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23: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校园安全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高校改革进程的推进。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安全文化内涵的缺失,安全文化的建设缺乏有力抓手是导致高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高校安全文化教育,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改善高校安全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以及“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推进,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安全文化普及较晚,致使当前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政府、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需要共同合作,解决现实问题。1.高校安全文化内涵缺失。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校园对外开放,学生群体众多,管理难度大;同时,社会人员也可以进入校园,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分子,给高校对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各个高校对安全文化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高校安全建设的评价体系也缺乏统一标准,校园安全建设效果难以把握,导致对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高校安全文化运作机制。2.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抓手。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或张贴安全标语进行宣传,或组织学生学习枯燥的安全教育课程,致使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高校学生对这种安全文化教育理念的接受程度不高,究其根源,第一,我国高校的安全文化普及方式缺乏相应案例支持,缺乏安全事件分析以及数据进行支持;第二,从接受教育以来,学生一直处于父母和学校的保护之中,对于安全问题不够重视,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三,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实施模式与管理模式,缺乏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把握和对建设效果的考核,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3.缺乏全面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物质安全与精神安全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不仅需要进行师生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同时还要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安全预警系统与突发事件危险处理系统,建设一整套高效安全保障体制,将安全工作渗透到高校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之中。现阶段我国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更注重对精神安全的构建和安全文化的宣传,忽视了高校校园安全服务设施的完善与安全制度的建设。
二、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建议与对策探究
1.倡导高校校园安全理念。建设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首先要从倡导安全理念做起,不仅师生要接受安全文化教育,同时要将安全文化理念深入到高校各部门、各工作环节之中;不仅要通过高校校内宣传栏、学校网站、电子屏安全公告,进行高校安全视频宣传,还要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为增强安全教育的说服力,可以将安全事故案例作为安全教育材料,引起师生重视,加深师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2.渗透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作为高校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只有与日常教育教学相融合,才能不断渗透,将安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对安全行为进行引导。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对广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可以通过教师安全知识普及鼓励教师参与,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知识教育队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安全知识的学习。3.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活动可以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以安全活动凸显安全教育理念,无疑是最普遍、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社团作用,通过社团组织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可以组织校园志愿者团队,通过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安全引导志愿活动等进行安全文化普及;还可以通过火灾、地震模拟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从容应对突发事件。4.加强安全硬件设施建设。高校安全硬件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安全的物质基础。学生宿舍实施门禁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定期检查校园内绿色通道、灭火设施的配置,定期更新与维护,以确保安全设备的有效性。
作者:张洁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安全教育
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赋予高等学校的新的历史使命。
一、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报告书第四页中提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初,原劳动部部长李伯勇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安全文化取决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从属于安全文化,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体现,包括被师生员工所认可并自觉遵守的有关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思想作风和价值观,以及校园安全设施等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呈现出与安全息息相关的文化氛围。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构建安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大前提下,校园安全与师生息息相关。唤醒师生员工内心的安全意识,与时俱进更新安全理念,形成安全价值观,提高人文素质,使安全思想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有机融合是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安全文化逐步渗透到高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生安全管理、师生员工生活及学校其他各项管理实践中,经不断升华完善积淀成校园安全文化,从而起到保护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安全的作用。
二、正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隐患及其根源
(一)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相对缺失
许多学校缺乏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学校把安全文化教育放在首位,却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的学校只在节假日或重要活动时才考虑安全教育问题,而在日常教学中缺少或者全无安全教育课程。同时,不能把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安全教育相结合,流于形式,当发生事故后才处理、反思。学生对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必要的防御、自救知识,当大的灾害和事件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来进行自救或他救。学校师生在发生突发危机状况时表现出来心理素质,实在让人堪忧。这正如同媒体批评的那样,现在的学生“弱不禁风”,再次说明了校园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校园安全设备不完善和部分设施老化
大部分的学校虽有一定的安全设施,但也并不完善;有的学校没有安全监控设备,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安全事故的苗头;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安全通道,没有安全通道的指示路线图,遇到地震火灾时,师生就不能在第一时间逃离事故现场;有的学校不是每层楼都设有灭火装置,这样就会贻误最佳的灭火时间,导致火势的扩大;有的学校电路已经严重老化,灭火装置、报警系统过于陈旧,遇到安全隐患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保卫人员配备不到位,疏于职守,不能有效的协助学校及时疏散人流。这些客观硬件的缺失都会给校园的安全埋下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完善安全工作保障机制,打造高效顺畅的法规制度,是校园安全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对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文化教育日益重视,但是在制度保障上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一是校园的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仅仅在特定的时间开展,没有长效性和日常性制度作为保障;二是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监督机制缺失或流于形式。
