排班,日调整,两相结合,体现出责任到人的原则.工作量加大时实现弹性排班,增加护理人力并加强夜班人员配置,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改变将以往的被动护理变为主动式服务.对护士常用的各种护理用物如治疗车等尽可能一物多用,减少护士来回奔波于病房的次数,节约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细化交接班管理,总交班后进行床头交班,做到一观察,二测量量性指标,三翻身察看皮肤状况有无压疮及压疮的潜在危险,四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变化,五建立床头提醒板,交待病人护理要点及提醒事件以防遗漏,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解决.
2.3 调整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护理职能作用
以往的护理人力配置大多为一种经验式管理,往往导致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现象[3].根据护理工时测定,即使在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再人力效益和患者满意服务之间达到双赢和更好的协调,同时根据对护理人员进行工时测定可以科学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针对工时测量结果,取消治疗班,分解责任至床头,治疗班护士不再负责治疗室配液,而是送药至床头,只进行领药初次核对,及发药时与管床护士同时完成再次核对,管床责任护士在配液前第三次核对后双签字.各床头或病房配备电脑,进行电子处理医嘱,将护士还给患者,让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主动更换输液、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4],真正做到“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由于多方核对,治疗护士明显感到压力减轻,有护士表示,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由于ICU病人的病情重,用药数量大、种类多,改革前后工时测量可明显看出,在转移至床头配药后,治疗班护士配药时间减少了3小时以上,患者能够及时用药,责任护士无缝隙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护士认为,在床边配药增加了用药的准时性、准确性,增加了护士在床旁的时间,使责任护士有更多时间来进行直接护理.
2.4 改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2.4.1 使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保证体系
为加强护理质量,使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保证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制作表格,工作量(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病人数、危重程度)每日登记,护士长每日进行确认签字,工作量计入护士考评体系.通过加强细节管理和流程再造,逐步实现专业规范、细致、周到、慎独的优质护理服务.每日定时检查,每周不定时抽查,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映了“认识-实践-在认识-在实践”的认识事物客观规律[5].
2.4.2 加强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导向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
根据护士护理病人的危重程度、数量、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开展争当“优质服务之星”活动,半年综合评价一次,优秀人员上榜表扬.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细化一级亚类护理标准和护理重点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既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也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6],同时也为护理服务费的收取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为更加明确一级护理患者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配合ICU管理需要,采用亚类管理方式对一级护理的内容进行了细分,规定了相应护理重点.一级A的亚类标准为:①大手术后;②病重;③病情急或不稳定.护理内容主要为:①认真观察疾病的情况,评估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详细的交班;②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如: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必要时做头发的清洗;③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此类病人角色依赖性较强,所以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一级B的亚类标准为:①疾病情况不在发生变化,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②日常生活部分内容能自理,但疾病情况不稳定,随时发生变化.护理内容主要为:①必要时详细评估病人,并认真记录,正确的表述存在的问题;②此类患者协助做好各类生活护理;③加强康复的护理.一级C的亚类标准为:病情趋于平稳,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密切观察,瘫痪、肢体障碍.护理重点为:①评估病人:每日不少于一次,同时注意对药物疗效的观察;②鼓励病人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简单需求,注意床边安全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注意角色的转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主动康复的意识.
4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一直以来都作为衡量护理工作的标准,ICU护士通常处于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面对不同心理反应和需求的病人,有时也会出现情绪波动.因此,为了增强病人的信心,要求ICU护士对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无论工作逆顺,始终都能保持热情饱满、沉着稳定的情绪.改善工作模式的同时,培训护士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尊严,在探视时间不避讳家属做操作,注重仪表,与患者家属交谈时首先要注意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如待人接物、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及热情主动的服务意识,主动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患者的病情,如,变换、拍背排痰、夜间睡得是否踏实、大小便是否有特殊情况等,解释所做操作的目的,满足家属对患者的情感需求,其次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也会让人感到快乐,在4个ICU病房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效度达到95%.
5 总结
在以患者为中心,以工作人员为本,以绩效为原则,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前提条件下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大大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ICU的整体水平,令医院、医生、护士及患者达到最大满意.
——————————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刘义兰,代艺,周文娟,喻姣花,鲁才红.外壳优质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
〔2〕秀云,徐蓉.专科护士激励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19):47—49.
〔3〕吴小桂,邹潇湘,方二四.基层医院病房护理工时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6):35.
〔4〕徐美娣,朱凌云,蒋燕.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
〔5〕李秋杰.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7〕刘华平,巩玉秀,么莉,等.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0):27.
〔8〕张雅丽,蔡珏.中医医院直接和间接护理工作时间分配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7,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