三、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一)以和谐发展为主题,转变校园安全的文化理念
要构建平安的校园,就必须有一种“灵魂”作统领和主题,这个灵魂和主题就是“和谐”。因此,在以校园和谐发展为主题的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规范地开展校园安全建设工作,最大程度地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牢固树立和体现“以师生为本”的校园安全文化理念。和谐校园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和谐校园建设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活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求学校提供强大的文化和精神支持,这是学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倡导校园安全文化,树立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 校园安全文化 和谐校园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90-01
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 造成安全教育缺乏主动性的原因是高校校园文化定义的差异
关于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所以针对校园安全文化各高校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理论界模糊的定义直接导致各高校在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时出现如“不一样的理解、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标准” 等问题。安全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没有找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结合点,等到出现了安全事故才有反思和处理。
1.2 多层次的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内容导致评价标准无法量化性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制度、安全组织机构保障、安全文化活动、校园安全精神等,涉及物质、精神、制度等多个层面”。而因为制度层面的评价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很强,所以要用数据对它进行分析就显得相对困难。最容易衡量的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不能说这些简单的问题都是由校园安全文化所引发的健全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建立高效法律体系保障校园安全文化发展。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ISO 9001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满足顾客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其目标管理体系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ISO 14001的目标是企业或组织对社会的环保做出承诺,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的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员工基本权益,不断提高职工健康和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
在安全科学的这片新领域提出一种针对校园安全建设的教学、科研的保证和对师生的关爱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最新对策。所以,依靠“三标一体” 化的指导,在对高校安全文化体系完善的要求下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是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之一。
3 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文化管理的新机制和新理念
3.1 转变思想理念,使各级领导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度
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安全稳定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学校领导需高度关注的课题,学校领导需要时刻将“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铭记于心,把高校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制创造性地纳入“三标一体”化的科学管理工作中,把学校安全工作真正作为依法治校轨道和学校基础性、日常性管理工作,同步于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等重要工作,将重点放在事前预防,杜绝事后补防。
3.2 积极高效的防控并应对危险
一是高校要将重大危险源防控纳入在学校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当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于危险隐患进行监测、风险评估和方案调整,将校园危险源的风险防控纳入到学校综合治理规划当中,从拟定管理方案开始,从落实安全工作目标出发,从校园饮食安全、重大传染疾病预防、严重防控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二是确保政策实施。高校应组建领导安全稳定工作的管理型小组和防火、防盗等专项综合治理工作的专业型小组,积极开展风险预估工作和实行安全事故问责制、风险调控责任制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3.3 实行责任分工制,建立健全安全体系
为建立体系完备、高效健全、操作性强并与法律法规对接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高等院校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严格贯彻法治精神,积极开展有关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学校应根据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制定相关法律规章并予以落实。确保在完善的法制体系下建立并健全安全文化体系,形成安全文化的细则清单,使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法律法规上的切实保障。学校结合“三标一体”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4.1 加强可靠硬件保障,注重安全基本建设
各种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经济基础,校园安全文化的产生也有其社会根源。所以,学校应加快物质基础建设,确保硬件设施和硬件环境的安全,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另外,要加快校园安全文化设计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是校园安全文化得到更好的贯彻。其次是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条件,为校园安全文化打下坚实的物质保障基础。提高校园的安全保障程度。
4.2 层级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高校要努力构建安全责任网络,实行层层贯彻落实的安全责任制,在此基础上要秉承“以人为本,安全为纲”的理念,以安全文化活动为载体,建立起科学的安全评估机制,从政策的层面确保机构建立、组织实施、设备配套、宣传手段的到位,约束危险行为和不安定因素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形成一个安全先行的思维县官,充分调动师生对于安全的重视,让“平安校园 从我做起”的春风吹进每个人心里,通过一系列外化的行为,贯彻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当中,构建安全的校园秩序和环境,确保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构建;大学生参与;必要性;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14-02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为了维护安全而创造的校园安全物态文化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有关安全的意识、理念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物理环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综合体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平安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明显,已成为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领域的一项主文化,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而大学生既是校园安全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如何发挥大学生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两地办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社会网络化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校园安全凸显出新特点:消防和治安仍然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头戏”,公共卫生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场所和大型文体活动安全、社会交往安全、求职安全、消费安全以及健康问题(特异体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多层面、宽领域的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2]。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迅猛,但安全保卫部门的力量相对薄弱,大量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和培训,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政治敏锐性不强,使得安全保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安全工作必须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推广安全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必须从事后处理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安全管理转变,化被动为主动,用安全文化去塑造、影响每一位组织成员,把理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和非理性的安全意识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安全稳定的思维模式、精神风貌、职业行为规范、安全舆论和习惯,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组织成员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自发意识,才能确立长效的安全机制,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2.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文化发展的需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大学校园建立一个文明、健康、安全、开放、进步的人文环境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安全素质形成导向,是近年在大学校园出现的一个崭新的现象和理念。由于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因此,安全文化应在长期的实践中精心培育,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是一个易对新的文化产生猎奇心理的群体,大学生个体参与新型文化建设有强烈的、内在的精神需求。他们既是校园安全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承者,又将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创造推动校园安全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校园安全文化的构建实施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内化其安全素质,使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之中,开展群防群治,构建校园安全体系,以促进校园安全文化的良性发展。
3.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安全文化业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知识。校园安全文化将学校的教育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和谐地统一起来,是以关心和维护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学校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创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与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它具有受众率高、创新性和持久性等特征。高校是一个承载和传播科学和文化的场所,广大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协作、学会竞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是学生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因此,大学教育要教导和培养大学生自身具备安全意识,并培养他们用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大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其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应侧重于对大学生的观念、意识和态度的转变,使他们由被动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到主动防范安全隐患、自觉提高安全意识的转变。高校应在营造浓厚氛围、创新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
1.加强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形成和发展校园安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融入安全文化的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来。如通过组织治安、消防、交通等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安全技能、避险自救、生活安全、公共安全等知识教育;利用网络的宣传功能,分析经典案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和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将安全文化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把安全文化素质教育普及每个学生,深化教育效果,使安全理念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2.建立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机制是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建立大学生参与机制,为学生参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搭建舞台;要探索建设互动机制,为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开辟多种渠道;要探索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汇聚各方面的力量;要探索建立理论研究机制,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要强化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确保活动效果的产生和目标的达成;要建立目标激励制度,不断总结取得的成绩以及与达成目标的差距,用一定的奖评方式促进活动的长效发展。
3.创新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文化的表达形式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直观的文化信息,承载着深层次的文化理念。如果没有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还是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大学生不感兴趣,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失去受众群体,就会是空中楼阁。因此,要大胆创新,尤其要利用大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载体,鼓励大学生群体去积极主动地创造具有很强参与性的校园安全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内容上既要切合深化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工作的实际,又要确保学生在该项活动中自我服务目标的实现。如采取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消防疏散演习、周末安全知识电影晚会、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乐。
【关键词】校园安全;问题;类型;对策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全社会安保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和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都把安全教育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校园安全问题的特征及类型
1.校园安全问题的特征
校园安全问题,是指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故,包括校园伤害事故和校园安全事件。广义上指一切与学校相关联的活动所导致的各种形态的事故。狭义上指发生在校园之中,与学生人身安全相关的事故。
校园安全问题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性。一般发生学生在校和学校管理期间,事故发生的场所也在学校空间范围内,或者校园附近学生经常活动和集聚的地方。
(2)突发性较强,不易防范。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其次,我国校园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再次,一些学校后勤基础保障设施没有与相应的招生规模同步,学生食物中毒、学生公寓火灾等危害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最后,校园伤害事故的突发性也增加了防范的难度。
(3)问题多样,意外伤害途径日益增多。当前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接触社会的途径增多,但是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不能正确明辨是非。社会上各种犯罪案件增多,社会人员心理更加复杂。
2.校园安全问题的分类
校园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教育活动事故,主要指教师在履行职责、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举办特殊教学活动、野外郊游或劳动实践中出现的事故。②学校设施事故,指学校的设施在设置或者管理上有欠缺所引起的事故。③学生间事故。在各地区所统计的校园事故中,学生之间的伤害事故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如学生之间打架斗殴、因恋爱受挫互相报复等时间。④挤压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⑤消防事故,因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等事故。
二、校园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1)学生心理疾患历来是引发学校园安全危机的重要隐患。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日益增多,如学习负担较重、同学之间竞争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紧张、对新环境不适应、情感纠葛、攀比嫉恨、就业压力大等等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
(2)现在校园不是绝对封闭式教学,校外人员很容易进入学校,一些犯罪分子、犯罪团伙等利用学生防范能力较弱、学校人口密集、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在校园内进行盗窃、诈骗、传销等非法行为,或者恐吓、强迫、引诱、煽动学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3)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但自我意识较强,有时对社会上一些事情看法比较偏激,容易冲动,拉帮结派,争强好胜,导致打架斗殴情况较多,有时甚至会牵涉到社会人群,将事情闹大。
三、校园安全问题对策研究
第一、建立校园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学校应明确分管学生安全的领导制度,确定相应的负责人,将工作落到实处。制定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安全监管制度,为校园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开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内容,并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课程质量考核与评价工作,确保安全教育上课表、进课堂,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要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爱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对内对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
第三,整合资源,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常规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让安全教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通过课堂、课外活动等时间、空间,让学生学习、掌握其所必需的安全基本理论与知识,使学生逐步具有比较固定的安全知识理念和养成重视安全的行为习惯。
第四,拓宽教育的渠道,推进家校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学校、家庭以及社区资源及其交互资源,让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闭环,实行家校共治,让学生安全教育少受甚至不受时间、空间和形式的限制,进而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各类校园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校园交通;安全
1提高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汽车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社会汽车保有量快速上升。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3亿辆,其中汽车1.7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35亿人。全国有42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重庆等15个城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万辆。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教师购置车辆的数量也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社会车辆和人员进校数量也不断增加,开放式管理的高校校园交通事故发案率呈上升趋势。2010年10月,李刚之子李启铭酒后在河北大学内飞车接女友,将两名女生撞飞致一死一重伤,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校园交通安全事故。据报道,2013年10月8日,鲁东大学也发生一起校内交通事故,该校北校区院内一交叉路口处,市民于某驾驶出租车与王某驾驶轿车相撞,造成轿车失控,撞倒正在路边步行的鲁东大学三位女生,致三人受伤。面对社会交通环境和校园交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目前的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突出的校园交通矛盾。笔者认为高校应当从规范校园道路规划、完善校园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等方面着手,提升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维护校园交通安全秩序,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2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1)校园道路规划不科学,交通设施缺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由于没有明确校园道路属于道路交通法范畴内的“道路”,高校校园交通规划没有纳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也没有纳入公安部门的管理范围。高校校园大多存在道路狭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一条道路上混行的情况。在对成都、西安、太原、昆明等20个高校的调查中发现,校园主干道大多6-10米,建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设施的仅有37%。校园交通设施也是学校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进行设置。部分学校对于学生集中出行频率高的路段,没有采用人车分流手段,对于道路狭窄的路段,没有设置单线行驶标志,在急转弯处没有凸面镜,在下坡路段没有装置减速带,十字路口没有装置必要的监控摄像头。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增加,出入校园车辆的骤增,交通安全隐患日益显现。(2)高校管理权限和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需求有差距。目前,我国公安交警并没有参与管理高校校园交通的日常管理,只有在学校承办大型活动或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交警才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和处理事故,日常管理一直以学校的保卫部门为主。高校大多没有设置交通管理科室,或交通管理专干,而交通管理需要一定的交通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素质。从2004年内保制度出台后,高校不再具有执法权,对于在校内超速行驶、乱停乱靠的车辆,保卫部门只能进行劝告,规章制度很难落实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交通矛盾,学校保卫部门显得力不从心。(3)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高校校园以学生群体为主,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双翼,社会经验不足,对《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了解,道路交通知识匮乏。部分高校学生认为,学校就像是自己的家,道路环境熟悉,不用特别在意过往车辆。也有的学生认为校园道路就是给学生步行的,车辆过路应当主动避让。还有的学生在校内溜旱冰、骑双人自行车,随意穿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3提高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手段
(赤峰学院 团委,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研究主要以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为研究重点,重点论述了大学生都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人才,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祖国的所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高校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在安全方面存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高校学生犯罪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高校学生饮食、住宿、交通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理化生实验,体育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伤害等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做好重视高校自身在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隐患报警机制的建设等措施;规范正常的教学程序,严控实验试剂,防范危险的出现等以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关键词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69-02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有着切身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安全需要是马斯洛需要理论中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于安全的追求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意识之一.如果在现实的人类生存与国家生存安全问题受到挑战,则会引起人类乃至国家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严重者会出现从骨子里透出的反抗意识.高校属于我国国家机关的附属单位,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和科研人才的重任,素有象牙塔之称.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方式的转变,高校逐渐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使得高校的门槛开始降低,高校的在校学生数量飞速发展,由于这一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的安全问题逐渐开始升级,成为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并且随着近年来高校安全问题不断升级,使之高校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北京高校网吧火灾,云南高校马加爵杀人案,河北高校所发生的刑事案件均引起社会很多波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基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安全问题具体探讨一下当前高校主要的安全问题与现实解决策略.
1 高校在校园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面对学习、就业、社交、恋爱等一些问题,加之大学生年级尚轻,涉世不深,很难处理以上问题.长期的压力下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发严重,部分大学生出现轻生或者对社会和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破坏行为.因此,在现实的高校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学校安全问题的一大隐患,对于学生与学校均处于危险之中.
1.2 高校学生犯罪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大学生是我国对部分高尖端人才的统称,是国家建设的希望.但就是在这样一个重知识,讲诚信的高校也会出现部分大学生无视国家法纪,无视自身前途,对学校和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有社会学调查显示,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7%左右;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26%.虽然大学生犯罪人数所占比例较小,但也呈现一定特点,如犯罪率逐年上升,如犯罪手段具有很高明的知识成份在内.大学生犯罪对于国家和社会均具有很坏影响,因此,在现实的高校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这一问题.
1.3 高校学生饮食、住宿、交通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当前由于高校的食堂管理不够完善,使得近年来高校发生的食物中毒的案例非常多,再就是由于学生在住宿方面学校的管理手段存在一定漏洞,使得学生在住宿方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加之当前我国破烂不堪的交通问题,也给部分学生的出行安全带来一定困难.再就是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大学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一些学生违规使用热得快、电褥子、酒精炉等高危设备,给现实的高校校园安全带来一定挑战,从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当前处于亚社会的高校校园也时刻被危险笼罩,时时刻刻都有夺去学生生命的可能,给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等提出挑战.
1.4 理化生实验,体育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伤害
在现实的高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除以上三个方面会给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一定安全挑战外,即使是高校主要育人手段中的正常教学也会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一定危险,也是威胁学校安全的主要方面.如在现实的很多高校的理化生实验过程中,由于部分理化实验存在一定危险,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接触剧毒化学药品,接触电流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接触铅球、标枪等重竞技,这些教学均会给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曾经在我国高校发生过,在化学实验室上,某一名学生实验操作失误将桌面多种普通试剂乱混合,导致生产一种新型的未知的毒气,多人死亡;浙大化学女博士死于实验室等事实均给正常的校园安全带来威胁;再就是在现实高校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实验需要接触电流,并且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接触部分放射性物质,也会给正常的教学安全带来一定挑战;再就是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并且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是运动强度过大的情况下,出现猝死或者晕厥等现象,给正常的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2 高校校园安全的解决策略研究
2.1 重视高校自身在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当先很多高校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如食品、住宿等问题的根源均来自于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很多高校特别是基层高校对于学生的食品安全,住宿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对于这方面的检查力度相对较少,使得部分不法商贩和部分学生钻了制度的空子,给学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为了根除这类安全隐患,需要学校尽快完善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加强安全监测与管理,使学校的安全有制度可依.
部分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源自于自身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很多学生整日忙于学习,对于自身的安全问题的考虑相对较少,使得在现实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当危险发生时,自己乱了阵脚,自救手段与逃生技能较差,使得自己的生命受到挑战.为了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在现实的高校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阅读部分有关安全方面的书籍,让危险发生的时候能够自救或者逃生.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2 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隐患报警机制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保障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生命安全,规范高校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高校建立校园安全隐患报警法律机制.对高校校园中安全隐患的发现、报告、论证、解决、责任等作出具体明确的法律制度方面的规定.使得现实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有具体的负责人,在出事故的时候能够找到具体人员进行负责,并追究部分管理人员的责任.预防是减少事故的最根本办法,因此,校园安全方面仍需以预防为主.
2.3 规范正常的教学程序,严控实验试剂,防范危险的出现
因为在现实的理化生试验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为了在保证正常教学和实验的开展,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一技之长,在严把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规范部分教师正常的教学程序,让教师严格遵守教学计划所制定的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严格按照书本和大纲进行教学,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降到最低.再就是在现实的理化生实验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定危险,为了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现实的高校理化生实验过程中,需要规范实验室操作方面的规章制度,让实验有章可循,再就是由于部分化学药品具有一定危险性,在现实的实验过程中,也需要规范实验试剂的保存与使用,严禁将使用试剂带出实验室,从源头上敲醒警钟;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增加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练习,强调健身安全的重要性,减少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身体练习,减少重器械的练习比例,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防止学生恶意使用单杠、双杠等器械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3 结束语
高校的校园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学生生命和学校声誉的大问题,且不可麻痹大意,大学生都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人才,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祖国的所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高校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在安全方面存在: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高校学生犯罪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高校学生饮食、住宿、交通问题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理化生实验,体育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伤害等.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高校做好重视高校自身在安全方面的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隐患报警机制的建设;规范正常的教学程序,严控实验试剂,防范危险的出现等措施,以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光钛.构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体系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鲍彩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06).